2025届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捕食草食性鱼类形成的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作用抑制增强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使ATP数量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有氧呼吸减缓2.当你参加生物学考试专心答题时,参与工作的语言中枢主要有()A.V区和S区 B.V区和W区C.H区和W区 D.V区和H区3.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病毒感染细胞→人体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胞内病毒D.给予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4.蝗虫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虫卵→若虫→成虫)的一年生昆虫。某地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年间波动情况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948年蝗虫成虫个体间生存斗争激烈程度比1949年低B.1950年虫卵+若虫阶段的死亡率高于若虫+成虫阶段C.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该蝗虫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调查该地蝗虫若虫(跳蝻)的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5.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4~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2~4年和第6~8年兔种群数量均增加C.第0~2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第4年兔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6.在森林中,许多动物需要植物提供食物和庇护,不少植物则依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森林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可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有关B.黄鹏主要生活在林冠层,林冠层就是黄鹂的生态位C.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说明它们的竞争越激烈D.森林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7.图1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表示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茎弯曲生长时背光一侧的生长素的浓度应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B.从图2中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2mg·L-1之间C.图1、图2均可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对茎和根生长的作用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生长素类似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合成难但原料广泛、效果稳定8.(10分)下列关于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一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物种数目少,群落结构简单B.湿地——物种丰富,兼具水生和陆生生物,水分是影响其群落演替的最重要的因素C.草原——降雨均匀,植物叶片狭窄,动物奔跑能力强D.森林—一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二、非选择题9.(10分)水污染对于人类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如果不加强管理,很可能导致可饮用水受到影响,导致人类饮用水资源短缺,从而影响社会和人类发展,所以我们每每个人都应该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应尽的责任。(1)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________(填化学元素)污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后,水面被大量的藻类覆盖,水中生物大量死亡,导致________(填“需氧型”或“厌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人工浮岛应用无土栽培的原理,把高等水生植物或经改良驯化后的陆生草本、木本植物移栽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人工浮岛可改善水体环境,同时还能美化环境,供人类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人工浮岛上的植物可抑制藻类生长,其作用机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在注入湖泊的4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其中①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________号水源。(3)利用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时,需定期打捞植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含2对染色体)的几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1)A图表示________时期,此细胞称为________细胞。此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该图细胞分裂一次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个,DNA分子________个。(2)B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期,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3)C图表示________期,此细胞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此细胞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是________细胞。11.(14分)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常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9~40℃并保持一段时间,其中部分生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初次接触一种新的流感病毒时,通常需要经_____的摄取和处理,若要消灭侵入宿主细胞的流感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的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这种宿主细胞的死亡属于____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2)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等会产生内生致热源(EP),EP作用于_____(填器官名称)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在体温持续高热的这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当体温过高并且发热持续38.5℃以上,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_____来使体温恢复正常。病毒侵入后,一定程度的发热对人体抗病有积极作用,原因是_____。(3)已知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原核细胞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达到灭菌的作用。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这种现象是人体免疫功能失调中的_____。12.半个世纪前,科学家提出了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的“酸生长假说”,至今这一假说仍在不断发展。(1)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具有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是细胞间传递______的分子。(2)研究发现,胚芽鞘切段在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加入生长素后大约10分钟,就可观察到胚芽鞘切段快速生长。科学家提出“酸生长假说”解释这一现象,即生长素诱导的H+外排促进细胞壁的伸展,生长素促进细胞膜上H+-ATP酶(质子泵)的活性。①生长素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______生长。当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表现为______。②依据“酸生长假说”,人们作出以下预测,其中与假说不相符的是______。a.中性缓冲液不能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b.能促进H+外排的膜蛋白复合物应该能促进生长c.若用含H+的缓冲液处理细胞壁,则可能促进细胞的短期生长③科学家用生长素诱导玉米胚芽鞘的生长,得到图1所示结果。该结果是否可作为支持“酸生长假说”的证据?请作出判断并写出论证过程。判断结果:______(填“是”或“否”)。论证过程:______。(3)为探究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H+-ATP酶的机制,研究者分别测定野生型、K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拟南芥植株的下胚轴细胞壁pH和生长速率,结果如图2。①据图2分析,______蛋白参与生长素激活H+-ATP酶的过程,且F蛋白与K蛋白在调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关系是______。②依据研究结果,在下图的空白处填写恰当内容,完善下面的生长素作用机制模型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详解】A、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气孔关闭是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不属于反馈调节,A正确;B、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鱼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属于反馈调节且是负反馈调节,B错误;C、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调节是反馈调节且是负反馈调节,C错误;D、有氧呼吸使ATP增加,ATP积累反过来导致有氧呼吸减缓,属于反馈调节且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A。2、B【解析】大脑皮层功能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与书写文字有关,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与阅读有关,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与说话有关,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与听懂别人谈话有关。【详解】当你参加生物学考试专心答题时,首先要用到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去阅读题目,作答时又要用到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去书写,B符合题意。故选B。3、C【解析】1.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

