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作业指导书TOC\o"1-2"\h\u2921第1章引言 3135211.1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3317741.2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47981.3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的重要性 48473第2章智能交通系统框架设计 543872.1系统总体架构 5312972.1.1感知层 534922.1.2传输层 5143262.1.3应用层 5229132.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5270252.2.1交通信息采集模块 563352.2.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5298982.2.3交通信号控制模块 5196722.2.4智能诱导模块 5177442.2.5安全监控模块 5190592.2.6出行服务模块 5240872.3技术路线与标准规范 5117642.3.1技术路线 55552.3.2标准规范 619852第3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664093.1交通数据采集技术 6237163.1.1传感器采集技术 6211953.1.2通信技术 6214743.1.3数据融合技术 6293543.2数据预处理与清洗 725853.2.1数据预处理 768233.2.2数据清洗 735483.3数据存储与管理 723893.3.1数据存储 732163.3.2数据管理 77963.3.3数据索引与检索 715155第4章交通信息感知与融合 7108614.1交通信息感知技术 756814.1.1地磁传感器 8263034.1.2摄像头 8145844.1.3雷达 8144144.1.4车载传感器 8213024.2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817784.2.1数据级融合 8125054.2.2特征级融合 8113964.2.3决策级融合 8131354.3交通状态估计与预测 9163094.3.1时间序列分析法 9198724.3.2机器学习方法 926204.3.3深度学习方法 9251574.3.4数据驱动的混合模型 911711第5章智能交通控制策略 963965.1交通信号控制原理 9217515.1.1交通流理论 9132785.1.2信号控制策略 10314385.1.3信号控制算法 10262445.2智能交通控制算法 10244545.2.1模糊逻辑算法 1017945.2.2神经网络算法 10174675.2.3遗传算法 10286655.2.4粒子群优化算法 1018425.3交通拥堵缓解策略 10256275.3.1优先通行策略 11204335.3.2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1117395.3.3公共交通优化策略 11120915.3.4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11232345.3.5智能交通诱导策略 11735第6章交通运输组织优化 11324796.1公共交通优化策略 1142286.1.1线路优化 11252396.1.2班次优化 11203646.1.3车辆优化 11139686.2出行服务与路径规划 12126846.2.1实时出行信息服务 12172646.2.2路径规划算法 1231796.2.3出行服务个性化定制 12245646.3个性化出行推荐 1268166.3.1数据挖掘与分析 12186156.3.2个性化推荐算法 12272156.3.3出行推荐应用 1228512第7章智能交通系统安全保障 1367357.1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13174217.1.1信息安全风险 13318417.1.2系统稳定性风险 13212947.1.3人员操作风险 13118077.2安全防护技术 1390117.2.1数据加密技术 1316477.2.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13227177.2.3系统备份与恢复 13254707.2.4访问控制技术 1374677.3应急管理与救援 1414157.3.1应急预案制定 14252747.3.2应急演练 14176597.3.3应急救援资源整合 14150027.3.4信息共享与协调 149925第8章智能交通系统评估与监控 14216628.1系统功能评价指标 14101668.1.1交通效率 14157298.1.2交通安全 1482978.1.3系统可靠性 14223928.1.4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 14279258.2评估方法与流程 15112128.2.1数据收集 1584928.2.2评估指标量化 15235338.2.3评估方法 1532578.2.4评估流程 155398.3系统监控与运维 15189018.3.1监控内容 15321258.3.2监控技术手段 15314098.3.3运维管理 15206078.3.4持续改进 1525863第9章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案例 16110169.1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案例 16158539.1.1案例背景 16182959.1.2系统构成 16208299.1.3建设内容 16144809.2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案例 16191899.2.1案例背景 16306519.2.2系统构成 16209219.2.3建设内容 16159369.3特定区域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案例 17304279.3.1案例背景 17187929.3.2系统构成 17142969.3.3建设内容 1726797第10章智能交通系统未来发展展望 17574110.1技术发展趋势 172825410.2政策与产业环境分析 18746610.3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的挑战与机遇 18第1章引言1.1智能交通系统概述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指通过集成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实现对道路交通系统全面感知、实时传输、智能处理和高效服务的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以提高道路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减少能源消耗和减轻环境污染为目标,是现代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1.2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建设。目前这些国家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各级高度重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在城市交通管理、高速公路、公共交通等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已取得一定成果,为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运输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1.3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的重要性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是解决我国当前交通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关键途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道路运输效率。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发布,为出行者提供准确、实时的交通信息,引导合理出行,降低道路拥堵程度,提高道路运输效率。(2)保障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道路状况和车辆运行状态,提前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发生,降低交通率。(3)减少能源消耗。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优化交通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车辆行驶时间,从而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4)促进交通产业升级。