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审美过程第一节
审美发生的准备过程第一节审美发生的准备过程审美活动作为主客体交融生成的动态过程,是在特定主客体条件的支撑下,由特定的审美因素激发的。审美发生的准备过程:一、客观条件二、主观条件一、客观条件P53客观条件(一)审美对象(二)审美特性(三)审美语境(四)审美氛围/情境一、客观条件·(一)审美对象(一)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客观条件中的基础:存在一个可以被主体欣赏的客体对象。对象之上的审美特性与审美价值被主体体验,在主体思维的作用下生成审美愉悦。(1)实体性物质性审美对象1.客体形式(形式主义)2.美的本质(形而上学)3.主体心灵(主观主义)(2)非实体非物质审美对象例如艺术作品的意蕴、故事;自然整体的有机统一性。一、客观条件·(二)审美特性(二)审美特性:审美活动客观条件还建基于审美对象的审美特性。
美学传统往往更关注作品的形式特性,并将其作为审美关键,后演化为“形式主义审美范式”。
形式主义审美范式:崇尚古典和谐之美,强调线条形式的对称与色彩的和谐。虽局限于对形式的关注,但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象的客观审美特性在审美中的决定性作用一、客观条件·(三)审美语境(三)审美语境:历史语境,文化氛围等同样是影响审美活动发生的重要客观条件。
安迪·沃霍尔《布里洛盒子》一、客观条件·(三)审美语境阿瑟·丹托“艺术界”理论:“最终在布里洛盒子和由布里洛盒子组成的艺术品之间做出区别的是某种艺术理论。是理论使其成为艺术世界中的一员,没有理论的支撑人们不可能将其视作艺术品”由此可见,外部审美语境能够影响审美特性的转化和生成,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一、客观条件·(三)审美语境本雅明“光晕”理论:本雅明认为,传统艺术品之所以具有恒久的魅力,是因为环绕其上的“光晕”使艺术品与人之间始终进行着平等和谐的情感交流与共鸣,欣赏者在欣赏艺术品时进入新的精神境界。在欣赏者凝视艺术品的过程中,艺术品的“光晕”与欣赏者的目光形成了一个“互动场”,这就使得艺术品具有不断使欣赏者“回头凝望”的魅力。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盛行的当下,“光晕”也为大众产业所用。明星包装,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光晕反而成为品牌,人设等商业符号,给人带来瞬时的审美体验。二、主观条件P56主观条件(一)审美需求(二)审美能力二、主观条件·(一)审美需求审美活动是主客体双向融合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一)审美需求P56审美对象本然具有的客观特性,需要满足主体的审美需求才能转变为令人肯定的审美价值。一方面,主客体的适宜性对价值生成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审美需求作为一种欲求能力,对审美活动产生推动与引导作用。二、主观条件·(一)审美需求1.审美需求的特点及其对审美活动的引导:1.1审美需求是在本能需求满足的基础上,人类本真特性的一种升华式体现。马斯洛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需求是最基础需求,审美需求归属于最高等级需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二、主观条件·(一)审美需求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绘有精美图案,可见在满足自身生存需求以后,人类产生了审美需求。二、主观条件·(一)审美需求审美需求与人类本真特性相联系:
柏拉图:将艺术创作视为人类对灵魂本真的短暂回忆。尼采:将悲剧的诞生部分归因于彰显人类狂放生命力的酒神精神。弗洛伊德:将艺术创作视为被压抑的性欲的变形释放。二、主观条件·(一)审美需求1.2审美需求是一种超越性需求,为审美活动的人性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审美需求体现了人类对实践困境的精神层面的超越:面对无限的实践情况,人类有限的能力难免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投射到人生之上便显现为困顿与挫折,精神由此陷入不平衡的状态。面对这一情况,主体产生超越现实功利性的审美需求,从而为实现精神的内在平衡与愉悦寻找路径。二、主观条件·(一)审美需求断臂维纳斯:古希腊人对和谐之美的追求。二、主观条件·(一)审美需求华山迎客松:勃勃生机中的自然造化之美。二、主观条件·(一)审美需求“发愤著书”“不平则鸣”:审美需求对精神的纾解与平衡作用。亚里士多德“净化”理论:诗歌打动观众,净化灵魂。席勒:审美艺术活动推动“人性的完满实现”。由此可见,审美需求能够推动人类在审美中不断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获得灵魂的解放与自由。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二)审美能力1.审美感知能力2.审美想象力3.审美情感4.领悟能力5.综合调控能力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1.审美感知能力1.1审美感知能力首先表现为对对象的外在感官经验,这为审美过程的进行提供了丰厚的感性基础与主客体交融的可能。(第一章P12)朱光潜提到的对古松的不同态度中,无论是木材商人、植物学家还是画家,都需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古松的认知。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1.2审美感知能力也是精神与身体,感性与理性,主体直观与客体特性的统一的综合表现。
