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某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某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某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某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C.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D.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盐城南洋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建成将为盐城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兴机。

B.大洋湾景区成功举办2018中华龙舟大赛,获得人们举季不组的称赞。

C.咬一口端午的粽子,那清香甜美的味道讪人少胖,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D.宽容是一种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遇勺证。

3.(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下用的一项是()

A.行辈(hang)砂砾(shud)行将就木袖手旁观

B.野望(liao)斡旋(wo)名幅其实周而复始

C.两栖(ql)龟裂(jun)川流不息接踵而致

D.连翘(qiao)虔诚(qiGn)漫不经心轻歌曼舞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赣舔手阚的准备。

B.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月可蒙性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C.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江面上劈波斩浪,孥孥不组。

D.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和睦相处,不应挑般哥队搬弄是非。

5.(2分)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它的另个结果却是始料未及的

②人们会在惟一的孩子身上投入过多的物质财富

③计划生育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是不容置疑的

④于是,小规模家庭反而变成高做排放体

⑤每个孩子人均能源消耗量大大提高

A.③⑤①④②B.②④③⑤①C.③①②⑤④D.②③⑤①④

6.(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

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

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B.⑤③①②④C.⑤③④①②D.④①⑤③②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0分)(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缘继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

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有之思也。昔西伯拘差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

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⑤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

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

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⑥以来,至于麟⑦止,自黄帝始。

(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

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缘继:原指才困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差里:古地名,今河南汤阴

县北。⑤厥:乃,于是。⑥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⑦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

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行胡乱其所为拂:()(2)欲遂其有之思也志:()

2.翻译下列语句。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3.两文都列举人物的事例,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有哪些?请概括回答。

8、(3分)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所展示的画面。

2.诗中的“雨”和“风”具有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7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求之不得,。(《诗经•关雎》)

(4),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5)谁见幽人独往来,o(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陶深明的《桃花源诗》中有两句诗: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在《桃花源记》中与这两句诗的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0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0分)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耳聋的青蛙与诺贝尔奖

①于丹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青蛙想比一比谁能够爬上铁塔的顶端。开始时,它们奋勇争先。可是等到爬到

了一半的时候,青蛙们打起了退堂鼓。望着遥不可及的塔顶,它们停下了脚步。只有一只青蛙没有停下来,一直在努

力。那些停下来的青蛙,看着这样一个瘦小的同类,有感叹,有嘲讽,有劝说,可是它始终不为所动,一直向上。虽

然每一步都是那么缓慢,但是它最终却赢得了比赛。颁奖仪式上,当有人问它为什么能够爬上塔顶的时候,才发现它

是一个聋子。

②耳聋的青蛙之所以能够爬上塔顶就在于它听不到伙伴们的议论,心中只专注于目标,不言放弃,才最终登上了

塔顶。青蛙如此,人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太过在乎世俗的眼光,计较自己的得失,顾虑面子和荣辱,而放慢了脚

步,削弱了意志,甚至放弃努力。其实,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很多时候就需要将自己当成聋子,忽略别人的“善意忠

告”,忘记他人的刁难非议,排除干扰和噪音,认准既定目标,保持向上的姿态,从容坚定地走下去。

③读着这篇寓言,我的眼前闪现出一个人,他就是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谢赫特曼。他曾经被科学界视为另

类。他疯狂地宣称:自己发现了准晶体,玻璃就属于准晶体。人们取笑他、挖苦他,他的言论被斥为“胡言乱语”,

他被认为是“伪科学家”,许多化学界的权威站出来公开质疑他的发现,甚至包括著名的化学家、两届诺奖得主鲍林。

“我并不在意,我知道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时间终会证明这一点。”在寂寞中等待了28年之后,他最终赢得了世

界的承认。于丹说:“世上有些奇迹其实就是在坚持中完成,有些奇迹永远不是那些最机灵和最聪明的人能够做到的。”

