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电子教案人教版_第1页
数学二年级上电子教案人教版_第2页
数学二年级上电子教案人教版_第3页
数学二年级上电子教案人教版_第4页
数学二年级上电子教案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二年级上电子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电子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电子教案人教版(封面)西青区杨柳青镇第一小学备课本第一本(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数学年级:二任课教师:授课进度计划表(自行复制)周次起止日期授课内容教学节数备注18第一课时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例1、例2、例319月第二课时例4、例5及练习19月第三课时例6、例7及练习19月9月第四课时例8及练习129月第五课时练习课19月第六课时第一单元测评19月第七课时测试分析19月第八课时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例1、例2及练习19月第九课时例3及练习139月1第10课时练习课19月第11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例1及练习19月第12课时例2、例3及练习19月第13课时练习课19月第14课时例4及练习149月第15课时练习课19月第16课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例1及练习19月第17课时例2及练习19月第18课时例3及练习19月第19课时例4及练习159月第20课时例5及练习19月第21课时整理和复习19第22课时练习七习题110月国庆节放假10月国庆节放假610月国庆节放假10月国庆节放假10月第23课时第二单元检测110月第24课时测试分析110月第25课时第三单元角的认识例1、例2及练习1710月第26课时例3、例4及练习110月第27课时例5、例6及练习110月第28课时练习课110月第29课时第三单元检测110月第30课时测试分析1810月第31课时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例1及练习110月第32课时练习课110月第33课时例2及练习110月第34课时练习课110月第35课时5的乘法口诀例1及练习1910月第36课时2、3、4、的乘法口诀例2、例3及练习110月第37课时练习课110月第38课时例4及练习110月第39课时例5及练习110月第40课时例6及练习11011月第41课时指导练习111月第42课时例7及练习111月第43课时指导练习111月第44课时整理和复习111月第45课时练习十五内容11111月第46课时练习课111月第47课时第四单元检111月第48课时测检测分析111月第49课时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例1及练习111月第50课时例2及练习11211月第51课时第五单元111月第52课时检测检测分析111月第53课时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例1及练习111月第54课时练习课111月第55课时例2及练习11311月第56课时练习课111月第57课时例3及练习111月第58课时例4及练习111月第59课时练习课111月第60课时例5及练习1141第61课时练习课112月第62课时整理和复习112月第63课时指导练习112月第64课时二十二量一量、比一比112月第65课时第六单元11512月第66课时检测检测分析112月第67课时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例1及练习112月第68课时例2及练习112月第69课时例3及练习112月第70课时练习课11612月第71课时第七单元检测112月第72课时检测分析112月第73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例1112月第74课时数学广角例2112月第75课时第八单元检11712月第76课时测检测分析112月第77课时总复习(一)112月第78课时总复习(二)112月第79课时总复习(三)112月第80课时总复习(四)1第一单元教学目标(自行复制)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第二单元教学目标(自行复制)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自行复制)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教学难点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第四单元教学目标(自行复制)教学内容表内乘法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乘法口诀,学会运乘法口诀求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自行复制)教学内容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第六单元教学目标(自行复制)教学内容表内乘法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第七单元教学目标(自行复制)教学内容认识时间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过程与方法目标能1分1分或5分5分的数出钟面上的时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能1分1分或5分5分的数出钟面上的时刻第八单元教学目标(自行复制)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搭配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难点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第九单元教学目标(自行复制)教学内容总复习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课时备课时间:1周1授课时间:1周1第3节授课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目标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印象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

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4课件展示古代人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工具(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现在我们认识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统一长度单位,用字母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从刻度0到1就是1厘米。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请同学们找出身边长1厘米的物体2用厘米量出示第四页做一做,仔细观察图中铅笔的长度,说说测量物体长度应注意什么请大家那出准备好的纸条,测量一下长度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尺子直观认识厘米,便于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通过交流,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能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2课时备课时间:1周1授课时间:1周2第1节授课内容认识米教学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米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3.那么1米(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4.带领学生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认识米1米=100厘米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3课时备课时间:1周2授课时间:1周3第1节授课内容认识线段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6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在活动中感受线段的特点,直的,可以测量,有两个端点经历画线段的过程,之间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画线段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4课时备课时间:1周1授课时间:1周5第1节授课内容解决问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估测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估测能力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和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什么情况下用米。二、自主探究师:(出示课件),你觉得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啊?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小结: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熟悉的事物比较,然后进行区分,判断,才能选出合适的单位。三、总结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说得有理有据,希望大家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举例能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又能抛砖引玉,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引导学生说出想法其实是帮助学生构建模式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旗杆比小树高高度是13米生活经验,分析积累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5课时备课时间:1周2授课时间:2周1第3节授课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认识线段学会测量线段画线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和画线段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第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相信大家都有之间的收获,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二自主探究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的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与大家分享同学们注意总结知识的时候尽量按课本的顺序才不容易漏掉我知道了要统一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是国际上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再想想会不会测量线段的长度啊?线段有什么特点?这样一小节一小节的回忆,才能说得更全面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老师希望今后学完的每一个单元,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这是我们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部分三总结提升课件出示本单元知识网络图,抓紧时间弥补不足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自己梳理知识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长度单位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可测量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6课时单元评测总课时中的第7课时测试分析总课时中的第8课时备课时间:1周4授课时间:2周4第1节授课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例1、例2及练习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全盲的同学听一听。想想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先学生尝试写竖式,记十位、个位上的数字,然后分别相加,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三、练习,实践应用1、

