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讲_第1页
《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讲_第2页
《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讲_第3页
《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讲_第4页
《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种设备安全法》培训主讲人:杨宝钢目录

目录生产、经营、使用2总则1检验、检测3监督管理4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5法律责任6附则7总则

12003年2月19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委员会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1日朱镕基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373号令,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做了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并在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2009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549号令,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法》,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由来第一章总则①进一步完善了特种设备管理的制度。②突出两原则:即对特种设备实施分类监管和重点监管。③完善了监管的范围,使特种设备的监管形成完整的链条,

增加了对经营、销售(包括租赁)环节的监管。④明确各方的主体责任,特别是突出了企业的主体责任。⑤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和节能工作相结合。⑥确立了特种设备的可追溯制度。⑦确立了特种设备的召回制度。⑧确立了特种设备的报废制度。⑨在事故的责任赔偿中体现民事优先的原则。⑩进一步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本法与《条例》比十个突出特点第一章总则文件数量逐级增加法律行政法规技术标准国务院部门规章(简称部门规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行政管理性法规、规章安全技术性规范法律效力逐级升高如果仅针对有相应立法权限的地方,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中的C层,由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组成,其中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我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结构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特设法基本结构-导读全文有七章,共计101条。

第一章总则(有12条),主要表述立法宗旨、调整范围、监管体制。

第二章生产、经营、使用

第一节一般规定(有5条),主要对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对其共有的义务及人员要求等。

第二节生产(有9条),规定生产单位的义务。

第三节经营(有5条),规定经营单位(包括进出口)义务。

第四节使用(有18条),规定使用单位(包括充装)义务。

第三章检验、检测(有7条),规定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义务及职责。第一章总则特设法基本结构-导读第四章监督管理(有12条),规定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权和执法工作的职责。

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有5条),规定应急预案的制定、启动,事故报告、调查及处理等。

第六章法律责任(有25条),规定本法涉及各方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第七章附则(有3条),对其收费以及特殊范围使用的特种设备的适用情况、施行日期的规定。第一章总则立法宗旨2.预防事故表述了安全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方针。3.保障安全、促进发展表述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目的。1.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立意高远,突破了行业范围,体现了特种设备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第一章总则适用范围第一章总则特种设备分类本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第一章总则安全工作原则节能环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一章总则分类监管,全过程监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设计监管环节的全过程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生产、经营、使用

2生产、经营、使用

本法进一步强化了生产、使用单位的义务,增加了经营单位的要求。除明确条例规定的相应义务外,还增加了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报废处理要求等。

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管理不善、人员不到位占事故的45%)

1.总的要求(第二章第一节一般规定)

(1)规定企业总体责任,包括人员配备和教育、培训义务[第十三条]

(2)人员资格和义务要求[第十四条]。

(3)自行检测、维护保养和申报检验并接受检验的义务[第十五条]。

(4)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评审要求[第十六条]。

(5)鼓励投安全责任保险[第十七条]。生产、经营、使用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条件生产、经营、使用2.全面的规定了生产单位的主体责任(第二章第二节)企业主体责任生产、经营、使用2.全面的规定了生产单位的主体责任(第二章第二节)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随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并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设置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生产、经营、使用2.全面的规定了生产单位的主体责任(第二章第二节)生产经营使用3.增加经营环节的要求(第二章第三节)

经营包括销售、租赁和进口。生产、经营、使用3.增加经营环节的要求(第二章第三节)

经营包括销售、租赁和进口。生产、经营、使用3.增加经营环节的要求(第二章第三节)

经营包括销售、租赁和进口。生产、经营、使用3.增加经营环节的要求(第二章第三节)

经营包括销售、租赁和进口。生产、经营、使用4.进一步明确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第二章第四节)生产、经营、使用4.进一步明确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第二章第四节)生产、经营、使用4.进一步明确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第二章第四节)生产、经营、使用4.进一步明确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第二章第四节)生产、经营、使用4.进一步明确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第二章第四节)生产、经营、使用4.进一步明确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第二章第四节)生产、经营、使用4.进一步明确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第二章第四节)【释义】本条鼓励投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一种政策引导性条款。

