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1页
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2页
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3页
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4页
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热度★★★★☆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4.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1)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如下图。(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图示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特别提示〗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而外营力(动力)主要有风、流水、冰川、波浪等。三.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地壳物质循环考向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地质年龄超过10亿年的巨大变质岩山体,其最高峰海拔2572米,完整保存了亚热带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下图为梵净山标志景观“蘑菇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蘑菇石”景观的形成过程可能为A.固结成岩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B.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一固结成岩一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一岩浆活动一风化侵蚀一地壳抬升D.岩浆活动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一变质作用2.在同纬度地区中,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显著的主要自然原因有①人类活动干预少②纬度低,水热条件好③山体庞大,高差大④土壤类型多样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A2.B【解析】1.梵净山在海洋中经地壳抬升而形成,首先在海洋环境当中,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根据材料,其山体为变质岩,所以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然后地壳抬升,后露在地表后,才经受外力的侵蚀,形成“蘑菇石”景观,故该题选A。2.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属于自然原因,所以①错误;题干设问为同纬度地区,所以②错误;根据材料,梵净山有2500多米,垂直差异显著,所以形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③正确;不同的气候水热条件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土壤,所以土壤类型多样生长有不同的植被,④正确,所以该题选B。【点睛】外力作用中沉积作用一般在地势低洼处,风化作用一般在地势较高处发生。考向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主要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流水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潟湖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等二、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三、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与地理环境判定判定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风向的判定河流流向判定地貌与气候类型(1)峰林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冰斗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3)沙丘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堆积地貌地貌与自然灾害冲积扇——泥石流“V”型谷——滑坡、泥石流冲积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盐碱化(华北平原)沙丘——荒漠化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分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底沉积物一年中由粗和细两层组成,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湖湖滨杂草湿地广布,其中杂草湿地面积宽广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湖泊沉积层可还原古代气候环境,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A.冬季风力偏大 B.夏季降水偏多C.夏季气温偏高 D.冬季光照较强【答案】1.A2.A3.C【解析】考查等深线的判读,外力作用与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根据图中等深线,湖泊西南部等深线稀疏,湖水较浅,且有河流注入,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库赛湖西南部流水搬运沉积特征明显,湖滨湿地广布,故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西南部,因此甲地是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分布区,A正确。其它位置等深线较密集,不易形成湖滨湿地,BCD错误。故选A。2.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粗颗粒砂砾,粗颗粒沉积物在冰面堆积,春季,当湖面冰层融化后,颗粒物才能沉入湖底形成粗颗粒层;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该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形成细颗粒层;故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春季。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3.结合前面分析,湖泊沉积层细颗粒为夏季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冬季风力偏大影响粗颗粒层,A错误。该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B错误。夏季气温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的河流径流量大。该年古代气候环境比往年夏季气温偏高,C正确。冬季光照与沉积层无关,D错误。故选C。考向三主要板块边界及地貌地震带板块位置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喜马拉雅山非洲断裂带非洲板块内部小板块交界处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红海、死海大西洋断裂带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嘶嘶作吼的喷气孔、咕咕冒泡的泥浆坑、炽热的火山热流和弥漫着酸性蒸汽的美丽湖泊…”,长久以来,怀特岛因其独特的地貌和景致,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观光者。2019年12月9日,火山突然喷发,造成游客严重伤亡。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怀特岛火山A.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岩浆冷却,形成大面积花岗岩C.此次喷发造成奥克兰机场飞机延误D.岩浆物质来自于岩石圈中的软流层2.怀特岛火山喷发后,大部分火山灰将落在A.东南方海域 B.周围海域C.东北方海域 D.北岛上空3.对于参加火山旅游的建议,应采纳A.完全按照旅行社的安排执行B.提前了解火山活动信息做判断C.近距离拍照喷气孔、火山热流D.戴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答案】1.A2.B3.B【解析】试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气压带与风带1.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怀特岛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挤压,为消亡边界。A正确。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应形成大面积喷出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岩,B错误。奥克兰机场和怀特岛所在区域盛行西(北)风,奥克兰位于怀特岛的西北方,因此怀特岛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不会吹向奥克兰机场,C错误。岩浆物质来自于岩石圈下的软流层,D错误。2.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南半球。2019年12月9日为该地的夏季,根据怀特岛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岛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火山突然喷发,大部分火山灰将落在周围海域,B正确。