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讲义说明文3-5讲答案_第1页
初二语文讲义说明文3-5讲答案_第2页
初二语文讲义说明文3-5讲答案_第3页
初二语文讲义说明文3-5讲答案_第4页
初二语文讲义说明文3-5讲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阅读第三讲(一)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①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注释】①流星体是指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19.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20.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2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如果宇航员的座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B.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能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C.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是致命的。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2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2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4.选文第④段加点词“它们”指什么?(2分)(二)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为海军飞机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作战群最终赢得了制海权。②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它在许多方面有着严格、精深的技术要求。其中,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④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激昂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⑤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起飞。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⑥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⑦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这不仅需要飞行员有高超的飞行技术,而且对甲板设施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并将捕捉钩伸出,同时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甲板上的指挥员不断地告诉飞行员,飞机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⑧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成功降落后,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且离开降落区。⑨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选自《海洋卫士——军用舰船》)19.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20.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21.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2.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有什么好处?(3分)23.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几乎”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2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B.使用拖索式弹射方式起飞舰载机的航空母舰较少。C.在舰载机降落的过程中,舰上指挥员的作用不容忽视。D.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比降落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2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飞行员的操作非常重要。请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补全飞行员的操作过程。(4分)①——②放下降落装置,伸出捕捉钩,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③接受甲板指挥员信息,不断调整偏差,确认角度。——④——⑤按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离开降落区。(三)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饱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物举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选自《大科技》,有删改)2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22.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3分)23.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4分)24.请阅读选文第⑤段,分析约7万年前人类走出濒临灭绝险境的原因,补全表格。(4分)A平均寿命较长B出现三代同堂现象A:B:25.请写出选文第⑥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2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四)美妙的羚羊峡谷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这就是美妙的羚羊峡谷。②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谷壁看似轻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③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④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米。走进上峡谷好像进入了一个大自然的神殿。头顶上射下来的阳光让曲折的峡谷时而暗影朦胧,时而红光沐浴。一道道层峦叠嶂的优美弧线背后不时透出柔和的彩光,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探奇的游人。⑤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它像蛇一样蜿蜒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谷底很平坦。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⑥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⑦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着大峡谷。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那么到那时,如今的缝隙般的羚羊峡谷会不会被溪水开凿成新的大峡谷呢?(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4期,有删改)2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羚羊峡谷的?(4分)22.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23.阅读选文第⑤段,请简要写出羚羊峡谷呈现美妙色彩的原因。(3分)24.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③④⑤段不可以调换顺序的原因。(4分)25.选文第⑦段加点词“那时”指什么时候?(2分)2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当阳光照进羚羊峡谷时,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B.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C.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D.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定时地冲过狭缝谷。说明文阅读第四讲(五)①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劳?为什么你花了许多时间去度假,回来后依旧没有生活的热情?这是因为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让你得到放松。那么抛弃它,来一场休息的革命!②休息方式有很多种,睡眠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它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非常适用。“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引起的。