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十八中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先知往往是寂寞的,他最先看到问题的所在;但先知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忍受寂寞,并在寂寞中踽(yǔ)踽独行,不因他人的漫骂和攻讦(jié)而隐瞒或改变自己的观点。B.“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国际合作的成果:13台载(zǎi)荷(hè)中4台是与德国等国家合作的,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则保障了它安全渡过月夜。C.当你面临无法逃遁(dùn)的困感时,网络上千篇一律的爆款“鸡汤”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你抛弃卑鄙(bǐ)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D.个人史是汇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细流,哪怕只是一个少年只(zhī)言片语的勾沉,也是重建被遗忘与被毁坏的偌(nuò)大历史的一砖一瓦。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家都知道,获得银牌的选手的成绩肯定比获铜牌选手的更好一一第二名当然强过第三名。那么,第二名的选手应该比第三名的选手更加开心吧?研究结果却给出相反的答案:银牌得主往往并不满意。戴维.松本和鲍勃·威林厄姆分析了2004年雅典夏季奥运会柔道选手的面表情,最终结果发现,几乎所有(93%)金牌得主都露出了笑容,大部分(70%)铜牌得主也露出了笑容,但是没有一名银牌得主露出笑容。研究人员将研究结果命名为“银牌脸现象”。为什么铜牌得主比银牌得主更高兴呢?和普通人一样,运动员会把自己与最相近的人做对比。对于银牌得主,最的比较对象就是金牌得主。人人梦寐以求的是金牌,而不是银牌。但是从客观上来说,银牌也代表着巨大的成就,所以银牌得主在与金牌得主相比时,只会感到深深地自卑。领奖台上与金牌得主,银牌得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自己若能再往上走一步的情形。而对铜牌得主来说,情況又不一样了。铜牌得主更于下行的对比,也就是和第四名进行比较。第四名没有任何奖励,在领奖台上也没有位置。所以铜牌得主觉得自己是的,挤进了前三也就意味着他不仅是“参赛者”,更是一名“奖牌得主”。能够获得银牌当然更好,但是第二名和第三名都能够获得奖牌,也很不错。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显而易见近在咫尺倾向幸运B.显而易见近在咫尺偏向庆幸C.有目共睹触手可及偏向幸运D.有目共睹触手可及倾向庆幸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一一第二名当然强过第三名”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画的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B.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C.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D.“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取新一一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从客观上来说,银牌也代表着巨大的成就,但是银牌得主在与金牌得主相比时,只会感到深深的自卑。B.即便从客观上来说,银牌也代表着巨大的成就,但是银牌得主在与金牌得主相比时,只会感到深深的自卑。C.但是从客观上来说,银牌也代表着巨大的成就,即便银牌得主在与金牌得主相比时,只会感到深深的自卑。D.所以银牌得主在与金牌得主相比时,只会感到深深的自果,但是从客观上来说,银牌也代表着巨大的成就。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颜真卿自幼学书,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诸遂良等人,________,加以发展。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在书法史上________。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________,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A.神会心融标新立异吻合B.水乳交融独树一帜契合C.神会心融独树一帜契合D.水乳交融标新立异吻合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上流传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后,“双黄连口服液”一度遭哄抢直至脱销。其实,在1月29日早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许,是因为大部分我们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于是我们的脑中只能充斥各种道听途说的观点。而关于独立思考,有一个很重要的本质叫做逻辑,()。我们的很多见识、理解力,以及智慧,都是通过阅读的见解。在大量的阅读里,我们可以和无数思想者对话,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之中,才有了自我对事物的认知,也进而培养了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在遇到问题时,才会理性判断,不盲从,先去了解事情的,再去判断是否具有价值,也可以通过文献搜索,而非。这样,当我们再去面对“双黄连”类问题的时候,脑海里一定会先提问: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经得起推敲?而不是:哪里可以购买双黄连。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早在1月29日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B.世界卫生组织在1月29日早就已经公布: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C.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月29日就已经公布: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D.早在1月29日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B.事物的规律就是所谓的逻辑,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C.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且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D.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阅读和经历。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衍伸从而来踪去迹道听途说B.衍生而后来龙去脉道听途说C.衍伸而后来踪去迹捕风捉影D.衍生从而来龙去脉捕风捉影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注)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2)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3)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一门表演艺术,中国杂技拥有悠远的历史,《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杂技的记载。中国杂技体现出特有的东方文化特征,如杂技故事剧《花木兰》和杂技舞蹈剧《梦幻西游》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学与杂技艺术结合的典范中国杂技不仅受到国人的欣赏,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荣获赞誉,屹立于世界杂技之林。