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杭州市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粘贴条形码,填写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甲河“绿色长廊”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条件 C.淡水资源 D.气候条件2.甲河谷地的长绒棉品质优良,主要原因是() A.水源充足,水质优良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D.热量充足,生长期长〖答案〗1.C2.C〖解析〗【1题详析】海陆位置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距离海洋的远近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而埃及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气候,内陆与沿海的气候条件相似,因此海陆位置不是影响埃及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错误。地形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和平原的差异上,但埃及大部分地区为沙漠,地形相对平坦,地形条件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B错误。尼罗河是埃及的主要水源,其“绿色长廊”为埃及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和农业灌溉条件,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埃及人口和农业的主要分布区,C正确。气候条件对人口分布有一定影响,但埃及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气候,气候条件相似,因此气候条件不是影响人口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2题详析】埃及长绒棉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多晴朗天气,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生长,棉花品质优良,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热量条件好不是埃及地区的独特优势,不是长绒棉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分别为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最可能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科技水平 D.消费水平4.着力发展支柱产业后,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在() A.24.98亿左右 B.0.05亿左右 C.33.34亿左右 D.0.25亿左右〖答案〗3.A4.B〖解析〗【3题详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根据“木桶效应”可知,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图中土地资源的环境承载力最小,因而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土地资源,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析】环境人口容量又称资源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据图可知,着力发展支柱产业后,西藏的环境人口容量是0.05亿,故人口合理容量应小于0.05亿左右,B说法正确,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 A.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始终高于中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 C.美国的城镇化进程速度先慢后快 D.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6.2000年以后英国城镇化水平有所下降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加速人口与产业向大城市集中②加强城镇对老旧小区改造③扩大城乡差距,推动人口转移④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5.D6.A7.D〖解析〗【5题详析】据图可知,虽然英国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但中国的城市人口总数远高于英国,故目前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低于中国,A错误。美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在2000年左右,而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在1960年,B错误。由图可知,美国的曲线是先陡后缓,美国的城镇化速度是先快后慢,C错误;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水平斜率大,速度快,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正确。故选D。【6题详析】2000年以后英国城镇化水平有所下降,主要是出现逆城市化所致,具体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使部分中心区人口迁移农村或小城镇,①②③正确,乡村的人均收入低于城市,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析】加速人口与产业向大城市集中、扩大城乡差距,推动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加剧城市问题,①③错误;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②正确;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进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推进,④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10年间,广东省净流入人口共2171万。下图为广东省迁入人口省份来源。完成下面小题。8.广东省外来人口中,来自广西、河南两省的人口数量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差异 B.空间距离 C.人口总量 D.产业活动9.外来人口流入对广东省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土地开发 B.优化劳力结构 C.增加就业岗位 D.缩小区域差异〖答案〗8.B9.B〖解析〗【8题详析】气候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广东、广西、河南三省均为季风气候,气候差异并不显著,A错误。人口总量只是提供了迁移的可能人数,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广西和河南的人口迁移数量差异如此之大,C错误。广西与广东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广东经济发展迅速,产业活动活跃,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广西的劳动力。而河南与广东距离较远,但河南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广东的产业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河南劳动力,但由于距离因素,数量相对较少,B正确,D错误。故选B。【9题详析】外来人口流入虽然可能对土地开发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影响,A错误。外来人口的流入为广东省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有助于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是外来人口流入的主要影响之一,B正确。增加就业岗位通常是由于经济发展和产业扩张,而不仅仅是外来人口的流入,C错误。外来人口流入可能加大广东省与迁出地的区域差异,而非缩小,D错误。故选B。2023年9月,新疆通过“海鲜陆养”模式迎来了“海鲜”大丰收。