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和谐社区调研报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的社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为此,民革XX省委组成课题组,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进行调研。调研组七月—八月间走访了福州、厦门、湖南长沙等地,考察了当地的先进社区,并与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进行座谈。经过分析整理,形成此报告。
一、我省社区建设概况
我省社区建设自五年起启动,期间认真贯彻落实《XX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坚持以服务为民为宗旨,民主自治为目标,居民参与为重点,示范活动为手段,努力健全、完善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取得了实效。截至2004年底,全省已经整合成立1461个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整合的基础上,按照“议行分设,决策、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三个自治组织。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把社区建设混同于基层政权建设。当前,我们社区建设实行以民政部门为主的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往往把社区当成是政府的延伸,社区承担了太多的政府职能,导致角色模糊,职能错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落实层,工作不堪重负,疲于应付。社区居委会既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又承担了基层政府重心下移后的行政管理职能,社区居委会“准政府机构”的地位及其运作机制,难以适应居民自治意识增强、希望扩大基层民主的需要,难以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出现强调管理重心、管理权力下移,不是强化社区的社会职能,而是片面地扩大街道编制,扩展社区组织的政府职能的现象,使政府在社区建设中仍然担当实际意义上的“包办代替”角色,造成社区的社会职能不是强化,而是萎1缩、弱化,使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难于开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实现真正的社区自治。
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落实难的问题。所谓“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一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府部门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处理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工作时,在征得社区居委会同意后,应当同时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协助所需的权利和必要的经费;二是政府部门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会服务性职能向社区转移时,必须同时转移权利和工作经费。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因为政府职能未能转变,“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处于“留在口头上,落在低头上”、“叫得响,到位难”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四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社区建设在我省虽然已经走过五个念头,但是一些领导对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社区工作缺乏紧迫感,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存在“重形式、轻实际”的现象,对社区建设中的简政放权、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等核心敏感问题,没有深入研究,妥善解决,仍习惯性运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手段来对待社区建设,看成“行政组织”、“准政府机构”,没有顾及到“权、利”相一致的问题。
(2)项目界定不明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同时也规定“居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协助维护社会治安”。1989年颁布的《居委会组织法》对居委会规定了六条任务,其中两条就规定居委会要协助政府开展有关工作,又指出现阶段居委会同时承担自治和行政两大职能。因此,居委会协助政府开展相关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但法律对“协助项目”只作原则规定,实际操作过程导致居委会协作的项目包括政府的所有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显现出现就不足为奇。
(3)经费渠道不畅通。我们现行的财政体制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政府目前只有少数一些部门,如计生、公安因有专门的委办工作经费,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部分部门均因为“委办工作经费”无法列支导致“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难以落实。
(4)社区拒绝不得力。中发办[2000]23号文件规定,对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的工作和向社区摊派的各种负担,社区居委会有权拒绝。在实际操作中,2社区居委会干部谁都不会得罪“上级”,只能“上面下命令,下面照着办”。据统计,社区居委会承担着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体育、社区科普、民政、再就业、计划生育、老龄工作、信访、安全生产、消防、侨务等工作,普遍达56大类,285小项。与这些工作相对应的是牌子多,几乎一项工作一块牌子,少的29块,多的达58块。
2、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居民自治水平较低。现阶段城市的社区服务已经从单纯物质扶助的福利和救助,发展到对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社区建设内容应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自治、社区文化体育卫生及完善的社区组织体系等多个方面。但是在社区管理方面,侧重抓行政性的管理,发动群众开展社区自治管理还比较少。社区的一些名为群众组织的机构,如计生协会、工会、红十字会等,实质上行政化色彩浓厚。社区服务是依托社区组织开展的社会福利服务,目前,服务领域不宽,项目不多,开展扶贫济困、就业服务相对比较多,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的不够多;服务对象不广,面向老年人、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的服务比较多,面向一般居民,尤其是青壮年的服务比较少,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够;服务内容缺乏特色;组织力量比较单薄,一般是社区工作人员忙里忙外,发动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参与不够。
