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专题06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024年五升六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06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024年五升六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06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024年五升六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06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024年五升六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06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024年五升六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专题06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024年五升六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暑期突破专题06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提问方式

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答题方法

1.要素串联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抓住这些要

素,就可以提取一些关键信息。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楚了,

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就是“要素串联法"。有的文章会写不止一件事,但

它一定是围绕一个主线写的,那么我们把每件事分开,分别找要素,最后紧紧围绕主线串联即可。

★备注: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以省略,但是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要有。

2.段意串联法

首先分段,然后把每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段意的方法:

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

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有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

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

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

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起句中。

核心话题法:即抓取语段中表现核心话题的词语。

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描写为主的语段——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的语段——情感倾向的词

★注意:1.在各段段意之间,要适当加上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2.要注意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

3.文题扩展法

文章标题的扩展:对于包含主要事件的文章标题,可采取这种方法,如:武松打虎

4.摘句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或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总起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一

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

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

过渡句

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文章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起到承

上启下的作用。

总结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一

般出现在文章尾段或一段话的末句。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

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

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②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

友们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

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③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

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④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线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

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

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

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⑤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

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

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

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⑥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rú)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

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

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

发言了。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②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

2.请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并借助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事件:①侄儿向我感恩②___③

主要内容:

3.请用“"画出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4.读完故事,我认为最适合文章的题目应该是___,我的理由是

;这个故事对我的影响是:

【答案】

1.耳濡目染心安理得

2.“我”向母亲父亲感恩“我"的女儿向老师感恩侄儿向“我”感恩,让“我"懂得了向父母

表示感恩;“我”向父母感恩;让父母感受到了幸福;女儿向老师感恩,得到了关注,成绩有所提高。

3.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感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勇于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4.感恩的习惯文章是以“感恩"为线索的,是围绕感恩来写的让我常怀感恩之心,感谢他人。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第⑥自然段“耳濡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句意为:7岁的女儿耳朵经常听到感恩,眼睛经

常看到感恩,她也学会了感恩。根据所学可知,句中“耳濡目染"中的“濡”指沾湿;“染"指沾染。故

“耳濡目染”的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②第②自然段“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句意为:小侄儿的意思是家里人更不能坦然接

受帮助。根据所学可知,句中“心安理得”中的“安"指坦然,心安;“得”指适合。故“心安理得"的

意思是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对于文章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文章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文章读懂,才能进一步理

解。

通过阅读可知,第①②自然段,主要写了侄儿向我表达感恩之情。第③-⑤自然段,主要写了侄儿的行为潜

移默化地改变了我,让我也懂得了感恩父母。第⑥自然段,主要写了我的女儿向老师感恩。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通过描写三次感恩,侄儿向“我”感恩,“我"向父母感恩;女儿向老师感恩,每

一次的感恩都有很大的收获,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常怀感恩之心。

3.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赏析句子。

从文中找出一处印象深刻的情节,写出感受即可,答案不唯一。

如:第④段句子: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

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

感受:即便母亲口中骂“我”浪费,心里也为有这样的女儿开心幸福,一次次的拿出来,感受着女儿的

爱。

4.本题考查拟写题目和内容的理解。

本文主要描写了三次感恩的场景,“感恩"是本文的线索,故可围绕着“感恩”来命题。如:感恩的力量、

常怀感恩之心。

这个故事对我的影响是:学会感思,用我们的爱温暖世界。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无畏创造奇迹

①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

行的两道数学题。

②青年很有数学天赋,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③“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自言自语着。_____

④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

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______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

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得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

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⑤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

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这道难题了!