在当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审美意识的增强,杂技更加为人们所欣赏。我们在肯定杂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杂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中国,虽然杂技之乡众多,但目前只有深圳欢乐谷、上海马戏城、北京保利剧院等有限的几个场所长期进行杂技演出,很多地方的杂技演出并不是长期进行的,只是根据节目的需要、节日庆典的需要等安排。可以说,当代杂技艺术并不繁荣。在很多杂技之乡,人才辈出,杂技流派长期传承,但人们找不到杂技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演员只能被动地接受演出邀约。长此以往,演员的积极性会受影响,后备人才的储备会受影响。中国杂技开拓国际市场面临诸多阻碍。中国杂技没有合理开发利用有效资源,在国际上缺乏优势。国际市场上竞价激烈,导致演出费用很低;中国杂技团知名度不及国际大型杂技团,这些因素也使中国杂技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巨大压力。中国杂技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国杂技艺术是当代中国人的重要使命。我们应多管齐下,推动中国杂技发展。当代杂技应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成分,这样才有持续开拓创新的动力和后劲。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杂技中的精华部分,如传统杂技中的蹬技、顶技、手技、车技等,将这些技巧融入当代杂技艺术中,使杂技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可以从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杂技艺术创作的灵感,如将一些传统故事引入杂技表演中,提升杂技作品的文化品质。杂技之乡应建立杂技艺术学校,政府部门应给予支持。政府部门不仅要助力推动杂技教育培训的发展,也要助力推动杂技高等教育的实现。政府还应重视保护地区杂技生态环境,通过建设杂技主题社区、杂技主题公园,开展杂技文化节等方式,使地区特有的杂技生态文化代代传承。任何一项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杂技艺术与音乐、戏剧、舞蹈、武术等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杂技艺术应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中汲取营养,使之为己所用,打造新亮点,从而实现当代杂技艺术的创新发展。现代媒体技术为当代杂技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丰富而便利的手段。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借助绚丽的灯光、多变的音乐精良的设施设备,实现杂技艺术的艺术突破,创造出更好的艺术效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艺术享受。(摘编自崔亚娟《论中国的杂技艺术》)1.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中国杂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这是其能屹立于世界杂技之林的原因之一。B.中国杂技历史悠久,涌现出很多优秀节目,发展至今中国杂技面临不少问题。C.地方杂技只是应需求而演出,这一现象在我国为普遍,不利于杂技的持续发展。D.中国杂技团知名度不够高,节目优势不足,中国杂技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减少。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A.某杂技演员表演的节目《扇子舞》借鉴了武术行当中的扇子功,具有刚柔相济的美感。B.某中国杂技团表演的节目《对手技巧》运用了芭蕾舞的一些动作,赢得外国观众的掌声。C.某杂技演员在表演柔术时,动作与所配乐曲《茉莉花》的节奏高度融合,令人耳目愉悦。D.某杂技团在表演节目《转盘》时,使用多层次多角度、富于变换的灯光,舞台效果极佳。3.下列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A.很多杂技之乡注重流派传承,因此当下中国杂技取得了一些成果,更受观众喜爱。B.如果杂技之乡走不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当地的杂技人才就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C.将传统故事、传统杂技中的精华融入当代杂技中,是促进中国杂技发展的有效途径。D.在杂技之乡,政府部门要在发展好杂技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地区杂技生态环境建设。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重返雪峰山韩少功三十多年前,我在怀化地区林业局挂职锻炼。这个局管辖全省的三分之一的山林,差不多是个山大王,不过也是个穷大王,我这个副局长下林区也得蹭货车,搭乘那种拉木头的解放牌或黄河牌,叮咚咣当响一路,尘土飞扬半遮天。我因此认识了潘司机。老潘胖,怕热,常冒油汗,入夏后多是光膀子上路,有时还把车门打开,找根木棍代替右脚顶住油门,半个身子探出车外兜一把风,呵嗬一声做鬼叫——那时的驾驶室里没空调,烤得人肉都有几分熟。即便山道上人少车也少,这种野蛮操作还是吓我个半死。我强迫他停车在路边,抽支烟,洗个冷水脸,嚼两块路边摊上的酸姜,休息片刻后再走。他嘟嘟囔囔,责怪我这纯粹是浪費时间。我得承认,他开车并不误事,二十多年没出过事故,对雪峰山里的每条路都呼呼呼跑得顺溜。不论在哪里遇到路面塌方,走不成了,他也能在附近找到熟悉人家,高声大气,呼朋唤友,有吃有喝。照他说,眼下有公路了,有汽车了,一天可以跑上几百里,已经是神行太保,是孙猴子一个筋斗腾云驾雾。要放在以前,雪峰山的几根木头要运出去,难呵,只能钻山缝、走水路,让人们先扎成小排,用的是藤条篾缆。驾着这种小排,由溪涧进入江河,进入资水或沅水那里的宽阔江面,才能把小排积攒成大排,上下叠加,前后左右串联,大若一座应浮游的人工岛,是可搭窝棚、架炉灶的那种,可捎带山货和数客的那种,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一声长啸报客往,他们迎山送岭,拨嶂推峰,顺流而下,一直漂到洞庭或长江那些大码头,把“人工岛”交付客商,这才算一次日落星沉的远行结束。作为雪峰山放出去的主要耳目,那年头日本军队何时撤了,汽车长成什么模样,城里女子会不会勾魂……这些新鲜的重磅消息也总是由“排拐子”们带回山里,使一个个山塞不至于悠悠坠入历史之外的深远寂静。我眼下见不到小排,连往日林区的简易公路也几乎看不到了。这次入山的邀访者姓陈,自称以前见过我,网上自我命名“哈协主席”——“哈”就是湘语中傻的意思,二的意思。在不少人看来,他确实有点傻和二——都什么年代了,不知打了什么鸡血,他从上市公司老总一路打拼成家乡的农民头,从繁华都市一鼓作气高歌猛进到穷山寨,所有的身家血本砸下去,居然在雪峰山多点开局,建起了五大景区,一心用沥青公路和过山缆车接通城乡,让山里的夕照、富氧、幽泉、古树、刺绣、柴门、篝火、美食、歌舞、梯田、先人传说、冬日的雪以及夏日的凉等,统统变成游客的幸福和山民的财富。这个“老土”,走村串户,大概想象大家都是同他一样喜欢大碗喝酒和大块吃肉,同他一样喜欢石头,喜欢木头,喜欢泥土和山脊线,喜欢开门见山和天高地阔,为此多年来不厌其烦地说服地方官员和合作伙伴。难怪一些同事也笑:还真是个大哈呵。这一次,我也想去听听他如何解说石头。时值深秋,雁阵南飞,高铁“复兴号”不知何时已从省城滑出,一路上静静地暗中加速,很快就有了时速近300公里的飞翔感。眼一眨过桥,眼一眨钻洞,眨一眼又是……整个行程几乎就是桥洞相连,上天入地反复切换,闹着玩儿似的,对沿途的山山水水压根儿就是粗枝大叶视若无物没心没肺,已把旅行简化成一条唰唰唰任性的直线,一种舒适和洁净的服务平均值,一种旅客们恍恍惚惚的科幻遭遇。我完全找不到感觉了。这还是雪峰山吗?喂,喂,这还是雪、峰、山吗?睁大眼睛朝窗外寻找,一匹匹翠绿翻阅过去,当年的“排拐子”们在哪里?当年潘师傅的简易公路和叮咚咣当尘土飞扬在哪里?而当时围着黄河牌大卡摸来摸去的一群娃娃中,一个挂着鼻涕的光屁股男孩,被汽车喇叭声吓一大跳的,莫非就是多年后的陈大哈?……我突然有一点心酸,至少是心慌。飞翔吧。飞翔。现代科技正在大大缩短空间距离,却也一再刷新世界图景,一步步放大了时间距离,如同电影在播放时突然提速,让往日的人和事速来速去,很快就变得模糊不清,了无踪影,退不可及更遇不可追。