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方案实施细则TOC\o"1-2"\h\u19978第1章总则 4153801.1农村环境治理目标 4297161.2可持续发展原则 4164871.3适用范围与对象 420069第2章农村环境治理体系 570972.1农村环境治理组织架构 574952.1.1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责与任务。 5116992.1.2设立农村环境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级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 520762.1.3设立农村环境治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环境治理日常工作,包括政策制定、组织实施、监督考核等。 5135732.1.4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保证环境治理政策的落实。 572412.2农村环境治理政策与法规 5300012.2.1制定完善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保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5297722.2.2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相关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环境法治意识。 5306472.2.3制定具体的环境治理标准和规范,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5206612.2.4加强政策法规的监督执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法规的实施。 5111802.3农村环境治理保障措施 5312072.3.1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资金需求。 5325122.3.2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环境治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5145312.3.3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发挥农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599862.3.4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提高环境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5260182.3.5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6148112.3.6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618518第3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623333.1生活垃圾分类与收集 664143.1.1分类原则 6280613.1.2分类方法 6126053.1.3收集方法 6305013.2生活垃圾转运与处理 6135723.2.1转运 6181253.2.2处理 61783.3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7207243.3.1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 7172233.3.2有害垃圾资源化利用 7277013.3.3湿垃圾资源化利用 7138633.3.4干垃圾资源化利用 731947第4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790614.1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 7184894.1.1技术选择原则 7141474.1.2常用技术介绍 869794.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维 8160944.2.1设施建设 8318484.2.2设施运维 8177034.3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8142144.3.1污水资源化利用途径 8185684.3.2污水资源化利用措施 813137第五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9222615.1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 9183665.1.1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 928665.1.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9175605.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321475.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945585.2.1合理规划养殖布局 929525.2.2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9243935.2.3畜禽养殖污染监管 9134845.3农药、化肥施用管理 10184975.3.1农药、化肥施用标准制定 103115.3.2农药、化肥施用技术指导 10118835.3.3农药、化肥市场监管 10176565.3.4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1029567第6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0274736.1农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10112256.1.1生态保护红线定义与目标 1071026.1.2红线划定原则 10315596.1.3红线划定方法 10173946.2农村生态修复工程 1154536.2.1生态修复工程分类 11152556.2.2生态修复工程技术 11256896.3农村生态补偿机制 1159246.3.1生态补偿原则 11142706.3.2生态补偿方式 11108686.3.3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125747第7章农村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 122567.1农村能源结构优化 1212607.1.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122267.1.2发展分布式能源 12159997.1.3能源替代与综合利用 12222947.2节能减排技术与措施 12100417.2.1节能技术 12323977.2.2节能措施 1284597.2.3减排技术 122717.3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 1219787.3.1生物质能利用 12184357.3.2太阳能利用 13289217.3.3风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 13175537.3.4农村能源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1331374第8章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 13127318.1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3323768.1.1宣传教育目标 1321478.1.2宣传教育内容 1313908.1.3宣传教育方式 13154468.2农村环保队伍建设与培训 13210438.2.1环保队伍建设 13212028.2.2环保培训 14298308.3环保志愿者与公众参与 1497648.3.1环保志愿者 1422488.3.2公众参与 141875第9章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 14126759.1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14138029.1.1监测网络布局 146359.1.2监测设备与设施 14100899.1.3监测能力建设 1443349.2农村环境质量评估 1589319.2.1评估指标体系 15151489.2.2评估方法 1568579.2.3评估结果运用 1524889.3农村环境预警与应急 15158769.3.1预警体系构建 15241989.3.2预警信息发布 15170859.3.3应急预案与处置 152838第10章持续改进与保障措施 151651610.1农村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 152777010.1.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52375010.1.2强化政策宣传与培训 162574310.1.3推动政策创新与试点 162550010.2农村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资金保障 1649110.2.1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 163085310.2.2优化资金分配与使用 162977810.2.3加强资金监管与审计 16961210.3农村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监督与考核 16657110.3.1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16124310.3.2强化考核评价 16404610.3.3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162454210.4农村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 172295110.4.1设立奖励与补偿政策 171441610.4.2建立绿色金融政策 172316510.4.3加强技术支持与交流 17第1章总则1.1农村环境治理目标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治理目标如下:(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降低环境污染负荷。(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1.2可持续发展原则农村环境治理应遵循以下可持续发展原则:(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3)坚持科技创新,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率。(4)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保障农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合法权益。1.3适用范围与对象本细则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及其相关工作,对象包括:(1)各级及有关部门、村委会等农村基层组织。(2)农村居民、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村生产经营主体。(3)涉及农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和企业。第2章农村环境治理体系2.1农村环境治理组织架构2.1.1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责与任务。2.1.2设立农村环境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级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2.1.3设立农村环境治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环境治理日常工作,包括政策制定、组织实施、监督考核等。2.1.4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保证环境治理政策的落实。2.2农村环境治理政策与法规2.2.1制定完善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保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2.2.2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相关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环境法治意识。