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学设计第1课《“北京双奥”荣耀中华》课程基本信息学科体育与健康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1“北京双奥”荣耀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分享“双奥之城”进程中的人和事的活动,做到小组合理分工、有效交流、团结合作、积极分享。了解中国在获得“双奥荣耀”的进程中国家发生的各种变化的同时,能够说出具体的榜样事迹与关键事件。2.在分析北京为什么能成为“双奥之城”的活动中,能对‘北京双奥’进程中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合理排序,并对该排序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表述。3.通过感受、发现与践行“北京冬奥精神”的活动,能够说出某位同学在某项活动中所具有的“北京冬奥精神”,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践行“北京冬奥精神”,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北京“双奥之城”的内涵,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积极践行“北京冬奥精神”,树立强国有我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一、课程导入教师组织:教师介绍本课学习内容,播放有关“北京双奥”进程的视频,同时进行适当解说,导出“奥运三问”的由来,带领学生感受“北京双奥”进程中不同领域的成就,并找到“奥运三问”的答案。学生观看并思考中国在实现“北京双奥”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小结:从提出“奥运三问”到实现“北京双奥”中国不仅在运动成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举办奥运会多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并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课程导入:1.利用课前自学与课堂中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以“奥运三问”为线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从落后到强大的发展历程,通过今昔对比获得情感体验,树立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优秀运动员的事迹,以及中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变化,激励学生树立奋斗不止、追求卓越的人生观。探究新知30分钟活动一:分享“北京双奥”进程中的人与事教师组织:组织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导入视频中的内容,将印象最深刻、最受鼓舞与影响的人或事转化为具体的问题,用“我问你答”的方式,来传播奥林匹克知识与文化。1.利用课前完成的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成立命题组,围绕从提出“奥运三问”到实现“北京双奥”进程中的人和事,设计成系列问题。可根据导学单中的提示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命题。2.各组在4分钟时间内根据课前记录完成命题。3.每组派出一名“考官”到其他小组进行4分钟提问,被提问的小组每答对一个问题即得1分,规定时间内累计小组正确答题数目获得总分。教师引导学生统计本组得分,并记录在黑板上的积分表内。表扬提出有价值、有深度问题的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活动内容。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提问,还有教科书中展现的“北京双奥”的历程,可以看到中国不仅出色地回答了“奥运三问”,而且在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举办了北京冬奥会,使北京成为目前唯一的“双奥之城”。这不仅与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持续发展有关,还与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相关。活动二:分析北京为什么能成为“双奥之城”教师组织:结合活动一的小结,引导学生利用“领域卡”对各领域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排序理由进行1分钟阐述。每名学生可为自己欣赏的小组排序点赞,每人只有一次点赞机会,且不能给本组点赞。各组按要求完成排序,并选派1人发言。教师小结:每组的理解与排序角度都有所不同,但都言之有理,而且都阐明了奥运会与办奥城市的发展是互相促进、互相成就的。或许你今天的排序还不能说服其他人,或许你对某些小组的排序与阐述颇为欣赏,希望今天的讨论能成为一粒种子播撒在你的心中,让你树立远大理想,在未来成为某一领域的中坚力量,为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三:感受、发现与践行“北京冬奥精神”教师组织:结合教科书第8~9页中志愿者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强调“北京双奥”取得的巨大成功还与各行各业默默付出的普通人的努力有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广大参与者共同创造了“北京冬奥精神”。请学生思考在自己的周围有哪些人在学习生活中践行了“北京冬奥精神”。学生活动:1.全班共同大声朗读“北京冬奥精神”,并思考自己或同学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北京冬奥精神”。2.通过寻找自己或某位同学体现“北京冬奥精神”的行为,填写完成导学单活动三的榜单。3.统计本组榜单中出现名字次数最多的同学,填写到“北京冬奥精神”践行者名单中,并总结本组践行“北京冬奥精神”的特点和感想。4.各组代表轮流发言,用30秒介绍本组“北京冬奥精神”践行者。教师小结:在我们身边,其实随处可见“北京冬奥精神”。也许是你不断努力,最终攻克了一道难题;也许是你某一次为团队利益而舍弃自己的想法;也许是你某一次在团队合作中热心地调和。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要做发现者,还要做“北京冬奥精神”的践行者,让我们通过每个人的点滴努力为奥运、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做敢于创新有本领、为国尽力有担当的有理想的中国人。活动一:1.创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的情境,分享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进程中的人和事,树立民族自豪感。2.用半开放的问题来分享自学成果,传播奥林匹克知识、文化,介绍“北京双奥”进程中的榜样人物、重要事件和伟大成就。3.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提出能发展思维能力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并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价答题者对于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活动二:1.利用排序检验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对北京为什么能成为“双奥之城”的分析。2.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在实现“北京双奥”的过程中,中国在各领域的变化,感受举办奥运会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北京双奥”的重大意义。活动三:1.通过志愿者的典型案例激励学生做敢于迎难而上、善于解决问题的青少年。2.以本节课或日常学习生活为场域,引导学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北京冬奥精神”,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北京冬奥精神”,并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和勇于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助力学生在团队中健康、快乐成长。总结提升3分钟一、总结与提升学生活动:各组交换导学单,各组分别统计本组每名学生在各组榜单中出现的总次数,即为该同学的总分,再将本组每名学生的总分相加,得到本组的总分,并报告老师。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一起来看黑板上的积分表,让我们为每个努力的小组鼓掌,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在体育与健康课中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要积极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体育精神的践行者,并将其迁移到学习与生活中。学生活动:共同鼓掌。二、布置作业教师组织:给出三个不同内容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任选其一完成,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1.给自己的一封信。结合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转变中遇到的困难,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及感悟,给自己写一封信,明确未来目标。2.为校园“迷你冬奥会”设计一个比赛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小组成员共同设计一项适合本校场地与当地气候的比赛项目,拟定比赛规则,自制器材,与小组同学进行试赛和改进。3.提出与分享“新奥运三问”。结合本课的学习与感受,各组在课后共同讨论,根据当前我国的发展,尝试提出“新奥运三问”。总结与提升: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布置具有不同难度和需要不同实施方式的作业,让每名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并能学以致用。