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

【高考命题方向】

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将新闻列入与传记、报告、科普文章并列的四种实用类阅读文本。从文本特征看,新闻、传记与小说都是叙事类文本,但新闻与传记是写实性的,而小说是虚构性的。新闻与小说、传记与小说的组合被认为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题的基本组合。可以预见,新闻类文本尤其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的考查必将成为命题者青睐的热点;从近期一些大市级模拟试题看,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考查的频率亦呈不断加大的趋势。

分析其命题方向,我们发现,人物通讯主要考查以下角度:

1.对人物通讯标题的特色及作用的考查。2.对塑造人物所选取的典型材料的分析。

3.对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分析。

4.对人物通讯塑造人物的意义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的理解。5.对人物通讯塑造人物的方法的分析。

6.对人物通讯的新闻价值与宣传效果的探究。

7.对具体文段内容、句子含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激情导入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描绘了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场景,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本文的标题就是出自这首诗,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和袁隆平的相关事迹。2.朗读课文,准确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件。

3.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拟写一句话新闻。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体会选材特点和细节描写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作家作品

1.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

《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诊断》、《生存方式》等。

2.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

(1)观看视频——人物事迹介绍

(2)观看视频——习近平主席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颁奖

1.英国《每日邮报》2019年7月17日报道: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了《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自2015年以来,全球饥饿人口已经持续上升了3年。2018年,全球有超过8.2亿人营养不良;非洲情况尤其令人不安,那里的饥饿率持续上升。在东非,约有30.8%的人口营养不良,是世界上饥饿率最高的地区。在亚洲,也有大约12%的人口正在面临饥饿。

2.“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何谈经济建设所以,谁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将无可辩驳地成为名垂青史的功臣。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举国瞩目,这是当时的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个人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3.走近人物

(1)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

袁隆平是个神话。“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人物格言: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人,是最不幸的人。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3)人生经历(袁隆平自己的语言):

我6岁时在武汉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太美丽了!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我从没有想过豪华的生活,对物质上的享受也看得很淡,因为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东西。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掌握文体知识:

(1)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同时通讯又具有二者没有的特点: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

(2)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

(3)人物通讯有三种类型:

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二)了解背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篇人物通讯。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篇人物通讯。

解题:

(三)解题1.正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的不仅是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且还隐含着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七律·到韶山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副标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四)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

稻菽(shū)___饥谨(jǐn)___田埂(gěng)___稻穗(suì)

掖(yē)着颁(bān)发阐(chǎn)明贬(biǎn)斥

一萸(dōu)___花蕊(ruǐ)籼(xiān)稻粳(jīng)米

分蘖(niè)_________撒(sǎ)播屏(bǐng)气淤(yū)泥

2.释义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饥:饥饿,饥荒。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喻做事谨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来的规定或限度。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五、深入文本: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学生展示信息:

四件事

根据小标题概括

(1).“曾记否的,到中流击水”——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2).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3).“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4).“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领“绿色革命"。

学生活动:

(1)学生分别朗读标画出来的句子。

(2)朗读后,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袁隆平的精神品质。

(3)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空白处。

(4)全班交流。2.学生成果展示:

袁隆平是一位

的实践者:的研究者:的捍卫者:的寻梦者。

专注敬业,严谨认真不迷权威,极具韧性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心怀天下,追求不止

3.方法指点

学生活动:

学生再读全文,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总结写好人物通讯的方法技巧。写好人物通讯要抓好两条线:

过程线: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

思想线:主题思想贯穿于人物典型事例中,反映事物本质意义。4.本文在选材上特点:

(1)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具体、典型事例,

(2)细节描写学生活动

(1)根据课文小标题提示,全班分成四个小组,一个小组精读一部分内容。

(2)研读角度:选材特点、选材原因、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四个小组长根据组内所获信息,交流、总结。自主合作:

四个小组分别展示(一)

典型具体事例

(1).1960年7月袁隆平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严谨认真,勇于实践)

(2).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

(严谨、创新、执着,不迷信权威)

(3).1964年7月袁隆平找到了雄性不育株。(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四个小组分别展示(二)

(4).1992年发表文章反驳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5).1993年主张对玉米稻大面积推广要持慎重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6).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有理想,有不息奋斗)

(7).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献身科研事业)

四个小组分别展示(三)

细节描写:

(1)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

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范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最后小组总结展示

好处: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丰满人物形象、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本文细致入微,精彩的细节描写,充分地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对科学热爱与专注。

六、自主探究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方面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明确:总共写了四方面:(1)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2)写他的学术品格: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3)写他的道德操守: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4)写他的理想志向: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2.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泥腿子专家"

明确:袁隆平为了实验,常年扎根试验田,如“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不正是农民的劳作写照吗而现在做这个的是袁隆平,所以说他是“泥腿子专家"。

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明确:(1)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2)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

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4.作者为什么说“袁隆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明确:这是全文结束部分的一个总结性语段。前一分句是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世界上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其他科学家放在同一水平,这也是对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赞美。他所作出的贡献与其他最优秀的科学家的发现一样,堪称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一定会取得辉煌的胜利。

5.“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问句

明确:这是文中用来引出袁隆平进行水稻研究背景的一个设问性语句。这句话引出了下

一段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背景。概括起来看,中国出现袁隆平

这样的科学家,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是历史赋予这位知识分子、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的责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灾荒

给袁隆平留下的刻骨铭心的印象,使他产生了不畏艰难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胆量。这句话还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6.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对我们尚在全力汲取知识的中学生来说,对权威又该持什么态度呢

明确:(示例一)中学生崇拜权威,并无不可。十几岁的我们,对人对事还做不到思考成熟,客观理性,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还未彻底塑成,正是应该向权威学习的阶段。那些书中现有的知识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千挑万选而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对我们来说就是权威,快速汲取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质疑,是建立在自身的丰厚积累上的,而

我们,目前正需要积累。

(示例二)中学生也应该如袁隆平一样尊重但不崇拜权威。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勇于质疑应该是我们必备的素质,这跟自身的知识积累多寡没有关系。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也还只是个毛头小子,但比萨斜塔的一次实验胜过权威上千年的声音;当人们对蜜蜂靠翅膀发出声音这一权威论断深信不疑时,聂利这个12岁的小姑娘却大胆质疑,最终确定蜜蜂发声是靠双翅根部下的两个小黑点。对待权威,可以尊重,但不可迷信。

七、合作探究

1.阅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学生活动:

(1)学生细读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

(2)抓住关键词“绿色革命"。

(3)和同学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成果展示:

这是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他做出的贡献与其他优秀的科学家发现的一样,堪称“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一定会取得胜利。

八、课堂练习

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

结合以下三段文字的具体内容,挖掘写作角度,和同学交流。

1.我从没有想过豪华的生活,对物质上的享受也看得很淡,因为我没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