⑥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

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⑦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

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⑧_____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

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研究这道题,昨天给

你布置作业时,不小心把写有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⑨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

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⑩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5.下面三个句子该放在文中什么位置?请选择序号填在横线上。

A.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

B.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做起来。

C.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

6.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的原因是()(多选)

A.做了一个通宵也没做出题目。B.做出了导师没做出的题目。

C.感觉辜负了导师的栽培。D.没有在两个小时内完成题目。

7.第②段中“这项特殊作业"指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中“竟然”所传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一处表

示:____________,第二处

表示:____________。

9.发挥想象,通过神态、动作等描写把第⑤段省略号后面的内容写出来。

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

10.第⑨段青年说的话令人深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写下来。

11.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

5.CBA6.CD

7.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8.高斯为自己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做出难题而自责、懊恼。导师为高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解出难

题而感到震惊。

9.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这道题目,眉头紧锁,时而把手放在下巴下忖度,时而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比来

比去。

10.人们总是容易思维定势,认为两千多年都没有人能解决的问题,自己也肯定解决不了,甚至都不动脑

筋就被难题本身所吓倒。

11.一个青年仅花了一个晚上做出了连阿基米德和牛顿都没能解出的千年数学难题。

【解析】

5.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从第③自然段的“‘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自言自语

着。"和第④自然段的“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可知,青年看到多布置的

一题并没有多想,单纯地认为这是导师特意多布置的题目。因此,“C.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应放

在第③自然段的末尾。

从第④自然段的“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

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得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可知,青

年刚开始只是认为第三道题的难度比前两道题目难一些,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做起来。因此,“B.青年没有

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做起来。”应放在第④自然段的中间。

从第⑤自然段的“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这道难题了!"和第⑧

自然段导师说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可知,青年能够解答这道难

题。因此,“A.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应放在第⑧自然段的前面。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文章第⑥自然段的“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

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可知,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的原因是感觉辜负了导

师的栽培,没有在两个小时内完成题目。故选CD。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文章第①自然段的“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

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可知,“这项特殊作业”指的是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

学题。

8.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从第⑦自然段“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

个通宵才做出来。’"可知,青年觉得花整整一个通宵的时间来完成这道难题体现了自己的愚笨,认为自己

的能力弱,没有想到好的解题方法。句中的“竟然”表达了高斯为自己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做出难题而自

责、懊恼。

从第⑧自然段句子“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

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可知,导师对青年用一个晚上解开了一道有

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而感到惊讶。句中的“竟然”表达了导师为青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解出难题而

感到震惊。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所给语境,想象青年做题时的神态和动作,组织语言进行描写。

示例: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闭目沉思,时而拿着笔和直尺在纸上画来划去。

1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第⑨自然段句子“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

它。"和第④自然段的“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得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

吧。”可知,青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解开了数学难题。这个句子告诉了我们人们总是会被固定思维局限住,

比如认为这道难题这么多年都没有人解决,自己也肯定也算不出来,这样就会被吓到,从而不敢去尝试。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青年解开了一道数学悬案的故事。概括文章内容要主要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

果来回答即可。

从第①自然段的“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

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可知,青年做导师给自己布置的数学题。

从第⑤自然段的“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这道难题了!”可知,

青年绞尽脑汁做出了这道难题。

从第⑧自然段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

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研究这道题,昨天给你布置作业时,不小

心把写有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可知,青年从导师那里得知这道题是一道连阿基米德和

牛顿都没有解答出来的数学难题。

综合以上内容,文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青年仅花了一个晚上做出了连阿基米德和牛顿都没能解出的

千年数学难题。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赤壁之战(节选)

①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

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②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

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③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

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

了。

④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

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⑤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

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⑥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

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

来到了江心,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⑦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

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黄。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⑧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

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⑨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让这二十

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窜上岸

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⑩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

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

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1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1)调兵遣将:

(2)不计其数:

13.文中多次提到“东南风”,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进攻是因

为____________。

14.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___,他的性格特点是

15.阅读全文,梳理故事脉络,并将短文的主要内容写在横线上。

主要内容:

16.黄盖的投降信非常关键。黄盖怎么写这封信才能使曹操相信?尝试写出信的主要内容。

【答案】

12.调遣兵力、将领,泛指调配人力。这里指周瑜调配兵力。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这里指曹操

的人马伤亡多。

13.周瑜的兵在南岸,顺着东南风,不管是渡江放火还是进攻都占有优势

14.黄盖足智多谋

15.曹军南下黄盖诈降火烧赤壁

周瑜采用了黄盖诈降、火攻的计策,最终曹军大败。

16.丞相,我知道您是一位才智过人、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周瑜自不量力,硬要跟您交战。贵军八十万大

军,周瑜才三万,这不是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吗?如果我继续跟随周瑜,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我愿意脱离

东吴,带着兵士和粮草去投靠您。请您无论如何也要收下我!

