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南白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南白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南白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南白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南白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南白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闲来无事不从容”。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闲游承天寺,借月、竹、柏抒旷达之情,最后说“_____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却“___________”。(3)《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时,先用“_____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____________”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写诗是一种细致的手艺活,为了得到理想效果,诗人往往要殚(dān)精竭虑,付出繁剧锁细的努力——冷淬水磨白炽(zhì)的情感;海选、试错,寻找那个唯一恰当的字词。B.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我们用各种方法使语言愈来愈准确,使其几乎没有模棱(léng)两可的含义,语言反而因丧失应有的弹性而变得味同嚼(jué)蜡。C.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节日的祥和,面对伤害能力不容小觑(qù)的新型冠状病毒,医务工作者们纷纷请缨,带着坚如磐(pán)石的初心,果断逆行,弛援武汉。D.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pǐ)好,转得瘾头十足,结果为了获得转发量,有人不惜用“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xué)头。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唾手可得,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空洞化、观点偏颇等诸多问题,而且信息过量导致____________的时间成本过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提倡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如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其实就是对标优质内容的创作,进行内容生产者的发掘和培育,这和传统出版领城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____________。可见,无论阅读的形态如何发展____________,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正可谓内容为王。在碎片化时代,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如知识付费的应运而生,本身解决的就是内容的获取和效率问题。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____________,无法系统化,难以构建起提升自我的知识体系。所以,除了提高自身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鉴别能力,(),从而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甄别别无二致演化分崩离析B.甄别平分秋色演变分崩离析C.甄选别无二致演变支离破碎D.甄选平分秋色演化支离破碎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B.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C.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表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D.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及其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己的知识库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去建立B.自己的知识库还须建立,这需要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C.还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这需要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D.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也获得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下,智慧社会概念应运而生。相比之前的智慧城市概念,智慧社会不仅扩充了外延提升了内涵,更从顶层设计角度,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要求和目标。在范围上,智慧社会的涵盖范围更广,不仅城市和工商业,农村、农业同样可以享受生产生活效率的提升。在运行上,智慧社会更强调在科技支撑下的创新系统协同,生产、生活、治理、服务将更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在规制上,智慧社会更强调顶层设计、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强调整个社会数据、标准、技术的共建共享。我国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拥有构建智慧社会的强大基础和能力。接入互联网25年来,我国不仅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和成果转化能力也让世界瞩目。各地在智慧社会建设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和试验,如杭州市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着力打造智慧社会的杭州样本。(摘编自王静文《我国拥有构建智慧社会的强大基础和能力》)材料二智慧社会是继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社会状态,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目标的新型社会。智慧社会建设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块。数字农村是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问题是智慧社会建设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当前要在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方面下大气力。对此,国家刚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已经作出具体规划部署。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等等。这一切无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令人振奋的伟大举措。数字城市是以城市现代化发展、智能化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为目标,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支撑,以城市经济社会和时空动态数据的有效挖掘、处理、融合、应用为重要手段的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各地动力强、决心大,然而由于不同区域和规模城市的齐头并进,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建设名称各不相同,有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等,但欠缺统筹协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摘编自《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社会》材料三建设智慧社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其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智慧公共服务主要采取分散建设方式,这在初始阶段有利于智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智慧公共服务进入深入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散化建设方式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例如,分散的智慧公共服务系统彼此之间没有连通,数据难)以共享交换,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并给人民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建设智慧社会,亟须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智慧公共服务深入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而且有助于推动监管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社会建设应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起以东促西、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新格局,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契机和动力。