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答谢中书书》教案(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诵读,欣赏短文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领略写景手法。

3.体会思想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在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用简洁空灵的笔墨所写的江南山林的美景。

二、检查预习,掌握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被称为“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文体知识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颓(tuí)鳞(lín)与(yù)

4.依据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歇)消散。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三、课文学习1.疏通文意

(指名学生分句翻译)

(1)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提问: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

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第三部分:最后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感叹总括前文。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提问: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能抓住一点回答即可)

1.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作者怎样描写的

示例: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赏析: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赏析: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姿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赏析: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描绘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总结:《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姿,充满无穷生机。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两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讨论明确:

(1)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2)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3)“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课堂总结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传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

五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将《答谢中书书》扩充为一篇完整的书信体散文,包括问候语,发出与朋友共赏美景的邀请等,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高峰入云

四季之景俯视:清流见底

写景___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猿鸟鸣

晨昏之景

夕日:沉鳞跃

抒怀——欲界之仙都

练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1.重点词语

四时俱备四季晓雾将歇消散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水中潜游的鱼

实是欲界之仙都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副词,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贪欲,欲望,欲念。)

3.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2)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4.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参与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二默写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游览山川,仰观俯察,看到山水相映,不由以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此美景。

(2)《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两句突出景物色彩配合之美。

(3)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拂晓时分雾气散尽,猿鸟声交错起伏、生机勃勃的画面。

(4)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这一情景的句子是:

(5)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_________”表达了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6)《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名利,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自诩清高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阅读理解【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节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袁宏道。⑤进贤冠:这里指官帽。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

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

(3)沉鳞竞跃(4)思立亦以为然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话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观,是由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的。

C.《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写人间奇观,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愁绪。

D.“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