昨天已是久远。前天已是史前。我只能面对身后一片模糊,凭吊自己三十多年前的记忆残片——那是我青春的一部分。也许,雪峰山,雪峰山,我这次完全算不上重返了,不过是奔赴一个重名的陌生之地,一片让人无措的茫然异乡,只能像一个两鬓斑白的婴儿,被山里的阳光刺得睁不开双眼,在那里经历新的一轮再生,一切都重新开始。你飞翔吧——我真不希望这样,但也希望就是这样。(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开头老潘开货车的细节,既写出了当时交通工具和道路的状况,也为后文老潘回忆“排拐子”做了铺垫。B.文章用“迎山送岭,拨嶂推峰”“日落星沉”等词句写曾经雪峰山的人出山不易,给人无限遐想,充满诗意。C.陈大哈这一人物,呈现出与常理相悖的一些状态,比如从老总到农民头,从繁华都市到贫穷村寨,明贬暗褒。D.文章在回忆雪峰山的一些人事时,语言幽默且口语化;写自己乘高铁重返雪峰山时却一改语言风格,令人触动。2.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雪峰山不同时代的交通工具和道路状况,并简析这样行文构思的意图。3.文章结尾说“我真不希望这样,但也希望就是这样”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学可以看作是作家追求个人审美体验的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与他人一起探求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公共行动。文学公共性就是指文学活动的成果进入到公共领域所形成的公共话题,此种话题具有介入性、批判性和明显的政治诉求,并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共鸣和参与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批判精神,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表现自已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感时忧国”既是中国文化精神中固有的伦理情怀,也是中国文学精神里特有的“公共性”品质。雨果说:“愤怒与温情,是对于人类不自由状况两个方面的不同反应,并且,能够发怒的人就能够爱。”中国文学的“公共性”,就具有这种既“愤怒”又“温情”的特点:一方面,是“愤怒”和不满,具体表现为对权力的“以究王讻”的“上层反讽”;一方面,是仁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中国文学的这种特殊形态的“公共性”,源自于中国文化的“天下为公”的基本理念、“经世致用”的责任伦理与“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天下为公”的观念。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在此基础上,邑不事及其门人全面地阐发了“士君子”文化观,表现出极可宝贵的启蒙主义精神,“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这种博大的“天下”观念和“遗生行义”的“士君子”伦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学写作。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王夫之说,中国自《诗经》以来的诗人,“有所指斥,则皇甫、暴公,不惮直斥其名,历数其愿,而且自显其为家父,为寺人孟子,无所规避。《离骚》虽多引喻,而直言处亦无所讳”。这种“无畏于天,无恤于人”的精神,作为一种伟大传统,在后来千百年的诗歌写作中,有继维绳绳的赓续和体现。在叙事文学的写作领城,司马迁则在《太史公自序》中,标举“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的叙事原则,实乃一种高度成熟的人文精神,其中所包含的“公共性”,即使今天来看,也具有充分的普遍性和现代性。同情民众,关注民瘼,是中国文学的另一个伟大的“公共性”品质。以士君子为主体的优秀的中国文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以天下苍生为念。而中国文学中的“公共性”,也就体现为对“民生”“社稷”等“公共事象”的关注,体现为对同情底层大众的“哀”和“忧”的情感表达。在《离骚》里,屈原吟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抒发了他对艰难时世的不幸民众的同情;杜甫则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真挚同情和对权势的尖锐批评。对杜甫的这种仁慈而又伟大的“哀忧”精神,华人学者洪业给予极高的评价:“他是心系家邦的国民。他所观察到的八世纪大唐帝国的某些情形仍然存在于现代中国;而且,也存在于其他的国度。”可以说,正是屈原、司马迁和杜甫他们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时代的“公共生活”,以中国人特有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来写作,来建构中国文学自己的“公共性”,并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才使我们的文学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并最终赢得世界读者的尊敬。(摘编自李建军《“公共性”与中国文学经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公共性与作为社会人的作家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不能离开作家讨论文学公共性。B.相比于对权力的“愤怒”不满,作家对民众的仁慈“温情”更具有现实精神和人道情怀。C.《史记》的反讽精神,体现出了写作者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D.《离骚》《史记》和“杜诗”中包含的公共性,具有人类经验的“普遍性”和“世界性”。2.下列关于原文的论证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证中国文化伦理情怀与文学公共性的关联,是依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推进的。B.文章引用雨果关于“愤怒与温情”的话,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地支撑了论点。C.文章指出理解中国文学的“公共性”品质可从两方面入手,并重点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D.文章提出问题后,分析了“感时忧国”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并论证了其带来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介人公共生活、肩负责任感的写作者,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学公共性的品质。B.《礼记》《吕氏春秋》和“士君子”文化观,对中国文学写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C.杜甫的作品能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部分来自于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判断。D.中国读者阅读中国文学,看重的是写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秦晋殽之战(节选)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②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③秦师遂东。④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⑤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⑥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⑦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⑧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⑨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⑩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选自《左传》)1.