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九年级(上)作业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分)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 B.减少开私家车 C.落叶就地焚烧 D.使用清洁能源2.(1分)《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3.(1分)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4.(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 B.过氧化氢溶液 C.冰水混合物 D.雪碧饮料5.(1分)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 B.读取液体体积 C.熄灭酒精灯 D.倾倒液体6.(1分)能够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三瓶气体,最好且简便的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B.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C.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D.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7.(1分)为了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在2018年宣布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门捷列夫 B.阿伏加德罗 C.道尔顿 D.拉瓦锡8.(1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 B.CO2 C.H2O2 D.KMnO49.(1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10.(1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 B.氧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C.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 D.石灰水和水:通入二氧化碳11.(2分)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汞柱升高﹣﹣汞分子体积变大 B.空气比水易压缩﹣﹣气体分子间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间隔大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阴暗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分子间有间隔12.(2分)小倩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D.氮气在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用于磁悬浮列车13.(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4.(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SSO2 B.KClO3O2 C.H2O2→H2 D.CCO215.(2分)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BCDX化学反应纯净物燃烧化合反应Y化合反应混合物缓慢氧化氧化反应A.A B.B C.C D.D16.(2分)“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可能是二氧化碳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则做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17.(2分)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 B.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C.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D.左侧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18.(2分)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19.(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取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②闻气体的气味时,可将鼻孔凑到容器口③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⑤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⑥硫酸铜溶液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A.1个 B.2个 C.3个 D.4个20.(2分)如图1所示,向袋内缓缓吹气,用传感器采集O2、CO2、湿度(测水蒸气)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C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X B.200s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76.86% D.60s后Y曲线逐渐下降,可能原因是保鲜袋内有水蒸气液化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1)空气的成分中能用于制取硝酸和氮肥的是。(填序号)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2)下列气体最适宜用于节日中填充大量气球的是。(填序号)a.氦气b.二氧化碳c.氧气(3)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填序号)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22.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并完成下列问题。(1)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字母标号)。A.B.C.(2)变化角度。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应用角度。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填序号)。A.共享单车B.柴油汽车C.摩托车D.电动汽车23.食品防腐保鲜有多种方法。(1)“抽真空”就是减少食品保存环境中的含量,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2)食物冷冻、冷藏保存,说明食物的腐烂速度与因素有关。(3)薯片等零食充氮包装,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24.欢欢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来探究微粒的性质:(1)图F和图G中都有一个相同现象即,该实验说明分子在。试写出图G装置较图F装置的优点:。(2)已知相同条件下,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慢,气体密度越大。图H实验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据此可知氨分子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再取一根V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I。图I实验中,说明相同条件下。25.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它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可为何它又是危害环境的污染物?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研究表明,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臭氧很不稳定,在常温常态常压下即可分解为氧气。地表臭氧并不是人类活动直接排放出的污染物,而是因为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与氧气结合而形成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来源相对非常复杂,涂料、燃油、炼油厂、干洗店等如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变化图。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为什么说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3)如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填序号)。A.8:00~10:00B.10:00~12:00C.12:00~14:00D.14:00~16:0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臭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B.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C.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5)NO2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易溶于水红棕色气体,用法收集该气体。26.工业上制取氧气常见的有“深冷法”和“变压吸附法”。(1)“深冷法”(如图1)是先将空气在一定条件下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将其汽化分离。(2)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将该集气瓶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时。(3)“变压吸附法”(如图2)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通过增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①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②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的有关。③分子筛(填“可以”或“不可以”)重复使用。(4)工业上不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因是。2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1)写出图中仪器名称:②。(2)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应如何改进?,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用C装置收集完气体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集气瓶在移出水面前未盖玻璃片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4)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G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实验数据如表。实验序号123456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30%30%15%30%30%30%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6x6666水槽中水的温度(℃)209070702020锥形瓶中的物质0.5gNaCl05gFeCl360分内产生氧气(mL)0.041.04.512.12.0650.0①实验2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②通过实验1和6比较,氯化铁(FeCl3)可能是该反应的,写出实验6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③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填序号)。④通过实验1、2、4可得出的结论是。⑤向实验2收集的氧气中插入带火星木条,木条没有复燃,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28.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思考。(1)(一)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填序号)。A.汞俗称水银,常温下呈液态,安全无毒B.几乎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C.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D.