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论文)8600字】_第1页
【论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论文)8600字】_第2页
【论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论文)8600字】_第3页
【论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论文)8600字】_第4页
【论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论文)86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目录TOC\o"1-3"\h\u28953一、言论自由的内涵及价值 摘要言论自由,即公民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排除其他人的干预,以直接或者抽象的形式表达意见和主张。言论自由对于实现个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国家实现民主化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对于言论自由权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历史原因,传统的权利保护观念影响了宪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目前关于言论自由的立法保护主要集中于立法规定、司法保障以及司法实践三方面。但是对于公民言论自由及其权利如何进行保护却没有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使得人们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感到困惑,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目前有关言论自由的研究工作。这给言论自由带来极大冲击。因此,如何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已成为当下重要课题之一。在社会信息化推进的背景下,公民对于言论自由这一基本权利行使的认识日益增强,言论自由所具有的价值也愈加突出。因此,健全公民言论自由法律保护显得格外有必要。关键词:言论自由;法律规制;民法

一、言论自由的内涵及价值(一)言论自由的内涵在人类文明中,言论自由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言论自由具有‘有助于思想与讯息之流通,推进文明进步与发展’之原动力。如果言论自由得不到保证,也就不会有思想上的撞击和社会进步[1]。狭义的言论自由仅指口头发声。但广义的言论自由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如电影、电视、绘画、戏剧、话剧等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而产生的。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含义内的话语权,不仅有口头形式,也有书面形式。但是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权利或者可由其他基本权利条款包摄的表达,则不属于话语范围。(二)言论自由的价值言论自由之价值强调公民言论自由之实现,而言论自由法律保护之意义亦在于确保言论自由价值的全面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言论自由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目的,言论自由与完善人格没有必然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言论自由来实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达到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的目的,同时,言论自由还能够满足人的本性及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言论自由对真理的生成和传播、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每个人都具有发现真相的潜力。我们可以反对别人的观点,但没有权利剥夺他表达观点的自由。当然,我们不能迫使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任何一种看法都可能成立,抑制了任何一种看法,都会产生抑制真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言论自由作为宪法所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既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又能为民主政治提供动力源泉[3]。同时,它还能够使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言论自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言论自由与政府公权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制约着腐败。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言论自由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在现实当中,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言论自由的作用。在国外,民主政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中国则没有走这条路,我国所有的权力都归人民所有。但是人民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要想保证公权力的合理运行和更好地为为民服务,就需要人民来监督公权力的行使。二、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及法律边界(一)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必要性1.对公民个人权利的可能侵犯:“人肉搜索”虽然从最初目的来看是一种道德谴责,但如果超过网络文明能够忍受的范围,必然会发展成为一种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造成对公共利益的损害。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使得公共利益的维护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宪法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权、隐私权、名誉权以及肖像权等内容,其中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具有最高的价值位阶。2.对公共管理的可能冲击:侵犯他人的个人权利并不等同于侵犯自己的权利,而应该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式来实现对他人的合理限制,从而达到维护公共管理的目的[4]。网络色情、暴力等负面信息的出现会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秩序都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网络空间中,不雅照片等网络色情信息的泛滥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传播内容,以维护公共利益,促进公共管理。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导致网络色情、暴力和黑客等问题频发,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3.对司法公正的可能影响:虽然近期网络舆情对法院判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说,网络言论并没有对司法干预造成实质影响。一般来说,网络舆论力量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网民的意愿。而且这些观点大多带有个体性,又因为大多数网民对法律或者审判缺乏必要的专门技术认识,因而观点通常更多地表现出偏向基于情感性判断的道德结论。现实生活中网络舆论虽然都试图寻求客观公正,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不同兴趣、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冲击。网络舆论虽然能够体现民意,但是也存在着片面追求民意表达的可能性。网络言论对法官裁判的不利影响:网络言论不仅会损害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而且也容易使其丧失应有的权威感。因此,需要谨防网络言论可能给司法判断带来的冲击。(二)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行使任何一项权利都要在法律许可的限度内进行,而超出法律规定的权利已经不属于权利。1.相对于名誉权,言论自由的边界在于言论的真实性。第一,两者的内容不同,即其内容的真实性不同。在新闻实践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言论自由是一种人格尊严权利,它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所谓言论真实性,主要包括内容真实和形式真实两方面,它与抗辩事由及法律责任密切相关。我国的相关立法如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所规定的,对于在网络上发表的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言论,应当认定为具有一定的价值或者意义。而不是仅仅因为其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虚假性,就认为是诽谤。通俗地说,说话人只要证明自己的言论是真实的或者确信是真实的,而且不编造和传播“虚假事实”,就不必承担相关法律后果。第二,我们所追求法律上的真实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新闻媒体作为公众认识事实和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手段,对言论自由的行使享有一定特权,无论国际法还是国内法都明文规定新闻媒体只要使其所报道的信息基本真实就可以了,而不必要求其完全正确地表达。