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匠心传承01车轮驶向远方02指南针匠心致远03大运河发展之脉04都江堰水利之光05赵州桥造桥丰碑06垄耕丰产之法07耕犁农业利器08丝绸织造之美09瓷器中国名片10蔡侯纸文明载体11活字印版革新12青铜器文明之铸13鼓风器冶金助力14火药和火器战争力量全套可编辑PPT课件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车轮
驶向远方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国之重器
◎发明相传,大约4600年前,黄帝发明了车轮。据《墨子》等书记载,夏朝工匠奚仲发明了用于运输的车辆。
人们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河南淮阳平浪台遗址中均发现了车辙痕迹,分别距今约3700年和4200年。这说明在夏朝建立之前,中国已经发明并使用双轮。
◎应用
车辆发明后,不仅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还被用于战争。
据《尚书》记载,夏朝时已出现了大规模车战。从出土的商代晚期战车看,当时的车有双轮,一般由两匹马拉动,车轴上安装车厢。造
物
小
史精良制造
◎制作要求
《考工记》:“察车自轮始,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
“朴属”指结构坚固;“微至”指车轮圆正,着地面积小。
◎车轮构件轮的构件有毂、辐、牙,两轮以轴相连。
毂是轮中心的圆木部件;牙是轮圈,又称辋;辐是车轮中连接毂和牙的直木条。
◎六大检验方式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巧妙设计
◎尺寸。轮辐的截面宽度,应等于轮毂上的榫孔深度,以及轮辐插入轮毂的榫头长度。
◎轮毂。经常行驶于泥泞地面的车辆,轮毂设计较短;经常行驶于山地的车辆,轮毂设计较长。为增强轮毂的坚固程度,在毂上缠束皮革,再打磨涂漆;为防止车轴损坏,在轴外侧与毂内侧各装配一个铁圈,并在两铁圈之间涂上润滑油脂,以利于车轮转动。
◎轮绠。其作用是:行驶时,轮辐有内倾的分力,使轮不易外脱;道路不平时,车子也不易翻倒。
◎轮圈。其作用是:使车轮着地面积小,阻力随之减少,从而利于提高车速且便于转向;轮圈内侧外凸,还可使车轮更易将泥甩出。
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中
华
名
匠
人物:奚仲
时代:夏朝
官职:车服大夫(车正)
主要成就:发明车辆
历史价值:他发明的车辆大大减少了人们的体力劳动,提升了人们对制造和改良工具的重视程度,使一部分具有专项技能的人成为专门从事各种制作工作的工匠,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及社会发展。
人物后代的贡献:奚仲后世子孙仲虺重视工匠,倡导养马,使马车得以普及。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文
明
价
值
1.车轮和车辆的发明使远距离运输成为可能。
2.车轮和车辆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3.车轮和车辆的发明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新能源汽车城市地铁继
往
开
来
查阅资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改革开放前,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
)
2.新中国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汽车是解放牌载货汽车。(
)
3.中国首条地铁线路是北京地铁1号线。(
)
4.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目前世界上运营时速最高的高铁列车。(
)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解放牌载货汽车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继
往
开
来
查阅资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5.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
)
6.雪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
7.网约车的出现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
8.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增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C919国产大飞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继
往
开
来
周晶辉,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速中心铝车体二车间铆工、高级技师。他扎根生产一线30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我国高速动车组和城铁车铝合金车体生产领域的蓝领专家,对具有世界级技术水平的新一代高速动车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组,特别是对“复兴号”动车组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第十五届全国技术能手”“2023年吉林工匠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继
往
开
来
柯晓宾,女,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车间调整班班长、高级技师。20多年来,她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以“大国工匠”的中国精度,为高铁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先后获得“火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头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巾帼奋斗者”等荣誉称号。中共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三届常务委员。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有人说,中国古代并非只有“四大发明”,还有很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发明创造,譬如奚仲造车就不亚于“四大发明”。请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工匠作用和贡献的认识。
2.在以奚仲为代表的工匠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更看到了创新的伟大。作为新时代的技能学子,我们如何在实践中传承先人的工匠精神?
