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碱的化学性质_第1页
4.4碱的化学性质_第2页
4.4碱的化学性质_第3页
4.4碱的化学性质_第4页
4.4碱的化学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教师题库物质科学二(化学)4物质变化与酸碱盐4.4碱的化学性质一、单选题1.若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象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反应的先后顺序可知,Ba2+与溶液中的SO42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OH先跟硝酸中的H+发生中和反应,待H+完全反应,OH与Mg2+开始生成Mg(OH)2沉淀来分析解答。

(1)含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后,Ba2+与溶液中的SO42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OH先跟硝酸中的H+发生中和反应。即第一段沉淀是BaSO4,此时由于是酸性环境,所以不能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即该过程中镁离子没有减少;

(2)待H+完全反应,OH与Mg2+开始生成Mg(OH)2沉淀,此时Ba(OH)2和MgSO4反应生成沉淀BaSO4和Mg(OH)2两种沉淀,所以产生的沉淀较多;

(3)溶液中SO42反应完全,只有剩余的Mg2+与OH生成Mg(OH)2沉淀,直至Ba(OH)2过量不再产生沉淀。

故选C。2.向酸性CuCl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酸性氯化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和水,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生成的氢氧化铜能溶于酸。A、酸性氯化铜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不是等于7,故A错误;

B、酸性氯化铜溶液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当反应进行完全,则氯化钠的质量不再改变,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再增加,故B错误;

C、加入的氢氧化钠能将氯化铜全部反应掉,不会有一部分氯化铜不参加反应,故C错误;

D、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和水,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生成的氢氧化铜能溶于酸,故开始时不能出现沉淀,当酸被消耗尽,开始出现沉淀,故D正确。故答案为:D3.某同学发现对已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对于该溶液变质情况的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如果无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

B.

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如酚酞呈无色,则溶液已完全变质

C.

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已经完全变质

D.

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变质【答案】D【解析】氢氧化钠溶液露置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2NaOH+CO2=Na2CO3+H2O,溶液变质存在碳酸钠。

A、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如果无气泡产生,并不能说明没有碳酸钠,加入少量盐酸,盐酸优先和碱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盐酸量少可能还没有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所以无法证明碳酸钠是否存在,不能判断变质,A错误

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显碱性的,都可以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B错误

C、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是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Cl2+Na2CO3=BaCO3↓+2NaCl,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氯化钡把溶液中的碳酸钠都反应完了,排除了碳酸钠的干扰,酚酞变红证明的溶液还是显碱性的,所以证明氢氧化钠存在,溶液是部分溶解,C错误;

D、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有碳酸钠存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证明变质了,D正确。

故答案为:D4.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B.

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C.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答案】D【解析】根据向盐酸和氯化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及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生成氢氧化铜质量、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与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相等分析。A、向盐酸和氯化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由图像可知,A点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40克,则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不符合题意;

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盐酸完全反应,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反应至B点时,氯化铜完全反应,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200g40g=160g,则氢氧化钠质量为160g×10%=16g,设产生氢氧化铜质量为x

2NaOH+CuCl2=2NaCl+Cu(OH)2↓

80

98

16g

x

80:98=16g:x

x=19.6g,则锥形瓶中溶液质量为100g+200g19.6g=280.4g,不符合题意;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00g反应至B点时,根据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与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相等,可知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00g×10%×2340÷2358.5=29.25g,符合题意;5.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和碳酸钙

B.

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

C.

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

D.

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答案】C【解析】解:碳酸氢铵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钙沉淀溶于酸.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说明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氢铵;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会产生气体的白色固体应该是碳酸钙,蓝色沉淀应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不溶性沉淀应该是氯化钡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生成的沉淀有部分不溶于酸,所以一定含有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可能含有氯化钠,所以:A、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一定含有碳酸钙,故A错误;B、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故B错误;C、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故C正确;D、2NaOH+CuSO4=Cu(OH)2↓+Na2SO4,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是按照化学计量数2:1的进行反应,故D错误.故选:C.根据碳酸氢铵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钙沉淀溶于酸等知识进行分析.6.小明同学分别取20gNaOH固体A、B、C,采用不同方法保存。几天后,A未变质、B部分变质、C全部变质,他将三份固体分别配成溶液并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正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几天后,三份固体的质量为:A=B=C

B.

