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688-2016 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_第1页
DB34T∕ 2688-2016 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_第2页
DB34T∕ 2688-2016 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_第3页
DB34T∕ 2688-2016 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_第4页
DB34T∕ 2688-2016 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HYPERLINK2016-06-15发布2016-07-15实施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安徽宏泰交通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胡文友朱新实徐建东曹建伟陈展固何逢胜HYPERLINK 12相关规范及引用文件 2 34路基状况调查与评价 54.1一般规定 5 4.3检测与调查单元 5 54.5定点监测 4.6评价 6 85.1一般规定 85.2日常巡查 8 8 6.1一般规定 6.2预防性养护的内容 7路肩 7.1一般规定 7.2路肩横坡不适 7.3路肩冲刷松散 7.4路肩塌陷 8.1一般规定 8.2边坡处治 8.3边坡监测 9挡土墙 9.2挡土墙破损处治 9.4挡土墙沉陷处治 9.5挡土墙拆除重建 10排水设施 10.1一般规定 10.2排水设施淤塞 10.3排水设施破损 10.4排水设施塌陷 11特殊地区路基 11.1一般规定 11.2水网地区 11.3泥沼及软土地区 11.4膨胀土地区 11.5粉质土地区 11.6采空塌陷区 12路基局部改建 12.2局部改线 12.3纵坡调整 12.4路基加宽 13灾害防治 13.1一般规定 13.2路基防洪与水毁防治 2013.3冰害防治 2113.4雪害防治 2113.5地震防治 2114路基养护作业安全 14.1一般规定 14.3集镇街道段养护安全 2314.4山区公路养护安全 2414.5特殊季节的养护安全 25附录B滑坡治理措施表 26附录C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 27附录D路基及防护构造物水毁处治措施表 28条文说明 11.1为加强我省公路路基养护工作,统一和规范公路路基养护标准,提高公路路基养护质量和技术水平,制定本规范。1.2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县道以上公路路基的养护工作,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1.3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预防性养护,保持路基良好的技术状况。1.4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1.5遵守国家有关水土、环保、生态等相关法律法规。1.6应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1.7路基养护工程可按照规模大小、技术复杂程度等,分为小修保养、预防性养护、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建工程等五类。1.8应按照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等相关规定进行路基养护质量的评价。HYPERLINK22相关规范及引用文件凡是标注日期的规范及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规范,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以最新版本(包括修改本)适用于本规范。本规范引用的规范及文件不限于如下所列。2.《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3.《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075-94)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6.《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HYPERLINK33.7路肩Shoulder43.14挡土墙Retainingwall细粒土中粉粒(0.005~0.075mm)含量大于总质量50%,且塑性指数小于103.17滑坡Slide3.21翻浆Frostboiling3.24养护作业控制区Trafficcontrolzone54.1一般规定4.1.1路基状况调查与评价应依据JTGH20执行。4.1.3路基状况的检测调查应满足以下要求:1)路基技术状况评定所需数据的检测与调查频率每年至少一次。2)梅雨季节、冰雪期间、地质灾害发生后应增加专项检查。3)路基病害高危路段应定点监测。4.3检测与调查单元4.3.1路基状况检测或调查应以1000m路段为基本检查单元。4.4检测与调查方法4.4.1路基状况应按附录A规定的损坏类型进行实地检测与调查。宜采用便携4.4.2损坏范围的计量采用实地丈量或目测估计。