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将推动交通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优化对于缓解我国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第2章智能交通系统框架设计2.1系统总体架构智能交通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2.1.1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负责实时监测和采集交通信息,包括道路、车辆、气象等信息。感知层主要由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组成。2.1.2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交通信息进行汇聚、处理和传输。主要包括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处理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等。2.1.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实现对交通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为交通管理、出行服务、决策支持等提供智能化应用。包括交通信号控制、智能诱导、安全监控、出行服务等模块。2.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根据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将系统功能模块划分为以下几部分:2.2.1交通信息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道路、车辆、气象等信息,为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2.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提供决策依据。2.2.3交通信号控制模块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优化交通流。2.2.4智能诱导模块通过发布实时交通信息,为出行者提供最优路径规划。2.2.5安全监控模块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提高道路安全水平。2.2.6出行服务模块为公众提供出行信息查询、预约、导航等服务。2.3技术路线与标准规范2.3.1技术路线采用“感知传输应用”的技术路线,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具体如下:(1)感知层: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实现交通信息的全面感知。(2)传输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交通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3)应用层: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为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提供智能化支持。2.3.2标准规范遵循以下标准规范:(1)国家标准:《智能交通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等。(2)行业标准:根据不同技术领域,参照相关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3)企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4)国际标准: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和借鉴相关国际标准。第3章数据采集与处理3.1交通数据采集技术3.1.1传感器采集技术交通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传感器实现,包括地磁传感器、雷达传感器、摄像头等。地磁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车辆通过时的磁场变化,以判断车辆存在;雷达传感器通过发射雷达波,接收反射波,计算车辆速度及车间距离;摄像头则用于图像采集,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析交通状况。3.1.2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通信技术是关键环节。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4G/5G网络、LoRa等,将采集到的交通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车联网技术(V2X)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侧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3.1.3数据融合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数据进行整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数据融合,可以实现多源数据的互补和优化,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源。3.2数据预处理与清洗3.2.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步、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归一化等。数据同步解决不同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时间同步问题;数据格式转换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便于后续处理;数据归一化将数据压缩至一定范围内,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度。3.2.2数据清洗数据清洗主要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去除重复数据等。异常值检测可采用统计方法、基于规则的方法等;缺失值填补可以采用均值、中位数、线性插值等方法;重复数据去除可通过数据去重算法实现。3.3数据存储与管理3.3.1数据存储针对交通数据的特点,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常用的存储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Cassandra)以及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如HDFS)。3.3.2数据管理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备份等。为满足实时性要求,可采用内存数据库(如Redis)进行热点数据存储;对于历史数据,可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如Hadoop、Spark)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同时采用数据备份技术,保证数据安全。3.3.3数据索引与检索为提高数据检索效率,可以采用全文索引、空间索引等技术。全文索引对数据进行全文搜索,快速定位相关信息;空间索引则针对地理位置数据进行索引,实现空间数据的快速检索。通过高效的数据索引与检索,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第4章交通信息感知与融合4.1交通信息感知技术交通信息感知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基础,其通过对交通系统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与采集,为交通管理、控制和诱导提供数据支撑。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交通信息感知技术:4.1.1地磁传感器地磁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地球磁场检测车辆通过的设备,具有安装简便、成本低、检测精度高等优点。地磁传感器可用于车辆检测、流量统计和道路占用率分析等。4.1.2摄像头摄像头是交通信息感知的重要设备,可实时采集道路场景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车辆检测、车牌识别、违法抓拍等功能。4.1.3雷达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设备,具有检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优点。雷达在交通信息感知中主要用于车辆检测、速度测量和车流统计等。