为控制正好反应,A不能用酚酞试液指示,B,C可滴加稀硫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

C.

正好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D.

正好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都相等,均为35.5g【答案】D【解析】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反应,产物是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由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守恒可知不管怎样变质,钠元素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会相等,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有关信息可对三种固体的消耗硫酸的量进行分析,要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可通过反应的现象及指示剂完成进行分析.

A.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即每80份的氢氧化钠可生成106份的碳酸钠,所以变质越多质量越大,故三份固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B<C,故A错误;

B.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借助酚酞遇碱变红的事实,可先在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变红后滴加硫酸,只要红色恰好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含有碳酸钠的氢氧化钠加入硫酸后会优先于氢氧化钠反应,而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C滴加稀硫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时即是恰好反应,故B错误;

C.根据①2NaOH+H2SO4═Na2SO4+2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Na2CO3+H2SO4=Na2SO4+H2O+CO2↑可知,每两份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消耗一份硫酸,每两份氢氧化钠转化成碳酸钠时会生成一份碳酸钠,而每份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时消耗一份硫酸,所以变质与否硫酸的消耗量不变,即: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三固体相等,故C错误;

D.将①CO2+2NaOH=Na2CO3+H2O,②Na2CO3+H2SO4=Na2SO4+H2O+CO2↑两个方程式两边相加,可得:2NaOH+H2SO4=Na2SO4+2H2O,所以氢氧化钠变质与否不影响硫酸钠的生成,即生成的硫酸钠质量相等,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由于每份都是20g氢氧化钠。所以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142

20g

x

80142=20gx;

解得:x=35.5g;7.已知溶液的导电性与单位体积内离子的数目、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越多,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性越强(如两个氯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导电性相当)。现向含有Ca(OH)2和NaOH的混合液中通入CO2气体,下列测得溶液导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变化与通入CO2气体体积(V)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1)由题可知,溶液的导电性与可移动的自由离子的电荷总数有关。

(2)本反应中,第一阶段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移动的自由离子的电荷总数减少。第二阶段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原来2份的氢氧化钠与生成的一份的碳酸钠的可移动的自由离子的电荷总数相同。第三阶段是二氧化碳与碳酸钙、碳酸钠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钠,可移动的自由离子的电荷总数增加。

一开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此时溶液离子减少,导电性减弱;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完毕后,此时导电性减少到最弱。继续通二氧化碳,又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变,当碳酸钠反应成后,二氧化碳与碳酸钙、碳酸钠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增多导电性增强,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符合。

故答案为:B8.

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

B.

丙是盐酸

C.

戊是氢氧化钙

D.

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所以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如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铁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铁属于单质,故A正确;B、通过推导正确,丙是稀盐酸,故B正确;C、通过推导可知,戊是二氧化碳,故C错误;D、甲与丁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C.根据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所以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如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9.向含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被,所加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质量分数不变

C.

沉淀完全时,x的数值为80

D.

N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7.55g【答案】D【解析】分析坐标图像题要看清楚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结合物质间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向含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强氧化钠会优先与HCl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HCl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会继续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结合图中所给的坐标图,M点HCl恰好反应完,N点MgCl2恰好反应完,5.8g是氢氧化镁沉淀。

A.M点溶液中的HCl恰好与氢氧化钠反应完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的MgCl2还未开始反应,因此M点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镁,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没有形成沉淀,氯离子的质量始终不变,但由于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加,导致氢离子的质量分数减小,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2NaOH

+MgCl2=2NaCl+Mg(OH)2↓,将5.8gMg(OH)2的质量代入可算出NaOH

质量为8g,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g÷10%=80g,则坐标图中x=40+80=120,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C项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算出该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11.7g,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该反应用去40g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10%=4g,代入化学方程式,可算出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5.85g,则在N点,溶液中氯化钠的总质量为11.7g+5.85g=17.55g,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10.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②中溶液为红色

B.

③中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的是氢氧化钠

C.

④中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lNa+Ca2+H+

D.