(同条例第8条一致)【释义】本条是关于对特种设备生产实施行政许可及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条件的原则规定。(同条例第11、14条基本一致)【释义】

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一般义务的规定。一、保证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二、符合安全性能三、明确生产单位是生产的TS的安全、节能的责任主体四、符合特种设备能效指标五、关于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设计文件鉴定和型式试验的规定。

(同条例第12、13条基本一致)【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资料和文件,并设置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的规定。(同条例第15条基本一致)第二十二条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照本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制造单位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应当对其安装、改造、修理进行安全指导和监控,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校验和调试。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安全性能负责。【释义】此条规定了实施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主体的要求,明确了电梯制造单位在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环节中的责任和义务。(同条例第17、19条基本一致)第二十三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施工前告知的规定。(同条例第17条基本一致,取消了“告知后即可施工”)第二十四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竣工后,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三十日内将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移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释义】本条规定了安装、改造、修理单位提供竣工资料的义务。(同条例第20条基本一致)第二十五条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等特种设备的制造过程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应当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者监督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释义】本条是关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删除了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制造过程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监督检验的规定。(同条例第21条有区别)第二十六条国家建立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因生产原因造成特种设备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立即停止生产,主动召回。

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发现特种设备存在应当召回而未召回的情形时,应当责令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召回。【释义】本条确立了特种设备缺陷召回制度,明确了召回的条件,规定了生产企业主动召回的义务,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召回的权力。(新增)第二节经营第三节对经营环节提出的要求,是特种设备安全中的全新规定。经营环节的增加,使特种设备的全过程安全工作的链条完整,更有利于落实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原则。经营包括销售、出租和进口。本节共4条,明确销售单位的义务、特种设备出租期间的安全责任主体,进口特种设备的许可、检验和履行提前告知义务。第二十七条

特种设备销售单位销售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其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应当齐全。特种设备销售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制度。

禁止销售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销售单位义务规定。(新增)主要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销售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并附规定要求的出厂资料和技术文件。二是特种设备销售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制度。三是对销售单位的禁止性规定,即禁止销售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第二十八条出租单位不得出租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以及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出租单位所出租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要求的规定。出租有临时出租、长期出租等。(新增)第二十九条

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义务由特种设备出租人承担,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出租期间,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责任的规定。(新增)

本法首先规定出租期间的安全管理(包括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等)和维护保养义务由出租人承担,法律、合约另有规定除外。合同法对合同有明确要求,建筑行业也有租赁合同(包括起重机械)的规定。第三十条

进口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我国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经检验合格。需要取得我国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的,应当取得许可。

进口特种设备随附的技术资料和文件应当符合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其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应当采用中文。

特种设备的进出口检验,应当遵守有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法律、行政法规。【释义】本条是关于进口特种设备的要求,包括安全要求、检验和许可规定,随附资料和文件要求,进出口检验的特殊要求。(新增)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关于调整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质检[2006]107号),对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监督检验的工作进行了调整。第三十一条进口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进口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提前告知义务。【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进口时的告知要求。(新增)告知的部门可以针对经营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作为批量产品,销售对象不明确,可以由外贸经营单位告知经营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另一种是直接有销售对象,可以由外贸经营单位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地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具体时间规定可以在规章或者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告知机关一般是省局第四节使用本节共18条,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当前80%以上的特种设备事故是由于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的。为此,《法》提出了针对性的规定。第三十二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合法特种设备的规定。(条例24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最基本的条件。第三十三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规定。(条例25条直辖市或设区的市)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第三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条例5条)(一)岗位责任制:一般包括岗位职责、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等。(二)建立隐患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的安全管理制度。(三)建立应急救援制度:内容一般应当包括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分工、设备危险性评估、应急响应方案、应急队伍及装备、应急演练及救援修订等。(四)制定操作规程。第三十五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五)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释义】本条是关于建立特种设备档案的规定。(条例26条)第三十六条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负责,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释义】本条是关于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备使用单位配备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规定。