“海鲜陆养”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该模式不仅促进农户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完成下面小题。10.新疆发展“海鲜陆养”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冰川融水多,水体中盐度高 B.日温差大,水产品产量高 C.科技发达,养殖技术水平高 D.气候干旱,盐碱地面积广11.新疆发展“海鲜陆养”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增加渔业产量②扩大水域面积,提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③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减少风沙危害④土壤盐分淋溶到水域之中,实现降碱、沉碱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10.D11.D〖解析〗【10题详析】冰川融水多,水体中盐度低,A错误;日温差大对于海鲜养殖不利,可能会使海鲜难以适应水温变化造成减产,B错误;新疆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其科技水平和养殖技术水平较低,C错误;新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盐碱地面积大,当地可就地利用盐碱资源调配出接近海水的养殖用水,D正确,故选D。【11题详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增加渔业产量不是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①错误;当地发展海鲜陆养,能够扩大当地的水域面积,提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可能会降水增加,②正确;该地发展海鲜陆养主要使用咸水,并没有提高植被覆盖率,对减少风沙灾害作用不大,③错误;当地在发展海鲜陆养过程中,利用土壤盐分调配养殖用水,能够促进土壤盐分淋溶进水域,有利于当地土壤的降碱、沉碱,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接壤地区,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其民居建筑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典型特征,民居普遍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完成下面小题。12.徽派建筑群落中,民居普遍楼间距较近的原因() A.山地面积广,建筑用地少 B.获得充足的光照条件 C.人口数量少,通行需求少 D.狭管效应,利于通风13.关于该民居的马头墙作用描述,合理的是() A.当地多雨潮湿,利于排水 B.能在发生火灾时隔断火源 C.能够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 D.造型美观独特,利于防盗〖答案〗12.A13.B〖解析〗【12题详析】由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徽派建筑所在地区多山地丘陵,山环水绕,地窄人稠,说明建筑用地少,A正确;楼距近不利于采光,B错误;人多地少,故楼距近,C错误;并不是考虑通风,D错误;故选A。【13题详析】徽派建筑群落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木材充足,因此建筑多用木材,而木质结构房屋易发生火灾,加上建筑物密集,防火难度大,马头墙远高于两侧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可阻止火势蔓延,B正确;马头墙并不能起到排水的作用,A错误;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风沙灾害较少,冬季对防寒的需求也较低,C错误;防盗不是马头墙的主要作用,D错误。故选B。下图为“英国某超市农产品来源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英国某超市农产品采购于多个国家,主要原因是() A.英国农业生产设备缺乏 B.国内市场需求较少 C.英国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D.国外产品价低质优15.英国居民能够买到来自世界各地新鲜农产品,主要得益于() A.交通运输方式变化 B.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C.国际贸易关系改变 D.各国高产良种出现〖答案〗14.D15.B〖解析〗【14题详析】英国某超市农产品采购于多个国家,原因是英国是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农业成本高,利润低,国外产品价格较低且品质优,D正确;英国是发达国家,国内农业生产设备充足,农业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国内市场需求大,ABC错误。故选D。【15题详析】世界各地农产品能够销售到英国说明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得益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B正确;不是运输方式的变化,应该是运输的快速化,A错误;国际贸易的改变、高产良种的出现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口袋公园”是指对城市的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进行人工绿化,打造规模小、贴近百姓生活、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共开放空间。完成下面小题。16.“口袋公园”在城市的分布特征是()①斑块状散落②集中连片分布③居民区较多④工业区较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口袋公园”的核心功能是() A.增加城市用地 B.解决旱涝灾害 C.提供休闲场所 D.方便居民出行〖答案〗16.A17.C〖解析〗【16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口袋公园”主要改造于城市的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且规模不大,所以应呈斑块状散落,①正确,②错误;由材料“贴近百姓生活”可知,“口袋公园”多分布在居民区,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析】口袋公园位于城市,没有增加城市用地规模,A错误;绿化后可以涵养水源,但由于规模小,缓解旱涝灾害作用小,更无法解决,B错误;小面积绿化公园可以拓展生态空间,但对居民的出行影响不大,C正确,D错误。故选C。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住宅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19.图中a曲线在③地和⑤地出现地租次高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小 B.土地利用效率 C.交通通达度高 D.距市中心近〖答案〗18.B19.C〖解析〗【18题详析】根据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关系可以判断abc分别表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地租水平,由图可知,②④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应为住宅区,B正确;①③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应为商业区,⑥为工业区,ACD错误。故选B。【19题详析】结合图和上题分析可知,③和⑤为地租次高峰处,且距离市中心较远,应位于主干道交汇处,交通通达度高,C正确,D错误;人口密度小的地方一般地租较低,A错误;图中无法反映土地利用效率高低,且土地利用效率高是地租高的表现,而不是原因,B错误。故选C。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读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森林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是()①减轻坡面径流冲刷梯田②为梯田提供养分③防止大风对梯田的破坏④为梯田涵养水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1.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主要是为了() A.获得清洁水源 B.观赏梯田美景 C.避免洪涝灾害 D.