【解析】

1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

(1)结合第①自然段句子“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可知“调兵遣将”

的意思是: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比喻调用各方面的人力。

(2)结合第⑩自然段句子“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可知“不计其

数”的意思是没有办法计算它的数目。表示极多。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有了船,火闯船队东南风,黄盖才能顺风行船,快似离弦的箭。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

芦苇全点着,人们上了小船,解了缆绳,二十条火船冲进曹操船队。正是因为东南风,火船才能在无人驾

驶的情况下,各自冲入敌船队;因为东南风急,所以曹操发现火船再想防备已经迟了,火船已在眼前了。

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文章内容,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说出他的性格特点,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黄

盖,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

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可知黄盖想出计策对

付曹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机智聪明的人。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可知事情的起因是曹

操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

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可知事情的发展是黄盖

假意投降;

结合文章第⑨自然段句子“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

上了小船,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可知黄盖火攻曹操船队;

因此短文的主要内容是:曹操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周瑜的部下黄盖假意投降,火攻曹操船

队,曹操大败,从华容道逃跑。

1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文章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

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组织语言表达,

情真意切,让人看了就十分相信即可,如:丞相您好,我是东吴的黄盖,东吴和曹营交战在即,周瑜的军

队并没有多少人,根本抵挡不住您的百万雄师。硬是要拿鸡蛋碰石头,哪儿有不失败的?我好心劝阻他不

要冒死进攻您。他不但不听,反而骂了我一顿,我可是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他却忘恩负义!这种

人,怎么能治理好国家您就不一样了,曹丞相。您和周瑜就是天壤之别啊!周瑜忘恩负义,心胸狭窄,嫉

贤妒能。您却是见识多广,善用人才,心慈手软,有气量,有能耐。曹丞相,我和我带领的军士们已下定

决心:脱离东吴,投靠您,为您效劳。可是,这该死的周瑜时时刻刻紧盯着我,我有一点风吹草动他都不放

过。为此,我和军师们讨论了好久,最终一致决定:私自拨20条快船,趁着今晚和明日清晨的大雾,顺着

东南风靠近您的水寨,再让军士们上岸。为了避人耳目,我决定用青布遮住船,与大雾融为一体,避免周

瑜发现。还希望曹丞相出来迎接,我若进了您的曹营,必将为您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哪怕死我都不在

乎!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墙

①琼是一名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

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慢慢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

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

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焐一焐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琼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了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

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

注目。

④琼拿出纸巾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了。教室里

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在黑板上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掉落在草地上发出的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琼一走进教室,就发现同学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

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向老师问好,他们

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他们的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

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

的彩纸裹了起来,像一个个美丽的舞蹈演员。

⑥琼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

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琼仔细一看,发现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

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特别独特,没有包纸,而是被一根漂亮

的管子套着。琼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管!这些纯真的孩子,把唇

膏管也利用上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琼。琼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的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

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有诗意。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

感觉自己握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

薄薄的纸,在寒冬里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

那些孩子的心,像红红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1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意味深长:

(2)蹊跷:

18.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9.你如何理解第⑧自然段画线句中的“力量”一词?

20.文章题目“最温暖的墙"在文中有何含义?

