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8-南昌二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其次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属特异性免疫D.其次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免疫的三道防线,分别为: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其次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详解】A、吞噬细胞在第一道防线中并不能发挥作用,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的,A错误;B、其次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胃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体内环境,B错误;C、第三道防线构成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正确;D、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其次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体液中的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故选C。2.实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血浆→靶细胞B.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D.【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详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故选C。【点睛】本题的学问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应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说明生物现象的实力。3.下列关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可能升降低B.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C.血浆的葡萄糖可以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D.血浆渗透压的髙低与蛋白质、Na+和Cl-的含量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血浆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及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关系。血浆是内环境的一部分,组织细胞与血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影响血浆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详解】葡萄糖被合成肝糖原,肝糖原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所以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含量可能上升或降低,A正确。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液中,所以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B正确。血浆的葡萄糖可以被肌细胞氧化分解,但是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髙低与蛋白质、Na+和Cl-等成分的含量有关,D正确。【点睛】留意点:肝脏是肝糖原和葡萄糖相互转化的中转站。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线粒体。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答案】C【解析】【详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C.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形成,如淋巴因子和抗体,或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D正确。故选C。【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人体的三道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实力,难度不大。【点睛】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2.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其次道防线是吞噬细胞、体液中杀菌物质,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般状况下,前两道防线可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5.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觉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觉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试验的其中一组比照组解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的可能性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探讨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究与创新是胜利的关键【答案】A【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觉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觉过程中,沃泰默试验分为三组,两组为比照组,一组比照是解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胜利的一个重要缘由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究和创新的精神。【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觉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A错误;B、沃泰默试验分为三组,两组为比照组,一组比照是解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B正确;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觉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D、斯他林和贝利斯能胜利的一个重要缘由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究和创新的精神,提出了体液调整的新途径,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整,识记促胰液素的发觉过程即可,易错点是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细胞分泌的,而不是胰腺分泌。6.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有很多高级中枢,限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B错误;
C、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如排便排尿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受高级中枢的限制,C正确;
D、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B。7.通过不同方法可分别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后代转变为以下基因型: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①②③④所用方法正确的排序是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育、细胞融合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育、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C.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D.诱变育种、花药离体培育、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答案】B【解析】【分析】常用的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比较原品种和新品种的基因型,可确定所采纳的育种方法。【详解】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转变为AABB,可以通过自交的方法,这是杂交育种的一个步骤;转变为aB,可以通过花药离体培育的方法;AaBBC比原品种多了一个C基因,应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变为AAaaBBBB,可以通过多倍体育种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故选B。【点睛】依据育种目标选择育种方案育种目标育种方案集中双亲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志向性状)使原品系养分器官“增大”或“加强”多倍体育种8.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状况变更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B.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C.假如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丢失D.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是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②是T细胞,③是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④是B细胞,⑤是病原体干脆刺激B细胞的过程,⑥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⑦是浆细胞。分析乙图: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的浓度,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详解】A、图甲免疫过程中有抗体产生,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B、细胞②为T细胞,能识别抗原,而细胞⑦为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实力,B错误;C、细胞②为T细胞,T细胞缺陷后会导致大部分体液免疫丢失,C错误;D、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的特点产生抗体速度快、数量多,主要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有关,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详细过程,能精确推断图中免疫的类型及各细胞或过程的含义;驾驭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能结合所学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9.