3.火山爆发具有突发性,因此要提前了解火山活动信息,不能完全按照旅行社安排执行,B正确,A错误。近距离拍照喷气孔、火山热流非常不安全,普通口罩无法防止吸入有毒气体,C、D错误。【点睛】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考向四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3.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空旷原野上的“巨石阵”,是英国人心目中神圣的地方。它主要由许多整块的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每年夏至,早晨初升的太阳与通往石柱的古道在同一条线上。左图为“巨石阵布局示意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岩浆和成因不同的岩石类型,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左图中四个区域内,石头的连线与冬至日落时太阳光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从岩石的成因来看,巨石阵中岩石属于右图中的()A.甲 B.乙 C.丁 D.戊【答案】1.B2.C【解析】【分析】1.由题中可知,每年夏至,早晨初升的太阳与通往石柱的古道在同一条线上,该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日出东北,说明古道指向东北--西南方向。当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地日落西南方,和古道延伸方向一致。所以图中四个区域内,石头的连线与古道延伸方向即冬至日落时太阳光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是②,B正确。故选B。2.从岩石的成因来看,巨石阵中岩石为砂岩,属于沉积岩。根据地质循环,右图中甲为岩浆,乙、戊分别为侵入性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丁为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内力作用即变质作用形成丙变质岩。表示沉积岩的是丁,C正确。故选C。【点睛】由沉积岩变为变质岩为内力作用,由沉积岩变为沉积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为外力作用。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面积约225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1156米。某游客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前往该公园进行徒步、自驾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下图为该游客在公园内拍摄的一处景点照片,该景点位于海岸悬崖旁,由一形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而成,被称为分裂苹果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组成分裂苹果岩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球表面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上部2.该游客对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A.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岩体断裂B.地壳抬升→剥蚀出露→岩体断裂→球状风化C.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岩体断裂D.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岩体断裂3.考虑当地的环境特征,该游客前往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体验游之前无需准备()A.防风帐篷 B.防晒物品 C.氧气瓶 D.防寒衣物图Ⅰ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Ⅱ示意①②两点之间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形变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区域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A.日本富士山 B.北美落基山脉C.东非大裂谷 D.巴西高原5.该区域地形变化导致了图中③处A.生态系统更稳定 B.流水侵蚀作用增强C.气温日较差减小 D.岩石物理风化增强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 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C.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7.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江苏盐城的一位摄影师在当地沿海滩涂拍摄到一片格外神秘的“深秋树林”景观(下图),若干“参天大树”平行分布在滩面上,它们有着粗壮的“树干”,向两旁伸出一条条“枝干”和“枝杈”。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滩涂地貌的主要特征是()A.滩面千沟万壑,起伏较大 B.沿岸海水深度变化较大C.滩面开阔,稍稍向海洋倾斜 D.组成物质颗粒物大小混杂9.图中“深秋树林”景观的成因是()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海潮作用 D.旅游开发皖南齐云山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丹霞地貌发育充分。下图为齐云山某处丹霞地貌岩层垂直剖面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齐云山丹霞地貌发育充分,主要是由于()①风化作用②冰川侵蚀③流水侵蚀④风力堆积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1.图中岩层I到岩层Ⅱ的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的变化是()A.风力减弱 B.水流减慢 C.风力增强 D.水流加快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湖泊和沼泽湿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图示为火地岛及其周边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2.关于图示岛屿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部沿岸暖流增湿,东部沿岸寒流减湿②山脉大致呈南北向,山脉阻挡,形成西部多雨区和东部雨影区③岛上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④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多火山地震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3.火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海拔 C.海陆位置 D.地形14.据图推测“醉汉树”的树冠朝向(

)A.西北 B.西南 C.东南 D.东北图I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Ⅱ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Ⅰ中F区域与图Ⅱ中E区域的河流比较,正确的是()A.F区域河流流量小B.F区域河流汛期长C.F区域河流流速快D.F区域河流含沙量小16.读图,图Ⅱ中甲区域的地形类型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形成B.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C.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D.板块挤压抬升而形成17.图Ⅱ中乙区域3月平均气温低于9月平均气温,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9月盛行偏南风,3月盛行偏北风B.乙为海岛,受海洋影响大C.3月多阴雨天气,9月多晴朗天气D.3月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月欧洲地区是内外力作用体现非常强烈的地区之一,如冰岛、阿尔卑斯山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等都是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下图是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冰岛位于A.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19.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A.向陆地推进,更加曲折 B.向海洋推进,更加曲折C.向陆地推进,更加平直 D.向海洋推进,更加平直20.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是A.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堆积 B.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C.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堆积 D.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侵蚀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桌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完成下面小题。