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通过睡眠,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一味地补睡眠并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③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今晚我要睡个好觉。其实这是一个陷阱。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你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的方式来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让精神放松下来。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下班后游泳半小时你就会神采奕奕,而周末两天不出门你依旧无精打采。④既然睡眠不是帮助脑力劳动者休息大脑的最好方式,那么什么休息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个区域活动,另一个区域就休息。所以,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写了很长时间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剪剪枝,以便使头脑清醒,而不是睡到日上三竿。⑤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进行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研究学问时,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不能连续半小时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但是,他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他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思考下去。他说:“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大脑。我在治学中充分利用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所以,如果你有好多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以免过度疲劳,耗尽精力。⑥如果你的精神超级紧张,不妨尝试去做点儿有挑战的事。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精神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想获得有效的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竟然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和你的职业类似。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做学徒,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等。⑦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19.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20.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极度”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21.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2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对睡眠不足者来说,睡眠是一种非常适用而又有效的休息方式。B.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C.卢梭在治学中通过将脑力劳动转换为体力劳动的方式来消除疲倦D.当精神超级紧张时,你可以尝试再做一份与自己职业不类似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人类能否交出“地震预测”的答卷(六)①仰望星空,人类拿起“天文”的尺子来看待自己,不免会产生敬畏之感,同样地,面对大地,人类同样会感到“浩渺沧海之一粟”,这不单是因为体积上的巨大差异,更有来自这个庞然大物“发脾气”时的巨大威胁——大地一颤抖,带来的就可能是生与死。②以去年为例,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发生5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大陆地区13次,台湾地区6次,最大地震为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这些地震共造成大陆地区37人死亡,1人失踪,61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5.58亿元。放眼全球,2017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地震为9月8日墨西哥近海沿岸8.2级地震。③相应地,地震认知上的一个个空白,加剧了这种威胁:大地究竟为何颤抖,地震究竟能否预测,以及该如何预报,仍然是全球科学家面临的巨大挑战。④“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说,摆在科学家面前的地震预报难题有“三座大山”。⑤首先是地震事例太少。他说,中国平均每3年有两个7级地震,全球每年则有18个——尽管谁也不愿看到地震发生,但这无法避免,仅从科研角度来说,这样几次的数据连有效的统计分析都不够,不足以帮助科学家形成完整的地震预测科学体系和方法体系。换言之,地震监测的研究结果难以检验。申旭辉说,强烈地震对于同一地区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遇到一次,对于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时期的孕震过程,机理差异很大,所以,“重复实践”进行检验的机会很难碰到。⑥其次,地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受到很多制约。申旭辉说,地震发生在地下二三十公里处,而当今世界上最深的钻孔只有12公里,科学家们很难去地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相应地,现有的地震“观测”均是间接的,人们只能依靠地面的观测资料,对地球内部的状况进行反演和推测,但申旭辉告诉记者,地面的探测站点毕竟分散,又很难把全球的地球物理场搞清楚。⑦第三是理论的更新相对较慢。地震是地球上规模宏大的地下岩体破裂现象,其孕育过程跨越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而,不但很难用经典物理学从本质上加以描述,也难以在实验室或者野外进行模拟。⑧其实,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科学界长期以来就有争议。20多年前,这个问题还曾在我国掀起过一次大讨论。我国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当时的态度相对乐观——“地震不可预报这样的论断要慎言”,在他看来,自然科学问题必有解决的办法,需要寻找探索新的思路。⑨如今“张衡一号”的发射就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正如陈运泰院士所说,“地震预测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并不是说在这个难题解决之前,地震工作者就什么都不能做。”1.地震预报有哪些?请阅读全文后,分条概括。2.说说第③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申旭辉和陈运泰两位科学家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材料一】(七)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的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材料二】唐朝的服饰体现了对美的大胆追求。尤其是女子服饰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现代人也会惊叹不已。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中,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材料三】明代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最鼎盛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朝,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这一时期的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都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材料四】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饰除了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等级的工具。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戴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本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对不能用黄色的。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各不相同。请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条概括。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简析材料三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古代服饰怎样的文化内涵?