农村贫困地区可以依托智慧社会建设,利用信息技术补齐发展短板,消弭城乡数字鸿沟、区域数字鸿沟。智慧社会建设在大大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便利程度的同时,也给公民个人权益保护带来一些隐患。智慧社会建设之所以能够带来便利,主要得益于对海量数据的有效获取、高效利用,其中含有大量个人信息。在数据高度共享的智慧社会,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或不当利用,就会给个人权益乃至社会秩序带来危害。所以,建设智慧社会必须同步加强相关法治建设,特别是要有效保护个人信息。要把保障公民个人权益放在智慧社会建设首位,认真执行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摘编自姚志伟、马宁《智慧社会让生活更美好》)1.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慧社会概念的诞生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分不开。B.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相比,外延扩充了,内涵提升了,并且在范围、运行、规制等三个方面均有所不同。C.智慧社会是一种高级社会状态,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D.智慧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其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块。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不但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更是坚定的实践者,各地的探索和试验颇富成效。B.《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作出具体规划部署,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C.作为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系统,数字城市的目标是城市现代化发展、智能化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D.采用分散建设方式曾有利于智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但发展质量不高,随着时间推移弊端日益显露。3.如何推动智慧社会建设?请结合材料二、三加以概括说明。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黑色地图北岛寒鸦终于拼凑成夜:黑色地图我回来了——归程总是比迷途长长于一生带上冬天的心当泉水和蜜制药丸成了夜的话语当记忆狂吠彩虹在黑市出没父亲生命之火如豆我是他的回声为赴约转过街角旧日情人隐身风中和信一起旋转北京,让我跟你所有灯光干杯让我的白发领路穿过黑色地图如风暴领你起飞我排队排到那小窗关上:哦明月我回来了——重逢总是比告别少只少一次(节选自《北岛诗歌集》)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长于一生”一句,指出自己这次是灵魂的返乡,因而不会遗憾,他仿佛突然明白了自己永生的故乡究竞应该在何处。B.“父亲生命之火如豆”提及回乡的缘由,“我是他的回声”一方面说明生命链条的延续,--方面表现出诗人对父亲的敬重和孝顺。C.“为赴约转过街角/旧日情人隐身风中/和信一起旋转”,揭示自己回乡的另一个目的,想象自己与牵挂着的心上人重逢后的温馨。D.“我排队排到那小窗/关上:哦明月”,诗人再次确认了自己的使命,为自已付出的一切而自豪,“关上”的“小窗”终将为游子打开。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鸦终于拼凑成/夜:黑色地图”运用比喻手法,以“寒鸦”自喻,诗人面对夜这张黑色的地图,感到无奈和绝望。B.诗歌第一节写“归程/总是比迷途长”,运用了类似“长亭更短亭”这种中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手法,表明回归故乡的艰难。C.“北京,让我/跟你所有灯光干杯”节奏变得明快,诗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叫出了故乡的名字,全诗由此达到高潮。D.最后一节的“我回来了”与开头的“我回来了”形成呼应,有中国诗歌回环往复之美;这首诗语言深邃.凝练,却并不晦涩。3.为什么诗人说“重逢/总是比告别少/只少一次”?4.有人评价本诗“将现代诗的象征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熔为--炉”,请以第二节为例加以简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⑵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⑶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⑷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⑸日星隐曜,_________;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⑺__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孟子》)⑻______________,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审视中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教育的初始期,研学旅行就和学校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宣扬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就曾带领他的弟子用14年的时间周游了列国。在游学过程中,其弟子体验了“六艺"之学,感悟了“仁义”之本。《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这里的“习''不是温习,而是指“实践”.近代以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并针对当时“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现象,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思想,其中之一便是“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更丰富的学问”.2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这样上地理课的:他带着学生徒步向学校附近的比由仑河谷进发,学生沿途观察河谷的地貌,挖取河谷的黏土带回学校,捏成河谷的模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学期都会带学生到森林里研学野营。在无边的森林里,学生组织热闹的篝火晚会,欣赏日落的壮美景色,观察河流冲刷形成的复杂地貌,将课堂所学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一一摘编自申宣成、马东贤《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怎样有机融合》材料二:近年来,研学旅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多方青睐,研学旅行市场火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66%,北京、江苏也超过了60%。然而,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许多青少年报团参加国内外研学旅行,'只学不游''只游不学'的现象都普遍存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谢国明直言。“社会上对研学旅行的定位仍存在不同认识。”在王晓燕看来,旅行是一种手段,学生的成长才是目的。然而,简单的“教育+旅游”、粗放的“讲解+参观”、拼凑的“主题+活动”、随意的“景点+课本"、夸大的“宣传+包装”等研学旅行乱象迷惑了许多家长和青少年的眼睛。“组织者需要考虑好行前、行中、行后计划和安排,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王晓燕说,“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能仅仅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上,而忽略了教育功能。"