2.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学生从初中阶段树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信念。教学评价2分钟一、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能准确说出实现“北京双奥”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时间、赛事概况、理念及中国代表团的成绩等。2.能力表现:能够通过关键词在网络或图书馆查阅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提炼为准确的观点分享给他人;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能够分析“北京双奥”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际形象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3.品格和行为表现:在课堂上有较好的参与度、积极性、专注度;在合作中能表现出善于倾听、乐于交流、融洽达成共识的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践行“北京冬奥精神”。二、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等方式,关注过程性评价,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在本课开始前向学生宣布本课的三个活动采用积分制评价方法,可在黑板上书写评价表,每个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统计得分并记录在黑板上,所有活动结束后可根据小组积分进行排名,板书或教学课件可参照下表进行简化。课程基本信息学科体育与健康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2体育比赛中的智慧教学目标1.在活动一的案例分析中,能够说出相应的体育比赛中智慧的表现。2.在篮球学练与比赛中,可以初步运用体育比赛中的智慧来制订学练方法与比赛战术。3.在体育展示与比赛中,能运用“因势应变的智慧”,引导自己保持良好心态,主动与队友交流合作,积极面对挫折。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知道体育比赛中智慧的表现。教学难点运用体育比赛中的智慧进行比赛与锻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一、课程导入教师组织:要求各组围绕事件1,分析讨论本班比赛失利的原因,讨论要求如下。1.组内共同分析失利原因。2.相互交流,形成共同意见,填写导学单。3.推选小组代表准备进行分享和汇报交流。事件1:学校组织班级篮球联赛,本班与七(2)班篮球水平相近,在进入半决赛时,两班相遇,比分交替上升,距离比赛结束还有最后30秒时,本班仍落后1分,但获得了球权。这时场上4个人都非常着急,都围着后卫大声要球,都想投进绝杀球。但传球时被对方抢断,消耗完时间,本班最终在比赛中失利。学生活动:各组按要求进行讨论、填写导学单和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案例中本班篮球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整体的战术设计、团队配合不默契,以及没有合理运用规则。体育比赛不仅是体能与技能的比拼,还需要智慧的较量。认识和学会运用体育比赛中的智慧,可以更好地应对比赛及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课程导入:1.设置学生常见的篮球比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快速引发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2.初步了解体育比赛中智慧的要素,学生通过自己的叙述快速融入本课学习。探究新知30分钟活动一:认识和分析体育比赛中的智慧1.各组围绕课前观看的视频,完成导学单任务。教师组织:各组学生根据课前观看的视频,认真思考该视频体现了哪一种体育比赛的智慧,提出各自的观点,进行讨论。教师明确讨论要求:(1)各组围绕课前观看的视频进行交流讨论;(2)把小组观点汇总填写在导学单上;(3)积极发言并认真听取同伴意见,适时给予回应或补充;(4)推选小组代表,准备讲解。学生思考、交流,完成学习任务。2.守正遵规的智慧。教师组织:全班共同观看对篮球带球走新规则讲解的视频。请课前观看本视频的小组对视频的内容进行汇报交流。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2017年,国际篮联对带球走规则进行了修订,新规则规定:“一名队员在移动中或在结束运球时拿球,他/她可以移动2步完成停步、传球或者投篮。”这一规则对何时开始运球、何时结束运球提供了更清晰的操作指南,有利于减少比赛中的争议。通过运用这一规则,可以帮助队员运球动作更加流畅自然,提升在比赛中的表现。遵守比赛规则是参赛者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确保竞赛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是体育精神的体现。但遵守规则,并不意味着僵化保守、拘泥不变,特别是在规则发生变化时,要熟悉规则并灵活运用规则,有针对性地改进技战术方法。3.争胜求优的智慧。教师组织:全班共同观看2024年第四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中国队杨婧茹与李金恣合理运用比赛战术,获得冠亚军的视频。请课前观看该视频的小组分析她们获得冠亚军的原因,进行交流。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在这次比赛中,中国运动员通过运用“兔子战术”取得了胜利。“兔子战术”,也就是“扣圈战术”,常用于长距离短道速滑比赛中。运动员在起始阶段或利用适当时机通过变速或加速滑行,摆脱滑行群体,领先完成一圈,然后进行跟滑甚至领滑来巩固领先地位。采用该战术的运动员应具备起步快、耐力好的特点。在体育比赛中,首先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以便发挥优势,还要尽可能地了解对手,做到知己知彼,合理地制订和运用战术,在竞争中获胜。教师组织:请全体学生用连线的方式完成教科书第14页的探究与思考“中长跑技战术方案设计”。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根据自己与对手的实力对比,在中长跑比赛中可采用不同的战术。耐力有优势时,速度稍差,可采用跟随跑战术;速度有优势,耐力稍差,可采用领先跑战术;整体能力稍弱,但有较强的速度控制能力,可采用变速跑战术。通过争胜求优的智慧学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在以后的1000米跑或者800米跑的学练和比赛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战术,并在比赛中试一试,争取获得好成绩。4.因势应变的智慧教师组织:全班共同观看2016年里约奥运会排球比赛,郎平在3场重要比赛的关键节点,叫了3次暂停,最终带领中国女子排球队获得奥运会冠军的视频。请课前观看该视频的小组探究郎平教练叫暂停的原因。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3场重要比赛中的关键节点都叫了暂停,并通过休息换人、针对运动员的特点调整战术、改变比赛节奏等手段,最终带领中国女排获得奥运会冠军。在体育比赛中,瞬息万变的场上形势,是对运动员和教练员智慧的考验,唯有准确判断、有效应对,才能创造优势、取得胜利。5.沉着应战的智慧教师组织:全班共同观看2019年乒乓球世界杯女团决赛中,中国选手孙颖莎对战日本选手伊藤美诚的视频。请课前观看该视频的小组分析孙颖莎反败为胜的原因。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乒乓球团体比赛每场是5盘3胜制,每盘也是5局3胜制。第1盘为双打,第2、第3、第4、第5盘为单打。孙颖莎在第2盘出战,在前两局落后的情况下,没有失去信心,坚定执行教练组赛前制订的计划,沉着应战,最后取得了第2盘的胜利。在参与比赛时同学们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领先时沉着冷静,逆境时不急躁,不被对手影响情绪,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坚持合理的技战术,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6.小结教师小结:通过对四个视频的讨论分享,有的小组汇总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已经总结出了各组视频中的体育智慧。体育比赛中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同时合理地利用规则。知己知彼,根据自己和对手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技战术策略。随机应变,根据比赛形势,在恰当的时候合理选择、运用或调整战术。沉着应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坚定信心,争取最好结果。活动二:运用体育比赛中的智慧教师组织:在事件1中,本班篮球队是有机会反败为胜的,请各组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分析取胜需要的因素,帮助本班篮球队运用体育比赛中的智慧,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比赛的胜利。并按以下要求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完成导学单规定的学习任务。1.组内共同分析取胜需要的智慧因素,在讨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同伴意见。2.将共识观点填写在导学单上。3.推选小组代表进行班内的汇报交流。4.小组讲解后,根据教师与其他小组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小组学习时,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提出了帮助本班篮球队反败为胜的策略和方法,这些方法概括起来包括了以下体育比赛中的智慧。守正遵规的智慧:在遵守规则、坚持诚信与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规则,主动求变。争胜求优的智慧:在比赛中不仅要对自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以便发挥优势,还要尽可能地了解对手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合理制订和运用比赛战术,在竞争中获胜。