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02-期末素养综合测试_第1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02-期末素养综合测试_第2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02-期末素养综合测试_第3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02-期末素养综合测试_第4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02-期末素养综合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素养综合测试满分120分,限时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9分)1.(2023河南长垣期末)阅读文段,回答问题。(4分)青春不是彷徨,不是xiè怠。它是民族危亡时在暴风zhòu雨中的抗争,也是和平岁月里对理想虔诚的瞭望。青春属于谁呢?青春,属于赛场上全力以赴的运动健儿;青春,属于勤学不辍的莘莘学子:青春,属于每一个志不变、心不老的人;青春,属于每一个乐观进取的人!(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pángqiánB.pángqiǎnC.fǎngqiánD.fǎngqiǎ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①xiè怠②暴风zhòu雨

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中运用不当的一项(2分)()A.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B.这山谷桃花盛开,落英缤纷,景色迷人,引来无数游客袖手旁观。C.这伙人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D.今天是王老师的八十大寿,前来祝寿的宾客络绎不绝。3.【新素材·神舟十六号】(2023湖南长沙中考)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致敬航天英雄”新闻稿中的一段话,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①5月30日上午,九年级四班全体同学观看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全过程。②当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③接着,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能否像航天英雄一样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取决于自己努力学习。④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当下的责任和未来的使命。A.①B.②C.③D.④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新独家原创】对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运用反问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说明反人民的势力必被人民毁灭,使感情表达更强烈,更震撼人心。B.“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夜晚薄云掠过月亮时的朦胧与美丽,富有诗意。C.“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量的气势,“冲”“爬”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D.“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云比作“游丝蛛网”,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云轻柔、缥缈的形态,侧面表现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如幻。5.【新独家原创】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回延安》的作者贺敬之,诗人、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该剧曾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B.《最后一次讲演》作者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C.语文学习强调听说读写,演讲就是一种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说”。演讲只是单纯的口头表达,它与一个人的读写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无关。D.《壶口瀑布》的作者梁衡,作家、新闻理论家。出版有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等。6.【跨学科·艺术】(2023四川广安中考)下面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句子是(2分)()①2023年3月3日晚,由我市联合成都市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平凡英雄》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②话剧再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的生死经历和隐功埋名、无私奉献的事迹。③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平凡英雄?④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即可称英雄。A.①B.②C.③D.④7.【跨学科·历史】(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请选出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2分)()①串点成线,连线成廊,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②长江延续着中华儿女的红色血脉,传承着中华儿女的红色基因③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记录了无数革命先烈前行的足迹④这条线路引导人们在回溯红色历史时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力量⑤“长江红色基因传承之旅”选择其中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的节点A.②④①③⑤B.⑤①②④③C.②③⑤①④D.⑤①④③②8.[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文化自信】(2023河北高邑期末)古诗文默写。(4分)(1)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3)知不足,;知困,。(《虽有嘉肴》)

