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_第1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_第2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_第3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_第4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它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文章主要对如何将目前的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结合到一起展开了全面讨论。

【关键词】新课标多媒体高中数学教学整合

一、绪论

每个高中学生都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也要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要理解涉及数学方面的知识点,这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所在。对于教师来说,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很好的指挥者及引导者。因此,很多教师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同时,新课标也提出了“把现代化技术作为教育工具”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多媒体与高中数学教学做一个很好的融合。

二、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三个阶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提倡的是要合理地将科技与高中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整合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高中数学的本质所在。多媒体技术与科技的整合则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大部分教师没有听过整合这种教学模式。所谓信息和科学的整合,就是把多媒体技术、信息资源与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一起完成数学的教学任务。总体来说,整合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封闭式阶段

封闭式课程整合阶段是以数学知识为中心开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作为演绎的工具,同时也作为交流工具和辅助工具。

(二)开放式阶段

开放式课程整合阶段是以资源为核心开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进行信息加工、研发的工具。

(三)全面的课程整合阶段

在实际的课程整合过程中,不但要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状况来进行整合,同时也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并通过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确定应该以怎样的程度来进行整合。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学科目的主要体现,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知识点变得更加具体化、易理解,使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难懂的问题;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猜想、实践、操作以及总结,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凭借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更深层次、更自由的交流,使整合的研究方法得到改进、研究技术得到进步。

三、教师教学技术的提高对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很大帮助

许多教师在入职前的考试中,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教学技术,而没有学习如何将数学教学技术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教学任务。由于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学技术的重要意义缺乏亲身体验,因此,对教师的培训应该采取任务驱动式方法,学习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技巧,让教师亲身体验数学教学的状态,使其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把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

四、教学设计应以简捷、实用为本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与生物、语文等学科有所不同。高中数学所具有的特点是简捷之美、和谐之美,而且大多数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很多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少加入过多的教学素材,因为很难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教师一旦对数字、图片等处理不当,往往会冲淡教学主题,使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因此,我们不得不把高中数学教学变得简单化,同时又要让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之美。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不只是单纯的几节课,或是邀请几位教师共同参与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教学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摆“花架子”,要做到了解详细,并且要以实物为本。反之,如果一节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述,又会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呢?

五、教师之间要多交流、沟通

多媒体技术给现代高中数学教学既带来了一些冲突,又带来了很多活力,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师平时的任务很重,不但要钻研课本中的知识,同时还要扩大自己的信息涉及层面,更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然而每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就变得更加重要。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分享给他人,同时从他人身上学习一些自身不具备的能力,做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有关教学的东西都可以交流,而最好的交流地点是教学组办公室,可以分组进行交流、讨论,这样能够大幅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总体来说,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学教师要主动融入这种整合模式中,推动现代化教学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吴金桥.怎样实施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创新教学[J].考试周刊,20__(20):75.

[2]李广仙.新课标下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J].大观周刊,20__(12):181.

[3]罗忠康.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教育信息技术,20__(10):15-16.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2

一、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意义

数学是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课程,数学建模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通常包括表述、求解、解释、验证几个阶段。因此,在高等数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能很好地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中的本来面貌,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在社会实践运用并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数学建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对现实世界中的部分信息、现象,以及数据等加以简化、抽象、翻译和归纳,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图形或表格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最后,当数学建模得到实际的解答后,需要用现实对象的信息去检验,以确认结果的正确性。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客观地、辩证地用数学方法去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二、加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法

1.重视每章前问题的教学。在每一章的数学教学之初,都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之后,这个实际问题就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如此,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其次,运用引入一个现实的应用问题,以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通过对章前问题的启发与引导,就会使学生明白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追求意识,以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对章前的问题突出重视,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学生实际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一些实例补充,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建立数学建模的意识。

2.通过几何、解三角形问题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渗透教学建模的思想和思维过程。几何和三角形测量问题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多方位地感受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运用数学模型,巩固数学建模的思维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示建立数学模型的以下过程:数学模型、数学抽象、简化原则、演算推理、现实原形问题的解、数学模型的解,反映性原则,返回解释。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数学模型的思维过程,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问题简单化,以利于解答的思想。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对现实信息进行观察、类比、归纳、分析及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3.通过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完善数学建模思想。由于数学模型这一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中小学的整个学校过程,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需要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建模思想:

(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洞察问题的能力,就是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

(3)抽象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翻译”能力,就是将一些实际信息通过抽象、简化来用数学的语文文字和数学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算或计算,从而得到相应结果,并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

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数学模型教学可在常规课堂中进行,可以由教师提供问题,也可由学生自选问题进行对数学模型的建立。但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合理启发,使教学过程可行有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校的实际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科学分析,合理规划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使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就能慢慢启发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努力锻炼自己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3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优势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趣味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境为基础,以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教学内容隐藏在特定的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心理驱动下,通过讨论与分析任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运用所需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与同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各种资源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起连接的桥梁,实现认知结构的创建。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1.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恨不得把知识一股脑“塞”进学生的大脑,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等着教师公布答案。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采取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教师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分解为几个适当的任务,学生通过分析任务、调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知识点需要自学,教师只是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

2.学生学到了知识、方法及能力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任务驱动法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自主探索新知识[2];解决问题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探索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架构知识体系的过程,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建立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学生接到任务后会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与同伴展开交流或讨论。自主探究因为少了条条框框的束缚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教师设计任务时需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任务设计要明确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以及预期的效果,并且能够将任务转化为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

2.适度性任务的难度和大小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只需花费较少时间以至于学生无所事事、盲目乐观,也不能任务过难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3.真实性任务的内容既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又要设计出类似于真实场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任务的完成中。

4.发展性教师设计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都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趣味性任务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和激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呈现任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出仿真的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任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表象、经验及认识[3].在呈现任务时,教师可以把任务分成几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以“两点间距离公式”(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为例,教学目标是掌握平面内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为了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公式而不是由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笔者设计出分层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完成。

任务1:在_轴上,点p1(_1,0)和p2(_2,0)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2:在y轴上,点p1(0,y1)和p2(0,y2)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任务3:原点O(0,0)与任意一点p(_,y)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4:已知平面上任意两点A(_,y1)和B(2,y2),怎样求出点A和B之间的距离?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一环。小型任务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同桌合作完成,大型任务需要学生先分组探讨,总结出完成任务需要具备的条件、可能用到的知识点与方法及素材、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等内容[4],再协作完成任务。

教学“等差数列”(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与特点,进而把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构成等差数列的模型,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任务,“科技场馆共有30排座位,第一排24个,前一排都比后一排多2个座位,请问科技馆共有多少个座位?第10排的中央位置是哪两个?”小组成员交流后,学生会认识到座位安排与等差数列概念之间存在特殊的关联,通过建立科技馆座位数的等差数列模型,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方向。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不仅需要不断地班内巡视,帮助学生解决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控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避免学生实施毫无意义的尝试,或者毫无头绪地乱做;而且需要适时调节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帮互学,协作完成任务。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联合同学一起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绝不能越俎代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需要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借鉴分层教学的理念。

3.汇报任务,反思评价任务完成后,教师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反思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通过交流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在这个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并开展自我评价,再通过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进一步评价。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要尽可能发掘每位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4.拓展任务,提升认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发掘任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虽然这一步往往出现在课堂小结中,但是作用不可小觑,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进一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集合与函数概念”(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入明确集合的概念,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笔者布置了一个课后练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集合无处不在,请大家在课后仔细寻找哪些是集合,看谁说得最多、最正确,并能分辨出哪些是有限集,那些是无限集?”用以拓展和延伸课内任务,提升学生的认识。

三、使用任务驱动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点是任务设计,任务就是学生学习的蓝本,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把课堂教学的内容、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都融入到任务中。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呈现问题结果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抢答题、必答题、辩论等。另外,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

(三)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比如,“函数奇偶性”教学的任务有:寻找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事物,并说出它们的对称特征。在分享的时候,学生展示的事物涉及汽车标志、建筑物、脸谱等许多领域,为函数图像对称性教学完成了很好的铺垫。

(四)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势必造成教学失控。

[参考文献]

[1]满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__.

