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开发_第1页
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开发_第2页
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开发_第3页
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开发_第4页
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开发TOC\o"1-2"\h\u13856第1章绪论 4233841.1研究背景 488371.2研究目的与意义 461271.3国内外研究现状 418574第2章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5284232.1功能需求 5209392.1.1环境参数监测 5269812.1.2数据处理与存储 5234432.1.3报警与预警 5122912.1.4设备控制 5286622.1.5数据可视化 6321972.1.6交互与反馈 669282.2非功能需求 681852.2.1可靠性 6102562.2.2安全性 69622.2.3易用性 6111312.2.4可扩展性 6327242.2.5兼容性 6277552.3系统功能需求 6177172.3.1实时性 632872.3.2响应速度 6304292.3.3数据处理能力 644042.3.4系统容量 7100852.3.5资源占用 710724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7136073.1设计原则 7300273.1.1实用性原则 71333.1.2可扩展性原则 7265153.1.3可靠性原则 754183.1.4经济性原则 7116023.2系统架构设计 7262383.2.1系统层次结构 7186203.2.2系统硬件架构 71743.2.3系统软件架构 7258613.3系统模块划分 8232793.3.1数据采集模块 8312513.3.2数据处理模块 874033.3.3数据存储模块 8273373.3.4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 8308343.3.5控制模块 8231293.3.6用户交互模块 8494第4章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865354.1传感器选型 813144.1.1温湿度传感器 8211994.1.2光照传感器 83184.1.3CO2传感器 953064.1.4土壤湿度传感器 936744.2数据采集方法 951044.2.1硬件采集 9163204.2.2软件采集 927594.3数据预处理 9291194.3.1数据滤波 926554.3.2数据校准 999444.3.3数据归一化 10290704.3.4数据存储 1030592第5章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1082235.1传输协议选择 10288815.1.1MQTT协议 10289905.1.2HTTP协议 10250525.2网络通信技术 1076825.2.1无线传感器网络 10216315.2.2蓝牙技术 11290375.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156055.3.1数据加密 11167405.3.2认证与授权 1151545.3.3数据脱敏 11318485.3.4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116772第6章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设计 11230646.1数据存储设计 11295826.1.1数据存储架构 12278476.1.2数据表设计 1288946.1.3数据存储策略 1211876.2数据处理算法 12229216.2.1数据预处理 1264696.2.2数据挖掘算法 12215576.3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12216726.3.1数据分析方法 1283096.3.2数据可视化 1229391第7章控制模块设计 13171387.1控制策略 139327.1.1系统概述 13230877.1.2控制目标 13186517.1.3控制策略制定 13126417.2控制算法 14306847.2.1模糊控制算法 1428707.2.2PID控制算法 14102357.2.3神经网络控制算法 14275497.3控制系统实现 14142277.3.1硬件设计 1484647.3.2软件设计 1417147.3.3系统集成与调试 144334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472958.1系统集成 14102178.1.1系统架构概述 14134468.1.2集成策略 1557778.1.3集成步骤 15234228.2系统测试方法 158948.2.1功能测试 15162148.2.2功能测试 15265518.2.3界面与用户体验测试 15120898.2.4安全测试 15171348.3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15181278.3.1功能测试结果 15242828.3.2功能测试结果 15188458.3.3界面与用户体验测试结果 16222338.3.4安全测试结果 1621512第9章系统应用案例 1614129.1应用场景概述 16283899.2系统部署与实施 1637029.2.1系统架构 16238269.2.2系统实施 16266239.3应用效果分析 1699609.3.1环境参数优化 16162079.3.2能源消耗降低 16230779.3.3病虫害防治效果提升 17294929.3.4产量与品质提升 17272009.3.5管理效率提高 17421第10章总结与展望 171542910.1工作总结 172628010.1.1项目背景与目标 1768310.1.2技术研究与创新 17801610.1.3应用与推广 182886810.2技术展望 182302710.2.1传感器技术 181912110.2.2数据分析技术 182579810.2.3物联网技术 181588010.2.4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181394010.3市场前景与产业化建议 18423210.3.1市场前景 18216910.3.2产业化建议 18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智能种植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作物产量和品质。环境因素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因此,实时监测种植环境,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控制策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种植环境中关键因素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设计并开发一套具有较高精度和稳定性的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关键因素的实时监测。(2)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实时处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3)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种植环境数据中的有用信息,为种植者提供决策支持。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实时监测种植环境,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控制策略,有助于优化作物生长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利用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可减少农业生产中的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3)促进农业信息化: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实时、准确的数据,有助于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4)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种植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1.3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在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领域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国外研究方面,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在智能种植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美国农业部研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可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并根据数据自动调整灌溉、施肥等措施。