(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送别诗中的伤感情绪、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千古名句是:“,。”

(5)《小石潭记》中,“,”写出了久坐潭边的游人的感受。

9.[含评分细则]【新考法·整本书阅读】(2023重庆潼南期末)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个有血有肉、立体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他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原著情节说明原因。(3分)答:10.[含评分细则](2023河南商水期末)班级开展以“书韵飘香,悦读人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6分)(1)【新素材·网络阅读】在制作手抄报时,小语同学整理了下面这则材料,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中,全国各地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河南开展“书香家庭和读书之星”评选、“悦读青春,书知我心”主题朗诵、“我!为阅读代言”线上好书荐读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传播阅读理念,分享阅读快乐;安徽组织“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黑龙江推出“书中自有春日”的活动,读者可以在各大平台朗诵与春天有关的作品并接力上传视频……答:(2)【跨学科·数学】活动中,调查小组搜集了有关我国国民阅读情况的资料,制成下面图表。请仔细观察图表,写出你探究获得的两条信息。(2分)答:(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此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对“在电子时代,应该如何读书”的热议。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话,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2分)技术需求深度信息取舍答:二、阅读理解(41分)(一)[含评分细则](2023江苏溧阳期末)阅读古诗,完成题目。(6分)[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乙]《卖炭翁》(节选)白居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1.【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乙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两句诗体现出宫使的丑恶行径。(3分)

12.【新考法·对比阅读】甲诗称南村群童为“盗贼”,乙诗称黄白宫使为“翩翩两骑”,请说说两诗中谁才是真正的“盗贼”,并分析理由。(3分)答:(二)(2023陕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①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谷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②之水,溉潟卤③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节选自《史记·河渠书》)[注]①说(shuì):劝说。②填阏(è):淤泥。③潟(xì)卤:土地含过量的盐碱。13.[含评分细则]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韩闻秦之好兴事()(2)欲罢之,毋令东伐()(3)东注洛三百余里()(4)秦以为然,卒使就渠()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蒙乃始就学B.屠乃奔倚其下C.见渔人,乃大惊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5.[含评分细则]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2分)译文:

(2)秦以富强,卒并诸侯。(2分)译文:16.[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思维能力】郑国有没有完成韩国交给他的使命?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2分)答:(三)(2023湖南怀化中考改编)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文学赋能振兴乡村①花红柳绿,阳光煦暖。不久前,一批中国文学的“大咖”和“发烧友”应文学之约,相会湖南益阳清溪村。②清溪,这个周立波先生笔下曾经有过巨变的“山乡”,正在发生新一轮巨变。优美整洁的环境、富足的生活,尤其是充盈村中的书香,令人感叹“换了人间”。而这一切的发生,文学功不可没。清溪村党总支书记蔡真表示:“一不小心,我们家竟然成了别人的‘诗和远方’。”③中国文学的长河里一直流淌着乡土情愫。“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在古老的中国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大量对乡村劳动场景的描述、对劳动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改善劳动者处境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产生过影响深远的乡土文学,既立足乡土、倾情乡民,也促进觉醒、期望未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乡土之美,曾令无数文人墨客寄情吟唱。今天,在这片土地上,文学能实现怎样的作为?清溪村正给出富有蕴意的探索与解答。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应当伴随着文化的繁荣。文学要担当起乡村文化建设的使命。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文学梦,乡村也需要文学的滋养。借助作家书屋,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畅读经典,领略文学之美;在文学活动中,可以与更多人交流思想,追求心灵的富足。此次见证并参与作家集体活动,与作家“面对面”,更让广大村民与文学爱好者感受到欣喜与鼓励,获得很多启发与教益。⑤腹有诗书气自华。乡村有了文学、文艺的气息,也让屋舍增色、山水生辉。从更高层面看,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中,文学的助力不可或缺。