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学案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第一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课标内容要求]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义。[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做到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综合思维:以尼罗河流域的开发为例,驾驭流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区域认知:尼罗河流域的区域地理特征。[学问体系导图]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1)内涵❶2.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详细内容:主动推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激励东部地区领先发展,接着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主动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尼罗河流域的协作发展1.尼罗河流域(1)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2)主要支流: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旁边终年多雨地区;青尼罗河上游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流经沙漠地区。❷(3)人文特征:尼罗河流域生活着大约1.8亿人,属水资源短缺地区。目前85%的水资源用于农业浇灌,水电开发率仅为10%。❷青尼罗河主要流经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的6~10月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受低气压的限制,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富,进入汛期。青尼罗河水量的季节改变是导致尼罗河定期泛滥的主要缘由。2.不协调的流域开发上游地区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削减,影响到下游地区的供水上游、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难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多,造成水库泥沙淤积下游地区过度浇灌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染严峻❸❸由于渠道长期输水,浇灌水下渗,地下水位显著上升,从而导致三角洲地区土壤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肥力下降,影响作物产量。3.走向协作的流域发展(1)成立协作组织,统一规划管理成立政府间的协作组织,对全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是流域内部协作开发的首要条件。(2)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安排尼罗河流域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协调利用尼罗河的水资源。❹(3)环境的协作爱护与统筹治理面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尼罗河流域国家相识到各国在环境爱护方面的共同利益,须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协作爱护与统筹治理。❹尼罗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水资源的安排已渐渐成为一个国际政治问题。因此,流域各国应本着同等互利的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合理地开发水资源。考点一尼罗河流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走向协作的开发读有关尼罗河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支流有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等。下图为尼罗河地理位置简图及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尼罗河径流量构成示意图。(1)尼罗河上游流量巨大,下游则流量较小,分析其缘由。(2)概述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改变特点并分析缘由。(3)分析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的缘由。(4)分析近年来尼罗河泥沙不断削减的主要缘由,简述泥沙削减对尼罗河入海口自然环境的影响。【获得信息】①尼罗河自南向北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②青尼罗河流经埃塞俄比亚高原,白尼罗河流经赤道旁边的东非高原。解析:第(1)题,依据上下游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差异,分析导致降水、河流径流差异的缘由。第(2)题,依据尼罗河主要流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第(3)题,从枯水期尼罗河下游气候状况以及白尼罗河此时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第(4)题,泥沙削减的缘由可从植被的改变状况和工程大坝的修建以及尼罗河的综合治理角度进行阐述。尼罗河泥沙削减会造成河口泥沙沉积的削减,会出现海浪对海岸或者河口三角洲的侵蚀,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尝试解答】(1)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较多,流量大;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少支流汇入,沿途因蒸发、下渗失去大量径流。(2)季节改变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缘由:尼罗河流域流量最大的地区,三个支流的流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河流补给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河流补给少。(3)白尼罗河源于南半球。尼罗河枯水期时,南半球为雨季,白尼罗河得到补给因此径流量大;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4)缘由:尼罗河流域的水利建设;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对尼罗河的综合治理,沿岸植被覆盖率提高。影响:三角洲滩涂增速减慢,入海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盐碱化,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尼罗河流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走向协作的尼罗河流域开发协作措施详细措施举例成立协作组织,统一规划管理成立政府间的协作组织,对全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1999年成立政府间合作机构--尼罗河流域组织;2001年发起“尼罗河流域倡议行动”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安排尼罗河流域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协调利用尼罗河的水资源2001年六国签署《尼罗河流域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三国同意对尼罗河流域水资源安排及大坝建设进行协商环境的协作爱护与统筹治理重视各国在环境爱护方面的共同利益,对生态环境进行协作爱护与统筹治理埃及救济上游国家限制蓝细菌,改善水生生态环境读尼罗河流域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貌图,完成下列问题。(1)试从气候、地形两方面比较两条河水系特征的差异。(2)图示两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哪些资源及位置优势?解析:第(1)题,尼罗河自南向北流经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中游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沿海的地中海气候区。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为高寒气候区,中下游为热带草原气候区。第(2)题,尼罗河中下游地区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运输河、旅游是经济支柱。澜沧江-湄公河位于东南亚地区,相宜发展热带作物种植、旅游业等。答案:(1)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丰富,且上游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平缓,河湖众多,流域面积广;中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支流少,水系不发达。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属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但上游受地形(山脉)影响,支流少,流域面积狭窄;中下游地区多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广。(2)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长绒棉出口量大;埃及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苏伊士运输河沟通了地中海与红海,缩短了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地理位置重要。