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15000字】_第1页
【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15000字】_第2页
【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15000字】_第3页
【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15000字】_第4页
【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15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TOC\o"1-2"\h\z\u4177引言 [18],其中提出要在河南地区内的十九所高校建立试点,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转型优化。尽管这种制度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性,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的全面的纲领规划,导致许多高校在落实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规范性不足的问题,从而使制度的后续发展受到了阻碍。(二)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近几十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在借鉴了国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旨在使本科生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充分发挥三全育人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S科技大学拥有本、硕、博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于2018年1月,学校制定了《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工作管理规定(试行)》,正式面向全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秉承“三导+四结合”的原则,即以导学(指导学生选课、学习)、导向(考研、就业)、导心(心理辅导)为引导,做到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和亲情感化相结合。通过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学生可以从刚入学就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导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基础、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建议,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进而可以引导并掌握学生的动态,合理规划学术的学习进度,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此外,学生可以从入学第一年便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去,学习做调查、做实验,及时与导师交流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学院及导师更是结合实际与自身特点创新了“实验室+科研团队”模式、“本硕博结对”组会管理模式、“亲子式”育人模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导师制模式。当然,除上述的优势之外,我校本科生导师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主动性,对本科生导师制认识不足;师生比例过高,导师科研教学压力大;导师指导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不健全等,亟待改进。三、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方案设计(一)研究思路首先,本文阐述了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概念,说明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进展。其次,融合采取问卷与访谈两种调研方法,将S科技大学作为研究案例,对本科生导师制落实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加以整理。最后,依据高校的现实状况,从理念、组织架构等多个层面入手制定可行的改良方案,为高校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图3-1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思路资料来源:作者制作(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已有研究成果,选取了一部分相关内容展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外围绕本科生导师制这一主题所得出的文献进行了整理与研读,把握了导师制实践过程中现存的不足以及学者提出了改良建议。这些理论研究对本文起到了支持性的作用。2.问卷调查法本文以S科技大学导师制下的教师与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问卷内容包括师生对于现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看法、导师和学生在指导活动中的具体做法以及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期望。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且遵守保密原则以确保问卷收集到的信息更具有可靠性。3.访谈法本文采取了半结构式访谈,在调研开展之前制定了访谈的主题,随时依据受访者的回答改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但仍有重点,并非漫无边际。访谈对象为S科技大学担任本科生导师工作的导师,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听取他们对现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看法与期望。(三)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本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模式。在开展问卷调研之前,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总结与访谈的方式制定了初始问卷,并将这版问卷发放给一部分师生进行实验,利用收回的问卷开展数据分析,反思问卷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更正,进而构成最后的定稿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种版本:学生问卷和导师问卷。