生成的氧化汞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二)两个实验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组实验]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1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图2是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2)在实验室常用A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红磷燃烧文字表达式。(3)实验操作规范、准确。下列有关图2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填序号)。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且瓶内温度逐渐冷却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d.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4)查阅文献发现,燃烧过程中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其可能的操作原因是。[B组实验]查阅资料发现,加热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更为精确。按图3装置进行实验(已知: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A装置是底面积为50cm2,高为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5)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连接装置并(补充该操作);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6)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理论上约为cm(结果保留整数)。(7)与图1比较,按图3进行实验的优点是(填一点即可)。[拓展探究](8)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b.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为80%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白磷耗氧量较多d.若将足量蜡烛和白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0%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开私家车、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解答】解:A、垃圾分类处理;故选项错误;B、减少开私家车;故选项错误;C、落叶就地焚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正确;D、使用清洁能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2.【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棉线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故选项正确。C、楠木制舟的过程中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D、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镁带消失;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4.【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是混合物。B、过氧化氢溶液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多种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C、冰是固态的水,是纯净物。D、雪碧饮料含有水,是混合物。故选:C。【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5.【分析】依据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解答。【解答】解:A、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的操作要领是:“一横、三慢竖”,把盛药品的药匙(或者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故A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错误;C、用完酒精灯后,不可用嘴去吹,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故C错误;D、液体药品取用时;手拿容器的中上部,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以防止残留在瓶塞上的污物污染原瓶里的药液,故D错误;故选:A。【点评】考查了常用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学生要熟练掌握。6.【分析】根据氮气、空气、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瓶中,没有明显变化的为空气,木条熄灭的是氮气,操作简单,此选项正确;B.分别向三个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空气、氮气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选项错误;C.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虽然能鉴别出,但不是一次性,所以此方案不可行;D.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瓶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鉴别;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等相关知识,掌握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是解答的关键。7.【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8.【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含有氧气的物质含有氧分子,据此解答。【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B、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气,错误;C、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氧气,错误;D、高锰酸钾中不含有氧气,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物质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分析】制取气体实验中各操作目的:连接仪器,把实验室的单个仪器组装成制取装置;检查气密性,防止装置连接处漏气使收集的气体不纯或较慢甚至不能收集到气体;加入药品,在检查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是防止因装置漏气需要更换仪器而造成药品的浪费;接下来,反应需要加热时开始加热;待气体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完在拆开装置时,注意需要的是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停止加热而使水槽中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解答】解:A、选项中②⑥顺序错误;故不选;B、该项顺序符合操作要求。故选;C、顺序中的错误较多且很明显,已经开始加热了再检查装置气密性已经没有意义。故不选;D、和C选择项相比,但④①③的错误顺序依然存在。故选:B。【点评】正确理解实验中操作的目的为解决此类制取操作的排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把死记硬背变得灵活轻松。10.【分析】A.依据水和双氧水的性质分析;B.依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C.依据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颜色分析;D.依据石灰水和水的性质分析。【解答】解:A.水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为有气泡产生;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故B错误;C.高锰酸钾为暗红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D.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出现浑浊现象,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转化图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11.【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空气比水易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阴暗处干得快,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正确;B、不同稀有气体能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常用于霓虹灯;C、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用做燃料;D、液氮可以制造低温环境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火星四射。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4.【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符合题意;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分解氯化钾和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常温下会缓慢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故C不符合题意;D、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能生成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5.【分析】图中X、Y的关系是交叉关系,据此结合涉及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故选项说法错误。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燃烧和缓慢氧化属于并列关系。D、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三种关系、正确的理解各概念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分析】A、根据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常见的发光放热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能做保护气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也可能是氮气等。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如灯泡发光,故选项推理错误。D、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也可能是氮气等。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7.【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解答】解: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故左侧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检查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的考查,侧重学生分析实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18.【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结合有关的选项信息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反应的图示可知反应后生成的分子种类只有一种;B、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D、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故选:C。【点评】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19.