《左传》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体例)史书。2.解释下列加点字。(1)穆公访诸蹇叔(_________)(2)文王之所辟风雨也(_________)(3)无礼则脱(_________)(4)彼实构吾二君(_________)3.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公辞焉/盘盘焉,囷囷焉C.左右免胄而下/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D.其谁不知/其为死君乎4.下列选项与“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A.得复见将军于此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掭以尖草D.拘于虚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2)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6.本文中的语言描写,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在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试举文中实例,分析这一语言特色。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①,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殊俗之民,有似于此。其所为欲同,其所为欲异。口僭之命不愉②,若舟车衣冠滋味声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天下之学者多辩,言利辞倒,不求其实,务以相毁,以胜为故。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虽可得,犹若不可法。②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③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③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④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④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注]东夏之命:东夷和华夏的语言。②口僭之命不愉:口音方言的意思不能理解。③而:如,好像。④亏:差异。1.第①段中作者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阐述了不可法先王之法的理由。2.第③段“循表夜涉”的典故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说明法令为什么需要因时变化的一组是()①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②时不与法俱至③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④其时己与先王之法亏矣⑤故治国无法则乱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4.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下面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制定法令必须根据时代的需要,因此法令不能盲目效法,一成不变。B.文章认为“察今可以知古”,因为上古时代与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并没有不同。C.文章认为完全依赖法律制度来治理社会、维护安定,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D.本文通过批判“先王之法”,阐述了制定法令制度必须从当前实际出发的道理。5.本文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请对此作简要评析。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竞技比赛,赢在起点,赢得先机,赢得成功,爱拼才会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长、成长,无所谓输赢,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础教育即将结束的今天,一路走来,你对“教育”一词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理解。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A项,“踽(yǔ)踽独行”应为“踽(jǔ)踽独行”;“漫骂”应写作“谩骂”。B项,“载(zǎi)荷”应为“载(zài)荷”;“渡过”应写作“度过”。D项,“勾沉”应写作“钩沉”;“偌(nuò)大”应为“偌(ruò)大”。故选C。2、1.A2.C3.B【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显而易见”,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从语境来看,语境强调的是明显可以看出或者容易看得出,应使用“显而易见”。第二处,“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语境是强调银牌得主和金牌得主的距离很近,应使用“近在咫尺”。第三处,“倾向”,偏于赞成(对立的事物中的一方),发展的方向;“偏向”,不正确的倾向(多指掌握政策过左或过右,或在几项工作中只注重某一项),(对某一方)无原则地支持或袒护;语境是强调铜牌得主与银牌得主的不同,相比较于银牌得主,铜牌得主偏于下行的对比,应使用“倾向”。第四处,“幸运”,好的运气,称心如意;“庆幸”,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语境是说铜牌得主觉得自己的运气好,应使用“幸运”。故选A。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一一第二名当然强过第三名’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然后分析文中破折号的用法,再分析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选出作用相同的一项即可。“获得银牌的选手的成绩肯定比获铜牌选手的更好一一第二名当然强过第三名”中,破折号后的内容是对破折号前面内容的解释说明。C项,“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中破折号也是解释说明。A项,“画的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中破折号表示突然转变话题。B项,“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中“破折号”强调被引出的下文。D项,“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取新一一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中破折号表说话的中断。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但是从客观上来说,银牌也代表着巨大的成就,所以银牌得主在与金牌得主相比时,只会感到深深地自卑”,第一个问题,“但是……也……”搭配不当,“即便”,加强语气,与“也”搭配;第二个问题,关联词使用不当,“但是”,表转折,重点在后面,此处应改为“即便”。这就可以排除ACD三项。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3、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本题要求选择“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水乳交融”指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而“神会心融”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语境是说颜真卿将张旭以及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诸遂良等人的书法技艺精髓融化汇合,故第一处填“神会心融”从而排除BD两项。