3、立法滞后,社区工作关系不顺。《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1989年通过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它的许多条款已经不能适XX县区社区建设的需要。而且该法的基本条款只有23条,对城市居委会与政府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等仅做了原则的规定,操作性很不强。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对社区的关系也没有明确界定。致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定位不很清楚,社区工作关系不顺。表现在: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虽然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会作为政府的基层机构,导致行政化倾向明显,影响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法律的依据,致使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有些社区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关系融洽的,也往往是基于双方负责人个人之间的感情;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社区居委会对物业管理公司主要是指导与监督,但在实际操作上缺乏相应的手段,遇到不配合的物业机构,社区居委会也束手无策;社区中介服务组织的性质以及与社区居委会3的关系也没有法律的依据。按照“议行分设,决策、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三个自治组织尚未发挥自身应有作用。社区建设尚须制度化和法制化。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严重,对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十分不利。
4、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不够适应,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程度不高。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工作,社区工作者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偏低,一些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由于各种原因还很难进入这支队伍。二是男女比例不平衡。三是存在多头管理。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残疾人联络员、禁毒专委等虽然同在社区工作,但分别归属不同部门管理,街道和社区统一管理难度很大。四是个别社区工作者工作作风不深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甚至存在“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现象。五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与过去相比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偏低,与职工平均收入相比,与所承担的工作量相比,还有差距,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也影响社区居委会人员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影响着社区工作者职业声望的提高。
5、社区单位和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程度不高。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但是社区建设基本上还是以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力量为主导,各级党委、政府处于发动、组织、安排等全过程介入状态,而作为社区建设主体的广大居民尤其是各类单位在职人员的社区参与意识仍旧淡薄,参与行为缺乏,参与程度不高,基本上游离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活动之外,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政府拼命干、居民一边看”的非正常现象。如社区居委会选举,虽然有法律明文规定,但是,由于法律规定可以实行居民代表选举,许多地方便把居民代表选举居委会作为普遍通行的制度。这样,基层组织选举者可以随意确定居民代表而省去许多麻烦,选举实际上成了走过场。一些居民还安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生活习惯,生活中遇到困难还主要依赖工作单位予以解决,与社区没有明显的利益关系。社区居委会虽说是群众组织,但由于主要精力承担政府安排的行政任务,仅有的一些活动项目针对性不强,致使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还不高,还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不到大多数居民群众的认同。社区成员的低参与或者说社区建设参与主体的单4一化,不但极大地制约了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发展,而且严重背离了社区建设的初衷,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瓶颈”之一。
三、建议、意见
1、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同样,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也要看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因为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变革的第一线。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和谐社区的形成关系重大。首先要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社区,一般应设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社区,一般应设立党委。及时做好在城市XX县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党组织的工作。使党组织建到“大院”、建到“楼梯”,建到“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百分之百覆盖,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其次要加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推进党组织干部“公推直选”。鼓励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从机关选派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挂职锻炼。鼓励通过社会公开招聘配备基层党务干部,逐步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此外还应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重视加强和改进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街道流动党员服务站、社区流动党员登记站和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等。
2、完善社区工作体系,正确定位社区工作。一方面理顺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街道办事处、各政府职能部门要调整机构,转变职能,作好指导与服务,为社区居委会解决相关问题。社区居委会要保证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另一方面目前社区有限的资源承载了较多的行政职能,应明确社区组织是政府和企业分离的社会管理职能的载体,是开展社区自治管理的主体,而不是政府机构的延伸和“准政府组织”,减少多头管理的现象,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健全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老年人协会、文体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增强整体合力。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清理政府部门分设在社区的分支机构和牌匾。社区统一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的牌子,其他内设机构不再挂牌。分设在5社区的机构,除保留有关部门人员派驻的之外,应予以撤销,尽可能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活动,还社区居委会服务于民的初宗。
(2)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对需要经由社区协助的工作任务,赋予相应的权利,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拨付必要的工作经费。
