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新平县三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新平县三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新平县三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新平县三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新平县三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新平县三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C.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2.汶川大地震后,奋战在抗灾第一线的英雄们,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A.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B.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C.胰高血糖素增多,抗利尿激素减少 D.胰高血糖素减少,抗利尿激素增多3.研究发现DNA复制需要多种蛋白质参与,其中Rep蛋白可以将DNA双链解旋,单链结合蛋白可以和解旋的DNA单链结合,并随着子链的延伸而与DNA单链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ep蛋白能使A与C、T与G之间的氢键断裂B.低温处理DNA分子也可以使DNA双链解旋C.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单链结合蛋白与DNA单链结合不利于DNA新链的形成4.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①一个大西瓜②呼吸道上皮③神经元④一棵柳树⑤细胞内蛋白质、水等化合物⑥甲型H1N1病毒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⑨一片草地⑩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⑧⑩⑨C.③②①④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5.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鲸的鳍和蝙幅的翼在外部形态及其功能上各不相同,在进化上不属于同源器官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都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是人和鱼有共同祖先的证据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方面的共同特征越多6.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①2l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⑥染色体上DNA某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⑥7.麻风分歧杆菌侵入机体,进而侵入细胞的过程中,机体会产生免疫应答。下列有关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叙述,错误的是()A.巨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并会发生免疫反应B.树突状细胞可以将抗原处理后直接传递给B细胞C.辅助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分泌细胞因子,促使B细胞分裂、分化D.巨噬细胞吞噬抗体与病原体结合物与膜的流动性有关8.(10分)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B.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C.清水组实验结果异常,可能滴加的是NaOHD.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二、非选择题9.(10分)研究人员对小鼠的酒精成瘾机制进行了研究。(1)将小鼠置于训练装置中(图1),每次在铃声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听到铃声就吸吮饮水装置,小鼠的这种反应属于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2)训练成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如表),苦味物质相当于负面刺激。时期处理成瘾前期第1~3天在铃声后提供15%酒精第4~5天在铃声后提供掺入苦味物质的15%酒精成瘾期第6~19天无限量供应水和15%酒精成瘾后期第20~22天在铃声后提供15%酒精第23~26天在铃声后提供掺入苦味物质的15%酒精成瘾前期小鼠酒精摄入量无显著差异,且第4~5天的饮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据成瘾后期酒精摄入量(如图2)的差异,将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据图可知,丙组小鼠的行为特点是_____,说明已经成瘾。(3)小鼠脑内mPFC区与行为控制有关,PAG区与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有关。①mPFC区一些神经元的轴突延伸进入PAG区,与该区神经元形成兴奋性_____联系,PAG区的兴奋使动物回避负面刺激。检测mPFC区神经元的活动,发现与丙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组小鼠更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②推测丙组小鼠mPFC区神经元的相对抑制状态导致其酒精成瘾。利用光遗传技术进行检验,实验组相关处理是第一组_____、第二组_____(填选项前字母)。A.以甲、乙组小鼠为实验材料B.另取接受过铃声训练的小鼠为实验材料C.向小鼠mPFC相关神经元中导入光激发后能引起氯离子内流的蛋白质的基因D.向小鼠mPFC相关神经元中导入光激发后能引起钠离子内流的蛋白质的基因E.进行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F.在第4~5天和23~26天进行光激发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是_____。(4)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上述研究的应用前景_____。10.(14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科学家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转基因番茄。目的基因和质粒(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mR)上有PstⅠ、SmaⅠ、HindⅢ、AluⅠ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目的基因指的是______,在构建重组质粒时,为了确保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应该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若用PstⅠ和AluⅠ切割重组质粒,则完全酶切后将会出现______个序列不同的DNA片段。(2)要利用培养基筛选已导入目的基因的番茄细胞,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图中步骤①→②所示技术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3)据图中转基因番茄细胞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可知,由于______而直接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表达时的______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4)如果利用上述方法培育出的番茄不具抗软化性状,经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发现细胞内有目的基因存在,但检测不到mRNA1分子,可能原因是目的基因上游缺少______。11.(14分)黄蓟马是一种体型微小、隐匿性强的昆虫,其若虫和成虫都可以直接吸取植物的汁液,从而对经济作物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昆明地区冬季极端低温较少,蚕豆农田给黄蓟马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给许多捕食性天敌如南方小花蝽、瓢虫等提供了栖息环境。