“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根据语境颜真卿显然是自成一家,成为“颜体”,所以选“独树一帜”,从而排除A项。“吻合”是完全符合的意思;而“契合”指两种物质性情特别投合,像符契那样相合。语境是说颜真卿的书法和他的高尚人格高度契合。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点睛】近义词辨析的重点在于区别不同语素,大体有以下八种方法:(1)从字形上去区分,(2)从词性上去区分,(3)从词语涉及的对象上去区分,(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上去区分,(5)从词语的侧重点上去分析,(6)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区分,(7)从词语的轻重色彩上去区分,(8)从词语的特指和泛指上去区分。4、1.C2.A3.B【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划线句子有四处语病:①语序不当,“在1月29日早就已经公布”中,定语“早”应在“在1月29日”前面,排除B;②成分残缺,“早在1月29日就已经公布”缺主语,排除AD;③用词不当,“日前”应为“目前”,排除AD;④不合逻辑,“治疗和预防”应为“预防和治疗”,排除AB。故选C。2.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①“所谓的”意为所说的,紧接前文用于复说、引证等;②“经历和阅读”分别照应前后文内容,前文说的是经历,后文说的是阅读;③“而”做连词,这里表顺承。故选A。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第一组,衍伸:是从自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比如对这个问题进行衍伸(还是在讨论这个问题)。衍生:是从自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东西来,比如衍生出新品种(出现新的事物)。根据语境“都是通过阅读……的见解”,填入“衍生”。第二组,从而:连词,侧重于表示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而后:副词,以后,后来。根据语境“在遇到问题时”,填入“而后”。第三组,来踪去迹:指人的来去行踪。来龙去脉: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根据语境“先去了解事情的”,填入“来龙去脉”。第四组,道听途说:路上听到的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根据语境“先去了解事情的”,填入“道听途说”。故选B。【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5、1.B2.相同点: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清新明媚、生机盎然的意境。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不同点:使用手法上,本诗颈联化静为动,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白诗都是动态描写。表达情感上,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表达了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白诗主要表达对春天景色的喜爱。【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又饱含着一种愤慨。因此“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所要进行比较阅读的诗歌,把握其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找出要求进行比较阅读的角度,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指出异同。本题要求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要求赏析两首诗歌诗句异同,这是考查赏析古典诗歌情感、形象、表达技巧等的能力。答题时,可从意象意境、情感及表达技巧上分析两句诗的异同。从所描写的意象可概括出两诗句的相同之处。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由此可知,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生机盎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但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表达了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从所用手法上看,本诗颈联动静结合,而白诗都是动态描写。【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6、亦余心之所善兮九死其犹未悔绕船月明江水寒梦啼妆泪红阑干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解析】【详解】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阑干”“锱铢”“苇”“凌”,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7、1.D2.D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D项,“中国杂技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减少”错误,于文无据,文章只是说中国杂技开拓国际市场面临诸多阻碍和巨大压力。故选D。2.此题考查把握句子含义、观点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D项,“某杂技团在表演节目《转盘》时,使用多层次多角度、富于变换的灯光,舞台效果极佳”错误,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观点,杂技节目使用灯光体现了杂技艺术对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故选D。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很多杂技之乡注重流派传承,因此……”错误,因果关系牵强。B项,“当地的杂技人才就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错误,与文意不符,原文有“长此以往”一说,且这一说法太绝对。D项,“要在发展好杂技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地区杂技生态环境建设”错误,根据文意,开展地区杂技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杂技教育之间是并列关系。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8、1.D2.概括:第一阶段,用小排走水路;第二阶段,用汽车走尘土飞扬的山路;第三阶段,飞速的高铁,沥青公路和过山缆车。意图:①映射社会:文章用交通工具作为社会的缩略图,写出了社会的变迁与进步。②表达自我:蕴含着作者对雪峰山发展的赞扬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记忆无处安放的心慌。3.①这句话写出了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所产生的矛盾情感。作者既希望雪峰山飞速发展,又不希望营峰山飞速发展。②作者希望,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大大缩短空间距离,雪峰山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了便利,让雪峰山的美被更多人喜爱:③作者不希望,是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放大了时间距离,让往日的人和事变得模糊不清。