4.4.3路基的检测与调查由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组织实施,也可选择专业检测机4.5定点监测4.5.1在路基损坏高危路段应实施定点监测,发现危险先兆,应及时处理。定4.5.2监测点应设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如:地基条件差、地形变化大等敏感64.5.3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现场条件,选择合理、有效的监测方法。4.5.4路基沉陷监测宜采用地表型沉降计,地表水平位移应采用水平位移桩进行监测。4.5.5高边坡和山体滑动的监测应采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水准仪、标桩、直尺或裂缝计等仪具对地表进行水平位移、垂直变形及裂缝监测;采用人工测量进行地下水位监测,以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评判边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有条件时,可采用测斜仪进行地下位移监测。4.5.6支挡结构物的监测应采用测斜仪、分层沉降仪、压力盒等仪器进行结构变形、应力监测;采用钢筋应力计进行锚杆的预应力变化监测,以评价锚杆的工作状态;采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测斜仪等仪具进行被锚固体的位移与地下水状态监测,以观测被锚固体的地表位移、地下位移及变形发展情况,判定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评价锚固工程安全状况。4.6评价4.6.1路基技术状况评价应以检查单元为基本单元。4.6.2路基技术状况采用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Cl)评价,按式(4.6.2)计算。GDisci一第i类路基损坏的总扣分,最高分值为100,按表4.6.2的规定计算;Wi—第i类路基损坏的权重,按表4.6.2取值;i一路基损坏类型。类型(i)损坏名称损坏程度单位扣分权重(Wi)1路肩不洁边沟不畅m2路肩损坏轻1重23边坡坍塌轻处中重4水毁冲沟轻处7中重5路基构造物损坏轻处中重6路缘石缺损m47路基沉降轻处中重8排水系统淤塞轻m1重处4.6.3路基技术状况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按表4.6.3规定的标准确定。评价等级优良中次差HYPERLINK85.1一般规定5.1.1应遵守月初有安排,月中有检查,月底有考核的养护制5.1.2养护检查采取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5.1.3日常巡查以基层养护作业组织为主体,实行每天对管养路段路基巡查至5.1.4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坚持和完善路基检查制度,对路基定期检查每年至5.1.5当发生对路基状况构成威胁的突发事件时,应对路基工程进行不定期检5.1.6在发生洪水、冰雪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有可能对公路路基及其附属5.2日常巡查5.2.1加强对巡查人员的培训,巡查人员应掌握巡查的内容和方法,具有一定5.2.2巡查人员必须着安全标志服,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5.2.4巡查的内容包括路肩、边坡、防护设施、排水设施等部分。5.2.5应详细记录损坏发生的具体位置,准确描述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汇5.3日常养护5.3.1路肩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以机械清扫为主,其他等级公路可人工或机械4)妨碍路肩排水的绿化应进行处理。清除杂草,定期修剪,草高不宜超过15cm。修剪时宜用割草机,不得使用除草剂。96)路肩上种植的农作物和堆放的杂物应及时清理,以利排水。2边坡上的垃圾应及时清理,并集中收集运往指定的地点,禁止就地焚烧6采用外包粘土的粉煤灰填筑路基,应加强防排水措施,出现病害应及时处理。8边坡骨架植物防护的框格内若出现冲沟,应填补后再绿5.3.3挡土墙3圬工挡土墙出现的裂缝、断缝如已稳定,应及时清除杂物,用水泥砂浆4挡土墙的表面出现风化剥落时,应将风化表层凿除,喷涂水泥砂浆保护排水设施1边沟、排水沟、截水沟以及暗沟(管)、渗沟(井)等排水设施发生堵2截水沟出现损坏时,应先将截水沟内的3排水设施的出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或建筑物,不能污染环境。6.1一般规定6.1.1贯彻路基预防性养护理念,遵循“治早治小,及时主动”的原则。6.1.2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针对季节性损坏规律,因地制宜,采取有效6.1.3应根据路基技术状况评价结果,预测可能发生的损坏,合理确定预防性6.2.1边坡稳定,坡长较短,坡面冲刷轻微,坡度缓于1;1,且宜于草类生长6.2.2边坡较稳定,坡长较长,坡面冲刷,坡度陡于1;1,经常浸水或长期浸6.2.3失稳侧滑的路基采用预应力锚杆(索)等措施加固。6.2.4路基局部轻微塌陷,或出现局部不均匀下沉时,采用注浆加固。6.2.5排水不通畅,路表雨后积水的路段,应完善排水设施。1)土路肩的横坡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整修。2)及时修剪、清理路肩及边坡上的杂草。