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温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温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温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温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20%,其中一条单链中胞嘧啶(C)有32个,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第3次复制时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A.480个 B.448个 C.240个 D.224个2.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3.研究人员在研究免疫过程时,发现了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分裂、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中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细胞因子,能促进动物体内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B.甲是抗体,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乙是抗原,能够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D.乙能够诱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4.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自生原理 B.协调原理 C.循环原理 D.整体原理5.赫尔希与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相关实验中标记噬菌体DNA的同位素是()A.3H B.14C C.18O D.32P6.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环境食物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生物变异和环境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C.图3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蠖,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4中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对两者均有益,捕食者的存在会减少物种多样性8.(10分)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ATP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可导致许多疾病,如过敏、哮喘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TP不仅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在炎症状态下还可进入细胞内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B.如图推测抗体可能是被蛋白酶处理为氨基酸后,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C.推测靶细胞很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和抗体D.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ATP争夺P2X7受体,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二、非选择题9.(10分)红树林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招潮蟹和野鸭是其中两种常见的动物。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围垦养殖整治、城市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清理、加强立法保护等措施,成为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请回答:(1)小王同学于寒假清晨在某红树林湿地公园跑步时,拍了一张红树林的照片发到网络上,并用刘禹锡的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配文。这说明自然美景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2)招潮蟹的爬行对野鸭来说是一种_______信息,后者据此进行捕食,这说明信息具有_________的作用。通过建立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等多种保护措施,一段时间后之前因水污染等导致红树林死亡的滩涂重新长出红树林,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即使红树林被划为保护区,林中野鸭的种群数量也会出现K值,理由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3)下表中为用遥感技术测得某红树林保护区内的主要植物类型及其所占面积比例,以及相应树种的生长速度、树种类型。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你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生长速度树种类型无瓣海桑82.01快引进树种秋茄5.01慢本土树种卤蕨3.82慢本土树种老鼠簕3.31慢本土树种其他5.85——10.(14分)如图甲表示某种鱼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曲线,图乙是某时期的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模式图,图丙是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表示的是某养鱼池中鲫鱼的数量变化,为了获得年最大捕获量,可以进行多次捕获,每次捕获后使鲫鱼的数量维持在______上,这种做法的依据是______。若图示为某田鼠种群的数量变化,则应该在田鼠的数量______进行防治,用灭鼠药杀死田鼠属于______防治,这种防治的缺点是______。(2)图乙所示的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3)图丙所示的种群增长方式与图甲中的增长方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超过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和______。11.(14分)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将已治愈个体的血清经处理后输给新冠肺炎患者,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下图甲为两种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结果图,其中一种与上述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法类似;图乙为其中一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医务人员所用方法与图甲中方法_______(填序号)类似,两种方法中___________(填序号)获得的免疫力更长久,原因是___________。(2)图乙中物质I是指_______________(物质名称),细胞c将做出的反应是___________。注射灭活疫苗一段时间后,若接种者感染了新冠病毒,此时机体快速产生抗体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3)若科研人员想用猕猴检验所研制的新冠疫苗是否有作用,理论上对实验组猕猴的处理,恰当的是___________。A.给正常猕猴先注射新冠病毒,一段时间后注射疫苗B.给正常猕猴先注射新冠疫苗,一段时间后注射新冠病毒C.给患新冠肺炎的猕猴注射疫苗D.给患新冠肺炎后痊愈的猕猴注射疫苗12.下图表示普通的绿色植物(A)与景天科植物(B)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对比,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催化CO2固定的酶。已知景天科植物大多分布于非洲干旱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2)图中A、B的暗反应均需要在Rubisco的催化下将CO2固定并最终转化为光合产物,反应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此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转化为光合产物中稳定的化学能。(3)从适应性的角度分析景天科植物夜晚开启气孔,白天关闭气孔的原因: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DNA复制中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①若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②第n次复制需要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详解】根据题意,某双链DNA分子中A腺嘌呤占20%,则T占20%,那么G和C各占30%。由于一条单链中胞嘧啶有32个,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则该链碱基总数为100个。因此,该双链DNA分子碱基总数为200个,其中碱基G有60个。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第3次复制时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60×23-1=240个。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C【解析】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当神经纤维膜受到刺激时,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详解】A、图示兴奋由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引起其兴奋或抑制,A正确;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引起其兴奋或抑制,B正确;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前膜,C错误;D、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故选C。3、B【解析】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详解】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A正确;B、抗体能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CD、将某种细菌体内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会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能够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诱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D正确。故选B。