【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写自己乘高铁重返雪峰山时却一改语言风格,令人触动”说法有误。文章写乘坐高铁重返雪峰山时语言依然口语化,只有文章最后的抒情部分语言风格有所变化。故选D。2.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内容要点,分析行文构思的作用、意图的能力。本题分两问。解答第一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回归原文,按要求勾画出题干所涉及的内容;最后保留关键语句信息,进行概括、整理并形成答案。解答本题第二问,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文体特征,梳理文章层次,概括作者行文的思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构思特点,从作者写作意图及文章主旨分析作者行文构思的作用、意图;最后整理作答。概括雪峰山不同时代的交通工具和道路状况,可结合以下关键内容:“三十多年前,……我这个副局长下林区也得蹭货车,搭乘那种拉木头的解放牌或黄河牌,叮咚咣当响一路,尘土飞扬半遮天”;“要放在以前,……驾着这种小排,由溪涧进入江河,进入资水或沅水那里的宽阔江面,才能把小排积攒成大排,上下叠加,前后左右串联”;“这次入山的邀访者姓陈,自称以前见过我,……一心用沥青公路和过山缆车接通城乡……时值深秋,雁阵南飞,高铁‘复兴号’不知何时已从省城滑出”。据此分三个阶段概括即可。从行文思路上看,文章先写“三十多年前”在雪峰山我搭乘货车出行的情景;然后以司机老潘回忆的形式写没有汽车的时代出行运输的情景;最后写“我”受邀重访雪峰山时,见到的现代科技文明下的交通道路状况。从文章内容主旨上看,读完文章,我们感受最深刻地应是雪峰山在现代文明下的发展变化;结合文章结尾句“我真不希望这样,但也希望就是这样”可知,面对雪峰山发展,作者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高兴雪峰山在现代文明下的变化,同时自己的记忆无处安放又感到心慌。而雪峰山的发展以及作者的情感,便是借助不同时代的交通工具和道路状况彰显出来,所以文章如此行文构思突出了主要内容和主旨。3.本题考查分析重要语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句子特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句子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包括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本身的丰富意蕴等)。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关键词语,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句子手法,分析句子表达意图等。本题题干要求回答文章结尾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结合语境分析句中的代词“这样”的指代义。“这样”应该指的是在现代科技下“飞翔”的雪峰山。然后,结合句式分析作者情感。从“真不希望”“也希望”看,作者情感上是矛盾的,而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是“这样”所指代的内容。结合语境可知,作者“希望”的是“现代科技正在大大缩短空间距离”,即发展带来了便利,更多人来到并认识雪峰山的美;不希望的是“却也一再刷新世界图景,一步步放大了时间距离,如同电影在播放时突然提速,让往日的人和事速来速去,很快就变得模糊不清,了无踪影,退不可及更遇不可追”,即发展放大了时间距离,让往日的人和事逐渐消逝。据此整理作答即可。【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结,答是所问。9、1.B2.C3.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B项,“作家对民众的仁慈‘温情’更具有现实精神和人道情怀”错误,第二段“一方面,是仁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看不出来两者之间的比较。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并重点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错误,文章主要是“公共性”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比如“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学公共性的品质”错误,不全面,第一段“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表现自已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可知还要“表现自已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B项,“……对中国文学写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错误,第二段“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天下为公’的观念。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可知不一样。D项,“……看重的是写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错误,无中生有,最后一段相关信息“可以说,正是屈原、司马迁和杜甫他们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时代的‘公共生活’,以中国人特有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来写作,来建构中国文学自己的“公共性”,并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才使我们的文学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可知中国文学作品“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所以受欢迎。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10、1.编年体2.之于同“避”粗疏,这里是不谨慎的意思使……结怨3.D4.D5.(1)让军队疲劳地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还没有听说过。(2)晋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副将。6.参考:外柔内刚的外交辞令。郑商人弦高途中遇到东征的秦军,为了让秦军意识到郑对秦的侵犯是有戒备的,故意伪称是郑派来途中犒劳秦师的,以“敢犒从者”这句话透露郑已有准备之后,又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言词上是表示郑国对“进驻”的秦军的谦恭,实际上是显示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Ⅰ的《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的题。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识记重要的文言词语,二是要学会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推断含义。(1)“穆公访诸蹇叔”,意思是秦穆公向蹇叔请教这件事。“诸”,兼词,之于。(2)“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意思是(这)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辟”通“避”,躲避。(3)“无礼则脱”,意思是无礼就粗心大意不谨慎。“脱”粗疏,这里是不谨慎的意思。(4)“彼实构吾二君”,意思是他们正是挑拨离间秦晋两国国君的人。“构”,使动用法,使……结怨,挑拨离间。