21.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答案】

17.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奇怪,可疑。

18.短文主要写了教师琼的手指结了厚厚的茧,冬天经常裂口流血。同学们发现后,就把粉笔用彩纸和唇

膏管包了起来。琼第二天上课发现了不一样的粉笔和纸上的话,非常感动。

19.示例:琼被深深感动后转过身继续在黑板上书写着。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给了琼一种不怕困难、坚持

到底的力量。

20.含义是孩子们用彩纸和唇膏管把粉笔包了起来,不让老师的手再受伤害。孩子们的爱心让老师感到十

分温暖。

21.这是一群天真、活泼、聪明、充满爱心的孩子。

【分析】

17.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理解。

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蹊跷:奇怪;可疑。

18.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为了不让老师的手被粉笔的灰尘腐蚀,学

生用纸裹住了粉笔,在寒冬里,给老师送去关怀,犹如一堵挡住寒风的墙,给了老师无限的温暖。

1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知,学生们为了保护老师的手用彩纸和唇膏管把粉笔包了起来她被孩子的可爱与关心打动

了,心灵受到了震动,精神受到了激励,觉得更加要努力工作。

20.本题是对题目作用的考查。

题目的作用有:(1)作为文章的线索;(2)运用比喻或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3)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兴趣;(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5)概括文章内容,感情

的触发点;(6)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文中指学生们为了保护老师的手用彩纸和唇膏管把粉笔包了起来,又指学生们对老师的关怀在老师心里筑

起一道隔离冰冷和疼痛的最温暖的心墙。这里用比喻手法,将孩子们的爱心比作温暖的墙,给了老师无限

的温暖。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阅读可知,孩子们用彩纸和唇膏管把粉笔包了起来,为了不让老师的手再受伤害。这是一群天真、活泼、

聪明、充满爱心的孩子。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他那只好

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老王

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

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凭主顾凑合维持

生活。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

翳(yì),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

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

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

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

送我们的。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

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

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

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呀,他什么时

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

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

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

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

——选自杨绛《老王》(有删改)

【补充资料】文革期间,钱钟书和杨绛都成了牛鬼蛇神,被整得苦不堪言。

22.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23.对老王的形象品质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实善良,贪小便宜。B.帮助别人,不图回报。

C.体贴乘客,为人着想。D.感谢关怀,知恩图报。

24.摘抄描写老王外貌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句子:

作用:

25.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是什

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愧怍"?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22.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

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23.A

24.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

会散成一堆白骨。突出了老王病得厉害及“我”害怕的心理。

25.“愧怍"意思是惭愧。作为一个相对的幸运者,作者回想起来,自己对老王的关心、照顾还不够,所以

感到“愧怍”。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解析】

22.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

总结即可。熟读选文可知,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

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

重。

23.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老王帮“我"送病人去医院,不愿收费;老王病了,依然拖着病体到“我”家送鸡蛋和香

油……这一桩桩的小事,体现出了老王朴实善良的性格,表现了他感谢关怀,知恩图报。由此可知,A.有

误。B、C、D正确。故选A。

2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

会散成一堆白骨"可知,这是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老王病得厉害及“我”害怕的心理。

25.本题考查了对语句的理解。

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文章通过回忆老王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我"对像老王那样

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愧怍”意思是惭愧。作为一个相对的幸运者,作者回想起来,自己对

老王的关心、照顾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千张糖纸

①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

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②表姑在外婆家养病,她被闹得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

世香互相看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呀?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累的问题。有时候听见大人

说一声:“喔,累死我了!”我们会觉得那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啊。当我们终

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为什么不再多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

呀?”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

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她问表姑:“你为

什么让我们攒糖纸呀?"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会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表姑的许诺足

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

劳动换来呢。

④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安静如初了。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j

ī)角(gā)旮(lá)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

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

顾糖把嗓子购(hōu)得生疼;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

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

希望呀!

⑤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

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

够了一千张糖纸。

⑥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我们

说:“狗呢,欠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

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净。"世香看了我

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大人是我的表姑啊。

⑦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原本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

重吧。

⑧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我们俩不约而同地把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一样

随风飘去。

⑨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

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⑩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26.请围绕“糖纸"这一线索,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27.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意思。

(1)藐视:

(2)不约而同:

28.第④自然段妙趣横生,写“我”和世香为了收集糖纸,用了很多办法。请用四字小标题概

括:___、___、___。

29.第②和第⑥自然段画“______"的句子分别写了不同人物的“笑”。“我"和世香因为

而笑;表姑笑得那么厉害,是因为_________。

30.第⑤自然段画“”的句子,动作描写十分贴切、传神,表现了两个孩子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