4、B【解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物质循环原理,整体性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以及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详解】协调原理是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之一,该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和环境的承载力,A、C、D错误,B正确。故选B。5、D【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标记的细菌后,最后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通常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分子,侵染过程中噬菌体把DNA分子注入到细菌体内而把蛋白质外壳留在体外。【详解】H是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因此不能用3H标记噬菌体的DNA,A错误;C是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因此不能用14C标记噬菌体的DNA,B错误;O是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因此不能用18O标记噬菌体的DNA,C错误;P是DNA特有的化学元素,因此可以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D正确。6、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最低,仅加入IAA组比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升高,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仅加入IAA组,说明蔗糖对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有促进作用。【详解】A、K+、Cl-是植物所需要的矿质离子,可被植物细胞主动吸收,进入细胞后能使细胞渗透压上升,A正确;B、水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胚芽鞘伸长生长的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吸水过程,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用KCl代替蔗糖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而KCl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因此不能说明蔗糖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的作用效果,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IAA组,而KCl代替Suc也可达到相同结果,因此说明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D正确。故选C。7、B【解析】分析题图:图1中四种地雀喙具有差异,图2中昆虫具有不同的翅形,图3中两种体色的桦尺蛾都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图4是猎豹捕食羚羊。【详解】A、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变异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同环境中的食物只是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B、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生物变异和环境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生的变异适应环境,则会被选择保留,B正确;C、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不是性状分化,C错误;D、图4是猎豹捕食羚羊,两种动物之间具有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根据“收割理论”分析,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错误。故选B。8、D【解析】人体有三道防线,保护自身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线是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详解】A、ATP不仅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炎症反应时,ATP释放到细胞外,可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A错误;B、如图一种纳米抗体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但是纳米抗体不是氨基酸,抗体的本质为球蛋白,因此不能得出氨基酸也能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B错误;C、根据题意“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ATP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质”,因此推测靶细胞很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而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C错误;D、据图可知,纳米抗体与ATP都能与P2X7受体结合,故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ATP争夺P2X7受体,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①.直接②.行为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④.次生⑤.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⑥.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存在天敌⑦.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解析】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作用: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详解】(1)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的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的为直接价值,故自然美景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生物通过其特殊行为特征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为行为信息,故招潮蟹的爬行对野鸭来说是一种行为信息。野鸭能根据这种行为信息进行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红树林死亡的滩涂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故再重新长出红树林,属于次生演替。出现K值的理由是保护区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而且野鸭存在天敌等。(3)若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需要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由表可知无瓣海桑属于引进树种,虽然生长速度快,但是占地面积较大,故需要适当控制引进树种的规模;而其他的本土树种虽然生长速度慢,但是占地面积较小,故可以扩大种植。【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10、(1)①.K/2②.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③.K/2之前④.化学⑤.污染环境(2)增长型(3)①.相同②.食物短缺③.生存空间降低【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S型曲线,乙表示增长型;丙图中t0-t1种群增长速率增加,t1-t2群增长速率减小为0,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小问1详解】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所以捕捞时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有利于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还可以获得年最大捕获量,同时可以进行多次捕获。对于有害生物,如老鼠应该在K/2之前进行防治,用灭鼠药杀死田鼠属于化学防治,这种防治的缺点是污染环境。【小问2详解】乙图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小问3详解】图丙所示的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图甲增长方式也是S型,故图丙所示的种群增长方式与图甲中的增长方式相同。超过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食物短缺和生存空间降低。【点睛】本题难度中等,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速率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含义,难度不大。11、(1)①.①②.②③.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的作用,能获得更加持久的免疫力(2)①.细胞因子②.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③.新冠病毒→细胞d→细胞e→物质II(3)B【解析】1、分析图甲:方法②注射相应抗原(或疫苗),这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的作用,能获得更加持久的免疫力。2、据图分析,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浆细胞,f是细胞毒性T细胞,g是记忆T细胞,h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小问1详解】结合题意“医务人员将已治愈个体的血清经处理后输给新冠肺炎患者”可知,医务人员所用方法与图甲中方法①注射抗体;两种方法中②是注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的作用,能获得更加持久的免疫力。【小问2详解】物质I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是指细胞因子;细胞c是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基细胞因子的作用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注射灭活疫苗一段时间后,若接种者感染了新冠病毒,此时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快速产生抗体,其生理过程是:新冠病毒→细胞d→细胞e→物质II。【小问3详解】由于疫苗的作用相当于抗原,能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而不能治疗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