练习二第1题交流算法并汇报。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9课时备课时间:1周5授课时间:2周5第1节授课内容例3及练习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14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

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三人互相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2、完成P14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成P15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0课时备课时间:2周1授课时间:3周1第3节授课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并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逐步学会阶段性梳理知识点的方法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并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并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同学们,经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二自主探究咱们首先回忆一下所学的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每一个人。注意尽量按教材的先后顺序我知道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的时候必须从个位算起不仅要相同数位对齐,还要注意个位満十向十位进一尤其是进位的一,十位的数字相机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加上课件出示教材15页的练习二的第五题计算对吗?如果有错,错在哪?尝试在练习本上改错,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订正三总结提升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老师希望今后我们学的每一个阶段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梳理知识结构板书设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进位加)个位相加満十向十位进一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1课时备课时间:2周2授课时间:3周2第1节授课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中国赢了?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36-23=,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五、随堂练习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2课时备课时间:2周3授课时间:3周3第1节授课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小棒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美国比中国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B.交流想法: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2、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互相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五、随堂练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借一当十,个位加十再减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3课时备课时间:2周4授课时间:3周4第1节授课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能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同学们,经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二自主探究咱们首先回忆一下所学的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每一个人。注意尽量按教材的先后顺序我知道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笔算的时候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不仅要相同数位对齐,还要注意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出示练习三第六题计算对吗?如果有错,错在哪?教师指两名同学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订正,明确必须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个位加十再减强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方法的异同三总结提升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老师希望今后我们学的每一个阶段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学会自己梳理知识,巩固所学内容板书设计相同数位对齐两位数减两位数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位加十再减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4课时备课时间:2周5授课时间:3周5第1节授课内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二、合作探究(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间交流解答的思路。指名汇报。(二)、完成第24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同学间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题思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随堂练习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12+3=15(面)12-4=8(面)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5课时备课时间:3周1授课时间:4周1第3节授课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习用加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呢?二自主探究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番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最主要的就是分析题意,弄清究竟哪个数多哪个数少在分析这类题,动手操作就能直观的看出谁多谁少我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出示教材第26页第七题请同学先看题,然后说说优惠是什么意思交流对优惠8元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这种学生交流想法和结果三总结提升经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上课之初点明本节课的主旨,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散漫性进行针对性练习,能有效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6课时备课时间:3周3授课时间:4周2第1节授课内容连加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使之都能做到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连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的问题。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教学例1。(1)、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28页做一做连加的三道题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题。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五、随堂练习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法。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法。板书设计连加28+34+22=84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7课时备课时间:3周4授课时间:4周3第1节授课内容连减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使之都能做到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减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退位减,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试题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是啊,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干得多带劲。课件出示27页情境图二自主探究教学例2出示教材27页例2先认真想想,试着解决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方法主旨交流汇报,引导不同想法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剩下多少个,该怎样列式呢?三总结提升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用熟悉的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板书设计连减84-40-26=18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8课时备课时间:3周5授课时间:4周4第1节授课内容加、减混合例3教学目标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1)看图,了解信息,交流。(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4、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开火车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7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3题。观察了解信息,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板书设计加减混合67-25+28=70(人)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19课时备课时间:3周5授课时间:4周5第1节授课内容加减混合例4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教学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新课口算55+30+8=81-7-70=56-3+9=37+10-5=90-34-26=69+30-45=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检查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提示: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必须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做完交流计算的结果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28页的做一做第二题2练习五第六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的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板书设计加减混合72-(47+16)=9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20课时备课时间:4周2授课时间:5周1第3节授课内容例5解决问题及练习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咱们班谁是美术兴趣小组的?