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A.神经细胞 B.肝细胞 C.淋巴细胞 D.红细胞2.如下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无种内斗争,增长率始终不变B.按乙曲线增长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D.甲曲线的数学方程式中,其中λ代表增长率3.某个池塘中,生活着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下列可以称为种群的是()A.该池塘中所有的鱼 B.该池塘中所有的浮萍C.该池塘中所有的虾和虾卵 D.该池塘与另一池塘中的所有水绵4.如图为骡子的诞生过程,若母本为马,父本为驴,则后代称为马骡,反之则称为驴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马和驴能够交配并产下后代,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B.马骡和驴骡均得到来自父母本各一半的遗传物质C.骡子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紊乱,导致无法形成配子D.骡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n=1265.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a为树突末梢膨大的部分,构成突触小体B.①为突触小泡,其中的物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至②中C.②是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在其中的扩散不消耗能量D.在a、b两神经元之间信号传导方向是b→a6.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仍在增加C.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相对稳定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7.关于神经系统和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下丘脑是体温、血糖、水平衡等的调节中枢B.调节躯体运动的中枢只位于大脑皮层C.语言、记忆、学习和思维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成人有意识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8.(10分)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女儿,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A.25% B.50% C.75% D.100%二、非选择题9.(10分)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类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体内生长素是由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生成,其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NAA_____(填“是”或“不是”)植物激素,原因是:_____。(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赤霉素与生长素对豌豆幼苗茎切段的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先浸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然后将茎段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入标号为A、B盛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皿中,A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溶液,B组培养液中添加等量蒸馏水,两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A组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大于B组,该实验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伸长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原因是:_____。(3)将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促进豌豆离体的茎段生长量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再将相同的茎切段浸没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cm,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取原相同切段浸入,测得其生长量为bcm,则结论是:_____。10.(14分)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请回答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其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______,初演替的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______,发生的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______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过去几十年,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近年来,当地积极响应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使部分灌木丛得以恢复。上述内容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_进行。11.(14分)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属于DNA中所特有的碱基是________,在转录过程中与之配对的碱基是________。(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3]________、[5]__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的两条链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形成的。(4)连接碱基对的结构是________。(5)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________。12.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_______细胞。(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____________。(3)结构5为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中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与____________形成有关。(4)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叶肉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____________。与细胞渗透吸水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6)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B);(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详解】A、神经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B、肝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C、据分析可知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C正确;D、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C。2、D【解析】分析曲线图:甲曲线呈J型增长,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处于理想环境中,无种内斗争,增长率保持不变;乙曲线呈S型增长,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生存的环境存在环境阻力,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a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详解】A、甲曲线呈J型增长,无K值,按该曲线增长的种群处于理想环境中,无种内斗争,增长率保持不变,A正确;B、乙曲线呈S型增长,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种内斗争最为激烈,B正确;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群的生存能力不同,因此在b点时的增长速率也不同,但均为最大值,C正确;D、甲曲线呈J型增长,其数学方程式为Nt=N0λt,其中λ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而不是增长率,D错误。故选D。3、B【解析】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2、种群概念的理解:①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形式。②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详解】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B、该池塘中所有的浮萍为同一个物种,属于一个种群,B正确;C、池塘中所有的虾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D、该池塘与另一池塘中的所有水绵不属于同一个空间,属于两个种群,D错误。故选B。4、C【解析】1.物种和种群的概念(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2)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详解】A、马和驴能够交配并产下后代,但是后代不可育,该现象说明马和驴是两个物种,二者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马骡和驴骡均得到来自父母本各一半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B错误;C、马和驴杂交后代骡子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生殖细胞,所以高度不育,C正确;D、骡子为二倍体,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n=63,D错误。故选C。5、C【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和③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①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a是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的一部分,树突没有参与构成突触小体,A错误;B、①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②突触间隙中,B错误;C、②是突触间隙,内含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所以其内的神经递质在其中的扩散不消耗能量,C正确;D、在a、b两神经元之间信号传导方向是a→b,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C。6、D【解析】据题意分析,λ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由图可知:在第1~第5年之间λ>1,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5~9年间λ=1种群数量维持稳定;第9~12年λ<1,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第12~13年λ>1,种群数量增加。【详解】由图可知:在第1~第4年之间λ=1.5,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即前4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第4年到第5年间λ减少,但仍然大于1,则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B正确;第5年到第9年间,λ=1,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从第11年到12年λ<1,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12年后λ>1,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第13年数量依然在增加,无法确定K值,D错误。故选D。7、B【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体温、血糖、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A正确;B、脊髓和大脑皮层中分别有调节运动的低级和高级中枢,B错误;C、人脑的高级功能包括语言、记忆、学习和思维等,C正确;D、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但是成人可以有意识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故选B。8、A【解析】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根据题意,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女儿,所以双亲是杂合子,用Aa表示。【详解】双亲为Aa,即Aa×Aa→3/4A_,1/4aa,所以子代患病的概率为1/4。故选A。二、非选择题9、(1).色氨酸(2).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3).不是(4).因为它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5).排除茎段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实验的干扰(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的干扰)(6).不能(7).缺少生长素、赤霉素单独作用的两组对照实验(8).不能(9).若b>a,则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为16µmol/L,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当将该浓度稀释一半后,茎段的生长量a>b,则从曲线图中分析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应为4µmol/L【解析】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作用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分析题干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加入植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种类,因变量是豌豆茎段的长度,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设计、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3、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豌豆离体的茎段生长量,茎段生长状况、每组的茎段数量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详解】(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有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NAA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激素。(2)为了排除茎段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实验的干扰(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的干扰),实验前先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先浸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植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种类,因此实验应该分为4组,一组加入一定量的生长素溶液、一组加入等量的赤霉素溶液,一组同时加入等量的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一组是不加植物激素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只用不加激素的B组和同时加入赤霉素、生长素的A组实验,缺少生长素、赤霉素单独作用的两组对照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协调作用。(3)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由题干信息可知。与生长素为0的一组对比,各组生长素都是促进离体茎段伸长的,故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将相同的茎切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cm,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取原相同切段浸入,测得其生长量为bcm,若b>a,则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为16µmol/L,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当将该浓度稀释一半后,茎段的生长量a>b,则从曲线图中分析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应为4µmol/L。【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验证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解答此题主要要用变量的思想分析实验并获得结论。10、(1)①.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②.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2)①.次生演替(或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②.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了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①.变快②.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解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属于初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属于次生演替。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小问1详解】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据此分析可知,在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小问2详解】因森林被全部砍伐后,土壤条件等仍然保留,因此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较短,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较长的时间。【小问3详解】“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几十年”相对于题目信息中的“5万年”来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而后来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使部分灌木丛得以恢复,说明人的作用会改变演替的方向。所以,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点睛】本题考查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演替影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1、(1)①T胸腺嘧啶②.A腺嘌呤(2)①.脱氧核糖②.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①.脱氧核糖②.磷酸(4)氢健(5)①.反向平行②.双螺旋结构【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片段的结构图,其中1是碱基对,2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3是脱氧核糖,4是磷酸,5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6是腺嘌呤,7是氢键。【小问1详解】DNA的碱基组成为ATGC,RNA的碱基组成是AUGC,故属于DNA的特有碱基是T(胸腺嘧啶);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中与T配对的是A(腺嘌呤)。【小问2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