4.1.4车载传感器车载传感器是指安装在车辆上的各种传感器,如GPS、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车载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车辆的运行状态信息,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4.2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多源数据融合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来自不同感知设备的交通数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准确的信息,以提高交通系统管理和控制的效率。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多源数据融合方法:4.2.1数据级融合数据级融合是指直接将原始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其优点是保留了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详细程度,但计算复杂度较高。数据级融合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卡尔曼滤波法等。4.2.2特征级融合特征级融合是指将提取出的特征进行整合,其优点是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但可能损失部分信息。特征级融合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支持向量机(SVM)等。4.2.3决策级融合决策级融合是在各个感知设备独立进行决策后,将决策结果进行整合。决策级融合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但可能受到设备个体差异的影响。决策级融合方法包括投票法、DS证据理论等。4.3交通状态估计与预测交通状态估计与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对历史和实时交通数据的分析,为交通管理者和出行者提供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状态的预测。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4.3.1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基于历史交通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的方法,包括自回归(AR)、移动平均(MA)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等。4.3.2机器学习方法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构建交通状态预测模型,实现对未来交通状态的预测。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等。4.3.3深度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对交通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预测。典型的深度学习方法有卷积神经网络(CNN)、递归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等。4.3.4数据驱动的混合模型数据驱动的混合模型结合了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多种方法,以提高交通状态预测的准确性。例如,将时间序列分析法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或引入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特征提取等。第5章智能交通控制策略5.1交通信号控制原理交通信号控制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地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时序,达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发生率的目的。交通信号控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5.1.1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交通信号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宏观交通流和微观交通流。宏观交通流研究的是整个道路网络的交通状态,如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等;微观交通流则关注单个车辆或车队的行驶状态,如车辆跟驰、换道等。5.1.2信号控制策略信号控制策略是交通信号控制的核心,主要包括定时控制、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定时控制根据预设的时间表调整信号灯的时序;感应控制根据实时交通流信息调整信号灯的时序;自适应控制则结合历史和实时交通数据,动态调整信号灯的时序,以适应交通流的变化。5.1.3信号控制算法信号控制算法是实现交通信号控制的关键,主要包括固定周期控制、动态绿波控制、协调控制等。固定周期控制将信号周期划分为若干个固定的时间段,各相位在固定时间段内轮流绿灯;动态绿波控制根据实时交通流情况,调整信号周期和各相位绿灯时间;协调控制则是对多个交叉口的信号灯进行协同控制,实现道路网络的优化。5.2智能交通控制算法智能交通控制算法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方法,对交通信号进行优化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算法:5.2.1模糊逻辑算法模糊逻辑算法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控制经验,对交通信号进行控制。该算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5.2.2神经网络算法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学习大量历史数据,建立交通信号控制模型。该算法具有较强的自学习能力,能够适应交通流的变化。5.2.3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参数。该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适用于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5.2.4粒子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方法,通过模拟鸟群或鱼群的行为,寻找最优交通信号控制策略。5.3交通拥堵缓解策略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面临的严重问题,以下几种策略可缓解交通拥堵:5.3.1优先通行策略对特殊车辆(如公交车、救护车等)实行优先通行,提高这些车辆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5.3.2交通需求管理策略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如错峰出行、出行诱导、拥堵收费等手段,调控交通需求,降低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5.3.3公共交通优化策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如增加公交车辆、优化线路布局、提高运行速度等,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5.3.4交通组织优化策略对道路网络进行优化,如调整交叉口布局、改善交通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等,从而缓解交通拥堵。5.3.5智能交通诱导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出行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引导其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和时间,减少无效出行和拥堵。第6章交通运输组织优化6.1公共交通优化策略6.1.1线路优化分析现状:对现有公共交通线路进行梳理,识别瓶颈和低效环节。优化目标: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缩短乘客出行时间。优化方法:采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如线性规划、网络流优化等,调整线路布局。6.1.2班次优化分析现状:调查不同时段的乘客需求,评估现有班次安排的合理性。优化目标:满足乘客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益。优化方法:运用排队论、运筹学等方法,合理调整班次密度和时段。6.1.3车辆优化分析现状:评估现有公共交通车辆的功能、能耗和舒适度等方面。优化目标:提高车辆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乘客满意度。