客观特性带给人的生理反应在人类思维的作用下形成对事物的初步直观,为审美活动的开展提供知性基础,又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积淀,最终成为体现于审美过程中的集体无意识。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康德的先验哲学:先验哲学意在审查人能够认识实在(真理)的先天认识能力,该能力出自自身先天原则的纯粹理性。在康德看来,人类感官接收到的是有关事物显现出的杂乱表象,在先天认识形式的组织下构建出对事物的认识,而审美活动是以认识活动为基础的,因此审美活动具有内在于主体的先验根据。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内在感官先验审美形式除了表现在对感官经验的组织和架构上,也体现为对审美特性的直观能力。夏夫兹博里“内在的眼睛”:将审美感知能力视为人类的一种先天能力,在他看来美的根源并不在于主体精神与客体特性的碰撞和统一,而完全在于心灵之中。哈奇生:区分精神领域的“内在感官”与身体领域的“外在感官”,认为美是内外感官的“多样统一”。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2.审美想象力P602.1审美感知与审美想象审美感知将抽象的特性在主体精神中加以审美的识别和呈现审美想象将表象内化成主体能够进一步心领神会的意象,对审美情感的生成不可或缺。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2.2康德解释“想象力”
——为了分辨某物是美的还是不美的,我们不是把表象通过知性联系着客体来认识,而是通过想象力(也许是与知性结合着的)而与主体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联系。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想象力:把一个对象甚至当它不在场时也在直观中表象出来的能力。是知性对感性的应用:依照统觉的统一,根据感官的形式来规定感官,是先天的规定感性的能力。想象力依照范畴对直观的综合就必须是想象力的经验综合,这是知性对感性的一种作用,知性在我们所可能有的直观的对象上的最初的应用。是形象的综合,不同于没有任何想象力而单靠知性做出的智性综合。生产性的想象力:想象力的综合是自发的,规定感官而不被感官规定,因此又叫做“生产性的想象力”。再生的想象力:只是服从经验性的规律即联想律的。不属于先验哲学,属于心理学。|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8.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审美判断中的想象力是自由的:一方面知性作为想象力的促进者而非限制者,激荡着想象力。另一方面想象力为知性提供丰富的感性直观,使知性得以自由充分的运作,不是指向一个确定的概念,而是指向任何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想象力与知性自由游戏:在审美判断中,想象力与知性不是构造能力,而是表象能力,二者处于自由游戏之中。想象力不受知性概念的制约,既不产生认识论中的范畴,也不产生实践理性中的道德律令。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2.3审美想象力对审美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审美想象力能够突破审美感知能力的时空限制,唤醒以往积淀于主体精神中的审美记忆,从而在审美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奇幻生动的联想,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愉悦。毕加索《格尔尼卡》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其次,审美想象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审美情感的产生。不同的审美形式对应着不同的情感,审美想象力虽然能够带人突破思维束缚,但仍具有相应的原则,这是由主体思想内在的审美图示决定的,也是理性调节的结果。可见审美想象力在为审美意象增添多样情感维度的同时,也使审美活动朝着一定的逻辑发展,避免审美沦为杂乱无章的幻想。这既说明了审美想象力的内在规则性,又说明了各种审美能力内在的和谐一致性。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3.审美情感P61
3.1审美活动与主体情感:
审美活动最终需要走向对主体情感的关照,从而使审美表达与审美欣赏有的放矢。
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克莱夫·贝尔:将艺术作品视作艺术家“特殊情感的物化”,艺术家的审美情感体现于艺术作品的形式之上,由此成为“有意味的形式”的根源之一。科林伍德:“通过为自己创造一种想象性经验或想象性活动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艺术原理》苏珊·朗格:“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艺术问题》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刘勰《文心雕龙》:“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3.2审美情感的功利与无功利3.2.1审美情感“无功利”说:夏夫兹博里:以欲望为根源的情感并不能引导人类走向道德及精神的愉悦,只有排除功利考虑、出自人类本性的情感,才能真正使人类走向道德伦理。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他认为所谓无功利的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艾迪生:进一步将审美情感与道德感分离,将审美情感从道德情感与感官快感中抽离出来,强调其无功利的特性。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分析了审美情感与道德感和快感的区别。只有审美情感是无关对象的实际存在的,只与对象的形式相互关联。因此只有对美的鉴赏的愉悦是一种无利害的和自由的愉悦,没有感官的利害,也没有理性的利害来对赞许加以强迫。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3.2.2审美情感与自然情感:杜威:无论是审美创造还是审美情感,都脱胎于原初的日常情感,因此无法做到完全的无功利性。同时,脱胎于自然情感的审美情感能够向主体揭示为日常经验所遮蔽的对象特性,使自然情感进一步深化,从而达成审美愉悦。3.2.3结论:审美情感是基于功利性而又超越功利性的情感,是审美活动发生的基本动力,同时也能够为审美创造与审美体验提供表现内容与精神语境,是审美活动无法割舍的条件。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4.领悟能力P63