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上一页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指南针匠心致远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先秦和秦汉汉代有一种玉佩,形若司南
◎司南当时工匠发明的方向指示仪器称为“司南”。学者们认为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
其原理是把天然磁石打磨成勺子的形状,置于一个刻有方位的铜质方盘之上,由于磁石磁场和地球磁场有相互作用,勺柄可指向南方。造
物
小
史北宋
◎水罗盘
兵书《武经总要》记载了“指南鱼”的制法。
沈括《梦溪笔谈》中记录了更简便的制作方法:将磁石磨成针,以水浮法、指爪法、碗唇法或缕悬法架设磁针。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北宋朱彧在书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是目前所知海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水浮法指南针模型造
物
小
史南宋
◎旱罗盘
据南宋书籍记载,其制法是在一木质乌龟模型内安好磁化的铁针,龟腹中心挖一凹槽,置于一垂直固定于木板且尖端朝上的竹钉之上。此后,旱罗盘的形制不断发展。
旱罗盘于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江西临川南宋墓出土的手执旱罗盘的陶俑造
物
小
史元明清
◎水罗盘
水罗盘在航海中的运用已非常普遍。明代郑和下西洋时仍在使用水罗盘,并搭配使用海图、星盘等器具,使远洋航行中能辨清航路。
◎旱罗盘
明清时期,经欧洲人改进的旱罗盘又传回中国,并逐渐替代了水罗盘。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中
华
名
匠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事迹工匠精神吴鲁衡清雍正年间1.创设店铺,以专业工艺制作罗盘2.创制了便携式手工木质日晷恪守匠心精益求精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第四代传人吴肇瑞及其家眷清咸丰年间1.吴肇瑞为保罗盘制造基业不失,誓死保护镇店之宝磁陨石2.其家眷捡回被兵匪丢弃的磁陨石,这才有了大难过后的技艺传续和家业振兴吴氏后人吴毓贤与其长子吴慰苍1915年合作制作的日晷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吴家传人当代秉承古法,制作罗盘,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万安罗盘制作技艺文
明
价
值
1.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2.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扩展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3.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造就了打开世界贸易市场的钥匙。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18世纪德意志企业制造的罗盘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北斗系统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
自主创新
开放融合
万众一心
追求卓越
北斗系统全球范围水平定位精度优于9米、垂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北斗系统面向全球提供服务
持续推进北斗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星基增强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促进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进步
北斗系统面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是全体北斗建设者同舟共济、合作奉献的结果,是全国上下支持、各方力量协作的结果
上网查阅《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了解北斗系统的发展成就,将下列事实与新时代北斗精神的表述连接起来。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王亚宾,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毕业后,加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为实现2020年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的目标,2018年,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高密度研制发射了8颗MEO组网卫星,“80后”的王亚宾时任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综测副主任设计师。王亚宾(右)等工作人员在指挥室继
往
开
来中展现出秀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还具备快速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例如,每当新设备送来时,胡帆常常能在一天之内研究透资料、学会操作,并写好新系统的操作程序代码。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胡帆,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科技人员。作为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的“90后”骨干,她要负责监测卫星在接受不到地面信号时,能否自主控制、自主运行。她还代表小组在西昌发射场完成了型号任务。她不仅在工作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通过查阅资料、做实验或进行结构分析,总结水罗盘和旱罗盘各有哪些优点。思考制造旱罗盘的主要难点有哪些,大致应该怎样解决。上一页
2.
吴鲁衡及其后人秉持着怎样的精神,才能在300年中将罗盘制作工艺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以这些精神为主题,进一步收集资料,为同学们讲述中国工匠设计和制造指南针(罗盘)的故事。
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吴鲁衡画像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大运河发展之脉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起源与发展
◎春秋时期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连通了长江与淮河。
◎隋朝
为巩固统治,发展漕运,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疏浚了山阳渎、江南河,修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的大运河。
◎元朝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大运河的走向因政治中心的转移而转变。元朝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裁弯取直(即裁洛阳之弯,绕过泰山),直通大都。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基本走向与规模自此确立。造
物
小
史工程技术成就
◎解决水源元朝郭守敬实地探查,通过引远郊水流,为通惠河提供充足水源。朝引汶水入运河,并修建大量连续的船闸和水柜以调整水量。
◎设置船闸船闸用以调节运河水深、流速,便于船只航行。大运河上的船闸大多为单门船闸。实际上,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复闸。
◎疏通河道明清时期,黄河在下游与淮河合并入海,黄河泥沙在运河处淤积。明朝重修了高家堰大堤,将洪泽湖水位抬高,以淮河、洪泽湖清水冲刷下游河道。清朝延续这一思路,并大量使用砖石加固大堤。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功能与影响从2500余年前开始开凿,迄至今日,大运河一直滋养着沿岸人民,承担着水路运输的重任。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交通与人文交流的大动脉,是古代中国的生命线,在稳固政权、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和发展经济等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隋代大运河示意图中
华
名
匠
人物:郭守敬
时代:元朝
成长背景:从小爱好天文、数学,喜欢研究机械;曾跟随学术大家刘秉忠学习天文、水利、地理知识。
水利方面主要成就:1262年提出六条治水措施;治理黄河期间提出“因旧谋新”的修渠意意见;建滚水坝、水闸等,解决技术难题;1291年制定开凿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方案,提出分段设闸门、引水入城等方法。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文
明
价
值
1.大运河创造了一条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生命线,沟通了中国南北地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成为支持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滋养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2.大运河的修建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卓越创造力。运河有关的水利工程技术,见证了中国古代工匠文明的辉煌成就,为中国和世界的水利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3.大运河沿线还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今天研究和了解先人创造的璀璨文化提供了难得的样本。这些文化遗产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继
往
开
来
查阅《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了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主要目标。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2018-2025年主要目标: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全面保护,主要河段基本实现有水,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形成统一品牌。