湄公河流经地区热带经济作物及自然植物资源丰富,如热带林木、自然橡胶等,矿产资源有锡、石油等。东南亚正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交通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备选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将来”,是尼罗河流域各国人民的共同志向。材料一尼罗河流域图。材料二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尼穆莱以上为上游,喀土穆以下为下游。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落后。随着气候变温煦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干旱频发,生态破坏和水污染也日益突出。材料三1929年,英国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协定》,埃及和苏丹获得90%的尼罗河水运用权。近年来,上游国家主动谋求同等利用尼罗河水的权利,埃及和苏丹因高度依靠尼罗河水而坚持捍卫历史协定,各国间冲突时有发生。(1)与青尼罗河相比,白尼罗河在支流数量、流域面积、径流季节改变等方面有何特点?(2)指出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3)结合材料,说明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冲突日益突出的缘由。(4)作为一条国际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2)题,尼罗河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结合气候和地形特征推断,重点发展浇灌农业、旅游业等。第(3)题,从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量的削减、不同等水权等方面回答。第(4)题,从流域组织的建立等方面分析协作开发的必要性。答案:(1)支流、湖泊众多,流域面积较广;径流量较大,季节改变较小。(2)重点: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浇灌,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理由: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有,光热足够;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浇灌农业发达;径流量的季节改变和年际改变较大,需兴修水利工程,防治洪涝,保障浇灌,促进特色农业(长绒棉)的发展;尼罗河沿岸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业。(3)人口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各国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气候改变、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流域水资源供应不断削减;流域内很多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依靠程度很高;殖民统治时期签署的水权协定,影响尼罗河水的公允运用。(4)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互信,通过磋商解决争端;建立尼罗河流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主动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考点二长江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看法》中,重点提到了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为重点,加快水电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设,扩大向下游地区送电规模。读下图,完成(1)~(3)题。(1)下列关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植被破坏严峻,水土流失加剧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整功能强③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上升A.①④ B.②④C.①③ D.②③(2)下列关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少数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②改善通航条件,促进四川西部航运业的发展③水电开发条件好,但当地地形坎坷,电力外输困难④地表水易下渗,生态环境脆弱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3)甲、乙两个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A.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B.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C.防治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D.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获得信息】①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为重点,加快水电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设,扩大向下游地区的送电规模。②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位于横断山区。【尝试解答】(1)C(2)A(3)A解析:第(1)题,人类经济活动向山区扩展,使植被破坏严峻,上游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因此水土流失严峻,故①③正确;长江中下游湖泊较多,②错;上游河水侵蚀作用强,河床加深,④错。第(2)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①正确;四川西部山高谷深,不利于航运业的发展,三条河流主要侧重于水电的开发,②错;该地地形坎坷,为电力外输增加了困难,③正确;地表水易下渗是云贵高原的地表特征,④错。第(3)题,甲位于横断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交通运输;乙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立体农业。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措施分析(以长江流域为例)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干脆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的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2.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分析上游中游下游开发条件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能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突出,经济基础雄厚开发觉状农牧业为主;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冰川退缩、河流断流,珍稀物种削减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冶金、机械、建材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商品农业基地;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倒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难频繁,生态破坏;水能开发程度低洪水威逼严峻;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水体和大气污染严峻整治措施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封山育林、育草,对现有森林实行爱护性经营与开发;建设三峡工程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搞好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防护林;发挥水利工程拦洪、治沙的功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爱护,限制环境污染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治理措施治理目的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浇灌修建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防洪和航运爱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削减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调整产业结构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限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下图为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下列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逼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缘由是()A.湖泊的调整功能较弱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峻3.