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于1942年创作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揭示出个体生命的卑微柔弱与人类生命的永久不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促人上进。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在教学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理解并品味本文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从而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品读分析。学生个性鲜明,但对生命哲理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同时,学生的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参差不齐,个体间学差距比较大,对于文章中一些哲理意蕴深厚的语句,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精读课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感受生命的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和默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欲扬先抑、比喻、拟人等,并学会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理解富有哲理意味的语句,提升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生命的真谛,理解生命的短暂与不朽,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欲扬先抑、比喻、拟人等。品析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理解富有哲理意味的语句。

2、教学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探讨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提升思想境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一组充满生机、展现生命活力的图片(如茂盛挺拔的大树、岩石缝里开出的花朵、破土而出的种子、刚出生的婴儿等),提问学生:“从这一

组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介绍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人民文学社社长、总编辑等,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等。

●写作背景

①1931至1945年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②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郑州危急,武汉震动。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③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早灾。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本文写于1942年,是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当时日本侵略者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百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默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扫除文中字词障碍

“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

【整体感知】提问学生:“在作者心中,生命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明确三个问题。

1本文的论述对象是什么生命

2这个对象有什么显著特点永久

3作者对这个对象持什么态度赞美

【找出中心句】本文中每一段各有一句中心句,请你划记出来。明确:

1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2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3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4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5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三、分析思路,理清结构

【划分层次】引导学生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再划分层次。明确:本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段)谈生命的易逝,感叹生命的短暂;

第二层(2-4段)谈生命的不朽,感动于生命的神奇和永久;

第三层(5段)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赞美生命的奇迹。

【理清思路】提问学生:“作者对生命情感态度的变化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由感叹到感动再到赞美的情感变化过程。

明确:无奈、悲观、消沉乐观、赞美生命(先抑后扬)

作者赞美生命,但文章开头却感叹时间的流逝,生命短暂,说人们“非常可怜",给人的感觉消极、悲观,并且与标题也相差甚远。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属于什么写作手法

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先写生命易逝,人们无奈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笔锋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垂不朽,值得赞美,联系生活实际,用爱情赞美生命,使文章有了波澜,感情高亢打动人心。

四、精读赏析,品析语言

【读出感叹】引导学生朗读第一层,读出对生命易逝的感叹。

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会感到生命易逝”引导学生理解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生命的短暂。

【读出感动】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层,读出对生命不朽的感动。

提问学生:“作者是如何表现生命不朽的"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借小草、小牛犊等具体事物来表现生命永久和生生不息的写法。

明确:拟人手法,严寒的冬天过后,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生命的顽强山坡上的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生命的欣喜姿态

【读出赞美】引导学生朗读第三层,读出对生命奇迹的赞美。

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生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叹,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品析语言】提问学生:文章第4段说“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既凋谢,又永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不矛盾。人类是生生不息的,“凋谢"喻指人的死亡,“永存”喻指新生命的出现进而带给世界色彩和芬芳。人活着,就得创造价值,为人类社会作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存。

五、拓展运用,深化理解

读“生命哲理"的古诗: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一些蕴含生命哲理的古诗,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进一步感悟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

讲“生命不朽”的故事:引导学生讲述一些体现生命不朽的故事,如英雄人物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献出生命的故事等,进一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对联、小诗、横幅或一句话等)写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六、学法小结,提升能力

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把握课文内容,如抓住对象、巧概括等。

理清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总结如何理清行文思路,如抓住关键、看变化等。

学习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学习写作手法,如抓联系、多分析等。品析文章语言: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品析文章语言,如抓角度、精品味等。感悟文章主题: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感悟文章主题,如抓情感、深体会等。

七、作业布置

阅读作业:用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我为什么活着》并批注。

写作作业: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短文,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默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和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