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生物_第1页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生物_第2页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生物_第3页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生物_第4页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生物

一、选择题:

1.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

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o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

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

B.细胞中的基因并非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甘酸序列

C.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

D.SP合成缺陷的甲状腺细胞中,无法进行甲状腺激素的加工和分泌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先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形成一段多肽链后,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再与内

质网上信号识别受体结合,将核糖体-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SRP脱离,信号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形成折

叠的蛋白质,随后,核糖体脱落。

【详解】A、分析题意,微粒体上有核糖体结合,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

号识别颗粒(SRP),且两者结合能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据此推测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

分,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信号肽(SP)是由控制“信号肽”(SP)合成的脱氧核甘酸序列合成

的,所以分泌蛋白基因中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甘酸序列,细胞中每个基因不一定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

氧核昔酸序列,B正确;

C、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上均不含“信号肽”,说明在内质网腔内“信号肽”被切除,进而说明内

质网腔内含有能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有机物(酶),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故SP合成缺陷的甲状腺细胞中,可进行甲状腺激素的

加工和分泌,D错误。

故选D。

2.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外侧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建立胞内的低Na+电化学梯度,细胞顶部膜借

助Na+电化学梯度,通过膜上的Na+/K+/C「共转运体从肾小管腔中同时重吸收Na+、仁和Cl;细胞内液的

cr浓度增加后,C1-顺浓度梯度运到组织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肾小管上皮细胞运出Na+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K+的运输具有特异性

C.Na+/K+/CI-共转运体转运离子的过程会消耗ATP

D.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相关载体蛋白每次运出Na+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Na+从肾小管上皮细胞运输到组织液中消耗ATP,方式为主动运输;肾小管上皮

细胞中Na+浓度低于肾小管腔中液体,Na+从肾小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为协助扩散,同时协同运输

K+、Cl,C1-顺浓度梯度从肾小管上皮到组织液中,方式为协助扩散。

【详解】A、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外侧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建立胞内的低Na+电化学梯度,所以

肾小管上皮细胞逆浓度梯度运出Na+,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K+的运输虽然可通过离子通道,Na+-K+泵或Na+/K+/C1共转运体,但是这些载

体蛋白不能运输其他离子,仍具有特异性,B正确;

C、Na+/K+/C『共转运体转运离子的过程是借助Na+的电化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

D、载体蛋白在运输相应物质的过程中,会发生自身构象改变,完成运输后复原,D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鉴定脂肪时,应先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2〜3滴苏丹III染液,然后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C.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液泡的颜色会变深

D.在绿叶的色素溶液与阳光之间,放置一块三棱镜,可得到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

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版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III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用组织样液进行脂肪鉴定时,不需要用酒精洗浮色,若制作装片鉴定脂肪时,需要经过酒精

洗去浮色,A错误;

B、细胞质不好观察,叶绿体在细胞质内随着细胞质流动而运动,且叶绿体呈绿色,不需要染色,所以,

可以利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观察细胞质的流动,B正确;

C、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洋葱细胞会失水,液泡的颜色会变深,C正确;

D、阳光是由不同波长光组合成的复合光,在穿过三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分散开,形成不同颜色的

光带,所以在绿叶的色素溶液与阳光之间,放置一块三棱镜,可得到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D正确。

故选Ao

4.铁氟化钾试剂不能透过叶绿体膜;研究人员将涨破的叶绿体置于不含CO2的铁氟化钾溶液中,在光下释

放氧气,同时黄色的铁氧化钾因被还原而褪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盐酸处理叶绿体膜后,铁氟化钾可进入叶绿体

B.该实验说明水的光解和糖的合成相关联

C.该实验模拟了光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

D.推测黄色铁氟化钾褪色是NADPH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H+与

电子和NADP+结合形成NADPH,同时合成ATP。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02

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盐酸是强酸,会破坏叶绿体的膜,使铁氟化钾可进入叶绿体,A正确;