减轻劳动强度〖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析】森林位于梯田的高处,对坡面径流有滞缓作用,降低了流速,从而减轻山洪对梯田的破坏,①正确;森林树木成长需要大量的养分,为梯田提供的养分较少,②错误;森林位于山顶,梯田位于山麓,森林对梯田防风作用小,③错误;因森林能滞缓坡面径流,增加下渗,地下径流增多,故能为梯田涵养水源,④正确。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21题详析】村寨建在半山腰梯田上方,水源污染少,可以获得清洁水源,同时,可将部分无污染生活用水用于灌溉,A正确;观赏美景是旅游者的想法,当地农民更多从生产、生活实际来考虑,B错误;从图示可知,区域为山地地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洪涝灾害危害小,C错误;村寨建在梯田上方,增加农田收获时由山下运到山腰的劳动强度,D错误。故选A。读某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22.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业型谷物种植业 B.大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业型乳酪业23.图乙中,与该家庭农场经营特征最匹配的是() A.a B.b C.c D.d〖答案〗22.C23.D〖解析〗【22题详析】图示中显示出家庭农场分为小麦、牧草、休耕三部分,从田块看大规模成块经营,图中有水箱,说明需要灌溉和储水,图示河流显示冬季干旱,因此可以判断该农场是澳大利亚商业型混合农业,C正确;谷物种植业无需大量种植牧草,大种植园农业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商业型乳酪业无需大量种植小麦,ABD错误。故选C。【23题详析】商业型混合农业与商业型谷物农业一样具有经营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对照图乙可知,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区域人口迁移通常经历“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24.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人口迁移的频次更高 B.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小 C.向核心城市流动为主 D.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少25.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疏解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②缓解核心城市老龄化程度③降低次级城市的行政级别④增加次级城市劳动力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24.A25.C〖解析〗【24题详析】由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示意图可知,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多,D错误;多核心阶段的出现次一级引力范围,说明在多核心阶段,由于受到次级城市的吸引,人口迁移除了向核心城市迁移外,还向次级城市迁移,与主要向核心城市迁移的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迁移的范围、规模更大,B错误;在单核心阶段,人口迁移以小城镇向核心城市的迁移为主,多核心阶段人口向次级城市和核心城市迁移;C错误;在单核心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虽然人口迁移的迁移强度较大,但人口迁移的规模小、迁移通道较少,使得人口迁移的频次小于迁移通道多、规模大的多核心阶段,A正确。故选A。【25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使得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减少了人口向核心城市迁移的数量,这有效疏导了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①正确;核心城市青壮年人口迁移至次级城市,可能加剧核心城市的老龄化程度,②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人口的迁移方向的改变不会影响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③错误;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的过程中会增加次级城市劳动力供给,④正确。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人口迁移事件;“南洋”在明、清时期指的是如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下南洋”的洪流时期。图1为“下南洋”线路示意图。材料二新加坡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人口约564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图2为1965—2020新加坡人口增长示意图。材料三图3为印度尼西亚传统民居巴塔克式房屋景观。(1)按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划分,“走西口”、“闯关东”属于____,“下南洋”属于____。(2)2005—2010年期间,新加坡的年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但这段时期新加坡总人口快速增长,推测原因是____。说明这种人口快速增长对新加坡产生的影响____。(3)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促使新加坡人口密度较东南亚其他地区高的原因是____、____,制约新加坡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的自然资源是____和____。(4)巴塔克式房屋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把底层架空有利于____,坡顶有利于____,山墙两端调席盖和竹篾利于____。〖答案〗(1)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2)5.1‰—5.5‰之间人口迁入快(多)有利:提供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环境污染用地紧张。(3)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开放程度高土地资源淡水资源(4)防潮(通风∕散热)排水通风〖解析〗本大题以“下南洋”示意图、1965~2020新加坡人口增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走西口”、“闯关东”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下南洋”是指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东南、华南沿海的民众为了讨生活或因战乱年代不堪困苦等原因,大规模迁徙到东南亚的现象,由于这次迁移跨越了国界,所以它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小问2详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与人口总数的比值,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计算可知2005—2010年期间,新加坡的年自然增长率约为5.1‰—5.5‰之间。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这段时期新加坡总人口快速增长,推测原因是人口机械增长所致,即人口迁入多。人口快速增长对新加坡产生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有利的表现在提供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主要表现在人地矛盾加剧,例如导致环境污染、用地紧张。【小问3详析】新加坡人口密度较东南亚其他地区高,主要是因为新加坡为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高,且对外开放程度高。制约新加坡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的自然资源是该地地小人稠,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有限。