3)检查清理涵洞堵塞物,保持排水通畅,洞口损坏部位应及时处理。4)检查边坡坡面状况,及时植草、补修,保持平整。5)检查防护设施,补修空洞、裂缝、滑移、坍陷等病害。1)检查挖方路段边坡有无渗水,如有渗水应当采取截永盲沟或保温暗沟(或导管)将渗流水分截断,导流出路基以外。2)检查清理排水设施,保持排水通畅。3)检查防护设施,补修空洞、裂缝、滑移、坍陷等病害,疏通泄水孔。4)及时清理路肩、边坡上的杂物。6.2.8陡坡路段的土路肩,易形成缺口、冲沟,应选用下列预防措施:1)设置拦水带加急流槽。2)土路肩硬化。3)土路肩人工植草。6.2.9易发生水毁坍方的路堑边坡上方已设置截水沟应及时清理,未设置截水沟时应增设截水沟。6.2.10易受冲刷的河滩、河岸路堤边坡应加强检查,发现问题时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护。6.2.11应经常对防护工程的外观、实体位置、台背填料、沉降缝、泄水孔等进行预防性养护。HYPERLINK7.1一般规定7.1.3有条件时,陡坡路段、交叉口处的路肩宜进行硬化或增设边缘带或路缘7.1.4硬路肩产生的损坏应参照同类型路面损坏处治。土路肩的横坡一般采用3~4%,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修整。土路肩横坡过大时,应采用合适的填料填补并整平压实;横坡过小7.3路肩冲刷松散7.3.2路肩出现松散、破损时,应及时修复。有条件的可增设护肩带,保护路7.4路肩塌陷7.4.1塌陷路肩应及时修复;对积水和淤泥及时排出和清除,并用与原路肩相7.4.2土路肩出现车辙、坑洼、塌陷、高低不平或存在残积物时,必须及时修HYPERLINK8.1一般规定8.1.1路基应边坡稳定,坡面顺适、无8.1.2定期检查路堑边坡上的危岩、浮石、坍塌体等的变动,发现问题及时处8.1.4对国家及省级认定的地质灾害点,边坡应进行适时监测和勘察,做好防8.2.1坡面冲刷1)土质坡面宜优先采用生态防护,可选用植草、客土喷播、骨架式人型六2)对于坡面风化、裂隙发育的石质坡面,宜采用工程-生态复合防护,也1)对于坡面表层轻度溜坍,宜采用合成材料加筋植草绿化防护,如采用三2)对于重度溜坍土质边坡,宜采用锚杆加固客土喷播或锚杆挂网客土喷播。3)对于重度溜坍石质边坡,宜采用锚杆加固厚层基材喷播防护、植被混凝8.2.3危岩、落石、崩塌1)危岩治理时应根据危岩区地形地貌、危岩大小及破坏类型,采取清危、支撑、锚杆锚固、混凝土充填、灌浆排水、拦石网、拦石墙(堤)、明洞及挂主2)清除危岩时学应预先设置有效防护措施专避免造成次生灰害。清除危岩3)落石体积不大且母岩破裂程度不严重时,以全部清除为宜。清理时不得4)崩塌后的边坡,经整理后如使用框格将坡面加以固定防护的,适宜植物8.2.4滑坡1)滑坡发生后,应首先采取管制措施确保安全。2)从地形条件、地质条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四个方面分析滑坡的成因。3)根据滑坡的成因,结合实际情况,从附录B中选取合适的滑坡治理措施8.3边坡监测8.3.1高陡边坡养护工程施工中,应进行有效监测,防止发生安全事件,并预8.3.2高陡边坡养护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定期监测,以保证道路通行安全。HYPERLINK9挡土墙9.1一般规定9.1.2应加强对挡土墙的检查,发现损坏应查明原因,并观察其发展趋势,采9.1.4重建或增建挡土墙,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地形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合理选9.1.6对检查和加固等工作,应做好记录,建立技术档案。9.2.2锚杆式及加筋土挡墙的9.2.3浸水挡土墙的基础出现淘空时,应及时进行灌浆、塞实。9.3.1水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出现滑移倾斜时,宜采用锚固法、扶壁9.3.2浆砌或干砌块(片)石挡土墙出现滑移倾斜时,宜采用扶璧墙法或支撑挡土墙沉陷处治如挡王墙的基础地质复杂,可采用干砌块石或码砌石笼进行加固。挡土墙拆除重建10排水设施10.1一般规定10.1.1排水设施应无淤塞、损坏,排水畅通。10.1.2维修后的排水设施断面尺寸和纵坡应符合原设计标准规定。10.1.3对暗沟、渗沟、盲沟等隐蔽性排水设施,应加强检查,经常疏通。10.1.4当边沟过长影响路基排水时,应分段设置排水沟或涵洞,将水流引出路基外。10.1.5在春融及汛期来临前,应对截水沟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保持水流畅10.1.6暴雨后,应对排水设施及时巡查,清除堵塞,修复加固损坏部分。10.1.7合理增设和完善排水设施,满足公路排水的要求。10.2排水设施淤塞10.2.1对土质边沟,应及时清除淤塞,以满足排水要求。10.2.2边沟的进出口应及时清除堵塞物。10.2.3暗沟、盲沟、渗沟、渗井、跌水井、急流槽等设施应进行专项检查及维10.3排水设施破损10.3.1当土质边沟的纵坡冲刷严重时,沟底应用片石铺砌或三合土加固处治。10.3.2街道路段的片石铺砌或水泥混凝土边沟,出现破损时应及时进行修补。边沟应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同时经常养护,避免堵塞。10.3.3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地下排水设施的碎砾石排水层受损严重时,应翻修清除杂物或调整碎砾石的粒径,保持空隙,便于排水。10.4排水设施塌陷10.4.1排水设施出现塌陷时,应采用注浆或填筑方式充填塌陷区,恢复排水功10.4.2排水设施的出水口出现塌陷时,拆除后应用填筑方式充填塌陷区,并用相应材料重建。