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河口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达州市河口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达州市河口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达州市河口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达州市河口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达州市河口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小题。(16分)奥斯威辛的风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方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绞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魇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15.请联系上下文分析,选文第二段在我提出“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的要求时,翻译胡佩芳大姐为什么没有接话茬?(2分)

16.选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理解这“奥斯威辛的风”的。(6分)

17.第五段中“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8.文末最后一句话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例说明。(5分)

参考答案:15.(1)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2)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16.(1)奥斯威辛的风常常是“陡然”来到,狂风大作;寒气袭人,在高天咆哮;具有“愤怒”、“狂暴”的气势;发出“嚎叫”、“呻吟”的声音。(3分)

(2)奥斯威辛的风既是自然界的狂风;也是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也是人们心底的风暴。(3分)17.“心底”陡然出现的诗句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的痛心的情感。(3分)18.奥斯威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的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比如中国南京的大屠杀纪念馆,能让国人更团结一致,渴望和平。(理解3分,举例2分)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沈从文的文学传奇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辞世,他并没有写完他传奇人生的最后一笔。沈从文成长为著名作家之路具有传奇的色彩。从郁达夫《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中那个穷困潦倒的主人公到北方文学的重镇和京派作家的领袖,从小学毕业生和被大学拒之门外的投考者到北京大学教授,在童话中最常见而在现实中很少发生的丑小鸭变成天鹅和灰姑娘嫁给王子的故事,这种奇迹终于在沈从文这里闪现了。1924年,沈从文开始以“休芸芸”等笔名在北京《晨报副刊》《现代评论》等报刊发表作品,成为新文学的“第一个职业作家”。1928年,随着文化中心的南移,沈从文也从北京来到了上海,以几乎每月一本书的生产速度为当时新兴的小书店供稿,成为著名的“多产作家”。由于胡适等人的引荐,他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1933年,他重返北平,从学衡派吴宓手中接收了《大公报·文学副刊》。《大公报·文艺副刊》体现了沈从文以及“京派”的文学主张,对于北方的文艺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并且由对上海的作家发难,挑起了“京派”与“海派”的论战。正如沈从文在《从现实学习》中自述的那样,他的成功“是适之先生尝试的第二集,因为不特影响到我此后的工作,更重要的还是影响我对工作的态度,以及这个态度推广到国内相熟或陌生师生同道方面去时,慢慢所引起的作用。这个作用便是‘自由主义’在文学运动中的健康发展,及其成就。”沿着“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京派”以及自由主义文人集团的发展脉络,沈从文最终归纳为共同的流向。沈从文是一部传奇,同时,他的创作也是不同于现代主流小说的传奇。与现实主义对于文学的“认识”作用的强调相反,他不是要使我们去接近现实,去“认识”现实;而是要给我们一些色彩,一些音乐,一些故事,一些使我们脱离现实苦难的美丽梦境。193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集《湘行散记》使沈从文达到了他创作的高峰。这是他最美丽的作品。与诸如丁玲的《水》、茅盾的《子夜》、洪深的《五奎桥》等运用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描写中国城市和农村的骚动和崩溃的现实主义的小说和戏剧以至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的《一九三一年》不同,沈从文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的作品体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情调和创作态度。正如他在《(长河)题记》中所说的,“特意加上一点牧歌的谐趣,取得人事上的调和”。沈从文是中国现代罕有其匹的富有惊人的艺术才华和葆有纯粹的艺术感觉的艺术家,他以一种特殊的艺术眼光而不是道德政治的眼光来看一切,他的创作使一直受到道德、政治的范围和以“风雅”“风骨”为极致的文学正统获得了某种解放。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说: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我看一切,却并不把那个社会价值搀加进去。估定我的爱憎。我不愿问价钱上的多少来为百物作一个好坏批评,却愿意考查它在我官觉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宇宙万汇在动作中,在静止中,在我印象里,我都能抓定它的最美丽与最调和的风度,但我的爱好显然却不能同一般目的相合。我不明白一切同人类生活相联结时的美恶,换句话说,就是我不大能领会伦理的美。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20年前我曾经吟颂过沈从文的名句:“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受用。”我们感谢沈从文在那天崩地陷、满目疮痍、率兽食人、鲜血淋漓的丑恶和腐烂的时刻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精致美丽的图画和传说;然而,我们在沉醉和流连忘返的同时又觉到一种非人性的残忍。正如朱光潜的美学所指示的那样,美感离不开距离,美感必须摆脱联想。所以,读沈从文最好也是没有历史阴影和联想的在新鲜的阳光下的少男女少们。(根据旷新年《沈从文的文学传奇》改写)19.文中谈到了沈从文哪些方面的传奇?(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20.文章引用了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说的一段话,起到了哪些作用?