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平时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学会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要选出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项,“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中“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之”动词,到。二者用法意义不同。B项,“公辞焉”中“焉”,代词,代指蹇叔的意见;“盘盘焉,囷囷焉”中“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者用法意义不同。C项“左右免胄而下”中“而”,连词,表修饰,可不译;“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中“而”,连词,反而。二者意义不同。D项,“其谁不知”中“其”,副词,难道;“其为死君乎”中“其”,副词,难道。二者用法意义相同。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本题要求选出与“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使出师于东门之外”为状语后置句,语序为:使于东门之外出师,意思是派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A项,“得复见将军于此”,语序应是“得复于此见将军”,状语后置,与例句相同。B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语序应是“其闻道也固乎吾先”,状语后置,与例句相同。C项,“掭以尖草”,语序应是“以尖草掭”,状语后置,与例句相同。D项,“拘于虚”,“于”表被动,意思是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被动句,与例句不相同。故选D。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1)劳,使……疲劳;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的国家;(2)衰绖,丧服;墨,把……染成黑色;戎,兵车;右,副将。6.本题考查赏析文言文语言的能力。实际考查的是在外交场合语言的运用,得体、含蓄、刚柔相济的话语,有时会化解一场血腥的战争。如本文,弦高在“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之后说:“寡君闻君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其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意思是,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大军将要从我国经过,仅派我带来这些礼物,慰劳你们的士兵。我们郑国虽不富裕,但为你们大军来此逗留作客,以准备好给你们提供粮草给养,并承担保卫工作。秦国军队明明是为袭击郑国而来的,弦高却不与点破,用“闻君子将步师出于敝邑”,轻轻一笔带过,不说我们将做好准备,给你们以迎头痛击,却热情地表示“敢犒从者”。表面上说提供粮草和保卫的后勤安全工作我们会做,实际上警告对方,休要轻举妄动。假如打起仗来,我们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我们给养充分,能够坚持很长的时间。这些话使秦国的将领听了不寒而栗。所以孟明作了“攻之不克,围之不继”的判断,“灭滑而还”。弦高所说的句句是客气话,又句句是带刺的话,柔中有刚,外柔而内刚,口气谦恭,委婉得体。谦恭中带有自信,礼貌中含有尊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我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地派军队前来,他们的国都都是可以到手的。”秦穆公向蹇叔请教。蹇叔说:“让军队辛辛苦苦去偷袭远方的国家,这是我没有听说过的。军队辛苦劳累而气力衰竭,远国的君主又有了防范,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也一定知道。军队辛辛苦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产生怨恨的念头。而且行军千里,谁还不知道?”秦穆公拒绝蹇叔的意见。穆公召见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着对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可是看不到他们回来了!”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得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抵御我军一定是在殽这个地方,这里有两座大山。它南面的大山,是夏王皋的陵墓;它北面的大山,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的中间,我在那里收捡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就此向东进发。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国军队经过周王城的北门。战车上左右两边的士兵脱去头盔下车,但马上又跳上车去的共有三百辆战车的士兵。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这种情形,对周天子说:“秦军轻狂而无礼,一定要打败仗。轻狂就缺少谋略,无礼就粗心大意。深入险地却粗心大意,又不会出谋划策,能不失败吗?”秦军到了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要到周地去做买卖,遇到了秦军。他先送去四张熟牛皮,要用十二头犒劳秦军,说:“我们的国君听说大夫们将要行军来到敝国,让我冒昧犒劳您的部下。不富裕的敝国,作为您部下的久留之地,要是住下来,我们就准备一天的食用给养;要是离开,我们就准备一夜的安全保卫。”一面又派了接力快马向郑国报告消息。郑穆公叫人侦察杞子等人住的宾馆,原来他们已经捆扎行装,磨利兵器,喂饮战马。穆公派皇武子请他们离开,说:“各位大夫在敝国逗留久了,因此敝国的干肉、粮食、鲜肉和牲口也耗尽了。各位大夫将要离开了,郑国有个猎场苑囿,正像秦国有个猎场具囿一样,各位大夫猎取那里的麋鹿,也好让敝国休息休息,怎么样?”这样,杞子就逃往齐国,逢孙和扬孙逃往宋国。孟明说:“郑国已经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了。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就灭了滑国回去。晋国的先轸说:“秦国不听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让百姓劳累,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机会。机会不能失去,敌人不能放走。放走敌人,就会生出祸患,违背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攻打秦兵。”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反而去打他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先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国丧而哀伤,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秦国就是自己无礼,还有什么恩惠可言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一旦放走敌人,就是几代人的祸患。’我们为后世子孙着想,可以有理由对先君说了吧?”于是发布了起兵的命令,并迅速动员了姜戎的兵力。晋襄公染黑了丧服出征,梁弘替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回到晋国。于是染黑了丧服来安葬晋文公。晋国从这时候开始使用黑色的丧服。文嬴请求释放孟明等三位大将,说:“他们正是挑拨离间秦晋两国国君的人,我们国君如果把他们抓住,吃他们的肉也不解恨,您何必屈尊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接受刑戮,使我们国君的心愿得到满足,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11、1.法有所损益时有所不同2.通过类比证明当时间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度也要随之而变化,否则会酿成大错。