1)确定专项养护方案;2)加强地质调查;3)采取针对性的处治措施;4)加强动态设计,跟踪量测;5)采取新工艺。不宜大于30cm。11.3.3软土路基防护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碎(砾)石桩、水泥搅拌桩、塑料排水应预留厚度300~500mm。达到设计线的开挖面应及时回填。11.4.4应做好已完工膨胀土路基的排水工11.5粉质土地区11.5.1粉质土路基易出现冲沟、冲空、局部塌陷等损坏。11.5.3边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植物防护或工程覆盖防护,以防漫流水的影11.6采空塌陷区HYPERLINK12.1一般规定12.1.1路基改建一般采用局部改线、纵坡调整、路基加宽三种方式。12.1.3路基的局部改建必12.3.1纵坡调整应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的有关要求。12.3.3填挖高度应考虑路面结构层的利用,本着“宁填勿挖”的原则。12.4路基加宽12.4.2选择合适的填料、加强基底处理,新老屑填平台阶顶面,再进行新路堤的分层填筑。13.1.1路基灾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1)汛前检查。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应对防排水系统、边坡的稳定性以2)洪水观测。在汛期应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对照水文资料和实地观测情况判断洪水对路基的危害性,作为今后制定路基3)地形、地质观测。在汛期应及时对泥石流易形成区的地形、地质进行每隔3~6,年应对路基进行一次抗洪能力评定。如遇设计洪水及超设计洪水13.3.1在雨季和洪水来临之前须对重点路段的路基沿线结构物及排水设施进13.4泥石流的防治13.4.1发生频度高的粘性泥石流及规模较大的稀性泥石流路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宜改线绕避;无法绕避时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13.4.2调治构造物的布设,应根据路段和构造物所在位置,结合地形、沟槽宽度、发生泥石流性质、流势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等因素考虑确定,宜导不宜挑。13.4.3对于危害性大、涉及面广,且当地人类活动、经济设施有可能促使泥石流发育时,宜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工程防护和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处治。13.4.4在泥石流易形成区域,采用平整山坡、填塞勾缝、修建阶梯和土埂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和滑坍发展。13.4.5在泥石流流通区内的地形、地质及储淤条件适宜处,可修建拦挡坝或停13.4冰害防治13.4.1公路路基冰害发生时,应做好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制定预防或抢修措施,并要注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还应对冰害预防和治理措施进行全面记录。13.4.2路基冰害的防治措施应与桥涵构造物的冰害防治综合考虑、配合使用,以提高公路整体抗冰害能力。13.4.3将路基上侧的泉水、夹层和透水层的渗水,可采用保温暗沟(或导管)导流出路基外。13.5雪害防治13.5.1雪害的防治应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摸清雪害的成因及其规律,了解现有防雪设施的使用效果,保持防雪设施完好,并在不占、少占耕地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增添必要的防雪设施,以减少雪害对公路路基的危害。13.5.2雪害的防治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坚持有效、易行、经济供持久的原财使用,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1)除雪可采用机械铲雪或喷洒融雪剂除雪。除雪期间,应注意交通和人员安全,并在一定位置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信号,做好人员、机械工作记录。2)应及时清理路肩积雪并弃至路堤以外。3)应选用环保型的融雪剂,避免对环境产生影响。13.6地震防治13.6.1地震发生后,路基出现滑坡与崩塌落石、支挡结构物的破坏、纵横向开HYPERLINK14路基养护作业安全14.1一般规定14.1.1养护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穿反光背心或带有反光标志的橘红色工作服,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安全带。14.1.2当养护施工需要占用行车道时,为了车辆顺利通过,应合理设置养护作业控制区,控制区由警告区、上游过渡区及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组成。14.1.3养护施工不占用行车道时,应设置交通警告标志,如限速标志、前方施工标志等。