2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C.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D.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22.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A.桌状山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喀斯特地貌下图是某区琥地质剖面图。图中甲、乙为沉积岩,丙、丁为岩浆岩(包含侵入岩和喷出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甲处地质构造是()A.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 B.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C.张裂作用下形成的向斜 D.张裂作用下形成的背斜24.乙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经历了()A.气候异常 B.洪涝灾害 C.地壳下沉 D.山体滑坡25.丙处岩浆岩()A.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早 B.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晚C.属丁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早 D.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晚26.下图中甲为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的风景,它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乙图各数字中,能代表“巨蟒出山”景观岩石类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图21.形成图2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图2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3题。图1图23.【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图2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作用 C.层挤压弯曲 D.冰川侵蚀作用(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4—6题。4.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5.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6.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2018年海南卷)如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7—8题。7.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8.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2016年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9.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2016年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下题。10.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2016年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回答11—12题。1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1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13.(2019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1 图2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14.(2017年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考点冲关1.D2.A3.C【解析】1.分裂苹果岩为巨型球状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2.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侵入到地壳内部,形成侵入岩花岗岩;这时花岗岩还在地壳深处,后来地壳抬升;花岗岩周围的围岩被外力剥蚀,围岩被剥蚀完毕后,花岗岩岩体出露;花岗岩岩体出露后,岩体发生球状风化,岩体形成圆球状,进而岩体断裂,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形成分裂苹果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新西兰南岛处于西风带,四周为海洋,风力较大,需准备防风帐篷;户外活动时间长,需准备防晒物品;“五一”劳动节期间新西兰即将进入冬季,需准备防寒衣物,ABD错误。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最高峰海拔1156米,整体海拔不高,无需准备氧气瓶,C正确。故选C。【点睛】岩石的分类(按成因):岩浆岩(不含化石):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等。沉积岩(可能含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不含化石):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4.B5.D【解析】4.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西部地形隆起地区,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落基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地壳隆起形成的;巴西高原、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内部。B正确。故选B。5.根据图示可知,③处地势在逐渐增高,①③之间的山地增高更显著。随着③处地势的逐渐增高,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逐渐被阻挡,③处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减少,动物复杂程度、植被产草量、流水侵蚀力度均在下降,而随着降水量减少,干旱加剧,岩石风化程度增强,D正确。降水减少,晴天增多,气温日较差增大;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故选D。【点睛】通过经纬网和海陆轮廓,确定该地为南美洲中南部。6.A7.D【解析】6.材料所述,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7月河面宽,说明7月份河流水量大,水循环比较活跃;1月份河面窄,水量小,输送的泥沙少,7月份水量大,输送的泥沙多。A对C错;图示纬线数值显示图示区在南半球,7月份水量大,1月份水量小,而7月份南半球是冬季,降水多,1月份南半球是夏季,降水少,该现象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征,且分析得出径流量与气温呈负相关。B错;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D错。据此分析选A。7.根据河流凸岸、凹岸理论,在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河流的凹岸受流水侵蚀强,所以图中四地堆积作用显著的是甲、丁。根据河流宽度,分析丁处河道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向左偏,甲地的沉积较少,丁地的沉积较多,所以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丁地,据此分析选D。【点睛】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河漫滩平原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一般在入海口的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地貌;在出山口附近形成冲积扇地貌;在中下游地区形成河漫滩平原。8.C9.C【解析】【分析】8.滩涂地貌河流或海流夹带的泥沙在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形成,滩面平坦,起伏较小,A错误;沿岸海水深度变化较小,B错误;滩面开阔,稍稍向海洋倾斜,C正确;组成物质颗粒物大小排列与水流方向相关,由大到小排列,D错误;故选C。9.图中“深秋树林”景观由潮汐冲刷而成的潮沟,C正确;该地气候湿润,风力堆积作用少,A错误;流水堆积不会形成沟状,B错误;该景观为自然,不是旅游开发形成的人文景观,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深秋树林”景观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10.A11.D【解析】10.齐云山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伴随地壳抬升,流水和重力作用形成齐云山丹霞地貌,①③正确;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受到冰川侵蚀和风力堆积作用小。故选A。11.从图中对比可以看出,岩层I颗粒更小,岩层II的颗粒更大,岩层I到岩层II的形成过程中,水流加快,流水携带泥沙的能力更强,D正确,B错误;皖南地区降水量大、植被茂密,该地受风力作用的影响小,A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以齐云山某处丹霞地貌岩层垂直剖面局部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12.B13.A14.C【解析】12.