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八)①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坐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张叫榻的大床上,臀部放在脚后跟上,这叫跽坐。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下,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②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类似于现在的马扎,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开始逐渐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下垂的椅子,并且在宋朝广泛地流行起来。古代中国人的大腿终于获得了解放。③椅子的流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相当的冲击。④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接着椅子还影响到了房屋内部风格,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窗户的升高。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以使坐着的人能看到窗外的风景;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椅子的出现还对房屋内部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礼要求房间的中间尽量要空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之用。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⑤在椅子出现之前,人们的坐姿很低,所以我国的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明显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唐人席地而坐,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食器都变得玲珑精巧。⑥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聚餐时,人们分别就坐于各自案几的后面,各有一套相同的饭菜,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五个人一人一案,是典型的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到八仙桌出现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顺应地变成了合餐制。⑦受椅子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国人的心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这种坐姿现在看来是很难受的,现代人恐怕少有能坚持这种坐姿半小时以上的。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必须经过刻苦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坐姿。孩子们学的第一堂礼仪课就是跽坐,其意义与新兵入伍时训练军姿很相似。跽坐训练,除了能磨练孩子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修身养性。因为再怎么训练,跽坐久了都不会舒服,内心就会焦躁不安,所以跽坐训练更是对自身心性内涵的修炼。这种修炼能让人的内心与坐姿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跽坐。因此,经过跽坐训练的人都有挺拔干练的气质,都有严谨坚忍的性格。⑧在椅子出现之前,跽坐是社交场合的正坐。不论你是天子还是草民,社交场合都必须跽坐。现代人恐怕难以想象:那时候,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跪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跪着没有现在这种低下的特殊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这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奴化了国人的心理。⑨我国自北宋之后逐渐走下坡路,这恰恰和椅子的普及时间差不多,难道是巧合吗?就像互联网和手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人类历史上很多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发明,其实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1.从全文看,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哪些冲击?请分条作答。2.在作者看来,跽坐有什么好处?请概括回答。3.文章的⑤⑥段可否调换顺序?为什么?4说说第⑥段中的加点饲“逐渐"改为“立即”好不好?为什么?说明文阅读第五讲语言的消亡(九)【材料一】语言濒临是一个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临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21世纪消亡,80%~90%则会在未来的200年消亡。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活力都很低,至少有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材料二】语言的消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语言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最大的语言破坏者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材料三】据统计,世界上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力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消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和文化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1.分别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句中的加点词语“绝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材料一】(十)“火箭"这个词在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在公元228年的三国时期,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了火把,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时,魏国守将郝昭就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火箭”一词自此出现,同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探索相结合,才最终发展成为现代的运载火箭。(改编自中国科普博览网《航空史话》)【材料二】大约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史叫万户,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操纵的飞行器,很像条连在一起的飞蛇,上面有座椅,座椅后面紧连着一个特制的木架,木架上安装着47支巨型火箭。万户坐在座椅上,然后叫仆人同时点燃47支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可惜,这次试验失败了,这位勇敢的发明家和实验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做飞行的人”。(改编自赫伯特·基姆《火箭和喷气发动机))【材料三】“火龙出水”是明代水陆两用的火箭,也是二级火箭的始祖。据《武备志》介绍,它的制造方法:首先截取一根五尺长的毛竹,去节,刮薄,作为龙身;再用木头雕成龙头、龙尾,分别安装在龙身前后,龙腹内装有几支单发式火箭,把它们的引火绳总连在一起,从龙头下面的孔洞中引出来;然后在龙身的前、后两部,分别倾斜安装上两支大火药箭,把同一根火药线连在一起;最后,把龙腹内引出门,总引火绳连在前部两个火药筒的底部。这样,一个火龙出水的新式武器就完成了。水战时,在离水三四尺处点燃引信,火龙腾空飞去,可飞行近1000米,当生支火箭燃尽时,通过引信点燃龙腹”火箭,这时从龙口喷射出数支火箭,向前直达目标,致使敌船烧毁。【材料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空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的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低地球轨通(LE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截止2018年7月31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282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5.04%。1.材料一、二、三主要介绍了关于古代火箭的哪些内容?2.