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3-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1.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已有16株为高茎,第17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A.0 B.25% C.75% D.100%【答案】C【解析】【分析】由基因的分别定律可知,杂合子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基因型为DD、Dd和dd,比例为1∶2∶1;表现型为高茎和矮茎,比例为3∶1。【详解】杂合子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虽然后代中已有16株为高茎,但第17株的表现型与前面个体的无关,仍是高茎的可能性是3/4,即75%,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A.性状的传递规律 B.蛋白质的传递规律C.基因的传递规律 D.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限制的,因此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的活动规律;故选C。考点:遗传的基本规律。点评:本题相对简洁,属识记内容。3.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A.4个着丝点 B.4个DNA分子C.2条姐妹染色单体 D.2对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A、一个四分体包含2条染色体,即含有两个着丝点,A错误;

B、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即含4个双链DNA分子,B正确;

C、一个四分体包含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4条染色单体,C错误;

D、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4.性状分别是指A.染色体的分别B.遗传因子的分别C.配子分别D.杂合子后代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别。据此答题。【详解】性状分别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5.对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A.4种 B.3种 C.2种 D.1种【答案】A【解析】【分析】测交是指杂种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的一种方式。AaBb的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即AB、Ab、aB、ab;隐性个体aabb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即ab。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AaBb、Aabb、aaBbT、aabb。【详解】测交是指杂种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的一种方式。AaBb的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即AB、Ab、aB、ab;隐性个体aabb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即ab。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AaBb、Aabb、aaBbT、aabb,共四种。故选A。6.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白毛与长毛 B.人的身高与体重C.棉花的长绒与短绒 D.果蝇的灰身与长翅【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推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须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兔的白毛与长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人的身高和体重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棉花的长绒与短绒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果蝇的灰身与长翅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7.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AABb的个体和aaBb的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 B.1:1:1:1 C.3:1:3:1 D.3:1【答案】D【解析】【分析】1.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别定律问题;其次依据基因的分别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终再相乘。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ABb的个体和aaBb的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1×(3∶1)=3∶1。即D正确。故选D。【点睛】8.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中的1条染色体含有()A.4个双链DNA分子 B.2个双链DNA分子C.2个单链DNA分子 D.1个双链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推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可见,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其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因此四分体时期中的1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个双链的DNA分子,其中的一条染色体中含有两个双链DNA分子,即B正确。故选B。【点睛】9.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必需对母本实行的措施是()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⑥授粉后套袋隔离⑦授粉后自然发育A.①①④⑦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⑤⑥【答案】D【解析】【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①②对母本的去雄应当在自花授粉前,①②错误;③豌豆杂交试验中,需在自花授粉前对母本人工去雄,③正确;④去雄后要套袋隔离,代雌蕊成熟后再进行人工授粉,④错误;⑤去雄后进行人工授粉,⑤正确;⑥授粉后须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试验结果,⑥正确;⑦授粉后要套袋隔离,⑦错误。故选D。【点睛】10.XY型性别确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缘由是()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答案】C【解析】【分析】XY型性别确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详解】A、正常状况下,生物的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B、XY型生物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故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D、在XY型性别确定中,卵细胞中不含Y染色体,D错误。故选C。11.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试验,每个桶中两种球的数量相等。每次分别从Ⅰ、Ⅱ、Ⅲ三个小桶中的某两个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Ⅰ、Ⅱ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用Ⅱ、Ⅲ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Ⅰ、Ⅱ两桶中小球的总数不相等不影响试验结果D.每次将抓取的小球放在另外一个小桶中进行统计、汇总【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用I、Ⅱ小桶模拟的是分别定律试验;Ⅱ、Ⅲ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A、a,说明用Ⅱ、Ⅲ或I、Ⅲ小桶模拟的是自由组合定律试验。【详解】A、Ⅰ、Ⅱ小桶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从Ⅰ、Ⅱ小桶各拿一个小球模拟遗传因子的分别即D与d分别,把两个小球放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正确;B、II、Ⅲ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假如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B正确;C、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需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不肯定相同,一般雄性多于雌性,所以每只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肯定要相等,C确;D、每次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小桶中,摇匀,保证随机抓取每种小球的概率是相等的,D错误。12.某学生制作的以下碱基对模型中,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A与T之间通过二个氢键配对,G与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配对,所以A选项正确。且是反向平行的。13.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推想经复制后的子链是A.“—T—A—G—” B.“—U—A—G—”C.“—T—A—C—” D.