(5分)21.作者认为:“读沈从文最好也是没有历史阴影和联想的在新鲜的阳光下的少男少女们。”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参考答案:19.(4分)人生经历传奇、文学创作传奇、思想理论传奇(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20.(5分)①作为论据,用以证明前文所讲的沈从文是“以一种特殊的艺术眼光而不是道德政治的眼光来看一切”的论断。②引用传主的话,让读者直接聆听传主的心声,显得真实自然。③转换叙述角度,使行文更活泼,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5分)21.(6分)答案示例:我认同作者的观点。(1分)沈从文的作品不同于强调接近和认识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在创作中总是用一种超越伦理道德的眼光去捕捉世界最美丽最调和的风度,营造一些让我们脱离现实苦难的美丽梦境。(2分)对于饱经沧桑的人来说,沈从文的作品总让人在沉醉的同时又觉到一种非人性的残忍。反之,沉浸在美好生活中的少男少女们似乎更容易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获得一种纯粹的美的共鸣与享受。(3分)因此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如果没有分析,仅答“认同”则不给分。)若从否定作者观点的角度作答,能结合文本,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答题示例:我不认同作者的观点。(1分)沈从文的作品不同于强调接近和认识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在创作中总是用一种超越伦理道德的眼光去捕捉世界最美丽最调和的风度,营造一些让我们脱离现实苦难的美丽梦境。(2分)对于饱经沧桑的人来说。沈从文的作品总让人在沉醉的同时又觉到一种非人性的残忍。这种“残忍”将会让人更好地“认识”现实,从而更加坚定对沈从文笔下的美丽调和梦境的向往和追求。(3分)因此我认为,沈从文的作品不一定要少男少女才能读,饱经沧桑的人读沈从文也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如果没有分析,仅答“不认同”则不给分。)

略3.(9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6-8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6.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D.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利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可以说,是科学家和政府造就了科技黑箱。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使用者如果从头学习操作科技黑箱,就不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这样,科学技术就会使科技黑箱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参考答案: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杨畋,字乐道。进士及第。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殿中丞,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及战孤浆峒,前军衄,大兵悉溃,畋踣岩下,藉浅草得不死。卒厉众平六峒,以功,迁太常博士。未几,坐部将胡元战死,降知太平州。岁余,贼益肆。帝遣御史按视,还言:“畋尝战山下,人乐为用,今欲殄贼,非畋不可。”乃授荆湖南路兵马钤辖。贼闻畋至,皆恐畏,逾,岭南遁。又诏往韶、连等州招安之。乃约贼使出峒,授田为民,而转运使欲授以官与赀,纳质使还。蛮平,愿还旧官,改知随州。召还,复起居舍人,入为三司户部副使,迁吏部员外郎。奉使契丹,以曾伯祖业尝陷虏,辞不行。河北旧以土绢给军装,三司使张方平易以他州绢。畋既同书奏闻,外议籍籍,又密陈其不可。久之,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上言:“愿择宗室之贤者,使侍膳禁中,为宗庙计。”旧制,内侍十年一迁官。枢密院以为侥幸,乃更定岁数倍之。畋言:“宜如文武官僚例,增其岁考。”遂诏南班以上仍旧制,无劳而尝坐罪徒者,即倍其年。议者谓畋以士人比阉寺为失。畋出于将家,折节喜学问,为士大夫所称。初,山下讨蛮,家问至,即焚之,与士卒同甘苦,故屡破诸峒。及用之岭南,以无功斥,名称遂衰。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特赐黄金二百两。

(节选自《宋史·杨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B.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C.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D.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必发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居舍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于内史省,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出入,也称官禁。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但庶人不能设庙;也是王室或国家的代称。D.岁考,古代每三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除四书五经、五言六韵外,晚清还有策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畋剿贼有功,官职升迁。庆历三年,杨畋担任殿中丞,亲自率领士卒深入峒地讨伐盗贼,虽经挫折,最终平定了六峒,因战功卓著升为太常博士。B.杨畋善听意见,顾全大局。三司使张方平不用土绢做军装的事,杨畋本来是报请皇帝认可的,但因为朝廷外部的议论,他又秘密地上奏陈述不能做的原因。C.杨畋敢于直言,遭受非议。杨畋上书对宦官升迁之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当时有人议论说杨畋把宦官和朝中文武大臣相提并论是有失礼节的行为。D.杨畋带兵有方,屡败贼寇。杨畋讨伐蛮人时,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如果有家里的来信,就随即烧掉不看,以免影响自己和军心,所以多次打败贼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约贼使出峒,授田为民,而转运使欲授以官与赀,纳质使还。(2)遂诏南班以上仍旧制,无劳而尝坐罪徒者,即倍其年。参考答案:10.B