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观察到沉淀消失,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同时产生大量气泡【答案】D【解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②中溶液为红色,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确定反应物中那一个有剩余,或完全反应,所以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共3种情况,B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所以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有氯化钠、氯化钙和盐酸,C不符合题意。

D、②中溶液为红色,当③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碳酸钙沉淀被溶解,③中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红色也会消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11.

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甲乙丙丁AMgHClCuSO4NaOHBCOO2H2SO4CuOCKOHSO3NaOHCuSO4DNa2CO3Ca(OH)2HClCaCl2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解:A、金属与碱不反应所以Mg和NaOH不反应,即甲和丁不反应,盐酸和硫酸铜不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A错误;B、氧气和硫酸不能反应,一氧化碳和硫酸不反应,故B错误;C、KOH和SO3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C正确;D、盐酸和氯化钙不反应,即丙和丁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C.根据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再结合酸、碱、盐、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来回答本题.12.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是MgCl2

B.

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1%

C.

bc段是MgSO4与Ba(OH)2反应

D.

0a段产生的沉淀是BaSO4与Mg(OH)2【答案】B【解析】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

因为碱和酸先进行反应,所以开始一段时间内应该是HCl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当HCl完全反应后,Mg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和Mg(OH)2沉淀;当MgSO4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MgCl2再与Ba(OH)2反应生成Mg(OH)2沉淀,据此进行解答。

A.在0~a阶段,反应如下:

Ba(OH)2+2HCl=BaCl2+2H2O,

BaCl2+MgSO4=BaSO4↓+MgCl2;

因此a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MgCl2和Ba(OH)2,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当加入100gBa(OH)2溶液时产生BaSO4沉淀23.3g,

设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根据:Ba(OH)2→BaSO4↓

171

233

x

23.3g

171233=x23.3g

那么:x=17.1g;

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7.1g100g×100%=17.1%,故B正确;

C.bc段的反应为:MgCl13.现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滴至a克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钡

B.

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Na+、Cl﹣三种离子

C.

滴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

滴至d克时,溶液中溶质只有碳酸钠【答案】C【解析】现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但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钠溶液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A.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至滴至a克时,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钡,故A错误;

B.滴至b克时,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正在发生,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有剩余,则溶液为氯化钡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含Ba2+、Na+、Cl三种离子,故B错误;

C.滴至c克时,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故C正确;

D.滴至d克时,碳酸钠溶液过量,溶液中溶质是碳酸钠、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C。14.向100g质量分数分别为14.6%HCl和12%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中,产生的沉淀量与滴入Ba(OH)2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氢氧化钡与硫酸镁产生溶于盐酸的氢氧化镁沉淀和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两种沉淀分析。

向100g质量分数分别为14.6%HCl和12%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因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氢氧化镁沉淀溶于酸,所以加入氢氧化钡即产生沉淀,但沉淀的增加幅度会小,至盐酸反应结束后,沉淀增加幅度增大,至反应结束沉淀质量不变;

故选B。15.不用另加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够把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

CuCl2、NaOH、HCl、H2SO4

B.

HCl、NaNO3、Na2CO3、Na2SO4

C.

BaCl2、K2SO4、K2CO3、HCl

D.

AgNO3、HCl、NaCl、HNO3【答案】C【解析】根据物质鉴别时要先有没有特殊颜色的溶液,若有,再利用该有色溶液依次鉴别其它,若没有,则需两两物质间反应,通过现象的不同进行鉴别分析。

A、先通过溶液颜色鉴别出氯化铜,然后氯化铜鉴别出氢氧化钠,但盐酸和硫酸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B、各物质都为无色溶液,相互反应时盐酸与碳酸钠能产生气体,硝酸钠和硫酸钠与其它物质都没明显现象,所以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C、物质间两两反应,产生两个沉淀现象的为氯化钡,只产生一个沉淀的为硫酸钾,一个沉淀一个气体的为碳酸钾,只一个气体的为盐酸,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D、物质间两两反应,盐酸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二、填空题16.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①有一位同学实验完成后,先将实验A与试管C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该同学之前实验时试管A内的现象是________;烧杯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溶质不包括指示剂与气体,下同)②该同学接着又将试管B和试管D中的物质也倒入该烧杯内,他测定烧杯内所得液体的pH为2,其测定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通过这一测定结论可分析烧杯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有________种.(3)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答案】(1)CuO+2HCl=CuCl2+H2O

