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从课内到课外”黄金知识点拓展专题02《庄子》思想之光:《庖丁解牛》选点精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从课内到课外”黄金知识点拓展专题02《庄子》思想之光:《庖丁解牛》选点精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从课内到课外”黄金知识点拓展专题02《庄子》思想之光:《庖丁解牛》选点精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从课内到课外”黄金知识点拓展专题02《庄子》思想之光:《庖丁解牛》选点精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从课内到课外”黄金知识点拓展专题02《庄子》思想之光:《庖丁解牛》选点精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庖丁解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触蛮之战,蜗角之争魏莹与田侯牟约①,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③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注: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胥靡:服役的人。④筦(ɡuǎn),同“管”,一种乐器。嗃(xiāo),吹竹管声,大的声响。吷(xuè),如口吹物发出的小声音。这句话的意思是:吹起竹管,就会有嘟嘟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A.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B.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C.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D.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指四匹马拉的车。“万乘之君”指大国的国君。B.“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十仞”合七八丈长。C.古代“十岁”为“一旬”,如:年过六旬,八旬老者。“旬有五日”应指十年零五天。D.“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清朝之后常指在职的官员;或对父母长辈的称呼;也可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庄周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注],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受益加进。(选自《庄子·山木》)注:翂翂(fēn)翐翐(zhì):飞行缓慢迟钝的样子。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公任往吊之 吊:慰问B.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C.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揭:高举D.绝学捐书 捐:捐献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B.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C.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D.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D.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①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②,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③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注:①诋訾:毁辱,诽谤。②属书离辞:属书,连缀文辞;离辞,犹“摛辞”,铺陈辞藻。③洸洋:犹“汪洋”,形容文辞宏赡,议论恣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B.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C.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D.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漆园吏,官职名。一般史书上提到漆园吏时,即指庄子。B.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C.王公大人,官职名,后泛指诸侯。D.卿相,是卿和相的统称,一般指某朝代的执政大臣、高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著作内容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B.庄子写的一些文章,空设言语,没有实事。C.庄子用“郊祭之牺牛”作比,说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国,就会被楚国治罪。D.从庄周拒绝楚王聘任,可以看出庄子拒绝功名利禄,追求自由的精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无鬼因女商①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韬》。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②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节选自《庄子·徐无鬼》)注:①徐无鬼:人名,姓徐,名无鬼,缗山人,战国时魏国的隐士。女(rǔ)商:魏国大臣,姓女,名商。②謦欬(qīnɡkài):咳嗽,喉中出声音。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B.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C.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D.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旬月”,有三种意思:一个月;十个月;十天至一个月,指较短的时日。由前后文语境推断,此处“旬月”的意思应该是“一个月”。B.《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书。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C.《广韵》中注释:“昆,兄也。”“昆弟”即为“哥哥的弟弟”。“亲戚”在古代是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D.“国”,本义为“王都,首都”。古代王、侯的封地,王的领地或诸侯国的封地称为国(或邦)。古代的国(汉代以后是郡国)在建制上相当于省、直辖市;而古代的“天下”相当于国家。选文取其本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徐无鬼通过女商拜见魏武侯时,魏武侯认为他在深山老林中过的时间太长,很困顿疲惫,就先对徐无鬼进行安慰。B.面对魏武侯的安慰,徐无鬼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值得安慰的,反倒认为魏武侯因为嗜好欲望让身心耳目困顿,需要安慰。C.徐无鬼对魏武侯讲自己擅长相狗术和相马术,将不同种类的狗和不同种类的马的特点告诉魏武侯,魏武侯听后十分高兴。D.女商对徐无鬼能让君主高兴的原因感到困惑,告诉徐无鬼自己游说君主的方法,徐无鬼认为女商的做法太真诚,君主不喜欢。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嗔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项,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B.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C.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D.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服”是指儒家传统上周朝到明朝的儒者服装深衣,戴章甫之冠。与儒服相对的是短衣剑服。B.“四夷”是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C.