下列与下丘脑作用无关的是A.对体温的相对稳定具有调整作用B.有调整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对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有调整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作为内分泌调整的枢纽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四部分,分别是:(1)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3)作为效应器的分泌功能;(4)作为神经中枢。【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整中枢,对体温的相对稳定具有调整作用,A正确;B、调整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B错误;C、下丘脑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其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作用于垂体,促进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故选B。10.下列叙述正确是A.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的根本缘由是DNA不同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缘由是多肽链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换C.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缘由是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生物进化的根本缘由是环境因素对各生物个体进行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根本缘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根本缘由是基因突变,B错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缘由是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C正确;生物进化的根本缘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D错误。11.下列关于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丢失引起的遗传病B.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但不会导致生物体死亡C.一个染色体组所含的遗传信息能限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D.多倍体植株经常是茎秆粗大、果实和种子较大,养分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加、倒位或易位等变更。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加或缺失的变更。【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错误;B、变异具有多害少利性,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B错误;C、一个染色体组含有限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全套遗传信息,C正确;D、多倍体养分物质含量增加,但养分物质的种类不会增加,D错误。故选:C。12.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病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限制B.从遗传病预防的角度动身,建议III1在怀孕期间进行胎儿的基因诊断C.若III2与III4结婚,后代患该遗传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D.III5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下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1/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学问,意在考察考生对学问点的理解驾驭和对系谱图分析实力。【详解】A、由Ⅱ可知父母都有病生出的女儿(Ⅲ3)没有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限制的,A正确。B、Ⅲ1有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显性杂合子,为了预防遗传病对其胎儿进行基因诊断比较可行,B正确;C、Ⅲ2与Ⅲ4都不患该病,说明没有该致病基因,正常状况下后代不会患该病,C错误;D、Ⅲ5是杂合子,与正常男性隐性纯合子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男孩的概率是1/2,故是1/4,D正确。故选C。13.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倍体植物不行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用相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纯合体C.育种过程中须要诱导染色体加倍的育种方式只有多倍体育种D.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中既有杂交也有用秋水仙素处理【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在育种过程中主要涉及染色体的数目变异,例如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其中多倍体育种经常运用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得染色体组的数目加倍,而单倍体育种的过程要经过花药离体培育和秋水仙素处理两个操作过程。【详解】A、三倍体的定义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内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A错误;B、单倍体育种时,若育种的个体是杂合的多倍体,则很有可能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多倍体的杂合子,B错误;C、在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经过花药离体培育后,单倍体植物须要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使得染色体组加倍,C错误;D、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中,须要在第一年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四倍体植株,后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收获三个染色体组的种子,D正确;故选D。14.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Dd,3对基因分别限制三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以下是培育该植物新个体的两种途径:途径①:植物→花粉粒→单倍体幼苗→个体I途径②:植物→花粉粒+卵细胞→受精卵→个体II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植物能产生8种基因型的花粉粒B.可用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个体IC.个体II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占1/8D.途径①可快速、简便地获得aabbdd个体【答案】D【解析】【详解】A.3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植物能产生23=8种基因型的花粉粒,A项正确;B.低温柔秋水仙素均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加倍,可用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个体I,B项正确;C.个体II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占(1/2)3=1/8,C项正确;D.途径①为单倍体育种,技术含量较高,该植物自交可快速、简便地获得aabbdd个体,D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推断D项为正确。错因在于只考虑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而没有考虑到单倍体育种要求的技术含量较高,该植物自交即可快速、简便地获得aabbdd个体。15.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像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更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更更大B.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C.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D.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详解】【详解】由图可知,随时间的增加,甲岛上种类增加较多,即其种群基因频率变更较大,形成了不同的差异和生殖隔离,可能是由于其环境变更较大,自然选择方向的变更导致其进化方向的多样性,故A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小岛后期,鸟的种类发生了不一样的变更,说明二者由于地理隔离,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也有所差别,并渐渐出现了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故B正确;由图可知,随时间的增加,甲岛上鸟类种类多于乙岛,但二者鸟类数量最终趋于一样,故C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两小岛上鸟的种类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所形成的种群基因库不止一个,故D项叙述错误。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本题答案为D。16.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患者应足够多B.探讨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C.