[2]刘丽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职业教育,20__,(9).

[3]韩明。学生自主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__.

[4]樊志华。浅谈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优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__,(Z1).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4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基础学科,而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科学,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素质将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学作为训练思维的体操,对培养学生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学生的创新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数学思想方法

新世纪之初,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其根本在于创新人才的竞争。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水平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状态的基本因素。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为了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影响,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学生是具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创新力来自基本的认知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禀赋,而不是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的一种特殊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创新的机会,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创新。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容易形成教师权威意识,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着,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将日益通过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获得。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第一,数学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更多关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意识并从中发展学生的能力。第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所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应该基于个体对经验的操作,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讨论、交流的学习氛围、知识背景和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开始重视我国数学教育中值得肯定的一面,而正因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相关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事实上,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就可以实现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发展符号意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建立严格的“逻辑思维意识”。由于在数学思维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合情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另外,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强调让学生开展课题讨论、独立活动、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积累生活经验等,就会变“自主发展”为“自由发展”。所以,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应当在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则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化,随着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以借鉴西方教学为主流的教学改革浪潮对我国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涌现了许多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如:“MM”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活动教学、开放教学、探索教学等等,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透过各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遵循同一教学理论一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着共同的教学目的,即:(1)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2)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事实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型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纳众家之”: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寻找传统与创新的有效结合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并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只有落实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创新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著.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__

[2]韩加架著.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__

[3]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

[4]卡尔梅科娃著.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20__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5

一、重视学生

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教师对学生的重视,不仅可以有效地实施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继而学生就会愿意和教师交流,就会愿意自觉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之中.这样的一种教学实施才是真正有效而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

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考验学生细心和耐心的学科.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定理的理解运用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一方面是指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于当前的问题无法成立的这样一种可能性.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例如,在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目中,有这样的已知条件:已经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为21、3、18.很多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就会选择立马下手,而这一个问题明显存在漏洞,即“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长”.唯有符合这一条件,这个三角形才是存在的.很多学生容易忽视掉这些简单的问题,而导致无法解答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发现问题,并且对学生发现的问题持一种肯定和鼓励的态度,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实现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形成.在这样的情形下,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也必然得以实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地出示一些含有问题漏洞或者是逻辑错误或者是运用公式定理含混导致错误的一些题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挑错”训练.挑错训练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相信自己判断的过程.这样的一种方法,可以很好地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同时,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知识进行反复推敲、演算、论证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能够提升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三、实施开放性、探究性教学

开放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开放化思维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而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则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之中,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延展.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发展和加深学生的理解,继而在思维的层面上实现学生的广度、深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切实地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在教学中导入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题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例如,甲、乙两地相距T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km/h.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km/h)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a元.

(1)把全程运输成本y(元)表示为速度v(km/h)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复杂,关键是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以及转换思维的考查,也是一个转换的开放题目.所以,在教学解答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就是要引导学生借助“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来综合解答这一问题.并且抓住“全程运输成本=单位时间运输成本_全程运输时间,而全程运输时间=(全程距离)÷(平均速度)”这一基本的关系是来解答问题.这一个问题的设置,能够很好地将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是一个文字化和符号化的数学题目.这样,学生的转化思维、开放性思维以及综合运用的探究思维都能得到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导入开放性、探究性的题目来促使学生的能力发展,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这一目标的实现.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6

1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编制相应的导学案

教学离不开课前准备,教师不能够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前,首先,要做好备课工作,仔细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其次,教师在课前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身心特点,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做到以兴趣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再次,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面向全体同学,教学内容要具有梯度性,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挖掘出这一节的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教学重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2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教学活动过程中课堂互动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这样一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课堂互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多引入一些探讨性问题,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探讨性问题的引入以及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高中数学知识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效地构建高中数学生本课堂.例如在进行“函数与方程”中“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美国旧金山的海底电缆有15个接点,现在某接点发生故障,需及时修理,为了尽快断定故障发生点,一般至少需要检查几个接点?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引入二分法思想,引入新课的教学.