因势应变的智慧:在体育比赛中,瞬息万变的场上形势,是对运动员和教练员智慧的考验。唯有准确判断、有效应对,才能创造优势、取得胜利。沉着应战的智慧:体育比赛通常都是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竞争,比赛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参赛者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领先时沉着冷静,逆境时不急躁,不被对手影响情绪,更不会因对手的行为或语言而丧失冷静。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参赛者都要坚持合理的技战术,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比赛中,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合理运用比赛规则,根据不同的对手,调整不同的战术,同时要知己知彼,沉着冷静对待比赛。活动一: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体育比赛中的智慧。活动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出班级篮球队反败为胜的方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体育比赛中的智慧。总结提升3分钟一、总结与提升教师总结:体育比赛不仅是体力与技能的比拼,更是智慧的较量,希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比赛,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能在体育比赛中发展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将本课所学的内容迁移到生活中,在遇到问题时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应对的方法,沉着冷静地解决困难,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二、布置作业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各组分别从熟悉比赛规则、收集对手信息、开展针对性训练、队员心理调整、确定比赛战术和宣传动员等方面制订篮球队备战方案,共同制订本小组的《篮球联赛的“智”胜宝典》。总结与提升:1.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把体育比赛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比赛与训练中,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教学评价2分钟一、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说出体育比赛中的智慧,知道体育比赛中的智慧对于发展运动技能和赢得比赛的重要性。2.能力表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去分析体育比赛,并从中找出制胜方法,同时可以把体育比赛中的智慧迁移到生活中,利用体育比赛中的智慧促进个人发展。3.品格和行为表现:学生在课上专注学习,与同伴密切合作,保持良好心态,具有规则意识。二、评价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汇报交流,以及其他小组补充,实现课上同学间的互评(表1);教师在讲授内容及提问后,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完成导学单情况,形成教师评价(表2);课后学生可对知识掌握及合作完成作业等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表3)。表1学生评价表表2教师评价表表3课后学生自评表第3课《影响健康因素多》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体育与健康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3影响健康因素多教学目标1.在“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的活动中,理解4类主要因素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并能说出应对不良影响的主要方法。2.在针对“小丽”案例的分析和“健康促进微行动”活动方案设计活动中,发现自己面临的健康挑战并分析其影响的因素,学会制定具体可行的健康挑战解决方案。3.在观看视频资源和进行生活方式判断游戏中,了解并认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支持国家健康行动,具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挑战解决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主动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一、热身活动:一心三用教师组织:播放“健康歌”的视频,带领学生做室内热身操。提示学生尝试“一心三用”。听歌、学动作并归纳歌词中想要表达的观点。带领学生做以上肢、肩颈活动为主的热身活动。在热身过程中,教师对歌词中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做出语言提示。学生跟随练习,并归纳歌词中的观点。教师小结:视频中倡导的早睡早起、不吃垃圾食品、多喝水、多做运动等都可以增进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还有很多,本课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热身活动:1.利用“一心三用”的活动,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2.结合热身操所创设的情境,运用视频中声音、图像、文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热身操的动作,还可用于后续教学过程中的判断对错游戏。探究新知30分钟活动一:发现健康挑战1.复习巩固。教师组织: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基础和现有的认知,讨论什么是健康。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2.案例分析。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健康挑战”案例,分析小丽遇到的健康挑战,并记录在导学单上。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小丽面临的健康挑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初中生活等原因造成的睡眠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和苦恼等心理情绪反应。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引发各种身体疾病,如果不尽早干预将会对小丽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3.联系自我。教师组织:阅读教科书第23页“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可能遇到的健康挑战”,结合“小丽”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或朋友遇到的健康挑战,并记录在导学单上。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初中学生遇到的健康问题主要包括:患有近视、肥胖、龋齿、脊柱弯曲异常等疾病;人际关系紧张,对社交感到恐惧;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焦虑或抑郁状态。活动二: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1.探究影响健康的因素。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21页的内容,并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1。学生讨论时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必要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任务1:探究影响健康的因素,任务要求详见导学单“探究影响健康的4类主要因素”。任务时间3~4分钟。学生分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组织:在学生分组汇报时,教师结合具体的因素,分别利用亲子图片(教科书第20页),塞罕坝治理、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的视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等教学资源,补充、拓展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影响因素的理解。教师小结:影响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生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4类,每类都有对健康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各种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共同对健康产生影响。2.分析各因素影响作用的大小。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2。学生讨论时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必要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任务2:对影响健康的4类主要因素进行排序,任务要求详见导学单。任务时间2~3分钟。