淮安市里运河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2026-2035年主要目标: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主河道全线有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展望2050年:各类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河湖安澜有序,环境优美宜居,“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享誉中外。苏州宝带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青藏铁路建设者)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王占吉,中铁西北院第一代青藏铁路科研工作者。1962年,他带领一批科技人员来到风火山,开展冻土科学研究。他常年带伤工作,攻克冻土难题;每年首批上山、攻克冻土难题;每年首批上山、最后下山。1979年初,他因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1980年,临终时说:“你看我也不行了,以后也就上不去(风火山)了。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青藏线修通,我活着没看到,等我死了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青藏线的风火山去,我要看着那火车从我脚下通过。”观测站对面的山坡上有王占吉的坟茔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青藏铁路建设者)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张鲁新,冻土科学家。现任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解决青藏铁路建设中所遇到的冻土工程难题。面对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科研难题,从未退缩。他曾被困高原仅靠三根火柴求救。在他的带领下,青藏铁路解决冻土工程问题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可靠,能够保证路桥隧涵安全稳定,在多年冻土工程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青藏铁路建设者)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李金城,青藏铁路总设计师。他成功地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多项技术难题,确保了铁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为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和交通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深入唐古拉山区进行实地勘测,行程达10多万公里,甚至经历了死神的考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继
往
开
来
中铁11局轨排队女工班。这个班组是千里青藏铁路线上唯一由清一色女工组成的班组。她们平均年龄28岁,在海拔4700米的青藏铁路铺架基地,面对强烈紫外线和寒风,她们的脸庞变得紫褐脱皮。她们生当代人物(青藏铁路建设者)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产了570多公里的轨排,占青藏铁路轨排总量的一半多。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复闸在航运中起到的作用。画出船只通过复闸向上游和向下游行驶的草图,展示复闸工作的原理。
2.查阅资料,了解郭守敬除水上一页元代通惠河庆丰闸利工程外的其他贡献。选一两种深入研究,感悟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都江堰
水利之光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初识都江堰项目详
情主持人蜀郡太守李冰建造时间公元前256年地理位置都江堰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建造原因治理水患,提高农业生产力工程特点及功能集渠首枢纽、水库、塘堰等于一体,承担引水、调水、控水、存水以及灌溉等多种功能造
物
小
史匠心兴水利
◎主体枢纽工程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主体枢纽工程名称功能鱼嘴分水堤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溢洪道洪水期不仅可泄洪水,还能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宝瓶口引水口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造
物
小
史匠心兴水利
◎都江堰治水策略——“深淘滩,低作堰”
所谓“深淘滩”,即淘挖淤积在江底的泥沙要深些,以避免内江水量过小时,不敷灌溉所用;所谓“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可修筑太高,以避免洪水季节泄洪不畅,危及成都平原。
◎辅助工程——作“石犀”,筑分水大堤制作“石犀”埋在内江中,作为岁修时淘挖泥沙的深度标准。
命人编制大竹笼,再装满鹅卵石沉入江底,筑成分水大堤。既可免除堤埂断裂,又可利用卵石的间隙减少洪水的直接压力,从而降低堤堰崩溃的风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后世勤修筑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时代详
情三国蜀汉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唐代渠系工程不断向成都平原南部延伸,灌溉面积得以扩大;完善了都江堰管理制度,从渠首到灌区实行严格的岁修制度宋元对都江堰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尤其以元代吉当普主持的大修工程对后世影响巨大清康熙年间对都江堰加以修复,疏浚旧渠,恢复渠首工新中国成立后增建工业引水梁,建成外江闸、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进一步保障了成都平原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中
华
名
匠人物:李冰时代:战国主要贡献:主持修建都江堰
在水利建设中的创新做法:
1.大胆废弃前人设计,重新规划,将都江堰的引水口建在岷江冲积扇顶部的玉垒山,以保证渠首能承载巨大的引水量。
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2.设计了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为重点工程的渠道网。
3.建造了3个立在水中的石人。水量小的时候,不会露出石人的脚,水量大的时候,不会没过石人的肩膀,以此观察水量,堪称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4.在今宜宾、乐山等地治理险滩,疏浚航道,并修索桥,开盐井,修建汶井江、白木江、洛水、绵水等灌溉和航运工程等。中
华
名
匠人物:吉当普时代:元代主要贡献:整修都江堰在水利建设中的创新做法:
1.找到了32个真正要害之处,建议将要害处的两岸堤防用甃石的方法加固,在堤堰上种植杨柳和灌木,从而巩固土石。2.用铁浇铸成一只巨大的铁龟作鱼嘴,并在鱼嘴前埋铁桩,以抵抗水流的冲击,防止水运木材与木筏碰撞鱼嘴。吉当普铸铁龟开创了铁石坚筑治水的先河。
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文
明
价
值
都江堰是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220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防洪、灌溉、水运等综合效益。都江堰的建设,不仅福泽蜀地,还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秦代以后的一大批古代治水人物,也为后世筑牢了繁荣的根基,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以系统工程治水的典范,尤其是引水、节水、控水和调水方面的系统设计,堪称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创举。
都江堰兴建、拓展、修缮及使用的过程,促成了一整套治水和灌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都江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制定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促进了灌区水资源管理与配置全新格局的形成。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
当代四项著名水利工程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长江三峡工程我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人工“天河”红施渠①②③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④白鹤滩水电站(综合技术难度世界第一)主要技术指标六项世界第一: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百万千瓦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圆筒式尾水调压室规模世界第一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世界首次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继
往
开
来
田得梅,女,1990年青海水电技师学院毕业。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白鹤滩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天车班班长。2023年,获评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3年5月,荣获第26届“青海青年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五四奖章”。2023年7月2日,担任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成都站火炬手。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李冰和吉当普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他们的事迹对你有何启发?