B、该实验只说明水的光解,没有体现糖的合成,无法判断他们之间的联系,B错误;

C、该实验模拟了光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产生还原性氢还原黄色的铁氧化钾,C正确;

D、黄色的铁氧化钾因被还原而褪色,NADPH具有还原作用,推测黄色铁氟化钾褪色是NADPH的作用,

D正确。

故选B。

5.花斑玉米中籽粒的颜色有紫色、白色及花斑色。研究发现花斑性状的出现与基因组中“跳跃基因”有

关。玉米胚乳中C基因控制紫色色素合成,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在转座酶的作用下从一个

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也可以转出,呈现不稳定状态。转座子插入C基因后色素合成阻断使胚乳呈现白

色;紫色斑点为白色胚乳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细胞中转座子转出,色素合成基因功能恢复而形成。下列相关

判断错误的是()

A,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中“跳跃基因”转座导致C基因发生突变

B.转座酶作用于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使转座子可“跳跃”

C.花斑玉米中花斑籽粒所得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

D.胚乳发育过程中转座子转出时间越早,花斑籽粒中紫色斑点越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详解】A、由题意可知,“跳跃基因”转座过程是转座子(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插入基因C中,导

致C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由题意可知,转座酶的作用是使转座子(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下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也

可以转出,说明转座酶作用于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使转座子可“跳跃”,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花斑籽粒所得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颜色受转座子的影响,不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C

错误;

D、由题意可知,紫色斑点的大小由转座子从C基因上移走的早晚决定的,转出时间越早,C基因表达越

早,花斑籽粒中紫色斑点越大,D正确。

故选Co

6.图1是一个家庭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用特定限制酶切割111-1、111-2、III-3与该病相关的基

因,产生了大小不同的几种片段。已知被检测的基因为142bp(bp表示碱基对),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1工□正常男性

O正常女性

■患病男性

・患病女性

1234

图2

A,由图1可推断该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比正常基因多1个如图2所示的特定酶的酶切位点

C.该遗传病形成的原因是正常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D.图1中0-2与一个该致病基因携带者婚配,子代患该病的概率为0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①可知:n-i、n-2个体生出了患病的m-i个体,可推断该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

制的遗传病。所以患病个体1-2、n-3、III-1的基因型为aa,1-1、11-1、11-2、111-3、III-4个体基因型为

Aa,111-2、H-4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由图②,已知被检测的1-1的基因(aa)为142bp,限制酶切割

后产生50bp和42bp两种长度的片段,142-50--42=50bp,说,明50bp的片段有2个,即切割后产生了三

个片段,因此H-1的每个基因中均具有2个该特定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而正常基因A可产生100bp和

42bp两种长度的片段,所以皿-2的基因型为AAo

【详解】A、由图①可知:11-1、11-2个体生出了患病的111-1个体,可推断该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

因控制的遗传病,A正确;

B、根据题意分析,已知被检测的III-1的基因(aa)为142bp,限制酶切割后产生50bp和42bp两种长度的

片段,142-50--42=50bp,说明50bp的片段有2个,即切割后产生了三个片段,因此0-1的每个基因中均

具有2个该特定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而正常基因A可产生lOObp和42bp两种长度的片段,有1个酶切位

点,故致病基因比正常基因多1个如图2所示的特定酶的酶切位点,B正确;

C、被检测的基因都为142bp,说明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并没有缺失,C错误;

D、据图2可知,III-2的基因型为AA,与一个该致病基因携带者Aa婚配,子代患该病的概率为0,D正

确。

故选C。

7.广义的协同进化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生物学水平,协同进化是物种平衡与多样性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细胞中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形成可能源于胞内共生菌的协同进化

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一些物种的灭绝为其他生物腾出了空间

D.营养级越高的种群和进化过程中形成越晚的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1、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

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2、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详解】A、线粒体是半自主型细胞器,其内部的DNA呈环状裸露,和细菌的遗传物质类似,所以线粒体