学生分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小结:针对不同的个体或者健康问题,各种健康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不同,总体而言,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最大。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占到60%,远超社会环境、生物遗传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对于个人而言,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最有效方法。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组织:讲解游戏方法、组织学生游戏。游戏:判断对错游戏方法:学生观看教师出示的图片,判断其中的生活方式是否有利健康。如果是健康的就用点赞的手势,如果是不健康的就用双手交叉的手势。学生按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小结:生活方式包括运动、睡眠、饮食等行为习惯,以及社会交往和心理状态。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知识链接”,思考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科学运动、充足睡眠、合理膳食以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等。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方法都总结了很多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独特智慧的结晶。青少年要积极学习这些智慧并转化为行动,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护航。4.在情境中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步骤1”,完成任务3。任务3:分析小丽和“我”所面临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任务要求详见导学单。任务时间2~3分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能发现问题,会分析原因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面临健康挑战时,学会从4类影响因素去分析,列出清单,有针对性地增强有利健康的因素,规避不利健康的因素,从而有效促进健康。活动三:制订健康促进行动方案1.设计健康促进微行动方案。教师组织:播放视频“解决问题能力”,指导学生结合本小组某位同学存在的健康挑战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各组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4。任务4:设计一个健康促进微行动方案,任务要求详见导学单“设计健康促进微行动方案”。任务时间8~9分钟。学生分组设计方案,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组织:学生设计方案时在教室内巡视、指导,必要时给出建议。2.分组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组织:提出汇报展示的方法和要求,组织部分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学生分组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各组均能结合本组成员的健康挑战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出有效建议,课后需完善自己的健康挑战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再根据实施效果持续改进,做到知信行合一、学以致用。活动一:1.利用案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小丽”的案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3.利用“朋友的健康问题”化解学生可能不愿意谈论自己的尴尬。活动二: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逐一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和进行游戏,帮助学生理解4类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作用。2.从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到“小丽”的案例,再到“我”(或“我”的朋友)所面临的健康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影响健康的因素,更好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3.通过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明确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活动三:1.通过视频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找到应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2.小组合作解决某一同学的健康挑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信任,培养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3.微行动方案设计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总结提升3分钟一、总结与提升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核心知识点,提问影响健康的4类主要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健康既是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也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中学生要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把学到的知识传播给家人和朋友,做健康中国行动的宣传大使。二、布置作业三项课后作业,其中第一项为必做,其余两项为选做。1.完善并实施自己的健康挑战解决方案(必做)。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完善健康挑战解决方案,并和好朋友一起实施,互相监督,共同完成方案内容。2.组队完成一次健康促进微行动(选做)。成立志愿者团队,邀请教师、校医或其他专业人员予以指导,针对同学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开展一次健康促进微行动。3.家庭健康生活促进行动(选做)。和家庭成员一起分析家庭中可能存在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制订“家庭公约”,相互督促,不断改进。第4课《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体育与健康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4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教学目标1.在“能量平衡天平”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吃动平衡的概念,知晓超重、肥胖和体重过低的危害,能够使用BMI指数判断体重状况。2.在“我的吃动是否平衡”的活动中,能正确认识自身体重水平、多角度分析吃动平衡问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不良习惯的自我管理能力。3.在“吃动平衡总策划”探究学习中,积极关注自身行为健康,形成健康体重意识,坚持自觉自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吃动平衡概念和健康体重管理方法。教学难点基于吃动平衡的要求,制定健康体重管理的方案,学会自我监督和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一、课程导入教师组织: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上升的视频,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抢答。1.有哪些饮食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上升?2.有哪些身体活动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上升?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填写导学单,并在思考后进行抢答。教师小结:排除疾病因素,超重、肥胖和身体能量失衡有关,包括能量摄入过多、能量消耗过少两个方面的原因,具体表现如下。1.摄入增多的原因(饮食方面):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种类更丰富、更易得,烹调方式多样(如炸、烤),含糖饮料增多,外卖便捷,美食更易获取。2.消耗减少的原因(身体活动方面):现代生活更加便捷,大量采用汽车、电梯等出行方式,体力劳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增多,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较为普遍。课程导入:用视频展示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率的快速上升趋势,反映造成该趋势的主要原因与能量摄入过剩和身体活动的普遍减少有关,以此导出本课学习的重要性,为吃动平衡,健康体重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30分钟活动一:解惑能量平衡天平1.能量平衡天平的概念。教师组织:组织集体阅读教科书第27~29页“天平右侧——人体消耗的能量”“天平左侧——人体摄入的能量”“天平的指针——吃动平衡的状况”的相关内容,填写导学单并讨论抢答。