2.中国水利工程史上,除了李冰、吉当普,还有大禹、孙叔敖、王景、马臻、姜师度、潘季驯等著名人物,他们都在治水修渠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请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中国古代治水工匠(李冰、吉当普、郭守敬除外)的事迹,为其他同学做介绍。
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上一页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赵州桥
造桥丰碑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造桥概说项目详
情建造时间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建造地点河北赵县城南的洨河之上设计建造者李春桥的型式单孔敞肩石拱桥桥的长度和跨度全长50.83米,桥孔净跨径达37米造
物
小
史历史溯源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年代造桥成就举例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运用打桩技术建成的梁柱结构木桥和石桥秦朝统一后
在首都咸阳修建的渭水桥是典型的石柱桥两汉时期
造桥匠人将桥面从平直改为拱形。东汉时期的画像砖上就出现了拱桥的图像。《水经注》记载的洛阳旅人桥,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石拱桥隋朝
除赵州桥外,还有小商桥、清水石桥、澧水石桥等石拱桥。其中,位于河南临颍的小商桥与赵州桥相似,同属单孔敞肩圆弧石拱桥造
物
小
史工艺探究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项目详
情基址选择
选择了洨河两岸较为平直的地方作为建桥的基址,并设计了浅桥基、低拱脚的短桥台防护方面
设计了沿河一侧的金刚墙,与桥基以及桥台连成一体,以防水流冲蚀造型方面
采用了低桥面、大跨度的坦拱式桥梁结构,同时采用大拱加小拱的敞肩拱和单孔设计,在大石拱上开了4个小石拱工艺方面
桥体石雕饰纹精细,刀法苍劲,图案设计独具匠心造
物
小
史后世维护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时代详
情唐朝
对赵州桥进行了首次大规模修缮,采用“补石重砌”的施工办法,成功恢复了桥北面西侧的金刚墙的原状北宋再次修缮赵州桥,有效扶正了桥外侧拱侧倾的情况元明清三代
也对赵州桥加以修缮,使其得以继续为世人所使用赵州桥石栏杆双龙浮雕中
华
名
匠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人物:李春时代:隋代主要贡献:设计建造赵州桥在桥梁建造中的创新做法:
1.改实肩拱为敞肩拱来分泄洪水,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不仅可以增强泄洪能力,减轻洪峰经过时桥身承受的巨大冲击力,还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损害,提高大桥的安全性。2.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既利于舟船航行,又不妨碍洪水宣泄。
李春铜像文
明
价
值赵州桥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桥梁建筑工程,已成为承载中华文明的符号之一。
1.赵州桥是技术与审美的完美融合。
2.赵州桥的创新设计对世界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赵州桥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工匠精神的象征。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最长的跨海大桥最长的钢铁大桥最重的钢结构桥梁最长的海底隧道最深的沉管隧道最大的沉管最精准的深海对接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
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全长55千米,由桥岛隧和粤港澳连接线组成
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深度进行海底无人对接,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有15千米是全钢结构钢箱梁
主体桥梁总用钢量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
拱北隧道双向六车道,全长2741米
沉管海底隧道全长约6.7千米
海底隧道最深48米,而世界沉管隧道很少超过45米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1.查阅资料,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八个“世界之最”,完成下面的连线题。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2.港珠澳大桥航道桥有关资料。
桥名:青州航道桥
又名:中国结
寓意:三地同心
桥名:江海直达船航道桥
又名:海豚塔
寓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桥名:九洲航道桥
又名:风帆塔
寓意:扬帆远航继
往
开
来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林鸣是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阅读林鸣的话,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其工匠精神。
1.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
2.我对每一项工作都很认真,不能因为它重要你是一种态度,不重要又是一种态度。认真对自己有利、对团队有利、对企业有利、对国家有利,对民族也有利。(
)
3.即使我们的起步是0,我们往前走一步就会变成1。(
)
4.工程建设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
5.不能说超级工程就超级态度,一般工程就一般态度。人生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种态度,那就是不断奔跑,把每件事做好。(
)当代人物勇于担当认真负责不惧困难执着专注踏实肯干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赵州桥:“在现存的历代古桥中,最是表示我国建桥传统的精华的,无过于隋代建成的‘赵州桥’。这桥已经很古,但它的新创造必然有其基础,来源于更古的桥的技术。同时,它的成就,也给后来的桥工以莫大的启发,赵州桥在我国桥梁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它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贡献,大大超过它在当时政治、经济上的价值。”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有关资料,说说赵州桥建成前后,还有哪些桥梁建设所采用的设计和工艺与之相似。2.请谈谈李春为何创新地采用单孔长跨拱以及敞肩拱的设计来建造赵州桥。作为技能学子,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并发扬李春的精神品质?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上一页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垄耕丰产之法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先秦初创
◎产生时间: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垄耕的种植方式产生,并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而逐渐成熟。
◎产生条件:垄耕法与犁的使用密切相关。当时农民先用犁破土开沟,再将破开的土堆成一条条的垄,最后根据耕地条件的不同,将庄稼成排种植在垄上或垄间的沟中。
◎两项原则:首先,“上田弃亩,下田弃畎”;其次,“亩欲广以平,畎欲小以深”,“稼欲生于尘而殖于坚者。
◎耕种效果:实行垄耕法的土地,作物整齐排列,不易过密,通风好,阳光充足,也便于除草。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西汉发展(代田法)
◎推广者:农学家赵过。
◎推广区域:关中和西北边郡的旱地。
◎耕种方法:在地里开沟作垄,头年将农作物种于垄沟之中,次年交换垄和沟的位置。
◎耕种效果:既能充分利用地力,也使土地得到轮休,地力得以恢复。代田法示意图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西汉发展(区田)
◎记载文献:西汉农书《氾胜之书》。
◎耕种方法:将田地划分为若干小区块,并在其中采取深翻细作、合理密植、集中施肥、及时灌溉等措施,以集中并高效地使用劳力与肥料。
◎耕种效果: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耕地,实现少种多收,提升单位面积产量。
◎历史意义:适应了古代中国农业人口众多而人均耕地不足、畜力和大型农具缺乏的现实情况,体现了典型的精耕细作特征,在中国古代被作为御旱济贫的救世之方。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后世推广
垄耕法自发明起,即在黄河流域的旱地得到普遍推广,并且其应用范围从粮食作物的种植扩展到了蔬菜和林木的种植。
宋元时期,垄耕法被应用到南方稻麦两熟制的水田上。
明清时期,垄耕法进一步推广到内蒙古、东北地区,推动了当地的农业开发。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垄耕法至今仍被世界各地所采用,有效提升了粮食产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
华
名
匠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人物:贾思勰
时代:南北朝
著作:《齐民要术》
著作价值:它是世界农学史上的早期专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完整农书。它对当时的农业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发展理念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归纳,不误农时、因地种植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它详细地总结了北方农民抗旱保墒的经验,强调秋耕和冬季积雪保墒的重要性。它还提出了开源节流的观点:一方面“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另一方面又要“用之以节”。文
明
价
值1.垄耕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显著提高了农民的耕作效率,同时降低了他们的劳动强度,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手工业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去。这为中华文明不断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2.垄耕技术不仅促进了农具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冶金技术的进步。这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
3.垄耕技术推动了农业社会的稳步发展,为中国古代多民族社会的统一提供了保障。4.垄耕技术传到欧洲后,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农民的田间排水难题,显著提升了欧洲的粮食产量,推动欧洲古代农业社会快速发展。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杂交水稻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粮食生产的卓越贡献。请收集杂交水稻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杂交水稻技术?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
(2)为什么要进行杂交水稻研究?