导师问卷有14题,主要包括导师所在学院及职称、师生之间联系频率与方式、指导内容、效果评价、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期望得到学校及学院哪些帮助等。学生问卷有20题,主要包括学生所在学院及年级、对导师制的认识、效果评价、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期望得到导师哪些帮助等。此外,考虑到导师们忙于指导任务与学术科研,对导师发放的问卷数量较为有限,因此访谈只应用于导师,作为对调查问卷的补充。导师访谈提纲的设计旨在了解导师认为是否有必要继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如何进行指导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满意度等。(四)研究过程S科技大学目前有14个专业学院,69个本科专业。本次问卷的发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问卷选取多专业混合的本科生选修课教室作为线下发放地点,线上积极发动本学院与其他学院同学进行转发填写,调查对象包括四个年级的全部本科生,每个专业都选取了一部分代表,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导师问卷的发放考虑到导师事务繁忙,均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进行,除本专业导师和学院辅导员帮助扩散外,委托了其他学院的本科生将问卷转其导师进行填写,确保了样本覆盖更加全面。作为调查问卷的补充,鉴于笔者接触的多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导师,访谈导师、选取担任笔者导师的何老师为第一访谈对象,资源获取较为便利,得到的信息更加真实,此外又与四位其他专业的导师取得联系进行访谈,保证了样本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一共面向学生群体发放了四百六十份问卷,回收数量为四百四十二份,筛除其中问卷填写不完整不具有分析效用的问卷以后余下四百二十五份,有效率是96.15%;导师问卷共发放三十一份,收回三十一份,根据后台数据显示的填写时长,排除了填写时间低于三十秒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二十八份,有效率为90.32%。问卷调查结束后,又访谈了一些导师作为数据资料来源的补充。(五)调查结果与分析1.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程度分析如表3-1所示,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目的与背景完全了解的学生仅占9.41%,基本了解的学生有32.71%,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学生分别占45.88%和12%,说明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不足。表3-1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目的与背景了解程度选项人数百分比完全了解409.41%基本了解13932.71%不太了解19545.88%不了解5112%数据来源:问卷调查与之相反的是,通过导师问卷导出的数据,如表3-2所示,92.86%的导师对本科生导师制职责清楚,不太清楚的仅有7.14%,没有完全不清楚的导师。此外,在访谈过程中也看得出每位导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十分清楚,这说明导师整体上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程度较高。表3-2导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程度选项人数百分比清楚2692.86%不太清楚27.14%完全不清楚00%数据来源:问卷调查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充分表明,虽然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实施近4年,但仍未引起学生们对该制度的重视,学生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院与学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宣传尚有不足。2.导师配比情况分析学生选择的导师的方式,如图3-2所示,高达69.65%的学生是由学院直接安排的,师生之间的单项选择分别占7.76%和9.41%,另有13.18%的学生是通过师生互选的方式来选择导师的。图3-2学生选择导师的方式数据来源:问卷调查导师实际指导的学生人数和希望指导的学生人数,如图3-3所示,导师希望自己指导的学生数和实际指导的学生数有较大悬殊。实际指导学生数为1-5人的占比只有3.57%,但希望指导学生数的占比达到53.57%。实际指导学生21人及以上的占比42.86%,仅有1名导师希望指导21人及以上的学生。从整体上看导师实际指导的本科生数量略多,而他们期望自己指导的学生可以更少一些,另一角度也反映了当前学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师生比例过大。图3-3导师实际指导学生数与希望指导学生数比较数据来源:问卷调查3.导师对学生的指导状况分析图3-4学生实际得到导师指导与期望得到指导频率对比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据图3-4很容易看出,本科生实际得到导师进行指导交流的频率与期望得到指导交流的频率存在一定偏差。导师实际指导交流频率每周1次的占16%,每月1次的占17.41%,每月2-3次的占9.42%,每学期1次和每学期2-3次的最多分别占比32.94%和24.23%。这与学生所期望的不同,学生们总体呈现的意愿是期望导师指导交流的频率越频繁越好,其中每周1次、每月1次和每月2-3次的比例最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4.4%、33.33%和19.77%。表3-3学生期望导师的指导内容学生期望导师指导的内容(降序)被选频数帮助学生树立发展方向401促进融入大学生活373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348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46学生心理问题疏导320学习方法指导318帮助制定选课计划287考研指导251指导参加科研活动240提供就业指导236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30指导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21帮助学生与任课教师沟通201数据来源:问卷调查导师实际指导内容以学业方面为主,包括制定选课计划、指导参加科研活动等等。而从表3-3可以看出,学生期望得到导师更加综合的指导内容,不仅仅只包括学业上还包括日常生活与思想品德的引导。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师生双方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指导内容不明确,学生们过于依赖导师,希望导师能带来全方位的指导,导师也未能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指导内容与需求出现偏差。4.