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本节课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讲述铁器和牛耕在两汉时期的应用,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2.丝绸之路的开通: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及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

3.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地动仪的发明、纸的改进等,展现两汉时期科技发展的成就。

4.昌盛的文学艺术:讲解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如《楚辞》、《汉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表现。

5.宗教信仰:介绍两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阐述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

7.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以及《史记》在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historicalthinking、culturalliteracy和historicalempathy核心素养。通过分析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认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介绍丝绸之路的开通、司马迁与《史记》等内容,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素养。此外,通过理解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同理心。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掌握铁器和牛耕在两汉时期的应用范围、作用以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2)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所经过的重要城市以及其对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3)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掌握地动仪的发明、纸的改进等两汉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4)昌盛的文学艺术: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如《楚辞》、《汉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表现。

(5)宗教信仰:了解两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掌握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

(7)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以及《史记》在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铁器和牛耕在两汉时期的具体应用范围和作用,以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2)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所经过的重要城市以及其对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3)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地动仪的发明原理和作用,纸的改进过程及其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4)昌盛的文学艺术:两汉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表现的形式和特点。

(5)宗教信仰:道教、佛教在两汉时期的传入与传播过程,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

(7)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生平经历,以及《史记》的编写背景、体例和在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剖析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丝绸之路的开通、司马迁与《史记》等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素养。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同理心。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历史模拟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增加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果。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查找有关两汉时期的资料,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相关任务,如制作丝绸之路的手工模型、编写有关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小短文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5课,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并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对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手段:教材、网络资源

作用和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课中强化技能: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回顾教材内容,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作用和目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重点知识:

教师活动:运用讲授法,详细讲解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突出重点知识。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作用和目的:使学生掌握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3)讨论难点问题: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就丝绸之路的开通、司马迁与《史记》等内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无

作用和目的: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素养。

(4)案例分析:

教师活动:选取具体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无

作用和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同理心。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小短文。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手段:无

作用和目的: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知识点梳理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铁器和牛耕在两汉时期的应用范围、作用以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2.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所经过的重要城市以及其对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3.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地动仪的发明、纸的改进等两汉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4.昌盛的文学艺术: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如《楚辞》、《汉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表现。

5.宗教信仰:两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

7.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生平,以及《史记》在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8.两汉时期的外交关系:两汉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如匈奴、西域等。

9.两汉时期的民族融合:两汉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0.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俗、服饰饮食等方面的特点。

11.两汉时期的经济制度:两汉时期的土地制度、税收制度以及商业发展等经济方面的特点。

12.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两汉时期的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官职体系等政治方面的特点。

13.两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两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楚汉争霸、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

14.两汉时期的人物:两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如刘邦、项羽、曹操、司马迁等。

15.两汉时期的地理特点:两汉时期的地理环境、地貌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课堂小结: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铁器和牛耕在两汉时期的应用范围、作用以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2)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所经过的重要城市以及其对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3)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地动仪的发明、纸的改进等两汉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4)昌盛的文学艺术: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如《楚辞》、《汉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表现。

(5)宗教信仰:两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

(7)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生平,以及《史记》在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8)两汉时期的外交关系:两汉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如匈奴、西域等。

(9)两汉时期的民族融合:两汉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0)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俗、服饰饮食等方面的特点。

(11)两汉时期的经济制度:两汉时期的土地制度、税收制度以及商业发展等经济方面的特点。

(12)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两汉时期的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官职体系等政治方面的特点。

(13)两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两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楚汉争霸、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

(14)两汉时期的人物:两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如刘邦、项羽、曹操、司马迁等。

(15)两汉时期的地理特点:两汉时期的地理环境、地貌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等。

2.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两汉时期,以下哪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大?

A.铁器

B.牛耕

C.丝绸

D.纸张

2.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以下哪方面的交流?

A.货物贸易

B.科技传播

C.宗教传播

D.所有以上选项

3.下列哪项是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

A.诗歌

B.散文

C.小说

D.戏剧

4.两汉时期,以下哪项宗教信仰传入中国?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5.下列哪项是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

A.封建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官职体系

D.所有以上选项

(2)简答题:

1.简述两汉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2.描述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及其对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列举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并简要介绍其意义。

4.谈谈你对两汉时期文学艺术的认识,举例说明其特点。

5.分析两汉时期宗教信仰的传入与传播对中国的影响。

(3)论述题: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阅读《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了解两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视频资源:观看关于两汉时期的纪录片,如《中国通史》、《大汉帝国》等,加深对两汉时期历史文化的理解。

(3)网络资源:浏览有关两汉时期的网站,如中国历史网、中国历史研究院等,获取更多历史知识和信息。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公园等,亲身感受两汉时期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氛围。

2.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素养。

(2)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

(3)要求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总结能力。

(4)鼓励学生将拓展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与同学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板书设计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铁器:农业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牛耕:农业生产方式,扩大耕地面积

2.丝绸之路的开通:

-起源:古代亚洲、非洲、欧洲之间的贸易路线

-路线:长安至罗马

-作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3.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地动仪:张衡发明,测报地震

-纸:蔡伦改进,方便书写和传播

4.昌盛的文学艺术:

-楚辞:屈原代表作《离骚》

-汉赋: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

-画像石、画像砖:反映社会生活

5.宗教信仰:

-道教:本土宗教,汉武帝时期兴起

-佛教:印度传入,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

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政治、文化等方面

7.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撰写《史记》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8.两汉时期的外交关系:

-匈奴:北方的游牧民族,多次侵扰边疆

-西域:汉武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加强管理

9.两汉时期的民族融合:

-汉族: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合而成

-影响: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

10.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

-服饰:汉服,代表汉族传统服饰

-饮食:以米、面为主食,注重饮食礼仪

11.两汉时期的经济制度:

-土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买卖

-税收制度:征收田赋、人口税、盐铁税等

12.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分封诸侯,加强中央集权

-官职体系:设立三公九卿,实行郡国并行制

13.两汉时期的历史事件:

-楚汉争霸: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

-文景之治:文帝和景帝时期的治世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六国

14.两汉时期的人物: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

-项羽:西楚霸王,楚汉争霸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