14.1.4养护维修作业进行时,应顺着交通流方向设置安全设施;完成时,应逆着交通流方向撤除安全设施,恢复正常交通。14.2日常养护安全14.2.1应严禁在夜间无照明设施、大雾天等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人工清扫、处理路肩杂物、杂草。14.2.2路肩、边坡绿化浇水及洒水降尘时,洒水车辆尾部应安装发光可变标志,或移动养护作业控制区。14.2.3高度较大的边坡和防护工程进行日常养护维修时,现场应设置相关的安全设施,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14.3集镇街道段养护安全14.3.1养护作业应尽量安排在人车较少时段进行。14.3.2根据作业量、工作面及施工通行状况,合理安排专职安全员人数,制定安全管理网络框图。14.3.3施工路段应用活动隔离栏进行封闭,在施工区域以外的警告区、过渡区及缓冲区设置车道变窄习囊统(使用行驶请禁业超播或导血他车速限制等交通标14.3.4在养护作业段内各交通主要道口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派专人指挥交通。14.3.5筑路材料运输时,若物料发生洒落,应及时清除。14.3.6机械、材料应集中场地堆、停放,不得占用通行的行车道及建筑物安全14.3.7施工区域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夜间施工区域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并防止炫目和噪音扰民。14.5.1夏季高温季节养护作业,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14.5.2冬季养护作业时,应采取保温、防冻、防滑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稳定,超过3米的高边坡应安排专人监视稳定情况。14.6.3路基上边坡坍塌造成的交通阻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交通标志。14.6.4抢修人员应着醒目的专用服装,并有专人组织指挥车辆及损坏类型分级有杂物、油渍、垃圾及堆积物路肩损坏轻按损坏的实际面积计算重算边坡坍塌轻中长度在5m-10m之间重水毁冲沟轻中重物损坏轻中损坏长度在5m--10m之间重路基沉降轻假深度大手30mm的沉降,损坏长度在5m--10m之间取重轻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系统淤积重类型绕避滑坡力学平衡滑带土改良主要工程措施1.改移线路1.地表排水系统1.减重工程1.滑带注浆2.用隧道避开滑坡(1)滑体外截水沟3.用桥跨越滑坡(2)滑体内排水沟3.旋喷桩(3)自然沟防渗(1)截水盲沟(3)水平钻孔群排水(4)垂直孔群排水(5)井群抽水(6)虹吸排水(7)支撑盲沟(8)边坡渗沟(10)电渗排水(1)抗滑挡墙(2)挖孔抗滑桩(3)钻孔抗滑桩(4)锚索抗滑桩(5)锚索(6)支撑盲沟(7)抗滑键(8)排架桩(9)钢架桩(10)钢架锚索桩(11)微型桩群5.石灰砂桩HYPERLINK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见表C-1。等级强1.路基坚实、稳定,高度达到设计计算高程;2.边坡稳定、平顺无冲沟;坡度符合规定的高限值(缓);有良好的防护加固;3.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完善,纵坡适度,无淤塞,水流畅通;进出口良好;4.支挡结构物布设合理、齐全,完整无损坏,泄水孔无堵塞;5.防冲结构物布设合理、齐全,完整无损坏,基础冲刷符合设计可1.路基坚实、稳定,高度低于设计计算高程不超过0.5m;2.边坡稳定、平顺无冲沟;坡度不低于规定的低限值(陡);有必要的防护加固;3.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完善,纵坡适度,有淤塞但易于清除;进出口良好;4.支挡结构物布设合理,有缺损但易于修理,泄水孔基本畅通;5.防冲结构物重点布设合理,无断裂、沉陷、倾斜等变弱1.路基高度低于设计计算高程达到或超过0.5m,高于次一技术等级的设计洪水高程,无明显沉降;2.边坡有冲沟或少量坍塌,坡度接近规定的低限值;3.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有短缺,或淤塞量较大,或进出口有缺损,4.支挡结构物短缺,或损坏严重,但无倾斜、沉陷等变形;5.防冲结构物短缺,或局部断裂、沉陷,但无倾斜等变形,或基础冲空面积达到差1.路基有明显沉降,高度低于次一技术等级的设计洪水高程;2.边坡沟洼连片,局部坍塌,坡度陡于规定的低限值;3.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应设而未设;4.支挡结构物应设而未设,或结构物断裂、倾斜、局部坍塌;5.防冲结构物应设而未设,或折裂、倾斜、局部坍塌,1评定方法可采用现场检查、量测取得数据,按路段原有技术等级标准,用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验算评定。2当路基抗洪能万评定为“强”时,进行正常养护;当评定为“可”时,除正常养护外,应加强汛期病害观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防止病害扩大;当评定为“弱”或“差”时,应针对病害情况分别采取修理、加固或改建等技术措表D-1路基水毁抢修措施一般水毁理的要求进行修复。如路基发生小型坍陷,应迅速清除或使用行修补,如路基行车部分已泥泞难行,应将稀泥挖出洪水冲刷对靠近河流、湖溏及洼地路基,因洪水猛涨并不断冲塌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采用下面几种方1.