(3)采取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的办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实行社区工作者归口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理顺人事管理关系。加强社区工作者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考核、奖惩办法,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水平。
(4)扩大社区直选。直接选举产生居委会成员对于把居民公认的、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居委会,调动居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组织直选试点,总结积累直选经验,逐步扩大直选范围,鼓励条件较为成熟的组织整区、整街范围直选。在条件尚未成熟的社区,可以考虑采用户代表选举制度和代表选举制度相结合的方式。
(5)健全民主制度。完善居民代表会议、民主听证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将社区事务交由社区居民自主决定、自我管理,特别是关系社区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广泛听取和尊重居民群众的意见。
3、增加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增强社区凝聚力。
(1)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社区党组织强化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工作。建立党员向社区居民公示、社区居民评议党组织成员和党员、党员联系扶贫帮困对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开展社区党组织与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党员以各种方式参与社区事务,开展“党旗在我心中”、“贡献在社区,温暖在人间”、“党员责任岗”等系列活动,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的格局,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发挥社区整合功能。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社区自主管理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组成社区的管理体系。行政管理系统应承担制定社区规划、促进社区发展的职能;社区自主管理系统要通过发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形成社区的文化6合力,培养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科学合理地调整居委会规模。应当合理调整现有居委会的规模。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合理调整划定社区。
(4)加大对社区基础建设和社区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在社区建设启动阶段,政府投资是必需的,然而更需挖掘社会资源办社区。加强社区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动员驻区单位积极支持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辖区群众造福,使广大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
(5)扩大社区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通过基层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监督,让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分别建立“民意调查”、“居民议事会”和“民主活动日”等制度,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与沟通,赢得居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建议实施办事处和居委会政务、财务、服务等内容全部公开,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提高社区的民主自治水平。
第二篇:和谐社区调研报告和谐社区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的社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为此,民革XX省委组成课题组,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进行调研。调研组七月—八月间走访了福州、厦门、湖南长沙等地,考察了当地的先进社区,并与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进行座谈。经过分析整理,形成此报告。
一、我省社区建设概况
我省社区建设自五年起启动,期间认真贯彻落实《XX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坚持以服务为民为宗旨,民主自治为目标,居民参与为重点,示范活动为手段,努力健全、完善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取得了实效。截至2004年底,全省已经整合成立1461个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整合的基础上,按照“议行分设,决策、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三个自治组织。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把社区建设混同于基层政权建设。当前,我们社区建设实行以民政部门为主的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往往把社区当成是政府的延伸,社区承担了太多的政府职能,导致角色模糊,职能错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落实层,工作不堪重负,疲于应付。社区居委会既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又承担了基层政府重心下移后的行政管理职能,社区居委会“准政府机构”的地位及其运作机制,难以适应居民自治意识增强、希望扩大基层民主的需要,难以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出现强调管理重心、管理权力下移,不是强化社区的社会职能,而是片面地扩大街道编制,扩展社区组织的政府职能的现象,使政府在社区建设中仍然担当实际意义上的“包办代替”角色,造成社区的社会职能不是强化,而是萎1缩、弱化,使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难于开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实现真正的社区自治。
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落实难的问题。所谓“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一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府部门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处理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工作时,在征得社区居委会同意后,应当同时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协助所需的权利和必要的经费;二是政府部门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会服务性职能向社区转移时,必须同时转移权利和工作经费。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因为政府职能未能转变,“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处于“留在口头上,落在低头上”、“叫得响,到位难”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四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社区建设在我省虽然已经走过五个念头,但是一些领导对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社区工作缺乏紧迫感,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存在“重形式、轻实际”的现象,对社区建设中的简政放权、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等核心敏感问题,没有深入研究,妥善解决,仍习惯性运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手段来对待社区建设,看成“行政组织”、“准政府机构”,没有顾及到“权、利”相一致的问题。
