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西南宁市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西南宁市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西南宁市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西南宁市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南宁市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B.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C.该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增大D.当外界干抗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丧失2.神经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突触,这种突触间隙极小,仅有2-3nm。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B.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C.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D.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依赖于化学信号及细胞膜的流动性3.下图表示某人体内一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a细胞是通过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a细胞和吞噬细胞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D.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导致患者体内红细胞数目减少4.下列各项免疫反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出该病原体特有抗原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导致靶细胞裂解C.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D.B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5.某种螺捕食多种藻类,将该螺移走后玻璃缸中甲、乙、丙三种藻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丙藻之间互利共生关系B.0~10天内甲藻的数量呈“J”型增长C.第15天时甲藻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螺的捕食喜好可能是丙藻>乙藻>甲藻6.某同学在一次远足之后,发现脚掌上磨出了一些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泡主要是由淋巴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中的液体的成分含量和血浆是相近的C.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7.荔枝营养价值丰富,研究发现,荔枝有营养脑细胞的作用。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中写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罗浮山下四时春”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B.“卢橘杨梅次第新”体现了次生演替的过程C.若“日啖荔枝三百颗”,则可能会出现尿糖症状D.荔枝树的光补偿点比荔枝树下生长的网纹草高8.(10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特点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起辅助作用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套有一层髓鞘C.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且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D.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可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二、非选择题9.(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题。舌苔是指舌头上覆盖的由食物残渣、微生物、舌苔上皮角质细胞组成的物质。根据舌苔的厚度、颜色等苔质情况来鉴别病人的健康与疾病状况,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之一。采集19−25岁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薄白舌苔样本,筛选薄白舌苔11个,黄腻舌苔12个。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而薄白舌苔苔薄、舌苔白、无异味。用刮舌板刮取舌苔表面,获得舌苔样品进行总DNA提取并测序。结果发现:黄腻和薄白舌苔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Patescibacteria菌群是造成黄腻舌苔异味的主要原因之一,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蓝细菌由于具有叶绿素,所以一般都能产生颜色,这是黄腻舌苔形成的部分原因。有些放线菌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健康人出现黄腻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体内潜在的炎性预警。莫拉氏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口腔常见菌群,如亚特兰大莫拉氏菌是一种对人无致病性的口腔、呼吸道寄居菌。卟啉单胞菌属细菌是一种小型厌氧革兰氏阴性球菌,作为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存在于人类的口咽部。这两种正常菌群在维护正常口气和舌苔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中对舌苔苔质的形成有关的微生物菌群的最小研究单位是______,如亚特兰大莫拉氏菌,研究该单位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2)运用文中信息推测导致不同舌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支持此结论的证据有______。(3)本研究表明,两种舌苔中,______舌苔反应人健康欠佳,理由是______。10.(14分)近年来,我国死于狂犬病的人数有上升之势。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是RNA,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能消除狂犬病病毒,这是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及时注射疫苗和特异性抗体的重要依据。我国利用地鼠的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已取得良好效果。根据材料,回问题:(1)狂犬病病毒的毒株可发生变异。从自然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株称为野毒株,其致病力强。将野毒株在家兔脑_______________内连续传50代后,变成固定毒株。固定毒株能使人及动物致病。(2)特异性抗体获取的方法可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法。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①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的特定的物质是________。②图中B过程是细胞融合,该过程需要用灭活的________、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③特异性抗体的获取方法也可以采用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与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4)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环境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单克隆抗体技术还有哪些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激素调节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拮抗作用的两种激素有________(列举一例),它们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研究表明: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不是因为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而是因为单侧光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以燕麦胚芽鞘和琼脂块等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实验思路:选取四块大小相等的琼脂块,记做甲、乙、丙、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丙、丁放在同一经单侧光照处理的胚芽鞘尖端的向光侧和背光侧下收集生长素(丙、丁不接触),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将琼脂快分别移到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四组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预期结果________。12.下列分别是叶绿体模型图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②]________上。(2)过程Ⅰ和过程Ⅱ是紧密联系的两过程,过程Ⅰ为过程Ⅱ提供[④]_____和[⑤]______;而过程Ⅱ将过程Ⅰ固定在活跃化合物中的能量储存在稳定化合物[⑦]____________中。(3)光合作用过程的总反应式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详解】A、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在物质上能自给自足,但是在能量上其需要不断吸收太阳能,即在能量上不是自给自足,A错误;B、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往往依靠负反馈调节来维持,B错误;C、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不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如过度放牧会破坏生态平衡,C错误;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D正确。故选D。2、D【解析】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详解】A、由题干信息“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可推测,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A正确;B、该突触结构可通过电信号传递兴奋,速度较快,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B正确;C、因为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D、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依赖于化学信号及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D错误。