2.2.3制定具体的环境治理标准和规范,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有效推进。2.2.4加强政策法规的监督执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法规的实施。2.3农村环境治理保障措施2.3.1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资金需求。2.3.2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环境治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2.3.3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发挥农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2.3.4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提高环境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2.3.5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2.3.6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第3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3.1生活垃圾分类与收集3.1.1分类原则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应遵循“便于识别、便于收集、便于处理”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划分垃圾类别。3.1.2分类方法(1)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应进行分类回收;(2)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管、过期药品、废油漆等,应进行专门处理;(3)湿垃圾(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果皮、蔬菜皮等,应进行生物降解处理;(4)干垃圾(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应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处理。3.1.3收集方法(1)设立分类垃圾桶,明确分类标识,方便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2)定期组织垃圾收集,保证分类垃圾得到及时清运;(3)加强对村民的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3.2生活垃圾转运与处理3.2.1转运(1)根据垃圾种类和运输距离,合理配置垃圾运输车辆和设备;(2)规范垃圾运输流程,保证垃圾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混合和泄漏;(3)建立垃圾运输监管制度,加强对垃圾运输过程的监督和管理。3.2.2处理(1)可回收垃圾:送往回收处理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2)有害垃圾:送往有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3)湿垃圾:采用堆肥、发酵等方式进行生物降解处理;(4)干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处理。3.3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3.3.1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1)推动废纸、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利用;(2)建立可回收垃圾回收体系,提高回收利用率;(3)引导企业加大可回收垃圾利用技术研发,拓宽利用渠道。3.3.2有害垃圾资源化利用(1)建立有害垃圾回收处理体系,保证有害垃圾得到安全处置;(2)推动废电池、废荧光管等有害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3)鼓励企业研发有害垃圾处理技术,降低处理成本。3.3.3湿垃圾资源化利用(1)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将湿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2)推广家庭堆肥和社区堆肥,提高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3)加强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3.3.4干垃圾资源化利用(1)对干垃圾进行分拣,提取可回收物质进行资源化利用;(2)对不能回收的干垃圾进行焚烧发电或卫生填埋;(3)加强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提高焚烧发电效率。第4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4.1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4.1.1技术选择原则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技术选择:(1)适应性强。所选技术应适应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及生活习惯。(2)处理效果好。技术应具有高效、稳定的处理效果,保证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3)投资运行成本低。技术应具有较低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减轻农村地区经济负担。(4)操作简便。技术应易于操作和维护,便于农村居民掌握和应用。(5)资源化利用。鼓励采用可促进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4.1.2常用技术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2)生态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3)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4)组合技术,即将以上技术进行组合,以提高处理效果。4.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维4.2.1设施建设(1)选址:根据农村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选择处理设施建设地点。(2)设计: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证处理效果。(3)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4.2.2设施运维(1)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责任主体和职责。(2)定期检查设施运行状况,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提高设施使用寿命。(4)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保证处理设施稳定运行。4.3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4.3.1污水资源化利用途径(1)农田灌溉: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景观水体补给: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补给农村景观水体,改善水环境。(3)地下水补给: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4.3.2污水资源化利用措施(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效果,保证出水水质达到资源化利用要求。(2)建立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鼓励农村地区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和参与度。(4)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第五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5.1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5.1.1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农村生态环境特点,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优化农业生产模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5.1.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1)发展有机农业,推广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绿肥等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2)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加强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生物质能源等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5.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5.2.1合理规划养殖布局根据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条件,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和布局,避免过度集中养殖造成的污染。5.2.2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1)推广干湿分离、粪便堆肥等技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2)鼓励养殖废弃物作为有机肥、生物质能源等资源化利用。5.2.3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加强对养殖企业的环境监管,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5.3农药、化肥施用管理5.3.1农药、化肥施用标准制定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农药、化肥施用标准,减少过量施用。5.3.2农药、化肥施用技术指导加强对农民的农药、化肥施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施药的意识,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5.3.3农药、化肥市场监管加强对农药、化肥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证农药、化肥质量。5.3.4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运输和处置,防止环境污染。第6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6.1农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6.1.1生态保护红线定义与目标农村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为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划定的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范围。红线划定的目标是保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水资源安全,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1.2红线划定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充分考虑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脆弱性等因素,优先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2)科学合理原则:根据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生态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动态调整原则: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环境变化和区域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生态保护红线范围。