2.相对于隐私权,言论自由的边界在于是否涉及公共利益。个人隐私与公共利益无关时应受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多数人为主体,“隐私权”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客体,所以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还应维护隐私权。在对隐私权进行保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区别。其次,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能仅限于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第三,隐私权的立法模式应为二元结构。自由与隐私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影响,不同的时期也会产生背道而驰的现象,但是它们的内涵却各有自己独立的方面。官员是政府行使公权力的执行者,也是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者。官员的财产不仅涉及个人隐私,更重要的是涉及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隐私权等权利。这既是政治伦理的要求,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因此,对官员财产申报进行监督批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官员对自己拥有的财产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掌握,致使他们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正当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隐私权等,也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不良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群体性事件,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这需要我们去关注和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3.相对于公共利益,言论自由的边界在于是否存在“明显而即刻的危险”。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从理论上分析。二是从实践上考察。三是从立法上探索。维护公共利益和言论自由权利发生冲突时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可参照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Holmes)1917年《SchenckⅤ.UnitedStates》一案中《R》所确定的“显而易见和立即危险”原则进行。“显见且立即危险”原则是指当评判所有涉及话语的个案时都要考虑话语发表时的时空、有无显见且立即之危险,某一话语若引起或企图引起显见或立即之危险。且这一危险会使该国宪法或法律所保护之部分法益受到损害,则该国可依宪法与法律对这一话语进行约束或处罚[5]。但它所适用之先决条件,则须以维护该国或社会之基本与重大利益免受实质损害为目的。且须以不利结果行将出现、为时已晚、更须以明辨是非为条件。唯有符合这一先决条件者,才有资格享有公民之自由。三、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完善(一)我国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现状1.立法保护: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到国际条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行为的权利,但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是有限的。法律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它并不是国家的强制性规范,而是由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6]。因此,研究宪法,首先要了解宪法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我国的法律分为言论自由的法律和专门法两大类,前者称为基本法律,后者称为普通法律。法律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制定的调整社会关系行为的总和,主要由立法法,行政法和刑法构成。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依照法律制定和变更的有关行政管理和行政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2.执法保护:建立以行政执法为核心的执法体系。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执法活动。目前,我国行政执法主体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和机制,导致执法水平良莠不齐。行政执法人员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导致行政主体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着滥用行政依权、违法行政以及权利保护不力等问题[7]。自由裁量性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执法状态之一,但由于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其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境,例如:因言获罪难、利用微博上访难等等。但是,从目前来看,在执法层面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公民言论自由实现的因素。3.司法保护:司法是国家有法定职权的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在法律基础上采取合法程序来解决争议和社会问题。司法包括诉讼程序中的一切活动。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没有确立言论自由制度。但司法实践已充分证明,言论自由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言论自由司法保护就是在宪法与法律规定范围内保护公民言论自由,防止言论自由被滥用,从而减少或者避免侵权。言论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它不仅可以通过司法救济获得救济,而且还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途径来实现。在我国,言论自由权由国家授权给各级行政机关行使。而各级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又受到法律的制约和规范,这就决定了公民的言议自由权必须得到法律的保障。目前,我国对言论自由权的保护主要通过行政诉讼来实现,但由于言论自由在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8]。所以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十分重视对言论自由进行司法保护。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应具备一定条件:一是要有正当的理由。二是要符合法定标准。根据不同情况,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法都赋予了公民一些必要的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9条对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该条款过于原则,不利于维护行政机关的合法权益。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国法律中并未明确公民言论自由权利,同时针对公民名誉权与隐私权同样存在。但是就当前司法状况而言,由于我国法院对于公民言论自由保护不到位,使得公民名誉权与隐私权利被侵犯之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言论自由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来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已成为当务之急。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国家为保障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正常开展而实施的系列举措。我国目前正处于以改善司法环境,促进司法公正为重点的司法改革之中。它将为我国公民言论自由等权益的实现提供更充分的司法保障。(二)我国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问题1.宪法规定内容笼统且其他规定立法层次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5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并保障人权”。可见,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种基本政治权利。但是,言论自由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9]。任何一项法律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具有一定的明确性,而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的公民基本权利,它的行使必须遵循一定的保障原则。我国现行宪法虽然没有关于言论自由权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却有明确的权利界限。