【小问4详析】巴塔克式房屋位于印度尼西亚,当地气候湿热,为了适应湿热的气候,当地把底层架空有利于防潮、通风、散热;当地降水丰沛,坡顶有利于排水;山墙两端调席盖和竹篾利于通风散热。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巴西为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2023年巴西人口已达2.15亿人,全国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材料二1960年巴西把首都从沿海城市里约热内卢前往巴西高原上戈亚斯州的新建城市巴西利亚,下图为巴西利亚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1)巴西利亚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因素是____,社会经济区位优势因素是____,衡量城镇化的重要指标是____。(2)图中甲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为____,判断理由____;乙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为____,说明乙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____。(3)简述近几十年来戈亚斯州吸引人口迁入,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社会原因。(4)从气候角度,简述帕拉诺阿湖作为城市生态功能区的环境效益。〖答案〗(1)气候∕地形政治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住宅区(居住区)城市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工业区地处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少;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捷;地处城市边缘,土地价格低。(3)国家政策支持;就业岗位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水平高,社会福利好(4)减小昼夜温差;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析〗本题以巴西为背景,涉及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人口迁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巴西利亚为巴西的首都,该地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气候较凉爽,因此巴西利亚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因素是气候或地形,社会经济区位优势因素是作为首都而凸显出的政治因素;衡量城镇化最主要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问2详析】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是城镇中占地面积最广的功能区,因此是住宅区(居住区)。乙代表的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且沿主要的交通干线分布,可判断为工业区;其布局的合理性体现在:地处盛行风向(东南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的大气污染少;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捷,便于产品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地处城市边缘,地价低。【小问3详析】由材料“1960年巴西把首都从沿海城市里约热内卢前往巴西高原上戈亚斯州的新建城市巴西利亚”可知有国家政策支持;巴西利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好,就业岗位多(收入水平高);当地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等水平高,社会福利好。【小问4详析】气候角度可以从气温、湿度等角度考虑:水体可以减小白天气温,升高夜晚气温,从而减小昼夜温差;湖泊通过蒸发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湖泊的比热容较大,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和图2分别为我国东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略图。材料二城郊农业是以城市为依托,利用地处城市周边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为满足城市市民的生活需求,提供鲜活农副产品或初级加工农产品的农业。(1)图1中甲地农业类型为____,乙地农业生产熟制为____,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丙地的农业用地类型为____。(2)结合材料二,简述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城郊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3)从农业自然区位角度,分析乙地成为全国最好稻米产地的优势条件。(4)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东北平原水稻生产带来的影响。〖答案〗(1)林业一年一熟热量(气候)(牧)草地(2)市场规模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经营类型多样;机械化水平提高。(3)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纬度较高,生长周期长;冬季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4)有利:热量条件变好,水稻生长期变长;耕地资源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不利:利于病虫越冬和繁衍,增加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威胁。〖解析〗本题以东北和长江三角洲为背景,涉及农业的地域类型、城镇化对农业影响、水稻的区位条件及全球气候变暖对水稻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由图可和在,甲地位于小兴安岭,是东北主要林区,农业类型为林业,乙地东北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作物生长期短,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影响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丙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农业用地为草地。【小问2详析】有利影响:城镇化人口增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需求;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逐产品的需求更多样化,促进了农业品种的多样化;需求量增加,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信息、交通的通畅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小问3详析】乙地位于我国东北,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由于热量不足,生长周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冬季气候寒冷,害虫难以越冬,病虫害少;黑土肥沃,减少化肥的使用,故品质较好。【小问4详析】本题应从有利和不利进行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使东北的积温增加,水稻的生长期变长;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稻种植界限北移,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耕地资源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不利:温度升高,于病虫越冬和繁衍,增加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浙江省杭州市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粘贴条形码,填写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甲河“绿色长廊”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条件 C.