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发的智能温室系统,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了对温室内部环境的精确控制。国内研究方面,我国在智能种植环境监测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中国科学院研发的农田环境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农田的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关键因素。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在智能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国内外在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尚存在以下不足:(1)监测设备精度和稳定性有待提高。(2)监测数据分析和利用程度不够深入。(3)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需要进一步优化。本研究将针对以上不足,开展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第2章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需求分析2.1功能需求2.1.1环境参数监测系统需能够实时监测并记录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关键环境参数。2.1.2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应具备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历史数据存储等功能,以便于用户查询和分析。2.1.3报警与预警当环境参数超出预设阈值时,系统应自动触发报警或预警,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用户。2.1.4设备控制系统需实现对种植环境相关设备的远程控制,如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开关照明等。2.1.5数据可视化系统应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实时展示环境参数数据,支持数据可视化展示,便于用户快速了解种植环境状况。2.1.6交互与反馈系统应支持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包括查询、设置、反馈等功能,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2.2非功能需求2.2.1可靠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在各种环境下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2.2.2安全性系统需保证数据传输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同时保证用户权限管理合理。2.2.3易用性系统应具备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用户操作便捷性。2.2.4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于功能拓展和升级。2.2.5兼容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多种设备、平台和系统,便于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2.3系统功能需求2.3.1实时性系统需保证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处理、报警等操作。2.3.2响应速度系统应具备快速响应能力,保证用户在交互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2.3.3数据处理能力系统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处理大量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满足用户对数据分析的需求。2.3.4系统容量系统应具备足够的容量,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线,并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3.5资源占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硬件资源的占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3.1设计原则本章节主要阐述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原则。3.1.1实用性原则系统设计需充分考虑实际种植环境的需求,保证系统功能完善、操作简便,满足种植户的使用需求。3.1.2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于未来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3.1.3可靠性原则系统需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保证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降低系统故障率。3.1.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系统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成本,提高性价比。3.2系统架构设计本章节将介绍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3.2.1系统层次结构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3.2.2系统硬件架构硬件架构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模块、服务器等,负责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3.2.3系统软件架构软件架构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与展示等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和升级。3.3系统模块划分本章节对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模块划分。3.3.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监测种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3.3.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支持。3.3.3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进行历史数据查询和分析。3.3.4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给用户,便于用户了解种植环境状况。3.3.5控制模块根据分析结果,对种植环境进行智能调控,如自动调节温湿度、光照等。3.3.6用户交互模块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包括数据查询、参数设置、报警提醒等功能,方便用户管理与操作。第4章数据采集模块设计4.1传感器选型为了保证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实时地获取环境参数,传感器的选型。本节将从系统需求出发,对各类传感器的功能、精度、稳定性及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选取最合适的传感器。4.1.1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种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本系统选用DHT11或DHT22数字温湿度传感器,这两种传感器具有测量范围宽、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且价格低廉,易于集成。4.1.2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用于监测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系统选用BH1750光照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功耗等特点,适用于室内外光照监测。4.1.3CO2传感器CO2传感器用于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直接影响。