——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研学"“旅行”如何实现有效融合》材料三:就像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一样,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尤其是研学旅行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其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另据统计,到2020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国内研学、学生赛事、出国游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将分别达到18436万人、8134万人、5697万人、459万人、367万人,每年高达3亿人次的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潜力巨大。据测算,2019到2022年中国3岁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将超过2.3亿,2022年达到峰值,为2.34亿,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着我国研学旅行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研学旅行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国内外研学旅行市场分析表国内研学旅行市场国外研学旅行市场年龄6岁-18岁10岁一18岁研学旅行时间暑假、学期内寒假研学旅行消费水平4千—1万1万一3万研学旅行目的地北京、陕西、云南、四川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研学旅行内容人文、艺术、历史、体育等语言、人文、艺术、实践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西方教育发展的早期,研学旅行就己经和学校课程互相融通,成为早期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B.让弟子在游学的过程中体验“六艺”之学,感悟“仁义”之本,是孔子用14年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C.陶行知主张教育要走向社会,回归生活,他提倡解放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以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D.裴斯泰洛齐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案例说明,将课堂所学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的。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上海、北京、江苏等地的学校研学旅行参与率较高,可推知,研学旅行参与率与当地发展程度有关。B.欲解决普遍存在的“只游不学”等问题,需要在研学旅行中更加注重教育功能,让学生进行研学体验。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政策的要求等,均成为助推研学旅游市场增长的原因。D.统计的年龄分段情况表明,国内研学主要拓展了低年龄段的市场,国外研学主要拓展了高年龄段市场。3.材料二《中国教育报》和材料三“东方财富网"的报道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同时,2018年5月7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制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的现象层出不穷。“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因此,用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就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继承。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峨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选自熊梅《赓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D.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着赓续英烈精神,文章层次清晰论证了赓续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B.文章从怎样引领立法和怎样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文章举反面示例说明用法治能守护好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D.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护英烈应该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做到了这一点。B.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和前途,那就不能没有先锋,不能没有英雄。C.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D.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就必须让社会共同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五粮液与冰激凌合作,火了;大白兔奶糖限量版唇膏,一支难求……近年来,老字号一次次走新路,引爆市场不小的热度,以至于国货有了新名称——“国潮”。“国潮”就是中国的潮流。如今,“95后”“00后”对国粹、国货重新追捧,被视为促进传统文化商业裂变的重要因子。现在一些年轻人穿着唐装汉服上街交友、参加活动,对于国货、国粹、国风等“国字号”的热情,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潮”,往往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流行趋势。在追逐、热捧“潮”中,年轻人表达了强烈的自我欲望,能够体现出自我风格和生活态度,获取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而且,一种潮流、风尚中,融进了社会热点、时代精神,最终年轻人在追逐文化潮流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契合。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和挖掘我们深远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自信、自觉是多么重要。(摘编自《“国潮”,为何深受年轻人热捧》)材料二:天猫18成交破亿国货品牌占比(来源:智通财经)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怀旧国潮风”盛行,回力、飞跃等老牌运动鞋也重焕生机。但与其他运动品牌不同的是,回力的产品品类较为单一,主要以帆布鞋为主,还有少量儿童凉鞋,并没有服装等品类。目前回力和飞跃店铺内的商品价格主要在100元至199元之间,基本上没有超过200元的商品。对于顾客而言,并不太接受此类品牌的产品超过200元的价格。在鞋服行业,人们很容易接受怀旧潮流,所以老牌国货是具有优势的。如果能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内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或将取得较高的关注度。可喜的是,目前无论是飞跃还是回力都己经和其他品牌进行跨界联名合作,例如和百事可乐、迪士尼联名推出鞋款,和一些自媒体推出合作款。试图凸显品牌的个性,吸引年轻消费者。专家表示,联名款是比较讨巧的推广形式,但要选择好符合产品调性的合作品牌。(摘编自《“怀旧国潮风”盛行回力们该如何逆袭》)材料四:沿着时间轴回望,中国品牌曾经无比兴盛,也曾经百般落寞。20世纪70年代前,中国人生活的空间几乎全部为中国品牌覆盖,一批老字号、老品牌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几代人的成长记忆。永久自行车、牡丹电视机、雪花冰箱、海鸥相机、双菱牌手表……一批老国货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大约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本土品牌一直缺乏自信和骄傲。虽然“国货当自强”的呼声不断,但廉价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便宜货也曾大行其道。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量居世界第一,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相契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产品精准研发,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营销服务体系不断试水。