——为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3)目前有哪些国家种植我国研究的杂交水稻?(至少列举3个)
——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美国等。最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持续不懈的奋斗精神
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试验,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终于攻克了制种技术难关。
在发现“雄性不育株”之后独辟蹊径地提出了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培育体系。
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
将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组织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
立志杂交水稻研究,以求解决我国老百姓吃不饱饭、饿肚子的问题,让老百姓不再忍饥挨饿。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1.查阅资料,了解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事迹和精神,完成下面的连线题。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2.袁隆平说:“我一直有两个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1)他的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个梦想体现了他对杂交
的追求,旨在实现粮食产量的显著提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2)袁隆平的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一梦想体现了他对
的深刻思考,旨在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向世界,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丰产世界粮食安全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垄耕法是一种保持土壤肥力的有效办法。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垄耕法保持土壤肥力的具体方式。2.贾思勰出身儒学世家,曾任高阳太守。请谈谈本课将他列为“中华名匠”的原因。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上一页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耕犁农业利器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耕犁的发明良渚文化石犁
◎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在距今约5 000年的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中,都出土了最早的石犁。在江西新干还出土了商代的铜犁。
◎工具名称:耕犁是从耒(lěi)、耜(sì)等家具发展而来
◎工具材质:木、骨、石
◎发明意义:犁使翻土类家具可以连续工作,提高了劳动效率商代铜犁造
物
小
史铁犁的诞生
◎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功效:比过去的木犁、石犁,铁犁的抗磨损程度显著增强,使用寿命因此大大延长,耕翻的深度也相应增加
◎意义:畜力与铁犁的结合,提高了土地耕翻的质量与效率,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农业在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战国铁铧冠战国铁铧冠犁复原图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直辕犁定型
◎时间:汉代
◎结构:包括犁壁、犁铧、犁辕、犁衡等部分
使用装有犁壁的铁犁耕地时,土块更易被破碎并翻转,从而使土壤更充分地接触到阳光、空气;同时还能把杂草和害虫埋在地下作肥料。
犁辕是指连接犁架和犁衡的木材,起到耕牛拉犁时的传动作用。
汉代铁犁使用的犁辕是直木,因此它属于直辕犁。汉代长辕犁复原图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曲辕犁的出现
◎时间:唐代
◎首创地区:长江下游地区
◎功效:不但适应了南方水田形状不规则、耕犁转弯不便的情况,还淘汰了犁衡,使用时将绳索、曲轭直接套在牛身上,从而减少了耕犁时的阻力,节省了畜力。曲辕犁曲辕犁的结构中
华
名
匠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人物:陆龟蒙时代:唐代
著作:《耒耜经》
著作价值:1.该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记述农具的专著。
2.该著作记录的唐代的重要农具有曲辕犁、砺礋(lìzé)、磟碡
(liùzhóu)等。
中
华
名
匠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人物:王祯时代:元代
著作:《农书》
著作价值:1.在中国农学史上,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对农业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专著。2.《农书》的内容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农桑要诀》,总论农业;第二部分《百谷谱》,分别叙述了各种农作物、蔬菜、瓜果、竹木等种植培养法;第三部分《农器图谱》,共介绍了100余种“农器”。
文
明
价
值
1.耕犁的发明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使人们能在有水源的地方定居并从事耕种。2.耕犁的发明推动了相关农业技术的发展。例如,与其直接相关的轭具和牲畜饲养方式出现了新变化;耕犁的普及促使直形条播技术、耧车技术与轮作技术发展起来,同时,与此适应的施肥技术也出现了。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耧车复原件
3.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耕犁技术传到欧洲,使欧洲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列举“东方红”拖拉机发展历程中的大事。1.产品诞生。1958年7月20日,中国第一辆“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出厂。2.技术创新。20世纪80年代,东方红8挡小四轮拖拉机在一拖诞生,并迅速带动中国农机工业走出低谷。3.远销海外。2005年,“东方红”拖拉机销售收入国内行业第一,出口超过千台,其中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处于行业主导地位。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4.技术特点。2014年,我国首款商品化动力换挡拖拉机上市。随后,国内首台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的成功研发,结束了我国350马力以上重型拖拉机必须进口的历史。5.智能发展。2019年1月,“超级拖拉机I号”获得“中国第一款电动无人拖拉机”的称号,向世界全新定义了“未来拖拉机”的模样。研发国内首款智能农机定制芯片——“神农I号”芯片,以及被喻为拖拉机“安卓系统”的“珊瑚”操作系统等,让中国拖拉机告别“缺芯少魂”,开创自主可控中国农机创新体系。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姓名:王建华
◎家庭背景:农民
◎工作职务:中国一拖技术中心拖拉机智控部高级工程师、中国一拖工程技术类“一级专家”
◎工作内容:从事拖拉机智能控制的研发工作
◎王建华团队的初心: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护航国家粮食安全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王建华团队进行的技术开发工作:自主研发的电控系统全面应用于东方红LF系列动力换挡拖拉机;完成了我国首台重型无级变速拖拉机电控系统的研制开发工作;研制的最新电控系统也应用到了无人驾驶拖拉机上,作业精度误差可以控制在正负2.5厘米以内
◎王建华团队在研发中遇到的困难:面对严寒酷暑;没有可以参考的资料;全靠手工编程
◎王建华团队工作中体现的可贵精神:精益求精、扎根一线、团结协作、不断学习书》的异同,说说这两部著作反映了两位作者的哪些共同特质,以及对你的启发。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从直辕犁到曲辕犁,古人对耕犁做了哪些改进?获得了哪些效益?2.结合所学知识并查找资料,对比陆龟蒙的《耒耜经》与王祯的《农上一页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的页面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丝绸