(2)项目界定不明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同时也规定“居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协助维护社会治安”。1989年颁布的《居委会组织法》对居委会规定了六条任务,其中两条就规定居委会要协助政府开展有关工作,又指出现阶段居委会同时承担自治和行政两大职能。因此,居委会协助政府开展相关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但法律对“协助项目”只作原则规定,实际操作过程导致居委会协作的项目包括政府的所有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显现出现就不足为奇。
(3)经费渠道不畅通。我们现行的财政体制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政府目前只有少数一些部门,如计生、公安因有专门的委办工作经费,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部分部门均因为“委办工作经费”无法列支导致“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难以落实。
(4)社区拒绝不得力。中发办[2000]23号文件规定,对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的工作和向社区摊派的各种负担,社区居委会有权拒绝。在实际操作中,2社区居委会干部谁都不会得罪“上级”,只能“上面下命令,下面照着办”。据统计,社区居委会承担着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体育、社区科普、民政、再就业、计划生育、老龄工作、信访、安全生产、消防、侨务等工作,普遍达56大类,285小项。与这些工作相对应的是牌子多,几乎一项工作一块牌子,少的29块,多的达58块。
2、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居民自治水平较低。现阶段城市的社区服务已经从单纯物质扶助的福利和救助,发展到对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社区建设内容应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自治、社区文化体育卫生及完善的社区组织体系等多个方面。但是在社区管理方面,侧重抓行政性的管理,发动群众开展社区自治管理还比较少。社区的一些名为群众组织的机构,如计生协会、工会、红十字会等,实质上行政化色彩浓厚。社区服务是依托社区组织开展的社会福利服务,目前,服务领域不宽,项目不多,开展扶贫济困、就业服务相对比较多,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的不够多;服务对象不广,面向老年人、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的服务比较多,面向一般居民,尤其是青壮年的服务比较少,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够;服务内容缺乏特色;组织力量比较单薄,一般是社区工作人员忙里忙外,发动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参与不够。
3、立法滞后,社区工作关系不顺。《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1989年通过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它的许多条款已经不能适XX县区社区建设的需要。而且该法的基本条款只有23条,对城市居委会与政府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等仅做了原则的规定,操作性很不强。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对社区的关系也没有明确界定。致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定位不很清楚,社区工作关系不顺。表现在: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虽然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会作为政府的基层机构,导致行政化倾向明显,影响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法律的依据,致使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有些社区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关系融洽的,也往往是基于双方负责人个人之间的感情;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社区居委会对物业管理公司主要是指导与监督,但在实际操作上缺乏相应的手段,遇到不配合的物业机构,社区居委会也束手无策;社区中介服务组织的性质以及与社区居委会3的关系也没有法律的依据。按照“议行分设,决策、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三个自治组织尚未发挥自身应有作用。社区建设尚须制度化和法制化。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严重,对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十分不利。
4、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不够适应,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程度不高。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工作,社区工作者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偏低,一些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由于各种原因还很难进入这支队伍。二是男女比例不平衡。三是存在多头管理。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残疾人联络员、禁毒专委等虽然同在社区工作,但分别归属不同部门管理,街道和社区统一管理难度很大。四是个别社区工作者工作作风不深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甚至存在“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现象。五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与过去相比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偏低,与职工平均收入相比,与所承担的工作量相比,还有差距,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也影响社区居委会人员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影响着社区工作者职业声望的提高。
5、社区单位和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程度不高。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但是社区建设基本上还是以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力量为主导,各级党委、政府处于发动、组织、安排等全过程介入状态,而作为社区建设主体的广大居民尤其是各类单位在职人员的社区参与意识仍旧淡薄,参与行为缺乏,参与程度不高,基本上游离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活动之外,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政府拼命干、居民一边看”的非正常现象。如社区居委会选举,虽然有法律明文规定,但是,由于法律规定可以实行居民代表选举,许多地方便把居民代表选举居委会作为普遍通行的制度。这样,基层组织选举者可以随意确定居民代表而省去许多麻烦,选举实际上成了走过场。一些居民还安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生活习惯,生活中遇到困难还主要依赖工作单位予以解决,与社区没有明显的利益关系。社区居委会虽说是群众组织,但由于主要精力承担政府安排的行政任务,仅有的一些活动项目针对性不强,致使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还不高,还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不到大多数居民群众的认同。社区成员的低参与或者说社区建设参与主体的单4一化,不但极大地制约了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发展,而且严重背离了社区建设的初衷,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瓶颈”之一。