消费升级的浪潮推动产业升级,“90后”“95后”渐渐成为新一代的消费主力军,盲目崇外已经成为过去时。通过科技、文化等赋能的“新制造”,正在重新塑造中国品牌。通过向高端高新产业举升,中国品牌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地位。(摘编自《老国货成为新“囯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轻消费者把对“国字号”的热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文化商业的变化,激发了国货的自信心。B.从天猫18两年来成交破亿品牌中国货品牌所占比例来看,人们购买的国货量不断增加,“国潮”也逐渐走入人心。C.在鞋服行业中,老牌国货因怀旧潮流而具有优势,特别是其低廉的价格、现代的包装方式等使它们有可能取得高关注度。D.目前,中国己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们要努力重新塑造中国品牌,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自我的肯定、获取身份的认同等是年轻人热捧国货的重要原因,他们在追求“国潮”中寻找到一种精神的契合。B.过去的生活中,我国有过一些物美价廉的老国货,但因为原材料价廉造成便宜货流行,这批价低质劣的老国货日渐衰微。C.老国货与自媒体联合推出合作款是一种比较好的推广方式,无论结果如何,从商品的宣传角度看会有一定的效果。D.中国商品在过去的一段时日里曾经是特别兴盛的,有些老字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这当然与当时的国情密不可分。3.从商品本身看,老国货变“潮”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滕公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B.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C.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C.吕后名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皇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朝称制,D.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被人搭救,得到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D.季布重诺之名,被曹丘生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季布宣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豳译成现代汉语。(1)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2)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昆错列传》)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①,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②,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注)①经于沟渎:意为在不得已时选择自杀而死。②赵母指括:战国时赵国大将赵括的母亲曾上书对赵王说“括不可使将”,又说“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B.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C.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D.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B.博士,古代官名。秦朝及西汉初期,负责掌管古今史事侍问及书籍典章之事。C.九卿,古代部分中央行政长官的总称。“卿”为官名,其具体名称历代多所变更。D.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也可以作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错文采出众,能言善辩。他曾奉命跟随伏生学习《尚书》,学成归来效命于太子,因能言善辩深得太子喜爱和信任,被其誉为“智囊”。B.晁错敢于直谏,招惹嫌隙。他曾提出削藩和修改法令制度的建议,尽管不被孝文帝采纳,可依然屡次进谏,他的计策引发袁盎等人的反感。C.晁错心怀国家,忠贞不二。他以国家社稷安危为重,主张削藩;其父预见晁错这样做必定会招来杀身之祸而进行劝阻,可晁错不为所动。D.晃错留名青史,受人赞誉。对晁错出众的才华、锐意改革的决心以及不惜以身犯险的精神,司马迁和班固都不约而同地给予了高度评价。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2)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其错等谓邪!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慰问信,表达我们的感激与敬意。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忽复乘舟梦日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1)“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是提示,同时注意“晦朔”“蟪蛄”的书写;(2)“闲来无事不从容”“闲来垂钓,却”是提示;(3)“校弦试音”“诗人……赞叹……一个‘情’字”是提示,同时注意“拨”的书写。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2、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侧重于对常见字中的易读错字、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进行辨析,如要求考生辨别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读音,要求考生比较形近字的读音等。所以考生平时必须多读多记。A项,“锁细”应为“琐细”,“炽”应读chì;B项,“嚼”读jiáo;味同嚼蜡,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C项,“弛援”应为“驰援”。故选D。3、1.C2.B3.D【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第一空,甄选:审查选定。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此处强调选择过量信息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应用“甄选”。第二空,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平分秋色:双方各占一半。此处强调二者没有区别而不是平分,应用“别无二致”。第三空,两词都指发生变化。“演变”既可用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也可用于人类社会中的变化。“演化”多用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此处指阅读形态的变化,应用“演变”。第四空,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此处陈述对象为“信息”,且为了与下文“系统化”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原句有两大病因,一是“不仅”语序不当,应放在“优质内容”后;二是“进而”表递进,用在这里不合逻辑,应改为“从而”,表示结果。A项,“不仅”语序不当;“教育价值、认知价值”语序不当,应先“认知”后“教育”。C项,“表现”与“完美结合”不搭配;“进而”不合逻辑。D项,“不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及其”应改为“以及”或“和”;“进而”不合逻辑。故选B。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以“自己的知识库”开头,就改变了原句的主语,致使前后不连贯,据此,排除A、B两项。D项,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结尾,与后文“从而不断完善……的衔接更连贯,因为如此就把动作和其结果紧密连接在了一起。故选D。4、1.C2.A3.①统筹协调技术标准与规范,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②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③加强相关法治建设,有效保护个人信息。【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目标的新型社会”,选项把目标当成了结果。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的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各地的探索和试验颇富成效”于文无据。材料一的结尾只是说“各地在智慧社会建设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和试验”,原文表述的是“探索和试验”,而不是“富有成效”。