3注重课堂探究学习,采取合作探究教学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本课堂,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入探究性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高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做好教师引导工作,多鼓励学生

相较于其他学科,高中数学难度较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因此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时,往往存在一种畏惧心理,时常怀疑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缺乏信心.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或者是回答错问题时,应当以激励、鼓励为主,多表扬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信心.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对数学的恐学心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高中数学成绩水平.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构建生本课堂即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以及现代教学理念的体现,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更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7

一、做好前期心理准备工作,加快心理衔接

搞好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努力了,而考试的分数却比初中有所下降,这也是正常的,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我们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就一定可以战胜困难的。

二、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书写的规范化、独立完成作业、上课听课的方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等养成要求。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首先,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其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最后,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高一学生阅读时,读不顺,读不细,读不实,读不准,所以老师千万别急,在这个衔接阶段,可以编出问题,引导阅读,如概念叙述与理解,定理、命题的方法与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并交给他们如何利用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只要深入钻研大纲,理解、吃透教材,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8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__)05-0146-01

1.自主学习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自主学习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放任学生去学习、任他们自由发展。其实这样不仅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紊乱。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1.1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奇勒认为:学习取决于整个情境结构的突然知觉,学习是知觉经验中原有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生成。这一理论虽然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但它强调整个环境对学习的作用,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中,教师博大的胸怀、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常常会让学生思维海洋里卷起美丽浪花。

1.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并重。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影响内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虽然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但是外因对内因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忽视了“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原则。

1.3在自主学习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是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

1.4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想和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相异的问题加以制止,应当适当地加以鼓励,促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课改实践掌握一定的探究教学策略,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使探究学习能顺利进行.通过长时间的课堂观察,有较大触动和感想,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2.1积极地旁观和倾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之中关键在于转化教师的角色,要改变教师传统的“传授者”角色,改变教学过程中“同學一问一答”这种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中“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谈不上探究教学,而学生能不能“活”起来,则取决于教师愿不愿,敢不敢“放”和变不变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旁观和倾听的策略,让学生“动”起来。如前所述,作为旁观者,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探究的进程,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好的旁观者是积极地旁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直接参与所观察的事件之中,鼓励学生在探究中的奇思异想.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交流,探究教学非常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学生的个人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知识的.背景性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

2.2掌握提问策略。探究通常是由问题引起并贯穿整个探究过程,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固然好,但也不能等学生提出问题才去探究,实际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提问要注意一定的策略。

(1)问在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获得一种“自我奖赏”的感觉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问题难易适度。即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也就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问题,过难,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问题过易,不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当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时,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的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9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充满和谐感觉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的教学功能的类型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学重点的类型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由于课程类型的不同,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也有了不准确的定位,实现教学目标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的课堂学习类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上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中得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现状决定教学方法的使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学生状况必须明确和有效的理解。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创造性的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丰富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数学,用数学”。高中数学教学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有效的预设。根据目标,课堂教学,学生和教师的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特点,并配有多种教学方法,范围和使用条件进行选择。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究,动手的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能力,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应用价值。

3.课堂教学也要体现民主的理念,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教学氛围。教师不是主观的,不是任意的,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尊严,同时教师也要关心学生的发展,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学生,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诚意。同时,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热情,这种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利于学生打开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使学生进入求知若渴的阶段。学生问的问题多一点,少一点“是什么”和更多的“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愿意学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师生情感也是数学学习动机的其中一种。

二、和谐课堂的特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国家推出了令人振奋的新课程,可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介绍不应该只着眼于数学的本质,也要注意适度。国家正式出台了很多新课改方面的政策,与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相关性,趣味性,启发性等。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创设合理的课堂情境,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和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引入新课发挥作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教师应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的知识和见解,使课堂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在生活中的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强烈愿望,在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应用,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0

摘要: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我国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数学思想与指导的方法,更加别具一格。若想使学生在新课标下永久的受益,就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指导,使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符合当下的教学观。本文经过反复研究后发现,适合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思想共有四种,分别为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转化法以及待定系数法。

