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邹平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邹平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邹平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邹平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邹平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自然生态系统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各种群同化量的数据(数值单位是100万kJ)如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相对值3.5612.8010.300.48226.50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所有种群同化量的总和B.碳在甲、乙、丙、丁、戊各种群间循环流动C.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D.人类向该生态系统中排放的Pb(铅)在戊体内的含量最高2.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出现手脚不受控制的症状。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多巴胺能够导致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多巴胺由突触前膜分泌释放出来需要消耗能量C.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可以缓解帕金森症状D.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被灭活,会持续发挥作用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乙酰胆碱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白细胞介素D.Ca2+、载体、氨基酸、干扰素4.沙冬青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第一批珍稀濒危物种,也是一种良好的固沙植物,通常采用种子繁殖、容器育苗,在移栽时,为提高沙冬青成活率,常常需要掐尖留芽并对沙冬青摘除一定量的成熟叶片。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合理的是()A.沙冬青根系发达是因为在其体内产生大量的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B.因为叶片无法合成生长素,故可对沙冬青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C.在沙冬青生长过程中掐尖是去除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沙冬青的成活率5.将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15℃条件下密封保温一段时间之后,检测到反应体系中含有少量的酒精。若对上述实验的某个因子进行改动,实验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增加酵母提取液的量,则产生相同浓度的酒精所需的时间缩短B.增加葡萄汁的量,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C.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D.保温温度提高到35℃,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6.长白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了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大、小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D.大杜鹃、小杜鹃和黑枕黄鹂都生活在同一地点,生态位相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是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Ⅰ、BamHⅠ和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和某种质粒(质粒上的Eco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研究人员经BamHⅠ切割得到了目的基因。为了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质粒需用_____________进行切割,原因是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插入质粒中,还需用到_____________酶。(2)目的基因的获得还可以采用PCR技术,设计引物时,引物中的碱基序列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用单酶切法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时,常会遇到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和_____________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常用双酶切法。(4)某研究人员利用图中的质粒构建了某种目的基因的三个表达载体,如图。其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_____________,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8.(10分)某研究小组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预期的实验结果:①相对于组1,组2实验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②组3实验中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Na﹢外流量___________________。(4)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神经。9.(10分)如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1)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段(用字母表示)。(2)J-k表示细胞处于分裂_____期,这阶段的特点是_____;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好在_____期,该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____。(3)表示分裂末期的是曲线的_____段,该期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较会在赤道板附近形成_____,进而形成_____,其主要成分为_____。(4)完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__________10.(10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重要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RNA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作为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强烈免疫反应。(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患者呼吸急促,呼吸加快补偿____________。病毒产生的某些物质作用于下丘脑的________中枢,使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机体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3)人体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新型冠状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______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并与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结合导致该宿主细胞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渔菜共作”是一种基于生态环保和全循环的规模化种养结合生产系统(见下图),该系统是在“鱼菜共生”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复合矿物基质协同微生物的水体养分转化技术。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微生物反应系统中的微生物属于____________。为了使绿叶作物能正常生长,智慧物联系统至少还需控制无土栽培系统中的____________条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龙鳅以绿叶作物的根系为食,请绘制出无土栽培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碳流动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微生物反应系统将鱼类中的有机物转变成PO43一、NO3-;等离子,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无土栽培系统中供绿叶作物使用,此过程需控制输送速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结合题干所给信息,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结合图表可知该生态系统由两条食物链组成,这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戊→乙→甲→丁和戊→丙→甲→丁。据此对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B、碳在甲、乙、丙、丁、戊各种群间单向流动,碳在生产者戊和无机环境间循环流动,B错误;C、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56/(12.80+10.30)≈15.4%,C正确;D、丁的营养级最高,因此人类向该生态系统中排放的Pb(铅)在丁体内的含量最高,D错误。故选C。2、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神经元兴奋时,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转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经过突触,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发挥作用后,神经递质被回收或降解。