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三加以概括说明如何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答案圈定的范围应在材料二、材料三。材料二,原文表述为,“智慧社会建设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建设名称各不相同,有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等,但欠缺统筹协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可以看出,推动智慧社会建设就要统筹协调技术标准与规范;材料三,原文表述,“建设智慧社会,亟须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智慧公共服务深入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而且有助于推动监管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可见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的措施之一;“智慧社会建设应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起以东促西、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新格局,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契机和动力”,可见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的措施之一;“建设智慧社会必须同步加强相关法治建设,特别是要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可以看出,加强相关法治建设、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也是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的措施之一。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出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5、1.C2.C3.因为诗人曾离开故乡,又回到故乡,当诗人生命消逝,最后一次告别故乡后,将不再回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思考。4.第二节运用了多个意象,以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踏上归途的复杂情感。①“冬天的心”象征内心的冷峻,表明自己心里还有着某种疑惧。②“泉水”象征渴望,“蜜制药丸”象征致命的诱惑,“夜的话语”象征内心的迷惘。③“狂吠”是诗人在回想往事,象征不速之客来临时的纷乱;“彩虹”象征美好的、诗意的事物,却只能在象征丑恶的“黑市”上交易,表达诗人回乡时的忐忑。【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想象自己与牵挂着的心上人重逢后的温馨”错误,“旧日情人隐身风中/和信一起旋转”意思为爱过的人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信像落叶在风中旋转。C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全诗由此达到高潮”错误,全诗的高潮是第四节结束处。C错误。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重逢”比离别少,且只少一次,是指有一次离别之后将再也不会回来;从本句中可看出诗人对于故乡的眷恋不舍之情,以及对离别与重逢这些人生必经之事的哲理性思考。4.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解答本题既要读懂诗的意思,抓住诗歌中描写的物象,分析其中蕰含的诗人情感即可。“象征”是指事物寄托抽象的情感或思想,“意象”也正是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从第二节来看,“冬天的心”,寓意着心被冰封冷冻,可见作者内心对自己的归途充满疑虑不安;“泉水”是清甜可口的,“蜜制药丸”却让人想到“糖衣炮弹”,外表甜蜜,而内在苦涩;“夜的话语”,其中“夜”是黑暗的象征,寓意诗人内心的迷惘;“狂吠”把记忆拟物化,形容诗人回忆时的纷乱;“彩虹”本来也是美好的事物,象征希望,但在“黑市”出没,显然寓意着诗人对当时环境的不安。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参悟意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6、扈江离与辟芷兮飞漱其间潦倒新停浊酒杯只是当时已惘然山岳潜形赢得仓皇北顾不以规矩度尽劫波兄弟在【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高考默写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情景式(理解性)默写和识记型默写(根据前或后提供的句子写出另外与之相连的句子),但不管那一类型的默写,在做题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本题属于识记型默写,需要注意的字词为:扈、漱、潦、惘、仓皇、矩、度。7、1.C2.D3.第一问:《中国教育报》侧重关注研学旅行的问题;东方财富网侧重研学旅行的产业规模和发展前景。第二问:《中国教育报》是教育媒体,以教育视角发布对相关现象、问题的思考,引导读者全面、理性认知;东方财富网是专业性网站,以商业视角,有针对性地报道研学旅行产业发展,引导读者关注相关产业的前景和商业机遇。【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成为早期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教育的初始期,研学旅行就和学校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未说是重要组成部分。B项,“主要目的”主观臆测。文中只是说:孔子在宣扬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就曾带领他的弟子用14年的时间周游了列国。在游学过程中,其弟子体验了“六艺"之学,感悟了“仁义”之本。从文意判断,其主要目的应该是“宣扬政治主张”。D项,“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的”理解错误,这并非文中之意。材料一举中外的例子旨在说明“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教育的初始期,研学旅行就和学校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仅此而已。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D项,“国内研学主要拓展了低年龄段的市场,国外研学主要拓展了高年龄段市场”理解错误。图片对有两个年龄段,国内的是6岁-18岁,国外的是10岁一18岁。从中不能看出低年龄段和高年龄段的对比。故选D。3.本题考查对不同文本侧重点的分析能力。解答信息异同比较题,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明确任务,即比较什么样的信息,如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人物影响、人物成就、事件背景、事件过程、事件结果等。对同样的人或事进行报道,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者介绍人物成长经历,或者介绍人物的突出贡献,或者介绍事件的重要意义,或者介绍事件的发展过程。本题,题干有明显的暗示,让回答出两则报道的侧重点不同点和原因,但题干暗示考生注意两则材料报道的媒体不同。前者是《中国教育报》,后者是“东方财富网”。这就提示要从媒体角度分析。文本,材料二前两段陈述了当前研学旅游成为热点的情况,第三段话锋一转,“然而,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后面都是在说出现的问题。这是本材料的重点。材料三,用了一系列数据,病展望未来,“到2020年”“据测算,2019到2022年……”侧重其产业规模和发展前景。至于原因,一个是教育媒体,关注的自然教育问题。一个经济媒体,关注的自然是经济的角度。抓住题干中的暗示信息,思考媒体倾向,结合文本内容,这道题不难解答。8、1.A2.B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B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错误,原文是“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一句的主语应该是“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C项,“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的奋斗力量”。D项,“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错误,于文无据。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错误,文章要论述的观点是“如何赓续英烈精神”。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C项,“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故选C。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9、1.C2.B3.