3.A4.A5.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先从正面提出“先王之法不可法”的观点,提出“察今”的中心论点;作者指出明晓事理、懂得事物发展规律的人能够“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再用日常生活中三件推理正确的事实作例证,生动具体地说明人们是能够察己知人、察今知古的;“循表夜涉”从反面阐明拘泥旧例旧法而不察今的危害,对照鲜明有力,类比的运用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说得明自精达,十分透辟。【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准答题区间,阅读相关内容,勾画重要语句分析作答。本题要求为“第①段中作者分别从哪两个方面阐述了不可法先王之法的理由”,根据“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可知“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补删减它,也还是不能取法它”,由此可概括出“法有所损益”;根据文本“东夏之命,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可知“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它”,由此可概括出“时有所不同”。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先了解典故的内容,再结合上下文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第三段运用了“循表夜涉”的典故,该典故的大意是“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以失败告终”文中“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揭示了运用该典故的目的,将二者进行类比,意在强调“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运用典故深入浅出,说理生动透彻,论述了当时间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随之改变的观点。3.本题考查筛选和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选项与原文,仔细对应分析。本题要求为“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说明法令为什么需要因时变化的一组是”。本题③“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讲述的是变法的内容,与题干无关;⑤“故治国无法则乱”,讲述的是法对治国的重要作用,与题干无关。因此排除包含③或⑤的选项。故选A。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辨析。本题B项,“文章认为‘察今可以知古’,因为上古时代与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并没有不同”表述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文中意思是想表达“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文中想说的是古今道理一致,并不是“上古时代与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并没有不同”。选项曲解文意。C项,“文章认为完全依赖法律制度来治理社会、维护安定,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无中生有。文中相关表述为“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时代变了,用先王的法令制度治理国家是可悲的”,选项曲解文意。D项,本文并不是通过批判先王之法,阐述了制定法律制度必须从当前实际出发的道理,作者对先王之法并无批判之意,只是认为先王之法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现在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应当的。故选A。5.本题考查分析文中论证方法的能力。考生应熟悉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文本,举例说明并分析其效果。文中第三段“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运用“循表夜涉”的典故与“法先王之法”进行类比,形象生动地阐明拘泥旧例而不察今的危害;“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这是举例论证,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具体论证察己知人、察今知古的道理,使说理透彻,深入浅出。此外文章开头提出“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虽可得,犹若不可法”,文中“循表夜涉”的做法与之形成对比,对比论证强调应“法先王之法”的危害。【点睛】参考译文:国君为什么不取消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它不可能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补删减它,也还是不能取法它。东夷和华夏各国的政令,从古到今的法规,从语言到规范相差很大。所以,古代的政令与今之法令不相通,今之法大多不合乎古之法规。不同习俗的民众,也与此类似,他们的欲望相同,但做法殊异。说话口气不相通晓,就连舟衣车冠、滋味声色也不相同。人总是自以为是,否定别人的意见。天下之学者多诡辩,言辞犀利而颠倒是非,不求其实,以相互诋毁为要务,以战胜对手为能事。这样的先王之法,如何能够取法。虽可得,但不可取法。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从人出发,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调味的好坏。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像这种情况。时代已经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塑料片材生产线的能效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信号设备在智能电网需求响应与负荷管理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国际货代与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考核试卷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8课时圆的面积(二)课件
- 结肠癌造瘘后期护理
- 院内血糖管理
- 初中生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实践考核试卷
- 乐器行业军警市场开发考核试卷
- 防雷电安全用电
- 加替沙星治疗非淋
- 大学生就业21问-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2024年普法学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套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计算练习凑十法、破十法、借十法、平十法
-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版)
- 创办精神病医院申请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完整版)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单词表(带音标)
- MOOC 国际商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 作家协会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3篇
- 2024征信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