④英国科学家安德烈口海姆想确定只有一个单原子层的石墨烯的存在,于是,他交给一位中国博士生一块石墨,

要他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打磨得越薄越好。三个星期后,这位博士生兴冲冲的跑来说打磨成功了。海姆要求博士生

把石墨打磨得更薄些,而博士生的回答却是“你这么聪明,你自己干啊”,就摞了挑子。在这位博士生看来,这是导

师在有意刁难他。面对质疑,安德烈口海姆没有回应而是用行动作出最有利的回答。他采用更原始的办法,用透明胶

带粘在石墨的顶层,粘好再撕下来;对折胶带,再粘一次……如此反复,他在枯燥的对折中坚持着,耗费两年时间,

终于得到了单层石墨,也即石墨烯。他和他合作者康斯坦丁口诺沃肖洛夫就是凭借着这个成果而在六年后获得了诺贝

尔物理学奖。得知自己获奖后,安德烈口海姆的一句话和于丹的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

你事实上不需要在哈佛或是剑桥,不需要在集纳了最聪明的人和最先进的设备的地方,你在设备上处于二三流的大学

里……也能做出令人惊讶的东西。”

⑤成功是什么?它没有秘诀,成功就是专心做好你应该做的事。就像耳聋的青蛙那样,虽没有过人的体力,超人

的智慧,但是确定目标之后,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不受外界干扰,心无旁鹫,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力攀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3.细读文章,谈谈你对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读完本文后,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11、(1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

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

农业的(甲)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

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

可能避免。

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有删改)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对太阳和自然界的观察形成的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体系。反映季节变化的有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降水的有雨

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七十二物候基于二十四节气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战国至西

汉期间《逸周书•时训解》中首次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物候:以五日为候,,六气为时,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乙)。

(选自陶妍洁《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有删改)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对照图(春季部分)

A

•立来食贡冰

#峨始助融动起东JRtt*

沐*于如**

雨水霖暑鱼雁北草木浦

洼符今?也

;仓决4及化幽

天也】Mil

3fX4雄达♦•寿注占

耒介炉为至雷万族先如电

0)乐[

大€府动*T超**4电网

注明相如华田K德以如Jt

地朝时升jtJ*七湾俏大上出现了靠以

军而外如发鸠梅殂京傲举

河f升氏浮势翁*4到$村上复*

(材料三)

德国人伊纳早在1859年就建议把一年分为八个物候季节。其他物候学者也主张这样划分,并且认为它必须从当地

植物种属中选出适合于这目的的植物用来说明各季的特征。这样的分季,用之于农业生产,(丙)是显而易见的。

以多年日平均气温和多年物候现象的平均日期为指标,北京全年共分为十一个季段。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

了便于安排农活的一种新的日历一一自然历。

北京自然历(部分)

平均最早

最晚多年

日期观测日期

月份物候现象(年份)日期(年份)变幅

(日/年数(日

(日/月)(天数)

月)/月)

仲春

榆树始花19/3129/3(1976)29/3(1964)20

山桃始花29/32418/3(1963)8/4(1964)21

加拿大杨始花2/41325/3(1968)11/4(1964)17

连翘始花2/4730/3(1973)4/4(1976)5

4月杏树始花4/42425/3(1975)13/4(1957)19

玉兰始花4/41325/3(1963)15/4(1964)21

探春花始花5/452/4(1963)10/4(1976)8

小叶杨始花5/4925/3(1973)20/4(1965)26

碧桃始花6/462/4(1975)12/4(1976)10

自然历制作后,自然现象的顺序不会改变,人为的耕作制度改变时,只是农活日期有了改变,仍可根据自然现象

作农时预测。在没有气象记录的地方,根据自然历和当年的物候观测,即可预测农时。不仅如此,反过来还可由物候

现象推算温度的高低。这对于农业生产有很多便利。

(选自宛敏渭《论北京物候季节的划分与农时预测》,有删改)