言论自由权在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公民言论自由的行使。2.政府权力的滥用导致公民“言路”不畅。一方面,由于犯罪和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言论泛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文化审查机制,使公民的言论自由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政治性言论,严重影响到了公民的言观自由。言论自由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司法保护。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提倡科学理论和民主法制”。但现实中该制度并未真正得到落实,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存在言论自由渠道不畅和政府权力过大以及政府律己松懈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加之我国缺乏违宪审查机制,致使公民言论自由权遭受侵害后,不能对违宪审查并获得及时有效救济。3.司法保障不积极。司法也称法律的运用,对司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能够督促立法并对立法的完善起到借鉴作用。“无救济即不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权利,在我国主要通过调解、复议和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进行救济,而非通过司法诉讼来实现。诉讼是最直接有效的权利保护形式之一,也是法律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程序中的权利分为应然权利和实然权利两大类。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自由权和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这些权利。”没有司法救济,对言论自由的保障就会失去意义。(三)我国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完善目前,我国对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的完善层次有三。一是积极完善立法保护,以法律形式限制言论自由契合宪法保障人权之本意。厘清限制边界有助于公民清楚了解其合法享有言论自由权之具体范围并引导其正确行使职权。也使得法院在言论自由案件的现实裁量中能够有法可依并减少法官自由裁量之余地。二是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依法掌控行政权对言论自由之制约。公民言论自由之表达取决于政府之积极合作[10]。因此政府应扩大利益表达渠道并拓宽言论自由之途径以维护公民言论自由。而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应当严格规范其行为以防止滥用公权力侵害公民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和实现依法治国。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难度。网络言论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维护网络言论自由前提下,妥善有序的规制有助于营造良好稳定的网络环境和给民众提供更加顺畅自由的言论平台。四、网络环境下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网络言论自由从本质上看是言论自由借助网络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形式。但它的内涵仍是指公民在法律上有权使用一切手段(包括网络)自由表达思想意见,不受违法侵害[11]。从历史发展来看,网络言论自由权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它既具有传统言论自由所特有的内容与特征,又体现出自身独特的特性。具体地说,网络言论自由就是借助于互联网这一新平台来表达意见,想法,主张和感情的自由。它包括用图像,文字和声音等多种方式所表达的信息。(一)我国网络言论自由规制的现状目前,我国有效网络立法共80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决定2部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7部、国务院相关部委制定部门规章及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63部、最高人民法院分别或者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8部。《刑法》是继《民法通则]之后又一重要的部门法。它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2001年3月16日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试行)》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公共计算机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措施管理条例》则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定。以上法律规范形成我国现行互联网管理法律制度,内容涵盖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网络信息管理和网络安全[12]。(二)我国网络言论自由规制的实践困顿重点有三:一、法律法规偏少、规章偏多、没有统一立法原则。我国对网络言论的法律规制主要集中在规章层面,且以国务院为最高立法层级。二是立法目的不明确,没有把“言论自由”作为一个独立的条款加以明确规定。三是相关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力度不够,存在明显不足。四是缺少专门的立法来保障和促进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作为宪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人权法上已被广泛接受并成为各国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条例》却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禁止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等信息。”我国在网络言论自由方面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现行的网络言论法律规范主要由不同的立法主体负责起草和实施,其中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下次的国务院为主。但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地方人大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3]。立法原则上是一致的,但由于立法主体在自身管理领域和本部门利益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情况下:一是法律规范之间缺乏协调性,法律法规过于分散且缺乏实际操作性。二是法律性质不明确。言论自由权属于公民权利范畴,但它不是宪法上的权力,而是一种社会自治力量。三是法律实施困难大。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的法律保护网络言论自由。二是对公民言论自由权在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如行政执法、管理限制和司法救济等方面;二是监管制度不健全,行政干预过多;三是执法部门权力过于分散,缺少有效制衡。法律规范是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的基础,我国政府对互联网进行日常管理肩负着沉重的使命,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作用与地位。在此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互联网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和企业自主创新、自我管控的需要,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是必要的。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三)我国网络言论自由规制的完善措施鉴于与网络言论自由相关的立法,司法和执法等多方面的问题,应解决好四方面的问题。第一,制定一部专门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对现有相关的法律进行修改和补充;第三,提高网民素质,培养正确的网络媒介使用意识。第四,加强行业监管[14]。建立以法为主体、行政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法律体系。借鉴韩国经验、实施网络实名制。最后建议强化行业自律。结语伴随着中国法治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言论自由呼声日益高涨。民主社会需要保障公民有足够的言论自由并能够自由地宣传思想和表达政治观点。言论自由已成为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必要因素和现代民主制度建立的基石。新媒介为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尤其是网络言论自由能够及时反映社会变化,发挥网络行业的自律功能,打造一个多元化的言论平台。本文主要从当前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自由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此外,政府还应做好公民言论自由保护中发挥的作用,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权力制约与法治观念引导、提高政府责任感与诚信度、依法行使权力与义务等。参考文献[1]孙平.冲突与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