材料三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请简析材料四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材料四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材料一】(十一)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阴阳观念里,有“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之说,故“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孟兰盆这三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并且由于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材料二】关于重阳节,有很多神话传说。在历代的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黄帝骑龙飞升成仙的日子就是农历九月初九,每年这一天,人们都登高远望,希望能看见黄帝乘巨龙归来。东汉时传说汝南人桓景听说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会把瘟疫带到人间,于是,他不辞辛劳访遍群山向费长房学习仙术。一天,费长房告诉他九月初九家乡有难,让他赶回家乡救百姓。那天,桓景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给每个人分了一片茱萸叶,又让每个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他独自回到村中。瘟魔上了岸,蹿到山下,只觉酒气刺鼻、茉萸异香,只得止步,转头进了村。进村后,等在村中的桓景用青龙剑杀了他。【材料三】在重阳节这一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罗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遗殃。”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地区则在这天礼祭范仲淹。陕西省:西乡县的习俗是亲友以菊花、菊糕相互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河南省;开封自198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材料四】36岁沈钟旱在9月中旬就为全家人报了华东五日游的旅行团。他说,父母都是退休教师,酷爱旅游。平时为自己带孩子大辛苦,今年十一长假恰逢重阳节,正好全家同游同乐。80后企业支援小李说,父亲是数码发烧友,今年重阳节,送父亲一个新款DV机。而网友七七考虑到奶奶记性个不好,今年重阳节准备送老人一个陶艺娃娃计时器,还能录自己的声音,“奶奶,到点啦,锅开了!”给老人关怀和快乐。“重阳节,常回家看看吧,哪帕陪爸妈聊聊天,说说话,做做饭。相见就是亲,孝在点滴中啊!”大学教授尚重生格外动情地说。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重阳节各项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2.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近年来”能否删去?为什么?3.材料三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4.我国法律自2012年起明确规定每年衣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请你根据材料,探究法律上做过这种明确规定的原因。上海是怎么来的?(十二)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宇,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己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④上海的“江海之汇”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浦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城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鬃。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桐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鬃,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増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人口増长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人口增速都要快。⑦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一一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⑧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1.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1)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2)(3)2.第⑤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别去?为什么?3.分析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根据上下文,第⑥段能不能与第④⑤两段调换位置?请说明理由。说明文第三讲答案:(一)19.(3分)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险境(或载人航天飞行要克服的难关,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3分20.(2分)逻辑顺序2分21.(3分)D3分22.(3分)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出说明的中心内容,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各1分23.(3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太空强辐射的类型。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24.(2分)空间碎片(空间垃圾)2分答具体内容也可25.(4分)防泄漏(供氧)、防辐射、防撞击(减振)、降噪。答出前三点即可(二)19.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20.逻辑顺序。21.下定义;简明、周密、准确地说明了航空母舰的本质特征。22.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23.“几乎”表程度,意思是非常接近(或“差不多”),说明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接近失速的程度,而不是降低到完全失速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24.D25.①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④捕捉拦截索,同时将发动机开到最大。(三)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粪)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多数”(表示限制),说明当时大部分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如果去掉,表示人类祖先都是这样。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④段与⑤⑥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2)⑤段和④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说明的)。A生存能力强B可以传授知识给后代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26.D(四)21.位置、特点、构成、成因和发展(答出4点即可)22.摹状貌、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羚羊峡谷谷壁美妙的形态特点(“描绘峡谷的美妙”也可)。23.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24.第③段整体说明羚羊峡谷的特点,第④段说明上峡谷的特点,第⑤段说明下峡谷的特点,第④⑤段与第③段一一对应。(第③段总写羚羊峡谷的特点,第④⑤段分写上、下峡谷的特点,第③段与第④⑤段是由总写到分写的逻辑顺序,第④⑤段与第③段一一对应。)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25.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的时候(“再过几百万年”也可)26.D第四讲答案(五)19.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或脑力劳动者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20.“极度”指程度极高的意思,表程度;说明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人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极高。如果删去了就没有程度上的强调,所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21.举例子、作比较;具体而突出地说明了“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22.C(六)《人类能否交出“地震预测”的答卷》1.地震事例太少,地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受到很多制约,理论更新相对较慢。2.仍然一词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强调地震的预测与预报。在目前依旧是全球科学家面临的巨大挑战。3.列数字。作比较。更为科学准确地说明地震发生的深度与当今世界上最深钻孔的深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