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评价分析表3-4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评价选项人数百分比获益匪浅429.88%有所收获13531.77%收获不大23054.12%没有收获184.23%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据表3-4数据显示,本科生觉得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使他们获益匪浅的有9.88%,认为有所收获的达到31.77%,认为收获不大的高达54.12%,没有收获的占4.23%。总的来说,大多数导师和本科生都认为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学校及学院、导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将本科生导师制落实到实处,不能浮于表面,探索更加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度。 图3-5师生期望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评价的方式数据来源:问卷调查如图3-5调查数据所示,师生更倾向于通过学生评价的方式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开展评价,分别为89.64%和92.86%。学生和导师选择比例最低的都是领导考评的方式,分别为46.82%和21.43%。为更准确的了解目前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对一些导师进行了访谈,其中以导师A的回答最具有代表性:导师A说:“当前导师对本科生的指导状况各有差异,好多导师认为做好做差都一样,不想额外付出过多精力,因为最后考评的时候基本会将导师给本科生的指导活动一同统计上,事实上我觉得学院的评价监督机制不健全,这种做法对认真指导本科生的导师来说有失公平,但由于考评权重所占比例小,许多导师也不在乎。”由此导师的回答可以看出,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监督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尚处于形式化的阶段,学生评价在导师评价的过程中没有凸显,没有额外的激励与惩罚措施,仅仅与绩效考核相关联,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5.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表3-5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选项频数导师选项频数学生缺乏积极主动370学生缺乏积极主动25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认识不足401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认识不足20导师整体质量有待提高230导师整体质量有待提高15导师人数太少330导师人数太少16导师工作量太大,没有时间认真指导386导师工作量太大,没有时间认真指导25学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缺乏明确要求260学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缺乏明确要求8学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管理不足298学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管理不足12学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激励及监督机制不完善362学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激励及监督机制不完善20缺乏固定场所或硬件设施198缺乏固定场所或硬件设施14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根据表3-5所示,教师与学生都提出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广泛存在学生积极性不足、学生认知水平低、导师任务量大、监督系统不完善、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由此能够看出,该高校应当针对本科生导师制构建更为健全的制度,处理师生当前所提出的问题。四、S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认识不足在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人们的关注点更多的集中于学校、学院、导师所能提供给学生什么,而忽略了学生也是这一制度中的“主角”。根据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认识程度的调查发现,我校有近60%的本科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处于不了解及不太了解的状态。纵使教学设施再齐全、教师资源量再雄厚、管理体系再科学,学生不了解何为本科生导师制,对该制度没有积极性,还是无法实现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此外,通过本科生实际得到的指导频率与预期频率、预期内容这两方面的信息能够得知,学生对导师制的需求量较大。因为学生的积极性较低,与导师的信息交互不通畅,导致学生没能对导师制建立高层次的认知,许多学生都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学习习惯,以被动的姿态等待导师对自己的指导。交流不足或许导致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出现许多问题,本科生不清楚本科生导师制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从而也就不清楚该如何向导师寻求帮助,反观导师不知道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二)师生比例过高,导师压力过大S科技大学教务处于2019年9月1日发布的《关于我校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的专题报告》统计了2018至2019学年的本科生导师制师生比,其中包印学院最为突出,平均一名导师需要指导约44名学生,电信学院与化工学院的师生比也分别达到31.03和29.83。这一数据在统计时,只有2017级和2018级的学生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截至2021年,2017级、2018级、2019级和2020级的学生已全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鉴于导师增长的人数与本科生导师制下学生人数的增长不成比例,师生比只会进一步加大。据笔者发放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如上图3-3有超过40%的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在21人及以上,凸显了师生比例过高的问题。如此高的师生比例,从而导致了导师的指导压力过大。此外,学校、学院及导师普遍重视教学科研项目及成果,导师在进行自己科研课题的同时要兼顾教学任务及对学生的指导任务,难免会使导师承受过大压力,从而无法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责,从而就导致了导师指导学生频率低、沟通不畅等问题。