(2)A试管中溶液红色变浅,但仍呈红色;NaCl;HCl;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到pH试纸上,用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出pH值;4

(3)产生白色沉淀;Mg(NO3)2、MgSO4【解析】(1)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①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成红色,随着它与稀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钠的浓度减小,于是红色逐渐变浅。将实验A与试管C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观察到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产生,说明A中氢氧化钠过量,溶质为剩余的氢氧化钠和产物氯化钠,C中含有氯化铜,据此分析;

②根据使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值的方法解答;根据反应产物分析溶质种类。

(3)硫酸镁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由于有沉淀生成,所以溶液质量增加速度较慢,为AB段。当硫酸镁完全反应后,没有沉淀生成,加入多少硝酸钡,溶液就增大多少,因此溶液质量增加速度加快,为BC段。

(1)所列的物质中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该物质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2)①有一位同学实验完成后,先将实验A与试管C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该同学之前实验时试管A内的现象是:A试管中溶液红色变浅,但仍呈红色;烧杯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HCl;

②使用pH试纸检测滤液的pH,其操作方法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或白瓷板),用玻璃棒蘸取(或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溶液存在的溶质主要有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生物氯化钠,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铜,金属单质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还有剩余的盐酸共四种;

(3)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C点时硝酸钡已经过量,那么溶质为反应产物硝酸镁和剩余的硫酸镁。17.

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C、D是所属物质类别不同的化合物,其中C是一种钠盐,E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它们互相转化的关系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2)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3)A与B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4)A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答案】CO2;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用作化工原料(或肥皂、造纸的生产等)【解析】B是一种钠盐,E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因此E是氢氧化钙,可以和钠盐反应,因此C应该是碳酸钠;碳酸钠和D可以相互转化,且D能够和E﹣氢氧化钙反应,结合碱的化学性质,可知D是二氧化碳,则B应该是酸,如盐酸;A、B、C、D是所属物质类别不同的化合物,B﹣盐酸、D﹣二氧化碳、C﹣碳酸钠都能够和A反应,因此A是氢氧化钠,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1)D是二氧化碳,故填:CO2;(2)C和E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3)A和B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等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4)A是氢氧化钠,可以用作化工原料(或肥皂、造纸的生产等);故填:用作化工原料(或肥皂、造纸的生产等).根据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B是一种钠盐,E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因此E是氢氧化钙,可以和钠盐反应,因此C应该是碳酸钠;碳酸钠和D可以相互转化,且D能够和E﹣氢氧化钙反应,结合碱的化学性质,可知D是二氧化碳,则B应该是酸,如盐酸;A、B、C、D是所属物质类别不同的化合物,B﹣盐酸、D﹣二氧化碳、C﹣碳酸钠都能够和A反应,因此A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18.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按如图进行实验,写出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确定两个实验后剩余物的成分,继续实验:①将少量氧化铁加入甲实验后的溶液中,发现红棕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

色。②取乙实验所得上层清液于烧杯中,为确定溶质成分,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填序号)A.将烧杯久置于空气中,杯内物质质量增加(忽略水的蒸发)B.向烧杯内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C.向烧杯内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D.向烧杯内加入氯化铵并微热,产生有氨味的气体【答案】(1)Ca(OH)2+2HCl=CaCl2+2H2O

(2)黄色;B【解析】考查碱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甲实验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1)甲实验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①将少量氧化铁加入甲实验后的溶液中,发现红棕色固体消失,是因为氧化铁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变为黄色。

②A.将烧杯久置于空气中,杯内物质质量增加(忽略水的蒸发),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也可能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也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都和二氧化碳反应,该选项不可行。

B.向烧杯内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即氢氧化钙过量,溶质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该选项可行。

C.向烧杯内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该选项不可行。

D.向烧杯内加入氯化铵并微热,产生有氨味的气体,可能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反应,该选项不可行。

故填B。19.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小王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小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A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

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pH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pH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反思】(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拓展应用】(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

