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法规教材_第1页
农村政策法规教材_第2页
农村政策法规教材_第3页
农村政策法规教材_第4页
农村政策法规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政策法规第一章农业基本法律制度第一节农业法概述一、农业法1、概念农业法广义概念: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农业法狭义概念: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简称《农业法》,本法是1993年7月2日颁布,2002年12月28日修订。2、农业法的调整范围农业法是一部具有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法律性质的,是集国家在今后一个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大成的法律,他要调整的是农业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的社会再生过程。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1、农业的地位:通常提法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法》中规定“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2、农业的多功能性经济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社会文化功能(休闲农业、社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正是由于多功能性,所以国家对农业大力支持。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B、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专业和城镇的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C、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三、农业法的基本原则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地位)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组织制度)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4、科教兴农的原则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二节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二、基本组织制度:《农业法》第5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三、生产经营形式由原来的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到现在的不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第三节)农业法中规定,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包括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第三节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一、采取这样体制的原因符合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二、生产经营主体第四节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法律制度一、农业生产法律制度1、农业法中规定了农业结构调整原则、方向。2、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加强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改善3、农产品质量安全A、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B、发展优质农产品C、实行动植物防疫、检疫制度二、农产品流通的法律制度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2、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农产品流通环节多、费用高以及个别地区实行封锁限制农产品在地区间流通。降低成本3、农产品进出口预警和进口损害救济制度4、农产品流通主体和营销主体多元化第五节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一、对农业支持保护的必要性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9项)1、加强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2、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3、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4、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制度。5、在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衔接的前提下,明确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扶持措施。6、鼓励和支持开展农业服务。7、扶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贸易8、做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9、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三、国家财政投入和其他的保护制度第六节农民权益保护农业法中专门规定了一章1、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2、减轻农民负担3、保护农民在农村公共事务中的权益。4、保护农民在出售产品和购买生产资料的利益。5、对农民权益受损害时的行政和司法救济。第七节农业资源的法律制度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自然要素。二、农业法中关于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1、建立农业资源区划和检测制度2、保护耕地质量3、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沙化土地《水土保持法》《防沙治沙法》4、保护森林资源《森林法》5、保护草原资源《草原法》6、保护渔业资源《渔业法》7、保护农业生物物种资源8、保护农业环境第二章农业土地承包法律制度第一节概述1、2002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3、农村土地承包的形式A、家庭承包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基础,具有以下特征:承包方主体的特殊性承包期限长承包经营权有物权属性适用的原则不同(家庭承包以公平原则为主,其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其他方式承包关系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四荒4、家庭承包经营的原则坚持土地的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原则保护农村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性原则保护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原则第二节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一、保护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1、按户承包,按人分地,每个集体成员都有承包土地的权利2、农村承包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3、关于保护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4、承包程序合法A程序:工作小组承包方案讨论方案实施方案签订合同B关于承包合同的内容发包方、承包方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承包土地的用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二、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0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分别作了规定。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承包期限为30-50年,林地承包期限为30-70年。关于承包期限的起算,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2条规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2、承包期内不得收回承包地的原则3、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的原则4、承包方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5、家庭承包的继承三、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依法使用承包地的权利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权收益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2、发包方有义务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权《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4条发包方的义务: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为承包方提供服务组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3条发包方的权利:发包权监督权制止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和行为的请求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3、任何人都有义务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4、承包方的其他法定权利国家、集体建设征用、占用承包地,应当依法给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方相应的经济补偿。征用土地的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第三节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1、概念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取得承包方将其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于第三人的行为。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转包(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出租(与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互换转让(经发包方同意,原承包关系消灭)其他方式(主要是针对“四荒”)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33条规定)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用途流转的期限应当限定在承包期内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主体、登记制度第三章农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一、自然资源及其分类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质为标准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恒定性自然资源三大类二、自然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动态稳定性区域有限性多样性三、自然资源的保护《农业》法第8章对农业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了规定《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渔业法》《水土保持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二节耕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一、必要性二、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退化严重耕地资源贫乏三、措施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土地与节约用地开发未利用土地第三节森林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一、森林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