【详解】A、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它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会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正确;B、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分泌释放的过程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多巴胺减少,因此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让少量的多巴胺也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帕金森患者的症状,C正确;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或被回收,不会持续的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D。3、C【解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Na+、葡萄糖、氧气、血浆蛋白、白细胞介素位于细胞外液中,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4、C【解析】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所以顶芽因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而侧芽因高浓度生长素抑制其生长。【详解】A、生长素是植物激素,激素的特点在生物体内量少,A错误;B、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造成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浓度低促进了顶芽的生长,因此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摘除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C正确;D、掐尖留芽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而不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D错误。故选C。5、A【解析】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酵母菌的数量较少,是限制酵母菌发酵的因素,葡萄汁是足量的,葡萄汁不是限制发酵的因素,酵母菌的较适宜温度是18~25℃,15℃下发酵,发酵速度较慢,温度是影响发酵的因素。【详解】A、由题意知,发酵过程中加入的酵母菌菌液较少,酵母菌数量少,因此酵母菌数量是限制发酵的因素之一,因此如果增加母提取液量,则产生相同酒精所需的时间缩短,A正确;B、由题意知,葡萄汁是足量的,因此葡萄汁不是限制发酵的因素,增加葡萄汁量,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不会升高,B错误;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如果通入连续无菌空气,则发酵液内没有酒精产生,C错误;D、酵母菌的较适宜温度是18~25℃,如果保温温度提高到35℃,则不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因此酒精浓度会降低,D错误。故选A。6、A【解析】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环境有关。2、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解】A、红松和红皮云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两者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A正确;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D、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据生活区域就判断生物的生态位,大杜鹃、小杜鹃和黑枕黄鹂只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可能因为占用资源等不同,导致生态位不同,C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Sau3AI(2).两种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3).DNA连接(4).目的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5).限制酶识别序列(6).反向接入(7).甲和丙(8).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两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解析】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较低。(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限制酶Sau3AI和BamHI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经BamHI酶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Sau3AI酶切后的产物连接。将目的基因插入质粒中,还需用到DNA连接酶。(2))目的基因的获得还可以采用PCR技术,设计引物时,引物中的碱基序列设计的依据是目的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和限制酶识别序列。(3)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末端有两种类型,黏性末端或者是平末端,用单酶切法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缺点是容易造成基因或质粒自身环化,基因和质粒反向连接,因此在实践中,常用双酶切法。(4)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这样的基因才能表达。图中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两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因此两者都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要求考生能够掌握限制酶的特点,明确不同限制酶切割形成的相同的末端之间能够连接;识记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明确启动子和终止子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识记DNA连接酶的种类和功能区别。8、(1)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2)①.逐渐减小②.当溶液中K﹢的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相对于生理盐水溶液a),组2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③.逐渐增大④.当溶液Na﹢浓度升高时,膜内外Na﹢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相对于生理盐水a),组3中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逐渐增大(3)减少(4)传入和传出【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小问1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浓度,因变量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影响,因此,本实验需要有前测(如组1),组2: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钾离子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组3:将神经纤维置于钠离子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动作电位,并记录。【小问2详解】①当溶液中K﹢的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相对于生理盐水溶液a),所以相对于组1,组2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②当溶液Na﹢浓度升高时,膜内外Na﹢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相对于生理盐水a),所以组3中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逐渐增大。【小问3详解】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细胞呼吸强度下降,产生的ATP减少,主动转运减弱,Na﹢外流量减少。【小问4详解】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在神经中枢测到动作电位,说明其具有传入神经,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其具有传出神经。因此,坐骨神经中有传入和传出神经。【点睛】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并能预测、分析实验结果,意在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9、(1)gm(2)①.后②.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③.中④.1:2:2(3)①.eg、km②.细胞板③.细胞壁④.纤维素和果胶(4)【解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细胞周期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其中ab或gh段表示分裂间期;bc或hi段表示分裂前期;cd或ij段表示分裂中期;de或jk段表示分裂后期;eg或km段表示分裂末期。【小问1详解】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图中gm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图中jk段表示分裂后期,该时期的主要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即图中cd段和ij段,该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比例是1:2:2。【小问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可以表示分裂末期的是eg段和km段,该时期在植物细胞的赤道板位置上会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周围扩展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小问4详解】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在间期、前期和中期都是2N,后期加倍为4N,末期又减半为2N,如图:【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抗原(2).特异性免疫(3).机体缺氧(4).体温调节(5).甲状腺(6).浆(7).病毒刺激记忆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8).细胞凋亡【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详解】(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表面S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患者呼吸急促,呼吸加快可以吸收更多的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