(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答案】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白色沉淀产生;BaCl2+Na2CO3=BaCO3↓+2NaCl;过量;偏小;2NaOH+CO2═Na2CO3+H2O;HCl;Ca(OH)2【解析】(1)碳碱性酸钠溶液呈显碱性,也能是酚酞变红色;(2)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所以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产生,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3)要检验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需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将碳酸钠除去,再用酚酞检验,所以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4)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溶液的酸碱性,会使酸性、碱性减弱,碱性减弱,pH偏小;(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6)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来检验氢氧化钠变质;(7)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而除去.故答案为:(1)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白色沉淀产生,BaCl2+Na2CO3=BaCO3↓+2NaCl;(3)过量;(4)偏小;(5)2NaOH+CO2═Na2CO3+H2O;(6)HCl;(7)Ca(OH)2.(1)根据碳碱性酸钠溶液呈显碱性进行分析;(2)根据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进行分析;(3)根据要检验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需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将碳酸钠除去,再用酚酞检验进行分析;(4)根据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溶液的酸碱性,会使酸性、碱性减弱进行分析;(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6)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7)根据除杂的原则,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进行分析.20.

在实验室,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横轴)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纵轴)的关系如图所示.(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3)图中B→C线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答案】开始没有现象,之后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H2SO4═Na2SO4+2H2O;CuSO4+2NaOH=Cu(OH)2↓+Na2SO4;加入NaOH(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NaOH和NaCl【解析】(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3)图中B→C线段对应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由方程式可知加入NaOH(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4)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加入适量BaCl2溶液,硫酸钠和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和NaCl.故答案为:(1)开始没有现象,之后有蓝色沉淀生成;(2)2NaOH+H2SO4═Na2SO4+2H2O;CuSO4+2NaOH=Cu(OH)2↓+Na2SO4;(3)加入NaOH(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4)NaOH和NaCl.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在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据此分析.21.

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是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

.【答案】BaSO4;Na2SO4、NaCl;NaCl+AgNO3═AgCl↓+NaNO3;MgCl2、NaNO3【解析】通过分析可知:(1)由于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所以B的化学式是:BaSO4;(2)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铁,说明原物质中含有的碳酸钙、氯化铁、氢氧化钠已不在A中,若原物质中含有氯化镁也已形成氢氧化镁沉淀,而硝酸钠不影响本题的现象,故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Na2SO4、NaCl;(3)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AgNO3═AgCl↓+NaNO3;(4)MgCl2和NaNO3是否存在对本题的现象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MgCl2、NaNO3;故答案为:(1)BaSO4;(2)Na2SO4、NaCl;(3)NaCl+AgNO3═AgCl↓+NaNO3;(4)MgCl2、NaNO3.①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铁溶液显黄色、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和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和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可知,原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FeCl3、MgCl2、NaOH;②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的黄色溶液可知,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Cl3、NaOH;③根据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三、实验探究题2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帮老师整理实验试剂时发现了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是他们对该瓶氢氧化钠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该瓶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NaOH和Na2CO3。【实验与探究】(1)实验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步骤一:加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________证明猜想Ⅰ成立步骤二: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Ⅱ或猜想Ⅲ成立步骤三:取步骤二反应后所得少量溶液,滴加几滴________溶液变红色说明该固体中还有________(2)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又提出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确定是否完全变质(不考虑原固体中的水)。实验如下:称取mg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g,如果该瓶试剂未完全变质,那么m与n的关系为_________(用含m和n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没有气体产生;酚酞试液;氢氧化钠

(2)m>106n197【解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3)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碳酸钡的质量关系分析。

(1)猜想1成立,则加入盐酸时没有明显现象发生;猜想Ⅱ或猜想Ⅲ成立,即都有碳酸钠存在,则加入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因加入足量氯化钡,所以验证碳酸钠的同时,也将碳酸钠除去,则再加酚酞时,酚酞会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

(2)由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碳酸钠与碳酸钡的质量比为106:197,所以若固体全部是碳酸钠,则m=106n197,若固体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则m>106n23.