基因组的形成可能源于胞内共生菌的协同进化,A正确;

B、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是协同进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正确;

C、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

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正确;

D、营养级越高的种群和进化过程中形成越晚的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D错误。

故选D。

8.MODY2糖尿病是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导致的。GCK是细胞内间隙酶,主要分布在胰岛、肝脏

等部位。血糖升高可使胰岛B细胞中的GCK活性升高并触发胰岛素释放,胰岛素可激活肝脏细胞中的

GCK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GCK起葡萄糖传感器的功能,其激活由血糖浓度来决定

B.血糖过高时,胰岛B细胞中GCK活性增加,促进胰岛素适时适量分泌

C.肝脏细胞内的GCK被激活后,会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或分解

D.M0DY2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低,可通过基因诊断进行确诊

【答案】C

【解析】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

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

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血糖升高可使胰岛B细胞中的GCK活性升高并触发胰岛素释放,则GCK起葡萄糖传感器的

功能,其激活由血糖浓度来决定,A正确;

B、血糖过高时,胰岛B细胞中GCK活性增加,促进胰岛素适时适量分泌,降低血糖,B正确;

C、肝脏细胞内的GCK被激活后,会促进肝糖原的合成,降低血糖,C错误;

D、MODY2糖尿病是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2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基因诊断进行确

诊,D正确。

故选C。

9.叶片早衰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在高浓度ABA胁迫下,褪

黑素能够诱导甜瓜叶肉细胞内CmRBOHD基因的表达,促进H2O2的积累。H2O2的积累诱导细胞质中游离

Ca2+的积累,抑制细胞内K+的外流和细胞死亡,进而延缓ABA诱导的叶片衰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A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节细胞代谢延缓衰老

B.褪黑素通过抑制细胞内K+的外流来延缓叶片的衰老

C.ABA与褪黑素在调节叶片衰老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D.ABA胁迫下,促进CmRBOHD基因的表达可促进叶片衰老

【答案】B

【解析】

【分析】脱落酸即ABA主要分布在根冠和萎蕉的叶片,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

【详解】A、ABA即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

导,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细胞代谢,促进叶片衰老,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褪黑素能诱导CmRBOHD基因的表达,促进H2O2的积累,进而诱导游离Ca?+的积

累,抑制细胞内K+的外流,延缓叶片衰老,B正确;

C、ABA促进叶片衰老,褪黑素延缓叶片衰老,二者表现为相互抗衡,C错误;

D、ABA胁迫下,促进CmRBOHD基因的表达可延缓叶片衰老,D错误。

故选B。

10.研究者利用沙门氏菌感染人体的非免疫细胞,发现在干扰素力存在的情况下这些细胞会产生载脂蛋白

L3,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下列叙述不亚确的是()

A.干扰素V与L3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L3能够识别沙门氏菌细胞表面的某种成分

C.在抵御感染的过程中,L3发挥着与抗体相同的作用

D.实验表明人体的非免疫细胞也可发挥免疫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这些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

【详解】A、干扰素是由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发挥免疫

作用,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

B、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说明其能够识别沙门氏菌细胞表面的某种成分,特异性结合,B正确;

C、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使抗原沉降,L3是破坏细菌细胞结构,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C错误;

D、上述实验说明非免疫细胞产生的L3溶解细菌的细胞膜,发挥了免疫功能,D正确。

故选C。

11.生态学家对某群落中的两个种群(甲、乙)进行了长期调查,统计了两者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M),

A.ti-t2时间段,甲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12Tt3时间段,乙种群的种内竞争逐渐加剧

C.t3Tt4时间段,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t2和t4时刻,甲、乙两种群的增长率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题干和题图分析可知: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的值(M)随时间的变化,当M大于1时,种

群数量增加,当M等于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M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A、已知M表示生率/死亡率的值,当M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M等于1时,种群数量不

变,当M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tl—t2时间段,甲种群M一直大于1,故tl—t2时间段,甲种群的数