乡村振兴是新的伟大事业,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必须“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而这,正是文学之所长。⑥新时代文学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为“三农”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为乡村振兴注入巨大能量。(转摘自《湖南日报》,有删改)17.【学科素养·文化自信】下列诗句不具备乡土情愫的一项是(2分)()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18.[含评分细则]第⑤自然段画线句“而这,正是文学之所长”中“这”指代的是什么?(2分)答:19.[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文章第②自然段写清溪村巨大变化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20.[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根据提示,在(1)(2)处补全本文的论证思路。(2分)首先,从清溪村巨变这一现象谈起,引出“文学在乡村振兴中有何作为”这一话题;接着,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文学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最后,(2)。

(四)[含评分细则](2023山东滨州中考)阅读选文,完成题目。(14分)又见白杨张伟忠①这次到西北,看到冬天的白杨树,又一次想起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②第一次看见白杨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在疾驰的火车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脑中一次次闪过《白杨礼赞》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诵其中的词句。同行的一位老教师说:“教了一辈子《白杨礼赞》,第一次知道新疆的白杨和平常所见的枝叶‘婆娑’的杨树不一样。”并即兴背出了《白杨礼赞》中描写白杨的句子:“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我也是在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和布局谋篇的精妙,脑海中的语言积累和眼中所见的现实景象一下子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心理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力,我被这种庄严的美深深地震撼了。③再次见到白杨,则是在冬季的酒泉和嘉峪关,而且是近距离的。酒泉中学、西汉酒泉胜迹公园和嘉峪关长城内,都有成片的白杨树,在冬日耀眼的阳光下,在积雪覆盖的黄土地上,在北国单调的景色中,它们虽然落尽了叶子,可淡青色的树干和挺拔的身姿仍然包蕴着勃勃生机,那些“紧紧靠拢”的“丫枝”直刺向蔚蓝的天空,成为冬日美丽的风景。我站在白杨树下,仰视着它们,又想起茅盾先生对它们的赞誉:“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④《白杨礼赞》中的意象和现实所见的白杨树重叠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北方人乃至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也在一刹那间真正感受到白杨树所代表的那种“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文化性格和精神象征,它激励人心的功能,半个多世纪后仍未减退。茅盾先生发现并发掘了白杨精神,白杨也因此具有了不朽的象征意义和激励功能。从此白杨树就不仅仅是一自然之物,而是和古诗中的月亮一样成为一种文学意象,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和形象的契合,又是那么自然。⑤《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1947年3月,叶圣陶等主编的《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第三册就收录了这篇文章,题为《白杨树》。1949年,由叶圣陶校订、文化供应社出版的《新编初中精读文选·语体文选》第二册又选入了这篇文章,并改名为《白杨礼赞》。该书前的“编辑例言”中,说明了这本教材选文的标准,如:“符合新民主主义的精神”“切合现代学生的思想与生活”“为初中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注重国文的教学价值”等。显然,《白杨礼赞》是完全符合这几条标准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白杨礼赞》的文学价值、教学价值仍然不可低估。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一直选入这篇散文,并在教学参考书中把教学重点定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象征手法。不过从2001年开始的语文教材中,《白杨礼赞》已被删去。⑦站在嘉峪关长城遗址内的白杨林中,抚摸着白杨粗大而光滑的枝干,任由它们把我的目光引向碧空。四处远望,则见黄土垒就的高大城墙,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在黄土、远山、碧空组成的背景下,白杨卓然挺立的身姿让我迷醉。我在想:一丛白杨,一篇文章,一个时代,它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多么奇妙的联系啊。西北有很多代表性树种,比如胡杨、红柳等,为什么茅盾先生单单选中了白杨来加以礼赞呢?原因似乎并不难找:挺拔的身躯、靠拢的树枝、哨兵似的姿态,以及朴质外表下的坚强个性。这使得从新疆到延安途中的茅盾先生发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审美对应物,从而为白杨树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赞歌。一种树成就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又反映了一个时代。我相信,当茅盾在重庆发表这篇文章后,一定给当时的国统区乃至全国人民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明朗的信号,使得在抗战最艰难时刻的中国人民获得极大鼓舞。⑧在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路上,当曙光初现,太阳从蜿蜒的长河东侧冉冉上升,大地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矗立于原野中的白杨林披上了一层动人的红光。我赶紧用力擦去汽车玻璃上的冰霜,有些贪婪地凝望着这美丽的景色。善解人意的司机停下了车,车上的游客全跑到了外面,凛冽而清新的空气一下子包围了我们。那些生长在岸边地头英姿飒爽的白杨,就像《风景谈》里面站在晨曦中吹号的号兵。当年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又一次回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⑨我希望教科书中再见《白杨礼赞》这样的红色经典。[注]本文发表于《语文学习》2009年第4期。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使用的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重又收录了《白杨礼赞》。21.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我”两次见到白杨的感受。(2分)第一次:第二次:

22.【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作者两次见到白杨,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答:23.【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第④—⑥段删除后文章仍然完整,为什么不能删除?(3分)答:24.【学科素养·审美创造】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语句进行品析。(4分)(1)脑中一次次闪过《白杨礼赞》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诵其中的词句。(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2)那些生长在岸边地头英姿飒爽的白杨,就像《风景谈》里面站在晨曦中吹号的号兵。(从修辞角度赏析)答:25.【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文章以“又见白杨”为题目有什么好处?(3分)答:三、写作(50分)26.[含评分细则](2023山东烟台中考)作文。(50分)题目:这一路,风光真好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和地名。

答案全解全析1.(1)A(2)①懈②骤解析(1)“彷徨”的“彷”应读作“páng”,不要误读为“fǎng”;“虔诚”的“虔”应读作“qián”。(2)注意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以在具体的语境中组成恰当的词语。“懈怠”的“懈”不能写作“泄”,“暴风骤雨”的“骤”不能写作“聚”。2.B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用在句中属于望文生义,不合句意。3.C该句两面对一面,可在“努力”前添加“是否”。4.B该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薄云掠过月亮的情景比作丽江古城中银匠在擦拭银盘。5.C演讲并非单纯的口头表达,它与一个人的读写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息息相关。6.D句中的破折号应改为逗号。7.C通读五个句子,首先可确定首句为②,交代写作的对象及其在革命史上的意义;接着是③,以“也”字承接②,继续表述长江在革命史上的意义;①句指出“串点成线”,⑤句提出“节点”,可见①应在⑤后;④句的“这条线路”指向①句表述的内容,说明④在①后。所以五个句子排序为:②③⑤①④。8.(1)徒有羡鱼情(2)青青子衿(3)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评分细则】每空0.5分,共4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解析解答直接型默写题,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理解型默写题,注意结合题干要求填充。重点字:羡、衿、邃。9.(示例)我最喜欢保尔不畏艰难、挑战病魔的精神。保尔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久病缠身,最终失去工作能力,被党组织解除工作并住院治疗。后来,保尔即使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不放弃希望,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勇敢地面对病魔。他这种坚韧的意志值得我学习。【评分细则】一个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保尔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男主角,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铁路工人家庭。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苏俄红军,在战争中英勇顽强,多次死里逃生,后来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是他一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生活的磨难。选择情节说明人物特点,言之成理即可。10.(1)世界读书日,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阅读活动【评分细则】能概括材料内容要点,语句简练,得2分。意思对即可。(2)(示例)①近两年,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都有所下降;②近两年,报纸与期刊的阅读率有所上升。【评分细则】一条信息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3)(示例1)词语:技术需求看法:在电子时代,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读书方式,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带给我们的技术便利,便捷、海量、精准地阅读,也要通过纸质书籍,实现深层阅读。(示例2)词语:取舍深度看法:在电子时代的海量信息面前,我们应该学会取舍,要区分自己阅读的类型与目的,选择对自己有益处的书目进行深度阅读。【评分细则】选定词语1分,谈看法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解答此题,先读懂材料内容,再抓住关键语句“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中,全国各地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进行概括即可。(2)仔细观察图表可知,与2021年相比,2022年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呈下降趋势,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都有所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率有所上升。据此作答即可。