织造之美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丝绸源起
◎新石器时代
中国以养蚕治丝名闻天下,丝织历史十分久远。
在山西、河南、浙江等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蚕茧、丝线、丝带等文物。这证明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上古先民,已经开始生产和使用丝绸。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丝织品便已传播到东亚、中亚、欧洲等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和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桥梁。
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绢残片造
物
小
史栽桑养蚕
◎商代:人们已经开始栽培桑树。
◎战国:人对蚕的生理、生态已有较深入的认识。荀子曾作《蚕赋》,记录了蚕的习性。
◎宋代:人们将嫁接法应用到桑树的繁育上,这对保持并培育优种、加速桑苗繁殖等具有重要意义。
◎宋代以后:养蚕技术不断提高,丝绸生产效率也持续提升。许多农书总结了养蚕的要诀、工具使用,以及蚕的种类、习性等实践经验。
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录了通过杂交培育优质新蚕种的方法。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家蚕杂交优势的记录。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传统工艺中国传统丝织工艺非常复杂,包括缫丝、丝织、练漂、印染等多道工序。
◎缫丝:浸煮蚕茧,抽取蚕丝,多根合并,获取生丝。
◎丝织:未经脱胶染色的丝织工艺称为生织,脱胶染色后的称为熟织。放入织机的丝线分成经丝和纬丝,经丝和纬丝按照不同的方式交织,便会形成不同种类、不同纹样的丝绸。
◎练漂:用加入脱胶剂的水,洗掉蚕丝表层的丝胶。
◎印染:用夹版彩印、扎染、蜡染、套染等技术,将图案和色彩染制到丝绸上。
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交流互鉴
◎西汉丝绸作为贸易货品开始规模化运往世界各地,从而开辟了一条从长安出发,通向欧洲的以丝绸交易为主的商道,即丝绸之路。
◎唐代丝绸印染技术中增加了许多来自西域的红花、苏木、靛蓝等染料,而波斯锦的传入则为中国带来了斜纹纬锦织造技术。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中
华
名
匠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人物:陈宝光妻
时代:西汉时期
主要成就:改进了传统提花机,创造出可以织造复发图案的提花多蹑织机。
具体革新:为缩短提花机织造复《天工开物》中的提花机插图杂纹样,采用的提升手段是增加综框;为使提花机能织出复杂的、花形循环较大的花纹,采取的优化手法是经纱分组。文
明
价
值
1.丝绸的生产工艺与产品消费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业的发展。2.丝绸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载体,推动了中国的服饰、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的发展。同时丝绸还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常见描写对象,可见其影响延伸到了文学领域。3.丝绸贸易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各国的文明交流互鉴。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中欧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以下简称中欧班列)是由中国开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快速货物班列,它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提供了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
◎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1256亿美元增长到1685亿美元。中国通过中欧班列出口的主要纺织品是家纺和服装等快消品。
◎2024年第一季度,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情况和发送货物情况是开行4541列,发送货物49.3万标箱。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中国纺织品出口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对这些国家起到的作用是:
1.丰富纺织品市场,提供更多消费选择;2.促进当地纺织产业的发展与技术交流;
3.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中欧班列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温浩军,是现代纺织行业中涌现出来的大国工匠。他常年从事棉花生产技术研究工作,针对棉花生产效率低的突出问题,他在精量播种、高效脱叶催熟技术、机械采收、储运加工等环节进行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建立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他还通过培训活动,不仅向农民传授棉花机械化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还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种植建议。温浩军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陈宝光妻革新的纺织工具促进了丝织工艺的发展与普及,使巨鹿郡一度呈现出“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的盛况。请简述陈宝光妻从哪些方面对提花机进行了改良。2.根据所学并查阅资料,总结中国古代丝织产业的发展历程,了解丝织行业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前景。把你的学习成果制成电子文稿,向其他同学做介绍。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上一页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瓷器中国名片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原始瓷器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
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了用黏土烧制而成的陶器,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
◎商代出现了原始瓷器原始瓷器与陶器相比有三点不同:第一,它以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酸铝的瓷土或高岭土为制胎原料;第二,其胎的表面有一层玻璃釉;第三,烧制温度更高,达到1100~1200℃。不过,它与后代的成熟瓷器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原始瓷——青釉弦纹罐(商代)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原始瓷器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瓷器东汉的瓷器产地主要分布在今浙江绍兴、余姚一带,被称为越窑;釉色为青色,被称为青瓷。
◎南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白瓷是彩绘瓷的基础,它的出现在瓷器史上意义重大。
◎唐代:瓷器的发展时期白瓷烧制工艺已经成熟,窑口多集中于北方。北方的白瓷与南方的青瓷共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青瓷制造在唐代的重要成就是出现了秘色瓷。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八棱净水秘色瓷瓶(唐代)造
物
小
史五大名窑
◎宋代: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出现了五大名窑。此外,宋代龙泉窑、景德镇窑以及西夏的灵武窑等窑口也颇负盛名。
汝窑:以烧制宫廷用瓷而著称,所制瓷器胎质细腻光洁,釉色青中带蓝,晶莹润泽,是宋瓷之精品。