量一直增加,A错误;

B、12Tt3时间段,乙种群M一直大于1,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加,乙种群的种内竞争(食物的争夺、生存空

间的争夺等)逐渐加剧,B正确;

C、13Tt4时间段,乙种群M一直大于1,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故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错误;

D、t2和t4时刻时,甲、乙两种群的M值相同,即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同,但是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

率,故增长率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B。

12.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在群落交错区内出现物种数目和

种群密度增大的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边缘效应会导致群落交错区物种之间的竞争加剧

B.群落交错区生态位相似的种群可能通过生态位分化共存下来

C.群落交错区植物的防风固沙作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呈现出边缘效应的生态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生态交错区两侧的群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观赏等;间接价值主要指生态方面的价值。

【详解】A、在群落交错区内出现物种数目和种群密度增大的现象称为边缘效应,因此边缘效应会导致群

落交错区物种之间的竞争加剧,A正确;

B、群落交错区生态位相似的种群可能通过生态位发生分化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使不同种群共存下

来,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

C、群落交错区植物的防风固沙作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群落交错区内物种数目增大,因此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群落交错区两侧的群

落,D正确。

故选C。

13.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

长,但可以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利用夹层培养法可筛选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具体的操作是:在培养皿

底部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倒一层含经X射线处理过的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再倒一层基本培养

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做好标记。然后再向皿内倒一层完全培养基,再培养一段时间

后,会长出形态较小的新菌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夹层培养法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

B.X射线诱发染色体变异进而导致大肠杆菌代谢缺陷

C.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盖上

D.形态较小的新菌落不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

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

落。

【详解】A、夹层培养法不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再次接种,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A正

确;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错误;

C、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底上,C错误;

D、由于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所以形态较小的新菌落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

菌,D错误。

故选A„

14.在某靶向膜蛋白抗体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利用脂质体将含有膜蛋白胞外段基因的病毒质粒导入到宿主

动物细胞进行增殖,最终获得膜蛋白胞外段,以此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进而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

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膜蛋白胞外段基因的病毒质粒需被包裹在脂质体内部

B.对培养到一定密度的动物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C.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持续分泌单克隆抗体

D.将抗膜蛋白单克隆抗体与药物偶联,可以用来靶向治疗某些疾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1)制备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

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

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重组慢病毒质粒与辅助质粒导入病毒包装细胞需要依赖膜融合,故质粒被包在脂质体双分子

层中,即脂质体内部,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使之脱落,B正确;

C、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无增殖能力,无法通过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C错误;

D、单克隆抗体本身不能杀伤肿瘤细胞,能利用其特异性帮助药物作用于病变细胞,起到靶向治疗的作

用,D正确。

故选Co

15.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移植给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检测发现小鼠心肌电生理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需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还需要急性心肌梗死小鼠作对照

B.与高度分化的细胞相比,iPSc的分化潜能更高

C.选择病鼠自身细胞获得iPSc再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

D.已分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不能被诱导为iPSc

【答案】D

【解析】

【分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是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是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

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

【详解】A、为了说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移植给急性心肌梗死小鼠的影响,该实验需正常小鼠作为

对照组,也需要急性心肌梗死小鼠为对照,A正确;

B、诱导多能干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与高度分化的细胞相比,iPSc的分化潜能较强,B正确;

C、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于病鼠自身的体细胞的诱导,再移植回可病鼠体内可避免免疫排斥,C

正确;

D、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取自体细胞,已分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也能被诱导为iPSc,D错

误。

故选D。

二、选择题:

16.酶的磷酸化是指将磷酸基团加在酶分子上的过程。下图表示动物体内有关糖类物质的部分代谢过程,

部分酶的活性受到磷酸化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PADP糖原

酶酶1

1-磷酸化酶激酶

(无活性)(有活性)