淡水资源 D.气候条件2.甲河谷地的长绒棉品质优良,主要原因是() A.水源充足,水质优良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D.热量充足,生长期长〖答案〗1.C2.C〖解析〗【1题详析】海陆位置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距离海洋的远近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而埃及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气候,内陆与沿海的气候条件相似,因此海陆位置不是影响埃及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错误。地形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和平原的差异上,但埃及大部分地区为沙漠,地形相对平坦,地形条件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B错误。尼罗河是埃及的主要水源,其“绿色长廊”为埃及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和农业灌溉条件,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埃及人口和农业的主要分布区,C正确。气候条件对人口分布有一定影响,但埃及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气候,气候条件相似,因此气候条件不是影响人口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2题详析】埃及长绒棉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多晴朗天气,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生长,棉花品质优良,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热量条件好不是埃及地区的独特优势,不是长绒棉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分别为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最可能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科技水平 D.消费水平4.着力发展支柱产业后,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在() A.24.98亿左右 B.0.05亿左右 C.33.34亿左右 D.0.25亿左右〖答案〗3.A4.B〖解析〗【3题详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根据“木桶效应”可知,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图中土地资源的环境承载力最小,因而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土地资源,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析】环境人口容量又称资源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据图可知,着力发展支柱产业后,西藏的环境人口容量是0.05亿,故人口合理容量应小于0.05亿左右,B说法正确,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 A.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始终高于中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 C.美国的城镇化进程速度先慢后快 D.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6.2000年以后英国城镇化水平有所下降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加速人口与产业向大城市集中②加强城镇对老旧小区改造③扩大城乡差距,推动人口转移④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5.D6.A7.D〖解析〗【5题详析】据图可知,虽然英国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但中国的城市人口总数远高于英国,故目前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低于中国,A错误。美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在2000年左右,而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在1960年,B错误。由图可知,美国的曲线是先陡后缓,美国的城镇化速度是先快后慢,C错误;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水平斜率大,速度快,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正确。故选D。【6题详析】2000年以后英国城镇化水平有所下降,主要是出现逆城市化所致,具体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使部分中心区人口迁移农村或小城镇,①②③正确,乡村的人均收入低于城市,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析】加速人口与产业向大城市集中、扩大城乡差距,推动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加剧城市问题,①③错误;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②正确;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进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推进,④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10年间,广东省净流入人口共2171万。下图为广东省迁入人口省份来源。完成下面小题。8.广东省外来人口中,来自广西、河南两省的人口数量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差异 B.空间距离 C.人口总量 D.产业活动9.外来人口流入对广东省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土地开发 B.优化劳力结构 C.增加就业岗位 D.缩小区域差异〖答案〗8.B9.B〖解析〗【8题详析】气候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广东、广西、河南三省均为季风气候,气候差异并不显著,A错误。人口总量只是提供了迁移的可能人数,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广西和河南的人口迁移数量差异如此之大,C错误。广西与广东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广东经济发展迅速,产业活动活跃,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广西的劳动力。而河南与广东距离较远,但河南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广东的产业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河南劳动力,但由于距离因素,数量相对较少,B正确,D错误。故选B。【9题详析】外来人口流入虽然可能对土地开发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影响,A错误。外来人口的流入为广东省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有助于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是外来人口流入的主要影响之一,B正确。增加就业岗位通常是由于经济发展和产业扩张,而不仅仅是外来人口的流入,C错误。外来人口流入可能加大广东省与迁出地的区域差异,而非缩小,D错误。故选B。2023年9月,新疆通过“海鲜陆养”模式迎来了“海鲜”大丰收。“海鲜陆养”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该模式不仅促进农户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完成下面小题。