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2/2F/wKhkGWcPvaWARUl-AAJ--IFwISk590.jpg)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2/2F/wKhkGWcPvaWARUl-AAJ--IFwISk5902.jpg)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2/2F/wKhkGWcPvaWARUl-AAJ--IFwISk5903.jpg)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2/2F/wKhkGWcPvaWARUl-AAJ--IFwISk5904.jpg)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2/2F/wKhkGWcPvaWARUl-AAJ--IFwISk59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1.1940年2月,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明确发出了开展自然科学运动的号召。运动中科技工作者们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深入开展反巫神反封建迷信的斗争。据此可推知,这一运动()A.促进农业产量的增长 B.利于边区形成良好的风气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D.以民主和科学为两大主题2.《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A.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批判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政策C.推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D.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3.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它在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该大会()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C.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4.如表为陕甘宁边区庆阳、合水、镇原等地17个乡432家佃户减租情况统计表,材料体现的政策()时间减租(石)1939年4051942年1501943年131(数据来源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编》)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体现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5.长征胜利结束时,中共中央在一则通电中说:“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就是创造全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与民主共和国的阶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B.民族矛盾影响民主革命的进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6.1942年12月,国民政府通电全国,规定各省市重要城市棉花、棉纱、布匹、粮食、煤炭、食油、食盐、纸张等八大类物资为主要限价商品,其他物品为议价商品,严厉推行限价政策。这一举措意在()A.稳定国统区社会秩序 B.打破日军以战养战政策C.发展民族工商业经济 D.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7.1944年7月延安市作出开展“十一运动”的决定。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每户有一年余粮。二、每村有一架织布机。三、每区一个铁匠铺,每乡一个铁匠炉。四、每乡一个民办学校和夜校。五、每人识一千字。六、每区一个卫生合作社。……十一、每村一个水井,每户一个厕所。”该运动的开展()A.表明中共对乡村社会改造的起步 B.意在团结民主党派争取抗战胜利C.是边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尝试 D.体现了党对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视8.下面是1941年《新华日报》对山西沁县等地的村代表参选情况作出的相关统计报道。沁县有5个村,公民,总数为1471人,参选公民达1233人,约占公民总数的84%;据沁县、沁源、屯留3个县统计,村代表会成分中中农约占60%,贫农约占25%,富农约占10%,地主、雇农约占5%。由此可知,沁县等地的村选情况说明()A.“三三制”原则得到了贯彻 B.地方基层治理能力增强C.农民的民主参政意识较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9.有学者整理了1938-1945年《新华日报》“七·七事变”纪念文章,发现其数量变化呈现下图趋势。下图从侧面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救国的艰难性和曲折性B.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矛盾不可调和C.报刊媒介救国方式从根本上影响了战争走向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减轻了抗战的压力10.下图为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的一次重要集会的照片。这次集会()A.党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权建设的探索C.说明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支持 D.表明国共合作开始深入政治领域11.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根据地开展冬学、民校识字等扫盲运动,并将“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英雄故事用曲艺、诗歌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这些举措意在()A.扩大共产党群众基础 B.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C.提高群众的民族意识 D.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12.1941年9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国民体育法》,并设置了全国性的体育节。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在延安盛行,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这主要由于()A.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政府对体育教育重视 D.坚持抗日战争的需要1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冬学、民校识字运动,把“狼牙山五壮士”“民族英雄之母马老太太”等抗日英雄故事用图片、大鼓、故事、诗歌等形式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这些举措()A.基于巩固革命政权的需要 B.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C.旨在提高民众的民族意识 D.丰富了根据地精神文化生活14.1940—1941年,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国际宣传委员会、海外工作委员会,主动向海外宣传八路军、新四军英勇事迹。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还多次邀请美国记者斯特朗、美军观察组成员等参与延安当地的活动。上述举措(
)A.有利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力图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C.促使美国调整了扶蒋反共政策 D.意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15.1941年11月8日,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林伯渠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边区成立三年来,“在边区和县级我们都建立了正规的参议会,行政工作集中于政府,创制复决之权及对于政府行政人员选举罢免之权,则属于各该级参议会。至于乡市则采取议行合一制度”。这体现出边区政权()A.工农民主专政的特色 B.主权在民的施政宗旨C.统一战线的斗争策略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16.下表为1937年到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兵力逐年增长统计情况,这反映了中共()(单位:人)年份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总兵力合计1937年8000012000——920001938年25000——1939年50000——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45001944年207301945年20820注:各年度人数均以年底为准。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我军总人数为人。A.统一战线的努力 B.群众战略的可行性C.仅注重民族矛盾 D.转向重视游击作战二、材料题17.[根据地与敌后抗战]材料一: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的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敌后抗战的战争形式以“游击战”为主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11个县共产党党员2456人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国民党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人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19.