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相较于阶段I、Ⅱ,阶段Ⅲ的群落结构更复杂,对光能的利用率更高2.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λ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一直保持不变B.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第4年该种群数量和第13年种群数量相等D.第10年到第12年间,该种群数量一直下降3.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皮肤上常会长出“老年斑”,主要原因是皮肤的细胞内()A.代谢速率加快 B.色素积累增多C.细胞核的体积减小 D.水分增多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B.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C.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5.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只能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B.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C.T细胞可以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吞噬细胞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6.基因是指()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序列 D.核苷酸7.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退耕还林、还草”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8.(10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中的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稻田中的水稻植株高矮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C.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高大的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二、非选择题9.(10分)麝香豌豆的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D/d表示,三对基因中至少有一对基因隐性纯合时白色前体物质就无法转化,表现为白花,否则为红花;豌豆褐斑病的抗病和感病分别由基因T/t控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甲、乙两种白花豌豆品系,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若甲、乙品系杂交,再让F1自交,F2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请解释产生该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利用麝香豌豆进行实验时发现抗病豌豆的后代都是抗病:感病=1:1,该同学分析后提出了两种假设对此进行解释。假设一:抗病豌豆都是杂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雄配子,即雄配子T致死;假设二:抗病豌豆都是杂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即雌配子T致死。请设计杂交实验方案证明上述哪种假设正确。(写出杂交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__。10.(14分)近年来,我国死于狂犬病的人数有上升之势。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是RNA,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能消除狂犬病病毒,这是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及时注射疫苗和特异性抗体的重要依据。我国利用地鼠的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已取得良好效果。根据材料,回问题:(1)狂犬病病毒的毒株可发生变异。从自然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株称为野毒株,其致病力强。将野毒株在家兔脑_______________内连续传50代后,变成固定毒株。固定毒株能使人及动物致病。(2)特异性抗体获取的方法可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法。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①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的特定的物质是________。②图中B过程是细胞融合,该过程需要用灭活的________、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③特异性抗体的获取方法也可以采用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与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4)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环境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单克隆抗体技术还有哪些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巨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请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激素。材料二: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妊娠期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抵抗。此现象随孕周增加而加重,为弥补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产生的影响,胰岛素分泌量也相应增加(用“→”表示)。(1)细胞中合成性激素的细胞器是______。SHBG的分泌过程中,雌激素与胰岛素表现为_______________作用。(2)器官甲是________;“器官甲一胰腺一血糖”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3)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孕妇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利用___________。12.Ⅰ.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_,图中鹰处于第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蛇与鹰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2)若鹰的捕食对象为其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kJ的能量最多需要植物同化_________kJ的能量。(3)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类群除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4)下表所示为该草原生态系统某年中流经鹰种群的能量分配情况:项目摄入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103kJ)32138这一年中鹰种群的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流向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暂时未被利用。II.稻田养鸭可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减少化肥、农药公害,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在稻田里发挥鸭子的“解毒禽”、“杀虫禽”、“除草禽”的作用,实现了稻鸭双丰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高产量的原因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某湿地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从2010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湿地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其中阶段Ⅰ为草本阶段,阶段Ⅱ为灌木阶段,阶段Ⅲ为森林阶段。【详解】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阶段Ⅰ形成的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C、阶段Ⅰ和阶段Ⅱ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有些是相同的,C错误;D、阶段Ⅲ是森林阶段,其物种数目多,群落层次增多,群落结构更复杂,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D正确。故选D。2、D【解析】题图分析:前5年,由于λ>1,种群数量增加;5~9年,λ=1,种群数量不变;9~12年,λ<1,种群数量减少;12~13年,种群数量增加。即从第5年末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且一直保持到第9年。第10年到第12年种群数量不断下降,第13年种群数量增加。【详解】A、前4年间,由于λ>1,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B、第5年到第9年间,λ=1,种群数量不变,B错误;C、四年前种群数量一直增加,而9~12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4年该种群数量和第13年种群数量不相等,C错误;D、第10年到第12年λ<1,种群数量不断下降,D正确。故选D。3、B【解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细胞衰老后,细胞中色素逐渐积累,因此老年人的皮肤上会出现“老年斑”,B符合题意。故选B。4、B【解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不是无限的,A正确;B、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B错误;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D、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D正确。故选B。5、A【解析】1、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此时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对抗原进行了吞噬、处理、呈递的作用。2、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外来物质,也可以是自身的组织细胞。