(三)导师指导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据调查结果表明,本科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需求与导师实际指导之间存在偏差。首先,从上文图3-4可以看出,导师实际指导学生次数每学期1次和每学期2~3次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2.94%和24.23%。而从本科生的期望角度来看,有33.33%的学生希望能够得到导师每月1次的指导,有24.40%的学生希望能够得到导师每周1次的指导。导师指导频率实际与需求的偏差需要导师与学生配合默契、一起努力才能改变。其次,从上文表可以发现,学生实际期望得到导师的指导内容主要为帮助学生树立发展方向、促进融入大学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导师的指导多为学业的指导,包括选课、科研等指导。导师指导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导师指导交流频率低,导致导师无法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从而也就无法准确的知道学生的需求,导致导师的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存在偏差。(四)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不健全这一现象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中大都存在,缺少完善的评价、监督和奖励机制,就会使得导师缺乏工作热情,从而导致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不佳。以某高校为例,采用的方式是学校对各学院导师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评估结果与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绩效挂钩;各个学院参照校管理规定制定各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工作细则,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中。对导师的奖惩仅仅与绩效、工作津贴相关联,过于单一,无法对导师起到激励作用。考核的具体内容虽然涵盖导师日常工作概况、指导科研情况、学术情况、本科生对导师评价情况等,但实际上在考核等级评价标准里学生对导师的评价情况所占权重非常小。据上图3-5师生期望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评价的方式可以看出选择学生评价选项的导师和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92.86%和89.64%.笔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主要针对的就是本科生,如果学生对导师的评价无法成为计入考核等级评价标准里的一大权重,那么该考核的合理性有待商榷。整体来看,部分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存在流于表面、浮于形式的现象,有待进一步完善。五、完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议(一)加强宣传,提高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高校要重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状况,后续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进而充分发挥出导师制对高校培养能力的积极效用。面向学生认知水平低这一问题,校方应当加大对本科生导师制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只有学生提升对这一制度的认知水平,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积极性。宣传途径可以多元化。大致可以分为学校、学院、导师这三级对学生进行宣传,高校可以通过宣传手册的方式来向学生宣传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原因、实施效果、具体的职责、管理、考核评价方式等。虽然多数高校都有涉及到相应内容的文件,但是存在阐述不够细致和宣传不够全面两个问题。仅仅将文件上传到学校官网、下发到各学院并无法保证每名学生会落实学习这一文件。通过将宣传文件分发到各个社团、高校新媒体团队、高校报刊等,将其融入其它活动中,使得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理论更加深入。学院的宣传工作由学院办公室负责,借助辅导员、教学秘书的力量进行适当的宣传工作,可以在召开其他会议、活动时,附加上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讲解,本科生导师制本就与辅导员制度相辅相成,应该将两种制度相互交融,使学生可以对本科生导师制有初步的认识。导师是确保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充分了解的关键环节,因为导师在学校、学院、导师三个层次中是直接接触学生次数最多、了解最深的。导师在日常对学生的指导中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一方面导师的指导行为会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导师可以直接面对面的给学生讲解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细则,这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得到本科生导师制相关理论知识,进而促使学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在导师制度下推进自身的综合发展。学生作为本科生导师制的主体,是本科生导师制制度推行下的直接受益人,导师受困于时间精力有限,只能充当协助、辅导的引导者角色。学生要积极主动的联系导师,确保师生双方沟通顺畅、信息对等。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为主、导师指导为辅的学习体系,从而培养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二)创新体系,优化师生配比当下国内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生比例高,导师人数短缺,无法使导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问题将会对导师制在本科阶段的实践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为解决本科生导师制师生比例过高,导师压力大的问题,既然无法通过增加教师数量来增加导师数量,笔者认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助理导师这一举措,选聘能力出众的研究生担任本科生导师助理,来缓解导师人员匮乏,师生比例高,导师压力大的问题。研究生相较于导师来说,与本科生的年龄相近,一些学生对导师有畏惧心理,不愿意与导师主动沟通,研究生担任导师更易于交流,除了可以解决学生的学术需求,还可以从生活、心理上更了解学生。