在受水冲刷的部分抛石块、沙袋、土袋等;2.洪水冲刷并有波浪冲击路基时,可在受水浪冲击的部分,用绳索悬挂芦苇编成的芦排或带树头的柳枝,以防水浪冲打;桩里面铺设秸料或树枝,并填土挡水,或用草袋装上沙石、粘4.当路堤有被洪水淹没危险时,可在临河一面的路肩上根据漫水的深度、路基宽窄、材料取运难易,可采用下1.填土赶水法。路基漫水长度不大,漫水深度在0.3m以下时,可以直接从两头填土把水赶出,填土厚度要比现有水面再高出0.3-0.5m。填土后将表层夯实2.打桩筑堤排水法。如果路基浸水深度在1m左右,可采取打柱筑堤。每道堤必须先打两行木桩,间距和行距都是1m左右,木桩直径一般为10-15cm,打好木桩后,在桩里面铺秸料,然后在中间填土踏实,确保来的水从路上排出,并在原路上铺一层沙料、碎砖等维持通车;碎砖、炉渣后再维持通车。危及整个构造物抛填块石时,可沿临时设置的木槽滑下,以控制抛填位置。水浪、水流冲刷1.土袋、砂袋防浪。用草袋装上砂石料、粘土等(每袋只装其容量2/3)置于路堤的迎水边坡。石,置于迎水边坡上。桥墩,拼不宜过高。类型护岸、挡土墙用石料或水泥混凝土填密实,并根据冲刷深断裂倾斜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引起断裂倾斜时,要把旧结合处要留有伸缩缝,尤其要分析沉陷原因的变形膨胀1.增设套墙。在原墙外面进行加厚。其厚度应根据实际情况或通过计算确定;2.抵墙加固。在原墙外每隔若干米设置抵墙一道,抵墙应根据具体情况或通过计算确定;3.严重变形凸起。应分析变形原因,将严重变形部分拆除重建;HYPERLINK本规范用词说明对执行指南条文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HYPERLINK附件HYPERLINK1.1为加强公路养护技术管理工作,统一和规范公路养护标准,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1996年交通运输部制定并发布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J073—96),并于2009年重新进行修订发布(JTGH1073-2009),之后,交通运输部分别编制了《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和《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等相关养护技术规范,但没有编制《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公路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担车辆荷载,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强度,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基本条件,目前我省还没有公路路基养护方面的技术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参照规范,为做好公路路基养护和技术改造工作,出台适合我省的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十分有必要。1.2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各级公路路基的养护工作。对于农村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以及风景旅游区内部道路等,可参照执行。1.3公路路基养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1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预防性养护,提高路基的抗灾害能力。2加强路基的基本技术状况调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3保持路基良好的技术状况,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公路行车安全、畅4吸收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不断路基养护工程质量,有效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益。5加强路基的技术改造,以适应公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1.4~1.61条文规定了路基养护工作应遵循的技术政策。路基养护应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养护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综合治理,重视资源节约。注意保护农田,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注重养护生产作业安全,保障养护作业人员和车辆的安全运行。1.8公路路基养护质量的考核,应严格按照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执行。4.1一般规定4.1.2本条规定了路基状况检测与调查的工作内容,包括路肩、边坡、防护4.1.3本条规定了路基状况检测与调查的频率。