【详解】A、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或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A错误;B、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如自身免疫病中抗体可攻击机体正常的细胞,B正确;C、T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正确;D、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因此吞细胞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A。6、A【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详解】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中,A正确。故选A。7、C【解析】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群落内部因素(根本原因):(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动力;(2)种内和种间关系动态变化-催化剂;2、外界环境因素(重要条件):(1)自然因素:火灾、洪水、严寒等。(2)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①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封山育林等。②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滥砍滥伐、滥捕滥猎、填湖造地等。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详解】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B、“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B正确;C、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并没有减小,C错误;D、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即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正确。故选C。8、C【解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2、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例如,在冰川泥、裸岩或沙丘上开始的演替。在原有植被随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3、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三种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详解】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错误;B、稻田中高矮不同的水稻植株,属于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分层现象,B错误;C、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高大的乔木在森林中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9/16②.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实质,F1植株分别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显性基因同时存在的个体为红花(2)①杂交方案:以抗病植株为父本(Tt),感病植株为母本(tt)进行杂交(正交),以感病植株为父本(tt),抗病植株为母本(Tt)进行杂交(反交)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正交后代全部感病,反交后代抗病:感病=1:1,则假设一正确;若反交后代全为感病,正交后代抗病:感病=1:1,则假设二正确【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麝香豌豆的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D/d表示,三对基因中至少有一对基因隐性纯合时白色前体物质就无法转化,表现为白花,否则为红花”,说明三对基因全为显性时表现为红花,否则表现为白花。【小问1详解】现有甲、乙两种白花豌豆品系,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若甲、乙品系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DD,表现型均为红花。让F1自交,F2中表现型为红花(三对基因全为显性)的个体占3/4×3/4×1=9/16,因此F2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白花)的个体,即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9/16。产生该比例的原因是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植株分别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显性基因同时存在的个体即为红花。【小问2详解】杂交方案:以抗病植株为父本(Tt),感病植株为母本(tt)进行杂交(正交),以感病植株为父本(tt),抗病植株为母本(Tt)进行杂交(反交)。若抗病豌豆都杂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雄配子,即雄配子T致死,则正交时父本只能产生一种雄配子t,母本也只产生一种雌配子t,后代全部感病(tt);反交时父本只能产生一种雄配子t,母本能产生两种雌配子T∶t=1∶1,后代抗病(Tt)∶感病(tt)=1∶1。若抗病豌豆都是杂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即雌配子T致死,则反交时母本只能产生一种雄配子t,父本也只产生一种雌配子t,后代全为感病(tt);正交时母本只能产生一种雄配子t,父本能产生两种雌配子T∶t=1∶1,后代抗病(Tt)∶感病(tt)=1∶1。所以若正交后代全部感病,反交后代抗病∶感病=1∶1,则假设一正确;若反交后代全为感病,正交后代抗病∶感病=1∶1,则假设二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0、(1)活细胞(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3)①.免疫过的B淋巴②.特异性抗体③.抗原(或狂犬病病毒)④.病毒⑤.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以大量制备(4)无菌、无毒,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气体,营养物质等(5)作为诊断试剂;运载药物(或“生物导弹”)等【解析】1、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专营寄生生活,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可寄生在家兔脑活细胞内。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小问1详解】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所以在体外必须用活细胞来培养。狂犬病病毒的毒株可发生变异,从自然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株称为野毒株,其致病力强,将野毒株在家兔脑活细胞内连续传50代后,变成固定毒株。小问2详解】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了动物细胞工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小问3详解】①图中A过程为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的过程,该过程取得的“小鼠细胞”是已免疫的B(或浆)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的特定物质是抗原,以激活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产生效应B细胞。②图中B过程是细胞融合,通常的促融方式为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③单克隆抗体纯度高,因此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只要条件适宜,可用杂交瘤细胞大量制备相应的抗体。【小问4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无菌、无毒,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气体,营养物质等条件。【小问5详解】单克隆抗体目前常用作制备诊断试剂,并且可根据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可将单克隆抗体与药物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运送到指定位置起作用,起到了运载药物的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步骤以及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特点,能正确辨析图中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11、(1)①.内质网②.相抗衡(2)①.下丘脑②.神经-体液调节(3)①.减少②.减弱③.葡萄糖【解析】由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器官甲是下丘脑,器官乙是卵巢。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释放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性腺分泌性激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雌激素能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能力减弱。【小问1详解】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是在内质网合成的。分析题图可知,雌激素能促进肝脏分泌SHBG;胰岛素是抑制肝脏分泌SHBG,所以二者是拮抗作用。【小问2详解】器官甲是下丘脑,“器官甲一胰腺一血糖”这个调节过程,下丘脑是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血糖,所以是神经-体液调节。【小问3详解】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快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储存,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降血糖,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则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减弱。孕妇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利用葡萄糖。【点睛】本题考查激素的分泌和血糖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①.营养结构②.三、四③.捕食和竞争④.550⑤.取样器取样⑥.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