本系统选用MHZ16二氧化碳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寿命长等优点。4.1.4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根系生长。本系统选用FC28土壤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测量范围宽、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4.2数据采集方法数据采集是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本节将介绍数据采集的具体方法,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4.2.1硬件采集硬件采集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实现。传感器将环境参数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由微控制器(如STM32、Arduino等)进行AD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4.2.2软件采集软件采集主要是指通过编程实现对硬件采集到的数据的读取、解析和存储。本系统采用嵌入式软件开发,如C/C编程语言,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实时读取和预处理。4.3数据预处理为了提高数据质量,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本节将介绍数据预处理的方法。4.3.1数据滤波采用滑动平均滤波、卡尔曼滤波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降低随机误差和异常值对数据的影响。4.3.2数据校准对传感器进行标定,获取校准系数,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准,提高数据准确性。4.3.3数据归一化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不同量纲和范围的数据转换到同一量纲和范围内,便于后续数据分析。4.3.4数据存储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本地存储设备(如SD卡)或远程服务器,以便进行历史数据查询和分析。第5章数据传输模块设计5.1传输协议选择为了保证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中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和高效性,本章节对数据传输协议的选择进行详细阐述。在综合考虑系统需求、网络环境和设备兼容性的基础上,本系统选择以下传输协议:5.1.1MQTT协议MQTT(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协议是一种轻量级的消息传输协议,适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它具有以下特点:(1)简单易实现:MQTT协议结构简单,易于在设备上实现。(2)低网络带宽:MQTT协议在设计时考虑了低带宽、高延迟的网络环境,适用于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3)支持发布/订阅模式:MQTT协议采用发布/订阅模式,便于实现设备之间的解耦。5.1.2HTTP协议为了兼容部分设备和服务,本系统还支持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HTTP协议具有以下优势:(1)通用性:HTTP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领域,便于与其他系统和服务进行集成。(2)成熟度高:HTTP协议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较高的成熟度和稳定性。5.2网络通信技术5.2.1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用于收集和传输环境信息。本系统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以下功能:(1)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2)自组织网络:传感器节点具备自组织能力,可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网络拓扑。(3)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低功耗设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5.2.2蓝牙技术本系统还采用蓝牙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蓝牙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低功耗:蓝牙技术低功耗特性,适用于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2)兼容性:蓝牙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便于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3)安全性:蓝牙技术提供较高的数据安全性,保障用户隐私。5.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保证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本系统采取以下措施:5.3.1数据加密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如AES)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和篡改。5.3.2认证与授权通过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保证合法用户和设备可以访问系统数据。5.3.3数据脱敏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如使用伪随机数替换真实数据,降低数据泄露风险。5.3.4防火墙与入侵检测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通过以上措施,本系统实现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第6章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设计6.1数据存储设计6.1.1数据存储架构针对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本章节提出一种可靠、高效的数据存储架构。该架构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实时性。同时结合云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和快速访问。6.1.2数据表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设计以下数据表:环境参数表、设备信息表、阈值表、历史数据表等。数据表之间的关系通过外键约束进行关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6.1.3数据存储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策略。实时数据采用内存数据库进行存储,提高数据读写速度;历史数据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便于进行复杂的数据查询和分析。6.2数据处理算法6.2.1数据预处理为提高数据质量,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归一化和数据补全等操作。6.2.2数据挖掘算法结合智能种植环境的特点,采用以下数据挖掘算法:(1)时间序列分析:对环境参数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环境变化趋势。(2)聚类分析:对历史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觉环境参数的潜在规律,为优化种植策略提供依据。(3)关联规则分析:分析不同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挖掘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6.3数据分析及可视化6.3.1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等,对环境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种植者提供决策依据。6.3.2数据可视化(1)实时监控:通过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实时环境数据,方便用户了解当前环境状况。(2)历史数据查询: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功能,用户可通过时间范围、设备类型等条件筛选数据,查看环境变化趋势。