三、建议、意见
1、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同样,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也要看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因为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变革的第一线。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和谐社区的形成关系重大。首先要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社区,一般应设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社区,一般应设立党委。及时做好在城市XX县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党组织的工作。使党组织建到“大院”、建到“楼梯”,建到“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百分之百覆盖,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其次要加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推进党组织干部“公推直选”。鼓励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从机关选派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挂职锻炼。鼓励通过社会公开招聘配备基层党务干部,逐步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此外还应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重视加强和改进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街道流动党员服务站、社区流动党员登记站和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等。
2、完善社区工作体系,正确定位社区工作。一方面理顺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街道办事处、各政府职能部门要调整机构,转变职能,作好指导与服务,为社区居委会解决相关问题。社区居委会要保证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另一方面目前社区有限的资源承载了较多的行政职能,应明确社区组织是政府和企业分离的社会管理职能的载体,是开展社区自治管理的主体,而不是政府机构的延伸和“准政府组织”,减少多头管理的现象,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健全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老年人协会、文体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增强整体合力。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清理政府部门分设在社区的分支机构和牌匾。社区统一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的牌子,其他内设机构不再挂牌。分设在5社区的机构,除保留有关部门人员派驻的之外,应予以撤销,尽可能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活动,还社区居委会服务于民的初宗。
(2)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对需要经由社区协助的工作任务,赋予相应的权利,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拨付必要的工作经费。
(3)采取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的办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实行社区工作者归口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理顺人事管理关系。加强社区工作者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考核、奖惩办法,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水平。
(4)扩大社区直选。直接选举产生居委会成员对于把居民公认的、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居委会,调动居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组织直选试点,总结积累直选经验,逐步扩大直选范围,鼓励条件较为成熟的组织整区、整街范围直选。在条件尚未成熟的社区,可以考虑采用户代表选举制度和代表选举制度相结合的方式。
(5)健全民主制度。完善居民代表会议、民主听证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将社区事务交由社区居民自主决定、自我管理,特别是关系社区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广泛听取和尊重居民群众的意见。
3、增加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增强社区凝聚力。
(1)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社区党组织强化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工作。建立党员向社区居民公示、社区居民评议党组织成员和党员、党员联系扶贫帮困对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开展社区党组织与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党员以各种方式参与社区事务,开展“党旗在我心中”、“贡献在社区,温暖在人间”、“党员责任岗”等系列活动,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的格局,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发挥社区整合功能。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社区自主管理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组成社区的管理体系。行政管理系统应承担制定社区规划、促进社区发展的职能;社区自主管理系统要通过发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形成社区的文化6合力,培养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科学合理地调整居委会规模。应当合理调整现有居委会的规模。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合理调整划定社区。
(4)加大对社区基础建设和社区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在社区建设启动阶段,政府投资是必需的,然而更需挖掘社会资源办社区。加强社区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动员驻区单位积极支持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辖区群众造福,使广大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