“—T—U—C—”【答案】A【解析】【分析】在DNA的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C和G配对。据此答题。【详解】​在DNA复制过程中,以亲代DNA分子的链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酶和能量的作用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由于模板链为…一A-T-C-…,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经复制后的子链是…一T-A-G-…。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14.在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的连接结构是()A.氢键 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C.肽键 D.—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回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双链DNA分子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A错误;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错误;C、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D、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扣住关键词“单链”答题,明确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若审题不清,误认为是“双链间”则会误选A选项。15.高等生物初级性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正常状况下不行能出现的现象是()A.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B.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别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别【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B错误;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B。【点睛】16.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干脆推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限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详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Xa(红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红眼果蝇既有雌果蝇又有雄果蝇,因此不能通过颜色推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Y(白雄),后代雌果蝇是红眼,雄果蝇是白眼,因此能通过颜色推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正确;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白雄)→1XAXa(红雌)∶1XaXa(白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雌雄中都有红眼和白眼,因此不能通过颜色推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推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故选B。【点睛】1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C.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故选C。18.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的去核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羊大多数性状A.像甲 B.像乙 C.像丙 D.难以预料【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动物克隆技术。由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克隆出来的生物的性状与供应了细胞核的亲本性状大部分相同。【详解】生物的性状遗传可以分为由细胞核内DNA限制的细胞核遗传(主要)和由细胞质基因限制的细胞质遗传。经该过程诞生的小羊的遗传物质大部分来自供应核的亲本,少部分来自供应细胞质的亲本,故小羊大多数性状像甲(细胞核遗传),少数性状像乙(细胞质遗传),一般不会出现像丙的性状。故答案选A。1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更的描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B.同源染色体分别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别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全部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A正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别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别,B正确;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存在于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要驾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更规律,尤其要理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的特点。20.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别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③正确。故选C。21.摩尔根及其学生在用红眼果蝇进行遗传试验时,培育若干代后突然发觉了1只白眼果蝇,而这只果蝇的白眼性状又能稳定遗传。这种变异来源于()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1、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行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变更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2、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变更,包括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3、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4、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削减,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削减。【详解】摩尔根培育红眼果蝇进行遗传试验,培育若干代后,偶然发觉了一只白眼雄果蝇,说明这些红眼果蝇是纯种,不行能重组出白眼性状,而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变更幅度较大,所以该变异应当是基因突变,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基因所致。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及与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区分,对相关学问的理解和辨析是解题的关键。2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探讨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觉分别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确定的B.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别比推想,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别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别,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别,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觉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试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确定的,这是假说的内容,A错误;B、由F2中出现的分别比推想,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别,这是假说的内容,B错误;C、演绎是依据假设内容推想测交试验的结果,测交后代分别比应为1:1,C正确;D、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别,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不是演绎过程,D错诶。故选C。2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答案】D【解析】【分析】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肯定分别,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详解】A、F1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A错误;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F1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产生的YR、Yr、yR、yr的配子的种类比例是1:1:1:1,B错误;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C错误;