(同条例第33条基本一致)第三十七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应当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

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释义】本条是关于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距离、安全防护的规定(新增)。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消防、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等规定,做好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办理手续的尊章办理。第三十八条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受托人履行本法规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共有人未委托的,由共有人或者实际管理人履行管理义务,承担相应责任。【释义】本条是对共有产权特种设备管理主体及其责任义务的规定。(新增)。一、特种设备产权共有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二、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三、共有人未委托的,由共有人或者实际管理人履行管理义务,承担相应责任。第三十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维护保养的规定。

(与条例27条基本符合)。第四十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释义】本条是关于定期检验的规定,强调了主动申报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使用安全责任。

(与条例28条基本符合)第四十一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运行不正常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释义】本条是关于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检查的义务和与作业人员处理紧急事务的规定。(与条例33、40条基本符合)。第四十二条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发现故障和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消除的义务。(与条例29条基本符合)。第四十三条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公众乘坐或者操作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应当遵守安全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服从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挥;遇有运行不正常时,应当按照安全指引,有序撤离。第四十三条【释义】本条是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做好日常检查并设置警示标志的特别规定。同时,也对公众乘坐或操作电梯、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应当遵守的事项作出相关的规定。(与条例34、36条基本符合,但内容和文字上有区别,增加安全使用说明、遇有运行不正常时,应当按照安全指引,有序撤离。)关于安全事项问题第四十四条

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定期检验。

从事锅炉清洗,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监督检验。【释义】本条是关于锅炉使用单位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锅炉清洗应接受监督管理的规定。(与条例27条一致)(水处理不符合要求对安全、节能都有关系)明确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条款33条:使用登记34条:建立制度35条:建立档案36条:设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39条: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40条:提出定期41、42条:问题处理44条:水(介)质处理第四十五条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照本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31

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释义】本条是对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特殊规定。(与条例31、32条一致)第四十六条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其制造的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在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电梯制造单位对调查和了解的情况,应当作出记录。【释义】本条是关于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制造单位义务的规定。对制造跟踪作出了规定,电梯制造单位不仅要跟踪调查和了解,做好记录,而且要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供技术帮助(实际工作中,有的电梯制造单位不注重制造质量、不提供售后服务,“一卖了之”的做法影响了电梯安全及社会稳定),发现存在严重隐患的,告知使用单位,报告安全监察机构。(与条例37条基本一致)第四十七条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方可继续使用。【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改造、修理后变更使用登记的规定。(新增内容)

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进行了改造或修理,导致其在使用登记中的信息发生变化,如设备型号、技术参数、施工单位等,使用单位应及时提供相关材料向原设备登记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变更后设备方可继续使用。第四十八条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并向原登记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前款规定报废条件以外的特种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方可继续使用。允许继续使用的,应当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使用安全。第四十八条【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报废的规定。(是对条例30条内容的细化)一、TS因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必须予以报废。(一)TS本身存在的严重事故隐患可情况;(二)TS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修理、改造价值情况;二、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必须予以报废;三、使用单位是履行特种设备报废的责任主体;四、特种设备报废必须进行去功能化处理,并办理注销手续;五、关于达到特种设备设计使用年限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九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充装活动:(一)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二)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充装设备、检测手段、场地厂房、器具、安全设施;(三)有健全的充装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处理措施。

充装单位应当建立充装前后的检查、记录制度,禁止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进行充装。

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气体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对气体使用者进行气瓶安全使用指导,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办理气瓶使用登记,及时申报定期检验。第四十九条【释义】本条是关于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的规定。

(条例22条)一、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二、气瓶充装许可规则;三、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的规定

