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策略探究_第1页
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策略探究_第2页
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策略探究_第3页
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策略探究_第4页
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策略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的要求,这在大方向上明确了教学目标应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历史课程教学的方式。历史主题教学引导学生围绕着某个历史主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以及重要时间节点和人物进行探究。该活动过程立足“双基”,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可以使学生形成对历史深刻、独特的认识和见解,进而有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关键词: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核心素养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6.047如何“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见“深刻”?就历史学习来说,历史主题深度描绘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微观层面为出发点,注重用细节描述对历史进行解释,以“某人”在“某时”做“某事”造成了“某些影响”,这种叙述方式及过程极具生动性,用“微观”解释对“宏观”影响的故事性特点,十分契合2022版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历史主题深度描绘在注重“双基”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兴趣、发散思维及个人能力的培养,落实了课程教育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本文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美国的独立》一课为例,分析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的策略,旨在以此方式开展全方位、多维度、有深度的历史教学。一、当前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的现状分析历史学科是德育的“主战场”之一,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对学生“三观”形成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且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大背景及“双基”教法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受中考“指挥棒”影响太深,历史学科即便是在新《课标》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也无法真正发挥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也导致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发挥出其本应该发挥出的作用,如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流于形式,整堂课下来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有时教学效果甚至还不如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其中暴露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1.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流于形式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学段和初中学段已成为受考试“指挥棒”影响最严重的两个学段。基于初中学段历史学科的特性,大多数人根本认识不到历史学科所发挥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作为一门“修身”“认识本质”“探究历史发展”的学科,它具有“长期”“含蓄”“意识导向型”等特点,需要教师长时间、深层次地渗透培養,才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及行为意识。由于历史学科无法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起不到立竿见影的实用性效果,因此在功利性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好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如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就流于形式。2.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没有深度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如何突出一个“深”字?这并不是“说说史料”“讲讲故事”那么简单。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之中,一般会分为“设立主题”“过程探究”“原因探究”“回馈分析”“知识链接”几个步骤。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历史教师对深度描绘认知感悟不深,在课程教学中不能引导学生领会重点和难点知识。尤其是对一些不善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老教师来说,以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的方式进行授课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所以这些教师普遍认为该教学方式“难度较大”“不易控制”“效果一般”,由此也导致他们对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积极性不高,研究意识不强,教学维度不宽,教学深度不够的情况发生,直接反映出教师业务的短板。二、改变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现状的策略在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中,“主题”才是其中的灵魂所在,它在一堂课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然而要提炼一个好的探究主题,教师需明确历史主题分类,依据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基本学情”。可若想要达到这一要求和标准,教师首先应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22版新《课标》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纲要要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以高效的教学方法服务学生,从而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升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进而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在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总要求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内涵”这个六个字。这说明教育部的重心指向正在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因此,教师应积极学习纲要文件,紧跟教育时代风向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唯有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才能逐渐适应现代化教学需求。2.熟练使用电脑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走向各行各业,而当“信息化”遇上“教育”又该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要求,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设备的多元化操作方式,不断创设出新颖的、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实用性强的“多媒体+学科”教法,以此来落实行动计划纲要要求,并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三、提升历史主题教学深度描绘的有效方法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大点课程理念中,第二小点为“以中外历史进程及规律为基本线索,突破历史发展阶段性特征”。“点”是具体的历史实事,“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以“点”连“线”,以“线”穿“点”(时间轴),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真实实事,并避免时序错误,进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教师要基于历史事实,穿“珠”成“串”,用信息化的途径找到历史事件与当今生活结合的主题;以“形”促“神”,用信息化的手段促进课堂生成与深化;引“今”聚“点”,用信息化的方式拓展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将信息化技术与主题式教学进行有效融合。1.单元任务分析,确立教学主题本课所在单元的主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即美国的独立与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这些同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步阶段,于全世界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制度,是一场全新的探索。本课所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距离感”,即对所涉及的时间和对应事件的记忆并不难,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辅以相关的主题化教育和信息化手段,加深理解,将无形的政治制度形象化。2.巧用历史时间轴,以“点”连“线”“主题式教学”并不鲜见,它指的是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为何要确定“主题”?如同主题乐园一般,一个好的主题的确定可以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可以加速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延长对知识的记忆时间,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融会贯通。但如何确定主题,才是教学设计之初的重中之重。《美国的独立》一课,是学生对于美国历史进行探寻的源头,教师要紧抓学生对美国最深的印象,最初的“标签”就是本课“主题”最直接的切入口(表1)。从形象的“自由”到抽象的“自由”,学生对于美国最初、最大众化的形象也跃然纸上——“自由”。需要把握的是,两种“自由”的内在联系。人们普遍渴望冲破自身和自然的限制,借助外力让身体自由而舒展,这是一个层面的“自由”,但人们更加渴望冲破制度的思想的控制,借助革命让精神自由。主题的确定只是起点,若将本课的主旨仅仅停留在“自由”二字上,那无疑是肤浅的,依托信息技术,笔者尝试将所确定的主题关键词与现实相联系,实现课堂内外对此主题的呼应。美国波士顿有一条2.5英里的红砖铺成的道路,称为“自由之路”,延此一路前行,美国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便了然于胸了。就此笔者将美国波士顿“自由之路”景区的游览当成线索,以“自由”为主题,以“呼唤自由”、“争取自由”(“自由的宣誓”“自由的转机”“自由的胜利”)、“守护自由”为主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单纯的“听讲”变为多样的参与、探究,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化于无形之中。3.借助信息化技术,穿“珠”成“串”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于课堂而言一定是“雪中送炭”而不是“徒有其表”的。在传统的认知中,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于理科更具有现實的操作意义,而对于文科能起到“锦上添花”已实属不易,更多的时候形式大于意义,何谈“有效”,何谈“融合”呢?信息技术的使用是需要契机的。《美国的独立》一课以时间为线索罗列了对应时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但对于具体事件的表述却很少。而美国于学生而言比较遥远,更多的是从影视作品或新闻中了解相关情况,教师要找到课文与当今美国的契合点,使学习事半功倍。然而课堂时长又局限了教师的发挥。面对如此困局,教师应设计“微缩改良版微课”,将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成课堂的生成与深化(表2)。“微缩改良版微课”是为更好地适应课堂需求而设计的,它将传统微课的时长进行了再浓缩,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同时它不仅是为讲述某一个知识点而存在,而是结合主题内涵,于现实中找到知识的契合点,进而将历史照进现实。教师在讲述《独立宣言》的发表及其内容的过程中,语言较为历史化,学生理解难度不低。笔者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的优势,将波士顿“自由之路”中“老州议会大厦”的故事加入了“微缩改良版微课”中,让学生了解《独立宣言》的首次宣读地点、听宣读过程的片段、知道大厦的守护“独角兽”的意义,进而将课本内容依托信息手段进行呈现。信息化的手段不仅能服务于“识记类”的知识,对“理解性”的内容更是助益良多,它可以帮助教师关注到更多之前未能聚焦的问题,并且在第一时间给予反馈(表3)。此问题的提出突破常规。一般来说,教师更习惯于提问学生“1787年宪法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在课本上显而易见。教师转而让学生思考课本列举的意义中哪一条最为重要。而初中学生性格反差较大,课堂容易被活跃者主导,许多学生有想法却不愿或无法表达。信息化手段的介入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出现,用投票的方式体现主张,用文字的方法阐述理由,简约而不简单,翔实而有理,并且能够实现匿名展示,在一定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