这种举措,不仅可以解决导师压力大的问题,而且可以丰富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活动形式,构建全新的本科生导师体系:首先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各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其次,学院对导师组进行领导管理,导师组由本学院5至8名导师组成,选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导师组负责人,每一名导师带5至7名研究生,每名研究生指导7至10名本科生。这一全新的本科生导师制结构可以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对人员进行调整,从部分学院试行1-2学期后,视实际效果决定是否调整或是否推广至全校。(三)促进沟通,制定合理的指导频率目前国内高校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频率普遍偏低,每位导师下的师生亲疏关系差别过大,从而导致指导程度存在较大差距。解决导师指导与学生需求差距过大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据笔者所作问卷结果表明,如上图3-4所示,本校导师指导频率每月1次的为17.41%,每学期1次和每学期2-3次的分别为32.94%和24.23%。这意味着指导频率每月1次及不足1次的学生比例高达75%左右。如此低的指导频率,自然使得导师不能准确知道学生的需求,从而出现指导上的偏差。笔者认为考虑到导师的实际任务量与工作压力,再加上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时间,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指导较为适宜,具体可以视高校实际状况进行调整,使导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所遇见的困难、疑惑,使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与导师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诉求。如此一来,导师与学生形成良性的交流沟通,师生之间会越来越默契,大幅减少了导师指导与学生需求偏差较大的问题。(四)完善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当下国内各高校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虽然各具特色,并不完全相同,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调查分析,S科技大学的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相对比较完善,奖惩方面对导师指导学生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有明确规定,评价方面“教”与“学”相结合对导师进行评价,但仍有细微的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评价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导师考核机制,如采取定性与定量相融合的手段,对评估内容进行细化。具体来说,针对教师负责的学生数量、为学生提供指导的频率等项目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估。而指导效果等指标很难直接以定量的方式进行展现,此时可将其转化成可量化的指标,如统计学生的考研、就业人数等进行量化来实现对指导学生效果的评价。评价方式要更加多元,针对人数多的学生群体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人数较少的对导师制起监督作用的领导层可以采取访谈的方式,以保证调查分析结果更加真实可信。评价方面要加强学生评价所占的评价比例,便于及时调整指导内容。此外,也要综合考虑导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与领导的评价,多角度更全面的对导师进行评价。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监督能够及时发现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导师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导师更加认真的指导学生。学院与校学两级的本科生导师制监督工作委员会将会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强化监督的力度,依据一定的周期组织导师开展会议,调查制度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查阅导师日常工作日志、指导记录等。学生作为本科生导师制的直接作用者,也应该纳入对导师的监督体系中,每个专业都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代表定期参加座谈会,提出不足。奖惩制度上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从高到低依次是: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整体上,可将其归为精神和物质两种需求。因此,奖励制定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物质奖励:根据导师指导学生时长和频率给导师发放一定的津贴。精神奖励:评选和表彰指导工作突出的导师,发放荣誉称号,使导师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对于指导过程中敷衍塞责,通过学生、学院、学校三方综合评价均不合格的导师可采取扣除其部分绩效与津贴,取消其参加其他所有奖项评选的惩罚措施。结论本科生导师制自创立以来到现在已有600多年,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进行学习,借鉴了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取得成功的先进经验,以S科技大学作为研究案例,对本科生导师制在该高校的落实情况开展了调研,发现了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足,并以具有指向性的方式制定出了可行的改良策略。考虑到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日益增加,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得到各个正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高校领导及师生的重视,为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达到本科生导师制预期的实施效果。鉴于笔者的学术水平有限、能力有限,在此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只能浅显的对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不足进行解析。比如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样本数量不足,所提出的建议实际操作不知道是否可行,缺乏管理经验,所提出的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仍需深入调查研究。日后,如有机会深入调查了解更多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