D、依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F1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24.DNA确定mRNA的序列是通过()A.mRNA的密码子 B.DNA的自我复制C.碱基互补配对 D.tRNA的转运【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限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转录是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等相关酶的作用下,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因此DNA确定RNA的序列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故选C。25.秋水仙素在诱导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是()A.促进细胞融合,使染色体加倍 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C.促进染色单体分开,使染色体加倍 D.诱导染色体进行多次复制,使染色体加倍【答案】B【解析】【分析】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缘由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2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不同B.不同组织细胞中所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C.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D.性腺中只表达和性别确定相关的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发生了T-A、A-U、G-C和C-G的碱基配对方式。翻译过程中tRNA和mRNA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与U、U与A、C与G、G与C。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详解】A、转录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与U、T与A、C与G、G与C,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与U、U与A、C与G、G与C,两个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A错误;

B、不同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组织细胞中所表达的基因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B错误;

C、在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上可能结合多个核糖体,从而使不同的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C正确;

D、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性腺中的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如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并不是只表达和性别确定相关的基因,D错误。

故选C。27.下列关于发生在真核细胞中物质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合成肯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B.肽链的合成肯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C.RNA的合成肯定以D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DNA的合成肯定以DNA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限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限制氨基酸的排列依次限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1)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细胞核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与转录有关的酶:RNA聚合酶;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2)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肯定氨基酸排列依次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依次。【详解】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中RNA的合成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B、肽链的合成属于翻译过程,翻译肯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B正确;C、RNA的合成可能以RNA为模板,如RNA的自我复制,C错误;D、DNA的合成可能以RNA为模板,如逆转录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28.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A.10% B.20% C.40% D.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详解】转录时以一条DNA单链为模板,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能推出该DNA分子中G所占的比例为30%,但不能由此推出一条单链中G的比例,因而无法推知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D正确。故选D。29.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A.缬氨酸(GUA) B.组氨酸(CAU)C.酪氨酸(UAC) D.甲硫氨酸(AUG)【答案】A【解析】【分析】1、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确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2、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详解】氨基酸是由密码子确定,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若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UA,编码的氨基酸是缬氨酸。因此,该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是缬氨酸(GUA)。故选A。【点睛】tRNA是一种核糖核酸含有很多碱基,只是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密码子)配对,而显得这三个碱基作用很大。30.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状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限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C.假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能产生4种配子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不肯定为9∶3∶3∶1【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和B、a和b基因连锁,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与D、d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答题。【详解】A、图中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连锁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基因A、a与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1:1)×(3:1)=3:1:3:1,B正确;C、假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能产生AB和ab共2种配子,C错误;D、图中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不考虑交叉互换,AaBb的个体只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当AaBb自交时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D错误。故选B。3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肯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该种群的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36%、64% B.57%、43%C.60%、40% D.24%、76%【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依据题意可知,该群体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则A的基因频率=24%+72%×1/2=60%,a的基因频率=1-60%=40%。即C正确。故选C。【点睛】32.下列有关几种育种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改良缺乏某种抗虫性状的水稻品种可采纳基因工程育种获得B.单倍体幼苗一般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成可育植株C.人工诱变育种可产生新的基因,进而获得新性状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利用理化因素使生物的基因定向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是指依据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给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建出更符合人们须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某些性状;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须要大量的试验。【详解】A、改良缺乏某种抗虫性状的水稻品种,可采纳基因工程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导入到水稻细胞中,从而获得抗虫性状的新品种,A正确;

B、单倍体育种中获得的单倍体幼苗一般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获得可育的纯合体,B正确;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够获得新的基因,从而产生新的性状类型,C正确;

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利用理化因素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

​故选D。33.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育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视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更,确定生物的进化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幼苗丙是杂种植株,其体内含有10+8=18条染色体,秋水仙素处理后的丁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36条),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可视察到72条染色体,B正确。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而自然选择确定生物的进化方向,C错误。

戊是人工诱导形成的多倍体,与丁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该新物种的形成不须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D错误。34.已知某一个双链DNA分子中有腺嘌呤1500个,腺嘌呤与鸟嘌呤之比是3﹕1,则这个DNA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核苷酸()A.2000个 B.3000个 C.4000个 D.8000个【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回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1500个,腺嘌呤与鸟嘌呤之比是3:1,则该DNA分子中有鸟嘌呤500个,即该DNA中嘌呤总数为2000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嘧啶总数也是2000个。该DNA分子中脱脱氧核苷酸核总数为嘌呤+嘧啶=2000+2000=4000。即C正确。故选C。【点睛】35.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B.生物的种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更的C.环境的变更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答案】A【解析】【详解】A、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这是神创论的观点,A符合题意;BCD、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全部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在新环境的干脆影响下,生物的生活习性发生了变更,某些常常运用的器官发达,不常常运用的器官则渐渐退化(用进废退),并认为这样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传给后代,使生物的种类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更,B、C、D三项与题意不符,均错误。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的实力。3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B.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D.多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应当是单细胞生物,而整个环境是无氧的,因此进行的是无氧呼吸。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的实力。37.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实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实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C.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环境条件的变更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肯定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详解】由题意知,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实力很差(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实力大大提高了(有利性),这说明同一种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于生存实力的影响不同,即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故选B。38.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缘由可以概括为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C.共同进化 D.染色体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进步化过程,地球出现多种物种和生态系统。【详解】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生物朝着肯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39.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挡种群间的基因沟通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变更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D【解析】【详解】A、地理隔离也能阻挡种群间的基因沟通,A错误;B、突变的形成并非自然选择导致,自然选择将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将不利的变异淘汰,B错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变更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D、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的变更,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学问点,并能运用所学学问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实力。4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瘦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自然选择能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确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变更并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正确;

B、蜂鸟的瘦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蜂鸟与倒挂金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

C、抗药性突变不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细菌中原来存在着各种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青霉素对抗药性的突变个体起到了选择作用,C错误;

D、自然选择通过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向着特定的方向进化,D正确。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求考生识记共同进化的概念;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