11.D

12.B

13.(1)杨畋于是与盗贼约定让他们出峒,拨给他们土地耕种,让他们做农民,但转运使却要给予他们官职和钱财,让他们派出人质后就将他们全部放回。(2)于是诏令南班以上仍按照旧有制度十年一升,没有功劳而因罪受罚的,延长一倍年限。【《宋史·杨畋传》】作者:脱脱

朝代:元10.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解答。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结尾部分,说的是杨畋谨慎清直的性格及表现,“每奏事”的主语应是杨畋,所以“每奏事”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再比较BC两项,“自奉甚约”意思是自己的生活很节俭,而“自奉甚约为郡”的意思则说不通,据此可排除C项,确定答案为B项。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D项,“岁考”在本文中是指每年对官吏的考核。“岁考”在古代有两种意思,(1)指古代每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2)指明代提学官和清代学政每年对所属府、州、县生员、廪生举行的考试,凡府、州、县的生员、增生、廪生皆须应岁考。12.试题分析:B项,“杨畋本来是报请皇帝认可的”错误,原文有“畋既同书奏闻”,意思是杨畋已经一同签署奏章上报,不是说同意张方平的做法。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本题所给四个选项的信息分布于选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就会发现B选项与原文不符。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把两个句子放回到语境中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进行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1)“乃”,于是,就;“为”,作为,成为;“赀”,钱财;“纳质”,派出人质。(2)“旧制”,按照旧有制度;“坐”,因为;“倍”,延长一倍。参考译文:杨畋,字乐道。考中进士。庆历三年,湖南瑶族人唐和等人抢掠州县,杨畋升任殿中丞,专门负责捕捉盗贼。他招募勇士,深入峒地追击。但是,南方人长时间没有打过仗,士兵大多胆小害怕。等到在孤浆峒作战时,因为前军失败,大军全部溃败,杨畋就跳到岩石下,有幸凭借浅草遮掩才没有死亡。最后,督责士兵平定六峒,因功劳升任太常博士。没有多久,因为部将胡元战死,降职任太平州知州。一年后,盗贼更加猖獗。皇帝派遣御史前往巡视,回来说:“杨畋曾在山下与贼寇作战,众人都乐意接受他的使用,现在要歼灭贼寇,非杨畋不可。”于是委任荆湖南路兵马钤辖。盗贼听说杨畋到了,都很恐慌,都越过岭南逃走。又诏令杨畋前往韶、连等州招安他们。杨畋于是与盗贼约定让他们出峒,拨给他们土地耕种,让他们当农民,但转运使却要授给他们官职和钱财,让他们派出人质后就将他们全部放回。南方贼寇平定后,杨畋希望官复原职,改任为随州知州。召回朝廷,再任起居舍人,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升任吏部员外郎。奉命出使契丹,因为曾伯祖杨业曾被契丹所害,推辞前往。河北以前用土绢置办军装,三司使张方平换用其它地方的绢。杨畋本来已经一同签署奏章上报,朝外议论纷纷,杨畋又秘密上奏陈述这样做不行。很久以后,提升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读。上奏说:“希望挑选宗室中的贤者,让他在宫中侍奉皇上用膳,以便将来立为皇储。”按照原来的制度,内侍十年升一级官职。枢密院认为太快,就改为二十年升一级官职。杨畋说:“应该像文武官员那样,增加每年的考核。”于是诏令南班以上仍按照旧有制度十年一升,没有功劳而因罪受罚的,延长一倍年限。评论者认为杨畋以士人比宦官不妥。杨畋出身将门,改变志向喜爱学问,被士大夫称道。当初,在山下征讨南方贼寇时,家信到,便立即烧掉,与士兵同甘共苦,所以能够多次打败各峒贼兵。等到任职岭南,因无功被降职,声誉降低。性情谨慎清直,每次上奏朝廷,一定都打开奏章的封套多次后才呈送。生活很节俭,在州接待客人,即使是监司到来,也不过是几样菜蔬果品而已。去世时,家里没有积蓄,朝廷特意赏赐给二百两黄金。5.