酶2、,

糖酵解一葡萄糖-6-磷酸4------葡萄糖T-磷酸

酶3

血液-葡萄糖

A.酶1的磷酸化会受到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

B.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均有酶1、2、3分布

C.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使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增强

D.磷酸化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并抑制其活性,不利于细胞代谢

【答案】BCD

【解析】

【分析】胰高血糖素是伴随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与胰岛素的作用刚好相反,胰高血糖

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它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胰高糖素可以

通过cAMP-PK系统,激活肝细胞的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糖异生增强是因激素加速氨基酸进入肝

细胞,并激活糖异生过程有关的酶系。

【详解】A、细胞呼吸可以产生ATP,ATP水解产生ADP的同时也会产生磷酸,为酶1的磷酸化提供磷酸

基团,故酶1的磷酸化会受到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A正确;

B、肌肉细胞不能水解糖原,没有酶1,B错误;

C、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降低血糖,使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减弱,抑制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降低,C

错误;

D、磷酸化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并抑制其活性,有利于细胞代谢,D错误。

故选BCD„

17.染色体缺失的部分若包含某些显性基因,同源染色体上与缺失相对位置上的隐性等位基因就得以体

现,此现象称为假显性。果蝇红白眼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某果蝇种群一只纯合正常翅红眼雌蝇偶然突

变成一只缺刻翅红眼雌蝇,将此果蝇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i中缺刻翅白眼雌蝇:正常翅红眼雌蝇:正

常翅红眼雄蝇=1: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缺刻翅由X染色体缺失片段引起,此缺失片段中包含控制果蝇红眼基因

B.由上述Fi性别比例可知,雌雄果蝇含一条缺失片段的X染色体均不能存活

C.R中出现白眼雌蝇,是一条X染色体缺失让白眼隐性基因得以体现的假显性

D.若上述Fi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i中红眼:白眼=5:2,缺刻翅:正常翅=1:6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只纯合的正常翅红眼雌蝇突变为缺刻翅红眼雌蝇,而这只缺刻翅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得到

了白眼的雌蝇,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要得到白眼的雌蝇只能是亲本是XAX-和XaY,可

以判断缺刻翅是由于X染色体缺失片段引起的。

【详解】A、由题干可知,是一只纯合的正常翅红眼雌蝇突变为缺刻翅红眼雌蝇,而这只缺刻翅红眼雌蝇

与白眼雄蝇杂交得到了白眼的雌蝇,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要得到白眼的雌蝇只能是亲

本是XAX-和XaY,可以判断缺刻翅是由于X染色体缺失片段引起的,并且该缺失片段中包括A基因,也

就是包含红眼基因,A正确;

B、亲本XAX-中染色体缺失导致缺刻翅,但是Fi中出现的白眼雌蝇就包含这个X一,所以含一条片段缺失

的X染色体的雌性可以存活,B错误;

C、Fi出现的白眼雌蝇是一条XA染色体缺失了含A的染色体片段,让白眼基因显现的假显性,属于染色

体结构变异,C正确;

D、F1中雌蝇是xax-和XAXa,产生的配子是XA:X:Xa=l:1:2,雄蝇是XAY,1/8X-Y不能存活,所

以白眼占2/7,所以红眼:白眼=5:2。缺刻翅只能是含有X-(缺失片段)的雌蝇XAX一,所以占比

=174x1/2=1/8,因为有一份雄蝇致死,所以是1/7,即缺刻翅:正常翅=1:6,D正确。

故选B。

18.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

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

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T大量内流

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

D.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答案】B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

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

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没有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因此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A正

确;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

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C正确;

D、由题意“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

生麻醉效应”,说明氯胺酮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产生抑制性递质,因此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外负

内正的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BD。

19.生物体的同化量可用于以下生命活动:①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竞争);②避免捕食者捕食(避免

被捕食);③产生下一代(后代)。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这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据此

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8

A.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当下可能是群落优势种

B.引入天敌后,能使被捕食者的能量分配情况向丙转变

C.为降低某种群的K值,乙丙模式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D.丁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低竞争、低捕食,用于生产下一代的能量远多于其他两种生命活动,因而一