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的单位是充装活动安全责任的主体,有责任按照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建立健全充装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充装作业操作规程,落实充装前后对充装对象、充装设施等的检查,并进行记录,以消除错装、混装、超装等造成的安全隐患。禁止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进行充装。四、关于气瓶充装单位的义务检验检测3检验、检测本法进一步明确了检验、检测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一方面明确了检验队伍的主导力量和体现了政府保障安全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强化了企业责任,并利用检测这只社会力量、采取市场运作方式,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注入了第三方作用。检验机构、检测机构均须核准后方能开展相应业务。检验机构在从事检验工作中,需要进行检测时,也可以委托检测机构实施。检验机构经过相应核准,也可以从事检测工作。检验、检测特种设备检测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有与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人员有与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有健全的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检验检测1.检验机构和检测机构工作性质不同,处罚也有区别(1)检验活动的强制性和法定性

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按国家规定申报并接受检验[第十五条]

提出、接受定期检验[第四十条];

√设计文件鉴定、型式试验[第二十条];

√监督检验[第二十五条]。检验不能等同于质量认证,而应是一种法定的符合性验证活动。(2)检测活动的自愿性和委托关系[第五十条]。(3)行为规范和处罚、收费要求有不同

√检验不得故意刁难相对人[第五十六条],否则受到惩罚[第九十三条(八)]√检验收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第九十九条]。检验检测2.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工作行为本法对包括取得核准[第五十条],人员取得资格并执业注册[第五十一条],遵守规定和要求、诚信服务[第五十二条],检验、检测结论负责和隐患报告[第五十三条],保守商业机密义务[第五十五条]等做出了规定,还规定了禁止性要求,并且规定了监督管理部门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要求[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六条]。

(1)关于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推荐或监制、监销。

(2)关于故意刁难的举报投诉(只适用于检验机构)。检验检测第五十四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提供特种设备相关资料和必要的检验、检测条件,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检验、检测行为责任追溯的一个有力保障!(《条例》无表述)告知不属于许可项目[二十三条],接收告知除许可资质外无需审查任何技术资料,发生事故不承担责任。√按安全规范要求提供的各种自检记录、报告、资料等应真实、可靠。对因提供虚假资料发生的问题,提供方应承担相应责任。第三章,50条-56条是针对检验机构要求,本处不作具体分析。略过。监督管理4监督、管理加强宣传、普及知识,增强公众安全意识[第十一条]建立监管档案和信息查询系,督促报废[第六十条]对监管部门新的要求第四章监督管理监督、管理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第四章监督管理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5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流程图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原《条例》事故分类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经济损失设备损坏转移人数滞留情况事故类别处理部门30以上100以上1亿以上600MW以上锅炉爆炸15万以上100人48小时以上特别重大国务院10以上50以上5k万以上600MW以上停运超240h5万以上100人24小时以上重大事故总局3人以上10人以上1k万以上爆炸倾覆1万以上12时以上较大事故省局3人以下10人以下1万以上折断坠落5百以上2/13.5一般事故市局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本章对涉及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报告及调查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本章共5条。

作为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设备、设施,特种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害事故。另外,当供电系统或特种设备出现故障等突发意外,处置不当,也很容易酿成事故等次生灾害。历史的经验和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突发安全事件或发生事故的应对、救援、报告和调查处理,必须作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考虑到特种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突发安全事件或发生事故后应急救援等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性,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相比,本法更加强调了应急救援的相关工作,并将“应急救援”列入本章名称,强调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本法没有解决事故处理级别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拉平,对以后事故处理带来一定影响。第六十九条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制定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后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或者纳入相应的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不同级别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所制定预案应当纳入的体系,以及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应急演练的规定。(在条例65条基础增加了内容)需要准确把握5个关键点:

关于“定期”的期限第七十条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应当尽快核实情况,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按照规定逐级上报。必要时,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对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

与事故相关的单位和人员不得迟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况,不得隐匿、毁灭有关证据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事故预案实施和事故报告的规定。(在条例66条基础增加了相关内容)

第一款首先对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四项应急处置措施,开展先期应急工作:第一,组织抢救;第二,防止事故扩大;第三,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第四,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信息。