10.新疆发展“海鲜陆养”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冰川融水多,水体中盐度高 B.日温差大,水产品产量高 C.科技发达,养殖技术水平高 D.气候干旱,盐碱地面积广11.新疆发展“海鲜陆养”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增加渔业产量②扩大水域面积,提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③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减少风沙危害④土壤盐分淋溶到水域之中,实现降碱、沉碱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10.D11.D〖解析〗【10题详析】冰川融水多,水体中盐度低,A错误;日温差大对于海鲜养殖不利,可能会使海鲜难以适应水温变化造成减产,B错误;新疆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其科技水平和养殖技术水平较低,C错误;新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盐碱地面积大,当地可就地利用盐碱资源调配出接近海水的养殖用水,D正确,故选D。【11题详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增加渔业产量不是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①错误;当地发展海鲜陆养,能够扩大当地的水域面积,提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可能会降水增加,②正确;该地发展海鲜陆养主要使用咸水,并没有提高植被覆盖率,对减少风沙灾害作用不大,③错误;当地在发展海鲜陆养过程中,利用土壤盐分调配养殖用水,能够促进土壤盐分淋溶进水域,有利于当地土壤的降碱、沉碱,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接壤地区,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其民居建筑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典型特征,民居普遍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完成下面小题。12.徽派建筑群落中,民居普遍楼间距较近的原因() A.山地面积广,建筑用地少 B.获得充足的光照条件 C.人口数量少,通行需求少 D.狭管效应,利于通风13.关于该民居的马头墙作用描述,合理的是() A.当地多雨潮湿,利于排水 B.能在发生火灾时隔断火源 C.能够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 D.造型美观独特,利于防盗〖答案〗12.A13.B〖解析〗【12题详析】由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徽派建筑所在地区多山地丘陵,山环水绕,地窄人稠,说明建筑用地少,A正确;楼距近不利于采光,B错误;人多地少,故楼距近,C错误;并不是考虑通风,D错误;故选A。【13题详析】徽派建筑群落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木材充足,因此建筑多用木材,而木质结构房屋易发生火灾,加上建筑物密集,防火难度大,马头墙远高于两侧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可阻止火势蔓延,B正确;马头墙并不能起到排水的作用,A错误;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风沙灾害较少,冬季对防寒的需求也较低,C错误;防盗不是马头墙的主要作用,D错误。故选B。下图为“英国某超市农产品来源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英国某超市农产品采购于多个国家,主要原因是() A.英国农业生产设备缺乏 B.国内市场需求较少 C.英国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D.国外产品价低质优15.英国居民能够买到来自世界各地新鲜农产品,主要得益于() A.交通运输方式变化 B.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C.国际贸易关系改变 D.各国高产良种出现〖答案〗14.D15.B〖解析〗【14题详析】英国某超市农产品采购于多个国家,原因是英国是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农业成本高,利润低,国外产品价格较低且品质优,D正确;英国是发达国家,国内农业生产设备充足,农业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国内市场需求大,ABC错误。故选D。【15题详析】世界各地农产品能够销售到英国说明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得益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B正确;不是运输方式的变化,应该是运输的快速化,A错误;国际贸易的改变、高产良种的出现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口袋公园”是指对城市的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进行人工绿化,打造规模小、贴近百姓生活、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共开放空间。完成下面小题。16.“口袋公园”在城市的分布特征是()①斑块状散落②集中连片分布③居民区较多④工业区较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口袋公园”的核心功能是() A.增加城市用地 B.解决旱涝灾害 C.提供休闲场所 D.方便居民出行〖答案〗16.A17.C〖解析〗【16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口袋公园”主要改造于城市的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且规模不大,所以应呈斑块状散落,①正确,②错误;由材料“贴近百姓生活”可知,“口袋公园”多分布在居民区,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析】口袋公园位于城市,没有增加城市用地规模,A错误;绿化后可以涵养水源,但由于规模小,缓解旱涝灾害作用小,更无法解决,B错误;小面积绿化公园可以拓展生态空间,但对居民的出行影响不大,C正确,D错误。故选C。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住宅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19.图中a曲线在③地和⑤地出现地租次高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小 B.土地利用效率 C.交通通达度高 D.距市中心近〖答案〗18.B19.C〖解析〗【18题详析】根据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关系可以判断abc分别表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地租水平,由图可知,②④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应为住宅区,B正确;①③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应为商业区,⑥为工业区,ACD错误。故选B。【19题详析】结合图和上题分析可知,③和⑤为地租次高峰处,且距离市中心较远,应位于主干道交汇处,交通通达度高,C正确,D错误;人口密度小的地方一般地租较低,A错误;图中无法反映土地利用效率高低,且土地利用效率高是地租高的表现,而不是原因,B错误。故选C。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读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森林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是()①减轻坡面径流冲刷梯田②为梯田提供养分③防止大风对梯田的破坏④为梯田涵养水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1.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主要是为了() A.获得清洁水源 B.观赏梯田美景 C.避免洪涝灾害 D.减轻劳动强度〖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析】森林位于梯田的高处,对坡面径流有滞缓作用,降低了流速,从而减轻山洪对梯田的破坏,①正确;森林树木成长需要大量的养分,为梯田提供的养分较少,②错误;森林位于山顶,梯田位于山麓,森林对梯田防风作用小,③错误;因森林能滞缓坡面径流,增加下渗,地下径流增多,故能为梯田涵养水源,④正确。