段时间内,甲的种群密度会增大;乙、丙与其他生物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比例就越小;丁

能量分配模式是等同选择压力,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消耗

的能量、用于生产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三种能量消耗差别不大,因而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详解】A、甲能量主要用于产生下一代,少部分用来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只有10%用来避免被捕

食者捕食,说明该物种当下可能是群落优势种,A正确;

B、引入天敌后,能使被捕食者的能量更多的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因而能量分配情况会向丙转变,B正

确;

C、降低某种群的K值,则分配给后代的能量较低,所以乙丙两种能量模式能起到相同的效果,C正确;

D、丁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种群的能量在三种生命活动的消耗差别不大,因而可推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基

本保持稳定,D错误。

故选D。

20.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人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由于

天然EPO来源极为有限,某科研团队采用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羊作为乳腺生物反应器,使其能合成

EPOo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表达载体时需将EPO基因插入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的下游

B.一般情况下,该转基因羊中的EPO基因只在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

C.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EPO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羊的乳腺细胞中可合成并提取EPO

D.用PCR扩增人EPO基因,需要一段已知EPO基因核甘酸序列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

等,启动子是一段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上游,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

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表达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

【详解】A、启动子是一段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上游,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

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故构建表达载体时需将EPO基因(目的基因)插入乳腺蛋白基

因的启动子的下游,A正确;

B、某科研团队采用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羊作为乳腺生物反应器,使其能合成EPO,所以一般情况下,该

转基因羊中的EPO基因只在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B正确;

C、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EPO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羊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中,待其发育到一

定阶段,方可合成EPO,C错误;

D、用PCR扩增人EPO基因,前提是需要一段已知的EPO基因核甘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

物,D正确。

故选ABDo

三、非选择题:

21.番茄在夏季栽培过程中常受到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为研究亚高温强光

(HH)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对番茄进行不同条件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口气孔开度

圜胞间CO]浓度

■RuBP(C5激化酶活性

对照组(25七、HP^K(35℃s

500pmolm'2s-1)1OOOgmolm-2-s-1)

(1)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HH组番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答出两点)。

(2)通过实验可知,HH组过剩光能产生的原因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理由是;而是由于造

成光能过剩,对植物造成危害。

(3)PSII是一种光合作用单位,由光合色素和相关蛋白质构成,位于叶绿体oD1蛋白是PSII的核

心蛋白,在HH条件下,过剩的光能会损伤D1蛋白。植物可利用一系列的光保护和光防御机制来维持

PSH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亚高温强光下同时施加适量硫酸链霉素(可抑制D1蛋白合成)的植株光合

速率比HH组低。据此推测,科研人员可通过的方法,提高番茄在高温和强光双重胁迫条件下的光

合作用速率。

【答案】(1)RuBP竣化酶活性降低,暗反应速率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温度升高,与呼吸作用有关酶

活性增强,呼吸作用速率升高

(2)①.气孔开度降低,但胞间CCh浓度却升高②.RuBP竣化酶活性下降,使C3的合成速率下

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进而使光能转化效率降低

(3)①.类囊体薄膜②.提高亚高温强光条件下D1蛋白表达量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

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o

【小问1详解】

HH组为亚高温强光组,由图可知,高温会导致RuBP较化酶活性降低,暗反应速率下降,光合作用速率

降低;温度升高,与呼吸作用有关酶活性增强,呼吸作用速率升高,因此,与对照组相比,HH组番茄净

光合速率下降。

【小问2详解】

为研究亚高温高光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数据显示亚高温高光组

与对照组相比,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上升,说明过剩光能产生的原因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

而是RuBP竣化酶活性下降,使C3的合成速率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进而使光能转化效率降低,造

成光能过剩,对植物造成危害。

【小问3详解】

叶绿体中的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PSII是一种光合色素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因此推测PSH位于类囊体膜