(3)数据报告:定期数据报告,包括环境参数统计分析、异常情况预警等,为种植者提供种植建议。(4)地图展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展示不同地区环境参数的分布情况,便于进行区域化管理。第7章控制模块设计7.1控制策略7.1.1系统概述在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中,控制模块是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根据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结果,调整和优化环境条件,保证植物生长的最佳状态。控制策略的制定需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作物生长需求以及能源消耗等因素。7.1.2控制目标控制模块的主要目标是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预设的范围自动调节相关设备,实现以下控制目标:(1)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2)优化光照条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3)调节二氧化碳浓度,促进植物生长;(4)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系统运行效率。7.1.3控制策略制定针对以上控制目标,制定以下控制策略:(1)采用分阶段、分区域的控制方法,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阶段和不同区域环境需求,调整控制参数;(2)采用预测控制方法,结合历史数据和环境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环境变化,提前调整设备运行状态;(3)引入智能优化算法,实现多参数、多目标的优化控制;(4)采用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稳定可靠。7.2控制算法7.2.1模糊控制算法针对环境参数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点,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环境参数进行调节。模糊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能够处理复杂的控制问题。7.2.2PID控制算法对于温度、湿度等具有线性特性的环境参数,采用PID控制算法进行调节。PID控制算法具有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调整等优点,能够满足系统稳定性和快速性的要求。7.2.3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引入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预测和优化。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精度。7.3控制系统实现7.3.1硬件设计控制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7.3.2软件设计控制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策略执行、故障检测等功能模块。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提高软件的可读性和可扩展性。7.3.3系统集成与调试将控制模块与其他模块(如监测模块、通信模块等)进行集成,实现整个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的功能。通过现场调试,验证控制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8.1系统集成8.1.1系统架构概述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控制模块、用户界面及数据库管理等部分。系统集成是将各模块有效结合,保证系统整体稳定运行,实现种植环境的高效监测与智能控制。8.1.2集成策略(1)采用面向接口的集成方法,保证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2)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提高系统各部分的兼容性。(3)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异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与通信。8.1.3集成步骤(1)搭建硬件平台,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的连接与调试。(2)开发各模块软件,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控制等功能。(3)整合各模块,进行系统级联调试,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编写系统测试计划,为系统测试提供依据。8.2系统测试方法8.2.1功能测试对系统各模块的功能进行逐一验证,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控制等功能,保证各功能正常运行。8.2.2功能测试(1)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响应时间、处理速度等功能指标。(2)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包括长时间运行、异常情况处理等。(3)测试系统的扩展性,包括新增模块、升级等。8.2.3界面与用户体验测试(1)测试用户界面是否符合需求,界面布局、操作逻辑等是否合理。(2)测试系统的易用性,包括用户操作便捷性、学习成本等。(3)测试系统的兼容性,包括不同设备和浏览器的兼容性。8.2.4安全测试对系统的安全功能进行测试,包括数据安全、访问控制、防攻击等。8.3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8.3.1功能测试结果系统各模块功能均按预期运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控制等功能正常,满足设计要求。8.3.2功能测试结果系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响应时间、处理速度等功能指标良好,稳定性、扩展性等满足需求。8.3.3界面与用户体验测试结果用户界面符合需求,操作便捷,兼容性好,用户满意度较高。8.3.4安全测试结果系统安全功能良好,数据安全、访问控制等措施有效,能够抵御常见攻击手段。第9章系统应用案例9.1应用场景概述本节主要介绍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具体运用。以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背景,针对园区内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等关键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以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种植目标。9.2系统部署与实施9.2.1系统架构在示范园区内,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收集大棚内的环境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处理层;处理层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相应的控制策略;应用层实现对大棚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9.2.2系统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在大棚内安装温湿度、光照、土壤湿度等传感器,以及摄像头等设备;搭建数据传输网络,保证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在监测中心部署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大棚环境的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9.3应用效果分析9.3.1环境参数优化通过智能种植环境监测系统,示范园区内蔬菜大棚的环境参数得到了显著优化。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因素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蔬菜生长,提高了产量和品质。9.3.2能源消耗降低系统通过对大棚内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降低了能耗。例如,在冬季通过智能调控设备提前预热大棚,减少能源浪费;在夏季,通过合理调整遮阳和通风,降低空调等设备的能耗。9.3.3病虫害防治效果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