6.1.3红线划定方法采用GIS技术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综合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生态功能、生态脆弱性等因素,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范围。6.2农村生态修复工程6.2.1生态修复工程分类根据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将生态修复工程分为以下几类:(1)水源涵养修复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2)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保护和恢复农村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3)农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改善土壤、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6.2.2生态修复工程技术(1)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2)物理修复技术:采用物理方法,如覆土、隔离等,减少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化学修复技术:利用化学物质,如土壤调理剂、生物炭等,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促进生态系统恢复。6.3农村生态补偿机制6.3.1生态补偿原则(1)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根据生态补偿对象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确定补偿标准。(2)公平合理原则:兼顾各方利益,保证生态补偿机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通过补偿激励和制度约束,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6.3.2生态补偿方式(1)直接补偿: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农民,给予直接经济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2)间接补偿: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发展生态产业等方式,提高农民生态保护积极性。(3)政策补偿:制定相关政策,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农民给予政策扶持,如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6.3.3生态补偿资金来源(1)财政投入: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社会捐赠: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3)生态补偿税(费):摸索设立生态补偿税(费),筹集生态补偿资金。第7章农村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7.1农村能源结构优化7.1.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农村地区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逐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7.1.2发展分布式能源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传输损失。推广小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分布式能源项目,提升农村能源自给能力。7.1.3能源替代与综合利用推广能源替代技术,如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等替代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同时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2节能减排技术与措施7.2.1节能技术推广高效节能设备,如节能灯具、高效家电等,降低农村生活用能需求。同时加强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节能技术应用。7.2.2节能措施加强农村建筑节能,提高建筑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农村能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降低能源浪费。7.2.3减排技术采取清洁燃烧技术,降低燃烧排放污染物。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7.3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7.3.1生物质能利用推广生物质能发电、供热等技术,提高农村生物质资源利用率。加强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保障生物质能源供应。7.3.2太阳能利用加大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等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村太阳能利用率。鼓励农村居民利用屋顶、农业设施等安装太阳能设备。7.3.3风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根据地区资源优势,合理开发风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鼓励农村地区开展小型风能、地热能利用项目,提高能源供给多样性。7.3.4农村能源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农村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强农村能源人才培养,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水平。第8章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8.1环境保护宣传教育8.1.1宣传教育目标明确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8.1.2宣传教育内容(1)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2)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3)农业环保技术培训;(4)环保典型事迹和成功案例推广。8.1.3宣传教育方式(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环保宣传教育;(2)组织环保讲座、培训、座谈等形式,提高农民环保意识;(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绿色家庭”、“环保小卫士”等;(4)设立环保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环保氛围。8.2农村环保队伍建设与培训8.2.1环保队伍建设(1)加强农村环保机构建设,提高环保队伍的业务水平;(2)建立健全环保队伍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3)加强环保队伍的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效能。8.2.2环保培训(1)开展环保业务培训,提高环保队伍的业务素质;(2)组织环保法律法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3)开展环保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操作技能;(4)定期组织环保交流活动,分享工作经验和成功案例。8.3环保志愿者与公众参与8.3.1环保志愿者(1)鼓励农村居民参与环保志愿者队伍,开展环保公益活动;(2)加强对环保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3)建立激励机制,表彰优秀环保志愿者。8.3.2公众参与(1)建立健全农村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听取公众意见;(2)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参与度;(3)鼓励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和监督,共同维护农村生态环境;(4)及时公开环保信息,提高环保工作透明度。第9章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9.1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建设9.1.1监测网络布局根据农村环境特点,科学合理地构建农村环境监测网络,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监测站点应涵盖农田、水体、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多个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体系。9.1.2监测设备与设施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加强监测设施建设,提高监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实现监测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9.1.3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定期开展监测技术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监测数据质量。9.2农村环境质量评估9.2.1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状况等方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评估指标权重。9.2.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农村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9.2.3评估结果运用将农村环境质量评估结果作为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针对评估中发觉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9.3农村环境预警与应急9.3.1预警体系构建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预警体系,加强对农村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预警。通过监测数据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量管理系统论》课件
- 腰椎血管瘤的健康宣教
- 羟磷灰石沉积病的临床护理
- 踝部骨折的健康宣教
- 手部湿疹的临床护理
- 2021年功率器件设计行业新洁能分析报告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第4章 变压器及应用
- 孕期牙痛的健康宣教
- 安全生产培训课件金能
- 《支付宝相关功能》课件
- 浙江省衢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 常见的金属材料课件
- 云上:再见啦!母亲大人
- 游戏客服处理技巧培训课件
- 生态文明教育视域下的语文教材选文研究以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为例
- 创业计划书大学生摄影工作室
- 人工智能伦理导论- 课件 3-人工智能伦理
- 第章列车自动驾驶(ATO)系统方案
- 新能源240MW风电项目投资计划书
- 噪声防治培训课件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