(5)扩大社区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通过基层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监督,让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分别建立“民意调查”、“居民议事会”和“民主活动日”等制度,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与沟通,赢得居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建议实施办事处和居委会政务、财务、服务等内容全部公开,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提高社区的民主自治水平。
第三篇:社体支部调研报告艺术与体育学院社体支部调研报告
基层党支部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力量,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团结广大群众的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党对群众的重要“影响源”和信息“反馈点”。根据学院相关部署和安排,我们紧紧围绕自身发展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来进行调研。为了把基层党支部真正建设成为实践党的先进性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我支部成员对本支部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下面就党支部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以期对进一步推进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有所裨益。
一、调研情况
根据学院的要求部署,我支部通过支部座谈会、个别访谈、入户调查等三种途径对本支部情况进行了摸排调查。
(一)个别访谈
1.访谈时间:3月22-23日
2.访谈地点:操场、十教、12舍一楼体育系寝室
3.访谈对象:各小班班长、团支书、党员
4.访谈内容。了解各小班入党情况(入党志愿书递交、党员和预备党员人数、对入党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入党所保持的态度等)在小班是否开展过动员大会以及入党思想教育。
(二)入户调查:
1.调查时间:2012年月23-24日
2.调查地点:23舍12舍10舍
3.调查对象:群众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
4.调查内容。从不同身份了解他们对我们支部的看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便为后来的整改提供一定依据。
(三)支部座谈会
1.调查时间:3月24日
2.座谈地点:体育系会议室
3.参与人员:支部的所有党员及各小班的1-3个群众代表
4.座谈内容:主要是针对前面两项的调查,开一个讨论会对前面的问题进行汇总,抓出突出问题,大家一起积极研究对策
二、调研结果
(一)、支部情况:
支部名称: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支部
支部书记:曾宁远
支委成员:陈锋(副书记)曹定兵(宣传委员)肖其林(组织委员)支部人数:党员人数共计85人,其中正式党员女生13人、男生33人、正式党员人数共计46人,预备党员人数39人、其中女生18名、男生21名,
(二)、支部活动
本支部近年来开展的活动如下:
1.支部例会双周开一次
每次会议内容是根据学院安排和部署的,在结合我们本支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开展相关活动,深入学习当得相关精神和文件结合我们大学生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观点,我们大学生党员自身应该怎么做。制定支部工作计划,进行民主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发展计划,制定培养、教育、考察积极分子的各项措施。通过每一次的会议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认清自己所处位置存在哪些问题。
2.本支部每月一次党日活动
结合本支部的特点,我们每个月都开展一些活动(户外素质拓展、党史竞赛)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增强支部的凝聚力,也可以丰富大家的党史知识。
3.志愿者活动
我们支部的成员曾经服务于多项活动。新生军训服务、校运会志愿者服务、社区体育指导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一定程度锻炼了同志们的动手能力,也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服务人民的作用。
4.开展“驻班党员”“一帮一”活动
帮助有意愿入党同志入党志愿书的填写,解决相关疑难问题,一帮一活动通过经验交流、座谈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进一步提高,顺利完成学业。
5.准备开展“一元活动”
准备在XX县区小学选取一名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作为我们支部的帮助对象,开展这个活动就是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贫困学生。我们采取每月每人一元钱,由支部牵头做这个事情。
(三)、学生支部
大一新生在入校不久,我们支部就给每个班分配了驻班党员帮助他们规范填写入党志愿书,了解入党的基本程序,使他们尽快从团员的思想向党员思想转变,
尽快适应大学的组织生活。入党申请书基本上是全数递交。党校结业情况比较乐观但是还是有少数同志未能顺利毕业。我们完善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考察人制度,驻班党员也落实到位。
(四)、支部分类定级情况
本支部根据学生党支部分类定级评分参考标准支部自评评分81,定级为一般。存在的为题方面:组织活动创新方面不够,会议过于传统化。同志们的思想认识还不够高,对组织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针对这些我们在积极研究对策,争取早日解决。
(五)、支部党员取得的成绩和奖励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1.奖学金获得情况:
我们支部有那么一群人一直不断的在追逐梦想,不懈奋斗,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终于登上了荣誉的舞台。她们给我其他党员同志树立了榜样,确立了赶超的目标。她们满载荣誉而归,朱玉同志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二年被评为学校“学生标兵”获得国家奖学金。余萍同志连续二学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奖学金。陈锋、牛放、雷华军等同志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周容等同志获得专业前5%奖学金。刘婷、付翔等同志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载荣誉而归。通过以上列子还是可以看出我们支部人才济济,希望以后有更多同学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面,是我们支部变得更加优秀。
2.支部研究生保送情况:
我们支部多名党员同志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专业和学术上都有重大突破。彭涛、任贵同学考取北京体育大学,杨文婷,朱从兵考取成都体育大学。李宏伟因为专业和成绩突出被保送到四川大学。
通过上面的列子不难看出,本支部的党员是比较优秀,们希望通过支部的一些优秀党员、先进党员典型事例带动其它同志们跟据这些优秀党员的情况发挥他们各自的先进模范作用促进支部党员树立自己个人目标,前进动力,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共同进步、成长。
3.专业技能凸显
党员同志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论是学习、生活上都要起到表率作用,本支部同志学习成绩非常凸显,专业知识非常扎实。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同志。
2011年朱玉参加校运会一举打破两项纪律(200米400*100)女子跳高冠军。2011年朱玉、余萍同志参加全国健美操比赛进入全国总决赛。2009年余萍、朱玉同志参加校级啦啦操比赛获得一等奖。陈兴权同志2011年获得XX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甲组标枪第四名2011年中国农业院校运动会400前八。三十六届校运会优秀运动员。常宏同志参加校园吉尼斯活动荣获迷你铁人四项冠军。曹定兵同志获得花式上篮冠军。以上只展示了个别同志的荣誉成果,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同志向荣誉看起为自己争光,为我们支部争光添彩。