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21题详析】村寨建在半山腰梯田上方,水源污染少,可以获得清洁水源,同时,可将部分无污染生活用水用于灌溉,A正确;观赏美景是旅游者的想法,当地农民更多从生产、生活实际来考虑,B错误;从图示可知,区域为山地地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洪涝灾害危害小,C错误;村寨建在梯田上方,增加农田收获时由山下运到山腰的劳动强度,D错误。故选A。读某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22.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业型谷物种植业 B.大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业型乳酪业23.图乙中,与该家庭农场经营特征最匹配的是() A.a B.b C.c D.d〖答案〗22.C23.D〖解析〗【22题详析】图示中显示出家庭农场分为小麦、牧草、休耕三部分,从田块看大规模成块经营,图中有水箱,说明需要灌溉和储水,图示河流显示冬季干旱,因此可以判断该农场是澳大利亚商业型混合农业,C正确;谷物种植业无需大量种植牧草,大种植园农业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商业型乳酪业无需大量种植小麦,ABD错误。故选C。【23题详析】商业型混合农业与商业型谷物农业一样具有经营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对照图乙可知,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区域人口迁移通常经历“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24.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人口迁移的频次更高 B.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小 C.向核心城市流动为主 D.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少25.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疏解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②缓解核心城市老龄化程度③降低次级城市的行政级别④增加次级城市劳动力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24.A25.C〖解析〗【24题详析】由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示意图可知,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多,D错误;多核心阶段的出现次一级引力范围,说明在多核心阶段,由于受到次级城市的吸引,人口迁移除了向核心城市迁移外,还向次级城市迁移,与主要向核心城市迁移的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迁移的范围、规模更大,B错误;在单核心阶段,人口迁移以小城镇向核心城市的迁移为主,多核心阶段人口向次级城市和核心城市迁移;C错误;在单核心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虽然人口迁移的迁移强度较大,但人口迁移的规模小、迁移通道较少,使得人口迁移的频次小于迁移通道多、规模大的多核心阶段,A正确。故选A。【25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使得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减少了人口向核心城市迁移的数量,这有效疏导了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①正确;核心城市青壮年人口迁移至次级城市,可能加剧核心城市的老龄化程度,②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人口的迁移方向的改变不会影响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③错误;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的过程中会增加次级城市劳动力供给,④正确。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人口迁移事件;“南洋”在明、清时期指的是如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下南洋”的洪流时期。图1为“下南洋”线路示意图。材料二新加坡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人口约564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图2为1965—2020新加坡人口增长示意图。材料三图3为印度尼西亚传统民居巴塔克式房屋景观。(1)按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划分,“走西口”、“闯关东”属于____,“下南洋”属于____。(2)2005—2010年期间,新加坡的年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但这段时期新加坡总人口快速增长,推测原因是____。说明这种人口快速增长对新加坡产生的影响____。(3)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促使新加坡人口密度较东南亚其他地区高的原因是____、____,制约新加坡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的自然资源是____和____。(4)巴塔克式房屋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把底层架空有利于____,坡顶有利于____,山墙两端调席盖和竹篾利于____。〖答案〗(1)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2)5.1‰—5.5‰之间人口迁入快(多)有利:提供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环境污染用地紧张。(3)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开放程度高土地资源淡水资源(4)防潮(通风∕散热)排水通风〖解析〗本大题以“下南洋”示意图、1965~2020新加坡人口增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走西口”、“闯关东”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下南洋”是指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东南、华南沿海的民众为了讨生活或因战乱年代不堪困苦等原因,大规模迁徙到东南亚的现象,由于这次迁移跨越了国界,所以它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小问2详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与人口总数的比值,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计算可知2005—2010年期间,新加坡的年自然增长率约为5.1‰—5.5‰之间。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这段时期新加坡总人口快速增长,推测原因是人口机械增长所致,即人口迁入多。人口快速增长对新加坡产生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有利的表现在提供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主要表现在人地矛盾加剧,例如导致环境污染、用地紧张。【小问3详析】新加坡人口密度较东南亚其他地区高,主要是因为新加坡为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高,且对外开放程度高。制约新加坡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的自然资源是该地地小人稠,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有限。【小问4详析】巴塔克式房屋位于印度尼西亚,当地气候湿热,为了适应湿热的气候,当地把底层架空有利于防潮、通风、散热;当地降水丰沛,坡顶有利于排水;山墙两端调席盖和竹篾利于通风散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