领悟能力是审美主体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审美对象的意味的一种审美能力,其中体现了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美的形式所蕴含的美的本质,美的境界,美的意蕴等的感受,理解和深刻思考。
领悟能力综合了我们既往的审美经验而作用于审美能力。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拉奥孔》
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中国古代书论: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竖“如万岁枯藤”。赵孟頫书法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5.综合调控能力P64
审美不是单一能力的运作,而是多元能力的协作,我们将这种审美协作能力称为综合调控能力。
综合不是各项审美能力的拼凑、组合,而是吸收多项审美能力,综合为一项全新、有效、有序、系统的调控能力。所以审美综合调控能力不是其他各项能力的相加,而是利用能力特性融会贯通进行新的系统性整合。
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
综合调控能力表现为对审美客体的整体性把握,突出表现在审美主体对客体某一审美属性的直接认知与判断上。
康德“精神”:“一首诗可以很可喜和优雅,但它没有精神。一个故事很精确和整齐,但没有精神。一个庄严的演说是深刻又修饰,但没有精神。”——《判断力批判》维柯“诗性智慧”:
原始人类常以己度物,来感知和体验事物,在此基础上如若不能理解事物产生的原因,便会将自己的本性移加于物,从而“移情”式理解对象。诗性智慧是“一种感觉到的想象出的玄学……这些原始人没有推理能力,却浑身是强旺的感觉力和生动的想象力”——《新科学》二、主观条件·(二)审美能力审美的综合调控能力突破了先前提及的审美能力的单一性质,打破了感知与想象,认知与领悟的能力之间的界限,强调了各种能力的相互渗透。
多种能力的协作将带来审美能力的充实,发展与完善,进而形成对审美能力的整体性认识。第二节
审美状态的过渡第二节审美状态的过渡审美审美状态的过渡:一、审美态度的生成二、审美注意的引发三、审美状态的效应一、审美态度的生成审美态度与生活态度的区别:非功利性
审美态度的生成:排除功利性因素的干扰,对事物的存在和内容意义保持超脱静观的态度。
康德:纯粹的鉴赏判断布洛:“心理距离说”人只有与观赏客体保持距离,才能转换日常生活的观察眼光,对眼前的事物产生陌生化体验,从而在欣赏中保持非实用的态度。一、审美态度的生成花朵微距花朵整体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虽然保持距离,但仍存在情感上的交流,审美情感处于“切身”状态。二、审美注意的引发审美注意的引发是整个审美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审美主体被审美对象的属性或特质(颜色、形状、结构等)吸引,中断了日常经验和活动的状态,把注意力倾注于审美对象之上,在主体内部唤起了特殊的情绪,促使主体从实用态度转向审美态度。
二、审美注意的引发1.如何引发审美注意,营造审美氛围:
1.1.保持空间距离
美术馆、艺术馆、音乐厅酒吧、地铁二、审美注意的引发1.2.历史文化语境
丹托的“艺术界”理论认为,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成为艺术馆中的展品,是在波普艺术的语境之下才实现的,而同样的盒子在超市中只能作为商品来摆放。
艺术背景和理论语境作为审美氛围,在日常生活与艺术界限日渐模糊的现代社会,为新的艺术品进入审美体验提供了条件。二、审美注意的引发1.3.审美对象的客观审美特性触发
审美特性依托审美形式呈现,只有客体自身具有能够为主体所关注到的特性,并通过形式呈现出来,才能引起主体关注,进而引发审美注意。天鹅船普通小船二、审美注意的引发2.审美注意的基本特征:
根据审美注意引发的过程,以审美氛围为前提,以审美对象的客体特性为直接刺激,可以总结出审美注意的基本特征:
①排斥一切功利性目的,以审美对象的审美特性为基础。
②审美注意的形成需要根据主客体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条件。三、审美状态的效应主体进入审美状态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实现的,同时审美状态的产生也为审美主体带来了多种效应:1.隔绝日常状态当主体开展审美欣赏活动,进入审美状态之后,日常状态会被完全抑制,以保证审美体验的独立性和审美愉悦的纯粹性。叔本华“生命意志”: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生命意志”,即原始的求生存、温饱的欲求和盲目的、非理性的本能冲动。但投入艺术欣赏活动之中,审美态度的介入能够让审美主体和客体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进入无意志的审美静观境界之中,主客体之间不存在任何功利关系,主体得以无欲无求地凝神静观,获得身心上的轻松与愉悦感受.三、审美状态的效应2.获取审美快感