(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蚕豆农田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________,农田中的南方小花蝽与瓢虫之间是________关系。(2)请绘出一条包含有南方小花蝽的食物链________,并简要分析南方小花蝽数量对蚕豆生长好坏的影响________。南方小花蝽密度黄蓟马密度平均捕食量16015.6026011.303608.074607.105606.64(3)分析上图可知,南方小花蝽的捕食量和黄蓟马密度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由表格可知,当黄蓟马密度保持不变时,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________,可能原因是由于________加剧导致。(4)以往,为防治黄蓟马,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喷洒一定浓度的杀虫药剂,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提高黄蓟马抗药性的________,导致黄蓟马种群不断进化。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越来越倾向于生物防治,请谈谈生物防治的主要优点________。(两点)12.黑带食蚜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幼虫(无翅)喜食各种蚜虫。经变态发育为有翅的成虫,可以成群地长距离迁飞。研究者以我国某岛屿为试验站,对黑带食蚜蝇的迁飞行为展开研究。(1)黑带食蚜蝇幼虫与蚜虫间具有_____关系,该试验站内所有的黑带食蚜蝇形成的集合称为______。(2)研究者在试验站逐年捕获并统计黑带食蚜蝇成虫数,以获知其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和图2。①采用黑光灯诱捕黑带食蚜蝇成虫是由于该昆虫具有________性。根据诱捕昆虫的数量可估算它们的__________。②由图1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分析图2可知,该昆虫的迁飞活动会随时间而有规律地变化,表现出明显的_____性。(3)测定变态昆虫翅中12C与13C的比值,可反映其幼虫期的食物来源,进而判断变态昆虫的虫源地。研究者检测了观测站捕获的黑带食蚜蝇成虫翅中12C与13C的比值,并推算出不同时间所捕获的黑带食蚜蝇幼虫的宿主植物占比情况,结果图3所示。区域与试验岛屿的关系主要作物A农业区,位于试验岛屿北侧40km玉米、水稻B农业区,位于试验岛屿南侧60km小麦、水稻①已知该岛屿上无可用耕地,且不进行农事操作。试说明研究者选择该岛屿作为本实验观测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结合图3与表信息,推测该昆虫的迁飞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要证明捕获的黑带食蚜蝇均为迁飞而来,你认为还需提供的实验证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4)上述研究的价值不包括()A.探索黑带食蚜蝇在我国相关地区的迁飞时间和路径B.为预防蚜虫大规模区域性爆发提供可靠的预警信息C.为深入明确黑带食蚜蝇特殊生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D.证实黑带食蚜蝇具有应对不良环境因素的短期反应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题图分析,甲图表1两电极均位于膜外,表2两极分别位于膜内外,因此当刺激c点,产生兴奋并向两侧传递到两个电表时,表1发生的电位变化如图丙,表2产生的电位变化如图乙。【详解】A、丙图表示电流表1的两极先后形成动作电位引起的电流表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偏转形成的电位变化,即表1在相应刺激的作用下,会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通过表1可记录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A正确;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B正确;C、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此时的兴奋传过b处,尚未到达a处,此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错误;D、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此时b点处于动作电位状态,表1的偏转情况正处于④点,D正确。故选C。2、B【解析】【详解】一个人如果长时间不喝水、不吃饭,体内血糖浓度会降低,体内水分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持血糖稳定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增多,为维持渗透压的稳态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正确。3、C【解析】DNA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模板:DNA双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种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详解】A、因为Rep蛋白可以将DNA双链解旋,所以Rep蛋白应为解旋酶,即Rep蛋白可破坏A与T、C与G之间形成的氢键,A错误;B、高温处理DNA分子能使DNA双链解旋,B错误;C、由分析可知,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C正确;D、单链结合蛋白与解旋的DNA单链结合,可防止单链之间重新螺旋化,对DNA新链的形成有利,D错误。故选C。4、C【解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详解】①一个大西瓜属于器官层次;②呼吸道上皮属于组织层次;③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属于细胞层次;④一棵柳树属于个体层次;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⑦某池塘中所有的鱼有很多种,既不是种群层次,也不是群落层次;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属于种群层次;⑨一片草地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⑩某片森林中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据以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⑧⑩⑨,C正确,ABD错误。故选C。5、B【解析】1、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共同由来学说: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性是由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A正确;B、鲸的胸鳍和蝙蝠的翼手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尽相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且它们的来源也相同,说明它们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B错误;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C正确;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D正确。故选B。6、C【解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及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2、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详解】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是个别染色体增加,①正确;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错误;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③正确;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④正确;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⑤错误;⑥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发生在基因内部,引起了基因结构的改变,则属于基因突变,⑥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ABD错误,C正确。故选C。