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连云港市重点中学高三月考(一)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连云港市重点中学高三月考(一)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连云港市重点中学高三月考(一)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连云港市重点中学高三月考(一)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连云港市重点中学高三月考(一)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连云港市重点中学高三月考(一)生物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中所做的贡献。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与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后调控基因表达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HIF-1由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HIF-1a和ARNT组成,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HIF-1a的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人体的HIF-1a的含量会降低B.HIF-1a的降解过程中仅需蛋白酶体C.研究发现缺氧时HIF-1a含量会升高,但HIF-1a的mRNA表达量较常氧时并未增加,由此推测可能是缺氧使HIF-1a稳定性增强D.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2.小明在寒冷的冬季,没吃早饭就去学校,结果出现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等症状。关于此生理反应的表述,不合理的是()A.此时内环境中丙酮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B.全身颤抖是因为骨骼肌收缩以加速热量产生C.此时小明同学体内血糖含量有所下降,细胞产热不足D.小明面色苍白的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3.研究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处理蚕豆和玉米根尖,实验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秋水仙素质量分数(%)蚕豆染色体变异率(%)玉米染色体变异率(%)1.113.333.341.174.773.711.117.714.741.176.337.731.3111.377.77A.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随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而增大D.玉米比蚕豆对秋水仙素的反应更敏感4.下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①为过程③及其释放的递质移动到④供能B.神经递质存在于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C.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兴奋传导到⑤,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电位变为外负内正5.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有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说法错误的是A.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H、O、N等元素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C.患者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D.这种染色剂的合成涉及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6.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系统的活动C.细胞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但细胞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稳态7.进食后半小时,内环境中会显著增多的成分是()A.胰高血糖素 B.肝糖元 C.葡萄糖 D.ATP合成酶8.(10分)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相关代谢通路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分别用13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正常小鼠和蛋白S基因突变的小鼠,发现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由此可知()A.钙离子从内质网向线粒体的转移是主动运输B.柠檬酸不可作为合成脂肪酸(脂肪分子的组分)的直接原料C.钙离子是进行柠檬酸循环必要的第二信使D.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的蛋白N基因,小鼠脂肪合成恢复到一定水平二、非选择题9.(10分)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某市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工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为了治理城市河道,用混凝土将部分地区的河道整体包埋起来。结果事与愿违,城市河流水质恶化,水生动物接近绝迹,原因是河道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失去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河水中的有机物大量累积造成了水质恶化。(2)退耕还林,退耕农田→草本植物→灌木→乔木。该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农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邀请生态学家对该市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①生态学家要调查太阳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该方法所得的结果往往比真实数值要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鲈鱼每增重1kg,则最多需要消耗________kg浮游植物。太阳鱼的价格一般要低于鲈鱼价格,从图中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规律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的花色、叶形和株高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现有甲、乙、丙、丁植株进行4组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组别亲本F1表现型及比例第1组甲×乙3红花宽叶高茎:1红花宽叶矮茎第2组乙×丙9红花宽叶高茎:3红花宽叶矮茎:3红花窄叶高茎:1红花窄叶矮茎第3组丙×丁3红花宽叶高茎:1白花宽叶矮茎第4组丁×甲1红花宽叶矮茎:2红花宽叶高茎:1白花宽叶高茎请回答:(1)窄叶和宽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至少要根据杂交第2组和杂交第_______组,才可判定基因A/a、B/b、D/d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植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将植株甲的相关染色体及基因在答题卷相应图框中标注完整_________。(2)杂交第1组的F1群体随机授粉得F2,理论上,F2中红花窄叶高茎所占比例为_______。杂交第2组的F1有________种基因型。(3)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杂交第4组产生F1的过程(叶形忽略不写)__________。11.(14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相关基因控制的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A、a,B、b和D、d为3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研究发现,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数时,D基因不能表达。图乙表示基因型为aaBbDdd的3种可能的突变体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假定产生的各种配子均能正常存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甲可知,正常情况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2)若让纯合橙红色植株和纯合白色植株杂交获得F1,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橙红色:黄色=12:3:1,则亲本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从F2的白花植株中随机抽取,得到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3)图乙中,突变体①③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____________。(4)为了确定基因型为aaBbDdd的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研究人员将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然后观察并统计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该突变体为突变体①,则子代中黄花:橙红花=_____;若该突变体为突变体②,则子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若该突变体为突变体③,则子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12.某研究小组利用“滤膜法”对受污染的河流水体进行了大肠杆菌活菌数目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向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装人图甲所示的试管中,再将污水样滴加进去振荡摇匀,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_________,,说明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产生了CO2。若要用重铬酸钾检测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了酒精,具体做法是_________。(2)利用图乙所示的“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时,应先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_________℃左右时,在_________附近倒平板。(3)图乙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肠杆菌。若将滤膜转移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统计_________色的菌落数目,就可估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目,但这样得到的统计值往往要比实际值低,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析,在低氧环境下,HIF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说明在低氧环境下,细胞中HIF-1a的含量会上升。缺氧诱导因子(HIF-1)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说明HIF-1a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详解】A、HIF-1a属于蛋白质,其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人体的HIF-1a的含量会降低,A正确;B、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才会被蛋白酶体降解,B错误;C、缺氧时HIF-1a含量会升高,但HIF-1a的mRNA表达量并未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缺氧使HIF-1a稳定性增强,不容易被降解,C正确;D、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D正确。故选B。2、A【解析】