问题1、森林保护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2、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及权属证书发证机关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3、森林种类的划分《森林法》第4条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4、林业建设方针森林法第5条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5、森林资源保护性措施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二、森林经营与管理1、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流转的对象和范围流转的标的和形式流转条件的限制2、林业的长远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3、林权争议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县级以上或乡级以上4、征用和占用林地及森林植被恢复费占用或征用的程序: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有用地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三、森林保护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委任的护林员2、森林公安机关3、各级林业主管部门4、一般行为人5、特定对象-自然保护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外的珍贵树木四、植树造林五、森林采伐第四节草原法一、草原法的调整范围草原法第2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法第二条第2款规定了草原的范围(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原)二、草原的利用方针草原法的第三条国家对草原实行科学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的方针,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草原的权属1、第9条规定草原的权属有三种形式:国家所有集体所有权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草原的使用权2、草原的承包家庭承包经营或联户承包经营3、草原争议解决的问题四、草原的规划五、草原的建设六、草原的利用1、草畜平衡制度2、建设征用使用草原和临时占用草原七、草原保护第五节渔业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一、适用范围渔业,是捕捞、养殖和加工水经济动植物区生物水产品的产业。《渔业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二、渔业生产方针渔业法第3条第1款国家对渔业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三、渔业养殖1、国家对水域养殖的统一规划2、养殖使用制度养殖使用证制度性质和特征养殖使用制度的主要内容(确定养殖使用权,落实水面经营权)四、渔业捕捞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渔业捕捞限额制度五、渔业资源的增值和保护第四章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制度第一节概述一、城乡经济社会协调统筹发展的提出1、二元经济荷兰经济学家J.H.伯克2、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表现体制的二元性(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经济的二元性(速度、收入、配套制度)社会的二元性(生活方式、生活概念)3、我国城乡关系的失衡表现不平等的工农差距加剧了农业的弱质性不平衡的收入差距使农民成为低收入群体不平等的社会资源占有差距使农村成为落后地区二、城乡社会经济的提出1、城乡关系失衡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负面影响(背景)破坏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制约了先进生产力向农村的渗透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加大了社会稳定的成本2、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城乡统筹概念在党十六大报告中被提出来二、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1、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2、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3、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4、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水平5、统筹城乡投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三、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的重要意义1、实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2、实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全局性的意义3、实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实现第二节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一、平等的社会政策1、户籍制度2、就业制度3、社会保障制度二、经济政策问题:1、城乡二元的个人税收制度2、非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3、不合理的现行财政体制对策:1、调整农村财政政策2、强化农业补贴政策3、农村金融政策4、税收政策第三节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这样的制度还是相对缺乏,总的来说,现有的法律制度主要三个层次:第一、以农业法为代表的基本法律第二、地方性的关于城乡统筹专门的法规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方性法规农村养老保险法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第三、关于城乡统筹相关部门的规章第五章农村社会生活法律制度第一节农村社会生活的基本法律制度(民法通则)一、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定义: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调整对象:(二)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帝王条款)公序良俗原则(三)民事法律关系1、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三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自然人、法人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二、民事主体(一)自然人1、概念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胎儿)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年龄和精神状态为标准划分为三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十六到十八的以自己的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监护(二)法人1、概念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组织。2、取得法人资格的条件《民法通则》37条法人成立应具备以下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代理1、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已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2、种类依据代理权的来源或代理权产生的根据,分为5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表见代理复代理3、代理权的行使4、代理权的终止5、代理活动中的民事责任四、物权(一)物权的概念1、概念;物权是权利主体直接管理和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2、物权具有以下特征:权利主体的特定性与义务主体的不特定性物权的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物权的标的是特定的物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率(二)财产所有权1、概念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陈分的权利。占有权是指对财产实际控制的权利。使用权是指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按照财权的性能和用途对财产进行有效的利用的权利。收益权是指在物之上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处分权是指对财产依法进行处置的权利。2、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与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动产实际交付为准财产所有权的转移不动产登记财产所有权的消灭所有权的转让所有权的抛弃所有权客体的消灭所有权主体的消灭所有权因强制措施而消灭3、共有4、相邻关系5、财产所有权的保护请求确认所有权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排除妨碍请求停止侵害请求恢复原状请求赔偿损失(三)其他物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国有资源使用权五、债权(一)债权的概念和特征1、债是按照合同规定或法律规定,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2、特征债调整的是财产流转关系,是动态的财产关系债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债权是请求权在同一标的物上可以存在多项内容的债权债权的相容性债权的同一个标的存在数个债权时,他们效力平等。债权与物权并存时,物权优于债权(二)债的发生1、合同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遗嘱)无因管理(三个条件)不当得利侵权行为侵权行为(三)债的担保1、保证2、抵押3、质押4、留置5、定金六、人身权(一)人身权的概念1、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不能分离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2、特征:非财产性专有性(二)人格权1、生命健康权2、身体权3、姓名权和名称权4、肖像权5、名誉权6、隐私权(三)身份权1、配偶权2、亲权3、亲属权4、荣誉权七、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概述1、概念2、特征以义务为前提主要是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补偿性3、构成条件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必须有过错4、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谁主张谁举证无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公平责任(二)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十种)停止侵害,消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第二节农村婚姻家庭关系法律制度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概念及调整对象2、基本原则婚姻自由的原则,一夫一妻制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计划生育原则二、结婚(一)结婚的必备条件1、男女双方自愿的原则2、必须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男22.女20)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原则(二)结婚的禁止条件1、禁止直系血亲结婚2、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3、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三)结婚的程序(登记程序)1、申请2、审查3、登记(四)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1、无效婚姻(婚姻法第10条):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2、可撤销的婚姻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婚姻第12条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