7、B【解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并会发生免疫反应,A正确;B、树突状细胞可以将抗原处理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传递给B细胞,B错误;C、辅助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分泌细胞因子,促使B细胞分裂、分化,C正确;D、巨噬细胞吞噬抗体与病原体结合物属于胞吞,与膜的流动性有关,D正确。故选B。8、B【解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根据实验探究目的可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正确;B、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B错误;C、清水组实验结果是pH呈上升趋势,可能滴加的是NaOH溶液,而不是HCl溶液,C正确;D、加入HCl量过多后,血浆组的pH也会下降,因此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①.条件反射②.反射弧③.酒精摄入量高,而且在掺入苦味物质后仍然大量摄入酒精④.突触⑤.BCEF⑥.BDEF⑦.第一组小鼠都酒精成瘾,第二组小鼠都不酒精成瘾,对照组有的酒精成瘾有的不成瘾(具体描述无论在有无苦味物质时的酒精摄入情况亦可,结果要与前面分组对应)⑧.研究人脑是否有类似机制,预测哪些人容易酒精成瘾;开发能提高mPFC区相关神经元兴奋性的药物,治疗酒精成瘾【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详解】(1)将小鼠置于训练装置中(图1),每次在铃声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听到铃声就吸吮饮水装置,这种反应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条件刺激形成的,因此,小鼠的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2)训练成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如表),苦味物质相当于负面刺激。成瘾前期小鼠酒精摄入量无显著差异,且第4~5天的饮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据成瘾后期酒精摄入量(如图2)的差异,将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图中显示丙组小鼠酒精摄入量高,而且在掺入苦味物质后仍然大量摄入酒精,说明丙组小鼠已经成瘾。(3)小鼠脑内mPFC区与行为控制有关,PAG区与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有关。①mPFC区一些神经元的轴突延伸进入PAG区,与该区神经元形成兴奋性突触联系,PAG区的兴奋使动物回避负面刺激。检测mPFC区神经元的活动,发现与丙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组小鼠更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说明丙组小鼠的相关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因而成瘾。②推测丙组小鼠mPFC区神经元的相对抑制状态导致其酒精成瘾。为了探究上述推测的正确与否,设计实验,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相关神经元是否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实验相关处理是第一组BCEF、第二组BDEF。在上述推测的支配下,第一组小鼠都酒精成瘾,第二组小鼠都不酒精成瘾,对照组有的酒精成瘾有的不成瘾,这样的结果能证明上述推测。(4)结合生活实际,因为酒精成瘾对于人来讲是很痛苦的事情,因此需要积极开发药物治疗,上述研究成果用于实践的话,则需要积极开发提高mPFC区相关神经元兴奋性的药物,治疗酒精成瘾。同时也能为研究酒精成瘾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点睛】熟知反射的概念及其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时解答本题的前提,能认真读题并提取相关的有用信息合理分析和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10、(1).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2).SmaⅠ和PstⅠ(3).3(4).卡那霉素(5).(植物)细胞的全能性(6).mRNA1和mRNA2相结合(7).翻译(8).启动子【解析】科学家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因此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即为目的基因;为防止基因和质粒发生随意连接,可选择两种限制酶切割,据图可知,可选择SmaⅠ和PstⅠ两种酶;形成的重组质粒上有PstⅠ、SmaⅠ、HindⅢ、AluⅠ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目的基因内部也有AluⅠ限制酶切割位点,因此用PstⅠ和AluⅠ切割重组质粒,在重组质粒中有会3个切割位点;重组质粒上有卡那霉素的抗性基因,可以此作为标记基因进行筛选;从图中可见,目的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l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2的结合,使得mRNA2翻译受阻,导致不能合成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详解】(1)本实验的目的基因指的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为了确保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应该选用的限制酶是SmaⅠ和PstⅠ。若用PstⅠ和AluⅠ切割重组质粒,在重组质粒中有3个切割位点,则完全酶切后将会出现3个序列不同的DNA片段。(2)重组质粒中应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培养基中应加入卡那霉素。图中步骤①→②为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3)由图可知,mRNA1和mRNA2相结合后阻碍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表达时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4)若细胞内有目的基因存在,但检测不到mRNA1分子,可能原因是目的基因上游缺少启动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正确选择限制酶构建重组质粒,并能根据图示用生物学原理解释性状产生的原因。11、①.(生物)群落②.种间竞争③.蚕豆→黄蓟马→南方小花蝽④.南方小花蝽数量增加,黄蓟马的数量减少,蚕豆就生长的好;南方小花蝽减少,黄蓟马的数量增加,蚕豆生长的不好⑤.南方小花蝽对黄蓟马的捕食量随着黄蓟马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黄蓟马密度相同时,南方小花蝽对黄蓟马若虫的捕食量高于成虫⑥.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⑦.种内竞争⑧.基因频率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解析】1.群落指的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

种间关系有:(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对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详解】(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由题干可知南方小花蝽和瓢虫都以黄蓟马为食,所以二者是竞争关系。(2)分析题意可知,黄蓟马以蚕豆为食,南方小花蝽以黄蓟马为食,据此可绘出的食物链为蚕豆→黄蓟马→南方小花蝽。南方小花蝽数量影响黄蓟马的数量,进而对蚕豆生长好坏产生影响。当南方小花蝽数量增加,黄蓟马的数量减少,蚕豆就生长的好;当南方小花蝽减少,黄蓟马的数量增加,蚕豆生长的不好。(3)由图可知,随着黄蓟马密度的增大,南方小花蝽对黄蓟马的捕食量也增大;黄蓟马密度相同时,南方小花蝽对黄蓟马若虫的捕食量高于成虫。由表格可知,当黄蓟马密度保持不变时,随南方小花蝽密度逐渐增大,南方小花蝽的平均捕食量减小,说明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随自身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可能是由于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加剧造成的。(4)杀虫药剂对黄蓟马种群的变异起着定向选择的作用,会提高黄蓟马的抗药性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