关键词: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待定系数

据调查了解显示,当下大部分的高中生都很讨厌学习数学,一听见要学数学就开始头疼,且不知道如何学习数学,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理想。因此,相关学者们提出了新课标,希望利用新的数学指导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学好高中数学。

1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法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其是指在面对数学问题的各种情况时,对出现的所有可能性进行分类,然后逐一去解决,最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方法。分类讨论法既是一种常规的逻辑方法,又是一种特别的思想方法,还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分类讨论法的本质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分类整理时将整化为零、将零积攒为整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法的特点是使数学问题越来越清晰,具有综合性、逻辑性以及探索性,能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具有条理性与概括性[1]。之所以会出现分类讨论的原因共有三种:一是在数学定义进行分类时会涉及到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二是在数学公式、定理、运算性质、运算法则等条件限制下进行分类会涉及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难题;三是在解决含参数不等式或相关问题时,对其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探讨时所遇到的难题。在分类讨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定分类的目标,然后确定统一的标准,最后进行科学的排列,使其不遗漏、不重复,并开始进行不越级的探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确保探讨的对象不漏不重。

2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数形结合的概念是将数和形排列成对应的关系,使二者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转化,以此来达到解题的目的。数形结合的内容共有五种:一是实数和数轴中的点成对应形式;二是函数和图形成对应形式;三是曲线和方程成对应形式;四是在几何元素及其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出复数的定义、三件函数的定义等;五是在等式以及代数式中的构造具有非常醒目的几何意义,例如等式等[2]。数形结合的作用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将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使抽象思维转换成形象思维;二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后,更有利于我们提高解题速度与质量。数形结合的应用也有很多,例如在解决不等式时、解决函数值域及最值时法、解决三角函数时等均可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的优点是使数学问题更加直观,更容易找到解题捷径。

3转化的数学思想

转化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转化思想的方法是对于待解决的数学难题,将其中的未知的问题转变成已知的问题、繁琐的问题转变成简单的问题、抽象的`问题转变成具体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数学中的问题以及没有条理的问题转变成有条理的问题等。可见,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抓住机会训练自身的转化思想,使我们今后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有快速反应的能力,以此提升解决问题的技巧[3]。转化思想的特点是灵活性、多样性。其优点是可以使数和数之间、形和形之间、数和形之间进行无障碍式转换,也可以将宏观的问题变成微观的问题,还可以使符号在内部空间中进行转换。尽管转化的方式特别快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其中的细节,必须遵守简单化、直观化、熟悉化以及标准化的要求。

4待定系数法的数学思想

待定系数法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待定系数法是指对于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所求答案中的特定形式,可以使用某些还需要验证的系数来代替所求答案,并且依据所给出的条件构建出一个恒等式,最终得到的待定系数就是元的方程。其具体方法是指在解决函数中的变量关系时,设出未知的系数,再依据已知的要求确定未知数。其在解决问题是应注意所给出的条件,列出正确的方程式、等式等[4]。待定系数在数学问题中的使用有很多,例如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解出函数中的解析式以及解出曲线中的方程等。在分析数学问题时,必须掌握以下四点:一是所列方程可依照对应系数的相等关系;二是所列方程可依据恒等式定义中的数值进行代入;三是所列方程可依据概念自身的本质;四是所列方程可依据几何中的条件。结论:众所周知,数学的灵魂与精髓就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当下新课标形式下,教师们在传授高中数学知识时,必须及时传授学生们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正确的数学理论与数学思想成功解决数学难题,这种方法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捷径。

作者:付泽天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05):116-117.

[2]刘光辉.谈新课标下高中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03):101+66.

[3]薛伯敬.浅析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7(02):278-279.