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人体能量消耗途径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和身体活动,而人体摄入的能量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吃动平衡,是指膳食摄入的能量与身体消耗的能量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是维持健康和保持稳定体重的最佳状态。身体活动是能量消耗中最可变的部分,不同的身体活动消耗的能量也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与食物种类和烹调方式有关。2.能量平衡天平的应用。教师组织:安排学生计算教科书第28页的“探究思考”中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填写导学单。教师小结:三块巧克力曲奇所提供的能量大约需要骑车34分钟或快跑12分钟来消耗。一块小小的曲奇,却能让人体摄入大量的能量。因此,在选择食物时应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表”,选择能量更低和营养丰富的食物。此外,由于很多资料使用千卡作为能量的单位,因此应注意能量单位的换算(1千卡=4.184千焦)。3.能量不平衡的危害教师组织:教师展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中的天平,抢答能量不平衡时会有哪些危害。【图片1】能量摄入小于消耗的天平(教科书第32页)。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长期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会导致体重偏轻或消瘦,并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等问题。【图片2】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天平(教科书第30页)。学生思考抢答。教师组织:组织学生通过以下两项活动体验肥胖的感受,并进行交流。(1)身前背书包弯腰系鞋带。(2)身后背书包高抬腿或深蹲纵跳。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后回答。教师小结:长期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会导致超重和肥胖。排除疾病和药物等因素,大部分肥胖者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肥胖不但影响形体美,还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例如,肥胖者常会伴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病症,还可能面临心血管功能下降、出现心理问题、骨骼关节负担加重、内脏器官损害等风险。活动二:我的吃动是否平衡1.计算我的BMI指数。教师组织:教师提问如何判断自身体重是否健康。组织学生计算BMI指数(教科书第29页),再对照判断标准了解自身的体重状况。学生计算后填写导学单并回答。教师小结:BMI指数是判断一段时期内能量平衡与否的简便指标,也是判断体重是否健康的简易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和方法。例如,体脂率是评估身体肥胖程度的指标,瘦体重是评估身体肌肉和骨骼重量的指标等,上述指标可请学生课余时间自主探究。2.寻找体重正常与否的原因。教师组织: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谈谈目前发现的自身或他人存在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在学生完成此轮发言后继续提问,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勇于展现不足、愿意纠正问题也是一种勇气和品格。通过分析饮食、运动等生活方面的原因,剖析优缺点,良好的习惯需要保持,不良的习惯需及时调整。3.探寻实现健康体重的方法。教师组织: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0~32页“如何通过吃动平衡来维持健康体重”,结合现有的知识储备,思考针对三种体重状况实现健康体重的建议。小组讨论、抢答,将关键词记录在导学单上。教师小结:(1)在饮食方面的,应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保持平衡膳食模式并长期坚持。健康体重者要规律进餐、适时适量,每天吃好早餐,减少在外就餐,合理选择零食,少吃高糖高盐的食物,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超重和肥胖者在上述饮食建议的基础上应少吃高能量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饮食烹调方式更清淡,并注意改善不良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等;体重不足者在正常体重饮食建议的基础上还需要多摄入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2)在体育锻炼方面,应遵循动则有益,贵在坚持的要求,每天锻炼1小时,每周3~5次中等及以上强度运动,例如慢跑、健身操、跳绳和球类运动等。体重正常者将运动融入生活、利用碎片化时间运动,减少久坐等静态行为和视屏时间;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加强有氧运动的练习,也可根据自身体能状况选择力量性练习或高强度间歇性练习。(3)在生活习惯方面,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体重,发现不良习惯及时纠正。活动三:吃动平衡总策划教师组织: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从体重正常、体重偏轻、体重超重或肥胖抽签选择一种体重状况进行讨论,设计体重管理方案,并填写导学单。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设想预实现的目标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完成后抽取部分小组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完善。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体重管理方案,各组小组长交流分享。教师小结:各组均能有效完成体重管理方案的设计,并希望学生能够完善健康管理方案,并坚持改进,做到知信行合一,把保持健康体重的方法传递给身边人。活动一:1.采用提问抢答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2.用案例计算能量消耗,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对能量平衡天平的直观感受。3.通过阅读教科书、抢答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能量平衡天平的概念,理解如何应用并知晓吃动不平衡时的危害,树立健康饮食的意识。活动二:1.引导学生通过运用BMI指数判断自己的体重和吃动平衡状况。2.引导学生分析自身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3.带领学生探讨不同体重状况的吃动平衡方法,引导学生把吃动平衡落实到生活中。活动三:1.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在合作探究中进行观点碰撞、交流思想。2.以学生汇报探究结果为主,他组同学可对同类案例进行补充与提升,教师适当引导与总结,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3.引导学生在“吃动平衡总策划”中,把本课学习的健康体重管理方法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和提升,旨在培养学生制定科学的体重管理方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总结提升3分钟一、总结提升与布置作业设计自己的体重管理方案(详见教科书第33页)。设计一份自己的体重管理方案,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习所得落实到生活层面。教学评价2分钟一、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理解吃动平衡,掌握BMI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制定合理的吃动平衡体重管理方案。2.能力表现:在能量平衡天平、吃动平衡的抢答和设计健康体重方案的小组交流与合作中,表达清晰,有较强的合作交流能力。3.品格和行为表现:能正确评估自身体重、关爱自身健康,能够自觉自律地关注饮食和规律运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二、评价方式抢答采用教师评价,健康体重方案采用学生小组评价,本课学习知识与核心素养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总结与提升: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既有本课学习结束之后应知应会的必做作业,也有不同难度和针对性的选做作业。2.作业以指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性作业为主,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学以致用。教学评价2分钟一、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能说出影响健康的4个重要因素以及它们对健康产生的影响。2.能力表现:能辨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给出有效改进建议;正确地认知自我,根据自己的健康挑战制订解决方案。3.品格和行为表现: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具有参与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并主动纠正不健康的行为习惯,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与测试以及日常行为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第5课《体育运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体育与健康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5体育运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体育比赛案例,感受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有积极交流的意愿和主动合作的意识。