1.结合语境,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只填序号),使文意准确连贯。

①必然性②必要性③重要性

(甲)(乙)(丙)

2.根据(材料二)的文字与图片,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两个恰当的句子,分别说明候(物候)和气(节气)、时(季节)

和岁(年)的对应关系。(句式要与前文保持一致,每空限4个字)

3.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农业气象预报也更加及时准确,但从二十四节气到七十二物候,再到地方的自然历,物候观

测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析物候观测不可替代的原因。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5分)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这本书收

集了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和(填人名)的家书共186封。

(2)傅雷曾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用意:[0-9]{1,}.(9分)[0-9]{1,}.(9分)[0-9]”,}.(9分)

13、(5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

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人们对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这一说法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

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鸯,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鸯飞。'”可见春秋战

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

富”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

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

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界一般认为传入时间是中国唐代,图形多为长方

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到了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风成为日本风筝的独特风格。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

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称为鱼筝。鸟筝:徽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鱼筝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

由七个女子操控。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六个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

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

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

2.请简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

3.材料二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鸟筝二”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

4.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书写(3分)

15、作文(50分)

根据要求作文。

三年初中,初二是既承前又启后的关键年。相比较初一的稚嫩与青涩,初二的你正在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个即

将与初二挥手告别的时刻,当你回眸一年来的生活,请敞开心扉,说说你的感受吧!

请以“—在初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用一个字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学、活、乐、苦、悟”等。(3)文章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前后矛盾。把“不再”改为“再次”;

B.语序不当,改为“发现并解决”;

C.搭配不当。“欢呼声”不能“看到”,去掉“欢呼声”,或者在“欢呼声”前面加“听到热烈的”。

故选D。

【题目点拨】

要准确判断语句是否存在语病,关键是要找到病灶之要害,有一个办法是看否定词。很多病句的病点就在否定词上,

或多重否定造成表意不符,或否定副词(没有,未必)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反对、拒绝)、形容词(好、坏)等连用造成

句意相反。

2、B

【解题分析】

A.契机:机会,转折变化的机缘。使用正确。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使用对象错误。

C.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使用

正确。

D.通行证:准许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行的证件。使用正确。

故选B。

3、D

【解题分析】

A.shud----li;B.liao----liao;幅一副;C.致一至。

4、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

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在此

句不恰当。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

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

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5、C

【解题分析】

本段讨论的中心内容是计划生育,可知③句放在首位。接下来①②句紧承其后,谈计划生育的弊端,①句转折,②句

紧承①句,具体解释①句提到的“另一种结果”。可见③①②在前且连用,综合排除法,可见正确答案是C。

6、A

【解题分析】

认真阅读所给的5个句子可知,此语段属于议论文,论证严密,分别从外因和内因来论证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的依据和

目的,可借助指代词顺利加以排序,“②这种期望和要求”指代“①……的期望,……的要求。”①②紧密相连;”③

这一目的”指代“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⑤③紧密相连;“①②⑤③”组合在一起的只有A项。本段

文字的论证思路是:根本遵循-…期望和要求…教育目标一制定的目的…目的指引、依据。故选A。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违背。)志向,心志。

2.(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

3.示例:客观上经历磨难;主观上发愤努力,成就杰出。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

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

用。(1)句意: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拂”,违背。(2)句意:这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志”,

志向,心志。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

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

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曾”,通“增”,增加;“意”,心中;“故”,因此。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

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

握,再适当拓展。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

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等六人的事例,乙文列举了周文王、孔子、

左丘明、孙子等人的事例,这些人都历经磨难,但不气馁,发奋努力,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据此作答即可。

甲文选自《孟子•告子下》作者:孟子年代:战国时期

乙文选自《太史公自序》作者:司马迁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

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

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

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

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

导致灭亡。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乙)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

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

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差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