休谟:将快乐看作美的本质,虽然混淆了美、美感、快感之间的区别,但关注到主体的主观感受在审美的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欣赏的愉悦会作为下一阶段审美体验的动力推动者主体继续探索客体的审美特性,主动了解作品的作者、艺术手法以及作品背后的丰富内涵。三、审美状态的效应3.强化审美能力,丰富审美体验专注欣赏的审美状态
→审美能力提升
→对作品进行深层理解
→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主体扩大审美范围三、审美状态的效应中国传统水墨画西方波普艺术第三节
审美过程的发生第三节审美过程的发生审美过程的发生:一、审美对象的生成二、审美愉悦的产生三、审美价值的评估一、审美对象的生成朱光潜“物甲物乙说”:
物甲:自然物。
物乙:物的形象,自然物的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美感:物的形象,“物”在人既定的主观条件(如意识形态,情趣等)影响下反映于意识的结果。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审美形象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的。
一、审美对象的生成审美对象生成流程:
审美主体拥有知觉能力→知觉能力综合→客体进入内心呈现为审美表象
主体唤醒想象力→情感和反思处于和谐状态→形成审美形象(主客体联结中介,反映客体审美特征,激起主体感性情感与理性反思)一、审美对象的生成主体知觉能力客体表象1客体表象N审美表象审美形象想象力二、审美愉悦的产生审美愉悦的三种类型:
1.感知愉悦
2.反思性愉悦
3.超越性愉悦二、审美愉悦的产生1.感知愉悦的产生感知愉悦即对象审美形式符合人的感官需求从而引起的感官上的愉悦。1.1李泽厚“形式感”:形式感作为具有理性内容的感性形式,随着历史的演进沉淀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当审美形式满足了感官的需求,形式感被唤起,所谓的审美感知愉悦便产生了。二、审美愉悦的产生1.2感知愉悦的特征:①直观性在审美过程中,客体审美特征直接触发了主体感官感觉。朱光潜:“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谈美》感官愉悦的直观特点表明,它不需要其他能力作为中介,主体在凝神关注的状态下可自发地直接把握单个审美对象,从而获得感官上的适意。二、审美愉悦的产生
②生理上的符合性生理性是人的本能属性,感知愉悦同感官紧密联结,可视为一种生理效应。斯宾诺莎:“譬如,外物接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经,能使我们获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为美”——《伦理学》休谟:“美引起生理的追求”狄德罗:“美不是全部感官的物件,就嗅觉和味觉来说,就既无美也无丑”神经美学的解释:查特吉(Chatterjee)和瓦尔塔尼扬(Vartanian)主张的审美三元模式理论专门建立了情感-评价系统,对情感生成所涉及的脑区进行说明。二、审美愉悦的产生2.反思性愉悦的产生反思性愉悦是审美活动发生的根本特征。
反思性愉悦由康德创造性提出:一方面反思性愉悦不涉及客体的实存,区别于由刺激-反应产生的感知愉悦。另一方面反思性愉悦不是凭借概念来获得的,具有非概念性特征,因此不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先天有效性,仅在主观意义上呈现出普遍性和必然性。二、审美愉悦的产生反思性愉悦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反思性判断力遵循合目的性原则而实现的,合目的性是审美活动的先天依据。反思性判断力:在没有普遍原则的情况下,一种特殊联结于普遍的能力,可将直观能力(即想象力)归摄于概念能力(即知性)之下。合目的性:反思性判断力的先天原则是合目的性,在审美活动中并不先行存在某种客观目的。主体在反思过程中偶然地符合了自身的主观目的,即知性和想象力的协调一致。二、审美愉悦的产生感知愉悦与反思性愉悦的异同感知愉悦反思性愉悦共同点都是感性的不同点直接的间接的感官运作内心运作被动、无差别感受主动、再感觉同质的愉悦辨识后的愉悦无理性结构有理性结构二、审美愉悦的产生反思性愉悦的发生机制二、审美愉悦的产生评价:
反思性愉悦对于美学史而言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康德由此对美的本质重新厘定。
美感不再像鲍姆加登所言是模糊的类理性之物,它是清晰的、涉及理性要素又同理性异质的特殊情感,因此可以作为审美活动发生的主要依据。二、审美愉悦的产生3.超越性愉悦的产生审美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在反思性愉悦之外,还生发出一种超越性愉悦,这种超越性愉悦由审美静观产生,当人们专注于审美活动,全情投入地体悟审美对象之美时,便会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二、审美愉悦的产生超越性愉悦的特征:
1.无利害不同于感知愉悦,不涉及审美对象的实存,也不依赖于审美对象的特征,仅在内心体悟和品味审美对象的形式,进行精神活动。不同于善的愉悦,它是非概念的,也不受法则的束缚,它产生于自由的精神活动。2.主客统一性当愉悦发生时,主体的情感与审美对象相交互,发生移情这一心理活动。当审美主体和对象的情感融为一体时,主体摆脱了现实的束缚,达到精神上的自由,超越性愉悦就从内心自然生发。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二、审美愉悦的产生3.教育性
教育活动会伴随超越性愉悦的发生而展开,审美主体在感受愉悦的同时也净化了心灵。王国维:“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论教育之宗旨》
三、审美价值的评估马克思:
“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休谟: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三、审美价值的评估审美价值的特征:1.客观性审美对象自身的属性是审美价值的基础,它的客观审美特征主导了我们的审美体验,我们从这些客观的特征中把握对象,领悟审美对象之于我们的意义。2.主观性审美价值与精神价值相联系,它是感受性的、个体性的,无法进行量的估算和比较,因此审美价值相较于其他价值更为复杂和抽象。三、审美价值的评估审美价值的评估:
1.审美理想的积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审美价值的评估源自以往审美理想的积淀。过往的审美活动促进了审美主体对美的理解和感知,初步形成了审美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审美理想沉淀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成为审美期待,作为审美价值评估的一个维度。2.审美评估的影响一方面制约着人对事物的审美态度和人的审美意志行为。另一方面推动人根据自己的情感理想去创造美,克服丑,从而改造世界。审美价值的评估作为审美过程发生的最后一环,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审美对象和审美愉悦进行反思,同时也有助于审美效应的引发。第四节
审美效应的引发第四节审美效应的引发审美效应是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对鉴赏者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审美效应的引发主要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培养、发展、创造出审美素质,如审美理想的积淀、创造与升华,审美能力的规范、发展与提升,审美需求的充实、丰富与强化。这些审美行为会进一步反哺主体的审美过程,使审美主体实现更高级的审美体验。一、审美理想的积淀P74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是在一定审美综合活动中不断形成的关于美的完善的理念形态。
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感性形式,情感体验和认知判断等深入审美体验的脉络,从中归纳形成了对审美客体的判断标准和价值导向,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审美理念,即审美理想。一、审美理想的积淀P74审美理想的特点
1.审美理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审美理想。梅、兰、竹、菊:傲、幽、坚、淡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审美理想的积淀P74
2.不同于其他理想,审美理想主要通过审美的,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示例爱神维纳斯:代表人们关于人体美的理想。(遵循黄金分割比例的断臂维纳斯)二、审美能力的提升P75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主体能够调动主观经验和心理结构对对象进行审美鉴赏活动的能力,包含感官能力、认知能力等在内的多元、多层次的能力结构,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审美能力更多地充当了人们开展审美活动的工具系统。二、审美能力的提升P75“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虽然是模糊性语言,但主体调动自己既往的感受、体验、想象力,便能体会到这一活灵活现的场景,这便是典型的对审美能力的调动。二、审美能力的提升P75审美能力与美育
1.帮助主体更好的思想对象和创造艺术作品。2.帮助主体塑造完善的人格状态。完善的审美能力,促使主体深入体验审美生活,获得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叶朗:“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学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篮球家庭训练课程设计
- 电容器在战术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玉米食品的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2024年文化艺术节组织与推广合同
- 2024年汽车租赁合同签订指南3篇
- 盐湖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考核试卷
- 眼睛保健操课程设计
- 2024年电商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皮革服装行业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考核试卷
- 环保型纺织设备能效评估考核试卷
- 机架结构设计
- 护理部副主任绩效考核评分细则表
- 手卫生规范课件
- “统计与概率”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分析
- 臭氧发生器确认方案W
- xx中心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计划模板(完整版)
- 谈心谈话记录表 (空白表)
- LY/T 1863-2009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
- T-JSTJXH 15-2022 装配式劲性柱-钢梁框架结构设计规程
- 2023年上海市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市政工程人行道维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