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素养综合检测_第1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素养综合检测_第2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素养综合检测_第3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素养综合检测_第4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素养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素养综合检测(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北冥(míng)有鱼抟(chuán)扶摇而上者B.学(xué)学半三男邺城戍(shù)C.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大庇(pì)天下寒士俱欢颜选贤与(jǔ)能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怒而飞(愤怒)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B.志怪者也(志向)讲信修睦(培养)C.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执策而临之(面对)D.不知其旨也(宗旨)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害人)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新独家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B.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C.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废疾者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鹏之徙于南冥也5.【新独家原创】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2分)(Y8206001)()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盗窃乱贼/而不作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新独家原创】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诗句中的两个“一何”,既运用了反复手法,又引出了吏与妇情绪的强烈对比,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如狼似虎、老妇哀苦可怜,并为老妇下面的诉说制造悲愤的气氛。B.“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语声绝”表明老妇人已被抓走。“夜久”写出老妇人再三恳请应役的漫长过程。“泣幽咽”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有人在夜里哭泣的悲凉,也写了诗人在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表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由自己联想到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等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的激情和希望。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了宫使与老人的公平交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7.默写。(5分)(1)大道之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布衾多年冷似铁,。

(4),市南门外泥中歇。

(5)《石壕吏》中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8.【学科素养】【新独家原创】综合性学习。(9分)中国文化崇尚“和”,“和”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语言运用】【跨学科·历史】请你搜集古人与“和”有关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和”的理解。(2分)[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答:(2)【语言运用】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学。“我们先到!场地该归我们。”“凭什么?场地又不是你们班的。”大家互不相让。请你用“和”的理念来劝说大家,化解这场争吵。(50字左右)(3分)答:(3)【语言运用】班级将围绕“以和为贵”这一主题举行演讲比赛,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在其中穿插一个关于“以和为贵”的概括性故事。(4分)答:二、阅读理解(33分)(一)(2023河南长垣期末)阅读《卖炭翁》,完成题目。(6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9.【学科素养·审美创造】小亮在默写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时,错将“愿”写作“怨”,请为小亮解释原文中“愿”字的妙处。(4分)答:10.【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这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答:(二)(2023湖北武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13分)及世祖殂,和士开威权益盛。太尉赵郡王高叡等言于齐主,请出士开为外任。会胡太后觞朝贵于前殿,叡面陈士开罪失,云:“士开城狐社鼠,受纳货赂。臣等义无杜口,冒死陈之。”太后曰:“先帝在时,王等何不言?今日欲欺孤寡邪?”仪同三司安吐根曰:“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太后曰:“梓宫在殡,事太匆匆,异日论之,王等且散。”葬毕,叡等促士开就路。太后欲留士开过百日,叡不许。有中人知太后密旨者,谓叡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宜苦违?”叡曰:“吾受委不轻。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遂更见太后,苦言之。太后令酌酒赐叡,叡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言讫,遽出。