“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D.“宰人”周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宰杀牲畜的官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本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一)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纟希。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节选自《庄子》,有删改)(二)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节选自《庄子·逍遥游》)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C.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即禅让,中国古代产生统治者的一种方式,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B.尸祝,一种称谓,指古代殡葬时对死者读经文的人,也指主祭人。C.列子,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D.旬,在古代可以指十天、十岁,在选文中指十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尧让天下给许由,许由拒不接受的故事,说明了“圣人无名”的道理。B.文本(一)中,善卷追求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活,乐享适意人生,天下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价值。C.文本(二)中,宋荣子能够将世人的赞誉与责备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但庄子认为他的修养仍然不够,仍然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D.文本(二)中,列子御风而行,外部世界对他似乎没有多少限制,其心灵也没有什么束缚,庄子认为他真正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请根据选文(二)简要概括。

《庖丁解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触蛮之战,蜗角之争魏莹与田侯牟约①,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③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注: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胥靡:服役的人。④筦(ɡuǎn),同“管”,一种乐器。嗃(xiāo),吹竹管声,大的声响。吷(xuè),如口吹物发出的小声音。这句话的意思是:吹起竹管,就会有嘟嘟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A.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B.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C.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D.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答案】A【解析】:断句时注意“曰”“也”“而”等标志性词语,另外,“为君”的“为”的意思也是此句断句的标志之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指四匹马拉的车。“万乘之君”指大国的国君。B.“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十仞”合七八丈长。C.古代“十岁”为“一旬”,如:年过六旬,八旬老者。“旬有五日”应指十年零五天。D.“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清朝之后常指在职的官员;或对父母长辈的称呼;也可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答案】:C【解析】:C项,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旬有五日”中“有”为通假字,通“又”,意思是“十五天”。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答案】:B【解析】:B项,理解错误,华子表面上是主张“无为”的,但他无法把道理说清楚。只有戴晋人的主张最合乎“无为之道”。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让服役之人受苦的事。(2)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解析】:翻译的重点是:“坏”,动词,毁坏;“所苦”,受苦的事;“惝然”,神情恍惚;“亡”,丢失。另外还要注意整个语句的流畅,补写出中间的省略成分,判断句式翻译时要加上“是”。参考译文:魏惠王与齐威王订立盟约,而齐威王违背了盟约。魏惠王大怒,打算派人刺杀齐威王。将军公孙衍知道后认为可耻,说:“您是大国的国君,却用普通百姓的手段去报仇。我愿统率二十万部队,替您攻打齐国,俘获齐国的百姓,牵走他们的牛马,使齐国的国君心急如焚热毒发于心背,然后我就攻占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大将田忌望风逃跑,于是我再鞭打他的背,折断他的脊骨。”季子知道后又认为公孙衍的做法可耻,说:“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让服役之人受苦的事。如今战争不起已经七年了,这是你王业的基础。公孙衍实在是挑起祸乱的人,不可听从他的主张。”华子知道以后又鄙夷公孙衍和季子的做法,说:“极力主张讨伐齐国的人,是拨弄祸乱的人;极力劝说不要讨伐齐国的人,也是拨弄祸乱的人;评说‘讨伐齐国还是不讨伐齐国为拨弄祸乱之人’的人,他本身就是拨弄祸乱的人。”魏王说:“既然如此,那将怎么办呢?”华子说:“您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惠子知道了,引见戴晋人。戴晋人对魏王说:“有叫蜗牛的小动物,国君知道吗?”魏王说:“知道。”戴晋人说:“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名字叫触氏;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名字叫蛮氏,当时他们相互为争夺地盘而战争,倒伏在地的尸首有数万,追逐败兵十五天而后返回。”魏王说:“咦!那都是虚妄的言论吧?”戴晋人说:“让我为您证实这些话。您认为四方与上下有尽头吗?”魏王说:“没有止境。”戴晋人说:“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无穷的境域里遨游,却又返身于人迹所至的狭小的生活范围,(这狭小的生活范围处在无穷的境域里,)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样吧?”魏王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至的狭小范围内有一个魏国,在魏国中有一个大梁城,在大梁城里有您魏王。大王与那蛮氏相比,有区别吗?”魏王回答说:“没有。”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戴晋人离开后,惠子见魏惠王,魏王说:“戴晋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圣人不足以和他相提并论。”惠子说:“吹起竹管,就会有啷啷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尧与舜,都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称赞尧与舜,就好比那微弱的丝丝之声罢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庄周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注],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受益加进。(选自《庄子·山木》)注:翂翂(fēn)翐翐(zhì):飞行缓慢迟钝的样子。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公任往吊之 吊:慰问B.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C.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揭:高举D.绝学捐书 捐:捐献【答案】:D【解析】:D项“捐”的意思是“丢弃,放下”。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B.