±oPSII吸收的光能通过光反应储存在ATP和NADPH中,然后在暗反应中用于C3的还原。亚高温强光

下同时施加适量硫酸链霉素(可抑制D1蛋白合成)的植株光合速率比HH组低,说明D1蛋白能够提高植

株光合速率,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亚高温强光条件下D1蛋白表达量的方法,提高番茄在高温和强光双重胁

迫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22.水稻的粒形与产量和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研究粒形发育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对提高产量、改善营养

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野生型正常粒水稻,获得了1株长粒单基因突变体水

稻。

1

n田

染5

色1OO

OO体5OO■

1OC■

ROO1OROO■

SSXX)■

处SS

点.

-一一

参野

野突23456

生变

、3、6为长粒)型体Fa(h3、6为长粒)

(1)以突变体为父本,野生型为母本,杂交得B,Fi全为野生型,Fi自交得F2共有野生型326株,突变

型106株。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为(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2)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都不相同,常用于

染色体的特异性标记。为确定长粒基因在II号还是III号染色体上,用位于这两对染色体上的SSR进行基因

定位。科研人员扩增(1)中亲本及若干F2个体的H号和III号染色体SSR序列,电泳结果上图所示。图中

F2的1〜7号个体电泳结果说明长粒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依据是。Fi个体的粒形基因(A

和a)和SSR分子标记(野生型:SSRHm>SSRHIm,突变体:SSRII\SSRIII")的对应位置关系是

o少数长粒F2个体的电泳结果如上图8号个体,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o

(3)为探究水稻粒形的调控机制,对野生型与突变体中某些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已知

GS2基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正向影响籽粒长度,TGW6基因通过抑制胚乳的发育影响粒长,这说明在野

生型个体中A基因通过来影响水稻粒长。

7K2

O

(4)香味稻具有普通味水稻不具备的特殊香味,该香味性状由某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为探究香味

基因与长粒基因的位置关系,现以纯合的长粒普通味水稻与正常粒香味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i,Fi自交得

F2,若F2表型及比例为,则香味基因与长粒基因位于______上;若F2表型及比例为,则香

味基因与长粒基因位于_____±o

【答案】(1)隐性(2)II②.F2长粒个体的SSR与突变体n染色体的SSR相同,且与III染

色体的SSR无关联③.a和SSRIF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SSRIF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④.Fi产生

配子时II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产生a和SSRIW连锁的配子

(3)抑制GS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分裂,抑制TGW6基因的表达来促进胚乳发育

(4)①.长粒普通味:正常粒普通味:正常粒香味=1:2:1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③.正常粒普通味:正常粒香味:长粒普通味:长粒香味=9:3:3:1

非同源染色体

【解析】

【分析】据题意,本题结合了杂交育种与突变育种两种方式进行水稻的培育,同时结合了SSR基因定位技

术,利用孟德尔遗传定律,结合题干中信息解答本题。

【小问1详解】

以突变体为父本,野生型为母本,杂交得B,Fi全为野生型,Fi自交得F2,共有野生型326株,突变型

106株,F2中野生型:突变型=3:1,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为隐性突变。

小问2详解】

根据电泳结果可知,II号染色体的SSR序列中1、3、6的序列相同,都是纯合子,且与野生型的不同,

而皿号染色体的SSR序列中1、3、6的序列不相同,因长粒是隐性突变,所以可以确定长粒基因位于H号

染色体上,依据是II号染色体的SSR序列中1、3、6的序列相同,都是纯合子,而m号染色体不是。长粒

基因a在n号染色体上,所以a和突变体SSRIP在一条染色体上,则其等位基因A和SSRIF在另一条同

源染色体上。图中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可推测在Fi产生配子时H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

换,产生a和SSRRm连锁的配子。

【小问3详解】

野生型个体中不存在长粒,据图可知,在野生型水稻中GS2基因与TGW6基因表达水平非常低,而在突

变体水稻中GS2基因与TGW6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由此可见,野生型个体中A基因通过抑制