参考答案:9.A(逋:拖欠)

10.C(C因为,介词;A却/是;B并列/因果;D如果/你)11.D(①表现廉洁④侧面表现⑥侧面表现)12.C(不是因反对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而险些被处分,而是反对停止捐款人必须经过保举才能升官的做法)13.(1)有时(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劝说,以至儿子搀扶着父亲回去,很好地侍奉父亲。(共3分,“谕”“掖”“事”各占1分)(2)(陆陇其)督促百姓疏通卫河,百姓开始很有怨言,认为开挖无水之河而使百姓疲惫不堪。(共3分,“浚”“颇”“病”各占1分)(3)陆陇其任官时间不长,不了解情况,的确应该受到处罚,但是作为言官可以原谅。(共4分,“察”“诚”“处分”“贷”各占1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然迫逼,令其转徙

卒:通“猝”,突然B.太府之帛为殚

殚:竭尽C.帝嘉其直

嘉:赞赏D.从猎渭川,献诗以讽

讽:讽刺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为政养人之本也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①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C.①宋璟闻而叹曰

②王笑而不言D.①后皆有闻于时

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魏知古忠直进谏的一组是①不作无益害有益

②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③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

④从猎渭川,献诗以讽⑤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

⑥兼之者其魏公乎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等官职。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适逢造观,劳民伤财,他为此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C.魏知古曾多次受到皇帝嘉奖。在担任侍中期间,他多次受到封地和财物的赏赐。又因主持东都吏部选事,赐衣一套。此后皇帝待他恩意更厚。D.魏知古品格高尚,能推举贤能。他之前推荐的很多官员,后来都名噪一时。开元三年去世,宋璟听说后感叹他是正直和仁爱兼而有之的典范。13.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4分)(2)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4分)参考答案:9.D10.B11.A12.B13.(1)希望(陛下)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犯下的过失)得到补偿,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2)(突厥)弱小时就顺服,强大时就骄横不顺服,如果(他们)乘中原饥荒,窥视侵犯边塞,又凭什么来防备呢?试题分析:9.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讽:规劝。10.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A助词,的;主谓之间,不译

B连词,表目的,来

C连词,表顺承;表修饰

D介词,在;介词,表对象。11.解答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此题注意题干要求“全都表明魏知古忠直进谏”。12.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B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13.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愿”译为“希望”、“除”译为“停止”、“失”译为“过失”、“远”译为“多”。(2)句中关键词“骄逆”译为“强横不顺服”、“窥”译为“窥视”、“何以”译为“以何,凭借什么”。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阅读《魏知古传》注释翻译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正直)直有雅才,擢进士第(科举考试的等级)。以著作郎修(编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睿宗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以(因为)故(旧的,原来)属(下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适逢)造(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紧急)促(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古代)之(的)君(君主)人(名词作动词,统治百姓),必(必定,一定)时(时时,常常)视(注意、关注)人(百姓)之所勤(担忧、担心、忧虑),人勤于(为了……)食则(就)百事废(废除)’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fo,二声,乖戾,违背)百姓以从(通,“纵”,放纵)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根本)也。今为(wei,四声,替,给)公主造观,将以树(树立)功(功德)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通“猝”,突然)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剔除,消除)瓦,呼嗟道路。乖(违背)人事,违天时,起(兴起)无用之作(作为,劳作),崇(推崇,注重)不急之务(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交错杂乱的样子)。陛下为人父母,欲(打算)何(什么)以(用)安(使……安定)之?愿下(下达,颁布)明诏,顺(顺应)人欲(意愿),除(清除,去掉)功役,收之桑榆,其失(过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kan,一声,攻克,平定)翦(jian,三声,削弱,消灭)凶逆,保定大器(社稷),苍生颙颙(yong,二声,仰慕的样子)。以谓朝有新政。今风(风俗)教(教化)颓(坠落)替日(名次作状语,一天天)益(更加)甚(严重),府藏空屈(jue,二声,尽,竭),吏员浸(逐渐,渐渐)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余利,引申为超过)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尽,竭尽),太仓之米不支(支付,供给)。臣前(先前)请(请求)停金仙、玉真,讫(通“迄”,到)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you,二声,由,从)兹向春,必甚饥馑(饥荒),陛下欲何(什么)方(方法)以(用)赈(赈灾)之?又突厥于(对)中国(中原)为患自久,虽(虽然)遣(派遣)使(使者)请(请求)婚(通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圆)骑肥,乘(乘机)中国饥虚,窥犯亭鄣(边塞的堡塞),复何(什么)以(用)防(防备)之?”帝嘉其直(耿直,正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跟从)猎(狩猎)渭川,献诗以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手(亲手)制褒(褒扬)答(答复),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遗憾)前(先前)赏(赏赐)薄(少),手(亲手,亲自)敕(下令)更(再)加(追加)百户,旌(表彰)其(他)著(显著)节(节操)。是(这)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因为)称职闻(闻名),优诏赐衣一副。自是(从此)恩意尤(特别)渥(优厚),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人名)古(古代)遗(流传)直(正直的典范),子产(人名)古遗爱(仁爱的典范),兼之者其(表推测口吻)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所荐洹(yuan,二声)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闻名)于(在)时(当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不同媒体在报道中往往对同一新闻事件有不同的关注点。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拟写新闻标题。(4分)国务院2月29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一五”以来,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大气中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持续下降。但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仍很突出,大气环境形势严峻。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高考资源网为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细颗粒物)等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会议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1)某环保机构的行业报纸,强调环保实绩和问题的标题: (不超过15字,2分)(2)《成都商报》关注民生的标题:

(不超过12字,2分)

参考答案:(1)大气防污有成效,问题仍突出(2分)

(2)我市今年将监测PM2.5(2分)

略8.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理解,让入耳目一新。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三句中任选两句)(6分)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另一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①假作真时真亦假另一看法:__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另一看法:__

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另一看法:__

参考答案:9.阅读下面文段,按照要求作答。第一使时间,法国着名大作家雨果为了赶写一部作品,必须集中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频紧的社交需要又使得他难以集中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于是,他想出一个方法,把自己的半边头发和胡须剪去,这样就可以不失礼节地谢绝一切亲友的聚会之类的活动,直到须发长齐为止。当然,等到须发长好后,他自然是将又一部辉煌巨著奉献给世界了。人雨果想出这一方法的思维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经历了一番推理。请补足以下的推理环节。(1)如果把半边头发和胡须剪去,那就可以不失礼貌地谢绝一切活动。(2)______________(3)所以,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如果谢绝一切亲友约会之类的社交活动,那就能集中所有时间和精力写完作品。

(3)(如果)把半边头发和胡须剪去,就能集中所有时间和精力写完作品。10.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翻译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精神?事实上,不懂法语的林纾和精通法语的王寿昌之间的合作,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向中国的读者挑明了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事实:翻译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合作。意味着翻译文学,或有不同时代的合作,或有不同文化的合作,或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也许正因为此,有关具体的翻译作品的质疑之声,总是

。当文学翻译从襁褓里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巨人之后,质疑之声也变得越来越响亮。多年来,总是有人

地强调时代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如何会在翻译的过程里伤害文学作品原作的精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之所以

,就是得益于差异的存在。我承认,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会让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这是不可避免的,(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是通过整体的力量体现出来的,一部成功的翻译文学作品也应该是整体的,就像有时候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犯上几个小错误,翻译家在翻译一部作品时也会同样犯上几个小错误,对此不必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绝如缕

喋喋不休

源远流长

拍案而起B.不绝如缕

滔滔不绝

源远流长

大惊小怪C.不绝于耳

喋喋不休

长盛不衰

大惊小怪D.不绝于耳

滔滔不绝

长盛不衰

拍案而起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意味着文学的翻译,或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不同文化的合作,或有不同时代的合作B.这意味着文学的翻译,就是不同时代的合作,不同文化的合作,还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C.意味着文学的翻译,就是不同文化的合作,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还有不同时代的合作D.这意味着翻译文学,就是不同时代的合作,或是人生经历的合作,或是不同文化的合作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断定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成功B.或许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判定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C.甚至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成功D.但是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参考答案:17.C

18.B

19.D17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绝于耳”指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这里指声音不断响在耳畔。用“不绝于耳”。“喋喋不休”指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滔滔不绝”指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说话很多,一说起来就像滔滔江水,连续不断。这里应选择含贬义的“喋喋不休”。“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所以这里用“长盛不衰”。“拍案而起”,一拍桌子愤然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也形容对反动势力不屈服。“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这里是不值得过分惊讶的意思。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