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地理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地理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地理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地理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地理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地理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地理现象体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五带划分D、海陆分布2、以下哪个地理概念与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密切相关?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经纬网D、板块构造学说3、我国四大高原中,面积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4、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是典型的平原地貌B、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北方,是典型的盆地地貌C、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北方,是典型的平原地貌D、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是典型的盆地地貌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处处相等B.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C.南北纬60°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D.地球自转角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下列关于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季风气候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B.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离岸风,冬季盛行向岸风C.季风气候区降水均匀分布于四季D.季风气候仅存在于亚洲东部7、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类型最多的地区B、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云贵高原的典型地貌是丹霞地貌D、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山青水秀”8、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B、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C、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D、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这被称为一个太阳日C.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D.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垂直10、在北半球,若河流从西向东流经一宽阔平原,则其南岸侵蚀作用通常比北岸要强。这是因为:A.河流的主流偏向北岸B.南岸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更大C.北岸植被覆盖更多D.南岸地势更低11、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B.我国全年降水量分布均匀,无干旱地区C.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无霜冻,北方地区夏季无酷暑D.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1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广布B.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C.我国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D.我国地形特点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13、(4分)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固定不动。B.板块边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会导致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之下。D.海洋地壳在中洋脊处扩张,在海沟处消亡。14、(4分)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B.在传统型人口增长阶段,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出生率仍然较高。C.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D.高低高模式向三低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5、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A.地球公转B.潮汐现象C.地球昼夜更替D.地球磁场16、以下哪种地形类型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A.黄土高原B.喜马拉雅山脉C.洛阳平原D.河南盆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区域。这里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题目要求:1.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简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2.举例说明近年来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7分)第二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地形分布图材料二: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问题】1.分析该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并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2.结合地形分布,说明该区域可能形成的自然景观类型。3.分析该区域可能存在的农业发展方向及其原因。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示意图(部分)材料二:近年来,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以下是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1)请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3)针对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地理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地理现象体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五带划分D、海陆分布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和地转偏向力。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太阳照射的时间不同,因此产生了昼夜变化。四季变化、五带划分和海陆分布主要与地球公转和地球形状等因素有关,而非地球自转。因此,正确答案为A。2、以下哪个地理概念与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密切相关?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经纬网D、板块构造学说答案:C解析:经纬网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网格系统,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经纬网在地理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位置。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与经纬网密切相关,因为经纬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在不同经纬度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的高低起伏。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和板块构造学说虽然与地理学有关,但与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关系不如经纬网密切。因此,正确答案为C。3、我国四大高原中,面积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在我国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的面积最大。其他选项中,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面积相对较小。因此,正确答案是A、青藏高原。4、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是典型的平原地貌B、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北方,是典型的盆地地貌C、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北方,是典型的平原地貌D、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是典型的盆地地貌答案:C解析: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北方,是由黄河泥沙冲积形成的平原地貌。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也是由长江泥沙冲积形成的平原地貌。珠江三角洲同样位于我国南方,也是由珠江泥沙冲积形成的平原地貌。选项A、B、D中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类型均存在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C、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北方,是典型的平原地貌。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处处相等B.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C.南北纬60°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D.地球自转角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相同(约15°/小时),选项A正确描述了这一点,但不是正确答案;地球自转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选项B错误;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处线速度的一半,这是因为在赤道上的点绕地轴旋转的距离最长,而随着纬度增加,这个距离逐渐减少,选项C正确;地球自转角速度几乎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不变,选项D错误。6、下列关于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季风气候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B.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离岸风,冬季盛行向岸风C.季风气候区降水均匀分布于四季D.季风气候仅存在于亚洲东部【答案】A【解析】季风气候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选项A正确;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通常盛行向岸风(如东亚地区的东南季风),而冬季则盛行离岸风(如东亚地区的西北季风),选项B错误;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并不均匀,而是集中在夏季,选项C错误;虽然季风气候最典型地出现在亚洲东部和南部,但它也可以在其他地区找到类似的气候模式,选项D错误。