[4]呼家太.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分析[J].学周刊,2014,33(04):139.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高中数学由于难度加大导致许多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有了很大的压力,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影响了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科学的引导,本文将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法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学;方法;探析;效率

1高中数学的特点

1.1思维方式:造成高中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产生很大障碍除了数学语言有较大的转变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中数学思维方式和初中数学大不相同。在初中阶段,很多数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升入高中,就为初中学生将各种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就让导致很多出现初中生在进行数学学习中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但是由于高中数学本身就进行思维形式的巨大转变,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增加,便对人们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导致很多高中的学生在一开始对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适应,故而导致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1.2知识独立性:初中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较为严谨,这样一来给很多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加上初中数学本身便于记忆,又适合初中数学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是高中的数学却又很大的不同,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中有集合、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列、线性规划、解三角形等),在高中数学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刚掌握就又出现另一个新的知识出现,想要全面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就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这就需要高中生能够注意数学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这也是高中生学习数学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1.3抽象化: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语言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学习较为简单,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但是高中数学在一开始就接触了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和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也就造成很多高中生在一开始就很难适应数学学习方式。

1.4内容量大: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除了语言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还有一个增加明显的特点就是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上急剧增加了,这样就是使得很多刚入学的高中生想要学好数学就需要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的量,但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也增加高中学学习数学的难度。

2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完善

2.1教师教学观建立:高质量的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保证。真正有效的教学过程一定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同化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强化了更多的知识结构,而不仅仅是看其做了多少题目。在新课程标准下,面对高考的压力,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结构的再创造过程,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锻炼学生对于数学的创新思维。

2.2科学选择教学方式:在高考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教师针对不同知识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联系相关实际,整合和统筹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对于不同的知识模块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的研究与教法的选择时,还应与数学高考进行有机结合,深入研究数学高考考试说明和历年数学高考试题,进而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3试题分析: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研究发现,新课标高考与旧课程标准的高考在内容和题型上大体方向比较稳定,但稳中有变,首先是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设计上,大都是由易到难,层次分明,有利于考生发挥。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的题量一直是20-22题,这种设计方式增大了试题的区分度,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

在目前的高考数学命题趋势下,客观题淡化了特殊的解题技巧,重点考察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而主观题则注重观察,对学生的思维量要求较大,运算量相对较小,从而能保证让学生拥有相对的时间思考和解答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目的要求。新课标改革以来,数学建模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新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实践。

2.4进行反思性教学:在高中数学复习中,涵盖的内容比较广,除了要学习高中的新内容,还要对高一、高二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尽量将所有知识内容都准备充分,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更容易掌握。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学生的实际复习状况进行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和疏漏采取有效措施,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之后,为每一堂数学复习课做足准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开拓学生思维,努力的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互动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我们需要从高中的数学特点进行分析,科学选用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保障学生学习水平稳步提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者:谷学华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中学数学组

参考文献:

[1]胡滨.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z1):117-117.

[2]姜海军.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J].高考,2015,(1):38-38.

[3]林济春.深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5):44-44,67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2

一、认真对待课前准备工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舞台艺术大师,同样适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备好一节课,往往能够为教师增加更多的自信,并且,在教学中更好地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课本,遵循课标,目标明确

教材始终都是教师准备教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定理、定义、例题以及习题进行深入掌握,理解编者的写作思路,分清主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查漏补缺”.课标的设定,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所以,教师要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加贴近考纲要求.在掌握了教材以及课标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对自己所讲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教学过程.

(二)备“学生”,备“自己”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当前的高中生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但是,其亦为教师增加了不小的教学难度.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性格特点等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因材施教”.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已经是被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被大力提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人们对社会中的事物发生原理的理解越来越透彻,数学在其中起到了作用也是越来越为人所知,在注重实际应用的年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便日益凸显.高中数学知识尽管并没有多么高深,但是,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借用其进行阐明道理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深入地“填充”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显著增强,并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前提.

(二)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正在由传统的教学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而转变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则是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启发式以及数形结合方式已经成为高中数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其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思维的高度发散,进而实现解决方案的不断创新,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三、注重例题的恰当选择

(一)设置巧妙的例题,并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地融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知识的“优美”,使其不再认为数学知识仅仅是“抽象的”、“抓不到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

(二)借助“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的发散只能在不断地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中产生.如果学生永远都遵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只能是“存储器”,而不会成为历史的“创造者”.这样的人才并不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断拓展思维,将各方面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

四、不断反思,查漏补缺

教学前,反思以往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和成功之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还应充分地反思学生,反思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对某些问题的习惯解法,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进行前瞻预测,知己知彼.教学中,教师多班任教时,在上一个班中的讲解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就要反思改进.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反思能力,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做好教学评估