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全身颤抖是因为骨骼肌战栗以增加热量引起的,B正确;C、小明同学没吃早饭,此时体内血糖偏低,细胞产热不足,C正确;D、小明面色苍白的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D正确。故选A。3、D【解析】

分析题表可知:随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蚕豆和玉米的变异率均增加,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B、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其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可通过抑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A、B正确;CD、据图表实验结果可知:蚕豆和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均随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而增大,且相同秋水仙素浓度下,蚕豆细胞变异率更高,即蚕豆对秋水仙素反应更敏感,C正确,D错误。故选D。读懂图表蚕豆和玉米的数据信息是解题关键。4、A【解析】

分析题图:该图为突触结构图,其中①为线粒体、②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③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⑤为神经递质,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详解】A、过程③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结构①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扩散到④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结合,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B、神经递质存在于②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正确;C、结构④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C正确;D、兴奋传导到⑤神经递质,使膜对Na+通透性增强,引起Na+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A。5、D【解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详解】A、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C、H、O、N等主要元素,A正确;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氯代毒素能被特异性地识别,与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是糖蛋白质,B正确;C、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因此不能口服,C正确;D、这种染色剂的合成涉及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加工和运输过程涉及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D错误。故选D。6、B【解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而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渗透,所以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A错误;B、内环境的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系统的活动,B正确;C、细胞的生命活动不仅依赖于内环境,同时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水、二氧化碳等)是内环境不可缺少的成分,C错误;D、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故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稳态,D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7、C【解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中的物质有激素、抗体、葡萄糖、CO2等。【详解】A、进食后半小时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所以内环境中胰高血糖素减少,A错误;B、肝糖元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错误;C、进食后半小时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升高,即内环境中的葡萄糖会显著升高,C正确;D、ATP合成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错误。故选C。8、C【解析】