7、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类型最多的地区B、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云贵高原的典型地貌是丹霞地貌D、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山青水秀”答案:B解析:A选项错误,我国气候类型最多的地区是云贵高原;C选项错误,云贵高原的典型地貌是喀斯特地貌;D选项错误,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一望无际”。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确实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因此B选项正确。8、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B、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C、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D、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答案:A解析:A选项错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但夏季并非普遍高温,西北地区夏季气温较低。B选项正确,我国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水热条件配合得当。C选项正确,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D选项正确,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因此,A选项是不正确的描述。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这被称为一个太阳日C.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D.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垂直答案:C解析:选项A不正确,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选项B虽然提到地球自转的周期接近24小时,但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而24小时是指一个太阳日。选项C是正确的,地球自转确实引起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现象。选项D错误,地球自转轴并不与黄道面垂直,而是倾斜约23.5度。10、在北半球,若河流从西向东流经一宽阔平原,则其南岸侵蚀作用通常比北岸要强。这是因为:A.河流的主流偏向北岸B.南岸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更大C.北岸植被覆盖更多D.南岸地势更低答案:B解析:选项A不是直接原因,尽管主流可能偏向一侧,但这与题目中的地理现象无直接因果关系。选项B是正确答案。根据科里奥利效应,在北半球所有移动物体(包括水流)都会受到向右偏转的作用力,这意味着当河流由西向东流动时,水体会对南岸产生更强的冲刷力。选项C可能是某些情况下的结果而非原因;即使如此,它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南岸侵蚀作用较强。选项D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支持或反驳;地形特征可以影响侵蚀程度,但题干未提及具体地貌条件,且主要讨论的是科里奥利力的影响。11、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B.我国全年降水量分布均匀,无干旱地区C.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无霜冻,北方地区夏季无酷暑D.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答案:D解析:选项A,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但冬季南北温差大,因此不正确;选项B,我国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有干旱地区,因此不正确;选项C,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有霜冻,北方地区夏季有酷暑,因此不正确;选项D,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此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广布B.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C.我国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D.我国地形特点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答案:D解析:选项A,我国地形确实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多种类型,因此正确;选项B,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因此正确;选项C,我国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因此正确;选项D,我国地形特点确实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描述错误。故选D。13、(4分)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固定不动。B.板块边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会导致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之下。D.海洋地壳在中洋脊处扩张,在海沟处消亡。【答案】B【解析】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上的岩石圈不是一块整板,而是分裂成数个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它们在地幔软流圈之上漂移移动。板块边界是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因此多火山地震。选项A错误,因为板块并非固定不动;选项C错误,通常情况下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选项D虽然描述了海洋地壳的部分动态过程,但没有全面反映板块运动的复杂性。14、(4分)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B.在传统型人口增长阶段,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出生率仍然较高。C.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D.高低高模式向三低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答案】C【解析】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又称后工业型)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而不是高出生率。随着医疗条件改善、卫生状况提高以及生活水平提升,死亡率降低,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生育观念改变等原因,出生率也相应下降。选项A、B、D均正确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基本规律。15、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A.地球公转B.潮汐现象C.地球昼夜更替D.地球磁场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太阳、月亮和其他天体在天空中的运动,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选项A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选项B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产生的,选项D地球磁场与地球自转无关。因此,正确答案是C。16、以下哪种地形类型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A.黄土高原B.喜马拉雅山脉C.洛阳平原D.河南盆地答案:B解析:地形类型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力量作用在地表形成的地形,如山脉、高原等。外力作用是指地球外部的流水、风力、冰川等自然力量作用在地表形成的地形,如平原、盆地等。选项A黄土高原、选项C洛阳平原、选项D河南盆地都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而选项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因此,正确答案是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区域。这里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题目要求:1.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简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2.举例说明近年来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7分)答案1.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及城市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城镇化的发展。气候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且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尤其是水稻等粮食作物;同时也为居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用于灌溉和日常生活,还便于水上运输,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强了区域内外联系。土壤肥沃:长期受到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非常肥沃,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2.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如限制高污染企业入驻,加强对现有工业排放的监管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绿色能源项目: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设施,逐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改善污水处理系统等方式保护宝贵的水资源不受污染。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绿化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广循环经济模式:鼓励废物回收利用,推动产业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解析对于第一问,考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准确描述出长江三角洲的典型自然特征,并能够从这些特征出发分析其如何正面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考察了学生对于特定地理环境中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能力。第二问则要求学生关注到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体现了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列举实际案例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考生对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认识水平。第二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地形分布图材料二: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问题】1.分析该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并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2.结合地形分布,说明该区域可能形成的自然景观类型。3.分析该区域可能存在的农业发展方向及其原因。【答案】1.地理位置特点:该区域位于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