传统的高中教学评价是静态的、功利性的,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错误地认为评价方法等同于纸笔测验,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别和选拔功能.新时期课程改革重点提出:应树立发展性评价观,评价的目的在于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提倡建立多元化、多方法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采用口试、笔试、作业分析、课堂表现、建立成长记录、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关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提高,表扬、鼓励后进生的进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3

【摘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和学校需要结合教育行业的变动,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本文从导研式教学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该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方式,供教学人员参考,希望在教学工作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实践方式

自新课改之后,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开始突出,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正确程度和学习技能的掌握情况开始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关注,鼓励学生应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和知识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不断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一、导研式教学的特征

导研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整体的学习框架和认知方式,让学生借助这些知识和技巧展开对教学课程的探索,自行分析和总结其中的知识点,进而形成有效的学习思路和方式。导研式教学具有问题性、自主性、导向性三大特征,问题性指的是该方式引导下的教学工作要从问题带入入手,让整体的教学工作围绕提出、分析、解决、总结问题展开,让核心问题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自主性强调了教学的主体为学生,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导向性强调的是教学的.职能和最终任务,即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方式

(一)构建基本结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研式教学方式的关键是处理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基本教学结构,此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内化和三个自然”。例如,在上述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自然地提问,教师提供具体的问题并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答案的热情,形成严谨的学习思路,在探索过程中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再在问题中进一步显示和加强;

二是,自然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前需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针对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和重点设置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思路,为学生搭建结构清晰的解题结构,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是,巩固和内化迁移,在分析和解决完教学问题后,教师要查找关于所讲知识点的其他素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并展开变式训练,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是,自然扩展问题,以此来彰显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在整体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学习方式,另外,在拓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引出新的问题,提高导研式教学方式的意义。

(二)建立具体教学体系。具体教学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工作,因此,教师需要在完善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建立具体的教学体系,以此来展开实际的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六问和三个理解”的教学体系,三个理解指的是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数学的教学方式、理解教学的真正含义。六问是教师进一步引导三个理解的重要方式,六问分别是:知识背景,知识的完善阶段、应用方式、结构体系及其本质和要点。首先,教师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一起探索理论和公式的形成,让学生在自我推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形成更好的记忆效果。其次,教师要提高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学习的总体基础,继而构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体系,在解决问题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最后,教师要加深对教学的理解,整合情感、能力、知识方面的目标,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需求的方式,掌握不同主体内化学习知识的方式。

(三)优化教学组织。优化教学组织是为了保障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要围绕数学知识的发展轨迹和本质,引导学生认清总体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区别;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突出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测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方式和掌握知识点中的不足,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要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应当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思维和逻辑能力,导研式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昌官。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__,3302:59—65。

[2]汤燕。关于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相关思考[J]。求知导刊,20__,01:85。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4

一、信息技术与大专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1.1使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备课

大专数学教学内容对数学教师来讲十分简单,但是,理解、掌握知识和把知识传输出去是两个不同通路的知识应用体系。很多担负着大专数学任务的青年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量和思维能力较老教师都优越很多,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这与教学技能的掌握十分有关系。因此,大多数学校为了培养年轻教师,在帮助这些教师备课方面花尽心思,不仅要求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教案设计,还组织各种听课、说课的活动。然而大专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时间紧张”,要准备教案、要说课、要上课,青年教师觉得手忙脚乱,要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指导年轻教师,老教师显得力不从心。信息科技可以帮助解决备课方面的难题。学校可以建立教师教案数据库,使数学教师将各自教案上传至数据库中,通过互相评阅的方式实现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说课也可以实现不同时空的交流,青年教师将说课录成视频,老教师可以在课后时间通过评论或者再找青年教师讨论的方式进行指导。这样能够减少教学交流的时间,又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有帮助。

1.2使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专数学课堂时间不够用,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低,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尽管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和改革,但数学课堂始终是平面的、理论性的。如果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投影仪和电脑,那么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快速呈现,减少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对于那些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如数列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很快了解到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立体几何是大专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