哥窑:以独特的冰裂纹瓷器闻名于世。专门烧制宫廷用瓷,以盘、碗、洗等圆器居多,器身有葵瓣、菱花等多种式样,釉面多有开片。
钧窑:烧制的瓷器有青中带红的“钧红”,也有天青色或月白色与紫红色相辉映的“钧紫”。
定窑:主要烧制白瓷,胎质薄而坚实,瓷釉洁白且富有光泽。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硬胎彩瓷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制瓷技术继续发展江西景德镇窑渐集全国制瓷技术之大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瓷器生产的中心。元代工匠开创硬胎瓷器和斗彩瓷。明、清两代的彩瓷技术发展迅速,色谱大大扩充,使瓷器上的图案更加细腻逼真。清代还出现了珐琅彩瓷器。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中
华
名
匠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人物:唐英
时代:清雍正、乾隆年间
主要成就:促进了景德镇制瓷工艺与陶瓷文化的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景德镇制瓷成就达到了古代最高水平。
具体贡献:他在仿制古代名窑釉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款仿钧窑玫瑰紫釉花盆托、雍正款仿钧窑鼓钉三足洗等就是其中代表。此外,他还研制出窑变釉,重新制成龙缸等瓷器种类。唐英铜像文
明
价
值
1.瓷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对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维系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在古代,瓷器是中国大宗出口货物之一,是中外经贸往来的重要基础。
3.中国瓷器承担着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随着中国瓷器传入西方,欧洲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4.中国瓷器还为西方工匠提供了借鉴,促进了西方制瓷技术的发展。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与古老陶瓷行业有机融合,不断推动中国陶瓷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数字技术应用于陶瓷文物修复之中,例如:使用3D扫描仪获取陶瓷文物的三维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虚拟修复、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修复所需的部件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陶瓷文物修复的准确性和效率。数字技术修复陶瓷文物的主要步骤:①
3D扫描②
生产三维模型③
虚拟修复④
效果预览与调整⑤
3D打印修复部件⑥
实体修复与组装⑦
手工修缮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占绍林,江西鄱阳人。他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练就了一体成型拉坯技术,创造了陶瓷大件成型方法的新的里程碑。2015年,获得中国技能大赛首届“古窑杯”陶瓷成型职业技能全国总决赛拉坯第一名。2020年,他的一体成型技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华绝技”展演项目“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中国瓷器自商代至清代一直在不断发展,从器形到釉料都越来越精美。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古代制瓷工匠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清代制瓷专家唐英的哪些事迹可以印证这些精神品质?2.结合所学并查阅资料,以“瓷器——中国名片”为题,写一篇介绍中国瓷器特点与海外传播历程的自媒体文稿。
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上一页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蔡侯纸文明载体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早期书写材料
◎在纸被正式发明之前,人类对书写材料的探索
古巴比伦人用泥板,古埃及人发明了莎草纸,古帕珈马人用昂贵的羊皮纸,美洲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用树皮作纸,中国古人则将文字写在兽骨、龟壳、青铜、简牍、缣帛之上。然而,这些材料均存在不易获取、书写、携带的缺陷。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纤维纸片
1957年,在西安灞桥出土了一种西汉时期的麻类纤维纸残片,后来被定名为“灞桥纸”。经检测,灞桥纸含有少量苎麻,但纤维分布不均,并呈不规则异向排列,结构松散而易碎裂。灞桥纸残片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蔡伦造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因蔡伦被封为侯,时人称之为“蔡侯纸”。其核心技术包括:◎原料选用。以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富含植物纤维的物品为原料造纸。◎蒸煮制浆。首创了草木灰碱液蒸煮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面筛捞纸技术。用“苫”(即细竹网)作为捞纸工具,使纸浆通过筛面形成易取、易铺、易晾干的纸张。
蔡侯纸制造原料廉价易得,工序科学、简练,逐渐取代了简帛,在晋代已成为通用的书写材料。造
物
小
史传统造纸业的发展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时代造纸业的发展东汉末年左伯所造的麻纸被后人赞为“妍妙辉光”魏晋南北朝在造纸过程中加入了植物淀粉,减少了纸的透水性。此外,还出现了以黄檗汁染黄的黄纸以及其他颜色的纸。唐代出现了以檀树皮制造的宣纸、以芙蓉为原料制成的薛涛笺、以竹为原料的竹纸等品种。其中,产自安徽宣城的宣纸质量尤佳。宋元时期出现了稻麦秆纸、混合原料纸等品种。竹纸被用于日常书写,并逐渐成为印刷用纸。还出现了多种艺术加工纸明清时期明代宣德贡笺有瓷青纸、五色粉笺及金花纸等品种。清代造纸业不再局限于南方,北方造纸业也颇具规模,造纸原料更加多样化中
华
名
匠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人物:蔡伦
时代:东汉
主要成就:他在总结前人造纸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树皮、渔网、破布和麻头等原料,制造出了质量更高的纸,人们称其为“蔡侯纸”。文
明
价
值
1.纸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靠的载体。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从未中断,这与中国很早就用纸记载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都编纂过大型资料汇编图书,这些图书能编纂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纸质资料的稳定保存。
2.纸是塑造中华文化品格的关键因素。中国书法和绘画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品格,这些作品大多是以纸为依托的。中国书法和绘画独特技法及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宣纸等中国传统纸张特性的支持。3.纸和造纸术的海外传播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纸和造纸术先逐渐传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使得世界各地的文明传播和传承都有了更优良的载体,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因此加快了脚步。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到了当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工艺互学共鉴,创新发展。
◎高性能透明可折叠薄膜。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宣纸制作工艺和结构,借鉴其高强度和耐久性,发明了这种应用于光学器件和电子器件的材料。