旦日,叡将复入谏,妻子咸止之。叡曰:“社稷事重,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至殿门,又有人谓曰:“殿下勿入,恐有变。”叡曰:“吾上不负天,死亦无恨。”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叡执之弥固。出至永巷,遇兵,执送华林园,令杀之。叡久典朝政,清正自守,朝野冤惜之。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吾宁死事先皇事:侍奉B.死亦无恨恨:怨恨C.执送华林园执:逮捕D.叡久典朝政典:主持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Y8206001)()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A.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B.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C.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D.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13.【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叡等大臣不顾太后阻拦拖延,执意要和士开外放任官。B.高叡坚守道义,严拒和士开的贿赂,并一再冒死举报他。C.即使明知直言进谏会带来杀身之祸,高叡仍然不改初衷。D.高叡为人正直有操守,朝廷和民间都对他的死感到痛惜。1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叡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言讫,遽出。译文:(三)(2023山东市北期末)文言文阅读。(14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马说》)【丙】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卫之贾人,颜涿聚盗也,颛孙师驵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夫学,譬之犹砺①也。昆吾②之金而铢父③之锡,使干越④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⑤加之以黄砥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节选自《尸子·劝学》,有改动)[注]①砺:磨刀石,作动词用时指磨砺。②昆吾:山名,出铜,可以制刀剑。③铢(zhū)父:地名,产锡。④干越:吴越,春秋二国,皆以铸剑精良著称于世。⑤砻(lónɡ)砺:质地较粗的磨刀石。⑥黄砥:质地细密的磨刀石。1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知其旨也旨:主旨B.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C.教然后知困困:困惑D.而弗知砺其身身:自己1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今人皆知砺其剑其真无马邪(《马说》)B.皆为显士化而为鸟(《北冥有鱼》)C.孔子教之子之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D.则以刺不入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17.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B.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C.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D.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18.【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从“嘉肴”写起,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B.【乙】文托物寓意,借评说千里马,控诉统治阶级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C.【丙】文以孔子教弟子为例,说明学习可以提高人的价值,即便是身份低微的人,通过学习和教育,也可能成为有用之才。D.【甲】【丙】两文都用精当的比喻劝勉人们学习,面对美食不加珍惜,身怀利剑不去使用,就如同面对知识不去学习。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②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译文:三、写作(40分)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光阴荏苒,八年级即将结束,这一年里,在你身边一定发生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可能会唤起你的别样记忆,引发你对生活的思考。请你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全解全析1.CA.抟tuán。B.学xiào。D.庇bì。2.CA.“怒”在句中的意思是“用力鼓动翅膀”。B.“志”在句中是“记载”的意思。D.“旨”在句中是“味美”的意思。3.CA.“冥”同“溟”,海。B.第一个“学”同“敩”,教导。D.第一个“食”同“饲”,喂。4.DD项中的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A.策: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B.以:介词,因为/介词,按照。C.独:副词,只是/形容词,老而无子。5.D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D“公平交易”的理解有误。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来“充炭直”,是宫使强行为之,卖炭翁不愿亦无能为力,显示出宫使掠夺的残酷本性,暴露了宫使无耻的嘴脸。7.(1)天下为公(2)食之不能尽其材(3)娇儿恶卧踏里裂(4)牛困人饥日已高(5)出入无完裙解析(1)—(4)题是直接型默写,根据上下句的提示准确默写即可。(5)题是理解型默写,根据题干中“生活极度贫困”的提示可知是“出入无完裙”一句。8.(1)(示例1)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谦让与友爱。(示例2)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大度宽容与知错能改。(2)(示例)同学们,请先冷静一下。古语说,和则两利,战则俱损。争吵对大家都没有益处。更何况,大家一起打球才有意思,我们何不来一场对抗赛呢?(3)(示例)同学们,自古以来,“和”就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主题。