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因药物引起的属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一般可以预防和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常说的输液反应是由致热源引起的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体温可达40℃~42℃,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有的出现多脏器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预后很差,可因脑损坏致残成痴呆或植物人。
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㈠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㈡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未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
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㈢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㈣是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㈤是液体配伍过杂: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六)患者因素
(1)疾病
在输液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输液后出现体温升高,经排除药物及操作等因素后,可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其他炎症性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输液也可使反应发生率偏高。脑血管系统疾病可能会增加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敏感性。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2)患者年龄
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细菌内毒素敏感性高,输液反应发生率比例偏高。不同患者对热原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有所不同,一般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发热反应,而有些体质弱、对热原耐受性差的患者在同样的条件下就有可能引起发热反应。
输液反应的类型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发冷和寒战。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出现寒战,高热可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脉数等症状。
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或输液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输液反应的类型2急性肺水肿
由于循环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引起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布满湿啰音。
原因:①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②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输液反应的类型3静脉炎
病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常见的原因:①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②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③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输液反应的类型4空气栓塞
是由于进入静脉的空气形成气栓,随着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随血液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
原因①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②输液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③加压输液或输血时无人守护。④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
输液反应的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千万注意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用具备查。2.呼吸困难者予氧气吸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3.肌肉注射非那根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15mg。4.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冰枕以防止脑水肿。5.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5mg.6.反应严重者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休克者按休克处理。
注意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
。
注意
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输液反应的预防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加强责任心,严把药物器具关,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加强输液巡视,做的早发现,早处置。
2.把好药液配制关,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液体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输液反应的预防3.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建议医生尽量减少药物配伍的种类及数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能口服的就不要使用注射,以保证合理用药的预期效果和输液安全。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在实际治疗、处理中有3个问题要注意。
(1)处理中要注意控制周围人群的情绪:在发生输液反应时,家属和病人都比较惊慌,情绪激动。此时你应立即处理,在一边治疗的同时要安慰病人和家属,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应大胆的安慰,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必须保持静脉通道:病人和家属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发生反应,他们会很惊恐的要求护士终止输液,拔除静脉针。如果定力不足的护士遇上,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正确的方法是:必须保持静脉通路,以备用。立即更换上生理盐水,更换输液皮条,继续输液。这样做下一步的治疗比较顺利。这条很重要。(3)正确回答病人和家属的问题:发生了输液反应,处理完了,肯定会有家属或者是病人问你这样的问题:“这是咋回事,是不是药用错了用反了?”怎么回答,比较重要。在问题未调查清楚之前,你可以这样分析:输液反应不是用错药,这样的反应是个别现象,一般跟病人的体质和原发病有关系。如果病人原有发热,可能是处于体温上升期,如果病人擅自加快输液速度,那更要理直气壮的指出:输液太快,病人一下子受不了,很危险。总之,解释之前应多方面考虑,不能让病人误解,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过敏反应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泄,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导致死亡。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为过敏原。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既罕见又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它可造成呼吸道缩窄和血压突然下降。若不马上治疗,过敏性休克可引起死亡。昆虫刺伤及服用某些药品(特别是那些含青霉素的药品),是最常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某些食物(例如:花生、贝类、蛋和牛奶)也会引起过敏性反应。对某些特定物质敏感的人,只要在接触到这些物质数分钟后,就会出现反应。
过敏性休克临床症状本病大都突然发生;约半数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例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以后,极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出现本病。过敏性休克临床症状1.皮肤黏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而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音哑、甚而影响呼吸。过敏性休克临床症状2.呼吸道阻塞症状是本病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气管痉挛,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过敏性休克临床症状3.循环衰竭表现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跳停止。少数原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可并发心肌梗死。过敏性休克临床症状4.意识方面的改变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还可以发生抽搐、肢体强直等。5.其他症状比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过敏性休克临床症状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1.是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蒙眬,重则昏迷。2.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过敏性休克的治疗1.立即停止进入并移除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监测血压,心率等。过敏性休克的治疗2.立即给0.1%肾上腺素,先皮下注射,必要时每隔15分钟注射一次。肾上腺素能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对抗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病的首选药物,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病人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均可逐渐恢复。反之,若休克持续不见好转,乃属严重病例,应及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过敏性休克的治疗3.抗过敏及其对症处理,常用异丙嗪25-50mg肌注。
由于处于过敏休克疾患时,病人的过敏阈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物转为过敏原。故治疗本病用药切忌过多过滥。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1.过敏反应首先应明确的是与药物的种类和病人的体质差异有明确的相关性,而输液反应与输液的环境、护理操作关联较大。2.从时间窗内的发生率来分析:过敏反应是散发的,而输液反应在某段时间内是集中发生的。如果不能去除诱发因素,则会持续发生。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3.从症状上分析:过敏反应多见于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诱发哮喘、过敏性休克等。而输液反应绝大部分表现为寒颤,体温骤升,一般出现于输液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有些可在15分钟内发生。寒颤往往是患者再次寻求医生的首发原因。过敏反应引起的药物热,发生比较缓慢,不停药则顽固。发生体温骤升的情况机率很低。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4.在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情况下,临床医生都有这样一个概念:有些药物比较容易过敏,有些药物则很少发生过敏。举个例子:同一个病人,第一次因感冒输液青霉素,出现皮疹,那么首先考虑过敏反应。第二次,因急性胃炎输液西咪替丁,过程中发生寒颤高热,那么首先考虑输液反应。所以顺着药物这个滕去摸瓜,也是比较有指导作用的。
治疗方面:两者都需要抗过敏和激素使用。但过敏反应就注重于抗过敏治疗,发生过敏性休克时一定要使用肾上腺素。而输液反应则注重于退热处理,各有特点。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应用药物(头孢类)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双硫仑样反应许多抗菌药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若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可达120次/min)及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ST—T改变)。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注射剂时发生。
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用药期间饮酒(或接触酒精),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至60~70/30~40mmHg,并伴有意识丧失。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另外双硫仑样反应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