◎耐火宣纸。这种纸引入新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火性和耐久性,为特种纸张制作与重要文件保存提供了可能。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第一个节目《画卷》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一名从普通捞纸工成长起来的当代捞纸大师。他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赋予传承千年的宣纸技艺以新的时代价值,他也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后汉书》中有一段关于蔡伦的记载:“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请简述这段材料反映了蔡伦怎样的精神品质。2.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蔡伦造纸面临的主要难题有哪些,他是怎样克服的,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上一页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活字
印版革新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雕版印刷◎出现时间
其出现不晚于隋代。直到清代,使用仍较普遍。◎工艺过程大体可分为制作印版和印刷两部分。
◎优缺点
雕版印刷使文化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但也有明显缺点,如制作印版费时费料、错字难改、印版易朽易蚀等。清代木刻雕版《古本增广贤文》一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泥活字印刷◎出现时间
首创于北宋年间。◎工艺过程
大体可分为制活字、固板、平印、回收四个步骤。
◎关键优势所有活字都可以重复使用。因此,活字只要雕刻一次,就可以用于印刷任何文本。泥活字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木活字印刷◎出现时间
出现在宋代之后。元代学者王祯尝试使用木活字印刷,并创制了转轮排字盘。◎技术优势不仅提高了排字工匠的拣字效率,还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
◎应用举例转轮排字盘模型
明清时期,传递朝廷政务信息的邸报以及地方一些家谱都广泛使用木活字印刷。清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等影响较大的书籍,均采用木活字印刷。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金属活字印刷◎最早的金属活字
最早出现的是铜活字。早在宋真宗时期,北宋官方就曾用铜活字来印刷纸币。◎发展情况
明代中期,完全使用铜活字的印刷术在南方民间逐渐流行起来。清政府也曾用铜活字刊印的《古今图书集成》制造大量铜活字。元代到清代还出现过锡活字、铅活字等金属活字。
◎优缺点
相较于泥活字、木活字而言,成本较高,但是金属活字不易变形和朽蚀,更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中
华
名
匠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人物:毕昇
时代:北宋主要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对后世印刷术和整个文化知识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价值:为解决雕版印刷成本过高的问题提供了范例。毕昇像中
华
名
匠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人物:翟金生
时代:清代主要成就:为降低印刷成本,在毕昇之后再次研制泥活字印刷术。
历史价值:为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的真实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所造部分泥活字成为研究中国科技史和文化史重要资料。 翟金生所制部分泥活字文
明
价
值
1.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2.活字印刷术为中华文明成果的保存和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3.活字印刷术促进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日本活字印刷《古文孝经》页面继
往
开
来当代视角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中国印刷业经历了铅字印刷的“铅与火”时代、激光照排的“光与电”时代后,正逐步迎来网络印刷的“云”时代。
借助集在线设计、下单、生产、物流于一体的云印刷平台,客户可以在移动端的编辑器中选择场景模板,进行个性化排版设计,下单后稿件自动上传至印刷企业管理系统,企业确认后会发到生产车间进行生产。云印刷业务流程示意图继
往
开
来当代人物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王选院士,被誉为“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排系统之父”,是中国著名的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他开创性地研制出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排系统。这一创新性技术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从铅字排版到数字化排版的革命性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排版印刷的效率和质量。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排技术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还出口到其他国家,使中国印刷技术再次走向世界。王选雕像回目录匠
心
接
力
1.《梦溪笔谈》对活字印刷有这样一句评论:“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据此概括活字印刷较雕版印刷有优势的一种场景,并简述产生优势的原因。结合所学,再找出一两种活字印刷的优势场景。2.结合印刷术的历史,谈谈推动技术和技能发展的客观因素有哪些。想想你的专业领域有没有这样的因素。如果有,在今后的工作中,你应怎样面对这些因素的影响?3.课后完成《匠心传承指导与实践》“薪火相传”中的实践活动。上一页匠心接力继往开来文明价值青铜器文明之铸中华名匠造物小史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造
物
小
史青铜起源
◎青铜是铜锡等的合金
按合金含量不同,可分为纯铜型、铜锡型、铜锡铅型和铜铅型。青铜硬度大,耐磨,抗蚀性好,所铸器物表面光洁细腻。
◎中国青铜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
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在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出土的青铜刀(制造时间距今4700余年)。
中原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公元前2200年至前2020年)出土的铜容器残片。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约公元前18世纪至前16世纪)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包括各种式样的青铜兵器、容器、工具、装饰品等。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
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2440.2-2024鞋类化学试验方法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第2部分:非溶剂萃取法
- 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两江新区吊车租用合同范例
- 电池订购合同范例
- 2025广告牌制作合同2
- 场地土方施工合同范例
- 丝杠采购合同范例
- 合资签约合同范例
- 网络画册设计合同范例
- 2025全日制劳动合同书劳动合同书
- 肺结核的学习课件
- 心肺复苏术最新版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卷
- GB/T 9115.2-2000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 永久避难硐室安装施工组织措施
- 元旦节前安全教育培训-教学课件
- 芯片工艺流程课件1
- 化工原理设计-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
-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课件
- IEC60335-1-2020中文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文翻译稿)
- 保险专题高净值人士的财富传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