他们经常组织什么活动?二自主探究课件出示32页情境图。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你了解了什么?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更多的关注学生获得的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你想知道什么呢?说说你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逐步分析解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先解决哪一个呢?为什么?怎样计算男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分析的很有条理,解答的很正确,遇到问题就应该这样层层分析,逐步解决问题三总结提升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会分析解决两问的应用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男生人数美术小组14-5=9(人)9+14=23(人)答:男生有9人,美术小组一共有23人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21课时备课时间:4周2授课时间:5周2第1节授课内容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口算。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间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整理。学生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间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完成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五、随堂练习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22课时备课时间:4周3授课时间:5周3第1节授课内容练习七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口算。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间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1、完成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2、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3、完成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1、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及方法。2、完成第9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说给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3、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五、随堂练习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设计练习七作业设计总课时中的第23课时第二单元检测总课时中的第24课时测试分析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25课时备课时间:5周2授课时间:6周5第1节授课内容第三单元角的认识例1、例2及练习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角。(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2)、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2、制作角。(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3、画角。(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3)、学生练习画角。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画角的方法。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完成P39页的1、2、题。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学生创作画。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板书设计角的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26课时备课时间:6周3授课时间:7周1第3节授课内容例3、例4及练习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这种角就是直角。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教学例3。(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教学例4(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画直角(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三、学习效果测评完成第40页的做一做第1题。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完成第40页的做一做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数的。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板书设计直角的初步认识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27课时备课时间:6周4授课时间:7周2第1节授课内容例5、例6及练习教学目标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教学难点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三角尺,纸张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2、自由活动:找一找!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四、总结,深化阶段。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四课堂练习作业P41第1、2题,小组校对]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板书设计锐角和钝角拼角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28课时备课时间:6周4授课时间:7周3第1节授课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更加熟悉角,能正确判断直角、锐角、钝角,会画直角熟悉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角的大小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更加熟悉角,能正确判断直角、锐角、钝角教学难点会画直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三角尺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图形家族的新朋友角,你了解它了吗?二自主探究1认识角在小组内说说你认识的角,然后把你们小组的看法整理好,与大家交流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角有直角、锐角、钝角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直角,比如桌子角,门角,黑板角等借助三角尺的直角比较角的大小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想知道你们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先让角的顶点与三角尺直角的顶点重合,再让角的一条边与三角尺直角的一条边重合,如果在里面说明比直角小,是锐角,如果在外面说明比直角大,是钝角。课件出示43页第一题学生看图指出每个物品中的角,教师予以鼓励性评价把找到的角分类组织学生评判2画角同学们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表现特别好,那么你们会画角吗?谁来告诉大家怎样画呢?说说你的窍门课件出示44页11题现在就请同桌两人各自画一个叫,然后互相说说画的是什么角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三总结提升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话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吸引注意力在活动中梳理知识,在交流中总结提高板书设计练习八作业设计课后反思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总课时中的第29课时单元测试总课时中的第30课时测试分析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31课时备课时间:7周1授课时间:8周1第3节授课内容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例1及练习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小棒、练习本、题卡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激趣引入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1、出示主题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几个1相加?20个1相加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3)2+2+2+2+2+2+2+2+2+2=2010个2相加4)6+6+6+6+6+6=366个6相加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对呀,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板书:“乘法”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1)1+1+……+1+1=20×1或1×202)4+4+4+4+4+4=5×4或4×53)2+2+2+2+2+2+2+2+2+2=2×10或10×24)6+6+6+6+6+6=6×6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1乘20,5乘4,4乘5,2乘10,10乘2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读作:几乘几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三、尝试练习: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小火车上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小飞机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四、随堂练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连加乘法5x3=153x5=15作业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自行复制)总课时中的第32课时备课时间:7周1授课时间:8周2第1节授课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课件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