读图可知,火地岛西部是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东部是巴西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①错误;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知,火地岛上的山脉走向为南北走向,该地处西风带的控制下,山地西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少,②正确;火地岛上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气温低,且该地受西风漂流的影响较大,降温幅度大,因此火地岛上的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的。③正确;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火地岛处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多火山地震,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由图可知,火地岛地处55°S附近,纬度较高,气温低。因此火地岛上雪线海拔高度只有500—800米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造成的,而海拔、海陆分布和地形不是影响其雪线的主要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由图可知,火地岛处于南半球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为西北风,常年受西北风带吹拂,该地的树冠迎风(西北侧)一侧生长受损,逐渐形成“醉汉树”,因此,“醉汉树”的树冠朝向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C16.A17.B【解析】15.由图可知,图Ⅰ中F区域河流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图Ⅱ中E区域河流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F比F纬度低,气温高,海水蒸发强烈,水汽更多,且F区域河流位于东高止山的迎风坡,降水量多,故流量更大,排除A;F区域的雨季为6-9月,E区域的雨季为4-9月,F的雨季较短,导致汛期较短,排除B;F区域河流由东高止山入海,落差较大,F区域河流流速快,E区域河流由长江三角洲入海,地势低平,流速较慢,C正确;F区域和E区域都靠近沿海,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但由于F区域落差较大,流速较快,致使河流含沙量大,排除D。故选C。16.根据图Ⅱ可知,图中等深线数值大且密集,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可判断甲区域为海沟,该海域位于东海东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使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形成,故排除B,A正确;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为大陆架,一般水深不超200米,与图不符,排除C;板块挤压抬升形成海岭、或褶皱山系,地势较周围高,与图不符,排除D。故选A。17.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可知,乙区域位于北半球,为一海岛,受海洋影响大。乙海岛距冬季风源地较远,且风向多影响降水,排除A;北半球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是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但3月为最冷气温月之后的一个月,且海洋升温慢,故3月温度较低;9月为最高气温月后的一个月,海洋降温也慢,故9月气温较高,所以3月气温低于9月气温,B正确;长江中下游及东海海域,3月雨季未来,多晴天,9月受雨带南移和台风影响,多阴雨天气,排除C;3月和9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太阳高度相差不大,排除D。故选B。【点睛】该题考查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板块位置及地貌、海洋区域的气温状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其原理推断结论。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对于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来说,要考虑不同时间,这些因素对气温的影响。18.D19.A20.B【解析】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的气温较高,冰川融化,海平面较高,欧洲现代海岸线向陆地推进。18.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对。位于大西洋中部的海岭处,是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A、B、D错。故选D。19.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的气温较高,冰川融化,海平面较高,欧洲现代海岸线向陆地推进,B、D错。海水进入冰川侵蚀形成的峡湾中,海岸线更加曲折,A对,C错。故选A。20.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先是板块碰撞,岩层褶皱隆起抬升,形成山脉,然后受冰川侵蚀,形成角峰,B对。A、C、D错。故选B。21.A22.D【解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21.由材料“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可知,先有沉积作用,后有岩浆喷出,A正确;由材料“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可知,桌状地貌最早是沉积用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材料“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可知,该地沉积岩因受板块挤压,形成褶皱断层,由材料“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可知,最后岩浆喷出,断块抬升形成桌状山。22.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上部是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最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D正确。23.B24.C25.C【解析】23.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因此甲处地质构造是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B正确;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岩层应向下弯曲,与图中信息不符,A错误;张裂作用下不会导致岩层弯曲变形,不会形成的向斜和背斜,C、D错误。故选B。24.材料信息表明,图中乙为沉积岩,沉积作用发生在地表低处,图中显示,乙沉积层较厚,表明其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地壳下沉明显,C符合题意;乙沉积层有没有信息表明形成过程中气候异常、洪涝灾害,排除A、B;由于沉积作用发生于地表地势低平之处,因此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不大,排除D。故选C。25.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形成了明显的锥形地貌,应为火山地貌,岩浆喷发才能形成火山地貌,因此丙处岩浆岩属于喷出岩,不属于侵入岩,A、B错误;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位于乙沉积层之下,应形成比乙岩层早,根据形态判断,丁属于侵入岩,丁岩石侵入到乙岩层之中,表明丁形成比乙沉积岩晚,由此判断,丙处岩浆岩形成比丁形成更早,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26.D【解析】据乙图箭头特点“三进一出”的为岩浆,即③为岩浆;有岩浆冷却凝固直接形成的为岩浆岩,即④为岩浆岩;则①②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根据材料,“巨蟒出山”景观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即④。故选:D。【点睛】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直通高考【答案】1.D2.A【解析】1.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故选D。2.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水灵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故选A。【点睛】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答案】3.D【解析】3.根据图二谷地的形状和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D正确,C错误。图示没有断层的相关信息,A错误。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如果为流水侵蚀形成应该为V型谷,而图二中谷地为U型谷,B错误。故选D。【点睛】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地处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