2.在“踽踽独行”“携手共进”等游戏活动中,能够了解有效交流与合作的要点和策略。3.能将体育活动中有效交流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了解体育运动中有效交流与合作的要点与策略。教学难点掌握体育运动中有效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并能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一、导入活动教师组织:请学生回忆在以往参加过的体育比赛或游戏活动中,与同伴交流与合作的情况,举例说明交流的形式和特点。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体育运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是指在进行体育锻炼或比赛时,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合作完成锻炼或比赛任务,共同达成目标的过程。通过交流与合作不仅能更好地完成锻炼和比赛任务,还能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导入活动:通过学生亲历过的体育比赛、活动事例的引入,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思考。探究新知30分钟活动一:体育运动中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与特点教师组织:让学生观看集体性球类比赛视频,安排小组长领取卡片一,带领本组同学阅读教科书第34~35页,总结出体育运动中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和特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交流是合作的基础,通过有效的交流,运动员能够相互传递战术、战略等关键信息,才能使整个团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体育运动中交流的方式有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交流的特点有即时性、直接性和互动性,同时出示挂图一。活动二:体育运动中交流与合作的要点和策略教师组织:全班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分成6~8人的小组,按要求完成以下两个练习。1.踽踽独行:在相距10~15米的直道上摆放2~3个障碍物,要求所有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路线和障碍物的位置,然后蒙上双眼从起点线后出发,采用规定好的绕、钻、爬、跨等方式穿越障碍物,到达终点线后睁开双眼返回队尾,每名学生尝试练习一次。2.携手共进:在相距20~30米的直道上摆放4~6个障碍物,要求学生2人一组,自由组合,一名学生蒙上双眼,采用规定好的绕、钻、爬、跨等方式穿越障碍物,另一名学生用语言来提示指引帮助完成,通过终点线后睁开双眼返回队尾。每个学生尝试练习一次。小组长领取卡片二,带领本组同学讨论游戏过程中实现有效交流的秘诀,以及成功完成游戏的合作策略,并在卡片上记录两次游戏体验后的感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1.通过两次不同条件的活动,发现学生蒙上双眼独自完成任务比较难,在他人帮助下则能较顺利地完成活动。2.出示挂图二、挂图三,归纳得出有效交流应遵循及时交流、沟通简洁、保持专注、主动确认、开放接纳和控制情绪6个要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应遵循明确目标与分工、建立信任、寻找共同点、尊重差异、积极适应和共同成长6项策略。活动三:体育运动中有效交流与合作方法的应用教师组织:体验教科书第36页的解连环游戏。在活动中巩固有效交流与合作的方法,总结有效交流与合作带来的益处。游戏方法:全班学生按照实际情况8~10人围成一个圈,面朝圈内站立,左右相距约1拳。每个人双臂体前交叉,在游戏过程中始终握住两侧同伴的手。指定一名学生为队长,带领大家采用适宜方式(如钻、绕等)解开手结,形成不交叉的手拉手圆圈。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小结:出示挂图四,通过解连环这个游戏活动,各组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领导力等方面的表现都比较突出。活动一:通过观看比赛视频中运动员交流与合作的情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中交流与合作有更直观的感受,再通过阅读教科书来提高认识,最后通过同学的回答和教师的小结,加强对该内容的理解。活动二:1.通过两个游戏活动的体验,引出体育运动中有效交流与合作的6个要点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6项策略。2.通过两个活动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体育运动中有效交流与合作的要点与策略。活动三:巩固活动二中学习到的体育运动中的有效交流与合作的6个要点和6项策略,总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领导力,增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总结提升3分钟一、总结提升与布置作业教师总结:交流与合作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许多集体性项目在比赛中取胜的基础,能够推动参与者在运动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多方面取得进步。通过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注重学以致用,围绕“6个要点”“6项策略”,主动和身边的人创建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并将发生的事情与他人分享。教师组织:学生收还体育器材。教师组织:学生收还体育器材。二、布置作业在课后完成一个能够体现与他人有效交流与合作的活动。布置作业:作业指向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强化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以致用。教学评价2分钟一、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能说出体育运动中交流与合作的特点和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掌握在体育运动中实现有效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和策略。2.能力表现:结合自身运动经历阐述自己与同伴是如何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分析自己在交流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改进。3.品格和行为表现: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有和他人建立良好交流与合作的意识。二、评价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活动行为观察等多种方法,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评价。第6课《识别界限拒绝性骚扰》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体育与健康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6识别界限拒绝性骚扰教学目标1.在“什么是性骚扰”的活动中,能够说出性骚扰的概念、形式和危害。2.在“如何预防性骚扰”的活动中,能够识别界限,判断性骚扰行为,并知道预防性骚扰的方法,不做有意或无意的骚扰者。3.在探究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等活动中,能够尊重他人感受,具有同理心,并能够掌握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和自我保护措施,提高安全意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理解预防和应对性骚扰的方法,掌握自我保护措施。教学难点识别界限,分清恰当和不当的身体接触,尊重他人感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一、导入活动教师组织: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5页“请你支招”中的事件,同时提出问题:这位男士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这位男士的行为属于性骚扰。导入活动:通过具体事件和简单的问题来导入,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思考,并迅速引出本课主题。探究新知30分钟活动一:什么是性骚扰教师组织:请学生说出所了解的常见性骚扰的形式,可简要举例说明。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在白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教师组织:集体阅读教科书第40~41页“性骚扰概念”“常见性骚扰形式”的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前一问题中所列举的行为是否属于性骚扰。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违背他人意愿”是构成性骚扰的核心要件,性骚扰是违法行为。活动二:如何预防性骚扰1.提高警惕,减少风险。教师组织: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能和谐相处,但仍需要提高警惕,树立预防性骚扰的意识,学会积极应对。请学生独立完成导学单活动二第1题,对4个观点的正误进行判断。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以上4种观点均是错误的。第一,骚扰者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熟悉的人,可能是不同年龄段的人,也可能是同性或异性。