(六)、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
1、支部学生党员年级结构、男女比例不合理
上没有党员,发现党员分布趋于高年级,这样的结构不利于新鲜血液的输入。男女比例不是很协调。预备党员还占多数。
2、入党动机和思想方面还不够端正,对党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党史知识严重缺乏。
3、党支部会议过于传统,组织生活过于单一化。同学们讨论不够热烈,没有得到开会的效果。
4、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资料填写不够完整。
(2)整改措施
1.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大一才来大多数同学还是入党积极分子还处于考察期内,不能被组织发展成为党员。大二和大三的同学基本上处于预备党员和党员这个时期所以人数比较众多。还有就是支部发展党员的相关要求所制约,由于我们社体专业人数不断增加,院上分给我们支部的名额逐步减少所以限制了班级推选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这样也不利于低年级的同志发展。我们应该调整名额分配,更多名额倾向低年级的同志,高年级适当减少。还有就是毕业生应单独计算这样可以减少名额的分配,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改变这一局面。
2.我们要端正入党动机就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理论体系。认真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发展历程,学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净化思想。
3.我们可以改变开会地点,比如操场这样大家距离更近显得更加亲切,没的严肃感。开展户外拓展活动,让三个年级的同学相互了解,增强支部凝聚力。我们改变传统的开会模式这样思维可能会更加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才能说出来。更加利于支部的建设
4.我们借鉴广策支部的做法准备把党员进行分组管理,初步计划是划分三个组按照班级来进行划分这样比较易于日常管理,也对部分同志起到了锻炼作用。也能起到一定对比的效果。最重要一项就是党员的资料管理,我们支委牵头副书记负责党员的资料管理,组织委员负责预备党员的管理,宣传委员对入党积极分子资料的管理。这样实行责任制以后再那个环节出了出问题要负责到人。这样更加细化支部管理工作。
以上建议和意见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第四篇:和谐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实施科学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实现小康社会,农村是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人民群众,而农民占了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绝大部分,所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湖XX县区总面积151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3778公顷,全县总人口90来万,农业人口就接近80万,农村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湖南又时逢发展的最好时机,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在各方面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XX市被国家规划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市,而湖南又成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三个试点区县之一,所以,湖南的新农村建设是时不待我,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然而,要使新农村建设不只是政府扶起来让人们看的几个典型,要真正达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既定目标,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湖南抓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已经很多年了,由于客观上湖南地处渝东北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效益好、支撑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形成困难,主观上湖南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的中青年农民大量外出,使农业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农业科技推广的难度加大等原因,虽然粮食、生猪、柑桔、蚕桑、牡丹、蔬菜、榨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看,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粮猪型结构,农业效益仍然低下,所以,产业化结构调整非常必要而且紧迫。最近两年,随着人工工资的提高,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使农业发展的空间更大,政府应鼓励农民从事经济作物的的生产,大力发展甘蔗、蚕桑、油菜、藕、向日葵、花生、大豆、核桃等产业。以油菜、大豆、核桃为例,在最近一年内价格上胀额达50%,甚至100%以上,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比种传统的玉米、小麦、水稻经济收入高得多,有的高出几倍。另外,农村本来是蔬菜出产地,农村天然应向城市提供蔬菜,而我县最近几年的蔬菜却多数靠从外地调入,乡镇集市的反季节蔬菜反而从城市输入,从而导致一种反常现象,有时农村的蔬菜反而比城里贵。我县应引导农民发展蔬菜大棚,在全县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基地5到10个,不但满足我县城镇人口的蔬菜供给,而且还可向临近县市提供蔬菜,这样既有了较大的经济回报,又降低市场了菜价,还让人民群众吃到更新鲜的蔬菜。
二、加快土地流转与集约化使用的问题
重庆大学教授蒲永键认为:“城乡统筹的关键要以土地的流转为突破”,XX市政府城乡统筹的大体思路中也有实现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保障农民收入的规划。土地流转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充分发挥经营能手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及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使零散的土地集中成片,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使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户通过流转经营权而获得相应的收益,从而将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
二、三产业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便于统一规划,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品种的推广,特别是高效经济作物的开发。四是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和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县外出打工人员多,土地空闲率大,在使用的土地收益也很低,大家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的进程。
其具体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土地出租的办法,农户将土地出租给经营者,每年或一次性收取土地租金;二是农户将土地转包给经营者,让其规模化经营,便于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达到农户与承包者双赢的目的;三是农户以土地入股,共同经营或不参与经