优化方法:引入新能源车辆,采用先进的车载技术和设备,提高车辆智能化水平。6.2出行服务与路径规划6.2.1实时出行信息服务数据采集:收集实时交通数据,如拥堵、施工等信息。信息发布:通过多种渠道,如手机应用、网站、户外显示屏等,向乘客提供实时出行信息。6.2.2路径规划算法算法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路径规划算法,如Dijkstra、A、Floyd等。算法优化:考虑多因素,如出行时间、费用、舒适度等,提高路径规划效果。6.2.3出行服务个性化定制乘客需求分析:了解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和偏好。服务方案设计:根据乘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服务方案,如定制公交、共享出行等。6.3个性化出行推荐6.3.1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来源:收集乘客出行数据、交通数据、气象数据等。数据处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如聚类、分类、关联规则等,分析乘客出行行为和偏好。6.3.2个性化推荐算法算法选择:根据实际场景,选择合适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如协同过滤、基于内容的推荐等。算法优化:结合交通数据和乘客需求,提高推荐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6.3.3出行推荐应用应用场景:在公共交通、共享出行等场景中,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推荐。用户体验:关注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推荐策略,提升用户满意度。第7章智能交通系统安全保障7.1系统安全风险分析7.1.1信息安全风险智能交通系统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收集、处理和传输。在这一过程中,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的风险始终存在。本节将分析以下信息安全风险:a.数据泄露风险b.数据篡改风险c.数据丢失风险7.1.2系统稳定性风险智能交通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正常运行。本节将分析以下稳定性风险:a.系统硬件故障风险b.软件漏洞风险c.网络攻击风险7.1.3人员操作风险人员操作失误或恶意操作可能导致智能交通系统安全风险。本节将分析以下人员操作风险:a.操作失误风险b.恶意操作风险7.2安全防护技术7.2.1数据加密技术针对信息安全风险,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保护,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7.2.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为防止网络攻击,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防止恶意攻击。7.2.3系统备份与恢复定期对系统进行备份,保证在发生系统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系统运行。7.2.4访问控制技术通过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手段,限制非法用户访问系统资源,降低人员操作风险。7.3应急管理与救援7.3.1应急预案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系统安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7.3.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相关部门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7.3.3应急救援资源整合整合应急救援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调配资源,进行救援。7.3.4信息共享与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提高应急管理与救援的效率。第8章智能交通系统评估与监控8.1系统功能评价指标8.1.1交通效率车流量:通过某一区域或路段的车辆数量;平均旅行时间:车辆在路段上的平均行驶时间;交通拥堵指数:反映交通拥堵程度的量化指标。8.1.2交通安全交通发生率:单位时间内发生交通的次数;严重程度:根据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分类;安全隐患排查率:对潜在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情况。8.1.3系统可靠性系统故障率:系统发生故障的频率;故障恢复时间:从故障发生到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系统可用性:系统正常运行的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比例。8.1.4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兼容性:系统与其他系统或设备之间的配合程度;扩展性:系统在功能、功能、规模等方面的可扩展能力。8.2评估方法与流程8.2.1数据收集收集交通流量、数据、系统运行数据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8.2.2评估指标量化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确定各指标权重,以便综合评价系统功能。8.2.3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进行评估。8.2.4评估流程制定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目标;实施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定期进行评估,持续优化系统。8.3系统监控与运维8.3.1监控内容实时监控交通流量、拥堵状况、发生等;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对系统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及时发觉问题。8.3.2监控技术手段利用视频监控、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结合人工巡检与自动化监控手段,保证监控的全面性。8.3.3运维管理制定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人员职责;定期检查系统设备,维护系统功能;对系统故障进行快速响应,保证系统稳定运行。8.3.4持续改进根据监控与评估结果,优化系统设计;不断调整和优化系统运行策略,提高系统功能。第9章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案例9.1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案例9.1.1案例背景某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为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该城市启动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9.1.2系统构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公交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等。9.1.3建设内容(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实时调整信号灯配时,提高路口通行效率。(2)智能公交系统:通过车辆定位、线路优化、实时调度等技术,提高公交运营效率。(3)交通监控系统:利用高清摄像头、雷达等设备,实现道路状况的实时监控。(4)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出行者提供实时路况、出行建议等信息,引导合理出行。9.2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案例9.2.1案例背景某高速公路作为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通道,交通流量大,频发。为提高道路通行安全,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该高速公路启动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9.2.2系统构成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收费系统、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等。9.2.3建设内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