下列三个实验均可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1)实验Ⅰ:用试管集满CO2,迅速加入NaOH溶液、塞紧橡皮塞,充分振荡,静置.(1)实验后打开橡皮塞时,听到响亮的“啵”声,其原因是实验后试管中的气压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2)对静置后的溶液进行下列操作,由对应的现象可推知CO2与NaOH溶液一定反应的是________

(填序号).a.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b.滴加少量稀盐酸,不产生气泡c.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实验Ⅱ:在8.0gNaOH固体中加入适量95%的乙醇溶液,配制成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CO2,直至产生白色沉淀Na2CO3.(1)某托盘天平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g,配备有1g、2g、5g和10g四种砝码若干个,用该天平称取8.0gNaOH固体时,所需砝码总数为________

个;(2)实验Ⅱ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影响物质的溶解性.(3)实验Ⅲ:如图所示,将5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ρ≈1.1g/mL)缓慢、全部注射入瓶中,观察到酒精倒流入瓶中,最终瓶中剩余5mL气体.此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约可溶1体积CO2,CO2不溶于酒精,ρ(CO2)≈2gL.(1)实验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水代替量筒中的酒精;(2)实验时将NaOH溶液缓慢注射入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3)根据上述实验可推知:与NaOH溶液反应的CO2约为________

(取整数)mL;​(4)理论上,上述5mLNaOH溶液与足量CO2反应都转化为Na2CO3时,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大约为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取整数)(5)实际上,上述NaOH溶液吸收的CO2偏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填序号).a.CO2不纯b.装置漏气c.NaOH与CO2化合生成了NaHCO3d.倒流入瓶中的酒精干扰了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答案】(1)变小;C

(2)3;溶剂的种类

(3)不能;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逸出;80

(4)解:NaOH的质量为1.1g/mL×5/mL×10%=0.55g;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O2+2NaOH═Na2CO3+H2O44

80x

0.55gx=0.3025g二氧化碳的体积为0.3025g2g/L

(5)a、b、d【解析】实验Ⅰ.(1)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气体变少,试管内的压强减小;(2)a、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一定发生反应,只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Na2CO3即可.Na2CO3和NaOH溶液都呈碱性,因此无论CO2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都会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a错误;b、如果NaOH溶液过量,滴加少量的稀盐酸会先与NaOH溶液反应,不会产生气泡,应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才行,故b错误;c、氯化钡溶液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也就证明CO2与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反应,故c正确;实验Ⅱ.(1)8g=1g+2g+5g,所以需要3个砝码;(2)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而溶剂种类不同;实验Ⅲ.(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不能溶液乙醇;(2)为了使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溢出,实验时应将氢氧化钠溶液缓缓注入注射器中;(3)进入酒精的体积就是二氧化碳的体积,说明反应了80mL;(4)NaOH的质量为1.1g/mL×5/mL×10%=0.55g;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O2+2NaOH═Na2CO3+H2O44

80x

0.55gx=0.3025g二氧化碳的体积为0.3025g2g/L(5)CO2不纯和装置漏气、酒精倒流到瓶中都会使瓶中二氧化碳变少,从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偏少.故答案为:实验Ⅰ.(1)变小;(2)c;实验Ⅱ.(1)3;(2)溶剂的种类;实验Ⅲ.(1)不能;(2)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逸出;(3)80;(4)151;(5)a、b、d.实验Ⅰ.(1)根据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气体变少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与生成物碳酸钠的酸碱性以及碳酸钠能与稀盐酸与氯化钡反应性质进行分析;实验Ⅱ.(1)根据所需药品质量与砝码的关系进行计算;(2)根据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溶质种类与溶剂种类异同进行分析;实验Ⅲ.(1)根据二氧化碳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进行分析;(2)实验时应将氢氧化钠溶液缓缓注入注射器中,这主要考虑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从而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逸出;(3)根据反应前与反应后气体体积的变化来计算与NaOH溶液反应的CO2的体积;(4)先求出NaOH的质量,再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二氧化碳的体积;(5)CO2不纯和装置漏气、酒精倒流到瓶中都会使瓶中二氧化碳变少,从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偏少.2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1)该小组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________.他们对白色固体成分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①Na2O+H2O═2NaOH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猜想与假设】Ⅰ.白色固体是Na2OⅡ.白色固体是Na2CO3Ⅲ.白色固体还可能是________

.(2)【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白色固体是________.(3)【得出结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三个猜想中猜想________