民族主义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十年战争重新塑造了欧洲的形象,教皇的权力和大一统局面不再……在民族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一批以民族为基础的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相继巩固了自己在欧洲的地位,他们不再崇拜神权,而是更为实际地追求本国的领土、资源、财富等现实利益……由此形成的国际体系也顺应了工商时代的要求,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整理自黄宇蓝《论三十年战争中欧洲各国国家利益意识的觉醒》材料二19世纪历史事件①1822年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独立之后的巴西仍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②③1882年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后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1896年1894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领导人民抗意斗争,1896年取得独立。材料三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刺激,战时中国的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开展。南京国民政府在开放民众宣传方面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中共在敌后开展根据地的过程相应,抗战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展开,根据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民族生存和民族意识不断推展的过程。……浴血奋战让中国拥有了自18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战争开始的时候,中国还受制于治外法权和帝国主义。如今,中国第一次重获全面的独立。另外,中国现在还是“四巨头”之一,是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摘编自《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形象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由此形成的国际体系的名称,并说明它成为“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的理由。(2)“小事件大历史”,请参照示例任选两例补充表格,并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进步潮流。(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拥有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的表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集会中的“抗战文化”1944年夏,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到达延安进行战地采访,写下了轰动中外的《红色中国报道》(此书后来被译为《北行漫记》)。文中对边区的一场集会有这样的描述:吃了晚饭,我们就在月亮底下到一个圆形的戏场参加一个集会,一队兵士和他们的妻子将表演现代化的土风舞,展示他们在南泥湾的成就。布幕上挂着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和蒋介石的画像,布幕前面有一个乐队拿着稀奇混合的古今乐器奏着轻软和谐的音乐。那些跳舞的人则声音清晰而自信地唱着歌。一个刚到边区来的游民出场了。他唱着,“我没有吃的东西,没有地,没有家庭。”这个游民从舞台上的一边望着一群抬锄耙的兵士出场。他们是刚从田里回来的。一个女人从另外一边出场。她说,“到我家里去,我烧饭给你们吃。”兵士们向她道谢,然而拒绝了。这女人赶忙说道:“我的邻居听见你们经过这里,我不请你们吃饭,他们看得起我吗?”兵士们却笑着说:“多谢多谢,可是我们自己有东西吃,我们不吃老百姓的东西。”他们走出去,看见游民。“你是外乡人吗?吃过没有?要是没有吃过,来,跟我们去”。那游民露着惊愕的模样。“这就是八路军”,他说着就跟着他们走了。——据福尔曼《北行漫记》提取材料信息,谈谈你对“抗战文化”内涵的理解。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40年(陕甘宁边区)。据材料“运动中科技工作者们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深入开展反巫神反封建迷信的斗争”,可以看出,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科学运动,有利于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排除A项;该运动与工业化建设无关,排除C项;以民主和科学为主题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可以看出中共边区政府吸收了大量的党外民主人士,这是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正确;B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A。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七大的召开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已经建立,排除A;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排除B;当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并没有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排除D。故选:C。4.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1939年-1943年,陕甘宁边区地主给佃户的减租量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有利于团结地主和农民阶级共同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而非耕者有其田政策,也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C两项;材料中“减租”政策说明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由材料“进入抗日前进阵地”、“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就是创造全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与民主共和国的阶段”可知长征胜利结束时,日本已经加紧侵华步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正确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促进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说明民族矛盾影响民主革命的进程,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排除C项;材料信息“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反映的是民族矛盾影响民主革命的进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和“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D项。故选B项。6.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12月(中国)。根据材料“1942年12月,国民政府通电全国,规定各省市重要城市棉花、棉纱、布匹、粮食、煤炭、食油、食盐、纸张等八大类物资为主要限价商品,其他物品为议价商品,严厉推行限价政策”等信息可知,为了保障战时物资供应、应对日本的经济战和抑制内部的投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对粮食、矿业资源、日用必需品、燃料、日用工业品和外销物资等采取统购统销、专卖和限价的办法,实施管制;但是整个抗战期间,物价持续上涨,投机炒作、囤积居奇从未得到遏制;尤其是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为打击中国经济,对中国的国际交通线进行了打击,国统区通货急剧膨胀,这一举措意在稳定国统区社会秩序A项正确。日本提出了“以战养战”的政策,即利用战争掠夺到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供应其侵略战争的需要,来继续扩大战争,这主要涉及的是沦陷区,排除B项;严厉推行限价政策的根本意图并非发展民族工商业经济,排除C项;1940年左右就已经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包围和封锁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延安市作出开展“十一运动”的决定,这“十一运动”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提高生活的每户有一年余粮,生产有关的每村有一架织布机等,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体现了党对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未明确表明此次活动是首次开始,不能得出中共对乡村社会改造的起步,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农村地区生活的改变,未涉及团结城市民主派的抗战活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权的组建,排除C项。故选:D。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沁县等地在村选中,参选公民人数占公民总数的比例高,民主范围广泛,同时村代表会成分中农民所占比例高于95%,这均说明当地农民的民主参政意识较强,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村选中民众的参选比例和村代表会中各成分的占比,不能体现“三三制”原则得到了贯彻,排除A项;抗战时期边区政府的乡村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材料数据涉及的是参选公民比例和村代表会各成分占比,无法得知地方基层治理能力增强,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7年9月形成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9.答案:A解析:10.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到,晋察冀边区召开参议会,这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权建设的探索,因此B项正确。A项“工农革命军”的说法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开始深入”的说法不合史实,排除。11.