(3)解答此题,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两个,能围绕“在电子时代,应该如何读书”谈出看法,表达流畅即可。11.狐假虎威、巧取豪夺【评分细则】一个要点1.5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是对宫使的动作描写。“手把”“口称”可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的动作,形象地刻画出他们蛮不讲理、霸道凶残、巧取豪夺的面目。12.黄白宫使才是真正的“盗贼”。群童为盗,可能是因为年幼调皮,也可能是因为家贫,是社会环境使然,情有可原。而黄白宫使,翩翩两骑,名义上是征用,实则是强取豪夺,蛮横无情。他们才是真正的“盗贼”。【评分细则】点明真正的“盗贼”1分,分析理由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根据“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可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虽称群童为盗贼,但“抱茅”也许是顽皮无意为之,即使有意而为,也很有可能是为社会现实所迫,情有可原。根据“翩翩两骑来是谁……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卖炭翁》中的“翩翩两骑”是宫中派出的宦官,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的统治者的代表,他们才是真正的“盗贼”,他们的行为是诗人所要痛斥的社会恶疾。13.(1)听说(2)进攻,征伐(3)向东(4)对的(或正确)【评分细则】每小题1分。共4分。解析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含义。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的文言现象。如(3)句中的“东”就是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的意思。14.D例句中的“乃”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A、B、C三项中的“乃”都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D.乃:竟然,居然。15.(1)当初我是间谍,然而水渠修成也对秦国有利。(2)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兼并了诸侯国。【评分细则】(1)关键词“间”“利”翻译正确,各得1分。计2分。(2)关键词“卒”“并”翻译正确,各得1分。计2分。共4分。解析翻译文言语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量保持原文用词的特点。(1)句重点词:始,当初;间,间谍;成,修成。(2)句重点词:以,因为;卒,最终。16.(示例1)我认为郑国没有完成使命。韩国本来派他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消耗秦国国力,来阻止其向东扩张。可是郑国渠的建成反而让秦国变得富强,韩国最终被吞并。(示例2)我认为郑国完成了使命。韩国给他的使命是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他作为一名水工,历尽艰险完成了水利工程的修建。【评分细则】有明确的观点,并能结合情节作简要分析,得2分。共2分。解析解答此题,先表明观点,再谈理由。可以认为郑国没有完成使命。依据“韩闻秦之好兴事……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谷口为渠”可知,韩国本来派郑国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目的是消耗秦国国力,来阻止其向东扩张。依据“渠就……卒并诸侯”可知,水渠建成反而让秦国变得富强,韩国最终被吞并。也可以认为郑国完成了使命,再谈理由。依据“韩闻秦之好兴事……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谷口为渠”可知,韩国本来派郑国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他作为一名水工,历尽艰险,最终完成了水利工程的修建。[参考译文]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办工程等事务,想以此消耗它的国力,使它无力对山东诸国用兵,于是命水利工匠郑国找机会游说秦国,要他凿穿泾水修一条水渠,从中山以西到谷口,出北山向东流入洛水,共三百多里,想要用它来灌溉农田。渠还没修成,郑国的目的被发觉,秦国要杀他。郑国说:“当初我是间谍,但渠修成以后确实也对秦国有利。”秦国认为他说得对,最后命他继续把渠修成。渠修成后,引淤积浑浊的泾河水灌溉两岸的盐碱地四万多顷,亩产都达到了一钟。从此关中沃野千里,再没有饥荒年。秦国因此富强起来,最后兼并了各诸侯国。于是把此渠命名为郑国渠。17.AA.不具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写的是诗人的胸怀阔大。18.乡村振兴必须“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评分细则】语句正确,书写无误,得2分。共2分。若出现错别字,该题不得分。解析联系上下文,结合“乡村振兴是新的伟大事业,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必须‘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提炼概括,可得“这”指代的是:乡村振兴必须“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19.从清溪村巨变这一现象谈起,引出“文学在乡村振兴中有何作为”这一话题;引起读者兴趣,使读者对“巨变”的产生原因充满好奇;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评分细则】一个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文章第②自然段写清溪村巨大变化,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巨变”的产生原因充满好奇;还能引出文章议论的话题——“在这片土地上,文学能实现怎样的作为”;从清溪村巨变这一现象谈起,借助具体事例,还可以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20.(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应当伴随着文化的繁荣(2)对新时代文学工作者提出希望,总结全文【评分细则】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阅读全文可知,文章①②③自然段首先从清溪村巨变这一现象谈起,引出“文学在乡村振兴中有何作为”这一话题;接着第④自然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应当伴随着文化的繁荣”;然后④⑤自然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文学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第⑥自然段“新时代文学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对新时代文学工作者提出希望,总结全文。