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_第1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_第2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_第3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_第4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社会在发展,教育事业也必须保持同步发展。这不仅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当前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与之相对应的跨学科教学问题也必须得到落实。本文从概念的角度出发进行考察,深入分析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意义,并且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32社会的发展从客观上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反映在教育领域之中,就是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教育的落实。我国有关部门对于教育事业的这种发展同样有所了解,并且不断出台新的指导文件,用于对一线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是众多支持文件之中的一个。在这一文件之中,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宗旨,在第一部分,即“指导思想”部分中就已经提到。核心素养本质上是与素质教育,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一脉相承的。这种表述方式意味着在2022年的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必须当作一个现阶段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进行对待,而其他的诸多任务设置,也包括“跨学科”的教学方案和策略,则应当作为实现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手段来认知。在明确了目标和路径的基础之上,教师才能展开教学设计和规划,才能以“跨学科”作为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安排。一、当前初中语文跨学科教育的相关概念教师想要展开有效的行动,首先需要明确方向和路径。教师不能将教学方向放在整个核心素养之上,而应当将这一主要目标进行分解,变成在教学工作之中具有一定辨识度的工作目标。与之对应的手段也不能单纯局限于“跨学科”这个提法,而应当深入进行思考,厘清学科如何实现跨越,以及跨越的“度”的问题。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展开分析,教师可以发现两个关键词汇。其一,“整本书”,其二,则是上面一直提到的“跨学科”。在对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分析之前,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从概念的角度看,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纵观我国从建国开始到现在的每一版教学大纲不难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教学大纲也倾向于培养能够服务和建设社会的人才,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相关教育思想的成熟,人本思想开始逐步兴起。到了现阶段,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对于社会的服务这两个方面的属性同时得到强调。这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表现,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就是要让学生实现面向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自身兴趣的发展。这一点是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与西方教育的一个重要差异。在明确了我国教育这种服务个体和服务社会两种属性同时存在并且融合的主旨的基础上,笔者展开对于上面两个关键词的考察。“整本书”这个词,在2022年新《课标》中出现了23次。从具体的表达上看,强调的是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并不局限于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就有提及,即“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教师要通过阅读,尤其是要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但更重要的是,整本书的阅读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是使学生可以通过语文阅读训练,形成对于整本书的完整认知。同时,学生也能够透过阅读材料,去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了解语文学科以外的世界。而这本身同样也是跨学科的一个外在表现,即丰富阅读材料的内涵。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在2022年新《课标》中提出的“跨学科”,在全文之中出现了21次。但是不同于上一个关键词,“跨学科”在“教学”提示部分中,是明确作为一个小标题而存在的。如果说“整本书”和“跨学科”同样都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重要手段和渠道,那么“跨学科”明显具有更高的等级,甚至可以说,整本书的阅读,本身也是实现跨学科教学与学习的一种手段。在2022年新《课标》中,对于跨学科学习的解释说明是作为一项任务而确定的,“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新《课标》中对于跨学科学习意义的这种表述看,跨学科的工作重点就是要突破语文学科的边界,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二、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分析前面已经分析过,阅读“整本书”和“跨学科”教學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教师想要对语文跨学科教学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且加以落实,还需要牢牢把握阅读这个关键。首先,在新《课标》中又一次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即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学生需要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掌握语文的相关知识,另一个方面还要通过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对于其他多个领域的认知和展望。这就自然而然地与阅读以及跨学科保持了密切联系。教师既然明确了阅读和跨学科二者之间的联系,那么就可以确定想要实现跨学科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就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跨学科是要走出语文学科的领域,而不是离开这个领域教师需要首先明确跨学科的意义,在于通过语文来实现对于语文学科之外的世界的观望,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激发他们探求语文学科以外世界的欲望,最终实现开阔思路、传承文化的目标。这里说的跨学科,是要从语文领域之中走出去,不能拘泥于语文课程,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段落和词句,这是实现跨学科学习的根本方式。但跨学科教学并不是要脱离语文,更不是要脱离课文或者相关的阅读内容。这种走出去但同时又和语文保持联系的方式,就是语文教学工作中跨学科的实现方式。2.阅读是一种输入,同时也应当注重必要的输出,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前文已经分析了阅读是实现跨学科教学的必由之路,但是教师在开展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为学生提供符合发展需求的阅读材料以外,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包括以各种形态形成的,源于学生观点的表达和传输。对于这样的输出而言,其价值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输出保证了学生对于阅读的投入,尤其是这种对于输出的要求可以作为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驱动力。