下列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D.开挖成湖,增加调整功能1.A2.C3.B解析:第1题,南五洲位于荆江中心,属江心洲,由泥沙沉积而成。第2题,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较缓,河床被上游带来的泥沙抬高,而且上游有川江(宜宾至宜昌)大量江水汇入,使得“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第3题,蓄洪区土地利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应留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A项禁止开发忽视了经济效益,不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项没有考虑生态效益,且对分、蓄洪区居民生命财产平安构成威逼;D项工程量过大,不易实施;B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最好。【备选题】(2024·浙江7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其次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24年梧州站输沙量削减至2500万吨/年。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材料二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24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统计指标年份20002005201020142024森林覆盖率(%)37.952.758.062.062.3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625.9634.4589.7618.6614.3稻谷播种面积(万公顷)230.2210.0209.4202.6192.3甘蔗种植面积(万公顷)50.974.8106.9108.293.5甘蔗单产(吨/公顷)57.869.066.673.581.4(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削减的主要缘由。(3)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缘由。解析:第(1)题,据图二分析可知,西江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安排、地形等因素。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输沙量大。第(2)题,据图一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削减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24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削减了输沙量。第(3)题,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结合图一可知,广西河流众多,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河流沉积了深厚的土壤,土壤肥沃。2000年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从表中数据看,种植面积从50.9万公顷增加到93.5万公顷,种植面积扩大;甘蔗单产由57.8吨/公顷提高到81.4吨/公顷。图一中修建大量水库,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水源供应足够、稳定;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农业技术进步较快。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3)优势:河谷平原面积较广,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缘由: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罗讷河源于瑞士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流程约813千米,流向日内瓦湖,然后流入法国东部,最终流入地中海。罗讷河是欧洲的重要贸易河流,联系欧洲北部与地中海。罗讷河是法国水力最强、流速最快的河流。在不同历史阶段,罗讷河整治方式迥异。【探究思路】[探究思路一]罗讷河开发的地理背景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常常洪水泛滥,上游洪水发生在夏季,中游洪水发生在春季,下游洪水发生在秋季,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在瑞士日内瓦的旁边,罗讷河与阿尔沃河在此交汇。从日内瓦湖流出的罗讷河水在左侧澄澈见底,而从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流出的阿尔沃河水在右侧却湍急浑浊,两河交汇处形成特别明显的界线,成为“泾渭分明”的奇妙景观。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图。[问题]1.分析罗讷河“野性”的成因。提示:罗讷河流经高山峡谷,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支流多,补给类型多样;流量季节改变大。2.分析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的缘由。提示: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大,上游河段流量大;中上游的水库、日内瓦湖和沼泽调蓄作用明显;罗讷河下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北部支流索恩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由于罗讷河不同河段出现的汛期不同,所以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3.推断图中罗讷河、阿尔沃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妙景观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其缘由。提示:夏季。缘由:罗讷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湖中沉积,使得该河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削减,河水澄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溶化量大,径流量大,并且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侵蚀作用剧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4.简述罗讷河对日内瓦湖的影响。提示:罗讷河是日内瓦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携带泥沙在湖中沉积抬高湖床。罗讷河是日内瓦湖的下泻通道。[探究思路二]罗讷河的综合开发罗讷河流域是法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罗讷河生活着大量的鲑鱼(溯河洄游鱼类),两岸约有200万人,农业发达。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在不同历史阶段,罗讷河整治方式迥异。自20世纪50年头起,法国采纳低坝进行多级开发;20世纪90年头,法国政府因能源政策调整和环保理念改变,终止运用该河流上的电站,使这些电站和低坝“退役”并逐步被拆除。[问题]1.依据罗讷河流域特征,说明其在瑞士境内的主要开发方向及理由。提示:开发方向:发电和漂流(旅游)。理由:瑞士境内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相宜水电开发;瑞士境内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对游客吸引力大。2.与高坝相比,你认为该流域修建低坝有哪些优势?提示:削减(或无须)移民;农田沉没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少;对生态和景观影响小;溃坝等威逼性小;工程量小,投资少等。3.请你推想法国政府拆坝的可能缘由。提示:泥沙淤积,大坝的综合效益下降;废弃旧坝威逼当地和大坝下游人员和财产平安;为鲑鱼洄游供应条件,爱护鲑鱼的生存环境,爱护河流的生态环境;法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水电比重下降;环保理念改变,罗讷河的整治渐渐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复原和爱护为中心的阶段。【探讨结论】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河段,河流综合整治和开发目标不同,措施不同。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留意环保的原则,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应用】(202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常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改变。(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头至20世纪20年头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退河道分汊①________、________其次阶段20世纪20~80年头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头以来复原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复原河流生态(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缘由。(4)说明“复原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复原河流生态的作用。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