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永仁县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与基因重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基因重组可能会使DNA结构发生改变C.果蝇的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同长度的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2.如图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一种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B.图中的a、b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包括图中的出生率、迁入率等D.c表示生物种群在一定区域内的总数量3.研究人员以某过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四组,再用该过敏原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3%、6%、9%的青蒿素乳膏,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B.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C.小鼠发生过敏反应时,机体中分泌抗体的细胞大量释放组织胺,使小鼠出现呼吸困难D.根据实验结果图,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4.图为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细胞均能识别抗原,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C.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D.若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5.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产生的某种物质会影响动物的性行为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D.a、b、c中,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6.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B.HIV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D.HIV通过性接触和握手等途径传播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1是人体某种反射的反射弧结构,虚线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图2是图1中F结构的放大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A~E表示反射弧的各部分,其中E表示_________________。⑵当兴奋在神经纤维D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电位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内流。⑶若图1是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则甲、乙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⑷兴奋在F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图2中[]_________释放,再作用于相应的结构。⑸甘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破伤风杆菌分泌的毒素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引起肌肉持续收缩而痉挛,由此可知,甘氨酸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8.(10分)中国工程院院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带领的团队再次出征武汉。对于疫苗进展她回应:“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P3实验室已分离到8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COVID-19),其中有几株非常适合做疫苗”。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COVID-19侵入人体后,人体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2)该类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要通过__________细胞的作用促其裂解并释放病毒。(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疫苗的接种率将会连年提升。接种冠状病毒疫苗能够预防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后仍然可能会再患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由此可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大计。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水乡的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下图为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和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2)图中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的能量是属于第______________营养级的。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标明的蚕、鱼外,还有其他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能够_____________,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3)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出桑和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4)运转良好的桑基鱼塘,可实现“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蚕粪便)喂鱼、塘泥培桑”,这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生态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填空完成该图①_____和_____。②______,再由T细胞呈递。⑤与靶细胞密切接触,______。⑥产生_____,其分子本质是______。11.(15分)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依据图说明:(1)图中B是______,E是_________。(2)图中C是_________,它被用于三碳化合物的______,最终形成(CH2O)。(3)图中D是_________,它含_____个高能磷酸键。(4)图中F是_________,它是由CO2和________反应生成的,这一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______。(5)I是_________阶段,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中进行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A、基因重组至少两对等位基因,而A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A错误;B、基因重组过程中两个DNA之间发生基因的交换,DNA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B正确;C、一般而言,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的前期或后期,DNA复制发生在间期,故果蝇的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同长度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故选B。2、B【解析】1、种群特征包括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取决于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2、由图可知,a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b为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年龄组成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c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详解】A、图中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A错误;B、据分析可知,图中的a、b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B正确;C、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C错误;D、c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生物种群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中的数量,D错误。故选B。3、C【解析】1、分析柱形图可知,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胸腺指数偏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2、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A正确;B、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B正确;C、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C错误;D、通过对柱形图数据分析可知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胸腺指数偏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D正确。故选C。4、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出更多的细胞毒性T细胞。【详解】A、图中细胞均能识别抗原,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B正确;C、巨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C错误;D、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还需要有靶细胞表面分子的改变刺激,D正确。故选C。5、D【解析】A、由图可知a应是垂体,b应是腺体,c应是下丘脑,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然后作用于性器官产生性激素,影响动物的行为,故A正确。B、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在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故B正确。C、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递兴奋的功能,还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故C正确。D、很多调节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其对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影响最大,故D错误。故选D。6、C【解析】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译名。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词的英文缩写。这是一种新发现的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它是由感染HIV所引起的。【详解】A、艾滋病是由感染HIV所引起的,是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A错误;B、HIV是一种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B错误;C、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C正确;D、HIV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经过握手传播,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效应器(2).Na+(3).大脑皮层脊髓(4).④突触前膜(5).抑制【解析】(1)由于B上有神经节,故B为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2)神经纤维未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传导到为兴奋部位,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膜外钠离子内流,膜电位为外负内正。(3)排尿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相关中枢控制,故乙为脊髓相关中枢,甲为大脑皮层相关中枢。(4)F处为突触,兴奋在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传递,而神经递质只能图2中④突触前膜和①突触小泡融合后释放,作用于③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纤维兴奋或抑制。(5)已知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能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据此分析甘氨酸没有释放,肌肉持续收缩,说明甘氨酸使肌肉舒张,即抑制肌肉兴奋,为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受阻。8、(1)产热大于散热(2)①.浆②.细胞毒性T(3)①.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②.一方面,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另一方面,特定疫苗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平衡的结果;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使人获得免疫力。【小问1详解】COVID-19侵入人体后,使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直接导致人体出现发热的现象。【小问2详解】该类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可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中通过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将抗原凝集,使其不能侵染细胞;通过细胞免疫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从而释放出病毒,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清除病毒。【小问3详解】接种的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病毒入侵时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从而消灭病毒。由于冠状病毒为RNA病毒,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且特定疫苗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所以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后仍然可能会再被冠状病毒感染。9、(1)①.鱼饲料等人工输入能量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②.(生产者或桑、浮游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2)①.一②.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③.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④.浮游植物→鱼(→人)或桑→蚕(→人)(3)13.27(4)①.循环②.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解析】分析题图,该生态系统存在2条食物链:浮游植物→鱼(→人)或桑→蚕(→人),图中A和B代表(桑、浮游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小问1详解】图中有两个能量输入来源,人工输入鱼饲料等和太阳光,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鱼饲料等人工输入能量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图中A表示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而B表示浮游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小问2详解】图中蚕沙是蚕的粪便,其中的能量不属于蚕,而是属于蚕的上一营养级,即桑的,是第一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鱼的食物有浮游植物和蚕粪,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除了图中标明的蚕、鱼外,还有其他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故据图分析,可以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浮游植物→鱼(→人)或桑→蚕(→人)。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可知桑和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蚕的同化量÷桑的同化量,即50100÷377595=13.27%。【小问4详解】“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蚕粪便)喂鱼、塘泥培桑”,实现了废物利用,物质循环再生,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结合能量流动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求考生掌握某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并能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进行相关计算。10、(1).分化(2).发育(3).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4).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5).抗体(6).蛋白质【解析】图示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①是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T细胞和B细胞,②是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呈递抗原给T细胞,③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④⑤是淋巴因子和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