路基状况评定所需数据的检路基损坏分为八类,其中将第1种损坏类型由肩不洁边沟不畅”,并将其定义由“所有轻、中度损坏(有杂物、油渍、垃圾及堆积物)”修改成“有杂物、油渍、垃圾及堆积物”。其余七类与《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第4.4节基本一致。4.3检测与调查单元4.3.1为便于数据统计及资料整理,本条明确了路基状况检测或调查检2.检查路线两端非整千米、且大于等于100m的路段宜分别作为单独的检查单元,非整千米、且小于100m的路段可并入相邻的检查单元;3.双向四车道及以上的路段,应以道路轴线为界,按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与调查单元应划分为K2~K3、K3~K3+250、K4+075~K5+080三个检测单元。4.4.1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路基技术状况评定所需的检测与调查数据,目前4.4.2路基损坏范围的计量应该按照附录A中各类损坏类型分级指标的计量4.4.3路基的检测与调查应由公路的管养机构负责,不具备条件的,也可委4.5定点监测4.5.2本条规定了定点检测点的设置位置和设置频率。4.5.3目前同一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很多,但每种监测方法监测数据的精确4.5.4~4.5.6规定了路基沉陷、滑坡及支挡结构物监测可采用的监测方法及HYPERLINK5路基日常养护5.1一般规定5.1.1日常养护应遵守月初有安排、月中有检查、月底有考核的养护管理制度。公路养护管理机关应对辖区内各养护管养单位养护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加强监管,并制定相关考核评价措施。5.1.2本条规定了日常养护检查的四种方式。5.1.3~5.1.6明确了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等四种检查方式的实施主体、检查频率和检查对象。5.2日常巡查5.2.1本条规定了对日常巡查人员的基本要求,养护作业组织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5.2.2~5.2.3规定了对日常巡查从业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巡查装备、巡查方法的基本要求。有条件的地区,为提高巡查效率,宜配备巡查车辆。巡查车辆应有明显标识,装备黄色警示灯,巡查车速一般控制在40~50km/h,遇到停车巡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5.2.4本条规定了日常巡查的工作内容。5.2.5巡查过程中,如发现路基病害,应详细记录病害位置、病害类型、病害程度,及时记录、汇报。如发现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的严重病害,应立即报告,必要时应在现场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确保交通安全。5.3日常养护本条规定了路肩日常养护的基本要求。路肩起着保护路面在行车作用下不致横向变形和在紧急情况下临时避车的作用。org.Cn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关于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和物体侵入。由于历史原因,在部分三、三、四级公路上,特别是四级公路绿化时,在路肩上(建筑限界内)栽植乔木的情况比较普遍,也有少数公路附属设施(如标志、标牌等)设置在建筑限界内,影响公路的通视和有效空间,影响交通安全。由于行道树树枝侵入公路建筑限界而导致交通事故也有发生。因此,在养护中应逐步消除此类情况,保障公路建筑限界空间本条规定了边坡日常养护的基本要求。边坡稳定是保持路基稳定的必要条5.3.3挡土墙落、断裂时应及时修补;发现挡土墙产生裂缝、断裂(无沉降错台)并已停止发HYPERLINK6路基预防性养护6.1一般规定6.1.1路基预防性养护是主动养护,必须遵循“治早治小,及时主动”的原6.1.2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水文地质的特点,结合路基的实际技术状6.1.3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是建立在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基础上的,预防HYPERLINK7.1一般规定本条规定了路肩养护的基本要求。公路路肩应保持平整、坚实,横坡适顺,排水顺畅,陡坡路段的路肩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养护过程中应保持原设计的路肩宽度,具体参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的有关规定。7.2路肩横坡不适土路肩的横坡应满足原设计规定值,否则应进行处理。硬路肩养护与路面相同,不列入此条文。路肩上严禁种植农作物和堆放杂物。养护所需要的砂石材料应在路肩外设置堆料台堆放,如必须堆放在路肩上时,应选择在较宽的地段顺一边堆放,堆放长度不宜大于10米,每堆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以利排水。桥头、陡坡路段和弯道内侧,不得堆料。7.3路肩冲刷松散本条规定了路肩冲刷、松散等病害的常用养护方法。有条件时可以沿路肩外侧砌一条20cm宽、20cm深的护肩带,加固路肩,美化路容。7.4路肩塌陷本条规定了路肩塌陷病害的常用养护方法。