21.震撼赞美【评分细则】每空1分。共2分。解析根据第②段“第一次看见白杨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我被这种庄严的美深深地震撼了”可知,“我”第一次见到白杨的感受是:震撼。根据第③段“再次见到白杨,则是在冬季的酒泉和嘉峪关”“又想起茅盾先生对它们的赞誉:‘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可知,“我”第二次见到白杨的感受是:赞美。22.第一次:侧面描写,远望白杨,借老教师的言语与《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进行侧面描写,展现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姿态,表现了作者受到的震撼。第二次:直接描写,近距离观赏白杨,直接描摹白杨树的树干、身姿、丫枝,展现白杨树的生机及其不畏艰苦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评分细则】一个要点1分。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描写角度。根据第②段“同行的一位老教师说:‘教了一辈子《白杨礼赞》,第一次知道新疆的白杨和平常所见的枝叶“婆娑”的杨树不一样。’并即兴背出了《白杨礼赞》中描写白杨的句子:‘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可知,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同行的一位老教师的言语与《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描写,侧面展现白杨树傲然挺立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受到的震撼。根据第③段“在冬日耀眼的阳光下,在积雪覆盖的黄土地上,在北国单调的景色中,它们虽然落尽了叶子,可淡青色的树干和挺拔的身姿仍然包蕴着勃勃生机,那些‘紧紧靠拢’的‘丫枝’直刺向蔚蓝的天空,成为冬日美丽的风景”可知,运用细节描写、直接描写,通过写冬日白杨树的树干、身姿、丫枝的样态及颜色,展现白杨树的生机及其不畏艰苦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23.(示例)因为第④—⑥段丰富了文章内容,与后文作者自己的想法相照应;作者两次看到西北的白杨树,切实感受到了文章《白杨礼赞》中白杨树所象征的精神,激励后人不断奋斗,将其精神传承下去;作者的感受与文章《白杨礼赞》联系起来,立意深远,引人深思。若删去,则缺少深刻立体的感受体验,对将白杨精神传承下去的态度的表达也会削弱很多,故不应删去。【评分细则】表明观点1分,阐述理由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第④段内容可知,作者两次看到西北的白杨树,切实感受到了文章《白杨礼赞》中白杨树所象征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象征,激励后人不断奋斗,将其精神传承下去;作者的感受与文章《白杨礼赞》联系起来,立意深远,引人深思。根据第⑤段、第⑥段内容可知,这两段展现了《白杨礼赞》的文学价值、教学价值;再根据第⑥段“不过从2001年开始的语文教材中,《白杨礼赞》已被删去”,并联系结尾段“我希望教科书中再见《白杨礼赞》这样的红色经典”分析可知,作者由《白杨礼赞》的意义、价值写到《白杨礼赞》在语文教材中的生存状态,这些内容与后文作者自己的想法相照应。据此综合表述原因即可。24.(1)“一次次”“一遍遍”都表示次数多,反复强调了《白杨礼赞》中的片段和词句给“我”的深刻印象,表现了其文学价值之高,抒发了“我”对这篇文章的喜爱之情。(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长在岸边地头英姿飒爽的白杨”比作“站在晨曦中吹号的号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的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表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评分细则】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脑中一次次闪过《白杨礼赞》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诵其中的词句”一句中,“一次次”表示次数多,“一遍遍”也表示次数多,反复强调了《白杨礼赞》中的片段和词句给“我”的深刻印象,表现了其文学价值之高,抒发了“我”对这篇文章的喜爱之情。归纳作答即可。(2)根据下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可知,“那些生长在岸边地头英姿飒爽的白杨,就像《风景谈》里面站在晨曦中吹号的号兵”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长在岸边地头英姿飒爽的白杨”比作“站在晨曦中吹号的号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的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表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归纳作答即可。25.“又见白杨”这个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新颖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评分细则】一个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文章描写了自己两次见到白杨树的情景和感受,多次提到《白杨礼赞》中的词句,意在突出《白杨礼赞》一文的文学价值、教育意义及其激励人心的功能,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和《白杨礼赞》一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因此,“又见白杨”这个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此外,“又”字所蕴含的重复性独具匠心,使题目新颖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6.【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是“这一路,风光真好”。这个题目中,“这一路”可以指真实的路途,也可以是人生之路。“风光”一词,可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可以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也就是说,这次作文可以写实也可以写虚。“真好”可以理解为这里风光很特别,有着别处没有的美丽。此题目可以写成写景的散文,以游踪为线索,有次序地写景;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