营只分红利;四是将土地转让或互换,使土地相对集中、达到集约化使用的目的。土地流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应做到明确目的,理清思路,坚持原则。土地流转的目的应是“集约,增效,益农”;思路是“集得拢,转得出,做得强”;应坚持的原则可以参考长寿区《农村土地流转办法》中的条款:一是“稳制、分权、放活”,即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动摇的前提下探索有效流转形式;二是“依法、自愿、有偿”,即充分尊重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但根据本地实际应做好宣传动员;三是“集中、规模、增效”,即通过规模经营实现农村土地增值增效;四是“指导、管理、规范”,即在流转过程的前中后,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指导。
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的问题
交通、饮水、燃料是直接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应重视对农村道路的整修、自来水设施的安装,引导、帮助农民修沼气池,使用天然气,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另外,土地的综合治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要基本实现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必须首先要根治土地。我们可以将高低接近的田、土合并在一起,同时修好灌溉设施,以便机械耕作和施肥浇水;对土壤的酸、碱性和肥质进行检测,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治理。为了稳妥起见每个乡镇可以选一两个村先行实施,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广。
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农村、农业的投入逐渐增多,农民自己筹资办公益事业
也多起来,从而农村的事物也就多起来,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多种矛盾,甚至成为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所以,农村的村民自治进程,特别是民主与法制建设应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更为重视,早在十六大时就反复强调了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十六大报告中“民主”二字出现了58次,“法制”二字出现了32次,单看这两个数字就知道我们的党和国家是多么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什么是法制呢。法制就是指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村,在农村事务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有章必行。那什么是民主呢。民主的本意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主要是指集体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现全体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和意识。实施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努力。目前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我建议全县学习XX县区麻柳乡的“八步工作法”,结合本镇和本村实际借鉴使用,其具体意见是如资金来源于农民的项目可完全按“八步工作法“实施,如是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可充分征求意见后只要多数人支持就实施,其余不支持的人群我们不能放弃,要继续宣传、说服,同时在实施项目中实行公开招标,结帐透明,主动接受村民代表监督。
五、新型农民建设问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没有新型的农民,前面谈的几点也根本无法实施。所以,通过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引导教育农民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更新观念、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项任务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建设新型农民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发挥成人学校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我县各乡镇都有成人学校,然而过去多数都成为摆设,或者作用单一。各乡镇应充分利用成人学校这一现有的校舍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职业培训让传统农民转化成为新型农民。除了成人学校的教师外,还应请县上的农技师和大学的农业专家授课。县上组织人员根据本县实际研发乡土教材,内容包含我县土壤、气候特点,适合在我县生长的经济作物的具体情况,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综合开发知识和经营理念,民主与法制知识等。
二是充分发挥我县职业中学优势,培养年轻一代新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后备力量。我县有3所职中,应充分发挥我县职业学校的作用,从更新观念,经济作物的培植、农业科技等方面进行培训,让学生在即将走入社会之前就具有了新型农民的意识、知识和技能。三是鼓励自学。县上研发的乡土教材可以免费发放,一家一册,县电视台和远教网络定时开展讲座,给愿意学习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是组织考察学习和实践活动。对各村新型农民的骨干人物组队外出考察,学习其它地方的好经验,回村后发展特色产业,培养典型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对有理论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的新型农民,政府帮其联系基地,组队参加现场培训和实践,让他们从理论过渡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从书本走入现实。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前三个是从现实着手,做好了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果;后面两点是从长远和根本出发,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许有的人会说或者心里想,这些办法我们都知道,是的,可能大家确实知道,但知道就行了吗。关键在于行动,谁先行动谁就先富裕,哪个镇或村先行动起来哪里就会出现崭新的新农村面貌。我们期待——十年后的湖南农村将成为人间天堂。
第五篇:和谐XX县区建设调研报告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鸡场乡志鸿煤矿化解矿群矛盾纠纷侧记
文/图高登健
鸡乡志鸿煤矿始建于2001年,原设计为年产3万吨的私营小矿,XX县区总面积约0.1平方公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量管理系统论》课件
- 腰椎血管瘤的健康宣教
- 羟磷灰石沉积病的临床护理
- 踝部骨折的健康宣教
- 手部湿疹的临床护理
- 2021年功率器件设计行业新洁能分析报告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第4章 变压器及应用
- 孕期牙痛的健康宣教
- 安全生产培训课件金能
- 《支付宝相关功能》课件
-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 新疆巴里坤索尔巴斯陶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 模拟示波器原理及使用课件
- 机房应急预案-基础设施篇
-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试卷
- 德语四级真题2023
- 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 2023年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学习研讨会发言稿报告(4篇)
- 6 电气安全与静电防护技术
- GB/T 4087-2009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二项分布可靠度单侧置信下限
- GB/T 35679-2017固体材料微波频段使用波导装置的电磁参数测量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