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_第1页
化学(安徽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_第2页
化学(安徽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_第3页
化学(安徽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_第4页
化学(安徽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安徽卷)(本卷共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安徽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徽州砚墨 B.界首彩陶 C.徽州石雕 D.芜湖铁画2.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下列饮食习惯不合理的是()A.蛋白质是机体生长的主要原料,应尽量多吃 B.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每天应适量食用C.油脂的能量很高,在用餐时占比要少 D.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不能过量摄入3.医学上常用的纳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如图为钛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C.钛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4.由于明胶(C102H151O39N31)外观酷似某些食材的原料,其价格又比较低,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制作人造鱼翅,这种人造鱼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下列关于明胶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中含323个原子C.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可能是CO2、H2O和NO2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不正确的是()A.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青铜 B.盐类:苛性钠、小苏打、纯碱C.铵态氮肥: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 D.溶液:盐酸、生理盐水、白酒6.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取用NaOH B.称量NaOH C.量水 D.溶解NaOH7.我国学者开发促进CO2和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催化过程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B.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有CO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8.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证据结论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Ag放入Cu(NO3)2溶液中,Ag表面无变化Ag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弱D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9.已知:温度超过35℃时,NH4HCO3开始分解,其溶解度表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102030NH4HCO3溶解度(g/100g水)11.915.821.027.0A.用NH4HCO3晶体配制浓溶液时,可加热煮沸以加快溶解B.NH4HCO3是铵态复合肥料,与其它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C.20℃时,50.0g蒸馏水就能使11.0gNH4HCO3晶体完全溶解D.127.0gNH4HCO3饱和溶液,由30℃降至20℃可析出6.0g晶体10.某同学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①将Fe、Cu、Ag三种金属分别插入到稀硫酸中

②将Cu片分别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③将Ag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片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④将Fe、Ag分别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燃烧会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12.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检验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有一氧化碳,实验时先加热装置①,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装置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防止对后面实验造成干扰B.该装置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可能造成大气污染C.实验结束时先熄灭①、②的酒精灯,再将导管从试管中拿出D.反应结束后装置②中固体质量减轻证明有一氧化碳第=2\*ROMANII卷(选择题共28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题,共28分)13.(4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气凝胶是一种固体,呈半透明淡蓝色,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制作宇航服时,加入18m厚气凝胶层,帮助宇航员保持身体恒温。科学家制备了不同密度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并测定其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平均孔体积,结果如表所示。气凝胶密度/kg/m3比表面积/m2/g平均孔径/mm平均孔体积/cm3/g11648477.625698347.138927316.0并使用导热系数测试仪比较三种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隔热性能。他们在常压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在不同温度时的导热系数,结果如图。图中导热系越小,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性能越好。气凝胶非常坚固耐用,熔点高,导热性和折射率都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强39倍。因此,气凝胶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1)气凝胶具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是因为___________。(2)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水,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3)对比图中三条曲线,得出结论:a.当温度相同时,密度为___________kg/m3的气凝胶的隔热性能最好;b.当密度相同时,气凝胶的隔热性能与温度的关系:___________。14.(5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小明同学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欲使反应平稳进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写字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若用装置D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O2②CO2③H2④NH3(4)装置E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创新装置,该装置的优点___________。15.(6分)“5G”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中国芯彰显了中国“智”造。制作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在常温下与稀盐酸不反应,加热条件下易与Cl2、O2等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反应。如图是一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1)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2)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必须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理由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16.(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二氧化碳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化学习。任务一:实验室制取CO2(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_。任务二:探究能否用排水法收集CO2(2)利用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分别收集CO2,再通过氧气传感器测出瓶中残留氧气含量,并由此计算出CO2含量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列表格(精确到1%)。收集方法O2含量CO2含量结论向上排空气法6.6%69%能用排水法收集CO2排水法4.2%(2)______(3)图1将燃着的镁条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耀眼白光,并生成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你的结论是______。(4)如图2安装好装置,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束后,取少量烧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2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则溶液的pH______7(填“>”、“<”或“=”)。(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