不选择多基因遗传病调查是因其发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若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则可判定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答案】C【解析】【分析】1、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对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遗传病一般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选取的样本应当足够大;2、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要选取具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详解】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遗传病一般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选取的样本应当足够大,A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具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B错误;不选择多基因遗传病调查是因其发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正确;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不肯定是显性遗传病,要确定其遗传方式,还需绘制系谱图,再依据系谱图进行推断,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实力和推断实力;能独立完成“生物学问内容表”所列的生物试验,包括理解试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驾驭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试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7.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须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③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形成突触。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详解】A、a属于突触小体,在突触小体上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这个过程会释放神经递质,属于胞吐,消耗能量,A正确;B、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突触前膜的流淌性,B错误;C、突触间隙的实质是组织液,含有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C正确;D、当突触后膜兴奋,会产生动作电位,膜外表现为负电位,D正确;故选B。18.据调查,某校中学学生关于某性状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60%、40% B.86%、14% C.78%、22% D.92%、8%【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基因频率是指种群中某个基因占其全部等位基因之和的比例,由题干可以看出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只在X染色体上,因此在计算时须要考虑性别,该题给出了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在计算时,可将百分号干脆去掉,看成个体数来计算。【详解】该种群中计算XB的基因频率时,将基因型频率的百分号去掉,等同于个体数,因此XB的基因个数=XBXB×2+XBXb+XBY=42.32×2+7.36+46=138,种群中XB和Xb的总数=XBXB×2+XBXb×2+XbXb×2+XBY+XbY=42.32×2+7.36×2+0.32×2+46+4=150,因此XB的基因频率为XB/(XB+Xb)=138/150×100%=92%,Xb的基因频率为1-XB=8%;故选D。19.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缘由B.bc段Na+大量内流,须要载体蛋白的帮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加而不断加大【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缘由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缘由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帮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复原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肯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加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更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实力和推断实力,运用所学学问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0.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①只能运输到垂体并作用于垂体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削减D.体内渗透压较高时激素④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水分的重汲取【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可知,该题考察了甲状腺激素的调整和渗透压调整过程,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分级调整的特点,其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又可以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调整。【详解】A、激素调整具有随体液运输特点,其可以运输至全身,A错误;B、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不能作用于下丘脑,B错误;C、在寒冷调整中,机体会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提高产热,细胞代谢增加,产生的水多,尿量增多,因此①②③分泌均增加,④的分泌削减,C错误;D、激素④为抗利尿激素,其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水分的重汲取,D正确;故选D。21.人是恒温动物,在肯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更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整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整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削减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尿量增加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整:(1)体温调整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动态平衡散热;(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削减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燥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体温调整中枢在下丘脑,冷觉等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削减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由于a1=b1、a2=b2,因此b1>b2,B错误;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尿量增加,C正确;D、低温下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B。22.如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更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B.4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上升C.随着曲线b上升,血糖浓度不断上升D.若在安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更可用曲线b表示【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渐渐削减而胰高血糖素含量渐渐上升,故曲线a表示胰岛素浓度的变更,曲线b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更。随着曲线a胰岛素浓度的下降,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速率下降,A项错误;4
h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较高,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浓度,所以此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上升,B项正确;假如随着曲线b胰高血糖素浓度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上升,则胰岛素浓度也会上升,与图示不符,因此,依据图示可知此时血糖浓度保持稳定,C项错误;若在安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分泌削减,故胰岛素的浓度变更可用曲线a表示,D项错误。23.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假如注射促胰液素,则血液流经如图所示的组织后,血液中的胰蛋白酶含量会增加B.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要经过6层生物膜C.假如血糖浓度过高,流经如图所示的组织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D.正常状况下,A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B液【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而胰液属于外分泌液,分泌到消化道中去,A错误;红细胞中的氧气要先穿过1层红细胞膜,再穿过2层血管壁细胞膜,再穿过1层组织细胞膜,最终穿过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B正确;假如血糖浓度过高,流经如图所示的组织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会增加,C错误;据图分析,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血浆的蛋白质含量较高,D错误。24.