GS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分裂,抑制TGW6基因的表达来促进胚乳发育。

【小问4详解】

若香味基因与长粒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则亲本纯合的长粒普通味水稻(aaBB)与正常粒香味稻

(AAbb)杂交产生的Fi基因型为AaBb,可以产生的配子只有aB、Ab两种,F2表型及比例为长粒普通

味:正常粒普通味:正常粒香味=1:2:1;若香味基因与长粒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则符合自由组合定

律,F2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粒普通味:正常粒香味:长粒普通味:长粒香味=9:3:3:1„

23.肾素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酶,是肾小球旁器细胞释放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其分泌量受肾小动脉压及

原尿中的钠量等因素影响。肾素作用于血浆内的血管紧张素原,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血管紧张素,促进血

压上升。下图是机体通过肾素一一血管紧张素一一醛固酮系统对血压和血量的调节示意图。

血压降低血

人肾的血量减少压

肾素分

泌增加

血容量

增加

(1)肾素不属于动物激素的理由是o

(2)由图推测,高血压的形成机制是:肾素分泌增加促进了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血管紧张素一方面通过

,使血容量增加;另一方面通过,使血压升高。

(3)研究表明,依普利酮是一种降压效果显著的药物。现欲通过实验证实依普利酮是醛固酮受体拮抗

药,能与醛固酮受体竞争性结合。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o

实验材料:(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2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高血压模型鼠40只、(生理盐水配制

的)依普利酮溶液、其他必备材料及检测装置。

【答案】(1)肾素是蛋白水解酶,具有催化作用

(2)①.促进醛固酮的分泌使血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

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②.促进小动脉血管收缩

(3)实验思路:将高血压模型鼠40只均分成甲组和乙组,健康大鼠20只作为丙组,测定各组鼠的醛固酮

含量和血压值;给甲组鼠注射一定浓度的依普利酮溶液,乙组和丙组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处理一段时

间后,测定每组鼠的醛固酮水平和血压值,并进行数据统计

实验结果:三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基本不变,甲、乙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基本)相同且高于丙组;甲组血

压降低,乙、丙组的血压(基本)不变,甲、丙两组血压(基本)相同且低于乙组

【解析】

【分析】1、由题图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作用下水解为血管紧张素,在血管紧张素作用下,肾上腺

皮质释放醛固酮和使小动脉血管收缩,而醛固酮又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引起血容量增加,使血压升高。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

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平行复重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要注意

在解题的过程中的分清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

【小问1详解】

激素是指体内的某一细胞、腺体或者器官所产生的可以影响机体内其他细胞活动的信息传递物质,而题

目中肾素是蛋白水解酶,具有催化作用,不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小问2详解】

肾素的作用机理是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血管紧张素,一方面使小动脉血管收

缩,一方面促进醛固酮的分泌使血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和

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上升。

【小问3详解】

本实验验证依普利酮降压效果的作用原理,自变量为是否注射依普利酮,因变量为大鼠的醛固酮含量和

血压值。因此首先要将高血压大鼠分组,作为对照实验。实验思路:将高血压模型鼠40只均分成甲组和

乙组,健康大鼠20只作为丙组,测定各组鼠的醛固酮含量和血压值;给甲组鼠注射一定浓度的依普利酮

溶液,乙组和丙组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每组鼠的醛固酮水平和血压值,并进

行数据统计。

因为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验证依普利酮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能与醛固酮受体竞争性结合,因此预期结

果:三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基本不变,甲、乙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基本)相同且高于丙组;甲组血压降

低,乙、丙组的血压(基本)不变,甲、丙两组血压(基本)相同且低于乙组。

24.果园生草又称果草模式,是果园生态系统的一种新型模式,即在果园复合种植草本植物,以改善草原

气候和土壤环境。

(1)果草模式下,果树和草等生物形成植物群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