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C.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D.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答案】:A【解析】:可据句中“而”“乃”“于”的用法断句。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D.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答案】:D【解析】: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2)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解析】:这两句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虚词的用法。第(1)句中的“是故”“是以”都是“所以”“因此”的意思。第(2)句注意四个“以”字的用法。参考译文: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淳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丢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孔子问子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困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子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情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孔子说:“我会由衷地听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闲放自得地走了回来,终止了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可是他们对老师的敬爱反而更加深厚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①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②,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③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注:①诋訾:毁辱,诽谤。②属书离辞:属书,连缀文辞;离辞,犹“摛辞”,铺陈辞藻。③洸洋:犹“汪洋”,形容文辞宏赡,议论恣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B.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C.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D.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意即可正确断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漆园吏,官职名。一般史书上提到漆园吏时,即指庄子。B.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C.王公大人,官职名,后泛指诸侯。D.卿相,是卿和相的统称,一般指某朝代的执政大臣、高官。【答案】:C【解析】:王公大人,指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著作内容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B.庄子写的一些文章,空设言语,没有实事。C.庄子用“郊祭之牺牛”作比,说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国,就会被楚国治罪。D.从庄周拒绝楚王聘任,可以看出庄子拒绝功名利禄,追求自由的精神。【答案】:C【解析】:C项中“说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国,就会被楚国治罪”说法不当,庄子要说的意思是不想让自己受国君束缚甚至成为统治者的牺牲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不能重用他。(2)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束缚。我终身不做官,让自己的心志愉快。【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1)句中的关键词有“洸洋”“器”;(2)句中的关键词有“污渎”“羁”“快”。参考译文:庄子是蒙地人,名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然而他的中心思想却本原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渔父》《盗跖》《胠箧》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来表明老子的学说和思想。《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文章,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不能重用他。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让他出任国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大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束缚。我终身不做官,让自己的心志愉快。”(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无鬼因女商①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韬》。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②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节选自《庄子·徐无鬼》)注:①徐无鬼:人名,姓徐,名无鬼,缗山人,战国时魏国的隐士。女(rǔ)商:魏国大臣,姓女,名商。②謦欬(qīnɡkài):咳嗽,喉中出声音。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B.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C.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D.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答案】:C【解析】:断句时要注意语气词“也”及陈述主体“下之质”“中之质”“上之质”。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旬月”,有三种意思:一个月;十个月;十天至一个月,指较短的时日。由前后文语境推断,此处“旬月”的意思应该是“一个月”。B.《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书。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C.《广韵》中注释:“昆,兄也。”“昆弟”即为“哥哥的弟弟”。“亲戚”在古代是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D.“国”,本义为“王都,首都”。古代王、侯的封地,王的领地或诸侯国的封地称为国(或邦)。古代的国(汉代以后是郡国)在建制上相当于省、直辖市;而古代的“天下”相当于国家。选文取其本义。【答案】:C【解析】:“昆弟”意思为“兄弟,哥哥和弟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徐无鬼通过女商拜见魏武侯时,魏武侯认为他在深山老林中过的时间太长,很困顿疲惫,就先对徐无鬼进行安慰。B.面对魏武侯的安慰,徐无鬼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值得安慰的,反倒认为魏武侯因为嗜好欲望让身心耳目困顿,需要安慰。C.徐无鬼对魏武侯讲自己擅长相狗术和相马术,将不同种类的狗和不同种类的马的特点告诉魏武侯,魏武侯听后十分高兴。D.女商对徐无鬼能让君主高兴的原因感到困惑,告诉徐无鬼自己游说君主的方法,徐无鬼认为女商的做法太真诚,君主不喜欢。【答案】:D【解析】:D项,“徐无鬼认为女商的做法太真诚”错,原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君主长时间没有听到真诚的声音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侍奉国君而大有功绩的人,不计其数,可我的国君过去没有开口微笑过。(2)离开都城满一个月,见到在国都中曾见过的人便大喜过望;等到过了一年,见到好像是同乡的人便欣喜若狂。