答案:C解析:综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文化教育,并将抗日英雄故事进行宣传教育,这样有利于启发民众思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这些举措是为了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来进行抗战,而不是为了扩大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和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排除AB项;这些举措还是为了进行抗战,而不是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D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题干信息“1941年9月9日……”可知,抗战处于相持阶段,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颁布《国民体育法》和边区的体育运动都与提高军队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有关,D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建立,此时期是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建立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政府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是原因之一,但题干强调的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C解析:材料中明确提到通过图片、大鼓、故事、诗歌等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英雄故事,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故选C项;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些举措并非为了巩固革命政权,排除A项;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主要是各抗日阶级、阶层和力量的联合,而材料的举措主要是面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并不会扩大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排除B项;虽然这些举措确实丰富了根据地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民众的民族意识,而非单纯的文化娱乐活动,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向“海外宣传八路军、新四军英勇事迹”,并邀请“美国记者斯特朗、美军观察组成员”等参与延安当地的活动,有助于外界对中国抗战和中共军队的了解,争取国际社会中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支持中国抗战,B项正确;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1942年1月,与“1940-1941年”不符,排除A项;美国对中共的态度如何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主要是因为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以及中国的持久抗战,而不只在于中国方面的宣传,排除D项。故选:B。15.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行政工作集中于政府,创制复决之权及对于政府行政人员选举罢免之权,则属于各该级参议会”,这体现出陕甘宁边区政权主权在民的施政宗旨,B项正确;苏维埃工农民主制属于工农民主专政,而陕甘宁边区政权不同于苏维埃工农民主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统一战线问题,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陕甘宁边区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B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937年到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兵力在抗日战争期间逐年增长,这反映了中共的群众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抗日队伍中来,故选B项;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的,其内容是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但表格数据主要反映的是中共军队的增长,而非统一战线的成果,排除A项;中共在抗战期间不仅注重民族矛盾,也注意处理内部矛盾,排除C项;游击战是中共在抗战期间的重要战术,但表格数据的变化与战术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17.答案:(1)[参考答案]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抗日力量;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持久广泛的以游击战为主的战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侵华气焰,牵制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参考答案]特征:分布众多;以延安为领导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群;分布在日军力量薄弱的城乡之处;从山区到平原都有分布;根据地点、线、面结合。原因:敌强我弱的形势;我国地域大,日军数量有限,只能占领城市和重要交通沿线;游击战的机动灵活可以挫败日军的进攻和“扫荡”;有效地依靠民众的配合和支持;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抗日战争时期。据材料一“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可知,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抗日力量;据材料一“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可知,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持久广泛的以游击战为主的战争;结合所学从打击了日本的侵华气焰,牵制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的角度分析。(2)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小问是特征,据材料二的形势图从分布众多、以延安为领导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群、分布在日军力量薄弱的城乡之处、从山区到平原都有分布、根据地点、线、面结合的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是原因,结合所学从敌强我弱的形势、我国地域大和日军数量有限、游击战的机动灵活、有效地依靠民众的配合和支持的角度分析。18.答案:措施:实行普选:实施参议会制度:推行“三三制"。作用: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权建设的尝试,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根据“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得出是实行普选;根据“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得出是实施参议会制度;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是实行“三三制”。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权建设的尝试,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19.答案:(1)变化:削弱了教皇的权力;推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名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理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使欧洲大陆形成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产生了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2)示例:1857年爆发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1881年,苏丹爆发反对外国侵略的马赫迪起义,起义持续近20年,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进步潮流:亚非拉被殖民国家和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3)关系: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精神。表现:中国开始摆脱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以主要反法西斯国家的身份参加开罗会议。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是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并于其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欧洲。变化:据材料“教皇的权力和大一统局面不再”得出削弱了教皇的权力;据材料“民族国家崛起”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ERK2-IN-5-生命科学试剂-MCE-2561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项目管理费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赛事表演安全免责合同
- 施工日志填写样本建筑物绿化工程
-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与兴趣培养
- 酒店卫生标准与旅客健康保障措施研究
- 个人土地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 产品分销区域合同范本
- SPA会所年度承包经营合同
- 个人财产保险合同模板(经典)
- (一模)芜湖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教学质量监控 英语试卷(含答案)
- 完整版秸秆炭化成型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诗经楚辞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AI辅助的慢性病监测与管理系统
- 2025中国海油春季校园招聘19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护理
- Unit 6 Is he your grandpa 第一课时 (教学实录)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数据采集技术》课件-Scrapy 框架的基本操作
- (2024)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 医疗保险结算与审核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