中国历来有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等许多与“和”相关的成语,而且“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清朝礼部尚书张英写诗劝家人要谦让邻里,由此而流传下来的“六尺巷”的故事便是“以和为贵”思想的完美体现。今天将在我班举行“以和为贵”主题演讲比赛,下面我宣布演讲比赛正式开始。解析(1)此题本质上为仿写题。仿写句式为“从A中,我了解到‘和’是B与C”,其中A是古人与“和”有关的成语、名言、故事等,B与C是从A中理解到的“和”的内涵。据此仿写即可。(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气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言之成理即可。(3)拟写开场白,要紧扣主题,富有感染力。要重点留意对关于“以和为贵”的概括性故事的呈现。9.老翁自己身上衣服单薄,本该盼望天气暖和,可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却“愿天寒”:为了能多卖一点炭钱,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愿”字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矛盾的心理与悲惨的处境。解析“愿”的意思是“希望”。“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这句诗的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得太便宜,还希望天更寒冷。自己身上衣服单薄,本该盼望天气暖和,可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也想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的心理,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10.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假借“宫市”对民间财物巧取豪夺的社会现实。解析作品讲述了一个卖炭老人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揭露了老百姓不得不承受剥削阶级的肆意剥削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1.B恨:遗憾。12.C此句意思是:臣本是胡商,忝列诸位权贵一行的末尾,既然接受了皇恩,哪里敢爱惜自己的生命。和士开不出朝廷,朝野不会安定。据意断句即可,同时也要关注虚词的位置。13.B和士开没有贿赂高叡。14.高叡严肃地说:“我现在是来商讨国家大事的,不是来喝酒的。”说完,就出去了。解析重点词语有:正色,严肃;今,现在;论,商讨;卮酒,喝酒;言讫,说完;遽出,就出去了。[参考译文]等到世祖驾崩后,和士开的威势权力越来越大。太尉赵郡王高叡等人向齐主进言,请求把和士开外放任官。恰逢胡太后与朝贵们在前殿喝酒,高叡就当面陈述和士开的罪状,说:“和士开像以城墙为依托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收受贿赂。臣等因为正义所在不会禁口,现在冒死陈述他的罪状。”太后说:“先帝在的时候,你们为何不说?现在是想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吗?”仪同三司安吐根说:“臣本是胡商,忝列诸位权贵一行的末尾,既然接受了皇恩,哪里敢爱惜自己的生命。和士开不出朝廷,朝野不会安定。”太后说:“世祖的棺材还没有下葬,事情太急,改天再议论此事,你们暂且散了吧。”世祖下葬完毕,高叡等就敦促和士开上路。太后想留和士开过百日后(再离开),高叡不允许。有太监知道了太后的密旨,就告诉高叡说:“太后的意思既然是这样,殿下又何苦违背呢?”高叡说:“我受先帝的委托很重。现在新主年幼,怎能使奸臣在幼主的身边?”于是再次进见太后,苦苦进言。太后命令(太监)倒酒赐予高叡,高叡严肃地说:“我现在是来商讨国家大事的,不是来喝酒的。”说完,就出去了。第二天,高叡想要再次进谏,妻子和孩子都阻止他。高叡说:“社稷之事很重,我宁可死了侍奉先皇,也不忍心见朝廷衰乱。”到了大殿门口,又有人对他说:“殿下不要进去,恐怕有变化。”高叡说:“我上不辜负天,死了也无遗憾。”入宫进见太后,太后又说了以前的话,高叡更加坚持自己的态度。高叡出宫后走至永巷,遇到伏兵,被逮捕送到了华林园,太后命令杀了他。高叡主持朝政很长时间,为人清廉公正有操守,朝廷和民间都对他的死感到冤屈、痛惜。15.A旨,味美。16.BB项中的两个“为”都是“成为”的意思。A.其:代词,他们的/难道。C.之:代词,他们/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以:用/凭借。17.D句意:如果用粗磨刀石开磨,再用细磨刀石精磨,那么用它刺击,前面如无物一般,用它侧击,下面如无物一般,锋利无比。故可断为: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18.D应该是:面对美食不品尝,身怀利剑不去打磨,就如同面对知识不去学习。19.①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②由此看来,磨砺与不磨砺,相差太远了。解析①句重点词: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食,吃;或,有时;粟一石,定语后置句。②句重点词:自是,由此;去,距离。[参考译文][丙]子路是鲁东卞地的粗野之人,子贡是卫地商人,颜涿聚是个强盗,颛孙师是个粗鄙之人,经过孔子教导之后,都成为名士。拿学习做个比喻,那就像磨砺的道理一样。即使是昆吾的铜、铢父的锡,让吴、越的良工用它们铸造成剑而不加磨砺,那么用它刺击也不能深入,用它侧击也不能砍断。如果用粗磨刀石开磨,再用细磨刀石精磨,那么用它刺击,前面如无物一般,用它侧击,下面如无物一般,锋利无比。由此看来,磨砺与不磨砺,相差太远了。现在的人们都知道磨砺他们的剑,却不知道磨砺他们自身。学习,就是对自身的磨砺。20.【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第一,明确要求:要写八年级发生的故事。第二,确定主题。无论写怎样的故事,主题必须是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第三,确定选材。这是写故事的作文,所选的素材要有真实的生活基础,不能是完全的空想。回顾自己的生活选材,可以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事情,可以是和理想相关的事情,可以是和情感相关的故事。第四,确定结构。本文可以一人一事,也可以多人多事。第五,建立人物形象。记叙文,人物形象是重点之一,在所写的故事里,要重点突出一个或几个人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运用人物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抓住人物的某一个特点进行重点展现。同时也要注意,有“缺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