【解析】:这两句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奉事”,侍奉行事;“数”,计算;“启齿”,开口;“去”,离开;“期年”,一年。参考译文:徐无鬼靠女商的引荐得见魏武侯,武侯慰问他说:“先生一定是极度困顿了!为隐居山林的劳累所困苦,所以才肯前来会见我。”徐无鬼说:“我是来慰问你的,你对我有什么慰问!你想要满足嗜好和欲望,增多喜好和憎恶,那么性命攸关的心灵就会弄得疲惫不堪;你想要废弃嗜好和欲望,除去喜好和憎恶,那么耳目的享用就会困顿乏厄。我正打算来慰问你,你对我有什么可慰问的!”武侯听了怅然若失,不能应答。不一会儿,徐无鬼说:“请让我告诉你,我善于观察狗(的体态以确定它们的优劣)。下等品类的狗,只求填饱肚子也就算了,这是跟野猫一样的禀性;中等品类的狗,好像总是凝视上方;上等品类的狗,便总像是忘掉了自身的存在。我观察狗,又不如我观察马。我观察马的体态,直的部分要合于墨线,弯的部分要合于钩弧,方的部分要合于角尺,圆的部分要合于圆规,这样的马就是国马,不过还比不上天下最好的马。天下最好的马具有天生的材质,或缓步似有忧虑,或奔逸神采奕奕,总像是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像这样的马,超越马群疾如狂风把尘土远远留在身后,却不知道这样高超的本领从哪里得来。”魏武侯听了高兴得笑了起来。徐无鬼走出宫廷,女商说:“先生究竟是用什么办法使国君高兴的呢?我用来使国君高兴的办法是,从远处说向他介绍《诗》《书》《礼》《乐》,从近处说向他谈论《金板》《六韬》的兵法。侍奉国君而大有功绩的人,不计其数,可我的国君过去没有开口微笑过。如今你究竟用什么办法来取悦国君,竟使国君如此高兴呢?”徐无鬼说:“我只不过告诉他我怎么相狗、相马罢了。”女商说:“就是这样吗?”徐无鬼说:“你没有听说过越地流亡人的故事吗?离开都城几天,见到故交旧友便十分高兴;离开都城满一个月,见到在国都中曾见过的人便大喜过望;等到过了一年,见到好像是同乡的人便欣喜若狂;不就是离开故人越久,思念故人的情意越深吗?逃向空旷原野的人,丛生的野草堵塞了黄鼠狼出入的路径,却能在杂草丛中的空隙里跌跌撞撞地生活,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高兴起来,更何况是兄弟亲戚在身边说笑呢!很久了,没有谁用真诚的话语在国君身边说笑了啊!”(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嗔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项,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B.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C.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D.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答案】:C【解析】:断句时要注意关键词语“使”“则”所领起的两个分句构成的假设关系。“周”是庄子的名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服”是指儒家传统上周朝到明朝的儒者服装深衣,戴章甫之冠。与儒服相对的是短衣剑服。B.“四夷”是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C.“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D.“宰人”周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宰杀牲畜的官员。【答案】:D【析解】:“宰人”,后泛指官员,此处指“掌管膳食之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本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答案】:B【解析】:A项,错在“剑术高超”,庄子并非真的剑术如此高明,是庄子为了劝谏赵文王而夸张的,以引起赵文王的谈话兴趣。C项,正确的说法应是“庄子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的是庶人之剑而非天子之剑”。D项,从原文可以看出庄子劝谏赵文王要有天子气魄,使天下臣服,而非无为思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2)在赵国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解析】(1)所欲:想要……。周,自称。绝:断绝。(2)何求:倒装,求何,得到什么。而,却。参考译文:从前赵文王喜好剑术,三千多剑士纷纷挤进门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每年死伤的多达一百多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哪个人能说服大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太子就派人将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拜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却违背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太子说:“对。我们大王见的,只有剑士了。”庄子说:“对。我擅长舞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来见大王,事情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准备剑士服装用了三天,于是拜见太子。太子和他去拜见赵文王。庄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你想拿什么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拜见大王。”文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吗?”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文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文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等安排好斗剑的时间场地再来请您。”文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然后才召见庄子。文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文王说:“您使用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捧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支剑,只请王选用,请等我说后再行比试。”文王说:“愿意听您说此三剑。”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文王说:“天子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的剑,用燕谿的石城做剑尖,拿齐岱做剑刃;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靠刑事和德教来论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都臣服了。”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样,说:“诸侯的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的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向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向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文王说:“平民的剑怎么样?”庄子说:“平民的剑,像蓬乱的头发突出鬓角垂下的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向上斩颈项,向下杀肺肝,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早晨命就没了,没有办法用在国事上。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看不起自己。”于是文王引他走上宫殿。掌管膳食的人送上食物,文王绕着座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都穿剑服死在他们的住处。(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一)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纟希。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节选自《庄子》,有删改)(二)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