从图中分析,Ca2+在ATP提供能量的作用下,同时在A蛋白和S蛋白的协助下进入内质网,再从内质网中进入线粒体,在蛋白N的协助下从线粒体中进入细胞质。根据“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进行推测,当S基因突变后,丙酮酸增多,柠檬酸降低,推测S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将Ca2+运入内质网,从而降低了线粒体中Ca2+浓度,从而降低了丙酮酸参与柠檬酸循环。【详解】A、从图中看出钙离子从内质网向线粒体的转移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A错误;B、从图中看出柠檬酸可作为合成脂肪酸的直接原料,B错误;C、在缺乏钙离子的条件下,柠檬酸的含量降低,因此钙离子是进行柠檬酸循环必要的第二信使,C正确;D、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减少,如果敲除了N基因,还需要检测线粒体内Ca2+含量,所以小鼠脂肪合成不一定会恢复,D错误。故选C。本题需要考生识别图中的过程,分析题干信息“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得出Ca2+与该调解过程的关系。二、非选择题9、分解者次生演替农田生态系统组分较少,食物网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标志重捕法第一次被捕捉的动物被标记释放后,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大104太阳鱼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鲈鱼,饲养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投入较鲈鱼少,饲养成本低【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详解】(1)河水中的有机物大量积累导致水质恶化,说明该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出现了问题,在生态系统中,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组成成分为分解者。(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组分较少,食物网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弱。(3)①太阳鱼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是:被调查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并标记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量,由于第一次被捕捉的动物被标记释放后,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大,则计算出的种群数量要比实际偏大。②按照最长的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和最低的传递效率(10%)计算,鲈鱼每增重1kg,需要消耗1kg×10×10×10×10=104kg的浮游植物。由于太阳鱼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鲈鱼,在获取能量的过程中散失的较少,饲养成本低,故太阳鱼价格一般低于鲈鱼。本题综合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难点是分析出标志重捕法的误差计算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计算。10、宽叶3或4两/2AaBBDd11/25612【解析】

题意分析,根据第1组杂交结果可知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且甲、乙亲本关于株高的基因型表现为杂合,根据第2组杂交结果可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且乙、丙关于叶形和株高的基因表现为杂合,此时可知甲中关于叶形的基因型表现为显性纯合;第3组结果显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控制花色和株高的基因表现为连锁,且相关基因表现为双杂合,这时可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Dd,丁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根据第4组杂交结果可知,控制红花和矮茎的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控制白花和高茎的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且甲关于花色的基因表现为杂合,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乙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详解】(1)根据第2组实验结果可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且B/b、D/d。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第2组并结合杂交第3或4组,可知基因A/a、B/b、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a、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分析可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2)杂交第1组中F1的基因型有8种,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让F1体随机授粉计算F2,则需要分对分析,由于花色和株高的基因连锁在一起,故这两对基因需要合在一起考虑,分析可知产生的相关配子比例为AD∶Ad∶aD=1∶2∶1,列出棋盘可知随机授粉产生的红花高茎比例为11/16;再分析F1群体中叶形的相关配子,比例为B∶b=3∶1,同样列出棋盘,可知随机授粉产生的窄叶比例为1/16,因此可知,让F1体随机授粉群理论上F2中红花窄叶高茎所占比例为11/16×1/16=11/256。根据分析可知第2组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乙)、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分对分析,乙亲本关于连锁的两对基因产生比例相等两种配子(AD和Ad),丙亲本相关基因也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AD和ad),两者杂交后产生关于这两对基因的基因型为2×2=4,再考虑关于叶形的基因不难看出会产生3种基因型,据此可知第2组亲本杂交产生F1的基因型有4×3=12种。(3)由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丁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D在一条染色体上,a、d在一条染色体上),(叶形忽略不写)用遗传图解表示甲、丁杂交结果如下: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离定律解答连锁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会以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是本题考查的重要内容。11、6AABBdd1/6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重复或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畸变)1:1黄花:橙红花=3:1,黄花:橙红花=5:1【解析】

1.由题意“3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可知:该二倍体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知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所以正常情况下,橙红色为aaB_D_,黄色为aaB_dd,其余情况均为白色。2.依据图乙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明辨突变体①、②、③的变异类型(依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若只考虑D和d基因,则突变体①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突变体②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突变体③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详解】(1)依题意和分析图甲可知:正常情况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2)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橙红色植株(aaBBDD)杂交,所得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白色:橙红色:黄色=12:3:1(为9:3:9: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是AaBBDd,进而推知该亲本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F2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BB--,可见,从F2的白花植株中随机抽取,得到纯合子的概率是1/3AA×1/2(DD+dd)=1/6。

(3)图乙中,突变体①中的两个d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此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突变体③中的D和d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有3条,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4)已知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让突变体aaBbDdd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若为突变体①,则其减数分裂可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Bdd:abD:abdd=1:1:1:1,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d=1:1:1:1,所以子代中黄花:橙红花=1:1;若为突变体②,则其减数分裂可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Bdd:aBDd:aBd:abD:abdd:abDd:abd=1:1:1:1:1:1:1:1,子代的基因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