第二,被骚扰者可能是女性,也可能是男性,与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无关。第三,发生性骚扰的时间,可能是晚上,也可能是白天。第四,发生性骚扰的地点,可能会在公共场所、学校(职业场所)或家庭,在不适合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发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既要提高警惕,也要避免恐慌。2.识别界限,相互尊重。(1)识别界限,分清恰当与不当的身体接触。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2页“恰当的身体接触”“不当的身体接触”两部分内容,独立完成“探究思考”练习,随后各组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并准备汇报交流。学生思考,并按要求完成练习,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汇总观点,组织学生间对话和探讨。教师小结:教师首先出示参考答案,再针对重点或难点问题加以说明。第1、2题为恰当的身体接触,第3、4、5题为不当的身体接触。性骚扰的行为人主观上一般是故意的。如果在公共汽车、地铁等场所,由于紧急刹车、拥挤等原因在无意中接触他人身体甚至敏感部位,则不构成性骚扰。但第3题表述的行为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属于“不当的身体接触”。第4题“搬运体育器材时,不小心碰到了同学的隐私部位”,虽不属于性骚扰,但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受。触碰到他人的同学应该主动、及时和诚恳地表达歉意,同时也需注意自己言行,而被触碰到的同学也不必过于敏感。(2)尊重感受,文明交往。教师组织:安排各组围绕预设问题讨论事件1,并派代表交流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发表不同观点。事件1:课间,一位男生想向前座的女生借文具,他用拉弹女生内衣肩带的方式打招呼。女生回过头并气愤地警告男生:“你要干什么!别乱动!”男生满脸通红地道歉……预设问题:1.该事件中女生有什么感受?该如何看待男生的行为?2.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应如何尊重感受、文明交往?请举例说明。学生在导学单上写下自己观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汇总凝练出本组观点,并选出代表准备分享。各组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教师小结:该男生的行为属于“不当的身体接触”,让女生产生了被冒犯、不舒服的感受。该男生及时觉察自己行为不当,并主动道歉,值得肯定。中学生应注意人际边界,文明交往,尊重彼此身体和语言的界限,不做有意或无意的骚扰者。3.规避风险,避免骚扰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3页“规避风险,避免骚扰”的内容,独立思考还有哪些规避性骚扰风险的行为,并填写在导学单上,请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回答。学生在阅读、思考、填写导学单后回答问题。教师小结:指导学生从时间、场合、防范人群与自我约束等方面来思考,汇聚出更多规避性骚扰风险的行为。例如:网上交友需谨慎、避免晚上在人少路黑之处活动……活动三:如何应对性骚扰和自我保护教师组织:说明此活动目的,需依据不同的情形,商讨出应对性骚扰的不同方法和自我保护措施。教师明确小组学习的步骤和要求:1.各组从事件2、事件3、事件4、事件5中选择一个事件进行合作、探究学习;2.学生独立思考,在导学单上写下观点;3.组内交流,要求积极发言并认真听取同伴观点;4.将讨论结果写在海报纸上,进行全班分享和交流。事件2:因父母在外打工,某同学住在亲戚家。亲戚多次抚摸该同学臀部,还威胁其不许声张。该同学虽然厌恶亲戚这种行为,但一直隐忍着。请你分析该同学可能有哪些错误想法?你认为该同学应有的正确做法是什么?事件3:某同学经常到朋友家去玩,朋友的哥哥有时会靠得很近,还会用手摸该同学的脸颊和腰部,该同学觉得很不舒服。若该同学向你求助,你的想法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事件4:某人总是给我手机上发送黄色图片和视频,我警告他不要发,他还发。我该怎么办?事件5:某同学晚上经过偏僻的胡同时,迎面有个男人用污秽的语言骚扰她。该同学该怎么办?小组学习时,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小组学习和交流。小组汇报交流:依据各组分享的海报,围绕同一事件进行交流讨论,要求相同观点不要重复阐述。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讨论的情况适时提示、追问和澄清。教师小结:通过对4个事件的讨论分享,同学们学会了一些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错误观念要摒弃。常见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有:将遭遇性骚扰归因于自身,感觉难为情;或是在遇到性骚扰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不要给父母找麻烦、说了父母和老师也不信等,因此没有主动寻求帮助。二是拒绝态度要坚决,要敢于直接、大声地说出“走开”“住手”等。三是机智周旋保安全,牢记生命至上的原则,“勇为”也需“智取”。四是受到骚扰主动求助,若受到骚扰,要尽快向能帮助自己的成年人报告,寻求帮助。活动一:请学生列举出所了解的性骚扰形式,旨在激发学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步构建出性骚扰的概念。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与完善,从而形成完整概念。活动二:1.学生在判断观点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教师通过问答来加深学生的认识,通过小结逐步提升学生的预防意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2.(1)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并完成“探究思考”练习,以达到对相关议题初步认知的目的。针对存在异议的题目进行讨论与交流,帮助学生识别恰当与不当身体接触的界限。(2)针对事件1进行讨论、分享与澄清,旨在帮助学生对本课难点“识别界限与尊重感受”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文明交往的认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助于汇集众智、相互启迪。3.“接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它拓展了思考空间,与学生真实生活相关联,丰富了教学内容。活动三:本环节呈现了4个事件,旨在整合教科书中“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和自我保护”与“提高保护能力,远离性骚扰”两部分内容,以便学生深入探讨应对性骚扰及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策略。学生可将小组讨论结果记录在海报纸上,并张贴在黑板上,以方便其他同学观看。总结提升3分钟一、总结提升与布置作业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生不仅应将本课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学会识别界限、尊重他人,还要外化于行,运用自我保护和寻求法律保护等方法,保障自身安全。课后,请学生将今天所学知识向家人和朋友们进行宣传,帮助更多的人。二、布置作业教师组织:课后,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本课内容,完成未做的练习及课后自我评价表,巩固本课所学内容。总结提升:课内容丰富,课堂讨论可能较为活跃,故此环节未设定过多教学内容。教师可依据教学提示,灵活调整授课方案。教学评价2分钟一、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能说出常见性骚扰的四种形式;能明确指出构成性骚扰的核心要件是违背他人意愿,知晓性骚扰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性。2.能力表现:能结合生活实际,辨别性骚扰;能同理被骚扰者的感受,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帮助;能明确表达对性骚扰的拒绝。3.品格和行为表现:能识别人际界限,尊重他人感受,也能自律自重;能列举出预防和应对性骚扰的方法、自我保护措施。二、评价方式课中,学生通过导学单作答、教师讲授内容、师生研讨共识进行比对,实现学生自评;在学生相互补充观点时,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相互给予正向的积极评价和优化建议,实现学生互评;在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或代表小组分享后,教师也应及时给予正向的积极评价,实现即时评价。课后,学生复习教科书和完成未做的练习后,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课后自我评价表供教师选择使用。第7课《定期体检预防常见病》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体育与健康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7定期体检预防常见病教学目标1.在解读体检报告小组活动中,了解健康体检的项目和指标,学会阅读体检报告。2.在关注常见病和健康行动计划小组活动中,能够正确运用体检结果,预防常见疾病,学会制定健康行动计划,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3.在阅读体检结果、健康指导建议和制定健康行动计划中,能增强主动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会正确阅读体检报告,能够合理运用健康体检结果。教学难点运用预防常见病的方法,制定健康行动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一、导入活动1.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健康体检。教师组织: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健康体检。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填写导学单。