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而不是T细胞。

摄入高糖食品,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会让血糖降到正常水平。

单侧光照会使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弯向光源生长。【详解】A、摄入高糖食品会使人体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从而使血糖浓度回落,A正确;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作用,使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C、病毒感染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出的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再由吞噬细胞吞噬处理,从而将病毒清除,C错误;D、单侧光下,植物茎部尖端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促进伸长作用明显,植物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D正确。故选C。4、D【解析】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即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2、“J”型增长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详解】A、分析图可知,1948年虫卵和若虫之间的差值大于1949年,说明1948年虫卵变为若虫的比例小于1949年,因此推测1948年蝗虫成虫个体间生存斗争激烈程度比1949年高,A错误;B、分析图可知,1950年虫卵和若虫之间的差值小于若虫和成虫之间的差值,说明1950年虫卵+若虫阶段的死亡率低于若虫+成虫阶段,B错误;C、分析图可知,该区域的蝗虫的数量并非一直都在增加,说明该蝗虫种群数量不是呈“J”型增长,C错误;D、蝗虫若虫(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种群。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5、A【解析】由图示可知,第0~4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第4~6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各年的兔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6~8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逐年上升。【详解】A、第4-6年,λ值等于1,种群的增长率=λ-1=0,表明在此期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B、第2~4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第6~8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逐年上升,B错误;C、第0~2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C错误;D、第0~4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第4年兔种群密度小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A。6、B【解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详解】A、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所以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有关,A正确;B、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所以林冠层并不是黄鹂的生态位,B错误;C、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说明两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等重叠越多,因此它们的竞争越激烈,C正确;D、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自我调控,平衡物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实现相对稳态,因此森林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D正确。故选B。7、C【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植物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先增加后降低,且D点以后表现为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对茎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图2中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的增加,根平均长度逐渐增加,最后又下降得比对照组还低,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详解】A、单侧光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对茎表现为促进作用,故背光侧对应的浓度不能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A错误;B、从图2信息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mg·L-1-1~16mg·L-1,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D、生长素类似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较多,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D错误。故选C。8、C【解析】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1)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2)草原生物群落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3)森林生物群落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详解】A、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A正确;B、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水分是影响其群落演替的最重要的因素,B正确;C、草原生物群落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C错误;D、森林生物群落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N、P②.厌氧型③.间接和直接④.与藻类竞争阳光资源和水体中N、P等矿质营养(2)①.有机物②.③(3)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富集于最高营养级;同时,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污染物重新进入水体【解析】1、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小问1详解】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N、P污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后,藻类快速生长,水面被大量藻类覆盖,遮蔽阳光,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水体氧含量减少,厌氧型微生物会大量繁殖。生态浮岛能够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体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其能美化环境,供人类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人工浮岛上的植物与藻类竞争阳光资源和水体中N、P等矿质营养,可抑制藻类生长。【小问2详解】纤毛虫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自己生产有机物,①号水源中有大量的纤毛虫,说明水样中有机物多;②号水源水样中有大量的藻类,说明水样中含氮、磷较多;③号水源水样中发出刺鼻的气味,未见任何动植物,说明水样内含有有毒化学物质。3号水源的污染最难治理,因为污染太严重,生物都无法生存,且发出刺鼻的气味,可见有毒化学物质排放严重,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③号水源。【小问3详解】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进行修复时,需定期打捞植物并做无害化处理,否则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富集于最高营养级。同时,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污染物重新进入水体。【点睛】本题借助具体情境考查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等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调查结果的能力,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1)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初级精母细胞③.2④.2⑤.4(2)①.有丝分裂后②.4(3)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0③.精细胞【解析】A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生物为雄性,B为有丝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小问1详解】A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生物为雄性,A为初级精母细胞;此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上下一黑一白的为一对同源染色体);该图细胞分裂一次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半,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DNA分子有4个。【小问2详解】B图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级,且含有同源染色体,B图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此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小问3详解】C图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级,且没有同源染色体,C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此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是精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虑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11、(1).吞噬细胞(2).效应T(3).细胞凋亡(4).下丘脑(5).等于(6).散热(7).体温上升可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动,从而更有效的清除病毒(其他合理答案均可)(8).不需要(9).过敏反应【解析】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原理是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人体的热量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途径是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散热途径包括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图示分析:流感病毒、体温上升都会促进免疫细胞等产生EP,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的体温升高;免疫细胞等也能够清除流感病毒。【详解】(1)人体初次接触一种新的流感病毒时,通常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若要消灭侵入宿主细胞的流感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的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这种宿主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2)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等会产生内生致热源(EP),EP作用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在体温持续高热38.5℃的这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服用退热药,是通过增加散热量来使体温恢复正常。病毒入侵后,一定程度的发热对人体抗病有积极的作用,原因是一定程度的发热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动,从而更有效的清除病毒。(3)已知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原核细胞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达到灭菌的作用。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细胞壁,所以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不能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这种现象属于免疫功能过高导致的过敏反应。【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2、(1)①.调节②.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