路肩与路面接茬相差高度大于2cm(黑色硬化路肩大于1cm)或有堆积物时,应及时整修或清除,并用与原路肩相同的土填平压实,保持原有状态。HYPERLINK8.1一般规定本条规定了边坡养护的基本要求。对高危边坡、危岩、浮石、坍塌体等的变动应进行适时监测,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进行养护。地质灾害点应提前做好抢修预案及治理方案。边坡有条件时宜采用生态防护或工程-生态相结合的复合防护技术进行养护,从而达到长期有效防护边坡的目的。养护时应加强对边坡的调查、勘察工作。1.外业调查主要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水压、水量、补给和动态变化,岩石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2.边坡勘察应以物探、探槽、探井等山地工程为主,可辅以适量的钻探验证,主要查明边坡区域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状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及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程度、充水程度、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临空面的关系。3.分析边坡成因、分布范围,特别是滑坡和崩塌情况,预测发展趋势及危害8.2边坡处治边坡发生病害,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维修和加固。为使边坡状况尽可能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在有条件的路段应优先采取植物防护坡面技术,如种植灌木、铺草皮或种植香根草(一种从马达加斯加等国引进的生长繁殖快、耐旱又耐涝的禾科多年生植物)。也可采用“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和“岩质坡面喷混植生技术”、“植被混凝土”等技术措施。“液压喷播”是利用液态播种原理,先将植物种子(草种、花种或树种)或植物的一部分又荣根习茎等前发芽萌生的部分专播经科学处理后混入水中,并配以一定比例的专用配料(如肥料、纸浆、黏合剂、保水剂、土壤改良剂等),通过喷播机搅拌,利用高压泵体的作用,喷播在公路路基坡面,促使其生长而形成坡面植被的技术措施。“客土喷播”技术主要应用于稳定的砂砾质以及风化岩质边坡坡面,将植物种子、保水材料(高吸水树脂)、稳定材料(水泥和合成树脂类土壤稳定剂)、疏松材料(木糠、谷壳等)、客土和肥料等,经科学配方和混合,通过压缩空气喷于坡面,经过良好养护,生长成植被。“岩质坡面喷混植生技术”是对裸露的岩质边坡,利用人工配制的有机植物对于土质(或高度风化)路基边坡,河(湖)滩、河(湖)岸、常年受水淹种草等效果不佳,应采取抛石防护、石笼防护、浆砌或干砌块(片)石护坡,或后在框格内种草等措施。对于路堑(半路堑)不稳定高边坡,根据边坡的地质条基岩或不动体(钻孔、灌浆),另一端施加预应力,并锚固于浇筑在坡面的钢筋HYPERLINK9挡土墙9.1一般规定本条文规定了挡土墙保持良好稳定状态的基本要9.2.1本条文规定了挡土墙的裂缝、断缝处治措施。方法是将裂缝缝隙凿平,9.2.2本条文对锚杆式或加筋土挡墙的病害类型明确了相应的处治措施。暴露9.2.3浸水挡土墙受洪水冲刷,出现基础被淘空,但未危及墙体时,可采取抛9.3挡土墙滑移倾斜处治挡土墙发生倾斜、局部鼓出、滑动等病害时,条1)锚固法适用于水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采用高强钢筋或锚索做锚杆(索),穿入预先钻好的孔内,灌入水泥沙浆,并将锚杆(索)固定,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对锚杆(索进行拉张乙锚固,以此来分担挡出墙所受的应力。如图12)套墙加固法宜用钢筋混凝土套墙加固,在原墙外侧加宽基础、加厚墙身,如图2所示。新加套墙新加套墙原挡墙钢筋锚栓连系石榫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仅供学习图2套墙加固法示意图3)增建支撑加固法在挡墙外侧每隔一定的间距增建支撑墙,其基础埋置深度应与原墙相同,支撑墙尺寸和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如图3所示。图3套墙加固法示意图9.4挡土墙沉陷处治本条文规定了挡土墙沉陷病害处治采用灌浆加固、干砌块石或码砌石笼进行加固。挡土墙排水应保证通畅,必要时需疏通排水或增设挡墙后排水设施。9.5挡土墙拆除重建挡土墙损坏严重,应部分或全部拆除重建。条文中明确了新旧挡土墙之间的处理措施。施工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新旧墙结合部的处理。2)新旧墙之间应设沉降缝。.Cn3)墙背回填料表面应采取封闭措施,防止地面水渗入。学习交流吏月勿传播或其他用途10排水设施10.1一般规定本条文规定了排水设施满足正常使用的基本要求。强调了春融前及暴雨后对排水设施的检查、疏通。10.1.4边沟长度一般地区不超过500m,多雨地区不超过300m,否则影响路基排水,应分段在适当位置设置排水沟、涵洞等将水排出。边沟内不能种庄稼,边沟外边坡应保持原设计的坡度,以防坍塌后阻塞边沟。10.1.7原排水设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应合理增设和完善,新增的排水设施设计、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