成立.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反思与交流】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________

.A.水B.干沙土C.二氧化碳【答案】(1)反应物中不含氢元素;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2)Na2CO3

(3)Ⅱ;4Na+3CO22Na2CO3+C

(4)B【解析】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中只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没有氢元素,所以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可知,白色固体可能生成氧化钠或碳酸钠或二者的混合物;【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白色固体是碳酸钠【得出结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三个猜想中猜想Ⅱ成立;②钠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反思与交流】A、钠和水能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所以水不能灭火,故A错误;B、干沙土能隔绝空气,所以细沙土能灭火,故B正确;C、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反应物中不含氢元素;【猜想与假设】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设计实验】Na2CO3;【得出结论】①Ⅱ;②4Na+3CO22Na2CO3+C;【反思与交流】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白色固体还可能是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设计实验】根据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氧化钠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钠,酚酞遇见变红色进行分析;钠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进行分析;【反思与交流】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用来灭火的物质和金属钠之间不能反应.25.有一包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铁、氯化镁、硝酸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下列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②在上述溶液里,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③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问题:(1)由实验①推断:不可能存在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原因是________;由实验②推断:不可能存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由实验③推断:不可能存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得出初步结论:该粉末中可能含有________。(3)若该白色粉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为证明是什么物质,则需再取少量粉末装入试管,加入少量水溶解,然后加入________,根据________的现象进行判断。【答案】(1)CuSO4、FeCl3;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氯化铁溶液显黄色;MgCl2;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Na2CO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

(2)氯化钠和硝酸钠

(3)硝酸银;溶液是否有沉淀【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实验现象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硫酸铜溶液为黄色,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银白色沉淀。(1)取少里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硫酸铜溶液为黄色,故原混合物中不含有氯化铁、硫酸铜;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而在上述无色透明的溶液里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故原混合物中不含氯化镁;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而实验中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故原混合物中不含碳酸钠。(2)由上面分析可知,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氯化铁、氯化镁、碳酸钠,所以初步得出该粉末中可能含有硝酸钠和氯化钠的结论。(3)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银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将少量粉末装入试管,加水溶解,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看到白色沉淀说明该物质是氯化钠,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该物质是硝酸钠。故答案为:(1)CuSO4、FeCl3;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氯化铁溶液显黄色;MgCl2;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Na2CO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

(2)氯化钠和硝酸钠

(3)硝酸银;溶液是否有沉淀26.

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__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________,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凝,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________猜想二成立【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序号).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答案】(1)红;搅拌;NaOH+HCl=NaCl+H2O

(2)猜想三;有气泡产生;B【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实验探究】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猜想三不合理;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反思交流】实验室剩余药品不能倒入下水道,也不能带出实验室,应该将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故选:B.故答案为:(1)红,搅拌,NaOH+HCl=NaCl+H2O;(2)【实验探究】猜想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有气泡产生【反思交流】B.(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2)【实验探究】根据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进行分析;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27.

小红、小军、小明三人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KCl溶液、KOH溶液、K2SO4溶液的滴瓶.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KCl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1)【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KCl;猜想Ⅱ溶质成分为:KCl和KOH;猜想Ⅲ溶质成分为:________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KCl、KOH和K2SO4.(2)【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1)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Ⅳ成立(3)【实验反思】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并未证明猜想Ⅱ、Ⅲ是否成立,应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你是否赞同?________(选填“是”或“否”).【答案】(1)KCl、K2SO4.

(2)BaCl2+K2SO4═BaSO4↓+2KCl;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3)否【解析】【提出猜想】猜想:溶质成分只有KCl;溶质成分为KCl和KOH;溶质成分为:KCl、K2SO4;溶质成分为:KCl、KOH和K2SO4.故填:KCl、K2SO4.【实验探究】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1)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K2SO4═BaSO4↓+2KCl(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证明猜想Ⅳ成立故填:BaCl2+K2SO4═BaSO4↓+2KCl;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实验反思】因为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钾;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时,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钾,因此猜想Ⅱ和猜想Ⅲ不正确,不用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故填:否.氯化钾、氢氧化钾、硫酸钾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氯化钡能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8.