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徒蜀郡,世上

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

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

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

8、1.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2.雨:细小风:温和

3.早春外出游行的惬意和喜悦,对早春自然景象的喜爱。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

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描写出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

而去的情景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

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雨”和“风”的特点分别是“细小”和“温和”。

3.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

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早春外出游行的惬

意和喜悦,对早春自然景象的喜爱。

9、(1)天涯若比邻(2)气蒸云梦泽(3)寤寐思服(4)无意苦争春(5)缥缈孤鸿影(6)安

得广厦千万间(7)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解题分析】

“涯”“寤寐”“缈”“髻”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成功就是专心做好你应该做的事。

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谢赫特曼的事例,充分论证了“成功就是专心做好你应该做的事”这个中心论点

3.强调的是外部条件一般,个人天赋平常,只要确定目标之后,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心无旁鹫,也能获得成功。

4.能认识到坚持的重要,言之有理就行。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

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

概括。这篇文章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了中心论点“成功就是专心做好你应该做的事”。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

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

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

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从“我的眼前闪现出一个人,他就是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谢

赫特曼”可以看出这段话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

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两个“不需要”说明外界的条件并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有

目标有行动就一定会成功。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

系自身的生活学习经历来谈即可,做到言之有理。作答时应该围绕“坚持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注意联系实际。

11、1.【甲】③【乙】①【丙】②

2.答案示例:三候为气四时为岁

3.答案示例:①物候观测用的仪器是活的生物,复杂而灵敏;②物候观测的数据综合全面且应用简便;③物候观测不

断发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细;④物候观测是对农业气象预报的有益补充和参照;⑤在没有气象预报或记录的地

方,物候观测能够预测农时。

【解题分析】

1.必然性:指由事物本质决定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必定趋势。必要性:达到一定目标所需要的条件。是相对于选择性而

言的一种事物倾向。是达到一定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因素。重要性:被认为有很大价值和影响的性质。甲处谈的是物

候对于农业的价值和影响,所以选“重要性”。乙处是说明七十二物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必

定趋势,所以选“必然性”。而丙处谈的是分季是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必要条件,所以选“必要性”。

2.要求根据材料二的文字材料与图片材料,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两个恰当的句子。特别要分析好文字材料“将一年二十

四节气,分为七十二物候”与“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对照图”。要搞明白,“气”是节气,“时”是季节,五天

是一候,三候是一个节气,六个节气是一个季节,四个季节是一年。可以用顶真的结构拟四字句,答案变为“五日为

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

3.要求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析物候观测不可替代的原因。应学会筛选信息。其方法是:速读材料,整体把握;认真

审题,明确目的;缩小范围,提高效率;严密分析,准确把握。如可直接提取材料一“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应用

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等句作为答案,还可分析材料二的“七十二物候基于二十四节气发展而来,是

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材料三“在没有气象记录的地方,根据自然历和当年

的物候观测,即可预测农时”等句,这些语句说明物候观测越来越丰富与精细,物候观测是对农业气象预报的有益补

充和参照,物候观测能够在没有气象预报或记录的地方预测农时。

【题目点拨】

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材料)

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

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

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1)傅聪傅敏

(2)示例: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第二点答成讨论生活和人生也可)(意合即可)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

读《傅雷家书》,把握其人物和内容,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1)《傅雷家书》这本书收集了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和傅聪的家书共186封。内容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

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

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2)要求结合《傅雷家书》内容,想一想傅雷给儿子写信除“讨论艺术”外,还有什么用意,请补充二、三点。傅雷

老先生曾说过,他给儿子的信有好几种作用:[0-9]{1,}.(9分)(9分)[0-(9分)

13、1.风筝的起源、发展过程、图案寓意、各国风筝的独特风格。

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中国人常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3.“一般”是“通常”的意思,起范围上的限制作用;说明鸟筝的高度通常情况下有2米,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一

般”这一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读懂材料,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内容要点即可。从“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

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