【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以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解:①没说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液体药品,错误;②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轻轻煽动,不可将鼻孔凑到容器口;③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试管炸裂,错误;④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错误;⑤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⑥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因此说法中正确的有1个;故选:A。【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20.【分析】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分析,呼吸作用就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解答】解: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36%,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则Z表示氧气,含量增大,Y曲线表示水蒸气。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36%,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所以表示CO4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X,选项说法正确;B.空气中的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所以200s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氮气;C.由图像可知,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1﹣3.67%﹣5.3%﹣17.17%=76.86%;D.由于保鲜袋内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以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故选:B。【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解答】解:(1)a.氧气主要是供给呼吸;b.氮气可制取硝酸和氮肥;c.稀有气体可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b;(2)a.氦气的密度小,最适宜用于节日中填充大量气球;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不符合题意;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符合题意。故选:a;(3)a.二氧化硫会导致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符合题意;c.二氧化氮会导致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空气的成分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即可。22.【分析】(1)根据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4:1进行分析;(2)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造成PM2.5污染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解:(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4,同温同压下,即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6:4;(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酒精和水,所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酒精+氧气;(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PM2.3,柴油汽车、汽油,共享单车和电动汽车不需要燃烧燃料,故选:AD。故答案为:(1)C;(2)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3)A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组成,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保护环境的方法。23.【分析】(1)根据食物变质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来分析;(2)根据冷藏食物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解:(1)食品与氧气能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则“抽真空”就是减少食品保存环境中氧气的含量。(2)食物冷冻、冷藏保存。(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故答案为:(1)氧气或O2;(2)温度;(3)稳定(或不活泼)。【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4.【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变色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1)氨水易挥发且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而酚酞溶液和浓氨水不在同一个烧杯中或同一个位置;图G装置密封且仪器较小。(2)根据题意,相同条件下,运动速率越慢,说明氨分子先运动到a点;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9,氯化氢的是36.5,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故答案为:(1)酚酞溶液变红;不断运动;(2)小于;氨气密度小于氯化氢。【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分子的性质的验证,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25.【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2)根据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进行分析。(3)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4)根据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大量的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5)根据NO2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易溶于水红棕色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进行分析。【解答】解:(1)臭氧转化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2)由于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3)由图中信息可知,某地夏季某日昼时;(4)A、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臭氧的产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大量的紫外线,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D、由资料可知,该选项说法正确;(5)NO2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1)化学;(2)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3)D;(4)CD;(5)向上排空气。【点评】加强对常见物质的性质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6.【分析】(1)根据物质的沸点来分析;(2)根据氮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组成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是否生成新物质、图示信息来分析;(4)根据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图1“深冷法”是先将空气在一定条件下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其汽化分离;(2)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液态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也不支持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液态物质剩余约十分之一体积时;(3)①“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氧气和稀有气体等,所以是混合物;③由图示可知,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③“变压吸附法”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通过增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所以分子筛可以重复使用;(4)工业上不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等。故答案为:(1)沸点;(2)①燃着的木条熄灭;②液氧;(3)①混合物;②压强;③可以;(4)成本高(合理即可)。【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工业制取原理,液态氧气的颜色,以及工业贮存氧气的方法,并且一定要理解该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27.【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及实验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分析解答;A、根据集气瓶在移出水面前未盖玻璃片,空气进入,可能会导致收集的氧气纯度偏低来分析解答;B、根据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留有部分空气,可能会导致收集的氧气纯度偏低来分析解答;C、根据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不会导致氧气不纯来分析解答;D、根据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纯度偏低来分析解答;(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来分析解答;(4)①根据对比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唯一变量来分析解答;②根据氯化铁能加快反应速率,过氧化氢在氯化铁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分析解答;③根据需要控制的变量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其他条件都要相同来分析解答;④根据控制的变量是水槽中水的温度来分析解答;⑤根据温度高,氧气中混有大量水蒸气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②的名称为水槽;(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应该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4K2MnO4+MnO2+O2;A、集气瓶在移出水面前未盖玻璃片,可能会导致收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场人员年度工作总结十篇
-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 建筑工程共同偿还承诺书
- 体育场馆入驻办法
- 倒班工作安全管理
- 医疗器械维护基础设施施工合同
- 印刷企业平面设计师招聘合同
- 造纸企业消防设施改造施工协议
- 市场营销班主任合同协议
- 食品冷链货车司机招聘合同
- 地基承载力与击数对照表(轻)
- 塔吊运行作业方案
- 重庆中考数学最新26题练习及答案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
- (完整版)高中化学复习提纲
- 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电视转播技术方案-209年精选文档
- [理学]计算机控制系统_课后答案全解
- 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4年版)
- 三年级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 钢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汇编
- 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