①着力挖掘商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发消费者的怀旧情怀;②运用现代包装方法,加强跨界合作,突出品牌个性,吸引年轻消费者;③通过科技、文化等赋能,推出高端高新产品。【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低廉的价格、现代的包装方式等使它们有可能取得高关注度”错误,材料三说“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内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或将取得较高的关注度”,不包括“低廉的价格”。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这批价低质劣的老国货”有误,从原文看不出老国货都是“价低质劣”的,只是廉价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便宜货。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在鞋服行业,人们很容易接受怀旧潮流,所以老牌国货是具有优势的。如果能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内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或将取得较高的关注度”“试图凸显品牌的个性,吸引年轻消费者。专家表示,联名款是比较讨巧的推广形式,但要选择好符合产品调性的合作品牌”“通过科技、文化等赋能的‘新制造’,正在重新塑造中国品牌。通过向高端高新产业举升,中国品牌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地位”等分析概括即可。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10、1.C2.B3.D4.(1)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2)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信,便起程去了。【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季布是楚地人。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项籍使将兵”“兵”是“将”的宾语,之间不断开,故排除BD;“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中,“千金”应放到前面,是高祖悬赏捉拿季布的赏金,排除A。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B项,“单于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错误,因为后来还有可汗等称呼;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D项,“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季布宣扬”错误,“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说明季布重诺的故事已经成为了楚人谚语,已经在楚地人尽皆知,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只是“得以传扬”的一个原因,而不是所有原因。故选D。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数”,多次;“窘上”,使皇上陷入困境;“得”,得到,抓到。(2)“说”,通“悦”,喜欢;“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译为您;“固”,坚决;“请书”,请求(窦长君)写信。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对他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朱家说:“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来窥探您的为人处事。”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与窦长君也有交情,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11、1.C2.A3.D4.(1)晁错多次请求参与讨论国事,(他的意见)总是被皇上听取,被宠信的程度超过了九卿,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2)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送命也要垮台”,也许说的就是晁错这种人吧。【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是谒者仆射邓公为晁错申辩的内容,可以翻译为“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制服,所以要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宠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计划才开始实行,晁错竟然遭到杀戮”。第一,根据语意,可知“患”的主语是“晁错”,两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第二,根据语意,可知“始行”的主语是“计画”,“卒受大戮”的主语是“晁错”,两者中间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项。故选C。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作答。A项,“《尚书》……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错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尚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司马迁和班固都不约而同地给予了高度评价”错误,从司马迁的评论看出他对晁错并不赞赏。故选D。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1)翻译时注意得分点:“间”,参与;“言事”,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辄”,总是;“辄听”,省略句,正常语序是“(景帝)辄听(其言)”,意思是汉景帝总是听取他的意见;“倾”,超过、胜过;“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更定”,更改修定。(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语”,俗语、古语;“变古乱常”,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亡”,逃亡;“其”,也许、大概;“等”,种、类;“谓”,说;“其错等谓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其谓错等邪”,意思是也许说的就是晁错这种人吧。文言文翻译方法: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参考译文:晁错是颍川人,凭着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汉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无法征召他来,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学成回来后,趁着向皇上报告利国利民的事,称引解说《尚书》。汉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晁错凭着他的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在太子家中号称为“智囊”。汉文帝的时候,晁错多次上书,说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几十次上书,汉文帝都没有采纳,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都不喜欢晁错。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晁错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请求就诸侯的罪过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讨论,没有一个人敢非难晁错的建议,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和晁错有了隔阂。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疏远人家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晁错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晁错的父亲又说:“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便服毒药而死,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以诛杀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打吴楚的军队时,他担任将领。回京城后,上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