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上升,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上升,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整及其实例(血糖调整)等相关学问。理清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功能、血糖调整过程、激素调整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关键。【详解】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上升,给细胞传达一种调整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供应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汲取导致血糖浓度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上升,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点睛】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供应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更。25.图为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细胞产生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③的分泌量干脆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调整B.当饮水过多或血液中水分增加时,①的分泌量会增多C.②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的神经递质D.在大多数状况下,产生④的细胞是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可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重汲取水增加导致尿量削减,促性腺激素可以作用于性腺,引起性激素的分泌,激发并维持其次性征,B细胞可以接受淋巴因子的刺激增值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详解】A、③是促性腺激素,它的分泌量干脆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整,A错误;B、饮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削减,B错误;C、骨骼肌战栗属于体温调整中增加产热的途径,此时下丘脑充当体温调整中枢,接受上亿个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传递兴奋,C正确;D、④是淋巴因子,在体液调整过程中由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错误;故选C。26.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特点确定诱变育种时须要处理大量的材料B.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C.一般小麦的花粉离体培育得到的是三倍体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缘由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所以在诱变育种时须要处理大量的材料,A正确;B、杂交育种利用的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只能产生新性状,B错误;C、一般的小麦的花粉离体培育得到的是单倍体,C错误;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缘由是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D错误。故选A。27.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猛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B.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内环境的变更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整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1、血浆中含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使其pH维持稳定。2、单细胞动物可以干脆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详解】在猛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血浆中pH值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干脆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内环境的变更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自动地调整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稳态,D正确。故选D。【点睛】了解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整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假如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B.假如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C.假如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D.假如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水盐平衡调整、神经调整的相关学问的识记和理解实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图中箭头所隐含的关键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学问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学问的整合和迁移。【详解】在二次免疫中,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假如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A正确;在初次的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少数抗原可干脆刺激B细胞,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假如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B正确;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加,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从而削减尿量,假如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均代表抗利尿激素,C正确;假如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在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上都是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但在神经中枢的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29.下图为某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F的存在,导致兴奋在此反射弧中双向传导B.当兴奋传到C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刺激A不肯定能引起D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3个【答案】C【解析】F的存在,只是导致该反射弧参加的调整中有反馈调整,不是说兴奋就可以在突触处双向传递,A错误;当兴奋传到C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由于刺激须要达到肯定的强度才能产生兴奋,所以刺激A不肯定能引起D处兴奋,即膜外电位不肯定会变更,C正确;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4个,三个神经元分别是C、D、F,一个效应器细胞E,D错误。3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及化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A.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进化学说的是达尔文,他的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达尔文观点,自然选择确定进化方向是达尔文的观点C.现代进化学说和达尔文都认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青霉素的运用不是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的根本缘由,但青霉素会使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答案】A【解析】【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地球上全部的生物都不是神创建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全部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肯定的内在联系,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说明.其次留意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进化学说的是拉马克,A错误;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自然选择确定进化方向是达尔文的观点,B正确;C、现代进化学说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达尔文观点是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D、青霉素的运用不是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的根本缘由,但青霉素会使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青霉素起到筛选的环境作用,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31.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试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据图分析回答:(1)途径4获得品种D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理论依据是_________。(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纳途径_____,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所获得品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3)品种C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缘由是?