其二,输出可以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多得的反馈而对待。反馈对于教育工作的价值毋庸置疑,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方向,即便时至今日,也仍然有教师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而对于学生的反馈则相对比较忽视,仅仅以考试作为主要的反馈方式。因此,教师加强与阅读对应的输出环节,无论是在课堂之上的口头表达,还是在课下的深入分析和写作,都是推动我国教学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策略。3.以学生为本,注重完整知识群落的呈现无论是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还是引导学生展开跨学科的学习,教师都必须以人为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工作是帮助学生能力和素质发展的,因此,任何脱离了对学生当前情况客观判断的材料选择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必然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对于此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学不同于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更多关注实现跨学科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文化以及相关知识背景方面难以跨越的障碍。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从阅读材料或者语文课文出发,走出语文教学,将视线延展到其他学科之中,另一方面还要做到能够让学生顺利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对于可能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文化或者知识障碍,教师应当提前做出规划,并且给出必要的支持。三、落实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细节明确方向固然是展开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但是教学本身是由诸多微观环节所构成的,因此,在教学实践工作之中,教师对目标和核心素养进行落实,同样是关系到教学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领域之中,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1.合理寻找跨学科的节点,切忌生搬硬套跨学科是当前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从语文出发,或者说从课文或者阅读材料出发,朝向哪里展开跨越,应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而不是教师的规划。教师的规划固然重要,但是规划应当以课文或者阅读材料作为依据而展开。教师不能脱离阅读材料去进行规划,这是跨学科的一个基本要求。并且这种跨学科的方向不是唯一的,就好像在朱自清的《春》中,教师既可以跨越到美术领域之中,去勾勒出一幅幅春天的画作,也可以从文章出发,把握作者在这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精神境界,同样也可以穿越到那个年代,去考察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脉络,考察这一篇文章如此写作的原因。对于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来说,跨越的方向完全可以发散,但是同时也要有重点。比如,在《春》一文的阅读学习之中,教师固然可以朝向美术学科、思政学科以及历史学科进行跨越,但教师还应当有所侧重,避免盲目发散而导致的信息杂乱,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2.从语文中来,到语文中去虽然跨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具有積极意义,但是也必须认识到这仍然是语文课堂,跨学科的起点是语文教学材料,其终点,也要回到语文教学环境之中。任何越走越远的“跨学科”只能作为一种发散思维,甚至只是一种畅想。跨学科固然是要从语文学科之中跨出去,但同时也要注意还需要跨回来。例如,在鲁迅《故乡》的教学中,对于时间点的描写可以说是一个朝向数学进行跨越的良好节点。通过作者对于时间点的描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考察作者在故乡待了几天,并且每一天都做了什么事,几天的活动之间存在什么内在的联系和逻辑。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甚至已经不再合适,但是,通过对时间的梳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行动脉络,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从语文之中走出去,最终也必须要再回到语文领域中来。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济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冬天,别的地方的冬天又是什么样的,其中涉及济南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朝向地理学科实现跨越,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这样的。但在加强对于环境认识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去描述当地的自然形态,把握当地的自然特征,并且表述其成因。3.注重学生反馈前面已经提到过反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在具体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就我国目前的教学形态而言,教学改革已经不断深入,但反馈体系仍然以各种考试为主。不能否认,考试确实是最直接的考查学生的方式,但是考试通常需要按照阶段进行,只能对学生在过去一个阶段中对于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无法对教学工作的细则进行评价。尤其是在跨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涉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想要通过考试来实现有效的反馈,其可能性就更低。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只有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加强信息的获取,才能实现对于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具体而言,作为一线教师,有些指标可能无法形成准确的反馈数据,但是并不代表不能进行感知。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活跃程度,或者对应的学生笔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反馈的价值,也必须要对反馈的多种形态以及对应的价值有所认知,才能形成尽可能完整的反馈,也才能形成推进跨学科教学的力量。4.跳出语文框架,反向回归跨学科教学的意义,是实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跨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必然需要以此作为目标来进行展开。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考虑选择其他学科的各种材料作为语文教学材料,来加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体会和锻炼。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不仅仅要积极引入其他各学科的说明文,还要注重从不同学科的具体内容中选择阅读材料,引入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材料应当具有现实意义,尽量从具体的学科环境出发进行考察和选择,而不应当单纯为了语文的学习去寻找不同学科的材料。除此以外,教师也需要注意这些来源于其他学科的阅读材料,要与语文教学进度和学习知识重点进行配合。例如,在修辞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音乐学科之中寻找适合的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中的语言魅力。虽然跨学科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