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1)【实验探究】如图所示,A、B、C、D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实验结论】完成实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判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

,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

.(3)【实验拓展】为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可能含有________

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含有该离子【答案】(1)Ba(NO3)2+K2CO3=BaCO3↓+2KNO3

(2)BaSO4(或硫酸钡);OH﹣、CO32−

【解析】【实验探究】D中碳酸钾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故填:Ba(NO3)2+K2CO3=BaCO3↓+2KNO3;【实验结论】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故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钾,产生的沉淀是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故填:BaSO4(或硫酸钡),OH﹣、CO【实验拓展】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钡离子,要检验钡离子时候存在,可以加入稀硫酸,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含有钡离子,故填:Ba2+,稀硫酸.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据此解答.29.对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的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查阅资料)Ca(OH)2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实验探究)该小组称取10.0g干燥剂样品于控温电加热器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C中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实验数据记录)充分反应后,产物被完全吸收,A装置增重0.9g,B装置增重2.2g(分析与结论)该包干燥剂的成分有________(填化学式),其中Ca(OH)2的质量为________g。(反思与拓展)①停止加热后,需要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②若没有C装置,会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小的成分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答案】Cao、Ca(OH)2、CaCO3;3.7;使反应生成的水、二氧化碳全部被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氧化钙【解析】【分析与结论】B中氢氧化钠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A中的浓硫酸吸收产生的水蒸气,根据两个装置中质量的变化分别计算出干燥剂中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质量,然后用总质量减去它们的质量得到的就是氧化钙的质量,据此推算干燥剂的成分;

【反思与拓展】①氮气与装置中所有的物质都不反应,依靠它产生的压力可以将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排出,从而被充分吸收,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②C装置中的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它,那么计算出的碳酸钙都会偏大,而氧化钙的质量会偏小。【分析与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增大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2g。

设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高温CaO+CO2↑

100

44

x

2.2g

100x=442.2g

解得:x=5g;

A中增大质量即为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水的质量,即氢氧化钙分解生成了0.9g水,

设氢氧化钙质量为y,

Ca(OH)2→△CaO+H2O

74

18

y

0.9g

74y=180.9g

解得:y=3.7g,

氧化钙质量:10g5g3.7g=1.3g,

该包干燥剂的成分有CaCO3、Ca(OH)30.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1)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猜想1:只有CO;猜想2:只有CH4;猜想3:既有CO又有CH4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变化1:A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变化2:B瓶增重;变化3:C中出现浑浊。根据变化

(填“1”、“2”或“3”),可知猜想1不成立: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还测定B瓶增重的质量为b,C瓶增重的质量为c,(不考虑c中水分的蒸发)该小组通过计算得出该结论气体X的成分是CO、CH4的混合物,请用b、c进行计算并列式

。(2)讨论和反思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

;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

。【答案】(1)2;119b<c【解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碳,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结合甲烷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分析;(2)根据氢氧化钡溶解性大于氢氧化钙及CO的实验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分析。(1)猜想1不正确,即不是CO,则根据变化2中B增重可证明;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

44

36

B中增重质量为生成水质量,设甲烷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x=11b9,若11b9<C,则说明二氧化碳除甲烷生成外还有一氧化碳生成的,即混合物是一氧化碳、甲烷;

(2)①氢氧化钡溶解度大,溶液浓度大,吸收二氧化碳更充分,所以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②该实验有CO参与,为防止污染空气,应在装置末端增加点燃的酒精灯处理尾气;

故答案为:(1);2;31.

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盖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1)【猜想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________

.(2)【实验验证】他们取白色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标记为溶液A,以备实验使用.(1)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________

.(2)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________.(3)小明认真总结了小红的实验,也取适量的溶液A,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自己猜想正确.(3)【反思拓展】(1)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小红、小明把废液统一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发现溶液呈红色,于是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刚好变为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________

(填化学式).(2)杂质去除: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

溶液.【答案】(1)碳酸钠

(2)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气泡

(3)CaCl2、NaCl;氢氧化钡【解析】【猜想假设】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当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时,白色粉末是碳酸钠,所以猜想三是:碳酸钠.【实验验证】(1)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小红的实验结论不正确.(2)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气泡.【反思拓展】(1)在上述反应中,由于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