_________。【答案】(1).诱变育种(2).基因突变(3).2(4).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5).HHRRhhRRHHrrhhrr(6).4(7).否,存在生殖隔离【解析】【分析】生物体的育种方式常见的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主要经过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处理后使得试验对象产生基因突变,从而筛选出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一般经过花药离体培育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育种一般经过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判定途径1为杂交育种,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途径3为诱变育种,途径4为多倍体育种。【详解】(1)途径4中的处理方式运用了射线处理,可以判定为诱变育种;该育种方式的理论依据为基因突变;(2)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尽快”,可以推断考察的育种方式应采纳途径2单倍体育种,缘由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由于该番茄的基因型为HhRr,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会产生4种花粉,分别为HR、Hr、Hr、hr;染色体加倍以后可以形成HHRR、hhRR、HHrr、hhrr。(3)途径3中将叶肉细胞培育成一个植物,后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可以推想品种C为四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而品种B为二倍体,与B为不同的物种,因为存在生殖隔离。【点睛】该题的重点为各种育种方式的考察,能通过图示中每一种育种途径中的关键词和重要途径来判定育种方式,是本题的突破点。3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在19世纪之前,体色绝大多数都是浅色的.在20世纪中期,黑色的桦尺蠖却成了最常见的类型。请依据进化理论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依据拉马克的进化观点,桦尺蠖的适应特性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_。(2)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关于遗传变异的探讨,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化到__________水平,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等问题的探讨,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为基本单位。(3)1870年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SSl0%、Ss20%、ss70%,黑色基因S对浅色基因s为显性。工业发展导致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削减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那么1871年桦尺蠖的S基因、s基因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4)利用基因频率计算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时,须要在五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请写出其中随意两个: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进废退(2).获得性遗传(3).基因(4).种群(5).23%、77%(6).种群特别大(7).全部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或没有突变;或没有选择;或没有迁移)【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进化的相关考点,依据进化理论的发展,拉马克是第一个提出进化理论的人,同时他认为生物的特征遵循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其次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局限在个体水平。后总结出现代生物的进化理论,提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供应原材料,自然选择确定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详解】(1)拉马克的学说中认为适应性特性的产生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提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在基因水平上去探究进化的实质;并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依据题文“桦尺蠖种群基因型频率如下:SSl0%、Ss20%、ss70%”可知,该题给出了各基因型频率,可将百分号去掉,将其看作是个体数,所以假设1870年时SSl0个、Ss20个、ss70个,一年以后浅色个体每年削减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色个体变为ss=70×0.9=63个,深色个体SS变为10×1.1=11个,Ss个体变为20×1.1=22个,所以1871年S基因频率为(11×2+22)/(11+22+63)×2=23%,s基因的频率为1-S=77%。(4)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时须要满意五个条件,分别为:①种群足够大;②全部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③没有突变;④没有选择;⑤没有迁移。【点睛】该题的难点在于基因频率的计算,现总结如下:(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干脆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33.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A代表_________,E代表___________。(2)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______________的状态。【答案】(1).内环境(2).血浆(3).泌尿系统(4).神经-体液-免疫(5).相对稳定【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的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又与各种系统之间建立联系维持机体对养分物质的需求和对代谢废物的排出。【详解】(1)虚线部分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也就是内环境;依据三者之间的物质转换关系可知,A代表血浆;E系统将尿素、尿酸和水排出体外,判定为泌尿系统。(2)内环境维持稳定须要体内的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稳态的定义是指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点睛】该题的易错点为内环境中三种物质的判定,依据箭头走向确定物质交换关系是本题的突破点,现总结如下:34.下图为人体下丘脑与部分内分泌腺或效应器功能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寒冷条件下,下丘脑能够通过促进_______(填图中字母)等激素的分泌,进而使人体产热增加;该过程的调整方式是_________。(2)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人体的尿量将_____。(3)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与相应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生理作用。若下丘脑和垂体细胞内该激素的受体异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缘由是_____。(4)合成类固醇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能够明显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加肌肉的力气,是目前运用频度较高的一类兴奋剂。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该类物质会引起雄性激素分泌下降甚至不育。欲利用小鼠验证长期服用该物质对雄性动物的性腺功能有抑制作用,写出试验步骤并预料试验结果。①试验步骤:第一步:选取______的成年小鼠若干只,分别测定记录每只成年小鼠的雄性激素浓度。其次步:每只小鼠均正常进食、进水,同时______。第三步:①连续给药两周后,测定记录每只小鼠的雄性激素浓度。②预料试验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担保合同模板3篇
- 《品牌营销战略》课件
- 会议中心墙纸装饰协议
- 2024年度通信设备融资租赁担保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度水产养殖专用种苗委托培育及供应合同3篇
- 国防工程桩基机械施工合同
- 医院医疗器械捐赠合同样本
- 医疗美容经销商协议
- 建筑设备租赁施工合同
- 农村林地租赁合同:林业观光旅游
- 2024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课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国花岗岩花料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EASL-EASD-EASO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幻灯
- 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练习(加答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3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第2节 第2课时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晶体结构的复杂性教案 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 初中主题班会人际交往
- 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 第10部分:油田开发工程
- 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1
- Unit 6 教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Visio商业图表制作分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商学院
- 竞争性谈判工作人员签到表及竞争性谈判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