故选D。3、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a细胞能产生抗体,应为浆细胞;抗体能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处理掉。【详解】A、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B、a细胞为浆细胞,是通过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错误;C、a细胞和吞噬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其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C错误;D、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导致患者体内红细胞数目减少,D正确。故选D。4、B【解析】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出该病原体特有抗原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A正确;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导致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免疫,B错误;C、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属于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C正确;D、B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D正确。故选B。5、C【解析】题干分析,某种螺捕食多种藻类,将该螺移走后玻璃缸中甲藻数量增加,乙藻藻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丙藻数量减少,甲藻成为优势物种。【详解】A、据图可知,乙、丙藻之间是竞争关系,A错误;B、据图可知,0~10天内甲藻的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C、据图可知,第15天时甲藻的增长率为0,说明甲藻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正确;D、据图可知,在移走螺之前(第0天)丙藻的数量>乙藻>甲藻,移走螺一段时间以后,甲藻的数量>乙藻>丙藻,说明螺的捕食喜好可能是甲藻>乙藻>丙藻,D错误。故选C。6、A【解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A、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A错误;B、水泡主要是由于组织液渗出造成的,与血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B正确;C、水泡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C正确;D、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可以相互转化的,D正确。故选A。7、B【解析】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次生演替: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3、血糖平衡: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详解】A、“罗浮山下四时春”是由于该地区温度较高,四季都像春天一样,体现了温度(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B、“卢橘杨梅次第新”的意思是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并没有体现群落的演替过程,B错误;C、荔枝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若“日啖荔枝三百颗”,则大量的糖分会使血糖升高,如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多余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出现尿糖症状,C正确;D、荔枝树为阳生植物,网纹草为阴生植物,荔枝树的光补偿点比树下生长的网纹草高,D正确。故选B。8、B【解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细胞体这三个区域。【详解】A、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的起辅助作用的细胞,数量却为神经细胞的10~50倍左右,对神经细胞起支持、营养、保护等功能,A正确;B、一般神经元的长的轴突外周包有髓鞘,短的树突外周不包有髓鞘,B错误;C、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共12对,脊神经有31对,且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正确;D、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种群(2).种群密度(3).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不同(4).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5).黄腻(6).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是放线菌含量过高导致。有些放线菌可以导致疾病【解析】分析文字有用的信息“黄腻苔中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较多,放线菌多,而白舌苔这些相对少些”“莫拉氏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细菌在维护正常口气和舌苔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答题。【详解】(1)根据文章内容,本研究研究了“黄腻和薄白舌苔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属和种水平”等内容,最小的研究单位是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根据文章内容“在门水平上,Patescibacteria门和蓝细菌门细菌在黄腻舌苔上明显比薄白舌苔多;在属和种水平上,黄腻舌苔中放线菌含量明显高于薄白舌苔;而薄白舌苔中的卟啉单胞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腻舌苔”,可以推测造成不同舌苔的原因是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不同。(3)根据题干信息“Patescibacteria菌群是造成黄腻舌苔异味的主要原因之一,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蓝细菌由于具有叶绿素,所以一般都能产生颜色,这是黄腻舌苔形成的部分原因。有些放线菌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健康人出现黄腻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体内潜在的炎性预警”,说明黄腻舌苔苔厚、色黄、有异味,是放线菌含量过高导致。有些放线菌可以导致疾病,因此黄腻舌苔反应人的健康欠佳。【点睛】本文分析了舌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文章中找到信息,结合信息作答。10、(1)活细胞(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3)①.免疫过的B淋巴②.特异性抗体③.抗原(或狂犬病病毒)④.病毒⑤.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以大量制备(4)无菌、无毒,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气体,营养物质等(5)作为诊断试剂;运载药物(或“生物导弹”)等【解析】1、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专营寄生生活,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可寄生在家兔脑活细胞内。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小问1详解】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所以在体外必须用活细胞来培养。狂犬病病毒的毒株可发生变异,从自然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株称为野毒株,其致病力强,将野毒株在家兔脑活细胞内连续传50代后,变成固定毒株。小问2详解】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了动物细胞工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小问3详解】①图中A过程为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的过程,该过程取得的“小鼠细胞”是已免疫的B(或浆)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的特定物质是抗原,以激活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产生效应B细胞。②图中B过程是细胞融合,通常的促融方式为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③单克隆抗体纯度高,因此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只要条件适宜,可用杂交瘤细胞大量制备相应的抗体。【小问4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无菌、无毒,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气体,营养物质等条件。【小问5详解】单克隆抗体目前常用作制备诊断试剂,并且可根据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可将单克隆抗体与药物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运送到指定位置起作用,起到了运载药物的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步骤以及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特点,能正确辨析图中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11、(1).(生长素和脱落酸(或赤霉素和脱落酸,或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等)(2).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3).脱落酸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脱落酸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脱落酸抑制细胞的分裂)(4).甲.乙放在同一未经单侧光照处理的胚芽鞘尖端下收集生长素(甲、乙不接触)(5).预测结果:放置琼脂块甲、乙、丁的胚芽切段弯曲程度相同,而放置琼脂块丙的胚芽鞘切段弯曲程度较低【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五大类。【详解】(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的激素作用相反,起拮抗作用,如生长素和脱落酸:其中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