教师小结:健康体检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以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一般来说,中小学校每年组织1次在校学生体检,学生健康体检不仅有助于相关疾病的防治,还能够反映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当升学或就业时,也会进行健康体检。2.体检注意事项知多少。教师组织:请学生回忆是否收到过体检通知,通知中都写了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在导学单中填写关键词。教师组织: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6页“知识链接”,看看自己的回答是否完整。教师小结:体检的注意事项一般包括体检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等。体检时要根据不同体检项目的要求,听从医生的安排,以免影响体检结果的准确性。导入活动:以提问互动的方式引出健康体检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健康体检对维护健康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了解体检的注意事项。探究新知30分钟活动一:解读体检报告教师组织:分小组开展探究学习,每组发放一份健康体检报告示例和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教科书第46~47页有关内容,再根据教科书内容对体检报告进行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这名体检者检查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有什么意义,这名体检者有哪些指标异常。要求各组根据讨论结果填写导学单,并推选代表准备交流分享。学生按要求阅读学习教科书内容,分析体检报告,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推举发言人。各组代表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讲解各项指标的意义。教师小结:体检报告中的检查结果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提示是否存在健康隐患,了解体检报告中各项指标的意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体检报告。此外还要关注医生的健康指导建议。活动二:关注常见病,制定健康行动计划1.常见病预防有对策。教师组织:以问答的方式,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学生常见病,并简要说明其危害。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初中学生常见病包括肥胖、龋齿、视力不良和脊柱弯曲异常等,这些疾病都会对同学们的健康造成持续性的影响。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出示这些常见病的图片。教师组织:各组讨论各自体检报告所反映的体检者的健康问题,以及判断依据、产生原因、预防方法,并写在导学单上。教师巡回指导。各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小结:学生常见病大都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坚持健康体检,关注相关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提前发现健康隐患,及时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常见病的发生和发展。2.制订健康行动计划。教师组织:要求每名学生结合自己的健康体检结果或者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参照教科书第51页的示例,制定健康行动计划,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评。活动三:健康知识抢答教师组织:开展健康知识抢答挑战赛抢答挑战赛规则:教师出示题目(可参考教学资源部分的拓展资源2)后,发出“开始”口令;听到口令后,学生方可开始抢答。哪个小组学生最先起立为抢到本题回答权,答对得1分;如果抢到回答权,题目答不出或答错则扣1分。活动一: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和自主解读体检报告,将比较枯燥的指标讲解转化为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体检报告的认识和理解。活动二:1.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学生常见病的产生原因,深入思考预防方法。2.以制订计划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积极预防和应对学生常见病,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活动三:通过挑战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抢答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勇于表现的品格。总结提升3分钟一、总结提升与布置作业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理解定期体检的必要性,知道项目、指标、意义和学生常见病的症状,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在生活中能定期参加体检,并会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阅读体检报告,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果检查结果和评价指标出现异常,应积极应对,按照健康指导建议制订自己的健康行动计划。同学们要主动关注身体变化,强化自身健康管理意识,积极预防常见病。二、布置作业1.将课堂制订的健康行动计划与家人交流,请家人帮助完善并督促执行。2.帮助分析家人的体检结果,并为其制订健康行动计划。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主动关注和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通过让学生坚持执行健康行动计划并帮家人分析体检结果,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倡导能力。教学评价2分钟一、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能了解健康体检的具体项目和注意事项,知道体检报告中各个指标的含义,以及学生常见病的防治措施。2.能力表现:能够解读体检报告,并能够根据体检结果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制定科学的健康行动计划。3.品格和行为表现: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具有主动关注健康、定期体检的意识。二、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以及日常行为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第8课《溺水的预防与急救》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体育与健康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8溺水的预防与急救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和讲解,了解并能描述出预防溺水、落水后自救、间接营救溺水者和溺水者上岸后急救的方法。2.在动作体验练习和模拟演练中,掌握溺水自救的技能和方法,提高遇险时的应变能力。3.在制作宣传海报活动中,表现出遵守安全规则、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和品格。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能识别险情,知道预防溺水和应对溺水险情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溺水的自救和配合专业人员救助溺水者的技能和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一、导入活动教师组织:请学生发表对“善游者溺”观点的看法。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组织:播放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溺水的视频,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2页有关内容,然后分析溺水原因。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科书后进行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溺水,又称淹溺,是指因人体淹没或浸泡在水或其他液体中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如果溺水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可在数分钟后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擅长游泳的人也会因为不熟悉水域情况、身体不适、体力不支等情况而发生溺水。所以,无论是否会游泳,都可能发生溺水事故,预防溺水是保护生命安全的关键。导入活动:1.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强烈地感受到预防溺水的重要性。探究新知30分钟活动一:预防为主我先行——识别安全隐患教师组织:出示教科书第52页的图片,提示平静的水域也会存在危险,引导学生识别防溺水警示标识。出示教科书第53页的我国儿童青少年溺水死亡率数据表。请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并填写导学单,回答教科书第53页“探究思考”中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填写导学单。教师小结:10~19岁青少年溺水死亡率较高,各年龄段均是男性高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