第二款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逐级上报事故信息做出了规定。部门间的逐级上报同样实行两条线报告制度,即同时向所在地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部门报告。做此规定是考虑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同时事故调查又由不同层级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进行,这样规定十分必要。

第三款是对与事故相关的单位和人员报告事故、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的纪律进行了明确。第七十一条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应当依法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应急救援。【释义】本条是关于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急处置与救援的规定,强调了当地政府的责任。

(新增加)第七十二条特种设备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发生重大事故,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发生较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发生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应当依法、独立、公正开展调查,提出事故调查报告。【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主体和事故调查组工作原则与核心任务的规定。(与67条一致,增加了工作原则)关于事故处理级别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493号令存在不一致的问题??第七十三条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应当将事故调查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事故责任单位应当依法落实整改措施,预防同类事故发生。事故造成损害的,事故责任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释义】本条是关于事故调查报告的报告、事故责任的依法追究、同类事故的预防及事故造成损害的赔偿的规定。(与条例68条一致,增加了一款,明确了事故责任单位的整改和赔偿责任,这也是加大企业责任一个要求。)法律责任6总的原则规定(一)总的原则规定有二十五条,占四分之一。一般都是按照承担责任主体、违法行为、责任形式进行表述。

1.对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义务和检验、检测和监管部门的职责等都基本上对应的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增加民事赔偿责任,并且规定了民事赔偿优先的原则[第九十七条]

3.处罚上限有所增加,并且幅度也相应增加,有的达到10倍。

4.加入治安管理处罚的规定[第九十八条]。使用单位法律责任第六章法律责任使用单位法律责任第六章法律责任经营出租法律责任第六章法律责任发生事故法律责任第六章法律责任发生事故法律责任第六章法律责任检验检测机构及人员法律责任第六章法律责任一、总的原则规定一、总的原则规定一、总的原则规定一、总的原则规定一、总的原则规定一、总的原则规定有二十五条,占四分之一。一般都是按照承担责任主体、违法行为、责任形式进行表述。1.对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义务和检验、检测和监管部门的职责等都基本上对应的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2.增加民事赔偿责任,并且规定了民事赔偿优先的原则(第九十七条)。3.处罚上限有所增加,并且幅度也相应增加,有的达到10倍。4.加入治安处罚的规定(第九十八条)。第六章法律责任二、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法律责任1.一般要求的法律责任(1)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人员(第八十六条)。(2)拒不接受监督检查、动用查封、扣押(第九十五条)。(3)吊销许可证,三年不受理(第九十六条)。2.有关生产单位法律责任(1)未经许可(第七十四条)。(2)设计文件未经鉴定(第七十五条)。(3)未进行型式试验(第七十六条)。(4)未按规定附资料(第七十七条、第七十八条)。第六章法律责任二、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法律责任2.有关生产单位法律责任(5)未经监督检验(过程中-第七十九条,已经交付-第八十二条第四款)。(6)不再具备生产条件、对缺陷设备未召回、交付淘汰设备、违规使用许可证(第八十一条)。(7)未施工告知(第七十八条)。(8)电梯制造单位特殊法律责任,校验、调试,跟踪调查、了解问题,告知和报告(第八十条)。第六章法律责任二、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法律责任二、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法律责任3.有关经营单位法律责任销售、出租不符合规定的设备、未建立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进口未告知(第八十二条)。4.有关使用单位法律责任

(1)未办理使用登记、未建立档案或者不符合要求、未设置有关标志、未进行维护保养和定

期校验、未申报并接受检验、未进行水(介质)处理、未制定应急专项议案(第八十三条)。

(2)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设备、使用有隐患的设备、未按规定履行报废义务(第八十四条)。第六章法律责任二、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法律责任4.有关使用单位法律责任

(3)运营使用单位责任,未设置专业管理机构、

未进行试运行和例行检查及检查确认、未将安全说明和标志置于规定位置(第八十七条)。(4)擅自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电梯维护保养(第八十八条)。

5.有关充装法律责任未按照规定实施充装前后检查和记录、充装不符合规定设备、未经许可(第八十五条)。第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